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流派人格理论共39页
人格的认知理论课件

心理疏导
通过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来访者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职业指导与规划
01
02
03
职业测评
通过人格测试和评估,帮 助个人了解自己的职业倾 向和优势。
职业规划
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和 价值观,制定职业发展计 划,实现个人职业目标。
职业辅导
提供职业咨询和指导,帮 助个人解决职业困惑和问 题,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理论框架的完整性
人格认知理论在某些方面仍缺乏完整的理论框架,需要进一步研 究和探索。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
尽管人格认知理论取得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但仍存在局限性, 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和完善理论。
跨文化适用性
人格认知理论主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其跨文化适用性有待进一步 探讨。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深化理论基础
人格的认知理论课件
目录
• 人格认知理论概述 • 认知人格理论的构成要素 • 认知人格理论的应用 • 人格认知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认知人格理论的实际案例分析
01
人格认知理论概述
认知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
01
认知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特质 和行为是由个体内部认知过
程所驱动的。
02
它强调个体对自我和他人的 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之
促进个体发展
人格认知理论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 人,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提升人际关系
通过理解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个体可以更好地 与他人相处,提升人际关系的质量。
推动社会进步
人格认知理论可以为社会政策和组织管理提供指 导,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5
认知人格理论的实际案例 分析
成功人士的人格特质分析
第七章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和相关研究话题)PPT参考课件

▪ (11) 社会性定理——说明为了扮演角色,个人必须 了解他人的构念系统,然后照此行动。
10
二、 人格动力
▪ 传统的动机理论把人看成生来无活力, 因此需要某种东西来驱动。
▪ 推理论(草耙理论):弗洛依德、斯金 纳、多拉德和米勒
▪ 为了促使新建构的形成,要求患者去扮演同他 本人人格有显著差异的另一个人的人格,象试 穿一件新衣服一样试用一种新人格。
▪ 在这些情境中,治疗者充当配角演员。
17
评价
▪ 有现象主义的倾向 强调完整无缺的整体经验; ▪ 有人本主义的倾向 强调人的创造力和对个体
的乐观; ▪ 有存在主义倾向 强调未来而不是过去,假定
8
▪ (1) 构建定理——个人构念是在重复经验的 基础上形成的;
▪ (2) 固定定理——个别差异是由于人们按照 自己的构念来看待周围世界之故。
▪ (3) 组织定理——个人构念是一个有组织、 分层次的系统。
▪ (4) 二分法定理——个人所有构念都具有两 极性。
▪ (5) 选择性定理——人是通过构念选择的限 定或扩展来运用构念的。
▪ 治疗者不仅应发现受辅者心理的实际情 况,还应指出他可能达到的目标,帮助 他重新成为一名好的科学家。治疗方法 可采用固定角色治疗。
16
固定角色治疗
▪ 引起患者探究讲解事物的不同方法之一是使他 们假装成不同的人。
▪ 在固定角色治疗中,治疗家给予病人一种性格 素描,要求他们把它表演出来,正象是一个演 员在剧中扮演角色一样。
▪ 拉理论(胡萝卜理论):荣格、阿德勒 ▪ 公驴理论(较注重自身的本性)
11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移情”的认知解释
B 乐于社交-沉着冷静
人们彼此组织自己建构的方式不同
甲:友好——不友好
乐于社交——宁静 乙:友好——不友好
乐于社交——宁静 乐于社交——宁静 丙:乐于社交——宁静
友好——不友好 友好——不友好
1.2 图式与自我图式
图式的定义
➢ 图式是指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 用信息的假定性的认知结构
2 1.9 1.8
依赖形容词
独立形容词
依赖组 中间组 独立组
研究二
要求被试尽快按键回答20个问题 ➢ 屏幕呈现的词是否可以形容他们自己(10题) ➢ 屏幕呈现的词是否可以形容某个名人(10题)
事后要求被试自由回忆刚才呈现了哪些词
结果
3 2.5
2 1.5
1 0.5
0 描述自己
描述名人
2 人格评鉴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刺激是你必须有的东 西,这样你才会有后 面的反应,而反应之 所以放在这儿,是因 为只有这样刺激才有 存在的必要。我根本 就没发现那个箭头放 在那儿有什么用?
我不记得当时努力要 读的是弗洛伊德的哪 一本书了。但是我记 得当时那种越来越怀 疑的感觉——任何人 都可以写出那些废话, 只不过没有出版罢了。
先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白兰迪斯 大学和福特赫斯州立学院任教
人格的认知模型最近才开始流行。凯利是 最早解释个体行为中的差异是由于个体在 对世界的感知和信息加工中存在的差异而 引起的,他的理论是我们现在所能确认的
有关人格认知理论的开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观点
凯利是一个认知结构决定论者,他反对行为 主义的刺激决定论,认为世界以相同的方式 影响着人,但是为什么人们的心理差异很大, 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解释不同, 人们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人格心理学06:认知流派

