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转偏向力的总结学习
关于地转偏向力的总结学习

自然地理中的地转偏向力学习一、学习背景(整体看)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往年的《地理高考考试大纲》可知,我们应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整体把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整体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过程。
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很有帮助。
高中地理课程总体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块,必修的内容分为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
其中地理1(以人教版为例)的知识结构是: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的囊括的内容有:(1)基本原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
(2)基本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
(3)基本过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在以上教材知识点编排的背景下,今天我想带大家学习的是关于必修1“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首次提到的“地转偏向力”。
文摘——教材P18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与作用于水平运动的大气或水体的其他作用力相比较,地转偏向力很小,但是,其作用不可低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 必修别看它只是一段话,就以为它没有内容,其实关于地转偏向力的产生还是很有意思一个知识点。
在历史上早有一些伟大的人早对它进行过猜想和论证,代表人物有牛顿和科里奥利。
艾萨克·牛顿: 1643.1.4-1727.3.31,英国人,他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科学等,他也在前人开普勒的基础上提出过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
地转偏向力口诀

地转偏向力口诀1. 引言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旋转体,它围绕着自己的轴进行自转。
这种自转给地球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种离心力,它对地表上的物体产生影响,导致它们在地球上的运动轨迹产生一定的偏移。
本文将详细探讨地转偏向力的原理、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口诀。
2. 地转偏向力的原理地球的自转使得地表上的物体处于非惯性参考系中,而非处于地球的自转参考系中。
由于自转速度的存在,地球上的物体具有一定的线性速度,而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们将沿原来的直线运动。
然而,由于地球的自转,地表上的物体实际上是沿着一条向东偏离的轨迹运动。
这种向东偏离的现象是由地转偏向力引起的。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以及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根据地球上不同位置的经度不同,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也有所不同。
在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最大,向东偏离现象也最明显。
在极地附近,地转偏向力最小或接近于零。
3. 地转偏向力的表现形式地转偏向力会对地球上的物体产生哪些影响呢?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地转偏向力的表现形式。
3.1 气候带的形成地转偏向力对气候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赤道附近,地表空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向东偏离现象。
这使得热带地区的空气向赤道方向流动,形成了热带气候带。
而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空气会向西偏离,形成了西风带。
在极地附近,地转偏向力最小,空气则会沿着纬度线向极地方向流动。
3.2 海流的形成地转偏向力对海流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赤道附近,海水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产生向东偏离的趋势,形成赤道洋流。
在中纬度地区,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海水会向西偏离,形成了西风漂流和赤道反漂流。
在极地附近,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较小,海水流动的趋势相对复杂。
3.3 弯曲的炮弹轨迹地转偏向力还可以对炮弹的轨迹产生影响。
由于炮弹在飞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线速度,地球的自转会导致它的运动轨迹向东偏离。
《地转偏向力》 讲义

《地转偏向力》讲义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存在着一种看似神秘却又无处不在的力量,那就是地转偏向力。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在许多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地转偏向力的奥秘。
一、地转偏向力的定义与产生原因地转偏向力,又称为科里奥利力,是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一种惯性力。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旋转木马,而我们生活在这个旋转木马上。
当物体在地球上运动时,由于地球的自转,它们的运动轨迹会发生一定的偏转。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地转偏向力呢?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会导致不同纬度的线速度不同。
赤道地区的线速度最大,而随着纬度的增加,线速度逐渐减小。
当一个物体在地球上从一个纬度移动到另一个纬度时,由于线速度的差异,就会产生地转偏向力。
二、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判定要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叫做“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也就是说,在北半球,物体运动时会向右偏转;在南半球,物体运动时会向左偏转。
例如,当我们在北半球沿着经线向北运动时,地转偏向力会使我们的运动方向逐渐向右偏转;而当我们沿着经线向南运动时,地转偏向力会使我们的运动方向逐渐向左偏转。
在南半球则正好相反。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我们还可以使用右手定则(北半球)和左手定则(南半球)。
伸出右手,让四指指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在南半球则使用左手,方法相同。
三、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纬度以及地球的自转角速度有关。
一般来说,运动速度越快、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就越大。
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几乎为零,因为赤道地区的线速度最大,纬度差异最小。
而在两极地区,地转偏向力最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地转偏向力相对于地球引力等其他力来说,通常是一个较小的力,但它在长时间和大范围的运动中,其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
四、地转偏向力对自然现象的影响1、大气环流地转偏向力在大气环流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地理现象

