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旋律特性及风格

合集下载

张朝的美学思想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特点分析

张朝的美学思想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特点分析
关键 词 :张 朝 : 美 学 思 想 ; 民族 性 : 作 品 分 析
张朝 ,著名作 曲家 ,现任 中央 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 曲系 教授 ,硕 士研 究生导师,国家一级作 曲家。
在 音乐创 作中,张朝始终追求 “民族性与个性相结合 的 创作 思想及本真 自然的音乐风格 ”,体 裁也不拘一格 ,涉猎 甚 广 :他 的创 作 覆 盖 了交 响 乐 、民族 器 乐 、影 视 音 乐 及 大 型 广场 艺术 音乐等 多种形 式。在钢 琴作品的创 作方面,张朝表 示 自己始终在 考虑如 何让中国民族 民间音乐钢 琴化的问题, 并用创作 实践着 民族 民间音 乐风格道 路的探 索。
下面 以钢琴改编 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 ,对 张朝的 创作特点进行分析 。
一 、 作 品的创作背景及构 思 张朝 的 《在那遥远 的地方 》,是 2011年应邀为中 国作 品 专辑 《红色钢琴》所创作 的委 约作 品。在这 首作品中 ,张朝 在 纵 向处 理 上 大 量 使 用 五 声 化 的和 声 ,纵横 相 呼 应 ,呈 现 出 一 首 完 整 的 中 国风 格 的钢 琴 改编 作 品 。 中国钢琴改编 曲选择 中国民族 民间音 乐作 为改编源 泉, 是 有 着 很 深 的 历 史 文 化 渊 源 的 。那 么 ,选 择 《在 那 遥 远 的 地 方》这样优秀经典 的华人 音乐作 品作 改编 ,也就在情理之 中 了。值得特别一提的是 ,在近年来 ,作 曲家们在改编的道路 上 ,似乎更加注意纵横 的统一 (即和 声与旋律都做五声化处 理 ),这股潮流 的兴起,应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 首先 ,伴随着 中国的发展 与崛起 ,中西方在 经济文化等 领域的交流深入 ,中国的古老精神文 明,已经浴火重生 ,开 始新一轮 的崛起 。挖掘和 发展本 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不仅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名词解释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名词解释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名词解释
一、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简介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中国作品,由著名作曲家黄沾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

这首作品以新疆民歌为素材,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和旋律手法,展现了一幅美丽、神秘的新疆画卷。

二、钢琴曲的创作背景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我国音乐界致力于发掘和整理民族音乐资源,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黄沾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深受新疆民歌的启发,将新疆地区的民族音乐特色与西方钢琴演奏技巧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作品。

三、钢琴曲的旋律与风格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采用了新疆地区特有的七声音阶,旋律优美、抒情。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既有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子,又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整首作品的风格既富有神秘感,又充满了诗意。

四、钢琴曲在我国音乐界的地位与影响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自诞生以来,一直备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这首作品不仅在国内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还曾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好评。

它已成为中国钢琴曲的经典之作,代表了中国音乐家在钢琴创作领域的杰出成就。

五、如何欣赏这首钢琴曲
欣赏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首先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在聆
听过程中,关注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作品中的诗意和神秘氛围。

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钢琴演奏技巧,亲自弹奏这首作品,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美感。

总之,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聆听、品味。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名词解释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名词解释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名词解释
摘要:
1.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背景介绍
2.钢琴曲的创作过程
3.钢琴曲的音乐特点
4.钢琴曲在我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音乐作品。

这首曲子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背景故事。

据说,这首曲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曲家王洛宾在青海湖畔的一次旅行。

在那里,他被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牧民的淳朴民风所吸引,于是便以那里的风土人情为灵感创作了这首钢琴曲。

在创作过程中,王洛宾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和和声,使得这首曲子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钢琴这一西方乐器的表现力,使得曲子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具有了国际化的艺术价值。

这首钢琴曲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的旋律优美动听,充满了民族特色。

其次,它的和声丰富多样,使得音乐更加立体丰满。

最后,它的节奏灵活多变,使得曲子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入细腻。

在我国音乐史上,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首曲子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很高的评价。

它被誉为“东方的小夜曲”,成为了我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这首曲子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推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发
展。

总的来说,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国际化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色

