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图、因果图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质量管理工具-统计方法-排列图因果图

质量管理工具-统计方法-排列图因果图

TS16949推进宣传(八)---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介绍(一)----排列图、因果图一、排列图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图表工具.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Pareto)提出的.巴洛特发现人类经济领域中"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的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在质量管理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确定质量改进方向的有力工具.1.排列图的画法排列图制作可分为5步:(1)确定分析的对象排列图一般用来分析产品或零件的废品件数、吨数、损失金额、消耗工时及不合格项数等.(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可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零件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

(3)收集与整理数据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fi、项目按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

最后一项是无法进一步细分或明确划分的项目统一称为“其它”。

(4)计算频数fi、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首先统计频数fi,然后按(1)、(2)式分别计算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1)式中,f为各项目发生频数之和。

(2)(5)画排列图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频率折线组成。

如图1所示为一排列图实例。

2.排列图用途(1)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0-80%左右的若干因素。

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中焊缝气孔和夹渣。

主要因素个数一般为1-2个,最多不超过3个。

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有影响因素:累计频率Fi在80-95%左右的若干因素。

它们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称为有影响因素。

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次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95-100%左右的若干因素,其对产品质量仅有轻徽影响,称为次要因素。

(2)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将质量影响因素分类之后,重点针对1-2项主要因素进行改进提高,以解决质量问题。

因果图知识——精选推荐

因果图知识——精选推荐

因果图知识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因果图能简明、准确表⽰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识别和发现问题的原因和改进⽅向(1)因果图定义:是表述和分析因果关系的⼀种⽅法。

(2)因果图说明:因果图是⽤于考虑并展⽰已知结果(如某种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的原因之间的关系的⼀种⼯具。

许多潜在的原因可归纳成主原因与⼦原因,形成类似于鱼刺的样⼦,因此因果图⼜称鱼刺图。

(3)因果图的应⽤范围因果图⽤于①分析因果关系②表达因果关系③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采取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4)因果图的应⽤程序因果图是原因分析的⼯具,图1)是其应⽤程序⽅框图图①明确要分析的质量问题:1)明确扼要地确定问题的结果。

当分析的问题不明确时,可⽤KJ法或矩阵数据解析法明确问题的所在2)当要分析的问题明确时,但问题较多时,可⽤排列图等⼯具确定主要问题。

规定可能原因的主要类别。

需考虑的因素包括:数据和信息系统、环境、设备、材料、测量、⽅法、⼈员。

②⼴泛、深⼊调查研究针对要分析的问题,开展⼴泛、深⼊地调查研究,以尽快找到影响质量的问题的全部的潜在原因。

调查研究过程中⼴泛采⽤的辅助⼯具是调查表,⽽当以座谈会的⽅式调查时,常采⽤头脑风暴法以激发被调查⼈的思维,产⽣创造性、开拓性的设想。

③整理取得的语⾔资料在⼴泛、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量语⾔资料往往是杂乱⽆章的。

应⽤分层图对语⾔资料进⾏整理,可获得具有逻辑性有条的思路。

④绘制草图:经整理后的语⾔资料,按逻辑关系进⾏图形化,就是因果图。

但为使图形更加完善,先应绘制草图供集体讨论分析⽤。

⑤讨论分析:对绘制草图⼴泛征询有关⼈员的意见,对不完善处应重复②以后各步骤,直到⼀致认为完善为⽌。

1)因果图图形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因素过少,尚未找到全部的潜在原因:因素分类不当;因素分层不符合逻辑性等。

经讨论分析认为不完善时就应在程序上进⾏反复。

⼀般对因果图⽽⾔,因为分析的问题⽐较简单,所以反复的次数⽐较少。

整理好的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

整理好的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

PDCA循环与统计技术学习数据主要内容:PDCA循环的定义与组成二、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意义三、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四、两图一表(排列表、因果表、对策表)一、PDCA循环的定义与组成L PDCA循环的组成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2、PDCA循环的定义PDCA循环乂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二、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意义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H1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U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 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讣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LI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U标需要采取的描施;讣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讣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LI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三、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如图所示,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图1所示)、8个步骤(如图2所示):1-P :计划(策划)J 1、找主要质量问题:排列图计划 计划 J 2、找原因:头脑风暴会议、因果图3、找要因:排列图、计分法、验证 匚4、制定对策(计划)措施:对策表2. D:执行(实施)执行5、实施对策措施3、C :执行(检查)执行 6、检查实施效果:排列图、因果图4、A :处理(总结)「7、标准化处理 处理V检查图1 PDCA 循环的4个阶段 循环的8个步骤图 2 PDCA8、遗留问题转下一循环四、两图一表1、排列图•定义:乂叫帕累托图,它将质量改进项I」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整理好的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推荐下载

