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泵简介

合集下载

机油泵概述

机油泵概述

概述通常我们认为润滑油是一种减少运动面之间摩擦的物质,但是在发动机内部循环流动的润滑油还具有其它的作用。

总之,润滑系统必须:1、在运动部件之间提供光滑的油膜2、xx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间隙3、带走发动机部件过多的热量4、清洁发动机内部部件部件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主要部件有:1、机油盘或油底壳金属制成的油底壳安装在气缸体下面,用来存放发动机机油,同时机油的热量通过油底壳向外界空气散发。

2、机油泵集滤器从油底壳中吸取机油供给机油泵。

集滤器中有一过滤网,可过滤出机油中较大的杂质。

3、机油泵的作用是使机油在发动机内循环流动。

4、主油道气缸体中的主油道将机油送至各个需要润滑的地方。

5、机油压力指示器当机油压力过低时,警告驾驶员的装置。

这个功能要求有两个独立的装置:安装在气缸体上的机油压力传感器(探测机油压力)和仪表板上的指示灯或机油压力表(警告驾驶员)。

6、油封或密封垫用来阻止发动机内部和外部的机油泄漏。

7、机油深度尺用来测量机油油面高度的可拆式金属制测量工具。

从机油尺导管中取出机油尺,检查其端部的油迹可知道机油油面高低。

机油尺端部有刻度线,以决定是否需要添加机油。

系统如何工作油底壳加入发动机的机油流到油底壳中,油底壳中的挡板可防止集滤器周围缺油。

放油塞通常安装在油底壳的最下部。

机油尺测量油底壳中机油的油面高度,机油尺上的刻度线可以准确地标记机油油面高度,并显示是否需要添加机油。

集滤器通常有两种方法从油底壳中吸取机油至机油泵:浮动式集滤器一些发动机采用浮动式集滤器,其随油底壳中的机油浮动。

当汽车转弯时,机油从一侧流向另一侧,集滤器就随机油浮动。

为使集滤器浮动,就必须保证油底壳中有足够的机油。

当机油油面下降时,集滤器随之下降,以保证恒定的机油流量。

固定式集滤器一些发动机采用固定式集滤器,它是一根插入油底壳的油管。

由于不是伸向油底壳底部的所有方向,因此可避免吸取油底壳底部的沉淀物。

上面两种集滤器都有过滤网,以过滤出较大的沉淀物。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油泵是摩托车燃油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工作原理直接影响着燃油的供给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了解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对于摩托车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具有重要意义。

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机械或电动方式将油箱中的汽油送入发动机燃烧室,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所需的燃油供应。

具体来说,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油泵通过机械或电动方式产生压力,将油箱中的汽油抽送到发动机燃烧室。

在机械泵中,通常采用曲轴驱动的柱塞泵,通过曲轴的旋转运动驱动柱塞上下运动,从而产生压力将汽油送入燃烧室;而在电动泵中,则通过电动机的驱动将汽油送入燃烧室。

其次,油泵需要保证燃油供给的稳定性和流量的适宜性。

稳定的燃油供给可以保证发动机工作的平稳性和可靠性,而适宜的流量则可以满足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燃油需求,如加速、匀速和怠速等。

另外,油泵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功能,以应对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变化。

例如,在发动机启动时,油泵需要能够迅速将汽油送入燃烧室,以满足启动时的燃油需求;而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时,油泵则需要停止供油,以避免汽油的浪费和安全隐患。

最后,油泵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保护功能,以避免因燃油泄漏或供油异常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例如,油泵通常会配备过压阀和回油阀,以保证油路系统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机械、电动、稳定性、流量适宜性、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

了解摩托车油泵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摩托车用户更好地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查,保证摩托车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摩托车燃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燃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燃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燃油泵是负责将燃油从燃油箱送到发动机燃烧室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燃油泵的工作由驱动电机驱动,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燃油泵的旋转。

