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机理与防治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NONGTIANSHUILI源自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王喜艳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122)
摘 要 近年来,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已经超过了适宜蔬菜生长的含量范围,严重制约着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本文从引起保护地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对策等方面作以综述。 关键词 保护地;次生盐渍化;防治对策
性元素增加和活性增强,导致作物铝、锰中毒。 2.3 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土壤的理化性质 发生改变,如板结土壤失去团粒结构、保水保肥性降低;土 壤 pH 值发生改变、土壤的孔隙度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 部吸收能力下降,作物对某种或某几种元素吸收的不足,致 使植物缺素症发生。 3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对策 3.1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 据作物种类选择微量元素肥料,增施腐殖酸肥料。增施有机肥、 农家肥和农作物秸秆,如稻壳、麦糠、玉米秸秆等。秸秆为 微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被微生物分解,同化土壤中的过量 氮素,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形成大量的水稳性团粒结构, 降低土壤容重,有效地降低了土壤可溶盐浓度。石灰氮 - 秸 秆消毒石灰氮肥是一种含有钙素,是具有杀虫灭菌作用的迟 效性氮肥,可在大棚换茬休闲季节,石灰氮与秸秆混施入土壤, 适当灌水后起垄覆膜,进行闷棚,还可以增加土温和杀灭线虫, 提高闷棚效果。 3.2 增施微生物菌剂 盐渍化土壤中环境中有益菌和有害菌比 例失调,有害菌增多,使病害发生严重。增施微生物菌剂,加 大有益微生物的投入,可提高土壤中有益菌的菌群优势,提高 有机质含量。这些有益菌可有效降解农药、化肥、除草剂的残 留和有害化学物质,增加板结土壤通透性,起到疏松土壤、培 肥地力的作用。另外,微生物菌剂对防治土传病害有显著效果。 3.3 深翻和轮作 通过深翻,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的厚度, 通过深翻使表层含盐土壤与深层土壤充分混合,可以有效预 防或缓解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进程。蔬菜保护地连续使用几年 后,种一季露地蔬菜或种一茬粮食作物,对恢复地力,减轻 蔬菜生理性病害和病菌引起的病害都有显著的作用。 3.4 合理灌溉 改变灌溉模式,采取滴管、渗灌或节点式渗 灌等灌溉方法,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能大水漫灌。灌溉过程 中一定注意小水勤浇和浅水快浇相结合,防止盐分上移。同 时,在夏季蔬菜作物拉秧后,揭去温室大棚薄膜,在雨季利 用雨水压盐;对于盐分高的土壤,在蔬菜定植前要大水漫灌, 以水压盐,达到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目的。 3.5 选种耐盐品种 栽培过程中选用耐盐性强的蔬菜品种。 耐盐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花椰菜、结球生菜、菠菜>茄子、 芹菜>辣椒>黄瓜,草莓的耐盐性最差。 3.6 测土配方施肥 按土壤按作物需求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能有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另外,避 免在盐碱土地区发展蔬菜保护地生产。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治理措施
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是由于土壤在渗漏管下、排水不畅以及雨水流至深层失水性
较强的低湿度土壤时,由于无溶液里引起的植被缩水和溶质迁移而形成的土壤硬化现象。
陕北棚室地区由于气候特点和水土条件,缺水缺肥等问题,而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要有效解决陕北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善水库排水的基础设施。
要加强拦河构筑物的设计、建设和维护,妥善处理水
库下渗,以保证水库及其以下层土壤水分均衡;
二是建设水肥灌排均衡灌溉工程。
要加强耕作结构改造、水肥营销和灌溉技术改进、
滴灌技术改进等农业技术改造工程的实施;
三是改进肥沃的装备配套。
要完善灌溉排水技术装备和调度控制系统,加强灌溉护坡、深地排水、改善隐蓄排水等设施的建设及维护;
四是完善耕地管理。
应以灌溉技术改造和定向配套投资为主,大面积实施耕地改造、
种植盐抗植物、植物苗圃养殖、大棚灌溉系统改造等陕北棚室地区耕地改进技术。
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减轻陕北棚室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有利于提高农业土壤肥力,改善农田景观,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要解决棚室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必须有一个全面的构思和技术支持的合理的灌溉技
术体系,以及配套的投资补贴,以确保土壤肥力的持续改善和水肥利用的环境友好及可持
续发展。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盐碱化原因:
1、农业灌溉不规范:连续使用碱性农田水灌溉,农田土壤的阳离子
浓度增加,使土壤的pH值升高。
2、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是碱性物质,使用过多,会
出现碱性过量,引起土壤的pH值升高,从而导致盐碱化的发生。
3、土壤本身条件:土壤中溶解的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太高,抗碱性
不强,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治理措施:
1、传统治理措施:结合本地实际,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垦殖、农田
开发、浅层耕翻、增充有机质和碱解物等,进行有效的调节,缓解土壤盐
碱化程度。
2、科学灌溉:选择温性水灌溉,避免使用过多的碱性水灌溉,以保
护土壤结构和有机质的损失。
3、施用有机肥:适当施用有机肥,如有机堆肥、液体有机肥和生物
质等,有助于土壤水分调节,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采用植物逆境技术:采用一些抗盐碱植物逆境培养技术,如低温、低磷、高温、高磷等,培养出一些抗盐碱的新品种,以提高土壤的质量和
产量。
十五:盐碱化及治理

高三地理补漏微专题十五:土壤次生盐碱化一、基础知识(一)土壤盐碱化的定义盐碱灾害是指土壤盐含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二)盐碱地的形成的原因1、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土)。
2、不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土)。
3、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浸渍,也能形成盐碱地(土)。
4、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也能形成盐碱地(土)。
(三)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原因1、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下层土壤的盐分会随着水分蒸发到达地表面的土壤中,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2、为了缓解春旱对农作物的威胁,人们常常引水灌溉农田。
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大水漫灌,不注意排水,会导致土地地下水位上升,下层土壤的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面的土壤中;3、华北平原一些近海地区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海水入侵,地下水含盐分增多。
