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科院煤焦所简介

煤科院煤焦所简介
煤科院煤焦所简介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煤焦所简介

1概况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成立于1956年,是从事煤炭质量研究与分析检测、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工程化的专业研究机构,设有煤质、分析、液化、焦化、气化、活性炭、型煤、燃烧、节能、煤化工工程设计等专业研究领域。全所现有在职职工近200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30人,高级职称76人,中、初级技术人员近80人,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煤化所享有煤化工专业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8余名,近10多年来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10多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是“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燃烧转化分部(亦称北京分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7)”的成员单位,是“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挂靠单位。院内建有全国唯一较完备的“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拥有国家计委颁发的“工程技术咨询甲级资格证书”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乙级资格证书”。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建院50多年来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计400多项,其中国家高科技项目(“863”等)近10项,国家攻关项目37项、部级重点项目200多项;共获得国家及省、部

级科技进步奖65项;申请专利43项,其中已获准31项;负责制订煤炭试验方法国家标准69项、煤炭行业标准167项;开发研制煤焦分析仪器40多种。

自80年代以来,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煤质和分析为基础,以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为主导,注重煤炭资源的合理与高效洁净利用,强化煤炭开采后的就地深度加工与转化增值,面向煤矿系统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和改善煤矿的产品结构,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短平快的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速煤化工技术的工程化进程,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同时注意跟踪世界洁净煤技术的最新发展。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在炼焦技术研究与工艺开发方面技术力量雄厚,成果丰硕。50年来,完成了一百多项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炼焦配煤研究中首倡配煤中多用气煤的技术途径,突破了以主焦煤为主体的配煤框框;在炼焦工艺研究中,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和型焦工艺技术取得突破和进展;在焦炭性质研究中,重点研究了焦炭热性质,从而揭示了焦炭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指导配煤;在煤岩配煤技术研究中,深入研究了焦炭显微结构的组成、性质与炼焦工艺条件的关系。80年代以来,焦化研究主攻方向是各类优质焦炭生产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煤热解工艺完善和产品利用途径研究、工业及民用型煤技术开发和攻关。在型煤、型焦生产技术研究中,在成型粘结剂、配方、产品性质检测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有特色的系列型煤、型焦技术,用晋城无烟粉煤生产出高

强度、高防水型煤,大规模工业试烧成功。

2研究目的与煤焦方面主要技术成果简介

本研究院开展的所有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使我国煤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创造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煤焦化、煤热解、煤成型及型焦技术及其系列优质产品,最终用之于工业生产。

围绕本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范围,50年来在炼焦技术、焦炭性质、低变质煤热解、煤岩配煤、型煤型焦等领域共开展了300多项科研课题和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近百项重要科研成

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

(1) 炼焦配煤技术的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在配煤中多用气煤的技术途径,突破了脱离我国煤炭资源实际情况的“以主焦煤为主体,气、肥、焦、瘦按比例配煤”的框框;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配煤G—V图,用来指导配煤,并预测焦炭强度,突破了我国沿用的前苏联V—Y方法,大大提高了高挥发分煤用量,使配煤更加趋于合理。

上述两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对我国焦化工业的经济意义巨大,且丰富了我国的焦化理论。

(2) 我国煤炭新分类的研究:在罗加指数的基础上,创立了评价炼焦煤性质的粘结指数(G值),并成功地应用于煤炭新分类,并已正式由国家颁布实施。

(3) 炼焦工艺技术的改进性研究:重点在捣固炼焦、预热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和型焦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进展。

(4) 焦炭性质的研究:重点对焦炭的热性质(热转鼓、反应性及

反应后强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揭示了焦炭热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配煤、合理用煤。

(5) 煤岩配煤技术研究:建立了用G—I关系,辅之以变质程度指标,以G值为基础的指导炼焦配煤的新方法;深入探讨了焦炭显微结构的组成与煤质、炼焦工艺的关系及形成条件,对炼焦配煤起到了积极作用。

(6) 优质系列铸造焦技术的研究:始于“六五”和“七五”计划期间,延续至今,根据各地炼焦煤资源情况,分别研制出了二级、一级、特级和高密度铸造焦,并将此技术分别用于薛城焦化厂、镇江焦化厂、古县焦化厂和修文焦化厂等,经济效益显著。