2. 燃油泵的核心部件是由一个或多个活塞和与之配套的活塞室构成。

当驱动电机旋转时,活塞也会随之旋转。

3. 在燃油泵的进油口,燃油从燃油箱中进入燃油泵内,并填满活塞室。

同时,活塞室的出口被隔离,避免燃油从出口流出。

4. 当活塞旋转到活塞室最低点时,活塞室与出口连接,活塞室的压力增加,将燃油推向燃油管道。

5. 推动的燃油沿着燃油管道流向发动机燃烧室,供给燃烧室内的喷油嘴进行喷油。

6. 当活塞旋转到活塞室最高点时,活塞室与进油口连接,重新进入燃油泵进行下一轮供油。

总结:摩托车燃油泵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活塞旋转,利用活塞室的变化容积将燃油推送到发动机燃烧室。

摩托车的自吸泵原理

摩托车的自吸泵原理

摩托车的自吸泵原理
摩托车的自吸泵原理是通过气压变化来实现油液的吸取和输送。

具体原理如下:
1. 油箱中的油液:摩托车油箱中的油液通过透气管与大气相通,形成一个压力平衡。

透气管使得油箱内部气压和外部气压保持一致。

2. 油泵:摩托车的自吸泵通常位于发动机内部,通过一个叶片转子的旋转来实现油液的流动。

3. 吸力阀:吸力阀位于自吸泵的入口处,它是一个单向阀门,只允许油液从油箱流向油泵。

当油泵旋转时,吸力阀打开,从油箱中吸入油液。

4. 压力阀:压力阀位于自吸泵的出口处,它同样是一个单向阀门,只允许油液从油泵流向发动机。

当油泵旋转时,压力阀打开,将油液送入发动机供油系统。

5. 活塞:发动机供油系统中的活塞在运动时,会产生一个负压区域。

这个负压区域会吸引油泵中的油液进入供油系统,实现油液的输送。

总之,摩托车的自吸泵利用油液的压力平衡和发动机供油系统的活塞负压来实现油液的吸取和输送。

4冲程摩托机油常识

4冲程摩托机油常识

详细的机油知识帖(转帖)漫漫看,总有你需要的详细的机油知识汽车摩托车通用机油质量的划分一.是看API 标准(即"美国石油协会"标准)。

这是一个综合衡量机油质量高低的标准,油质量由低至高依次划分为A、SB、SC、SD、SE、SF、SG、SH、SJ、SL等级。

SL是目前世界品质级别最高的机油。

SA 1930 年代初期,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SB 194O 年代后期,首只含添加剂的机油,含有些防锈剂及防氧化剂.SC 1964 提供防止高温及低温沉积、磨损、锈蚀及腐蚀的保护.SD 1968 表现比SC机油好.SE 1972 更多防止氧化、锈蚀、腐蚀及高温沉积的保护.SF 1980 氧化稳定性较SE为佳.SG 1989 对发动机沉积、机油氧化及发动机磨损的控制较SF为佳.SH 1993 测试通过程序较SG严格.SJ 1996 世界顶级机油.SL 2002 SJ级别的升级版本二.是SAE 标准(即"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 。

这是衡量机油粘度的标准 , 又分为单式粘度和复式粘度。

例如: SAE40 (单式粘度) , SAE15W-50(复式粘度)。

在复式粘度中,W即冬天的意思 ,W前数字越小机油越耐低温 ; W后面的数字越大 , 高温油膜保持能力越好。

目前,正规的润滑油生产厂家生产的机油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两个标准来划分等级的。

所以,其产品的包装外壳上都会标明该油的 API 等级和 SAE 等级.选用什么等级的机油,车辆的说明或发动机的外壳上都会注明。

例如:发动机的外壳上注有"SF", 则SF级别以上(含SF)的机油都可以使用。

当然,机油级别越高,价格也越贵。

现在,有个别润滑油生产厂家为了市场销售的需要(因为很多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车子要用什么样的机油好),将机油分别包装成什么"五羊-本田专用机油","桑塔纳专用机油"等等,其实这些机油的品质充其量只是达到了这些机车的最低要求(有的甚至最低要求都达不到)。

摩托车汽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汽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汽油泵工作原理
摩托车汽油泵是负责将汽油从油箱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的关键部件。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油箱供应:当摩托车的油门开启时,油泵开始工作。

