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耳鸣、耳聋虚实的辨证
耳鸣耳聋中医诊断标准

耳鸣耳聋中医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耳鸣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具有独特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对耳鸣耳聋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关于耳鸣耳聋中医诊断标准。
一、望:1. 看面色:耳鸣耳聋患者多有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等情况。
2. 看舌质:舌质淡白或淡红,舌体胖大,舌苔薄白。
3. 看舌苔:多为白苔,薄腻。
二、闻:1. 闻声音:耳鸣患者常反映耳内有风声、雷鸣、蝉鸣等声音。
2. 闻气息:患者常有口臭、体臭等情况。
三、问:1. 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病情变化等信息。
2. 问诊病情: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耳鸣声音的性质、强度、有无伴随症状等。
3. 问生活习惯:了解患者的日常作息、饮食习惯等情况。
四、切:1. 切脉:脉象变化较小,常规多为脉浮数。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诊断方法,中医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耳鸣耳聋,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治疗耳鸣耳聋主要是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达到缓解症状、恢复听力的目的。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针灸调理耳部经络,帮助患者恢复听觉功能;配合中药疗法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改善耳鸣耳聋的症状等。
中医对于耳鸣耳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在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病情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对于患有耳鸣耳聋的患者来说,及时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耳鸣耳聋的治疗,早日康复。
第二篇示例:耳鸣耳聋是指患者出现听觉异常,包括耳部持续性嗡嗡作响或轻微的耳鸣,以及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
在中医传统医学中,耳鸣耳聋被视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有丰富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关于耳鸣耳聋的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理论,耳鸣耳聋的病因主要包括肝阳上亢、肾精亏虚、心火内炽、痰浊干扰等。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

论神经性耳鸣的中医辨证论治发表者:李凡成神经性耳鸣属于主观性或自觉性耳鸣,发病原因多,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的增加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但神经性耳鸣的病机复杂,临床诊疗均存在较大难度,是耳鼻咽喉科的疑难病证。
中医辨证论治对于耳鸣具有一定优势。
本文根据古今文献,对神经性耳鸣的辨证与用药方面略致浅议,以就正于同道。
一、耳鸣辨证,首辨虚实,次明脏腑耳鸣辨证,以虚实为纲,古人诊耳鸣必辨虚实。
《医贯》卷五说:“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或少减者,虚也;手按之而愈鸣者,实也。
”《景岳全书》指出:“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味厚,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
”耳鸣辨虚实,主要依据耳鸣的症状、起病、全身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
一般而言,耳鸣暴发者多实,渐发者多虚;新鸣者多实,久鸣者多虚;耳鸣音调高亢者多虚,低沉者多实;鸣声响度大甚者多实,响度小者多虚;鸣声持续不歇多实,鸣声日轻夜重多虚;以手按耳屏鸣声愈响者多实,手按之鸣声减小者多虚;年轻、体质壮实者耳鸣多实,老年、体质虚弱者耳鸣多虚,但临床并非尽然;属于风邪侵袭、肝火上扰、痰火上壅、气滞血瘀证者属实,属于脾胃虚弱、心脾两亏、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证者属虚,但虚中挟实,实中挟虚,虚实挟杂证临床并非少见。
耳鸣辨证,以脏腑辨证为立法用药前提,但不排除采用气血、阴阳、病因(主要是六淫之风邪、风热、风寒,湿邪等)等辨证之法。
从脏腑辨证角度看,耳鸣与五脏相关。
耳鸣治肺,多为风邪侵袭所致(表现为外感所因,或有鼻塞不利,手摸头面皮肤有异常感或致耳内响声;可从疏风通络,祛风止鸣立法,用清神散或银翘散加减。
《和剂局方》清神散组成:檀香、党参、羌活、薄荷、荆芥穗、甘草、石膏、细辛)。
耳鸣治肝与耳鸣治心治心之辨见后文。
耳鸣治脾,多与脾胃亏虚(表现为倦怠乏力,纳差便溏,耳鸣入夜明显,舌淡,脉弱等;可从健脾益气,升清利窍立法,药用益气聪明汤加减),痰火上壅(表现为耳鸣声宏,耳胀闷,胸脘满闷,大便不爽。
耳鸣的中医辩证施治