(7) 低变质煤热解(温和气化)技术研究: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创立了MRF煤热解新工艺,并获国家专利。对充分利用我国大量的低变质煤(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等)意义重大。

(8) 优质系列型煤生产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成型粘结剂、配方、产品性质检测等方面成果显著,形成了有特色的系列型煤技术,在1996年由煤炭部组织的“晋城无烟粉煤生产气化型煤技术大比武(工业性气化试验)”中,我们的高强度、高防水型煤技术获得成功(总分第一名)。

(9) 非炼焦用煤(无烟煤、贫煤、瘦煤等)生产优质铸造焦、冶金用焦技术研究:该成果对大量利用上述种类的煤粉、扩大炼焦用煤范围意义重大。

3炼焦技术方面主要获奖成果

(1) 上海宝钢总厂焦化厂(一期工程)炼焦用煤方案研究

1986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铸造焦的工艺和装备——常规焦炉试制一、二、特级铸造焦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铸造焦技术推广

1991年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高密度铸造焦技术研究

1995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5) 用高硫烟煤炼制缚硫焦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6) 全国煤炭资源煤质数据库

1986年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7)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国家标准

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78年)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

(8) 中国煤炭分类的研究

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和国家标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

(9) 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

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

(10) 煤岩学配煤技术及焦炭质量预测

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

(11) 发明专利:约55项(不完全统计)

煤炭科学研究报告总院重庆研究报告院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

方程段 11 节 1 ISO9001:2000认证企业 煤矿粉尘防治新技术 简介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粉尘研究所 2009年4月

第一部分煤矿粉尘测试新技术 煤矿粉尘监测技术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粉尘浓度的监测,二是粉尘粒 含量的监测。国内目前对粉尘浓度的监测相对较重视,度分布的监测,三是游离SiO 2 有长周期粉尘监测技术、短周期粉尘监测技术和粉尘遥测技术。 1、长周期粉尘监测技术 长周期粉尘监测技术主要是指能够连续监测一个工作班<8小时以上),这对于科学评价接尘人员的接尘强度相对较科学,是应该鼓励推广使用的粉尘监测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种仪器设备。 1.1 AZF-01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技术特点 <1)呼吸性粉尘分离效能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8h; <4)防爆形式: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标志:ExibⅠ; <5)外形尺寸:310mm×125mm×125mm; <6)重量:2.5㎏。 1.2CCX 2.0型个体粉尘采样器 技术特点 <1)仪器机壳采用ABS工程塑料、具有防潮、防静电功 能; <2)粉尘分离装置采用旋风分离原理、双气泵采样;

<3)采用1英寸OLED双色彩屏显示; <4)具有气流稳定、负载能力大、工作时间长、操作方便等特点; <5)能科学地反映接尘人员吸入的呼吸性粉尘质量和不同作业场所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主要技术参数 <1)采样流量:2L/min; <2)采样流量稳定性:≤5%; <3)负载能力:≥2000Pa; <4)连续工作时间:>8h; <5)外形尺寸:138mm×89mm×45mm; <6)重量:0.5㎏. 2.短周期粉尘浓度监测技术 短周期粉尘监测技术主要是在指定的监测地点,通过短时间的采样<一般在10min 以内)来测试分析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的方法,该方法由于耗时短,因此广受煤矿现场的欢迎,也是目前国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粉尘监测技术。但由于其采样时间短,受到采样时工作面的工作状况影响较大,其所监测的粉尘浓度数据智能反映监测时间段的平均粉尘浓度,不能科学地评价接尘人员的接尘实际情况,因此尤其缺陷性。目前国内所用仪器主要有两种: 2.1 CCGZ-1000型直读式测尘仪 技术特点 <1)测量准确度高:该仪器采用独创的流量控制技 术和流量积分控制算法,使采样流量更加稳定、测尘数 据更加准确,测尘误差在±10%; <2)采用了消除人为误差的先进技术:本仪器将粉 尘采样与浓度监测两个过程设计在同一装置中进行,避 免了采样滤膜在转移过程中粉尘脱落造成的人为误差; <3)粉尘浓度数据可直接上传给计算机,方便数据报表的绘制、存储和打印; <4)具有电池欠压自动关机、性能自检、数据自动保存等功能; <5)可快速在线标定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 主要技术参数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V锥表头简单调试

