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习理论的流派与争论
教育心理学各章习题

各章习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第10章原有知识与学习迁移第2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与分类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认知发展第3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第12章个别差异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13章学习动机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第15章网络媒体与多媒体第7章问题解决与创新性学习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第8章动作技能的学习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第9章态度与品德学习返回补充习题说明页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五、判断1.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它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研究方法学。
2.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对此西方各国学者不存在什么争议。
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科学内容。
4.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
5.教育心理学在西方也称“学校心理学”。
6.从科学心理学发展历史来看,学习的科学研究先于教学的科学研究。
7.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
六、问答1.从课本以外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早已应用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事教育工作。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是怎样为德、智、体三育提供哲学心理学依据的。
3.简述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是怎样把教学过程模式建立在哲学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4.简述实验教育学派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影响。
5.简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6.简述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的异同。
7.简述教育心理学学科与《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研究的性质和分类五、判断1.学习是可以用经验或练习来解释的可观察的行为变化。
2.学习与表现(performance)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3.心理学家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
4.二年级儿童学会用学具拼搭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这是动作技能学习。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一)基于经验主义的早期学习研究
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
• 艾宾浩斯假定:被试依次学习了几个刺激物(设为A、B、C、D和E
)。每个刺激物依次在他头脑中留下相应的印象,这样,刺激物A产 生印象a,后面紧跟着有刺激物B产生印象b,如此等等。根据接近律 ,接连产生的印象是彼此相联系的。因此,如果按顺序学习A、B、C 、D、E,就会组成相应的印象链a-b-c-d-e。其结果是,在被试头脑 中形成从a到e的印象链。为了避免原有经验的干扰,艾宾浩斯创造了 无意义音节,如ZOT,BOK,KIF。 • 材料的意义性对记忆的影响。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背诵无意义音节 要比背诵有意义的材料难得多。
(二)理性主义认识论
理性主义又称唯理论,是强调知识产生于推理,不
依赖于感觉经验的哲学理念。
• 对于经验主义者来说,经验是感觉资料的副本;对于理性 主义者来说,感觉资料是无结构的、未分化的混沌体,它 们仅对理解机制提供原始材料。这些原始材料只能按照某 种形式才能得到理解。精确地说,心理先必须具有某些类 别的先天知觉假设才能理解这些原始材料。
顿悟,即对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
乔姆斯基 语言获得装置
• 语言获得装置是乔姆斯基提出的语
言装置理论,来说明其语言天赋的
观点。他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中,
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装置,
使人们不需要经过刻意教导,就能
轻易获得语言。
(三)学习论流派发展和演变概况
• 鲍尔和希尔加德的《学习论》(1987)介绍了学习理论的12种重要
•提交
•B
•C
•D
•E
• 欣茨曼的《学习与记忆心理学》一书对自1880~1980年间的学习与 记忆研究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该书将学习论流派分为认知主义与行 为主义两大阵营。 认知主义:艾宾浩斯、内省主义者、格式塔心理学家、托尔曼、信息 加工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赫尔 它们的发展受许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其中对认知主义学习论影 响最大的相关学科是哲学和计算机科学,对行为主义学习论影响最大 的相关科学是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地位
01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尊重学
生的个性和需求。自Fra bibliotek学习02
人本主义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我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
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
个性化教学
03
人本主义主张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05 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
建构主义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学习者在 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可以相互借鉴 和启发,共同构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
VS
互动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中的互动环节,包括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等。通过互动,学习者 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促进知识的 共享和建构。
情境化教学与评价
情境化教学
建构主义主张情境化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学习者在情 境中学习和探索知识。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育实践者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实践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 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