整理好的排列图因果图对策表-推荐下载

2.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3.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 4.选择用于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 5.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 6.画横坐标 7.画纵坐标 8.在每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其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长方形显示出每个项目的作用大小 9.由左到右累加每一项目的量值(用%表示),并画出累计频数百分比曲线,此曲线又叫帕雷托曲线,
2. 设定目标 目标1.将衬纸超边的现象从目前占抽样数的52%降低到占抽样数的3% 目标2.将绳头布不良的现象从目前占抽样数的34%降低到占抽样数的3% 目标3.杜绝刀花的现象。
3. 原因分析 2008年2月11日,IPQC人员及生产部相关人员聚集开会,会上,大家发挥了各自的专长和智慧,集 思广益的提出了造成以上不良现象的各种原因,详见以下的因果分析图:
內部培訓資料,未經允許不得帶出嘉盈高
PDCA 循环与统计技术
学习数据
主要内容: 一、 PDCA 循环的定义与组成 二、 PDCA 循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意义 三、 PDCA 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四、 两图一表(排列表、因果表、对策表)
一、 PDCA 循环的定义与组成 1. PDCA 循环的组成 PDCA 是英语单词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 循
检查
提出 找 新问 问 找 题 题原
因 找要因
总结经验
执行
订计划
图 1 PDCA 循环的 4 个阶段
1. P:计划(策划)
计划
2. D:执行(实施)
执行 5、实施对策措施
1、找主要质量问题:排列图计划 2、找原因:头脑风暴会议、因果图 3、找要因:排列图、计分法、验证 4、制定对策(计划)措施:对策表

两图一表在实践中的应用

两图一表在实践中的应用

因果图、排列图及调查表在实践中的应用“两图一表”指因果图、排列图和调查表,它是解决质量问题的常用统计分析工具,其特点是直观、简单、实用、有效,能够为企业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一、因果图
因果图又名鱼刺图,是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所创,通常结合头脑风暴法,找到影响结果的各种特性因素,确定因果关系,最终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确保采取的措施正确且成效显著。

二、调查表
调查表是对特定对象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它适用于收集数字数据进行定量描述,也适用于收集非数字数据进行定性描述。

2.1如针对公司开发的新产品,编制顾客需求调查表,征求经销商和最终用户对“产品质量、销售价格、交付周期、产品包装、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评分及意见,相关部门收集整理后,同时结合排列图和因果图,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和根本原因,编制调查项目分析报告,供上级领导参考决策。

2.2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缺陷调查统计表
序号缺陷项目频数(t)频率% 累计频率%
1 网裂100 50.0 50.0
2 气泡50 25.0 75.0
3 麻点23 11.5 86.5
4 瓢曲20 10.0 96.5
5 其它7 3.5 100.0
三、排列图
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是寻找影响工作(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有效工具,其遵循“关键少数,次要多数”的客观规律,通常结合调查表进行应用。

一般对A区关键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对B、C区一般不合格项采取预防措施,来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举例:热轧钢板表面质量缺陷排列图:
总之,“两图一表”是基层质量管理者解决现场问题的有效工具,大力推行“两图一表”的应用,对提升管理者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qc七大手法培训课件

qc七大手法培训课件
规律。
散布图应用场景
适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产品的尺寸和重量等。
散布图制作步骤
确定两个变量、收集数据、绘制散 布图、分析关系、制定改善措施。
控制图(control chart)
控制图概述
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是 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图形工 具,通过控制图的绘制和分析 ,可以判断过程是否稳定或处
直方图应用场景
适用于分析产品质量情况、分析 顾客满意度等。
直方图制作步骤
确定数据范围、收集数据、绘制直 方图、分析数据分布情况、制定改 善措施。
检查表(checklist)
要点一
检查表概述
要点二
检查表应用场景
检查表是一种用于收集和整理数据的 工具,通过检查表的填写和分析,可 以了解产品或过程中的问题点,并制 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2023
qc七大手法培训课件
目 录
• qc七大手法简介 • qc七大手法详解
01
qc七大手法简介
什么是qc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包括排列图、因果 图、直方图、检查表、散布图、控制图和层别图。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问题, 识别改进的机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质量。
柏拉图应用场景
适用于分析产品、过程或系统中 导致不良的主要原因,也可用于 制定改善目标。
柏拉图制作步骤
收集数据、确定不良项目、将不 良项目按比例分类、绘制柏拉图 、确定主要因素、制定改善措施 。
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
因果图概述
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的图形工具,它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关因素,帮助人们更好 地理解问题。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控制图的重要性控制图原理控制图种类及选用统计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CAQ系统的基础,这里简要介绍制造企业应用最广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与控制图获得有效的质量数据之后,就可以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和控制图对质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成分。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此处介绍的方法是生产现场经常使用,易于掌握的统计方法,包括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等。

