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和其他两种重力场力量的综合作用产生
的一种新的力量,它的特点可以通过物理学家用精确的理论模型来描述。
这种新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强烈的影响,其中包括:首先,地转偏向力是一种渐进性的力量,它会在地球表面和海洋中产生一种渐变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增强,并可能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造成海浪,风暴和洪水等灾害。
其次,地转偏向力会影响地球磁场,也就是产生了一种磁场效应,使地球表面上的磁力不断被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这使得磁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气候和洋流方向,并对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地转偏向力也可能影响地球扩展和地壳变形,从而影响地质过程,如变质,构造等。
另外,由于磁场的影响,地转偏向力也可能影响到大气层的温度,从而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的生活状况。
最后,地转偏向力还可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特征,如心率和肝脏的功能等,从而改变人的行为和情绪。
因此,这种新的力量不仅是物理学家讨论地球运动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话题,而且也是影响着人类行为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总之,地转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转以及其他重力力量产生的新力量,它在物理运动和气候变化以及人类行为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学家对这种新力量的研究和理解的深入,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它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实现我们想要的效果。
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

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力。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质点相对于地中心有一个很大的线速度,然而这个线速度在赤道上最大,在极点附近最小。
由于地球是一个旋转的非惯性参考系,从这个参考系观察地球上的物体,这些物体看上去都会发生一些看似“异常”的运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和影响。
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物体运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地转偏向力是导致地球上风向偏转的主要原因之一、假设我们站在地球表面上看风的方向,我们会观察到风总是偏向右转(在北半球)或者偏向左转(在南半球)的方向。
这是因为地转偏向力将风向右转的偏向力施加在风上,使得风的运动弯曲成为一个向右转的曲线。
这一现象被称为科氏效应,是风向偏转的重要原因。
其次,地转偏向力对于大气和海洋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的大小较小,导致流体运动轨迹较为直线。
而当移向高纬度地区时,地转偏向力的大小逐渐增大,流体的运动轨迹则会呈现出螺旋状,形成了大气和海洋的环流系统。
例如,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风和海流在南侧偏转,形成了暖流,如墨西哥湾流;而在北半球的北侧,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了寒流,如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寒流。
这些环流系统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对气候的调节和深海生物的分布等。
此外,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地球上的天体运动也会受到影响。
地转偏向力对于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轨迹有一定的改变作用。
例如,从地球表面看,自由落体的物体运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会发生一定的偏移,被称为科氏力。
这也是导致自由落体物体的飞行轨迹成为抛物线而非直线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地转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转导致的一种力,对地球上的物体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它是导致风向偏转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大气和海洋运动形成了环流系统,也会改变天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轨迹。
地转偏向力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地球自转的研究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地理现象

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地理现象1. 地转偏向力是什么?说起地转偏向力,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觉得这是一种高深的物理概念,其实它就是一个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转”的小玩意儿。
简单来说,地球在自转,这个自转导致了风和水流的运动发生偏转。
嘿,你没听错,风和水都不乖乖直走,它们会因为地球的自转而产生一种“扭曲”的效果。
这种现象其实可以用个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就像在玩旋转木马时,周围的景物会随之变得模糊,飘来飘去的。
这样的偏转力不仅影响气候,还影响我们的航海和飞行,真的是个不得了的角色。
2.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2.1 风的运动说到风,大家肯定都知道,风可不是随便吹的,尤其是在大气层中,风的运动可是个复杂的事情。
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可以说是像给风加了一道“保护罩”,让它不那么容易朝着某个方向直冲。
比如,在北半球,风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偏向左。
是不是有点像打羽毛球时,风球向一边飘去?这就是地转偏向力在搞鬼啊!所以,当你在海滩上感受到微风时,其实它已经经历了一场“地球旅行”,在偏转的过程中带来了各种气候变化。
2.2 海洋流动而说到海洋流动,地转偏向力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你知道吗?海洋里的洋流就像是大海的血液,流动得热火朝天。
由于地球的自转,洋流也会偏转,北半球的洋流顺时针转,南半球的洋流则逆时针。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偏转,海洋里的水流就像个没有头绪的家伙,东一头西一头,那场面可想而知,简直是水淹七军!所以,洋流的偏转使得热带地区能够保持温暖,而极地地区则不至于太过寒冷,真是妙不可言。