一、参数设置方法 (1)、断开信号线。 取下显示液晶板螺丝,液晶板连线不去下。 (2)、功能开关共四位ON为接通、OFF为断开。 1 2 3 4 功能 OFF ON ON ON PC机下传数据状态 ON ON OFF ON 按键修改数据状态 ON ON ON ON 清除累积值工作状态 OFF OFF OFF ON 正常工作状态 K1是修改数据显示键,按动K1键显示出内部参数的序号显示在累积流量的低位上。 K2是参数修改键,按动1次将修改闪动显示的数,每位数据都分带小数点和不带小数点两种。(3)、修改完后,同时按下K1、K2键,回到修改数据初始介面。 注意:必须每位数据都必须修改。 二、内部参数表 序号参数内容出厂设定值 00 内部增益140.00 01 计量单位换算系数(默认是1),例如公斤/小时转为磅/小时 1.00 02 输出4-20mA电流4mA的D/A输出代码(零点调整用) 11515.0 03 输出4-20mA电流20mA的D/A输出代码(量程调整用) 46644.0 04 Pt100温度计算系数0.39308 05 温度下限A/D代码数(零点调整用) 651.8 06 测量压力值计算系数0.17227 07 压力零点A/D代码数(零点调整用) 0.000 08 输出20mA电流对应的最大瞬时流量(显示值) 8000 09 D20管道内径(mm) 311 0A d20孔板开孔直径(mm)或实流标定得出的仪表系数(非标产品) 60.3994 0B 被测介质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Kg/m3) 0.96335 0C 流体粘度系数(m.Pa.S) 0.015 0D 等熵指数 1.400 0E 压缩系数0.998 0F 当地大气压(MPa) 0.002 10 计算公式选择22 11 差压给定选择(01计算显、10给定不显、00给定显、11计算不显) 01 12 压力给定选择(11计算显、10给定不显、01给定显、00计算不显) 11 13 温度给定选择(11计算显、10给定不显、01给定显、00计算不显) 11 14 =01仪表工作的晶振是1MHz 不等于01则工作在1.8MHz 02 15 通讯站号(00-99) 01 16 差压给定值(KPa) 6.00 17 压力给定值(KPa) 60.00 18 温度给定值(℃) 20.00 19 管道材料膨胀系数(10-6) 12.12 1A 节流件材料膨胀系数(10-6) 17.00

国内主要煤炭设计院名录[1]

安徽省合肥市阜阳路355号 邮编230041 合肥煤炭设计研究院 康忠佳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青年沟东路5号天地大厦6层邮编100013 天地科技设计研究院 王金华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南段 邮编232001 淮南煤矿勘察设计院 倪玉安 北京市和平里青年沟东路5号 邮编10001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王金华 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乙88号中煤大厦四、五层邮编100011 中国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刘新忠 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大街德源胡同8号 邮编100053 北京市煤炭总公司设计所 黄祖福 北京西城德外安德路67号 邮编100120 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李明辉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一中路124号 邮编:350000 福建煤炭工业设计院 刘闽生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天水路279号 邮编:730000 兰州煤矿设计研究院 杨存部 贵州省贵州市花溪区大水沟

邮编:550000 贵州煤矿设计研究院 黄祖业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裕华西路452号邮编:050000 石家庄煤矿设计研究院 聂光辉 河北省邯郸市滏河大街114号 邮编:056031 煤炭工业邯郸设计研究院 朱杰利 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清华道 邮编:063000 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国华分院 赵树彦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东道70号 邮编:063018 开滦矿务局设计院 汤化 河南省平顶山市建设西路281号 邮编:467002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平顶山选煤设计研究院周少雷 河南省平顶山市矿工中路南55号 邮编:468600 平煤集团设计院 陈建生 黑龙江鸡西市鸡冠区红旗路10号 邮编:158100 鸡西矿务局设计院 孙若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民益街2号 邮编:150001 哈尔滨煤炭设计研究院 刘金贵 黑龙江省鹤岗市向阳区红军路 邮编:154100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院项目设计方案