REBT告诉来访者:
他们经历的不幸的生活事件并不是 自然引起他们的痛苦的,尽管这些 事件会有一定影响; 痛苦的情绪和自我挫败行为主要是 由他们关于不幸事件的扭曲的推论 和非理性信念所产生和维持的; 放弃非理性信念而代之以更合理的 观念会帮助他们减轻或克服不良的 生理心理症状,并使他们的行为更 加健康和有建设性。
• 6、个人化。指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 不幸承担责任。将一切不幸、事故 或别人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 引咎自责。如父母吵架,认为是因 为自己不乖或花费太大而导致。
认知曲解的类型
• 7、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 节,并且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 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的 色彩。如某次聚会中自己讲了几句不得体 的话,于是对这几句话念念不忘,甚至想 到朋友们可能要为此与他决裂。而实际上, 根本没有人真正在意这几句话,大家觉得 相聚甚欢。
观察与实验
(二)个人建构
• 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 构称作个人建构。
• 建构是两极的。 • 我们把有关的事物在我们的建
构中以“不是……就是……” 形式加以区分。 • 当我们用了最初的两极建构以 后,我们还会用其他的两极建 构决定以外的部分。
(二)个人建构
• 行为(人格)的差异主要源自 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不同。
三个主要的IB
1. “我绝对必须要表现优秀或者赢得 重要他人的爱或认可,否则我就是 一个无能、无价值的人。”
2. “其他人在任何条件、任何时间都 必须对我好,并公平地对待我,否 则就是可恶、可怕的人!”
3. “所有我生活的条件绝对必须是舒 适、安全和有益的,否则这个世界 就是可恶的,我无法忍受它。”
• 理论创建的根源:临床实践发现— 任何使患者本人对自己和自己的问 题的看法有改变的东西,都会使患 者的病情有所好转。
第二章认知法的人格理论

第二章:认知疗法的人格理论第一节:贝克人格理论的发展贝克小传贝克出生于1921年,194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46~1948年在罗得岛精神病院实习。
另外,他还在马萨诸塞州的Framingham的医院实习神经疾病和精神病学,在马萨诸塞州做精神病学工作。
在1953年,获得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委员会的精神病学资格。
后来,他进入了宾西·法尼亚州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
1958年,在宾西法尼亚精神分析学院毕业。
他早期研究抑郁并发表了《抑郁:临床、实验和理论》(1967),讨论了在治疗抑郁中认知的重要性。
从此,他独自或合作写了300篇以上的关于认知治疗和多种情绪问题的治疗的文章和论著。
贝克理论的发展贝克曾是一名精神分析家,在他的治疗实践中,他观察到来访者的言语和自由联想。
他惊讶地发现来访者对一些想法没有觉察而且在自由联想中也很少报告,所以他把来访者的注意力引向这些想法。
通常在这些来访者没有觉察到的自动的想法出现后,就出现了来访者意识到的情绪。
贝克通过询问来访者现在在想什么,从而确定认知中存在的消极的主题,例如失败和自我贬低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标志着他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观点。
贝克的兴趣在于发现人们如何对自己说话,如何自我调节,人们的自我内在交流体系是怎样的。
在内在交流体系中,人们会构成一组信念。
通过这些重要的信念,人们构成了他们自己的规则和标准,即图式,这是一种决定了事物或体验将如何被个体知觉和解释的想法。
贝克注意到来访者,特别是抑郁的来访者,使用了自责和自我批评的内在交流。
这些来访者经常会预言失败和灾难,对本来应该做积极解释的事件做消极的解释。
通过这些观察,贝克构成了消极认知转换的概念,即个体忽略积极信息,而注意消极的信息。
这样,来访者通过夸张消极的方面而歪曲了事实,把事件看成非黑即白。
例如“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生活一直在亏待我”、“我没有希望了”,这些都是过度概括、夸张和抽象化的例证。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 在这些情境中,治疗者充当配角演员。
评价
▪ 有现象主义的倾向 强调完整无缺的整体经验; ▪ 有人本主义的倾向 强调人的创造力和对个体
的乐观; ▪ 有存在主义倾向 强调未来而不是过去,假定
二、评定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 测验
▪ (1)身体顺应测验 :被试坐在一间小的 斜屋内,要求他把身体调正。
▪ (2)棒框测验:被试坐在暗室内,面前 放着一个可以调节倾斜度的亮框,框中 心装有一个能够转动度数的亮棒,要求 被试把亮棒调到垂直。
棒框实验:如图所示:在黑屋里设可发光的棒 与框,其中棒是可以转动的,主试让被试将其调到 垂直状态。
▪ 3、让被试评价抑郁和非抑郁的形容词,然后回 忆评价过的形容词;结果具有抑郁症的人在回忆 抑郁形容词比较好。
四、可能的自我
▪ 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当前认知表象中认为自己是 怎样的人影响,还受到“我今后会成为怎样的 人”的认知表象的影响。
▪ 对未来的自我进行的想象-可能的自我
▪ 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罪犯建立起的可能的自 我就是罪犯(放牛班的春天:亡命徒)
▪ 拉理论(胡萝卜理论):荣格、阿德勒 ▪ 公驴理论(较注重自身的本性,预测生活
事件)
▪ 当个体遇到新的情景时,其产生的行为具 有CPC循环的特征。CPC是循环过程的三 个周期,即详察(Circumspection )—— 预断(Preemption)——控制(Control) 。
▪ 详察阶段:个人努力尝试许多命题建构 ,尽可能对情境做各种解释。涉及到“假 如-然而”的思考,或认知上的试误。
Hidden Pictures
五认知流派.ppt