3. 地转偏向力在气候中的作用3.1 气候变化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仅限于风和水,气候变化也是它的重要“责任”。
随着地球自转的影响,热带地区的湿润气候和极地的寒冷气候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像夏天和冬天的斗争一样,各有各的打法。
你知道吗?热带地区的气候总是温暖湿润,风向和洋流的作用让那里成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
而在极地,强烈的寒流则把寒气锁得紧紧的,冷得你直打哆嗦!气候的变化和这些自然现象息息相关,简直就是大自然的调皮把戏。
自转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

自转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即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力,也被称为科里奥利力。
根据科里奥利定律,当一个物体处于旋转体系中时,它会受到一个与旋转轴垂直的力,这个力会使得物体在旋转体系中产生一个偏向运动,这就是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的地理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地球的自转和日常现象的产生。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一天的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引起了日出和日落的现象。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运动,例如海洋潮汐的形成、日常风向的变化等都受到了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引起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层内的气体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产生了水平方向上的偏向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
例如,地球两极附近的冷空气在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被迫向赤道方向移动,形成了赤道附近的热带风带和气候。
3.影响海洋的洋流和海浪运动。
地转偏向力对海洋的洋流和海浪运动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使得海洋表面水体在两侧产生压强差,从而引起海洋的垂直循环和表面水体的水平运动。
例如,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海洋的流向右转;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得海洋的流向左转。
4.影响地球的形态和地壳运动。
地转偏向力对地球的形态和地壳运动起着一定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在赤道处产生一个向外突起的赤道膨胀带,而在两极处形成一个向内凹陷的两极压缩带,从而使得地球的形态更接近于椭球体的形状。
另外,地转偏向力也会对地壳运动产生微小的影响,例如,地转偏向力会导致地球的赤道扁平,而两极膨胀,从而引起地壳的微小移动。
总之,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力,对地球的自转和日常现象的产生,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海洋的洋流和海浪运动,以及地球的形态和地壳运动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地转偏向力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机制和地理现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地转偏向力及其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练习
1、南北半球分别有一个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 其偏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向高纬偏转 B 都向低纬偏转 C 都向南偏转 B D 都向北偏转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2、东经20度,南纬30度的地方,沿东经20度经线向赤道 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 A 东北方 B 西北方 C 东南方 D 西南方 B
判断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简单方法: “左右手法则”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3.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①河岸形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 在北半球,河流对右岸的冲刷作用比对左岸 强烈,以致大河右岸通常比较陡峻,而左岸则较为平 缓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②对铁轨的磨损 在北半球,机车的右轮通常其 左轮磨损得快 ③地转偏向力对炮弹发射也有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3、读某河道示意图, 分析小岛D因泥沙不断 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 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 左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下河水会向右海中学地理组 樊望生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1.概念:促使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 生偏转的力 2.地转偏向的规律: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 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无偏转; 球向左偏转;赤道上无偏转;纬 度越高,水平偏转越大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一、介绍地转偏向力是指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力,它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地转偏向力的定义地球自转引起的地转偏向力是一种向右偏转的力,它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以及物体所处的纬度有关。
三、地转偏向力的公式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2 * m * v * sin(θ)其中,F表示地转偏向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θ表示物体所处的纬度。
四、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1.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垂直,并且总是向右偏转。