油泵通常位于油箱内部,通过引入进口接管来供应油箱中的汽油。

2. 油泵进气:油泵内部具有一个进气嘴,负责从气体泵入气体。

当油泵启动时,进气嘴会打开,以保证泵入的汽油顺畅流动。

3. 泵送压力增加:一旦油泵开始运转,它会通过一个活塞或转子从油箱中抽取汽油。

随着传动装置的运作,油泵中的活塞或转子以高速旋转,并且压力逐渐增加。

4. 压力调节:为了保持恰当的燃油压力,油泵上通常配有一个压力调节器。

压力调节器监控油泵输出的压力,并通过适当调整泵入的汽油量来调节压力。

这样可以避免油泵输出过多或过少的汽油。

5. 输送至发动机:一旦油泵生成足够的压力,它会通过燃油传输管将汽油输送到发动机的燃烧室中。

这通常通过喷油器或喷油嘴实现,以确保每个汽缸都能得到适量的汽油。

通过以上步骤,摩托车汽油泵能够稳定地将油箱中的汽油输送到发动机,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巧换弯梁车机油泵传动轮

巧换弯梁车机油泵传动轮

40维修巧换弯梁车机油泵传动轮文_花勇机油泵的作用是为润滑系统提供动力。

四冲程发动机机油泵有两种形式,即齿轮泵和次摆线型机油泵(亦称内外转子式)。

机油泵的结构是将内转子固定在油泵腔内转动。

当内转子随着油泵转动时,外转子也随着转动,在两个转子之间形成的空间容积就会发生变化。

机油从空间变大的一侧被吸入,而被该空间挟住并被送到相反的一侧。

随着空间逐渐变小,机油就从输出侧挤出。

内、外转子的齿数越多,脉冲幅度就越小;转子的厚度越大,其流量也就越大。

由于内、外转子泵结构简单,体积小,供油可靠和维修方便等特点,现已成为摩托车四冲程发动机机油泵的主要型式。

我们在平时的维修作业中发现,摩托车机油泵出现故障,除了内、外转子严重磨损造成机油流量急剧减少外,机油泵主动轮损坏也是其中之一。

对于大部分跨骑式摩托车发动机的机油泵,拆卸机油泵主动轮不太复杂,若遇到弯梁摩托车就比较麻烦了。

我经过多年摸索和总结,找到了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可以在不分解发动机的情况下,更换损坏的弯梁车发动机机油泵主动轮,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辆行驶两万多千米的隆鑫弯梁摩托车XL100-31(如图1所示),由于机油泵的主动轮损坏造成没有机油到达缸头,送来进行维修。

首先用17号梅花扳手将机油放出,拆下车子两侧的下挡风扳,拔掉火花塞上的高压帽,用T型10mm扳手拆下配气正时盖锁紧杆(如图2所示),取下配气正时盖。

拆下磁电机外盖上观察孔的两个小铝盖(如图3所示),用14mm T型扳手从配气正时观察孔伸入至转子紧固螺帽上转动,使转子上的配气正时“T”字符对准铝盖上的凹槽,同时使缸头上的配气正时齿的小圆点对准缸头上的小凹槽(如图4所示)。

检查正常后,用9mmT型扳手拆下缸头配气正时齿轮上的锁紧螺杆(如图5所示)并41维修将其取下,然后用8mmT型扳手将磁电机的外盖锁紧。

螺杆拆下来取下外盖后,将风枪调至R挡装上14mm套筒头拆下转子紧固螺帽(如图6所示),用专用拉马将转子拆下(如图7所示),再用8mm T型扳手拆下超越离合器大齿限位片紧固螺杆(如图8所示),持卡簧钳拆下电机齿卡簧(如图9所示),用尖嘴钳把启动小链条压条拆下,然后取下电机齿和超越离合器大齿及电启动小链条。

浅谈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烧机油故障

浅谈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烧机油故障
损加 快 ,甚 至表 面拉 伤 ,造成 发 动机 冒蓝 烟现 象 ,功率 下