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地理现象1. 地转偏向力是什么?说起地转偏向力,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觉得这是一种高深的物理概念,其实它就是一个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转”的小玩意儿。
简单来说,地球在自转,这个自转导致了风和水流的运动发生偏转。
嘿,你没听错,风和水都不乖乖直走,它们会因为地球的自转而产生一种“扭曲”的效果。
这种现象其实可以用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就像在玩旋转木马时,周围的景物会随之变得模糊,飘来飘去的。
这样的偏转力不仅影响气候,还影响我们的航海和飞行,真的是个不得了的角色。
2.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1 风的运动说到风,大家肯定都知道,风可不是随便吹的,尤其是在大气层中,风的运动可是个复杂的事情。
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可以说是像给风加了一道“保护罩”,让它不那么容易朝着某个方向直冲。
比如,在北半球,风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偏向左。
是不是有点像打羽毛球时,风球向一边飘去?这就是地转偏向力在搞鬼啊!所以,当你在海滩上感受到微风时,其实它已经经历了一场“地球旅行”,在偏转的过程中带来了各种气候变化。
2.2 海洋流动而说到海洋流动,地转偏向力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你知道吗?海洋里的洋流就像是大海的血液,流动得热火朝天。
由于地球的自转,洋流也会偏转,北半球的洋流顺时针转,南半球的洋流则逆时针。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偏转,海洋里的水流就像个没有头绪的家伙,东一头西一头,那场面可想而知,简直是水淹七军!所以,洋流的偏转使得热带地区能够保持温暖,而极地地区则不至于太过寒冷,真是妙不可言。
3. 地转偏向力在气候中的作用3.1 气候变化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仅限于风和水,气候变化也是它的重要“责任”。
随着地球自转的影响,热带地区的湿润气候和极地的寒冷气候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像夏天和冬天的斗争一样,各有各的打法。
你知道吗?热带地区的气候总是温暖湿润,风向和洋流的作用让那里成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而在极地,强烈的寒流则把寒气锁得紧紧的,冷得你直打哆嗦!气候的变化和这些自然现象息息相关,简直就是大自然的调皮把戏。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等高线、地转偏向力等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等高线地形等高线i也形图等高线是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按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基本等高线。
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一条的等高线,又称加粗等高线。
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又称半距等高线。
表示时可不闭合,但应表示至基本等高线间隔较小、地貌倾斜相同的地方为止。
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形,坡度陡缓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形、坡度陡缓判断方法(1)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2)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
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匕半球与纬度。
地转偏向力成因水平地转偏向力亦称地偏力,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以地球经纬网为参照系的力。
地转偏向是科氏力(科里奥利力)在沿地球表面方向的一个分力。
原因简述如下:物体为保持水平惯性运动,经纬网因随地球自转而产生相对加速度。
下面是"算如流”给出的通俗解释。
首先要说明的是,地转偏向力向右是在1畔球,在南半球则都向左,当然这些向右向左都是相对于前进方向来说的,下面说的都是d匕半球的情况。
1.由于除南北两极外,各纬度的角速度都一样,从北向南飞的时候,南边的圉大,即越向南纬线越长,所以线速度大,所以在北边的时候具有的一个小的线速度与南边的线速度相比就显的慢了,所以其就由于惯性表现出往右偏。
向北也一样,由快的地方到慢的地方,速度"超前"了,前进方向上也就向右偏了。
2.沿纬线向东西方向飞,这时候由于万有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而纬圈转的方向指向的圆心并不是地,所以由于这个角度,万有引力不能完全抵消你围着纬线的圆心转的那个离心力,所以一综合,也会往右偏。
3.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正是因为地正好就是纬圈旋转的圆心,二者重合了,正好重力可以抵消掉向外的力。
地转偏向力口诀