耳鸣的中医辩证施治展开全文耳朵接受外界声音刺激,在耳朵里产生听到声音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听觉功能。
而如果外界根本没有发生声音的音源,但主观上却感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就是耳鸣。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并自古有“肾主耳”之说。
历代名家也各有论治:我国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
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
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日久火灼阴伤,肝阴不足以制阳而致阳亢盛于上,故肝阳上亢的基础必定存有肝阴不足。
【病理分析】生理性耳鸣在身体内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呼吸运动等,都会发生微弱的声音,其中距耳较近者,就会感觉出这种声音。
平时由于外界有较强的声音,把这种微弱的声音掩盖了,而没有感觉出来。
但如果走进隔声室或在安静的深夜,有时就会感觉到耳内有微弱的响声,这就是生理性耳鸣。
传导性耳鸣此种耳鸣的原因是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如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
传音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减弱了其掩盖体内所发生声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觉出来,而成为耳鸣。
再有,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成为一种以低频为主的,象刮风似的呼呼响声。
我们自己可以试试,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原因是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
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美尼尔氏病等;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
这种耳鸣多为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
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而影响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响、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等。
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护理

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耳鸣、耳聋患者的临床护理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
它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患者自觉鸣声来自头颅内部,可称为“鸣颅”或“脑鸣”;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程度较轻者也称“重听”。
耳鸣与耳聋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两者的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似,它们既是多种耳科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有时也可单独成为一种疾病。
西医学的突发性聋、爆震性聋、传染病中毒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耳硬化症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及耳鸣等疾病。
标签:中医辨证;耳鸣、耳聋1 评估耳鸣、耳聋的病因风热之邪侵袭;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跌仆爆震、突闻巨响等伤及气血;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病后失养,恣情纵欲,伤及肾精,或老年肾精渐亏等;评估耳鸣、耳聋的病位:主要在耳窍,与肝肾关系密切;评估耳鸣、耳聋的病性: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
评估耳鸣、耳聋的病程:一般来说,起病急、病程短者以实证为多见;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者以虚证为多见。
2 辩证施护耳鸣、耳聋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
实证常见于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气滞血瘀等证型;虚证常见于肾精亏损或气血亏损等。
2.1实证2.1.1风热侵袭由于寒暖失调,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肺失宣降,致外邪循经上犯耳窍,清空之窍遭受蒙蔽,失去”清能感音,空可纳音”的功能,而导致耳鸣或耳聋。
应加强起居调摄,适当增减衣被,慎防风邪侵袭。
及早治疗,尽快控制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指导患者正确擤鼻方式,以防涕液由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腔,引起感染而加重病情。
遵医嘱配合外治法,如用滴鼻灵滴鼻宣利鼻窍;或用鲜菖蒲捣汁滴耳开通耳窍等。
伴恶寒发热者,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针刺大椎、曲池,亦可用柴胡注射液肌肉或穴位注射。
耳鸣的中医辩证和针灸治疗

耳鸣的中医辩证和针灸治疗耳朵接受外界声音刺激,在耳朵里产生听到声音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听觉功能。
而如果外界根本没有发生声音的音源,但主观上却感到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就是耳鸣。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并自古有“肾主耳”之说。
历代名家也各有论治:我国明代医籍《景岳全书》早就指出“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脫肾惫,必致聋耳贵。
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
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日久火灼阴伤,肝阴不足以制阳而致阳亢盛于上,故肝阳上亢的基础必定存有肝阴不足。
【病理分析】生理性耳鸣在身体内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肌肉收缩、矢节活动、呼吸运动等,都会发生微弱的声音,其中距耳较近者,就会感觉出这种声音。
平时由于外界有较强的声音,把这种微弱的声音掩盖了,而没有感觉出来。
但如果走进隔声室或在安静的深夜,有时就会感觉到耳内有微弱的响声,这就是生理性耳鸣。
传导性耳鸣此种耳鸣的原因是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如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
传音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减弱了其掩盖体内所发生声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觉出来,而成为耳鸣。
再有,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成为一种以低频为主的,象刮风似的呼呼响声。
我们自己可以试试,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原因是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
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美尼尔氏病等;听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
这种耳鸣多为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
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而影响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响、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等。
中医论述耳鸣的5大症型及医治药方!(纯干货)