囚回匪盈
对 于 刚刚 经过 大修 或 换过 活塞 环 的发动 机 ,常 因活 塞 环 内 、外 切 口 ( 或切 角 )装错 而 上窜 机油 ,对 此 ,应重 新
安装 活塞 环 。

此 外 ,冷 却 系统 质量 不好 ,会 使发 动机 过热 ,使活 塞 环的 早期 磨损 增大 ,造 成 活塞环 表面 及缸 壁拉 伤 。 机 油泵 的压 力过 大也 会使 更 多的机 油进 入燃 烧室 。 若 气缸 压缩 压 力低 于规 定值 ,说 明有漏 气现 象 ,应检 查 活 塞是 否有 积炭 卡死 、磨 损过 大或 弹 力消失 现象 。
的润 滑 油 膜 带 入燃 烧 室 。2 )进排 气 门杆 与 气 门导 管 间的 间 隙 。微量 的 机油 必须 透 过 气门 油封 ,以避 免气 门在 气 门 导 管 中卡 死 。3 )雾状 机 油 微 粒通 过 曲轴 箱 体废 气管 排 入
大 气或进 入 空 气滤 清器 ,进入 气缸 参 与燃 烧 。
C )若 发 动机 起 动 后 一直 烧 机 油 ,应 按烧 机 油 的 主 要
原 因逐 一排 查 。

4 摩托车发动机烧机油的主要原 因
气缸 体 、活 塞 、活塞 环 配合 间隙 及 气门 与气 门导 管 、 气 门 油封 的 配 合是 引起 烧机 油 故 障 的2 主要 原 因 ,拆解 个 发 动机 ,重 点检 查以 下几 个方 面 。 a )气 缸体 、活 塞 、活 塞环 配 合 间 隙不 匹配 ,气缸 体 内 壁和活 塞 环过 度磨 损和 损坏 检 查 活塞 环 。若 活塞 环环 槽高 度过 大 ,会 使 活塞 环的 侧面 磨 损严 重 ,甚至 折断 ,导 致 发动 机 冒烟 ,功率 下 降 ; 若 活塞环 环 槽高 度过 小 ,和环 槽 上下 侧加 工精 度 的差 异 , 会使 活塞 环 结胶 卡死 折断 ;若 活 塞环 油环 弹 力过 小 ,漏光 度过 大 ,会导 致 烧机 油故 障 。 检 查 活塞 。活 塞裙 部 与缸 套 间隙过 小 ,会 导致 早 期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泵简介
目前,国内外四冲程摩托车机油泵普遍采用齿廓为渐开线的外啮合齿轮泵和摆线内啮合转子泵,这两种泵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下就它们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1外啮合齿轮泵1.1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外啮合齿轮泵通常由一对齿形参数完全相同的渐开线齿轮、一个具有“8”字型内腔的泵体、上下泵盖及主、从动齿轮轴等组成。

因摩托车油泵较小,一般泵体与下泵盖制成整体结构,如所示。

装在泵体内的主、从动齿轮通过啮合的轮齿将泵体“8”字型内腔的腰部分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工作空间,即吸油腔和排油腔。

当主动齿轮绕中心,逆时针旋转时,其从动齿轮便由主动齿轮驱动以相反的方向等速转动,快速旋转的轮齿在吸油腔产生一定的真空,使被吸入轮齿间的油液由主、从动轮齿输送至排油腔压出。

1.2齿轮泵特点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的主要优点是工艺的成熟34摩托车技术2002/10性及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对油中杂质和油液的粘度变化不甚敏感等。

其缺点是齿间油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造成齿根处压力下降,且转速越高压力下降越大,当降到低于油液饱和蒸气压时,会因气蚀而使齿面出现斑点麻面。

离心力使得由吸油腔径向进油的外啮合齿轮泵很难将齿间充满油液,即油液不易进人,进入后又易被甩出,从而使容积效率较低。

外嗤合齿轮泵的另一缺点是存在“困油现象”。

所谓困油现象是当前一对轮齿还没脱离啮合状态,而后一对轮齿便开始啮合时,在两对轮齿的啮合线之间将与前后泵盖形成一叫做“闭死容积”的封闭空间,该空间随齿轮的旋转先逐渐缩小,尔后逐渐扩大恢复到初始封闭容积,该封闭容积直到前一对轮齿脱离啮合时才会消除。

