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合集下载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为了保障机械加工质量,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至关重要。本演示将介绍制 定规程的背景、步骤、内容和要求,并提供解决实施难题的方法。
背景介绍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它需要综合考虑 工艺特点、设备条件和技术要求。
目的和重要性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它对于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总结和建议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不仅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 键因素。建议加强规程的持续改进和培训,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定义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标准和方法。
实施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挑战
1 技术难题
解决复杂产品的加工问题和设备限制。
2 人员培训
提供专业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规程要求。
3 持续改进
定期评估和改进规程,以适应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 问题:加工效率低下。 • 解决方法:优化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 问题:产品质量不稳定。 • 解决方法:加强工艺控制和质量检查,改进加工方法。 • 问题:缺乏标准化的规程文档。 • 解决方法:建立规范的文档体系,确保规程的可复制性。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
1
调研
分析产品需求和加工特点,确定
方案设计
2
制定规程的必要步骤。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的
工艺流程和参数。
3
实施
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工艺实施、调 试和优化。
规程内容和要求
工艺流程
明确每个加工环节的步骤和方法,确保一致性和高效性。
设备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3)应尽量减小加工面积 支座底面设计为中凹可减少加工量,提高支撑精度和稳定性。
三、要考虑生产类型与加工方法
箱体零件: 单件小批时(a),其同轴孔的直径应设计成单向递减的,以便 在镗床上通过一次安装就能逐步加工出各孔。 大批生产时(b),为提高生产率,一般用双面联动组合机床加 工,这时应采用双向递减的孔径设计,用左、右两镗杆各镗两 端孔,以缩短加工工时。
床身导轨面自为基准
(4)互为基准原则
对工件上的两个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互相作为 定位基准,反复进行加工。
优点: 可使两个加工表面间获得高的位置精度。 如:内外圆面同轴度要求比较高的套类零件的加工安排
第二节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订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2、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保证位置精度原则
0.16-0.01
加工方法 钻 扩
铰 拉

孔的加工方法
加工性质
加工经济精度(IT)
实心材料
12-11
粗扩
12
精扩
10
半精铰
11-10
精铰
9-8
细铰
7-6
粗拉
10-9
精拉
9-7
粗镗
12
半精镗
11
精镗
10-8
细镗
7-6
表面粗糙度Ra
20-2.5 20-10 10-2.5 10-5 5-1.25 1.25-0.32 5-2.5 2.5-0.63 20-10 10-5 5-1.25 1.25-0.32
加工方法
外圆加工的方法
加工性质
加工经济精度(IT) 表面粗糙度Ra(um)
车 外磨 研磨 超精加工
粗车 半精车
精车 金刚石车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2011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2011

a) a)插齿无退刀空间,小齿轮无 法加工
b) b)留出退刀空间,小齿轮可 以插齿加工
几种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举例
a) a)两端轴颈需磨削加工,但砂 轮圆角不能清根
b) b)留有退刀槽,磨削时可以清根
a) a)锥面磨削加工时易碰伤圆柱 面,且不能清根
b) b)留出砂轮越程空间,可方便 地对锥面进行磨削加工
外圆光整加工方法简介
(1)研磨 研磨是一种光整加工和精密加工方法。将研 磨剂涂 (干式)或浇注在研具与工件间,工件 与研具在一定压力下作不断变更方向的相对运 动,磨粒在工件表面切除微量的金属层。研具 材料:铸铁、铜、铝等 研磨剂:由磨粒和研磨液(煤油或机油)组成 磨粒:氧化铝、碳化硅、金刚石和碳化硼等 研磨可获得很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精度达5级以上,粗糙度Ra<0.16um
(3)零件的机械性能; 同种材料,不同毛坯制造方法其机械性能不同。 如:金属型浇注的毛坯比砂型浇注的毛坯强度高;而 离心浇注和压力浇注又高于金属型。一般强度要求高 的零件应采用锻件,但有时也可采用球墨铸铁。
第二节、工艺路线的制订
工艺过程设计包括两个步骤:
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制订和工序设计。
1)工艺路线制订主要是设计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整 个工艺过程;包括定位基准的确定、表面加工方法的 选择、加工顺序的安排和组合工序等。 2)工序设计主要是设计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包括加 工余量、工序尺寸的计算、机床、刀具的选择、工时 定额等。 两者紧密联系,设计工艺路线时,应考虑有关工 序设计的问题;设计工序时反过来可能又要修改工艺 路线。一般应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a)
a)键槽方向不一致,需两次 装夹才能完成加工
b) b)键槽方向一致,一次装夹即 可完成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1.工艺规程的作用①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条件;②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生产管理工作的依据;③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及车间的基本资料。