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色

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色第一篇: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色当代中国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及特色一、创作历程与回顾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始于1915年由赵元任作曲的钢琴独奏曲《和平进行曲》,随后萧友梅的《哀悼弓》成为学院派作曲家进行钢琴创作的开始。

随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院派作曲家的创作视野也不断开阔,体裁、题材都日趋广泛,以风格主题为例,开始从中国风格、汉民族风格,转向西部风格、少数民族风格。

从整个西部主题钢琴曲创作的发展历程来说,作曲家从最初以民歌为基础直接取之用之,到间接取之用之,创作的成分比重加大,创作手法更加多样。

西部民歌为作曲家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在旋律、调性、调式方面西部民歌承接着东、西交流,古今对话的内在因子,这就为作曲家用以西(指钢琴)表中(中国西部主题)寻找到更多的切合点。

二、西部主题钢琴作品的地域性分类中国钢琴文献中,西部风格主题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占有相当比例,且艺术成就很高。

这里的西部风格主要涉及到新疆、内蒙、西藏、云南、陕西等边猥地区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汉民族地区。

1新疆主题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冼星海的《哈萨克舞曲三首》可谓早期新疆主题风格钢琴创作的代表。

此外还有储望华《新疆随想曲》,石夫《喀什噶尔舞曲》、《三首塔吉克舞曲》、《第一、二新疆舞曲》、郭志鸿《新疆舞曲》,田联韬《塔吉克鼓舞》、孙以强的《春舞》。

新疆风格钢琴曲的创作和改编历来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为主。

可以说,新疆风格钢琴曲是西部风格钢琴曲中备受作曲家关注的一类。

2内蒙主题风格钢琴曲创作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这是关于内蒙主题器乐曲的早期成功的代表作品。

建国后,作曲家桑桐以数首内蒙民歌为基础创作了钢琴曲《内蒙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为内蒙主题风格钢琴曲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本土作曲家李世相创作了《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3四川、西藏主题风格钢琴曲的创作丁善德创作了《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

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分析与自我体验

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分析与自我体验

17器乐演奏实践SONG OF YELLOW RIVER / 062020中国的钢琴发展历史虽然没有西方钢琴发展历史那么悠久,但是我们的先人为我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钢琴改编曲的创作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让传统的民歌、器乐曲等再次焕发自身的魅力。

中国的作曲家为了发展和传播本民族优秀文化,用乐器之王钢琴创作了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张朝的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精湛的技巧性将改编曲推向了另一个高点。

一、《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分析乐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变奏曲式,采用装饰性变奏手法。

主题选自同名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由主题、四个变奏和尾声组成。

整首乐曲采用中国的民族七声调式,旋律自由,绵长,整首曲子起伏较大,旋律清新优美,速度舒缓,节奏稍显自由,不紧不慢地讲述着一个青年爱慕一个女子的故事。

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自我体验这首钢琴改编曲的背景讲述的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在演奏的时候,自然要有无限的画面印入脑海。

中国乐曲不像外国乐曲那样规整,且每个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不同,对乐曲演奏的处理也会不同。

如果具体地来讲,那么针对我所演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将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速度与力度的选择1、速度的选择本首钢琴改编曲的速度为慢板和广板的交替变换,这是针对主旋律速度的,慢板比广板稍微快一点。

首先,引子部分是慢板进入,到主题部分、变奏一、变奏二部分都是慢板的速度。

变奏三进入广板,变奏四第一乐句为慢板,第二乐句为广板。

主题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左手的流畅性,六连音和五连音在准确弹奏的同时要配合右手主题旋律的出现,显得较为轻快,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爱情故事的娓娓道来。

过渡高潮部分的演奏非常重要,体现在速度与力度的把控上。

在速度上升的同时,力度也是慢慢地加强,只有将这个连接弹得绝妙了,才能更好地推出高潮部分。

也就是说,这一部分其实是在高潮前留给听众的一个想象。

2、力度的选择力度的把控同样重要,力度处理地好才能使整首乐曲想表达的情感完整地表达出来。

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研究

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研究

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研究
x
一、《在那遥远的地方》创作特点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经典的民歌,它的创作特点是因人而异,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唱出的风格会有所不同。

1、曲调舒缓:《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曲调给人一种轻松、宁静的感觉,音乐的节奏很慢,即使是高音部分也是心平气和的。