中煤科工集团项目设计 方案 1.1系统设计标准 本方案依据的标准为: 《煤矿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规》 《煤矿安全规程》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 《煤矿监控系统中心站软件开发规》 《煤矿监控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型电气设备》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矿井通风及安全装备标准》 《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规》 《安全技术防规工程程序技术规》 《煤炭调度信息化装备技术规》 《KJ90NB型煤矿监控系统产品标准》 AQ 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 AQ 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1.2监控系统选型 KJ90NB安全监控系统是在保留传统的KJ90NA系统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作为矿井信息传输平台,整个系统利用工业以太网平台和多主并发通讯技术,使系统在通讯速率、可靠性,稳定性、反应时间、扩容接入能力、故障自恢复能力等方面性能较现有传统监控系统有质的提高。 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是从地面局域网技术发展而来,其采用的技术标准和通讯协议都是当今网络应用中十分成熟的通用标准。并针对工业应用恶劣环境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在实时性、运行稳定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通讯抗干扰、系统容量等性能方面较传统的技术有显著提高,并能很好适应煤矿井下恶劣的生产环境。 KJ90NB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自配套能力强,监控系统的各类设备及监控软件均由煤科院一家研制、生产。产品性价比高,售后服务有保障,能很好的控制监控系统总体质量和性能,控制产品的生产加工周期,对日后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可靠保障。 1.3瓦斯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安全监控系统采用总线传输的方式,系统容量受限,通讯平台只能运行特定的系统,反映速度慢,不具备通讯冗余和自恢复功能;易受干扰,运行不稳定;兼容性差;无法实现故障自我诊断,自成系统,数据孤立且重复布线,使用维护工作量大,不能进行综合分析,预警,应急联动。 根据各矿近年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还将在矿井原煤生产过程各环节装备一些新的系统。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通讯方式,势必又将采用各自独立安装运行方案,造成矿井监控设备布线越来越复杂、系统维护成本越来越大。 针对传统系统的缺点,我方以基于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平台的KJ90NB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作为此次投标设备。与传统的系统比较具有相当巨大的优势和在传输速度、质量上的质的飞跃。并能方便实现各系统监测监控数据的综合集成。以直观形象的各种图形方式显示全矿井的生产工艺流程、同时也将方便显示其它诸如矿井瓦斯、矿井人员、矿井抽放、矿井设备运行状况等分类信息。这对提高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

煤炭科技创新解读 目录 古交“煤资本”牵手“高科技” (1) 燃煤污染有望减少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哈工大揭牌 (2) 煤层气加甲醇山西汽车"喝"上新能源燃料 (3) 晋煤集团无煤柱开采取得成效 (5) 山东省招远市推广“喷雾降尘”新技术 (5) 国内罕见高瓦斯隧道贯通 (5) 西山煤电股份公司连获三奖 (6) 中煤一建公司冻结钻孔施工堵漏工艺获国家发明专利 (7)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与残留煤炭资源利用的思考 (7) 国电平煤西露天矿选煤系统技术改造完成对接 (12) 美国突破煤—生物质制航空燃料技术 (12) 美国启用世界最大煤发电厂碳捕获设施 (13) 南非加快清洁能源发展步伐 (14)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瓦斯治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4) 中国启动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发 (15)

