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科院煤焦所简介

合集下载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资质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矿、选矿、煤田地质与采空区勘探、地质灾害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 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以高政治站位引领国有企业革新发展——南京煤研所的探索实践

以高政治站位引领国有企业革新发展——南京煤研所的探索实践

企业战略MODERN ENTERPRISECULTURE732022.4(下)第12期 总第591期以高政治站位引领国有企业革新发展——南京煤研所的探索实践赵军光 中煤科工集团智能矿山有限公司摘 要 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把国有企业提升到“六大力量”的战略高位,将党的建设定义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系列新提法、新论断,明确表明党建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创新的紧迫性。

如何充分发挥党建优势,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拟从南京煤研所工作实践,探索以高政治站位,引领国有企业革新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建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2)12-073-0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顶梁柱”,是党和国家最可信任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有了较大突破,国企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国企活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做出突出的贡献。

一、国有企业革新发展作为创新强国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科研院所,是引领国家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

如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优势,国有科研院所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南京科工煤炭科学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简称南京煤研所,改制前名称: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南京研究所,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企业)是一所始建于1976年隶属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它是科研院所型国有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南京煤研所在近年的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在南京煤研所党委领导下,深入推动“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治理体系,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

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于1954年在大连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挂牌成立。

1961年,煤炭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并开始向太原搬迁。

1978年9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并沿用至今。

山西煤化所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山西煤化所共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杰出成就奖以及省部级成果奖180多项,获准国家授权专利570多项。

山西煤化所在我国的煤炭能源转化、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研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视察山西煤化所时欣然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我国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技术与产业作出战略性贡献。

主要研究部门和领域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1995年建成开放。

实验室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需求,结合国际发展趋势,开展煤高效洁净转化为燃料及化学品和材料的科学和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研究核心科学问题和相关前沿课题,综合协调地发展煤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和工程科学,为实现洁净煤技术的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工程化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为:煤直接转化过程的化学与工程基础、煤经合成气间接转化的一碳化学与工程、煤转化相关的环境化学与工程、化学反应工程与计算机模拟、煤转化相关的能源环境新材料。

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炭材料研究室。

该研究室创建于1962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新型碳材料研发的机构之一。

重点研究新型碳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相关科学基础问题、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4)研究和试验发展(1)
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中标单位来自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山西陵川崇安苏村煤业有限公司 矸石充填开采(连采连充)及控 制沉陷技术研究项目地面工程土 建工程中标结果公示
山西孝和义建筑工 程有限公司
869.0
2022-10-26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采购需求 .................................................................................................................................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09 日 生成
2/14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机械设备 通信设备 其他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3 个、3 个、2 个。其中其他专业技术服务 通信设备 机 械设备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566125.00 万元、1777.47 万元、1043.75 万元。 近 1 年(2022-03~2023-02):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5 2.1 节支率分析 .......................................................................................................................5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6 三、采购供应商 .............................................................................................................................6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6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6 四、采购代理机构..........................................................................................................................8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8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8 五、信用风险 .................................................................................................................................9 附录 ...............................................................................................................................................9

煤化工简介6-10

煤化工简介6-10

煤化工简介1. 煤化工的定义煤化工,简称为煤化学工程,是利用煤作为原料进行加工转化的一种化学工程领域。

煤化工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部分,利用煤来生产煤焦油、煤气、煤焦等煤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化肥、医药等行业。

2. 煤化工的发展历程煤化工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英国的煤炭资源充沛,但燃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将煤炭转化为煤焦油等有价值化学品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化工工艺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煤化工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中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还能减少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3. 煤化工的主要产品3.1 煤焦油煤焦油是煤化工的主要产品之一,它是在焦炉中通过干馏煤炭获得的,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应用价值。

煤焦油可用于生产染料、农药、涂料、橡胶、塑料等多种化工产品,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3.2 煤气煤气是煤焦油干馏的副产物,主要由一氧化碳、氢气和少量的甲烷等组成。