随着水分蒸发,地下水中的盐分到达地表面。
(四)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1、气候因素:黄河三角洲多年平均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为土壤剖面中盐分向上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季回升、冬季潜伏。
2、地形地貌:黄河三角洲总体地形平缓,缓平的低地及洼地是盐分聚集区,往往形成大面积中等或重度盐渍化土壤。
3、水文地质条件:黄河三角洲地下水普遍埋深较浅,且矿化度较高;在埋藏浅的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极易通过毛管上升作用不断地向地表累积,形成土壤盐渍化。
4、海水入侵:黄河三角洲位于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渍盐渍区,受到海水经常性的淹没和侧向侵渍。
(五)土壤盐碱化的解决措施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1)灌溉洗盐。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对策设施农业是一种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利用设施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冬季、非耕地等限制因素下的高效农业生产。
然而,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施肥不当:设施农业中常使用化肥,如果施肥不当,过量的肥料会积累在土壤中,其中的盐分会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逐渐提高,导致土壤盐分浓度过高。
2.水质问题:设施农业中常使用循环灌溉水,如果循环水中携带有高浓度的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盐分累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3.温室环境控制不当: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对土壤中的盐分分布和浓度有直接影响。
如果温室内的通风、排水等环境控制不当,会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升高。
为了防治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合理施肥:合理调查土壤肥力水平,根据作物需要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量的肥料积累在土壤中。
同时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控制循环灌溉水的质量:对循环灌溉水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其质量符合作物生长需要。
如果灌溉水中的盐分浓度过高,可以采用逆渗透膜和电渗析等技术进行水质处理,降低盐分浓度,以减少土壤盐分积累。
3.加强温室环境控制:定期检查温室内的环境参数,保证通风、排水等设施运行良好,避免温室内湿度过高和空气循环不畅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此外,可以使用覆盖材料、喷灌等措施,减少土壤蒸发,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4.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石膏、有机肥料等物质进行土壤改良,促进盐分的淋洗和固定。
此外,可以采用冲洗灌溉和盐害植物修复等技术,帮助减少土壤盐分浓度。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施肥、控制循环灌溉水质量、加强温室环境控制和进行土壤改良等对策,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只有保护好土壤质量,才能保证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形成机理与防治

谢谢观赏!
潜水蒸发,将盐分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这
就是人们常说的"次生盐碱化"。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
“斥卤荒滩千百年,人们代代淋硝盐,雨水对和撒点籽,没有雨水就荒田”
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是引
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一般是地下水埋深
(埋藏深度)比地下水临界深度浅,则将发
盐, 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地下排盐:建设地下暗管进行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
排盐
改碱绿化技术。
利用双隔离层、隔盐袋等改土绿化技术,提高 树木成活率。 适地适树,适地适花。 适地适草,是盐碱地园艺的关键技术;筛选出 适合栽培的植物,丰富盐碱地园林的植物材料。 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
土壤次生盐碱化 --形成机理与防治
次生盐渍化: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 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可
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由于垦荒初期不重视或没有足够的排水将土壤 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 中历史时期积累的盐分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 渭河平原等。 低矿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盐分,并随着
生盐化。 地下水矿化度高,其积盐过程与土壤盐碱化 相同。
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 关键在于保持排水通畅,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
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
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1.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
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 v . AKovda 等专家认为,
可能会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
3-5m。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土地盐碱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土地盐碱化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影响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土地盐碱化的原因1. 土地的物理性质土地的物理性质是土地盐碱化的原因之一。
当土地过于干燥时,水分蒸发,土壤中的盐分会浓缩,导致土地盐碱化。
此外,土地的通透性也会影响土地盐碱化的程度。
如果土地的通透性较差,水分无法顺利渗透,也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2. 水源的质量水源的质量是土地盐碱化的另一个原因。
如果水源中含有过多的盐分,会导致灌溉后土地中盐分浓度升高,进而导致土地盐碱化。
此外,水源中还可能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硫酸盐、氯化物等,这些化学物质也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3. 土地的管理土地的管理是土地盐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农民长期使用同一块土地进行种植,土地中的盐分会逐渐积累,导致土地盐碱化。
此外,不合理的施肥也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如果施肥过量或者施肥不当,会导致土地中的盐分浓度升高,从而加剧土地盐碱化的程度。
二、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1. 合理管理土地合理管理土地是治理土地盐碱化的关键。
