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作品介绍
Ralph Waldo Emerson爱默生作品赏析

Life Story
Emerson's health started to fail after the partial burning of his house in 1872. He made his last tour abroad in 1872-1873, and then withdrew more and more from public life. Emerson died on April 27, 1882 in Concord.
Life Story
3 years after he became the sole pastor, he had a crisis of faith, finding that he "was not interested" in the rite of Communion. (teacher/reform) Eventually Emerson's controversial views caused his resignation. However, he never ceased to be both teacher and preacher, although without the support of any concrete idea of God.
Collections
writings)
works
Essays: First Series (1841) (a selection of his earlier lectures and
Essays: Second Series (1844) Poems (1847) Nature(1849)(a collection of essays, summed up his ideas.
爱默生:格言体散文

爱默生:格言体散文爱默生的《论文集》赞美了人要信赖自我的主张,这样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
爱默生以一个超验主义者的口吻,平静地叙说着他对世界的看法、超验主义结合并渗透了新柏拉图主义和类似加尔文教派的一种严肃道德观和那种能在一切自然中发现上帝之爱的浪漫派乐观主义。
[1]爱默生喜欢演讲,面对人群令他兴奋不已,他说他感觉到一种伟大的情感在召唤,他的主要声誉和成就建立于此。
他通过自己的论文和演说成为美国超验主义的领袖,并且成为非正式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个。
他的哲学精神表现在对逻辑学、经验论的卓越见解上,他轻视纯理论的探索,信奉自然界,认为它体现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则。
除《论文集》之外,爱默生的作品还有《代表人物》、《英国人的特性》、《诗集》、《五月节及其他诗》。
爱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于一身。
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3]爱默生在美国文化与文学史上的最大的功绩在于,他坚决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文化与文学。
他反对蹈常袭故,步人后尘。
他宣扬新大陆的精神独立。
爱默生的这种思想在其著名的《美国的哲人》中又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爱默生要求美国思想家要“认识自己”,“观察自然”,旁搜博采他人之长,创造新大陆的新文化,写出自己时代的书,在力求达到本身完善的同时,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他要求美国哲人做独立思考者,而不是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他指出,书籍包含着过去时代的智慧,但是不能对过去亦步亦趋,不能规行矩步。
拉尔夫 沃尔多 爱默生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
01 早年经历
03 人物评价
目录
02 文学生涯
基本信息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7日),生于美国波士顿。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是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最杰出的代言人。美 国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代表作品《论自然》,《美国学者》。其中《论自然》 被认为是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圣经,而《美国学者》被誉为“美国思想文化领域的独立宣言”。他的哲学思想吸 收了欧洲唯心主义先验论,发展成为超验主义。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埃伦·塔克,她在20岁时因罹患肺结核,于1831年2月8日过世。
1832年,一次与教会干事关于圣餐服务的管理权争执及关于公众祈祷的疑虑让他辞职了。1832年以后,爱 默生到欧洲各国游历,结识了浪漫主义先驱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接受了他们的先验论思想,对他思想体系的形 成具有很大影响。
签名在1832年至33年间,爱默生到欧洲旅游,这段经历记载在《英国人的性格》(English Traits) (1856年)中。在旅途中,他遇到了威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和托马斯·卡莱尔。
文学生涯
论文集
人物影响
论文集
1840年爱默生任超验主义刊物《日晷》的主编,进一步宣扬超验主义思想。后来他把自己的演讲汇编成书, 这就是著名的《论文集》。《论文集》第一集于1841年发表,包括《论自助》("Self-Reliance")、《论超灵》 ("Over-soul")、《论补偿》、《论爱》、《论友谊》等12篇论文。三年后,《论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这 部著作为爱默生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的思想被称为超验主义的核心,他本人则被冠以“美国的文艺复兴领袖” 之美誉。
散文家:爱默生(美国)人物简介

爱默生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01
爱默生对英国文学的影响
• 对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爱默生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 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法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爱默生对德国文学的影响
• 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德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国际文学界的奖项
• 以爱默生的名字命名
• 表彰杰出的世界作家和哲学家
⌛️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05
爱默生的生平与作品年表
爱默生的生平大事记
1821年进
入哈佛大
学
1829年成
为牧师
1840年代
辞去牧师
职务
1882年去
世
• 美国马萨诸塞州康
• 学习神学、古典文
• 在波士顿的圣保罗
• 专注于写作和演讲
• 美国马萨诸塞州康
科德市
学和哲学
教堂任职
• 成为美国文学和哲
科德市
• 出生于一个牧师家
• 对欧洲浪漫主义文
• 对美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爱默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 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 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爱默生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对美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爱默生的思想与哲学观念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
超验主义的基本概念
• 对美国散文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励志书籍推荐:爱默生《依靠自我》