2、和弦的组合:《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和弦组合很特殊,以小三和弦、七和弦以及摇摆曲式的和弦组成,给人一种淡雅优美的感觉。

3、旋律丰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旋律非常丰富,有很多变化,从低音到高音,从慢条斯理到快板,都有着清晰的节奏感。

4、歌词内涵:《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非常有意义,它表达了一种对遥远地方的思念之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思念、对爱情的热情……都被写进了这首歌里。

二、《在那遥远的地方》演唱技巧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经典的民歌,它的演唱技巧也是非常有技巧的。

1、把握语调:在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时,首先要把握语调,在演唱时要能够让观众深刻的理解歌词的意义,要有非常好的语调,以更好的将歌曲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2、突出感情:在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时,要能够通过歌声将歌曲中的感情表达出来,在歌曲中,不同的结尾要用不同的气息演
唱出来,要让观众体会到歌者深情洋溢的思念之情。

3、强化和弦:在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时,要注意加强和弦的作用,和弦在歌曲中一定要突出,以使歌曲更加动听,不仅旋律要把握,和弦节奏也要突出出来。

总之,《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经典的民歌,它的创作特点和演唱技巧可以为演唱者参考,帮助他们更好的表达出民歌中的情感,让歌声更加激动人心。

探析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新之处

探析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新之处

112艺术家The artists凭借先人对钢琴艺术的探索,我国的钢琴改编曲获得了比较高的成就,使得钢琴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相结合,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我国作曲家在钢琴改编曲的再创作、传播方面,致力于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如张朝的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不仅凸显出强烈的民族性特点,还表现出精湛演奏技巧。

下面围绕《在那遥远的地方》这一钢琴改编曲,讨论该作品的创新点。

一、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背景《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自我国传统民歌,而民歌创作多以人们日常生活为背景,具有一定的即兴特点,体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民歌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等也有直接关系。

作曲家在不同时期按照民歌进行改编的钢琴曲,不仅能够保留民歌本身的美感与趣味,还可以加深人们对乐曲的印象,满足人们对不同形式艺术的审美需求。

张朝的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不仅有清晰的主题,还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多次变奏。

研究者立足于该作品的创作思路、织体、弹性节拍、弹奏速度等角度,均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音乐内涵与民族文化特色。

二、张朝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演奏技法(一)速度《在那遥远的地方》弹奏速度采用广板、慢板交替这种形式,以主旋律速度为基础,慢板速度要快于广板[1]。

该作品引子为慢板,直到变奏二结束均采用慢板速度,从变奏三部分开始为广板,变奏四的第一乐句切换为慢版,随即弹奏第二乐句再次更换为广板。

在演奏主题部分时,演奏者要保证左手流畅,尤其是六连音与五连音的准确性,搭配右手主题旋律同时出现,演奏整体风格更加轻快,能够通过演奏者的指尖动作表达作品中优美的爱情故事。

另外,此曲过渡到高潮部分要严格把控弹奏的速度和力度,一方面上升速度,另一方面加强力度,使得高潮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出,可以在进入高潮部分前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营造相对广泛的想象空间。

(二)力度演奏者在弹奏过程中把控好力度,可以更加完整地展现作品中的情感。

对于这首钢琴改编曲而言,其力度方面跨度相对较大。

浅谈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写作的民族化特征

浅谈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写作的民族化特征

浅谈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写作的民族化特征林怡俐【摘要】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中国作曲家张朝先生根据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而成的,张朝老师以其为原型,植根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土壤中,成功地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钢琴的歌唱性及演奏技巧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中国钢琴曲的精品之一.文章从分析研究其曲式结构、旋律、织体、和声等方面入手,来探讨它的民族化特征.通过这篇文章,能更深入地学习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从而能够更好地演绎这首作品.【期刊名称】《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8页(P54-60,64)【关键词】张朝;在那遥远的地方;民族风格;民族特色【作者】林怡俐【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著名青年作曲家张朝先生出生于云南的音乐世家。

自幼苦练钢琴,在钢琴演奏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以作曲、钢琴双专业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后把主要精力转向作曲,在音乐创作上涉猎面广泛,风格多样,并以浓郁的民族风格见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如钢琴组曲《滇南山谣三首》2002年5月获得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铜奖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改编曲也非常成功,受到许多著名演奏家垂青,比如钢琴改编曲《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国》。