2.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①技术上的先进性②经济上的合理性③良好的劳动条件3.制订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①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②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③产品的生产纲领④毛坯资料⑤现场生产条件⑥工艺规程设计时应尽可能多了解新工艺、新方法4.工艺规程的制订步骤4.1零件的工艺分析1)零件技术要求分析①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②主要加工表面的形状精度③主要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④各加工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质量方面的其它要求⑤热处理及其它技术要求2)对零件图具体技术分析:①零件的视图、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是否齐全②零件图所规定加工要求是否合理③零件的选材是否恰当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①机械零件的结构,由于使用要求不同而具有各种形状②在分析零件的结构时,不仅要注意各物体表面本身特征,而且要注意这些表面的不同组合③在研究零件结构时,要注意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4.2选择毛坯类型1)毛坯种类的选择:由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零件结构形状的尺寸大小,零件的生产纲领以及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可能性决定。

2)确定毛坯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毛坯形状和尺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使加工时工件安装稳定,有些铸件毛坯,需要铸出工艺凸台②为了保证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方便,常将一些零件作成一个整体毛坯,加工到一定形状后再切割分离。

4.3选择定位基准按照基准的选择原则,必须选择好各道工序的定位基准。

4.4工艺路线的拟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零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和方案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确定工序的分散与集中,加工顺序安排和热处理安排等。

1)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的选择选择表面加工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尽可能采用经济加工精度方案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包括完好的机床设备、必要的工艺装备、标准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耗用时间和生产费用)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毛坯形状和尺寸的确定:毛坏形状主要取决于毛坯种 类、形状和各加工表面的总余量。同时还要注意几 个问题。
⑴为使加工时工件安装稳定,有些铸件毛坯需要铸 出工艺凸台,如图10-5所示。工艺凸台在零件加工 后一般均应切除。
⑵将几个零件制成一个整体毛坯,加工到一定阶段 后再切割分离。如图10-6所示。
⑶有些表面不要求制出,如孔、槽、凹坑等。
10.3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10.3.1 基准及其分类
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必须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处于某一正确的位置,这一过程称为定位。 工件定位之后一般还需夹紧,以便在承受切削力时仍能保持其正确位置。在零件图样和实际 零件上,总要依据一些指定的点、线、面来确定另一些点、线、面的位置。这些作为依据的 点、线、面就称为基准。根据基准功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应尽量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 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来确定。确定应使用的最终加工方
基准,但该表面与其它表面的位 法,由最终加工反推至第一次加工,而形成一个获得该 置精度由前道工序保证,即“自 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案。表10-10、表10-11、表10-12
为基准”原则。
10.3.4 加工顺序的安排
1.加工阶段的划分 划分加工阶段的作用是: (1)保证加工质量, (2)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 (4)
4. 安装:安装是指工件在加 工之前,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 正确的位置(即为定位),然 后加以夹紧的过程。在一个工 序中,工件可能安装一次,也 可能需要安装几次。
5. 工位:工位是指为了减少安装次数,常采用转位(移位) 夹具、回转工作台,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先后处于几个不同 的位置进行加工。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待加工位置 称为工位。

《机械制造基础》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题号可能不搭配)

《机械制造基础》第四章课后题及答案(题号可能不搭配)

第四章课后题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有哪些?工艺规程是根据加工对象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生产条件,拟定出比较合理的工艺过程,并按照规定的形式制定的文件。

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新建或扩建工厂的基本资料。

2.什么是零件结构工艺性?结构工艺性是指零件所具有的结构是否便于制造、测量、装配和维修。

3.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当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通常要划分为哪几个加工阶段?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超精密加工阶段。

划分加工阶段的目的:保证加工质量,合理使用设备,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保护零件。

4.什么是定位粗基准?其选取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一般只允许使用一次?在实际生产的第一道切削加工工艺中,只能用毛坯表面做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

选取方法:以不加工的表面做粗基准(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位置要求)以重要表面为粗基准(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加工余量最小的加工表面作粗基准(保证有足够的加工余量)以质量较高的表面作粗基准粗基准只能用一次:重复使用容易导致较大的基准位移误差。

5.什么是定位精基准?选取原则是什么?用已加工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即为精基准。