煤气可以用作燃料,也可以经过净化处理后用于合成甲醇、乙烯等化工产品。

3.3 煤焦煤焦是在焦炉中将煤炭加热脱除挥发分后得到的固体产物。

煤焦具有较高的热值和机械强度,广泛用于冶金、化肥、铝电解等工业领域。

3.4 其他产品除了煤焦油、煤气和煤焦外,煤化工还可以生产其他化工产品,如苯酚、酚醛树脂、煤脱硫剂等。

这些产品在冶金、化肥、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4. 煤化工的发展前景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煤化工作为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式,具有重要的发展前景。

首先,煤化工可以减少对石油等有限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

其次,煤化工产品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推动工业的发展。

最后,煤焦油等产品在低碳环保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替代某些传统的化工产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5. 煤化工的挑战与问题尽管煤化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以下简称沈阳院)是国资委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以下简称沈阳院)是国资委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简介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以下简称沈阳院)是国资委所属中煤科工集团公司旗下的、由原国家事业型科研机构转制的科技型企业,企业集科学研究、安全装备及产品生产、安全产品的检测检验、高等教育为一体,全方位面向煤炭行业及相关领域服务。

沈阳院历经九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安全技术研究”、“矿用安全装备及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安全产品检测检验”与“高等教育”四大功能板块,在位于辽宁抚顺的总部功能不断完善和扩大的同时,经国家同意收并“沈阳煤炭科学研究所”并在沈阳组建“科学研究中心”,在大连组建“大连矿山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形成了业务优势和地理优势突显,科研、产业、检测检验及高等教育协调并进、相互促进的一院三地的发展格局。

沈阳院在为煤炭行业奉献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煤矿安全工程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等国内和行业知名人士,其中以瓦斯专家费广泰和防灭火专家、工程院院士戚颖敏为代表,同时还有国家和省市百千万人才库专家,国家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各类省部级专家和科技精英,还有国家和省部级劳动模范,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

为适应煤炭行业的发展和研究院自身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需要,沈阳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致力于煤矿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的高校学子和科技工作者加盟研究院的科技队伍,组建了一支稳固的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科研团队,自主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15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为研究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良好的人文氛围,造就了人才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到目前为止,共有78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沈阳院将恪守“立足服务、保障安全、依靠创新、共同发展”的企业宗旨,努力健全矿山安全科技创新研究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矿用安全科技产业,加大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全面提高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所属高校办学水平,强化科技型企业内部的高水平服务意识和高效率管理意识,以人为本,强调双赢,努力把沈阳院建设成现代化矿山安全研究院。

全国各地煤矿集团简介

全国各地煤矿集团简介

全国各地煤矿集团简介一、华北地区: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国资委和11个市国资委出资,在原省煤炭运销总公司的基础上重组改制,组建的以煤炭生产、运销为主业,辅之于煤炭加工转化、煤化工、发电等为一体的现代大型煤炭产业集团,于2007年7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

新组建的山西煤销集团注册资本101.56亿元人民币,总资产406亿元,集团公司下设11个市分公司,98个县区公司,25个控股企业,有员工4万多名。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山西煤销集团已建成遍及全省各地的煤炭生产、储运和行销全国26个主要省市的煤炭销售网络,年产运销煤炭近3亿吨。

并与交通、光大、民生等银行,国家五大电力集团,中国神华、中煤集团和铁路、港口等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截止目前,集团公司已累计销售煤炭31亿吨,实现利税270亿元,上缴煤炭专项基金750亿元,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运销专业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列第92位,连续4年位居中国煤炭企业100强第3名,山西省100强企业第2名,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中国优秀诚信企业”,被列入全省“十一五”期间企业优先发展的“第一方阵”,省重点扶持的年产5000万吨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之一。

下属煤矿:晋神能源有限公司、山西三元煤业公司、下霍煤业公司2、山西焦煤山西焦煤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焦煤企业,是集煤炭开采加工、电力、焦炭化工、商贸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大型集团,同时也是是中国最大的优质炼焦煤生产基地,公司下辖西山煤电、汾西矿业、霍州煤电、山西焦化、华晋焦煤等九家子公司,其中有两家为上市公司。