地转偏向力口诀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向力是地球表面物体向右偏转的力,也是地球上各种天文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转偏向力,下面列举了一些相关的口诀和要点:1. 右偏力,左转向这是最基本的地转偏向力口诀,表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向力是向右的,而物体受到这个力后会向左偏转。
2. 北半球,向右偏这个口诀是指在北半球,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向力会使物体向右偏转。
这是因为在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所以向上运动的物体会受到向右的偏向力。
3. 南半球,向左偏与北半球相反,在南半球,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向力会使物体向左偏转。
这是因为在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的,所以向上运动的物体会受到向左的偏向力。
4. 赤道地区,偏向力为零在赤道地区,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地球表面的运动方向相同,所以地转偏向力为零。
这也是为什么赤道地区的气候和天文现象较为稳定的原因之一。
5. 地球自转速度影响偏向力大小地球自转的速度越快,所产生的偏向力就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地转偏向力在赤道地区最小的原因之一。
6. 地球自转方向影响偏向力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所产生的偏向力方向也不同。
在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的,所以偏向力向右;在南半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的,所以偏向力向左。
7.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这个周期决定了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向力是一个稳定的因素,影响着地球上的各种天文现象和自然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口诀和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重要的天文现象。
地转偏向力特点和规律

地转偏向力特点和规律在地球上,我们的生活总是被一些看不见的力量所影响,今天就来聊聊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地转偏向力。
它就像一个隐形的魔法师,悄悄地影响着我们身边的一切,尤其是在天气、海洋和航空等方面。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秘?但其实,它的原理相对简单,就像做一道菜,只要把基本材料和调料搭配好,味道就能很好。
1. 地转偏向力是什么?1.1 其实,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力。
当我们站在地球表面时,它以一定的速度转动,导致物体在运动时会出现偏转。
就像你在转圈时,手里的水会向外溅,这就是离心力在作怪。
1.2 但是,这种偏转并不是随便的。
它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转,而在南半球则是向左偏转。
就像你在游乐园玩旋转木马,左右摇晃的感觉让你又爱又恨!2. 地转偏向力的实际应用2.1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个地转偏向力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实,它对天气预报、海洋流动甚至是飞机航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想想看,当气象学家预测风暴时,他们必须考虑到这个力的存在,否则可就闹出笑话了。
2.2 比如说,台风在北半球的路径通常会向右偏转,这就是地转偏向力在作祟。
它好比是自然界的一位导演,总是巧妙地安排好每一场“表演”。
而这些变化可不是小事,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农民伯伯种田、渔民出海,都是要看天气的!3. 地转偏向力的日常感受3.1 如果你曾经坐过飞机,可能会注意到飞机的航线并不是笔直的。
有时候飞行员会选择偏离直线的路径,原因之一就是要考虑到地转偏向力。
就像打篮球时,你不能只靠直线投篮,还得考虑到篮框的位置和风的影响,这样才能投得更准!。
3.2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海洋洋流。
洋流流动的方向也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使得世界各大洋的水流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循环。
这些洋流就像是海洋中的高速公路,给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地转偏向力虽然看似抽象,但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
高三地理学习资料:地球自转偏向力分析