这是由地球自转的特性决定的。
2.地转偏向力的大小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以及物体所处的纬度有关。
在相同纬度下,地转偏向力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
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最小;在极地附近,地转偏向力最大。
3.地转偏向力与纬度的关系地转偏向力与物体所处的纬度有关。
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最小;在极地附近,地转偏向力最大。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速度在赤道上最大,在极地附近最小。
4.地转偏向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地转偏向力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影响。
当物体沿着纬度方向运动时,地转偏向力会使物体产生向右偏转的趋势。
这种偏转会导致物体的轨迹呈弯曲形状,而不是直线运动。
五、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因素1.物体的速度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
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2.地球自转角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3.物体所处的纬度地转偏向力与物体所处的纬度有关。
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最小;在极地附近,地转偏向力最大。
六、结论地转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力,它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影响。
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地球自转角速度以及物体所处的纬度有关。
地转偏向力会使物体产生向右偏转的趋势,从而导致物体的轨迹呈弯曲形状。
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现象的影响-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三实验班地理二轮复习培优教案

地转偏向力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地球自转使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人们便把导致物体发生水平偏向的力叫“地转偏向力”,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和它的作用密切相关。
1.地转偏向规律面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2.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气旋在北半球逆时针方向辐合,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辐合;反气旋在北半球顺时针方向辐散,南半球逆时针方向辐散。
从而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对大气运动的影响⑴三圈环流与风向北半球:①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东北信风;②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西南风;③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东北风。
南半球:①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东南信风;②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西北风;③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东南风。
⑵季风环流北半球:①东亚冬季——由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形成的西北季风;②南亚冬季——由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形成的东北季风;③东亚夏季——由夏威夷高压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季风;④南亚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南半球:南半球大陆的面积比北半球小,季风环流不如北半球明显。
4.对大洋洋流的影响北半球:①东北信风带内形成北赤道暖流;②中纬西风形成北太平洋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③北印度洋冬季吹东北季风,海水由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由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南半球:①东南信风带内形成南赤道暖流(太平洋东岸东南信风消失或减弱,西太平洋海水东流,影响秘鲁海区,引起全球气候异常,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②南半球南纬40°附近海域海面广阔,终年受中纬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全球大洋环流能调整全球热量分布,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渔业生产、航海有重要影响,对人类文明进程和社会生活有重要贡献。
5.河流两岸侵蚀现象北半球:河流河水向右偏,右岸侵蚀严重,左岸泥砂堆积。
地转偏向力对潮汐的影响

地转偏向力对潮汐的影响潮汐是地球上海洋水位周期性的升降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转偏向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一种力,它会对潮汐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地转偏向力的概念。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同于赤道和极地地区,赤道地区自转速度较快,而极地地区则较慢。
这种自转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地球上的物体在不同纬度上会受到不同的向心力。
赤道地区的向心力较大,而极地地区的向心力较小。
这就是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会对潮汐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地转偏向力会导致海水在赤道地区向外远离地球轴线方向运动,而在极地地区则向地球轴线方向运动。
这种运动会使得海水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从而引起潮汐现象。
其次,地转偏向力还会影响海水的水平运动,使得海水在不同纬度上产生不同的流动速度和方向,进而影响潮汐的高低。
具体来说,地转偏向力对潮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潮汐的周期性变化:地转偏向力会使得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海水在赤道地区向外运动,形成赤道潮。