在上述过程中,随闭死容积逐渐缩小会使该容积内的油压升高,从而使齿轮轴和轴承产生径向附加载荷,同时导致油液泄漏;而在闭死容积逐渐扩大时,又因该容积内油压会降到低于油液饱和蒸汽压时而出现气蚀现象。

实际上在第一对轮齿还没分离之前,第二对轮齿便与第三对轮齿之间又形成了新的闭死容积,也就是说闭死容积将不断重叠出现,这会对泵产生冲击载荷,并易引起振动和噪声3为了消除或减轻上述现象,通常须采取在两端泵盖上加卸荷槽和减少齿轮齿数等措施。

2摆线转子泵2.1结构及工作原理摩托车用摆线转子泵的常见结构如所示。

它由内外转子、泵体、泵盖、内转子驱动轴等组成。

内转子的齿廓为摆线(实际全称应为短幅外摆线圆内等距线),内转子的齿数Z,―般为4~7个,而外转子总是比内转子多一个齿,即石=Z,+1,其齿形是由圆弧构成;泵体常与驱动轴侧泵盖制成一体,泵体上外转子工作腔与传动轴孔有一偏心距心内外转子以偏心距e套装在泵体中;泵盖上布有月牙状进油腔和排油腔。

是一内转子为6齿的摆线转子泵工作原理示意图,由图可见,内外转子的全部轮齿始终处于啮合状态,并形成若干空腔。

当驱动轴驱
动内转子绕,旋转时,外转子则被内转子带动以速比乙/石绕“同向旋转。

因内外转子的相对运动而使齿间空腔不断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着的空腔与泵盖上的月牙状进、排油腔(图中月牙状虚线)相对应。

当空腔由最小变为最大时吸油,由最大变为最小t时压油,这样周而复始,形成连续不断的轴向吸、排油过程。

2.2特点因内、外转子同向旋转,且只相差一个齿,故相对滑动速度小,磨损少、运转平稳、噪声低、寿命长,再有,月牙状进、出油口的面积和角度范围大,使吸、排油充分,又因机油是轴向吸入,在油液离心力的作用下有利于吸人机油充满齿间,而不易产生气蚀现象,且该特点在一定转速范围内,转速越高,吸入特性越好(但若转速过篼也会因进油口阻力的增加和齿间充油时间的不足而使容积效率下降)。

摆线泵的主要缺点是,转子齿廓的机加工难度要比渐开线大得多,且内外转子中心不具可分性而对Q、2两中心距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另外,因泵盖进、排油腔间存在压力差而会使转子轴向受力不平衡,从而出现偏磨,此现象严重时,须在另一侧栗盖上设计两个与进、排油腔完全相对应的月牙状凹槽来予以消除。

3结束语一般地说,任意曲线皆可作为一齿轮的齿廓,然后在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前提下作出另一齿轮的共轭曲线,从而构成一对共轭齿轮。

但该齿轮副能否付诸实用,还要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及互换性等。

由于渐开线外啮合齿轮和摆线内啮合齿轮均具有良好的上述各性及其它一些优点,故被广泛
用作四冲程内燃机润滑油泵。

两种泵相比而言,摆线转子泵运转平稳噪声低、转速适应范围宽、结构紧凑体积小,随着粉末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齿廓加工已不是太大问题,所以摆线转子泵比渐开线外啮合齿轮泵在摩托车上更为多见。

近年来国外发展了一种新型圆弧齿轮栗,该种泵与渐开线齿轮栗相比具有齿数少、流量大、无困油现象、噪声低、不产生干涉、功耗少、寿命长等优点。

据国外资料报道,在相同条件下,圆弧齿轮杲效率比渐开线齿轮泵提篼5%,噪声降低10%,号称是当今最佳的齿形。

美、日、英等国已将其广泛应用于动力、机械、化工、船舶等领域,我国已有自己开发研制的圆弧齿轮泵系列,并应用于船舶柴油机上。

摩托车技术2002/1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