高三地理学习资料:地球自转偏向力分析高三地理学习资料:地球自转偏向力分析地球自转会产生一些重要的地理现象,比如昼夜更替、产生时差等。
此外还有一个专门有味的现象确实是会产生地转偏向力。
由于法国物理学家科里奥利1835年第一次详细地研究了这种现象,因而又被称作“科里奥利力”。
通过研究发觉,地面上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气体、液体和固体),在地球自转的阻碍下其运动方向要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同时地球自转偏向力随地理纬度的降低而减小,在赤道地区为零。
关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问题,中学时期老师只是仅强调关于其偏转方向的经历,即: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
然而什么缘故存在偏向,什么缘故有那个力的存在,却专门少有人说得清晰。
事实上道理也并不复杂。
基于对高中物理中的惯性定律的正确明白得,明白得地球自转偏向力绝非难事。
牛顿的惯性定律是如此说的:由于惯性,任何水平运动的物体总要力图保持它原先的方向和速度。
地球上的人是基于经纬网来定位的,经线表示正南和正北方向,纬线表示正东和正西方向。
假设北半球有一物体起始由A1向B1运动,即向正北方向运动,亦即沿着经线方向运动。
由于惯性,物体始终要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因此A1B1始终要和A 2B2保持平行,然而经线之间并不平行,而是越向极点,间距越小,而我们以经线来确定正南正北方向,因此看起来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了偏向,北半球向右偏转,纬度越大偏角越大,同理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赤道上经线之间相互平行,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和经线走向保持一致,因此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可不能发生偏转。
那地球自转偏向力是如何产生的呢?事实上那个力并非真实存在的力,而是一个假想的力。
什么样的力不改变速度大小,只改变速度的方向?那个力必须满足在沿速度方向正交分解没有分力,不提供那个方向的加速度。
因此那个力的方向必须垂直速度的方向,只起改变方向的作用,不改变速度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中的地转偏向力学习
一、学习背景(整体看)
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往年的《地理高考考试大纲》可知,我们应重视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整体把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整体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过程。
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很有帮助。
高中地理课程总体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块,必修的内容分为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和必修3(区域地理)。
其中地理1(以人教版为例)的知识结构是:
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的囊括的内容有:
(1)基本原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自然灾害发
生的原因等。
(2)基本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
异规律等。
(3)基本过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在以上教材知识点编排的背景下,今天我想带大家学习的是关于必修1“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首次提到的“地转偏向力”。
别看它只是一段话,就以为它没有内容,其实关于地转偏向力的产生还是很有意思一个知识点。
在历史上早有一些伟大的人早对它进行过猜想和论证,代表人物有牛顿和科里奥利。
艾萨克·牛顿: 1643.1.4-1727.3.31,英国人,他研究领域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科学等,他也在前人开普勒的基础上提出过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
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或合力为零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科里奥利:1792.5.21-1843.9.19,法国。
科里奥利是第一个对动能和功给出确切现代定义的人,他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提出科里奥利力,简称科氏力。
科氏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
科里奥利力来自于物体运动所具有的惯
性。
科里奥利力是一个惯性力,没有反作用力,它的方向总是与非惯性系的角速度以及物体相对于非惯性系的速度垂直。
地转偏向力就是科里奥利力在沿地球表面方向的一个分力。
通过总结学习,我们可将地转偏向力的项目比较列表如下:
二、教材中的线索
关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对象,我们可以在教材中寻找踪迹。
表现有:
(一)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P31“图2.6 在水平
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北半球高空)” ,如下:
图示北半球高空的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
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发
生右偏。
且地转偏向力与风
向垂直。
(注:风向还受摩擦力
影响,因为是高空,摩擦力小,
所以忽略了)
(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P34“图2.10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如下:
图中气流在气压
梯度力作用下由
高气压带吹向低
气压带,同时因受
地转偏向力的作
用,北半球风向右
偏,南半球风向左
偏。
(三)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P44“图2.22气旋与天气(北半球)”(左)和“图2.23 反气旋与天气(北半球)”(右),如下:
左右两图均示意北半球
的天气系统,风由高压吹向低
压,且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均
是右偏。
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
针方向旋转,反气旋则呈顺时
针方向旋转。
为了展示南北半球自转偏向力的区别,鄙人通过搜集得到一图仅供参考:
(四)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五)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六)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
力作用有关。
三、高考中考查
(一) 地球上的大气
A.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4山东·8)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 1和P 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B.风的分布
(2014福建·9~10)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 )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9~10题。
图5
(2014福建·9)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4福建·10)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5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二)地球上的水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14上海(十四))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6分)
34.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4分)
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
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014海南·16)某年3月P地(位置见图7)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
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完成下题。
图7
16.图7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三)地表形态的塑造
A.河岸地貌的发育
(2014广东·41(4))41.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珠江流域示意图(图12)。
图12
(4)简要分析珠江“八口入海”特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8分)
①地势低平有起伏,导致水流分散;②海水顶托、流速慢,河口段泥沙容易沉积形成
沙洲,导致河流分叉;③流域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易泛滥分叉;④地转偏向力影响。
B.海岸地貌的发育
(2014上海(十三))(十三)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
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4分)
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刷侵蚀,南岸不断淤涨……
杭州湾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3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形状特征。
(2分)
北岸岸线向陆地凹,南岸岸线向海湾凸。
3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
(4分)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遭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
33.比较杭州湾北岸和南岸的城镇、公路距岸线的远近差异,并阐述杭州湾北、南两岸城镇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8分)
(1)距离远近差异:杭州湾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很近,甚至紧贴岸线;而杭州湾南岸,城镇、公路距岸线相对较远。
(2)北岸建设需注意问题:由于杭州湾北岸易于遭受海浪冲刷,岸线向后退缩,城镇与公路建设应该向背离岸线的方向拓展,采取措施,防治海岸崩塌、后退。
(3)南岸建设需要注意问题:由于南岸快速淤涨,滩涂面积较大,城镇建设中可以适当利用滩涂荒地;注意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
(任答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