而在极地地区,海水则向地球轴线方向运动,形成极地潮。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使得潮汐在不同纬度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2. 潮汐的高度差异:地转偏向力还会影响潮汐的高度差异。
在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相对较大,海水向外运动速度较快,从而导致赤道潮的高度较高。
而在极地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海水向地球轴线方向运动速度较慢,因此极地潮的高度较低。
3. 潮汐的流向变化:地转偏向力会导致海水在不同纬度上产生不同的流动速度和方向,进而影响潮汐的流向。
在赤道地区,海水向外运动,形成赤道潮。
而在极地地区,海水向地球轴线方向运动,形成极地潮。
这种流向变化使得潮汐在不同纬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流向特点。
4. 潮汐的时间变化:地转偏向力还会影响潮汐的时间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潮汐的周期性变化使得潮汐的时间在不同纬度上有所差异。
赤道地区的潮汐时间相对较短,而极地地区的潮汐时间相对较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黄琪1142041084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生态专业摘要:水平地转偏向力亦称地偏力,因为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以地球经纬网为参照系的力。
地转偏向是科氏力(科里奥利力)在沿地球表面方向的一个分力。
对于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气流洋流的流向,到皮鞋的磨损都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关键词: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大气运动手性植物洋流冲积平原1.地转偏向力简介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
它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实际不存在),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
地转偏向力可分解为水平地转偏向力和垂直地转偏向力两个分量。
由于赤道上地平面绕着平行于该平面的轴旋转,空气相对于地平面作水平运动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位于与地平面垂直的平面内,故只有垂直地转偏向力,而无水平地转偏向力。
由于极地地平面绕着垂直于该平面的轴旋转,空气相对于地平面作水平运动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位于与转动轴相垂直的同一水平面上,故只有水平地转偏向力,而无垂直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各纬度上,地平面绕着平行于地轴的轴旋转,轴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既有绕平行于地平面旋转的分量,又有绕垂直于地平面旋转的分量,故既有垂直地转偏向力,也有水平地转偏向力。
2.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式2.1产生原因George-Gate的《定性分析地转偏向力》一文从科里奥利力的角度分析得出:对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所受的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手边,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的左手边;对于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无论在哪个半球,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则地转偏向力指向正西方,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则地转偏向力指向正东方。
对于一个作一般运动的物体,可将其速度分解成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个分量,分别求出两分速度对应的地转偏向力后对两力求矢量和。
由于除南北两极外,各纬度的角速度都一样,从北向南飞的时候,南边的圈大,即越向南纬线越长,所以线速度大,所以在北边的时候具有的一个小的线速度与南边的线速度相比就显的慢了,所以其就由于惯性表现出往右偏。
向北也一样,由快的地方到慢的地方,速度“超前”了,前进方向上也就向右偏了。
沿纬线向东西方向飞(这里要分两种情况讨论,1:由西向东,2:由东向西),这时候由于万有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而纬圈转的方向指向的圆心并不是地心,所以由于这个角度,万有引力不能完全提供你围着纬线的圆心转的那个向心力,所以一综合:情况1下:严格按照纬度方向运动的物体会向赤道方向受到一个重力的分力。
情况2中:严格按照纬度方向运动的物体同样会受到向着赤道的分力。
这种情况2不符合所谓的北半球都向右偏离。
个人认为:由于无法做到完全按纬度,实际情况中,所有运动肯定与纬线方向有夹角,一旦有夹角,就可以直接看南北方向的分量,而这一分量会向右偏。
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正是因为地心正好就是纬圈旋转的圆心,二者重合了,正好重力可以抵消掉向外的力。
最后,南北两极地转偏向力最大。
2.2计算方法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两极最大,赤道为零。
其大小随地理纬度(φ)、运动物体大小(M)和速度(V)、地球自转角速度(ω)的增加而增加,即F=2MVωsinφ。
由于它的作用,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移。
北右南左,向极偏东,向赤偏西,向东偏赤,向西偏极。
3.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运动方向发生了偏移,使许多自然现象都受其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请看下面五例:(以北半球为例)3.1水漩涡的形成当我们打开水龙头向塑料桶中注水时,当水库放水(放水口在水下)时,水槽放水时等,都会看到在水面形成漩涡。
注水时呈顺时针旋转,放水时呈逆时针旋转。
当向桶中注水时,水从注水点向四周流动,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漩涡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南半球则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放水时表面水都流向下层出水点,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漩涡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半球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不过江河中的漩涡不一定符合这一规律,因为它还受到河床特征的影响。
3.2手性植物植物的缠绕茎是螺线在三维空间中的形态,藤蔓类植物总是要借助其它生物体,来保证自己的生存。
不同的藤蔓类植物,它们的缠绕茎会有两种相反的方向,在植物界,左手性与右手性植物的数量不完全对称,我们常见的植物中以右手性居多。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在《攀缘植物的运动和习性》一书中描述了42种攀缘植物,其中有31种都是右手性。