古交“煤资本”牵手“高科技” 古交市财源洗煤公司的老板刘天柱今后不再为积存的四五万吨煤矸石犯愁了——该公司引进国家“863”计划成果,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合作成立古交市赛隆龙陶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赛隆及其碳化硅复合材料,总投资1.2亿元,将于年内试生产,7吨煤矸石可生产出一吨赛隆,售价4万元,投资回报十分可观。眼下在古交,越来越多吃惯了资源饭的煤老板们看到了科技的曙光。前不久,古交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发布暨对接会上,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再次带来了110项科技项目,4家企业当场签署了合作意向。 “传统产业早饭已过,新兴产业午饭未到”,是现阶段太原市产业的总体特征,古交市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大矿时代来临,因矿而建、因煤而兴的古交,地方煤矿由120余座整合为25座,经济实力从太原市的数一数二回落至中游水平。是饥不择食,还是另辟蹊径?散落于民间的近百亿“煤资本”如何引导?在古交市市长韩良会看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首先要选对路径,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要抓住技术链条的高端,用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实现低碳、效益、可持续。” 2010年下半年以来,古交市政府相继与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中国社科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化工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亚太(香港)国际环保能源科学协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签署了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备忘录;与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中科院霞光工程古交产业基地,首批煤矸石生产高档陶瓷——赛隆、纳米聚晶金刚石、液态金属芯片散热器、泡沫彩釉玻璃等4个国内外领先的高科技项目成功签约,并落户古交市科技园区。 随着新一批项目的引进,科技园区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如今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纳米聚晶金刚石项目占地20亩,厂房建设已完成。该项目被列为省、市绿色转型重大项目,可年产4000万克拉聚晶金刚石,产值达2.8亿元。 ——古交市银河镁业有限公司与台商合作的镁合金挤压制品生产线7000平方米厂房已建成,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主要生产镁合金手杖、轮椅等老年康复用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第21卷1保有资源储量特征 1.1保有资源储量类型 截至2009年底,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 3239990千t 。按资源储量类型分:(111b )440992千 t ,,(121b)18030千t,(122b)1149912千t,(2S22)123 千t ,(331)86519千t,(332)154337千t,(333) 1390077千t 。 1.2保有资源储量按煤类分布 重庆市保有煤炭资源储量按煤类分:无烟煤 1508820千t ,占46.57%;瘦煤369642千t ,占 11.41%;贫煤282375千t ,占8.72%;焦煤282289 千t ,占8.71%;1/3焦煤225798千t ,占6.97%;肥煤105037千t ,占3.24%;气肥煤42504千t ,占 1.31%;气煤23682千t ,占0.73%;弱黏煤19038千 t ,占0.59%;贫瘦煤1740千t ,占0.05%;不粘煤 1457千t ,占0.04%;另外分类不明煤377608千t , 占11.65%。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按煤类统计直 方图见图1。 图1煤炭保有资源储量按煤类统计直方图1.3保有资源储量按煤质统计全市保有资源储量3239990千t ,按灰分统计,主要以中灰煤为主,约占总量的52.0%,其次为低灰煤,约占总量的32.8%,再次为中高灰分煤,占总量的12.11%,高灰分煤(2.83%),特低灰分煤(0.32%)分布较少,无特低灰分煤分布。按硫份分主要以高硫分煤为主,占总量的61.28%,其次为中高硫分煤(14.54%)和低硫分煤(12.16%),再次为低中硫煤(5.11%)、特低硫分煤(3.89%),中硫分煤(3.02%)(表1)。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龙士清,胡波,周康辉,冯伟,龚业超,周霞 (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00042) 摘要: 基于2009年底,结合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归纳总结了重庆市煤炭保有资源储量的基本特征,并从开发利用现状和未利用资源储量特征两个方面对重庆市煤炭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保有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前景分析中图分类号:F42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2)zk-0131-02 The prospect analysis of Chongqing city coal retained resources reserv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LONG Shi-qing ,HU Bo ,ZHOU Kang-hui ,FENG Wei ,GONG Ye-chao ,ZHOU Xia (External build mine And Mine environment Key lab of Chongqing,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042,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end of 2009,the article combine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 results , generalized and summarizd the basic feature of Chongqing City coal retained resources reserve,meanwhile,it made a prospect analysis from two sides of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status quo and unutilized resources reserve character. Key words:retained resources reserv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status quo ;prospect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2-05-22第21卷增刊 2012年8月中国矿业CHINA MINING MAGAZINE Vol.21,zk August 2012

ZYW-3000钻机说明书重庆煤科院

ISO9001:2000认证企业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产品使用说明书 ZYW-3000煤矿用全液压钻机 感谢您选购本产品!为了保证安全并获得最佳效能,安装、使用产品前,请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以备今后参考。 用户应负责钻机的安全操作和劳动组织,编制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承担操作