选取原则:基准重合原则(选择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基准统一原则(重复安装时,尽量选取同一表面作为定位基准)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定位稳定原则6.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的原则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影响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主要因素各有哪些?分别用于什么场合?工序集中原则:每道工序加工的内容较多,工艺路线短,零件加工被最大限度地集中在少数几个工序中完成。

特点:减少零件安装次数,有利于保证位置精度,减少工序间运输量,缩短加工周期;工序数少,可以采用高效机床,生产率高;减少了设备数量和占地面积,节省人力物力;所用设备结构复杂,专业化程度高。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成本
一定的。这种关
系呈负指数函数 曲线形状。
Δ 1Δ 2Δ 0Δ 3 Δ4 加工误差
经济精度:
是指在正常的机床、刀具、人工等工作条件下,以合适的 工时消耗,某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在经济精度范 围内,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是相互适应的。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可查阅手册。
经济精度的重要性:
2.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图) 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图) 3、上工序各表面间相互位置的空间偏差(图) 4、本工序安装误差(图)
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与缺陷层
1-缺陷层;2-正常组织
上工序误差
轴的弯曲对加工余量的影响
三爪卡盘上的装夹误差
3. 加工余量的确定
1、计算法 2、查表法 3、经验法
b、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为保证高的生产率和高的成品率。常 把原用于高光洁度的加工方法用于获得较差的表面粗糙度。
②材料的性质及可以加工性。
如:淬火钢应采用磨削加工,而有色金属磨削困难, 一般应采用金刚镗或高速车削来进行精加工。 ③生产类型 反映的是生产率与经济性关系。大批→高效加工方法。 如:采用拉削取代铣、刨、镗孔以获得高效率。又如: 农用齿轮直接采用锻造成型,无需切削加工。 ④本厂现有设备、技术不应一谓追求高精设备 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挖掘企业潜力,发挥职工的积极性
1、加工顺序安排 (1)遵循四个原则:
a.先粗后精 精度逐步提高; b.先主后次 先行装配基面和主要工作面的加工,与主要表面 有联系的槽、孔等,介于半精加工与精加工之间。 c.基面先行 即首先应加工出选作定位基准的精基准表面, 然后再以精基准定位加工其它表面。如打中心孔。 d.先面后孔 平面轮廓大、定位稳定可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一、引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被定义为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标准,以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的稳定和一致性。

它涵盖了机械加工的所有方面,包括材料选择、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和工艺参数的确定等等。

本文将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必要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是为了保证产品加工的质量和效率。

机械加工需要根据加工零件的要求,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否则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同时,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事故,提高整个加工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流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般而言,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规范:1.确定加工要求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需要确定加工零件的要求,包括尺寸、形状精度、表面质量和工艺规范等。

同时要注意考虑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性。

2.确定材料品种和数量根据加工零件要求和生产要求,确定加工所需材料品种、数量和质量,为后续制定工艺流程及工艺规范提供前提条件。

3.制定工艺流程根据加工要求和材料条件,制定加工的流程并细化到每个加工过程中。

4.制定工艺控制标准制定每个工序的工艺控制标准,包括停机设备操作要求、工作人员操作技能等方面。

5.制定设备选择标准制定设备选择标准,包括性能参数、精度要求、使用寿命等方面,以确保最终的零件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6.完成工艺规程书面说明将上述步骤完成的工艺流程、工艺控制标准以及设备选择标准等内容书面说明,作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

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实际应用制订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后,需要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确保规程贯彻到位。

具体应用包括:1.对加工设备进行调试将制定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应用到加工设备之中,进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加工。