山西焦煤总部设在山西太原市,公司地跨省内7个市的26个县(市区)。

现有34座煤矿和24座洗煤厂,年产原煤量8821万吨,洗煤厂的年入洗总能力为6825万吨,企业资产总额达825亿元,职工16万人。

其中西山煤电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汾西矿业集团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山西工业100强第24位,霍州煤电是全国少有的低硫焦煤基地之一,山西焦化集团为国务院确定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和山西省重点保护的优势企业之一。

煤矿科技汇报材料

煤矿科技汇报材料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矿安全科技情况汇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2月4日一、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概况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是由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家中央企业于2008年6月合并组建成立的。

集团下属20家二级子企业,1家控股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企业分布于北京、上海、太原、重庆、西安、南京、沈阳、武汉、银川等20多个大中城市.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中国煤科已经形成涵盖煤炭行业所有专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煤炭行业唯一大型综合性创新基地。

建设有3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等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承担了煤炭行业70%以上的国家行业重大科技项目,95%以上矿用新产品检测检验工作,92%以上煤炭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成为我国煤炭科技装备原始创新的主要来源。

中国煤炭科工以设计与工程总包、煤机装备、安全技术与装备、示范工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五大板块为主营业务,正由单纯科研设计类企业转制为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用一条龙的科技型企业集团,是煤炭行业唯一能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工程服务商和装备供应商.2014年全年实现收入230亿元,利润27亿元,连续多年位于国资委科研设计类企业的第一。

二、煤矿安全科技创新工作现状(一)建设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原煤炭部、安监总局、科技部、国资委等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煤科从创新机构、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建设,从无到有建立了我国煤炭科技创新体系以及煤矿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成为我国煤炭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

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科技方面,重庆研究院、沈阳研究院、西安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北京开采所、常州研究院等单位各有分工和侧重,涵盖了煤矿安全科技全部专业领域,构建了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研发体系。

重庆研究院致力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粉尘防治、应急救援、矿井通风、安全监控等领域的研究;沈阳研究院致力于煤矿火灾、矿井通风、瓦斯抽放、矿山救护、矿井热害、边坡稳定等领域的研究;西安研究院致力于煤田地质、水害防治、煤层气(瓦斯)抽采装备等领域的研究;北京研究院致力于煤矿安全技术及装备等领域的研究;北京开采所致力于矿山压力及围岩控制、顶板及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等的研究;常州研究院致力于矿井自动化等领域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煤焦所简介
1概况
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成立于1956年,是从事煤炭质量研究与分析检测、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及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工程化的专业研究机构,设有煤质、分析、液化、焦化、气化、活性炭、型煤、燃烧、节能、煤化工工程设计等专业研究领域。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近200人,其中有正高级职称30人,高级职称76人,中、初级技术人员近80人,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煤化所享有煤化工专业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授予权,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8余名,近10多年来已培养出博士研究生10多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是“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炭燃烧转化分部(亦称北京分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7)”的成员单位,是“中国煤炭学会煤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挂靠单位。

院内建有全国唯一较完备的“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拥有国家计委颁发的“工程技术咨询甲级资格证书”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工程设计乙级资格证书”。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建院50多年来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计400多项,其中国家高科技项目(“863”等)近10项,国家攻关项目37项、部级重点项目200多项;共获得国家及省、部
级科技进步奖65项;申请专利43项,其中已获准31项;负责制订煤炭试验方法国家标准69项、煤炭行业标准167项;开发研制煤焦分析仪器40多种。

自80年代以来,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煤质和分析为基础,以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为主导,注重煤炭资源的合理与高效洁净利用,强化煤炭开采后的就地深度加工与转化增值,面向煤矿系统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和改善煤矿的产品结构,增加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短平快的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加速煤化工技术的工程化进程,大力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同时注意跟踪世界洁净煤技术的最新发展。

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原北京煤化所)在炼焦技术研究与工艺开发方面技术力量雄厚,成果丰硕。