中医论述耳鸣的5大症型及医治药方!(纯干货)1.风热袭肺型辨证要点:一侧或双侧耳聋、耳鸣,耳鸣如刮风样,并有耳胀闷感。
伴鼻塞、涕多、头痛,舌质红,苔黄肺之络会于耳中,肺受风热化火上犯,以致窍与络俱闭,窍闭则鼻不通,络闭则耳聋无闻。
其特点是低音听力差,自己听自己说话声音大,耳鸣音为刮风样。
鼓膜多为红色,或耳有积液。
治法:祛风宣泄肺气,活血通脉,开窍止痉。
处方: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生甘草、薄荷各15g,芦根、苏子各20g,葛根、当归、川芎、白芍、路路通、地龙、石菖蒲、香附、郁金、青皮、陈皮各10g。
2.肝火上逆型辨证要点:耳鸣耳聋,突然发作,其特点是耳聋重,甚至全聋不能听,发展迅速,耳鸣声调低,鸣声洪大,如钟或如风雷、或如潮水声,伴有耳胀痛,耳闭,口苦咽干,小便黄,舌红苔黄本证为肝胆之气随经上逆,犯于清道,不得宣泄,耳内窍道脉络痉挛甚至闭塞所致。
治法:清肝泻火,疏肝,解痉开窍。
处方:龙胆草、白芍各30g,当归、芦荟、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木香、柴胡、川芎、青黛各10g,石菖蒲、路路通、葛根、地龙、赤芍、三棱、香附、郁金各15g,穿山甲6g。
3.肝阳上亢型辨证要点:耳鸣耳聋,为本虚标实,其特点是发病缓慢,耳聋耳鸣程度时轻时重。
伴有失眠健忘,腰膝痠软,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清泄肝火,滋阴潜阳处方:天麻6g,钩藤15g,栀子、黄芩各15g,桑寄生、杜仲各20g,怀牛膝、益母草、夜交藤、磁石、石决明各30g,茯神15g。
方解:天麻息风止痉,可解除内耳动脉痉挛,止耳鸣;栀子、黄芩清泄肝火;桑寄生、杜仲、怀牛膝、益母草养血滋肾阴;夜交藤、磁石、石决明、茯神潜阳止耳鸣。
4.肝血不足型辨证要点:耳鸣耳聋,其特点是耳鸣如蝉,听觉欠聪敏,劳累或午后加重,伴有眩晕,多梦,目干,视物模糊,舌色浅淡治法:滋补肝血,营养听神经。
处方:当归25g,川芎、牡丹皮、栀子各10g,白芍、熟地黄、枣仁、木瓜、麦冬各30g,甘草5g。
耳鸣,不只是耳朵有问题,中医耳鸣是虚是实?一篇告诉你,另附耳朵保养操