2.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针对工艺规程中制定的工艺控制标准和设备选择标准,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规程和标准,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执行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熟悉或确定毛坯 .
确定毛坯的依据是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 确定毛坯的依据是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零件本身 的结构特征与外形尺寸、 的结构特征与外形尺寸、零件材料工艺特性以及零 件生产批量等。常用的毛坯种类有铸件 锻件、 铸件、 件生产批量等。常用的毛坯种类有铸件、锻件、焊 接件、冲压件、型材等 接件、冲压件、型材等。 铸件考虑:分型面、浇、冒口位置、铸造方法、毛 铸件考虑:分型面、 冒口位置、铸造方法、 坯精度等。 坯精度等。 锻件考虑:锻件公差、拔模斜度、锻造方法等。 锻件考虑:锻件公差、拔模斜度、锻造方法等。 焊接件考虑:材料可焊性、焊接方法、焊条或焊剂、 焊接件考虑:材料可焊性、焊接方法、焊条或焊剂、 坡口等。 坡口等。 冲压件考虑:冲裁模具、间隙、设备等。 冲压件考虑:冲裁模具、间隙、设备等。 常用毛坯的特点及应用见表。 常用毛坯的特点及应用见表。
工艺规程形式(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工艺卡) 工艺规程形式(工艺过程卡、、工艺卡) 工艺规程形式(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工艺卡)
工艺规程形式(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工艺卡) 工艺规程形式(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工艺卡)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4)量具的选择
•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应广泛采用通用量 在单件小批量生产中, 具如游标卡尺、百分尺和千分表等。 具如游标卡尺、百分尺和千分表等。 • 大批大量生产应采用各种量规和高效的专 用检验夹具和量仪等。 用检验夹具和量仪等。 • 量具的精度必须与加工精度相适应。 量具的精度必须与加工精度相适应。
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加 工方法选择, 工方法选择,掌握加工余量的概念及其确定方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 法,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掌握直线工 艺尺寸链的相关计算方法、了解时间定额及提 艺尺寸链的相关计算方法、 高生产率的途径 教学重点: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教学重点: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加工方法选 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 择,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工序尺寸及公差的 确定方法、直线工艺尺寸链的相关计算方法、 确定方法、直线工艺尺寸链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的解决办法:利用课件图片讲解. 教学重点的解决办法:利用课件图片讲解. 本章作业: 4-11、 12、 13、 14、 本章作业:P214 4-11、4-12、4-13、4-14、 4-16、 P215 4-16、4-17
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二)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被加工面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基准重合原则 选用被加工面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选用被加工面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2.统一基准原则——当工件以某一表面作精基准定位,可以 统一基准原则 当工件以某一表面作精基准定位, 当工件以某一表面作精基准定位
各类毛坯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毛坯种类 型 材 13级以下 13级以下 11~15 10~12 8~11 8~11 7~10 8~10 7~9 9~11 制造精度 (IT) ) 加工 余量 大 一般 大 大 一般 较小 较小 小 很小 小 很小 较小 原 材 料 各种材料 钢 材 铸铁,铸钢, 铸铁,铸钢,青铜 钢材为主 钢,锻铝,铜等 锻铝, 铸铝为主 钢材, 钢材,锻铝等 铸铁,铸钢, 铸铁,铸钢,青铜 铸铁,铸钢, 铸铁,铸钢,青铜 钢 工程塑料 工件尺寸 小 型 大、中型 各种尺寸 各种尺寸 中、小型 中、小型 小 型 中、小型 小型为主 各种尺寸 中、小尺寸 工件 形状 简 单 较复杂 复 杂 较简单 一 般 较复杂 较复杂 复 杂 复 杂 复 杂 复杂 机械性能 较好 有内应力 差 好 好 较好 较好 较好 较好 好 一般 一般 适用生产 类型 各种类型 单 件 单件小批 单件小批 中、大批量 中、大批量 大批量 中、大批量 中、大批量 大批量 中、大批量 中、大批量
• 12. 填写或打印工艺文件
第二节 工艺路线的制定
•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选择定位基准主要是为了保证零件加工表面之间以及加工表 面与未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面与未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粗基准
以未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粗基准, 以未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粗基准, 也就是第一道工序所用的定位基准为粗基准。 也就是第一道工序所用的定位基准为粗基准。
以已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精基准。 以已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精基准。
定位基准
精基准 辅助基准
该基准在零件的装配和使用过程中无用处, 该基准在零件的装配和使用过程中无用处,只 是为了便于零件的加工而设置的基准称辅助基 准,如轴加工用的顶尖孔等。 如轴加工用的顶尖孔等。
(一)粗基准的选择
(2)刀具的选择
• 一般优先采用标准刀具 • 若采用工序集中时,应采用各种高效的专 若采用工序集中时, 用刀具、复合刀具和多刃刀具等。 用刀具、复合刀具和多刃刀具等。 • 刀具的类型、规格和精度等级应符合加工 刀具的类型、 要求。 要求。 • 数控加工对刀具的刚性及寿命要求较普通 加工严格。应合理选择各种刀具、 加工严格。应合理选择各种刀具、辅具 刀柄、刀套、夹头等)。 (刀柄、刀套、夹头等)。