首先,农民需要轮作种植,避免长期使用同一块土地。
其次,农民需要合理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者施肥不当。
此外,农民还需要注意土地的通透性,保持土地的湿润状态,避免土地过于干燥。
2. 使用优质水源使用优质水源也是治理土地盐碱化的重要措施。
农民可以选择优质水源进行灌溉,避免使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源。
此外,农民还可以使用水源中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控制土地中盐分的浓度。
3. 使用化学物质进行调节使用化学物质进行调节也是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有效措施。
农民可以使用石灰、石膏等化学物质进行调节,降低土地中盐分的浓度。
此外,农民还可以使用有机肥料进行调节,提高土地的肥力,降低土地盐碱化的程度。
总之,土地盐碱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治理。
合理管理土地、使用优质水源、使用化学物质进行调节都是有效的治理措施。
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与治理措施

一、问题概述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原本没有盐分积累或盐分较低的土壤,在设施园艺生产过程中,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壤盐分积累超过一定标准,从而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这一问题在设施园艺生产中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成因分析1. 水质问题:灌溉水中含有较高的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2. 肥料施用不当:过量施用化肥或者不合理配比肥料会导致土壤盐分积累。
3. 土壤排水不良:排水不畅导致水分停留在土壤中,盐分随水分蒸发而残留在表层土壤中。
4. 土地长期不耕种:长期不耕种或者不合理的耕作,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无法得到有效地去除,从而积累在土壤中。
三、治理措施1. 合理选址:在设施园艺建设的初期,要根据当地水质、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避免因地域环境不适宜而导致盐渍化问题。
2. 合理施肥:合理掌握施肥技术,进行施肥前要做好土壤测试,合理配比肥料,适量施用有机肥。
3. 加强排水:改善土壤排水条件,采取排水沟、排水管等措施,保持土壤排水畅通。
4. 良好耕作管理:加强土壤改良工作,定期耕种,促进土壤中盐分的有效去除。
5. 土壤改良:采取添加腐熟有机物、石灰和石膏等中和盐分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四、结语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制约设施园艺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其成因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改善土壤环境、保障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对土壤环境的细致护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设施园艺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确保设施园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监测与预警1. 定期监测:建立设施园艺土壤盐分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盐分进行测试和监测,及时了解土壤盐分的变化情况。
2. 制定预警标准:根据不同作物对盐分的耐受性,制定不同的预警标准,一旦土壤盐分超过预警值,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
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
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水利措施
土壤次生盐碱 化改良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措施
化学措施
灌排配套:建设完整的灌溉、排水工程,合理灌溉
蓄淡压盐:在盐土周围筑存降水 , 促使土壤脱盐
灌水洗盐:降水条件较好的地区 , 在地里灌水 洗
3-5m。
2.建立现代化排水系统:
①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
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
②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
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
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
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
3.种植耐盐碱的树种 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 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
土壤次生盐碱化 --形成机理与防治
次生盐渍化:是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 壤,因灌溉不合理,导致地下水位上累的过程。 由于垦荒初期不重视或没有足够的排水将土壤 主要发生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 中历史时期积累的盐分排出,使地下水位升高, 渭河平原等。 低矿化度的灌溉水快速溶解土壤中盐分,并随着
潜水蒸发,将盐分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这
就是人们常说的"次生盐碱化"。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
“斥卤荒滩千百年,人们代代淋硝盐,雨水对和撒点籽,没有雨水就荒田”
气候干旱,排水不畅和地下水位过高,是引
起土壤积盐的重要原因,一般是地下水埋深
(埋藏深度)比地下水临界深度浅,则将发
生盐化。 地下水矿化度高,其积盐过程与土壤盐碱化 相同。
预防土壤次生盐碱化: 关键在于保持排水通畅,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
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
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1. 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
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 v . AKovda 等专家认为,
可能会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
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
矿渣 ( 磷石膏 ) ,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 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 状况。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 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但是 见效快
生物改良:种植水稻、种植耐盐植物田菁等, 使用微生物菌肥等。 种植水稻 :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 泰国、中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 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
盐, 可加快土壤脱盐速度
地下排盐:建设地下暗管进行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排
排盐
改碱绿化技术。
利用双隔离层、隔盐袋等改土绿化技术,提高 树木成活率。 适地适树,适地适花。 适地适草,是盐碱地园艺的关键技术;筛选出 适合栽培的植物,丰富盐碱地园林的植物材料。 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