问题: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参加同一个活动, 感受却与他人大不相同?为什么?
每个人加工信息的方式不一样,从而产生 不同的反应和经验
“我思故我在”
人格的认知流派强调个人的思想决定其情 绪和行为,以及人格
根据认知理论:我们通过改变对自己的看 法和对世界的看法以适应环境
范围推论: 每个构念只适用于有限范围 经验推论: 构念系统会随经验而有所变化
认知重建 调节推论: 构念系统的变化调整受构念渗透
度(容纳新概念新事物可能在彼此不相容的 亚层次构念 自我内部可以不一致,与角色或情境有关
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的共同性可以导致 人们之间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一. 凯利的个人建构论
George Kelly (1905-1967) 美国人 物理学和数学学位,心理学博士 研究和临床实践 兴趣广泛,做过多种短期工作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作为科学家的人” man-as-scientist
不断提出并检验自己对世界的假设 尽可能多地预测并控制生活中的事情 模板匹配 个人对现实的感知为其人格构念所决定
压抑者更好?
性别类型和性别差异
男女两性在行为上的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的 信息加工风格
研究 1. 性别图式理论 性别定型者(典型男性化/女性化特征)可能根
据性别来认知,评价和组织信息
性别定型者更可能根据性别对词语分类;对 与性别图式一致的形容词反应更快
2. 自我的认知表征 男女两性在记忆和回忆信息的一般能力上没
建构推论:个人通过解释生活中的重复经 验来预测事件的 个人构念系统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依赖形容词
独立形容词
依赖组 中间组 独立组
研究二
要求被试尽快按键回答20个问题 ➢ 屏幕呈现的词是否可以形容他们自己(10题) ➢ 屏幕呈现的词是否可以形容某个名人(10题)
事后要求被试自由回忆刚才呈现了哪些词
结果
3 2.5
2 1.5
1 0.5
0 描述自己
描述名人
2 人格评鉴
几个星期之后欺骗被试,让其以为参加了另 一项看上去毫不相干的研究。告诉被试将和 隔壁房间坐着的某个人见一次面,但首先他 们要了解有关这个人的信息,分成四种情况:
➢ 部分的信息是与重要且喜欢的人相像 ➢ 部分的信息是与重要但不喜欢的人相像 ➢ 部分的信息是与不熟悉且喜欢的人相像 ➢ 部分的信息是与不熟悉但不喜欢的人相像
凯利认为,个人建构是两极的
➢ “黑—白”, ➢ “善良的—丑恶的” ➢ “愉快的—悲伤的” ➢ “富有的—贫穷的”。
个人建构的个体差异
人们彼此使用的个人建构不同
A 友有好-不友好 有趣-无聊 外向-害羞
……
B 有教养-粗俗 敏感-不敏感 聪明-不聪明
……
人们彼此的个人建构的内容不同
A 乐于社交-沉默寡言
了解信息之后,要求对其印象好坏进行 评价
5 4 3 2 1 0
喜欢
重要的人 不熟悉的人
不喜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压抑的再认识
典型的压抑者经常与各种威胁性冲突和 利害关系进行搏斗,但他们总是能够设 法不让这些压力引发自己的焦虑。
研究者让被试尽量多的报告不愉快的情绪 事件,具体包括“自己”和“他人”两种 情况。结果发现:
乔治.凯利
1.1凯利(George A.Kelly, 1905—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