一般人们认为,植物的手性,可能与科里奥利力有关,是地球引力和磁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地球上爬蔓植物出现的早期大多在赤道附近,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所以在赤道以北的爬蔓植物逆时针向上爬,而在赤道以南的爬蔓植物则顺时针向上爬。
3.3冲积平原河水的侵蚀和沉积,使河床、河岸、河道发生变化。
河水的侵蚀和沉积,受落差、河曲、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一般是,河流上中游,落差大,侵蚀为主,河床下切成谷地,中下游和河口,水流缓慢,沉积为主,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区,受流水惯性影响,河曲外侧侵蚀,内侧沉积,使河道更加弯曲;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沉积,使河道向右侧移;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右岸沉积,使河道向左侧移。
3.4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沿着一定方向大规模流动,称为洋流。
洋流最主要的动力是风力,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洋流,称风海流。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洋流方向与风向不一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信风带为南、北赤道暖流,由东向西;西风带为西风漂流,由西向东;极地东风带,洋流由东向西。
当它们抵达大洋东、西两岸,受大陆阻挡,向南北两侧分流,形成补偿流,南、北赤道暖流之间,有一自西向东的补偿流,称为赤道逆流。
这样,与大气三圈环流相对应,大洋环流呈分布规律:低中纬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流动;相反,中高纬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受海陆分布影响,南半球中高纬海区不是封闭海区,大洋环流不完整,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作环球流动。
受季风影响,北印度洋为季风环流:夏季顺时针向东,冬季逆时针向西。
3.5大气运动3.5.1风向在气压图上,高空风(地转风),忽略了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等压线愈密,其值愈大,它是风的原动力)和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北右南左,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二力平衡,风向平行等压线,北半球风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南半球风的左侧为高压、右侧为低压。
地面风(摩擦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为阻力,地面愈是粗糙不平,其值愈大)三力平衡,风向斜交等压线指向低压,北半球风的右后侧为高压、左前侧为低压,南半球风的左后侧为高压、右前侧为低压。
3.5.2气旋(包括台风,锋面气旋)中心低压,四周高压,在以上三力作用下,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地面空气从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
赤道低压,没有地转偏向力,不会形成气旋和台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形成对流雨。
南半球气旋东侧吹东北风,西侧吹西南风,北侧吹西北风,南侧吹东南风。
北半球气旋东侧吹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北侧吹东北风,南侧吹西南风。
台风也是如此,只是风雨很大。
如果是锋面气旋,气旋东侧是暖锋,西侧是冷锋,雨带多在高纬冷空气一侧,即北半球在锋线北侧,南半球在锋线南侧。
3.5.3反气旋(包括副高,极地高压)与气旋正好相反,中心高压,四周低压,在以上三力作用下,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空气从中心向四周旋转辐散下沉,多形成晴朗天气。
南半球反气旋东侧吹西南风,西侧吹东北风,北侧吹东南风,南侧吹西北风,北半球反气旋东侧吹西北风,西侧吹东南风,北侧吹东南风,南侧吹东北风。
3.5.4三圈环流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赤热极冷,形成赤道低压(热力低压)和极地高压(热力高压),引起高低纬间大气流动,地面大气从两极流向赤道,高空大气从赤道流向两极,形成赤极环流,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两极流向赤道的地面大气,“向赤偏西”,成为极地东风,至60纬度附近,风向大致与纬线平行,不再流向低纬,被迫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动力低压),同样,从赤道流向两极的高空大气,“向极偏东”,成为高空西风,至30纬度附近,风向大致与纬线平行,不再流向高纬,被迫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动力高压),这样,赤极环流被分割成了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在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
大体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
风带风向:由高(压)到低(压),北右偏南左偏,北半球为东北风和西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和西北风,南北半球合起来呈“〈”。
由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发生季节移动,7月北移,1月南移,夏季向极移,冬季向赤移。
3.5.5季风由于陆地热容量小于海洋,夏季陆地比海洋热,气压比海洋低,风从海洋吹到陆地,相反,冬季陆地比海洋冷,气压比海洋高,风从陆地吹到海洋。
我们把这种在一年中,由于季节不同,风向发生相反变化的风,称为季风。
冬季,东亚地处亚洲高压东侧,吹西北风,南亚地处亚洲高压南侧,吹东北风;夏季,东亚地处亚洲低压东侧,吹东南风,南亚地处亚洲低压南侧,吹西南风,它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成;东亚南亚季风风向合起来呈“〉”,夏季风向北,温暖湿润,冬季风向南,寒冷干燥。
4.对地转偏向力的应用4.1车辆和行人靠右行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
如下图:A图为靠左行,北半球车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都偏向道路中间,更容易与对面过来的车辆相撞,发生车祸的频率会更高。
B图为靠右行,北半球车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都偏向路边,路边是司机开车注意力的集中点,司机会不断调整方向来保证行车安全。
车辆靠右行导致人也靠右行,这样更安全些。
由于长期习惯,所以人们无论在哪里行走都喜欢右行。
4.2跑道上逆时针跑行在跑道上跑行,人们总喜欢沿逆时针方向。
如下图:A人是逆时针方向跑,正好在弯道处。
从图上可以看出,地转偏向力向外,身体倾斜产生一个向内的向心力,二力方向相反,更易平衡,过弯道处不易跌倒。
B人是顺时针方向跑,也正好在弯道处。
从图上可以看出,地转偏向力和身体倾斜产生一个向内的向心力方向相同,不易平衡,过弯道处易跌倒。
人类的发源地都在北半球,人们长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了这一习惯,所以哪怕到了南半球,人们还是习惯于这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