排列图排列图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图表工具.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洛特(Pareto)提出的.巴洛特发现人类经济领域中"少数人占有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况"的现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理.朱兰(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把这个原理应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成为在质量管理中发现主要质量问题和确定质量改进方向的有力工具.1.排列图的画法排列图制作可分为5步:(1)确定分析的对象排列图一般用来分析产品或零件的废品件数、吨数、损失金额、消耗工时及不合格项数等.(2)确定问题分类的项目可按废品项目、缺陷项目、零件项目、不同操作者等进行分类。

(3)收集与整理数据列表汇总每个项目发生的数量,即频数fi、项目按发生的数量大小,由大到小排列。

最后一项是无法进一步细分或明确划分的项目统一称为“其它”。

(4)计算频数fi、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首先统计频数fi,然后按(1)、(2)式分别计算频率Pi和累计频率Fi(1)式中,f为各项目发生频数之和。

(2)(5)画排列图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频率折线组成。

如图1所示为一排列图实例。

2.排列图用途(1)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根据排列图可以确定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累计频率Fi在0-80%左右的若干因素。

常用质量管理讲义因果图排列图

常用质量管理讲义因果图排列图

累计不良件数
累计百分比
请根据上述排列图的应用步骤,做出排列图。
步骤 1 确定作为问题的特性
特性主要指不良率、尺寸偏差等品质特性,是结果。如效率、成本、安全、 人际关系等目前被作为问题的项目,都可视为结果或所掌握的事实。
步骤 2
写出特性并画出脊椎骨
把特性写在右侧,加上方框“ 称之为脊椎骨。
” ;然后从左往右画一条带箭头的粗线,
步骤 3 写出构成大骨的要因
从影响特性的各种要因中,找出涵盖面较广的要因,将其填入大骨处。若大 骨的特性与物品有关,可从4M着手(人、机、料、法)。此外,还可考虑测量、 环境等因素。将不同的工序(如粗加工、前加工、后加工等)作成大骨,也是可 以的。
上述巴雷特图表,美国的朱兰博士认为可以应用于品质管理, 推荐把它用在不良对策中发现重要问题。即,不良损失中的大部 分往往被少数几个项目占据,剩下的少部分则由更多的不良项目 占有。如果对前者的不良项目予以对策,即可大幅度降低成本。
劳伦兹曲线
财富的累计百分率 100%
人口的累计百分率 100%
排列图做法如下
③更具体地追查原因 反复问“为什么”,不仅只注意到大骨、中骨,追查要因须深入到小骨、孙骨的层次。
(3)特性要因图制作注意事项
特性要因图的原因列举有没有遗漏 ·大骨是否写全了? ·有没有漏掉关键的要因?
大骨、中骨、小骨(孙骨)是否得到了系统的整理 ·大骨、中骨、小骨(孙骨)是否按照合理的顺序往下展开了? ·有没有毫无关连性的要素? ·要因的大小有没有颠倒
不良
环境
方法
材料
(4)特性要因图的分类 ②工 序 型
按工序顺序画出的一组特性要因图
冲压工序
喷涂工序
组装工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 (2)画排列图。在坐标系的横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标出
各个原因,“其他”这一项放在最后,在坐标系上设置 两条纵坐标轴,在左边的纵坐标轴上标上频数,在右边 的纵坐标轴的相应位置上标出频率。然后在图上每个原 因项的上方画一个矩形,其高度等于相应的频数,宽度 相等。然后在每一矩形的右上角上点一个点,其高度为 到该原因为止的累积频数,并从原点开始把这些点连成 一条折线,称这条折线为累积频率折线,也叫帕累托曲 线,如图 2.7 所示。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实例:某服装厂缝制质量部检查了一批服装 ,不合格项目为断线72件,棱角不好12件,做 工不一致117件,脏污3件,线不直23件,对称 不够8件,其他问题的5件,试绘制排列图,从 图中能否发现造成本周客诉的主要原因是哪些 。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项目 做工不一致
要因
要因
的定性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
二、因果图的基本形式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
三、因果图的做法
❖ 例 1 复印机的复印质量未达到预定标准,希望通过因
果图找出复印机复印不清楚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 措施加以解决。
❖ 第一步,确定待分析的质量问题,将其写在右侧的方
检查了7批,对每一件不合格品分析原因后列在如表2.1所示。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从表2.1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各种原因造成的不合格
品的比例。为了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主要原因,需要 通过排列图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 (1)列频数统计表。将表2.1中的数据按频数或频率