耳鸣,不只是耳朵有问题,中医耳鸣是虚是实?一篇告诉你,另附耳朵保养操中医治疗耳鸣,必须先区别是实证或虚证?临床上,只要一出现耳鸣不适,就必须就医治疗。
耳鸣不只是耳朵有问题一般情况下,中医看诊有分科的,一般分内科、伤科、妇儿科、针灸科等。
但是,中医有耳科吗?有学者考据,春秋时代已略具雏形,到了隋朝开始有独立面貌出现,在隋朝御医巢元方等人所编写的《诸病源侯论》一书中,有提到耳病诸侯。
几年前,中医研究人员将古代医学典籍中,提及耳病的种类进行整理共7种,分别是耳聋、耳鸣、眩晕、耳聤(耳朵发炎流脓、中耳炎)、耳疼痛、耳聤聍(耳垢阻塞耳道,影响听力)、耳疮。
研究人员考证发现,中医有许多方剂药物可以治疗耳病,但不少治疗方已经亡佚。
耳鸣、耳聋名称不同治病原理雷同现代中医通常会把耳鸣和耳聋放在一起看待,因为耳鸣是耳聋的初期征兆,耳聋是耳鸣的疾病发展最终结果,因此,二者视为同一类型疾病。
古书《杂病源流犀烛》对于耳聋的描述是:「耳聋者,音声闭隔,竟无一所闻者也,亦有不至无闻,但闻之不真者,名为重听。
」也就是耳聋轻者是有声音,但无法分辨内容,是重听完全听不到,就是全聋。
《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也提及:「耳鸣,是耳内如有鸣声。
」《外科证治全书》则定义为:「耳鸣者,耳中有声,或若蝉鸣,或若钟鸣,或若火熇熇然(大火燃烧),或若流水声,或若簸米声(播扬米壳去粗糠),或睡着如打战鼓,如风入耳。
」其次,中医认为,耳鸣、耳聋不只是耳朵的问题,有可能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疾病有关,感冒、吃药、甲状腺、血压、老化、肿瘤等,都有可能引发耳鸣。
在临床上,有一半以上的耳鸣是找不出原因的,即使是西医,对于耳鸣的发生机制,也不是很清楚。
用双手盖住耳朵,可区分实证、虚证中医治疗耳鸣,必须先区别是实证或虚证?简单的区别手法是用双手盖住双耳,如果耳鸣的声音更大,为实证,耳鸣声变小,为虚证。
临床上,只要一出现耳鸣不适,就必须就医治疗,若刚好是急性期,多为实证,比如突发性耳聋如果罹病的时间拖了1~2年,像老年人因为老化而出现耳鸣症状,就是虚证了。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耳鸣、耳聋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耳鸣、耳聋一.肾精虚亏证: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舌红、脉细弱。
耳聋左慈丸加减;熟地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丹皮9泽泻9克茯苓9克磁石6克(先煎)石菖蒲4.5克五味子1.5克加减:1. 若见阴血虚可加龟板、鳖甲;2. 阳亢,加龙骨,牡蛎;3. 火旺加知母、黄柏。
1.肾阴不足,内热较甚: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兼见体瘦色黑、口干舌燥、面红颧赤、手足心热,午后耳鸣,夜间鸣甚、脉沉细尺弱。
或两尺脉大、舌淡红。
治宜滋肾清热。
滋阴地黄汤;山萸肉6克山药6克熟地12克丹皮4.5克泽泻4.5克茯苓4.5克白芍5克当归5克川芎3克远志3克石菖蒲3克盐知母5克盐黄柏5克2.精气萎弱,肾脉不通耳窍:久病劳伤、恣欲、年老,头晕目花,咽干气短,腰痠膝软、瘦悴力疲、遗精早泄、脉细弱大补元煎;人参15克山药9克杜仲9克熟地黄9克当归9克枸杞子9克山茱萸9克阿胶9克五味子9克石菖蒲3克远志3克炙甘草6克3.精脱肾惫、阴虚及阳:耳鸣耳聋甚则眩晕。
颧赤口干,手足心热。
遗精。
腰竣膝软。
兼见耳鸣如潮声、蝉鸣、终日不休,先鸣后聋妨碍听闻、颜面暗晦、颧颊色黑、足冷、眼中昏黑、或见阳萎滑精。
脉细弱涩、舌淡质润。
八味丸;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熟地24克丹皮9克泽泻9克茯苓9克胡桃肉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肉桂3克(焗服)炮附子3克(先煎)1.畏寒肢冷者,可将桂枝改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力;2.若用于阳痿,尚需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3.痰饮咳喘者,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温肺化饮。
补骨脂丸;熟地9克磁石9克当归9克川芎5克肉桂3克(焗)菟丝子9克川椒5克补骨脂9克白蒺藜9克胡芦巴9克杜仲9克白芷9克石菖蒲3克肉苁蓉丸;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千) 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 薯蓣牛膝(去苗) 巴戟杜仲去粗皮,炙微黄) 续断白茯苓枸杞子五味子蛇床子山茱萸各30克茯神远志(去心) 柏子仁各60克1.阴虚甚者,加龟板、鳖甲、旱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