50年来,完成了一百多项研究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在炼焦配煤研究中首倡配煤中多用气煤的技术途径,突破了以主焦煤为主体的配煤框框;在炼焦工艺研究中,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和型焦工艺技术取得突破和进展;在焦炭性质研究中,重点研究了焦炭热性质,从而揭示了焦炭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指导配煤;在煤岩配煤技术研究中,深入研究了焦炭显微结构的组成、性质与炼焦工艺条件的关系。

80年代以来,焦化研究主攻方向是各类优质焦炭生产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煤热解工艺完善和产品利用途径研究、工业及民用型煤技术开发和攻关。

在型煤、型焦生产技术研究中,在成型粘结剂、配方、产品性质检测研究基础上,形成了有特色的系列型煤、型焦技术,用晋城无烟粉煤生产出高
强度、高防水型煤,大规模工业试烧成功。

2研究目的与煤焦方面主要技术成果简介
本研究院开展的所有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使我国煤炭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创造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煤焦化、煤热解、煤成型及型焦技术及其系列优质产品,最终用之于工业生产。

围绕本院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范围,50年来在炼焦技术、焦炭性质、低变质煤热解、煤岩配煤、型煤型焦等领域共开展了300多项科研课题和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近百项重要科研成
果。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
(1) 炼焦配煤技术的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在配煤中多用气煤的技术途径,突破了脱离我国煤炭资源实际情况的“以主焦煤为主体,气、肥、焦、瘦按比例配煤”的框框;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配煤G—V图,用来指导配煤,并预测焦炭强度,突破了我国沿用的前苏联V—Y方法,大大提高了高挥发分煤用量,使配煤更加趋于合理。

上述两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对我国焦化工业的经济意义巨大,且丰富了我国的焦化理论。

(2) 我国煤炭新分类的研究:在罗加指数的基础上,创立了评价炼焦煤性质的粘结指数(G值),并成功地应用于煤炭新分类,并已正式由国家颁布实施。

(3) 炼焦工艺技术的改进性研究:重点在捣固炼焦、预热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和型焦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进展。

(4) 焦炭性质的研究:重点对焦炭的热性质(热转鼓、反应性及
反应后强度)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揭示了焦炭热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配煤、合理用煤。

(5) 煤岩配煤技术研究:建立了用G—I关系,辅之以变质程度指标,以G值为基础的指导炼焦配煤的新方法;深入探讨了焦炭显微结构的组成与煤质、炼焦工艺的关系及形成条件,对炼焦配煤起到了积极作用。

(6) 优质系列铸造焦技术的研究:始于“六五”和“七五”计划期间,延续至今,根据各地炼焦煤资源情况,分别研制出了二级、一级、特级和高密度铸造焦,并将此技术分别用于薛城焦化厂、镇江焦化厂、古县焦化厂和修文焦化厂等,经济效益显著。

(7) 低变质煤热解(温和气化)技术研究: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创立了MRF煤热解新工艺,并获国家专利。

对充分利用我国大量的低变质煤(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等)意义重大。

(8) 优质系列型煤生产技术研究:特别是在成型粘结剂、配方、产品性质检测等方面成果显著,形成了有特色的系列型煤技术,在1996年由煤炭部组织的“晋城无烟粉煤生产气化型煤技术大比武(工业性气化试验)”中,我们的高强度、高防水型煤技术获得成功(总分第一名)。

(9) 非炼焦用煤(无烟煤、贫煤、瘦煤等)生产优质铸造焦、冶金用焦技术研究:该成果对大量利用上述种类的煤粉、扩大炼焦用煤范围意义重大。

3炼焦技术方面主要获奖成果
(1) 上海宝钢总厂焦化厂(一期工程)炼焦用煤方案研究
1986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铸造焦的工艺和装备——常规焦炉试制一、二、特级铸造焦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铸造焦技术推广
1991年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高密度铸造焦技术研究
1995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5) 用高硫烟煤炼制缚硫焦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6) 全国煤炭资源煤质数据库
1986年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7)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国家标准
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78年)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
(8) 中国煤炭分类的研究
煤炭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和国家标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
(9) 中国煤种资源数据库
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
(10) 煤岩学配煤技术及焦炭质量预测
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
(11) 发明专利:约55项(不完全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