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责任。 ◆用户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可使用本钻机; ◆操作人员使用钻机前必须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 ◆钻机钻孔过程中,应有专职安全员跟班作业。 执行标准:MT/T356-2005 Q/MKC396-2010 版本号:V1.0 出版日期:2010/01

安全警示: 1)操作人员随身衣物应合身并束紧,以免缠上钻机的运动部件而对肢体造成损伤; 2)液压系统中溢流阀和功能阀组出厂时均已调定,不能随意调整压力。如确需重 新调定时,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工人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调定钻机工作压力; 3)钻机工作时,钻机锚固必须牢固,防止倒下伤人; 4)启动钻机前,操作人员应通知所有人员注意安全,仔细检查电路电缆,检验漏 电保护装置状态,检查钻机锚固是否牢固,只有在确认人员和设备都安全后,方可启动钻机运转; 5)禁止在安装钻头时使用联动功能; 6)在大倾角钻孔时,应严格按照大倾角钻孔操作流程操作; 7)在大倾角钻孔时,严禁任何人位于钻机动力头正后方,以防止钻杆下滑伤人; 8)调定转速时,应停止旋转和推进; 9)钻机在钻孔过程中,当钻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时,动力头严禁反转,只有在加 接或拆卸钻杆时,夹持器夹住钻杆后才可反转。当钻杆之间采用四方扣传递转矩,并用U型销连接时,在卡钻、抱钻时动力头才可反转; 10)钻机钻孔过程中加接钻杆时,夹持器必须夹紧钻杆,防止钻杆从孔中滑落伤人;11)钻机钻孔过程中,钻机前方严禁站人,操作人员站在钻机的侧面,严禁操作人员正对钻杆操作; 12)钻机钻孔过程中,操作人员观察钻机外露运动部件时,应注意安全; 13)钻机配置的电动机应使用YBK型防爆电机;钻机配套电机、液压胶管、矿用单体液压支柱应有安全标志,且安全标志在有效期内; 14)不允许在井下拆卸电动机或带有防爆标志牌的部件,不允许在井下拆开或检修液压马达、液压泵或多路换向阀等高精度液压元件; 15)钻机液压系统不得在泄漏状态下运转,当液压油有泄漏时,应及时掩埋;16)停机不用时应切断电源。

1140V转660V(重庆煤科院定向钻机接线改动)

一、方形电控箱的接线改动 1 先把主车、副车上的电机的接法改过来,两个电机均由星形接法改为三角形接法,见图1所示; 2 打开起动器(方形的),在门的右下侧有一个变压器,如图2,图3所示所示;

如图3所示,将白色线头标号的线头往上移,用螺丝刀下下来,然后上到上面一格中去(即由原来的1140 跳线为660)。 3 把起动器打开后,主腔体左下侧有一个变压器,如图4、图5所示: 图4

图5 对左下侧的变压器进行跳线(即由原来的1140 跳线为660),如图5所示。 进行上两次跳线后即在硬件上完成了设置,下面对软界界面进行设备。 1 在“实时显示界面”按“确认”键可进入主菜单 保护器的实时显示界面显示如图6 图6 2 进入主菜单后按“下移”键选择“4工厂菜单”,按“确定”键进入下级菜单。

见图7 图7 3 进入工厂菜单后按“确认”键进入电压等级选择选项,选择 660V档。调节后按“确定”退出,即已保存并生效。见图8 图8

4 进入工程师菜单,再进入保护功能设置,再进入基本参数设置,设置额定电流大小为60 A,按“确定”退出,即已保存并生效。 (选择工程师菜单) 二、圆形开关启动器的接线改动 1 电机由星形接法改为三角形接法 2 打开圆形门,将里面的变压器即原来接的1140V 跳线为660V,并确认。 3 在箱体里面的右下侧有一个JDB-120C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如下图所示: ①首先确认“×1 ×2 ×4 ×8”处上面的开关拨动到最右边,其次将图中最右边的旋钮

开关旋转至“7.5”或者“8”处,即图中红色圈里带有白色线条一端指向“7.5”或者“8”。 ②如下图所示,在JDB-120C型电动机综合保护器的最下面,有一个绿色接线端子,将图中红色圈里的“17”号线由1140V 跳至660V。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