知识是主观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主观构建的,不同个体对同一事物可能 有不同的理解。
学习是主动的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主动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对新 知识进行解释和构建。
社会互动重要性
建构主义强调社会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者通过与他人 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不断调整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探讨主要观点
本文将探讨这些学习理论流派的 主要观点,以及它们在教学实践 中的应用和意义。
第三章 学习理论的流派与争论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观
鲍尔和希尔加德在《学习论》中,介绍了学习理论中的12个派别。它们被 划分两大阵营: 行为与联想论(Behavioral Associationist Theories) 认知与组织论(Cognitive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发现学习法
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
第三节 认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位置学习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认知地图——行为的目的 性和认知性)
第三节 认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奖励预期实验
两组小白鼠,奖励为葵花籽和麦芽糖;食物对调之后,两 组反应对比明显:原来吃的好而现在吃的差的,跑的比原 来慢了;原来吃的差的现在吃的好的,却跑的比原来快。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理性主义哲学及其影响
理性主义(rationalism),强调知识产生于推理,不依赖于感觉经验
“真理存在于人的灵魂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从学习来的”。 ——苏格拉底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 ——孟子
不同的理性主义者对于对于感觉资料在构建现实中的作用认识不同
第三节 认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 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认知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过程
结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 和互惠内驱力(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以最佳的知识结构来传授知识,如动作、图像和符号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第三章第二节 认知(三)(三)学习理论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短时记忆(short - term memory) 注意到的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以听觉记忆为主,容量为7±2
个单位(chunk),保留时间为1-2分钟。为人的
意识存在状态。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短时记忆经过
复述或编码进入长时记忆。以语义、形象、动作和 情绪记忆为主,容量无限,保留时间为2分钟以上, 甚至终身。为无意识状态。
为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以知觉研究最为著名。在格式
塔心理学家看来,人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完全客 观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存在。人在认识客观 世界的过程中总是用自己的经验、认识、观点对 所看到的东西做补充或修正,同时人也会因为自 己的经验而受蒙骗.
• 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
他将鸡分成两组,食物也分成两摊,而且特制了两块木板, 一块浅灰色,一块深灰色。他让其中两只鸡啄食丢放在那块浅灰 色木板上的米粒,另外两只鸡则啄食另一块深灰色木板上的米粒, 不准相互啄食。一旦发现哪只鸡跑到另一块木板啄食,则半天不 准它啄食。 • 比起猩猩、狗或其他动物来讲,鸡迟钝多了,但经过500次 左右的实验之后,4只鸡终于形成了思维定式:前两只鸡只啄食 浅灰色木板上的米粒,而后两只鸡也只啄食深灰色木板上的米粒。 • 接着,苛勒又定做了两块木板,一块的颜色比那块浅灰色的 更浅,另一块的颜色比那块深灰色的更深。按照联想主义者和条 件反射主义者的理论,由于鸡已学会将吃食与某种特别的灰度联 系在一起因而,它们应继续这么做。 • 但实验结果表明,差不多70%的概率这些鸡都在新的木板上 啄米,而不是在旧的木板之上。那对经过训练,只在较浅颜色木 板上啄食的母鸡大多只选择新的、颜色更浅的木板。而那对学会 在较深颜色木板上吃食的母鸡则大多选择新的、颜色更深的木板。 也就是说,鸡已学会不将食物与某种特别的颜色联系起来,而是 与某种特别的关系联系起来——在第一种情况下,是较浅颜色的 背景,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是较深颜色的背景。 •
学习理论不同流派优质文档

• 程序教学以其精确组织的个别化、自定义步骤的学习,确立了许多有 益的指导原则。
• 它建立的一系列学习原则和开发程序教材的系统方法,直接影响了教 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 思考题:程序教学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 的认识,是在刺激与刺激之间建立联系。学习是 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 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本质。
行为主义理论
• 行为主义认为
•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于此相 关的反应,即 “S-R” 模式。
• 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概念 • 华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 桑代克:“猫开门”实验 •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 斯金纳:“操作性反应”理论
• 2.建构即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 的改造和重组。
• 3.建构因人而异,提倡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关于建构途径 学习以求理解才能才能有助于知识的持久和迁移。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华生:“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一种材料B的学习来引入A的学习,使材料A的意 义在材料B的基础上更易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 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 2.情景化教学 • 3.重视社会性互动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学习理论本文话题:学习理论心理学家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治疗认知学生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内在规律如何、具体过程怎样、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