励志书籍推荐:爱默生《依靠自我》
2017-04-09《依靠自我》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10部励志经典之一、美国独立思想之父、励志先驱爱默生的颠峰之作。
该书告诉我们要靠自己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并且要积极地去对待它——理想,靠自我执着的信念、靠自我勤奋的工作、靠自我乐观的心态、靠持之以恒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地去接近它——成功。
内容简介一个人只要有自信、自助、潜心修养、洁身自好,秉性公正,他在一定范围内便上上帝,他也就有了上帝的安全、不朽和威严。
人不是造得像金子那样……千篇一律的,一样的向度、一样的能力,不是的,他们是经过令人惊讶的九个月才来到世上,每个人都有一种不可估量的性格和无限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演说家、励志先驱,被称为美国精神的先知”、美国的孔子”(林肯语)。
18XX年5月25日生于波士顿一个牧师家庭。
17岁毕业于哈佛大学。
1841年3月出版《依靠自我》。
重要作品有《生活的准则》、《论自然》等。
书籍目录1.我们需要爱默生式的思想家2.自助3.力量4.风度4.性格6.命运7.爱默生励志格言8.爱默生大事记。
《论圆》爱默生赏析

《论圆》爱默生赏析摘要:一、引言二、爱默生及其作品简介三、对《论圆》的赏析1.文章结构及主题2.艺术表现手法3.思想内涵四、爱默生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五、总结正文:一、引言爱默生,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富含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论圆》一文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关于“圆”的哲学思考。
本文将对《论圆》进行详细赏析,以揭示其背后的深刻内涵。
二、爱默生及其作品简介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哲学、文学、社会等多个领域。
他主张个人主义,强调人的内心力量和自我实现。
在《论圆》这篇文章中,爱默生以独特的视角对“圆”这一几何形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赋予了它丰富的哲学意义。
三、对《论圆》的赏析1.文章结构及主题《论圆》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圆的自然现象、历史演变、数学性质、哲学意义和宗教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文章结构清晰,主题鲜明,展现了爱默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艺术表现手法爱默生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抽象的哲学观念变得生动形象。
例如,他将圆比作“自然的音符”,巧妙地揭示了圆在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完美。
此外,爱默生还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文等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3.思想内涵《论圆》一文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谐”与“完美”的重要性。
爱默生认为,圆这一几何形状恰好体现了这种和谐与完美,它既包含了对称、均衡的美,又表现出包容、融合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完美,以此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四、爱默生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爱默生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追求个性解放的当代社会,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个体,关注内心世界。
爱默生提倡的和谐与完美,正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五、总结《论圆》是爱默生的一部富有哲理的散文佳作。
通过对圆的深入剖析,爱默生展示了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爱默生诗歌中英对照

爱默生诗歌中英对照引言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的元素,以自然界和人类精神为主题,表达了他对自由、个人主义和人类潜力的信念。
本文将对爱默生的一些代表性诗歌进行中英对照,并对其主题和意义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诗歌一:《自然》(Nature)主题•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容概要1.描述自然的美丽和神秘2.强调人应与自然保持和谐3.呼吁人们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和意义主要诗句•“To go into solitude, a man needs to retire as much from his chamber as from society.”•“To speak truly, few adult persons can see nature.”•“In the woods, we return to reason and faith.”诗歌二:《吼狮》(The Sphinx)主题•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人生的意义和真理的追求内容概要1.以古埃及神话形象来探索人的内心世界2.推动读者思考关于生命和人类经验的深层问题3.引导人们寻找自我认知和个人成长的路径主要诗句•“The Sphinx is drowsy.”•“She has no discoverable right to existence.”•“Very unwillingly would it be wooed back to its captivity.”诗歌三:《独立宣言》(The Concord Hymn)主题•爱国主义和自由精神•个人的力量和创造力内容概要1.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2.强调自由、勇气和牺牲精神的重要性3.鼓励个人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主要诗句•“By the rude bridge that arched the flood, their flag to April’s breeze unfurled.”•“Spirit, that made those heroes dare to die.”•“Here once the embattled farmers stood and fired 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结论通过对爱默生的诗歌进行中英对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人类经验、自我认知和自由精神等主题的关注。
RalphWaldoEmerson爱默生作品赏析