• 9.确定时间定额 确定时间定额 • 10.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编制数控加工程序 • 11.评价工艺路线 评价工艺路线
对所制定的工艺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应 对所制定的工艺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或采用优化方法,以 对多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或采用优化方法, 确定出最优工艺方案。 确定出最优工艺方案。
(3)夹具的选择
• 单件小批生产:采用各种通用夹具和机床 单件小批生产: 附件,如卡盘、虎钳、分度头等。 附件,如卡盘、虎钳、分度头等。有组合 夹具站的,可采用组合夹具。 夹具站的,可采用组合夹具。 • 大批大量生产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应采用专 用高效夹具。 用高效夹具。 • 多品种中、小批生产可采用可调夹具或成 多品种中、 组夹具。 组夹具。 • 采用数控加工时夹具要敞开,其定位、夹 采用数控加工时夹具要敞开,其定位、 紧元件不能影响加工走刀(如碰撞等) 紧元件不能影响加工走刀(如碰撞等)
7.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 确定各工序加工余量 8.确定切削用量 确定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三要素含:切削速度 ,纵向进刀量f及背 切削用量三要素含:切削速度v,纵向进刀量 及背 吃刀量a 吃刀量 p 顺序选择。 (1)粗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按ap,f,v顺序选择。 )粗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顺序选择 尽可能一次切去全部加工余量。 尽可能一次切去全部加工余量。 顺序选择。 (2)半精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按ap,f,v顺序选择。 )半精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顺序选择 单边余量大于2mm时,分两次切。 单边余量大于 时 分两次切。 顺序选择。 (3)精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按ap,f,v顺序选择。 )精加工切削用量的选择: 顺序选择 切削深度等于单边余量。 切削深度等于单边余量。
• • •
第四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的确定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 时间定额及劳动生产率
第一节 概述 1. 制订工艺规程的意义与作用
① 工艺规程的作用: 工艺规程的作用: 指导、组织生产; 指导、组织生产; 生产准备、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 生产准备、计划调度的主要依据; 车间设计、布置的依据。 车间设计、布置的依据。 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②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毛坯的选择; 毛坯的选择; 拟订工艺路线; 拟订工艺路线; 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及工时定额。 计算切削用量、加工余量及工时定额。
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上加工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 面与不加工面的相互位置要求 , 则应以不加工面作为粗基准 。
a)
b)
c)
粗基准选择比较
2.余量均匀分配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 2.余量均匀分配原则——如果首先要求保证工件某重要表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通常,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被填写成表格(卡片) 通常,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被填写成表格(卡片)的形 在我国各厂使用的表格形式不尽一致, 式。在我国各厂使用的表格形式不尽一致,但其基本内容 是相同的。 是相同的。 1982年机械工业部制订了部颁标准(参阅 /ZI 年机械工业部制订了部颁标准( 年机械工业部制订了部颁标准 参阅JB/ 187.3—82)。 )。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只编制内容比较简单的工艺 过程综合卡片(简称过程卡)。表上有: )。表上有 过程综合卡片(简称过程卡)。表上有: 产品名称和型号; 产品名称和型号; 零件的名称和图号; 零件的名称和图号; 毛坯的种类和材料; 毛坯的种类和材料; 工序的序号、名称和内容; 工序的序号、名称和内容; 完成各工序的车间、设备和工序装备及工时定额等。 完成各工序的车间、设备和工序装备及工时定额等。
型材焊接件 砂型铸造 自由锻造 普通模锻 钢模铸造 精密锻造 压力铸造 熔模铸造 冲压件 粉末冶金件 工程塑料件
铁,铜,铝基材料 中、小尺寸 较复杂
4. 选择定位基准 选择定位基准. 5. 拟定加工路线 拟定加工路线. 6. 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 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
包括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等。 包括机床、夹具、刀具、量具、辅具等。 机床选择原则: (1)机床选择原则: 单件小批选通用机床,大批大量选专用或自动机床; ■ 单件小批选通用机床,大批大量选专用或自动机床; 机床规格与零件外形相符合; ■ 机床规格与零件外形相符合; 机床精度与工序精度相符合; ■ 机床精度与工序精度相符合; ■ 机床生产率与生产类型相符合; 机床生产率与生产类型相符合; 机床主轴转速、范围、走刀量及动力与切削用量相符合; ■ 机床主轴转速、范围、走刀量及动力与切削用量相符合; 机床选用与现有设备相符合。 ■ 机床选用与现有设备相符合。 对必须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或成组工艺装备, 对必须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或成组工艺装备,应在进行经 济性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任务书。 济性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设计任务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