其中,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应邀为李云迪在三亚五国金砖峰会文艺演出、根据王洛宾改编的同名歌曲(也有注为青海民歌)而创作的,并收入在其首张中国作品专辑《红色钢琴》当中。

这首钢琴改编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特殊的三部性的变奏曲式,曲子当中的第二个部分是展开中部(如下图所示)。

整首曲子起伏较大,旋律清新优美,速度舒缓,节奏稍显自由。

引子部分,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勾勒出一个静态柔美的环境。

呈示部对民歌没有较大的改动,无论从旋律上、情绪上、或者是节奏上,将古老的故事还原后娓娓道来。

从上面的图示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展开部所占据的篇幅最大,也是“变”的精髓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 现 了歌 曲中浓郁 的东方 意境美 ,彰显 了中国独特 的艺术美 学 。而 演 奏者要完美 演奏此乐 曲也是要认 真 了解作 品的创作背景 ,认真分 析曲谱技 法 ,在演奏过程中加入 自身情感 与感 悟才能完成的 。
1939年 ,王洛宾 应电影艺术 家郑君里 的邀请 ,在青海 湖畔协助 拍摄 纪 录片 《民族万岁 》时结识 了活泼美丽 的藏族姑娘卓 玛 。两人 分 离之后 ,卓 玛姑娘美 丽的容貌 与挥舞马鞭 时飒 爽 的身姿依 然浮现 在 王洛宾 的脑 海里 。在 回去的路上 ,王洛宾借 助青海 民歌 《羊群里 躺着 思念你 的人 》的音调 旋律写成 了这首传世 之作 。歌 曲音 乐语言 婉转 优美 ,音 乐形象栩栩 如生 ,改 编曲运用 多样 的变奏手法 和的多 变 的钢琴织体 ,同样表达 出对少女 炽热 的思慕 与思念 ,情感 质朴 , 令 人 向往 。
一 、 旋 律 特 性 钢 琴曲 《在 那遥远 的地方 》是 根据王洛宾 同名歌 曲改编而来 , 而歌 曲是 改编 自哈萨克族 民歌 《羊 群里躺着想 念你 的人 》。王洛 宾 在 《在那 遥远 的地方 》中采用 了七 声音阶徵调 式来创作 ,相较 于人 们所熟悉 的五声调式来 说 ,主旋律 中多次 出现 了17音与B音 ,使歌 曲 充满 了异 域风情 。而 张朝 在创作钢 琴曲时为避免 F音与B音的多次 出 现 ,将主旋律改编成 以A— 一 —c为核心音 的上行 四度音列 ,使乐 曲更加符合汉 民族 的音乐 审美 习惯。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 ,上句为c 羽调式 ,下旬为降B下属音调式 ,同是C为主音但调性 已发生变化 。 调性 由上 句的 “vI—vII— I的音级 ”转变到下旬 的F羽调式 (类似 于 传统 五声调式 中的 “清 角为宫 ”的转调手法 ),在两个 乐句 间形 成 了从属 调 (C)到主调 (F)的调性对 比。张朝保 留了原 曲浓郁 的民 族风 情并在调性 上运用 上行 四度音 链 ,将原 曲 中柔美 浪漫 的情感 展 现 的淋漓尽致 。乐 曲在 首尾调性上 并没有进行 调性统一 ,这使音 乐 中离愁思念 的情感更 加突出 ,给聆听者带来无穷 的想象 。 作 品为 变奏 曲式 ,结 构 为 引子 +A (a+b)+A1(a1+b1)+A2 (a2+b2+连 接 )+A3(a3+b3+连接 )+A4(a4+b4)+尾 声 。整 首曲 子起 伏较大 ,旋律清新 优美 ,速度舒缓 ,节奏稍显 自由。引 子勾勒 出一个静态柔 美 的情境 。主题 部分对 民歌 主旋律没 有较大 的改动 , 用 钢琴美妙 的音色将 故事娓娓 道来 。变奏 部分在全 曲中所 占篇幅最 大 ,也是全 曲的精髓 所在 。不 同的变奏技 法烘托 出整个故事情 节 , 构成 曲式 内部运动 的动力 。