大小顺序重新进行排列,最大的排在最上面,其他依 次排在下面,“其他”排在最后,然后再加上一列 “累积频率”,便得到频数统计表,如表2.2所示。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 (3)确定主要原因(应用排列图进行问题分析) 主要问题或关键问题(A类):累积百分比从0%到80%
(大约数)之间的问题。从图 2.7 可以看出,造成不 合格品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工具与设备,要减少不合 格品应该首先从这 3 个方面着手。
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对有关产品质量的数据进行分 类排列,用图形表明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从而 便可知道哪个因素对质量的影响最大,改善质量的工 作应从哪里入手解决问题最为有效,经济效果最好。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
二、排列图的形式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三、排列图的做法
❖ 例1对某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共
断线 线不直 棱角不好 对称不够
脏污 其他 合计
服装不合格产品列表
频数(件)
累积频数
117
117
72
189
23
212
12
224
8
232
3
235
5
240
240
240
累积频率 48.8% 78.8 % 88.3 % 93.3 % 96.7 % 98 % 100 % 100 %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不良品数 150 140 80 30 22 21
不良品率 33.9 31.6 18.0 6.8 5.0 4.7
累积百分比 33.9 65.5 83.5 90.3 95.3 100.0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不良 品数
150 150
100 33.9
50
0 蓄油孔 扣环
140 83.5
95.3 90.3
框内,画出主干,箭头指向右端。确定复印机复印不 清楚作为此问题的特性,在它的左侧画一个自左向右 的粗箭头,如图 2.8 所示。
因果图是用来表示和分析质量问题与其潜在的原因
关系的一种图表。它是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作为因
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起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图
形。又叫特性要因图,或形象地称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是由日本质量管理学者石川馨在 1943 年提出的,所
以也称为石川图。
要因
要因
因果图是用来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各种原特征因的一种有效
累积百 分比
100 100
66.5
80
30
22
50 21
动平衡 开档大 法兰销 小头直 拐颈小
超差
孔大 径小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根据排列图确定主要因 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影 响因素。 80%,90%,100% 和A线、B线、C线。
不合格品排列图
频数( 240 件)
180
120
6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7
做工 不一

78.8%
93.3% 88.3%
98% 96.7%
48.8% 72
23
断线
线不 直
12
棱角 不好
8
对称 不够
3 脏污
5 其它
100% 累计百 分率( %)
50%
2.因果图
----寻找原因的捷径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因果图
一、因果图概述
次要问题(B类):累积百分比从80%到90%多之间的问
题。(工艺、材料)
一般问题(C类):累积百分比从90%多到100%之间的
问题。(其他)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四、排列图的另一个例子:
曲轴加工不良品统计数据表
序号 1 2 3 4 5 6
不良品因素 蓄油孔扣环 动平衡超差
开档大 法兰销孔大 小头直径小 拐颈小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排列图遵循二八法则
1、80%的问题由20%的原因引起; 2、80%的索赔发生在20%的生产线上; 3、80%的销售额由20%的产品带来; 4、80%的品质成本由20%的品质问题造成; 5、80%的品质问题由20%的人员引起。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在质量管理中运用排列图,就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
排列图、因果图
3.1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排列图
• 排列图的由来
1、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 “关键的少数”,“排列图法则”。 2、美国经济学者劳伦兹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
绘“排列图法则”,即经济学中的Lorenz曲线。 3、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质量管理上,
同时提出“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 Pareto的名字,将此定义为排列图。 4、石川馨博士将其引入到质量管理活动中使用,从而成为 质量管理七大工具之一,在现场得到广泛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