古今中外,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心理学家的哲学基础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形成了众多流派。
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派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
几乎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的同时,在德国就出现了以韦特海墨为首的格式塔学派。
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
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统治地位被认知心理学所代替,认知学习理论得到快速发展。
其中,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等都有很大影响。
在环境与个体的关系上,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观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认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认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 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观
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观
巴甫洛夫的替代——联结学习理论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观
(1)感觉主义: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 (2)还原主义:复杂观念可以还原为简单观念 (3)联想主义:一起出现的经验的联想过程、观念和心力 成分可以联合起来 (4)机械主义:心似机械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理性主义哲学及其影响
理性主义(rationalism),强调知识产生于推理,不依赖于感觉经验
点
主要学说 主要观点 发展过程
认知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主要学说 主要观点 发展过程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观
鲍尔和希尔加德在《学习论》中,介绍了学习理论中的12个派别。它们被 划分两大阵营: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 主要争论问题
教师:张金萍 时间:2014年9月16日 地点:行远楼A402
本章内容
建构主义派
认知派理论 联结派理论 哲学渊源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经验主义哲学及其影响
理性主义哲学及其影响
学习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经验主义哲学及其影响
第四节 建构主义哲学思潮下的学习流派
——信息加工理论与情景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思潮下的教学观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情景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过程
结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 和互惠内驱力(与人和睦相处的需要) (2)结构原则:以最佳的知识结构来传授知识,如动作、图像和符号 (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发现学习法
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自行发现
第三节 认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位置学习实验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在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介变量(认知地图——行为的目的 性和认知性)
第三节 认知派理论的主要观点
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奖励预期实验 两组小白鼠,奖励为葵花籽和麦芽糖;食物对调之后,两 组反应对比明显:原来吃的好而现在吃的差的,跑的比原 来慢了;原来吃的差的现在吃的好的,却跑的比原来快。 启示:在有机体的预期没有实现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提高 原有操作水平,而且还会降低原有操作水平。即有机体对 特定目标具有某种预期
经验主义(empiricism),强调经验,尤其是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 来源。
“感觉绝不是感觉自身,而必有某些东西外于感觉而存在”
——亚里士多德
1650-1850年间,英国的经验主义思潮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代表人 物有洛克、贝克莱和休谟。
人之初生,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 “我用一句话来答复这个问题,是从经验得来的。” ——洛克,《人类理解论》,《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第240页
(1)对经验主义而言:我们的经验是感觉资料的复本 (2)对理性主义而言:感觉资料是无结构的、未分化的混沌体,他们仅对理解机制提 供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只能按照某种形式才能被理解)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经验主义哲学对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年发表《论记忆》 美国桑代克1898发表《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俄国把普罗夫的条件反射研究
理性主义哲学对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德国格式塔学派在创造性思维、知觉和问题解决方面进行了研究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研究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学习理论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学习理论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经验主义哲学及其影响
经验主义的三个学习机制
(1)通过感知获得的简单概念可以保存在记忆中 (2)通过联想可以将简单概念组成复杂挂念 (2)反思,能使人从记忆中回忆某个单个概念,经过比较而 得出结论
鲍尔和希尔加德(1987)进一步指出:经验主义对人的 认识分析有四个特征
“真理存在于人的灵魂中”;“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从学习来的”。 ——苏格拉底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 ——孟子
不同的理性主义者对于对于感觉资料在构建现实中的作用认识不同
康德和笛卡尔认为:空间知觉不过是人类生而具有的不证自明的几何真理在外部世界 的投射。
感觉资料之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比较
行为与联想论(Behavioral Associationist Theories) 认知与组织论(Cognitive Organizational Theories)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
——联想主义与行为主义学习观
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早期两大学习流派的理论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