其 中变奏 四乐 段运用 引子和主题 部分的 音 乐材料 ,在 中部 的波动 以后 ,对 比性 的收 回,给人一种意 犹未尽 的感 觉 。尾 声重复 民歌后两句 旋律 ,并运 用大量快 速的琶音 ,象征 浓烈 炽热的情感 ,让人难 以忘怀 。 二 、音 乐风格 钢 琴 曲 《在那 遥远 的地方 》由 中国 民歌歌 曲改 编 而来 。中 国 传 统艺术一 般都遵循 着 中国古 代美学 的艺术规律 ,注重 的是 意境之 美 , “意境 分为虚 实两部 ,意境的实部存 在于 画面 、文字 、乐 曲以 及 想象 的意象之 中 ;而虚部 即意境之 中重 要或本 质的部分存 在于想 象 和感悟之 中。中国传统艺术 中的最 高范畴 ‘意境 ’是人通 过艺术 对 世界本体 的体悟 。而 中国钢 琴作 品的意境则是在 作品演奏 过程及 对 曲谱 深入分析而获得的综合想象 、情感与感悟 ”[1】。张朝在作品 中 运用 多种创 作手法 ,同时融人 大量的伴奏 音型和频 繁的调性 变化 ,
全 曲速 度较 自由 ,略带 即兴 性 ,主旋 律 突 出 ,具 有 明显 的 民 歌音 乐 的色彩 ,在音乐 的感情色彩 上 、力度上 、调性上也有 较强 的 变 化 。乐 曲引子部分 ,用 五次节奏 、力度 、情感 表现都不 同的左右 手 轮奏 ,来 表达 出男女 主人公对爱情 求而不得 的忧伤之感 。主题部 分 ,旋律先 以八度形式 出现于高音 区 ,上下交 替。其 中 ,复倚音不 时地在高音 区进行装饰 ,宛如少女 的歌声在 草原上飘扬 。变奏一乐 段 ,双手 同时奏 出主题 旋律 ,旋律 音之 间用伴 奏音填充 ,明亮 的主 旋 律音符 在流水般 的伴 奏音乐 中出现 ,仿佛 是草原上潺潺 的溪流 , 朗朗 的清 风。变奏二乐段 ,左右手 交替 弹出主旋律音符 ,多种伴奏 织 体交叉 在主旋律 中 ,又一次 向我们展现 了草原的辽 阔。变奏三乐 段 ,双手 同时以震音 的形式奏 出主旋律 ,大 篇幅的震音 与震音后一 连串 的六 十四分音符 快速跑动 的演 奏 ,将全 曲推 向高潮 ,表现 出人 物炽热 的情感和 向不 屈服于世俗 的情感 。变 奏 四乐段 ,主题旋律分 别 以前倚 音 、后倚音 及颤音三种 形式 出现 ,音乐色彩飘 渺 ,情感 意 味深远 ,表现 出逝去 的爱情 的追 思 ,回忆萦 绕在脑海难 以散去 。尾 声重现原 曲 中的旋律 ,运用大量 分解和 弦音 ,以琶音 的形式快速 跑 动 ,最后 以和弦结束 ,象征着情感的升华和对恋情的歌颂 。
◎ 音乐探索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7期 总第518期
钢 琴 曲 在 那 遥 远 的地 方 的旋 律 特 性 及 风 ,甘肃 民勤 733300)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 了钢琴改编 曲 在 那遥远 的地 方》 的旋律 特性 和音 乐风格。作品 中运 用多种创作 手法 ,同时融 入 大 量 的伴 奏 音 型 和 频 繁 的 调 性 变化 ,展 现 了 浓郁 的 东 方 意境 美 , 彰显 了中 国独 特 的 艺 术 美 学 。 关键词 : 《在 那遥远的地方》 ;旋律特性 ;音 乐风格
自20世纪 80年代始 ,我 国的钢 琴音乐进入 了一个蓬 勃发展 的新 时期 ,一大批钢 琴家与作 曲家开始 满怀热情地 创作具有 中国民族 特 色 的钢 琴作 品 ,这些作 品都 以在西 洋作 曲技法 中尝试探 索 中国民族 风格 为己任 。而其 中最 为突出 的 ,是以各地 民歌 、民间戏 曲以及 传 统器乐 曲等音乐 为素材 ,经过加工 改编后就成 为带有 中国风格 的钢 琴 曲。本文将要 分析 的 《在那遥远 的地方 》是 曲作者 张朝应邀为 李 云迪 的演 出而创作 的 ,乐 曲旋律 动人 ,情 感至纯至真 ,至善至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