语言简练有力,富有激情,具有强 烈的感染力。
《论美》
主题
探讨美的本质和意义。
内容
通过对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探讨,阐述作者对美的独特见解,强调 内在美的重要性。
艺术手法
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04
Emerson作品中的思想 内涵
超验主义思想
超验主义定义
超验主义是19世纪美国的一场思想运动,强调直觉、个人主义和内在的精神力 量。
02
对美国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后世作家如梭罗、惠特曼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03
02
Emerson作品风格
语言特点
01
02
03
简洁明了
Emerson的作品语言简练, 表达清晰,没有过多的修 辞和华丽辞藻,却能深入 人心。
富有哲理
他的文字富含深刻的哲理, 常常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 事来阐述人生的大道理。
02
1821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03
1836年开始担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牧师。
04
1838年辞去教职,开始独立写作和演讲生 涯。
文学成就
1836年发表第一部作品 《自然》。
1850年发表自传体散文集 《经历》。
1844年发表《论美》。 1857年发表《论历史》。
对后世影响
01
被誉为“美国文艺复兴之父”。
新视角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从新的视角对Emerson的作品进行解读, 如生态批评、性别研究等。
研究展望
跨学科研究
未来对Emerson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 方法,如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等。
比较研究
未来可以将Emerson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 比较研究,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lf-Reliance (1841): This essay focuses on his discussion on the individual’s relation’s with his culture—culture in the broadest definition,thus explo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erce individualism at the heart of his Transcendental faith: the dignity, the ultimate sanctity[holiness] of each human being.
The American Scholar (1837): In this essay, Emerson calls for a distinctive American style, dealing with American subjects. Thus, regarded as “America’s Declaration of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被视为美国的知识独立宣言 Americans should write about here and now instead of imitating and importing from other lands…Our long apprenticeship to the learning of other lands draws to a close
挽歌
“南风带来了/ 生命、阳光和希望,/ 对死亡它却无能为力;失去的不能复得,/ 它不能使死去的重生;/ 看着山丘,我哀悼/ 我那永远不再回来的宝贝。”
In reading Emerson said: I must provide three practical criterion is: the first, never read any less than a year to write the book. Second, not classics do not read. Third, read only any book you like.
If they are making a journey by bus they will do their best to find an empty seat; if by train, an empty compartment. If they have to share the compartment with a stranger, they may travel many miles without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If a conversation does start, personal questions like “How old are you?” or even “What is your name?” are not easily asked.
社交与独处
神学院献词
文学与社会目的
If the stars appear once in 1000 years, imagine how exciting it will be a sight! However, as the stars in the sky every night and we had a rare peek假如星星一千年才出现一次,设想一下
那将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景象啊! 然而由论自然》集超验主义思想之大成,全书由《前言》 和《自然》的八章组成。在《前言》部分,爱默生 提出“我 们为什么不可以也跟宇宙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呢? 为 什么不能有一种凭直觉而不是依靠传统的诗歌与哲 学?为什么不能有一种不是依据他们的历史传统而 是 直接启示我们的宗教呢?” <自然》一章阐述大自然的丰富意蕴。爱默生眼中 的自然都是人的精神化身,欢乐的自然呈现着欢乐, 哀 愁的自然则又显得哀愁。“为了寻得孤身独处,人 有必 要走出书斋,退出社会,回归自然
在《书籍》一文中,爱默生为读者提供了三点可借鉴的原则:“我必 须提供的三条实用准则是: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 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你喜欢的书。”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字“爱默生似乎只写警句”,他的文字 所透出的气质难以形容:既充满专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 开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贵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 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夹杂着某种神秘主义……一个人能 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实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 在清晨诵读的句子为什么总能够振奋人心,岁月不是为他蒙 上灰尘,而是映衬得他熠熠闪光。
《英国人的特性》初版于 1856年8月,此时作者53 岁,正在进行从新英格兰 到中西部的大范围演讲。 书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 同年稍晚即开机再印。次 年稍事修订后,第三次印 刷。1870年并入《散文 集))再版,1876年编 入“小经典”再版。至 1883年,其重印次数之 多,已无法统计。此次再 版,系据初版重新译出。
English Traits
quality of the British,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English, is “reserved.”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 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It is difficult to get to know a reserved person: he never tells you anything about himself, and you may work with him for years without ever knowing where he lives, how many children he has, and what his interests are. English people tend to be like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