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处理恶臭气体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除臭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除臭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除臭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污水处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然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些气味不仅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物除臭技术应运而生。

生物除臭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作用将恶臭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的方法。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除臭方法相比,生物除臭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么,生物除臭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呢?简单来说,生物除臭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恶臭气体的吸附、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以及代谢产物的排出。

首先,恶臭气体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生物除臭装置中的填料层。

填料层通常由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材料组成,如活性炭、陶粒、泥炭等,这些材料能够有效地吸附恶臭气体分子,为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接下来,吸附在填料表面的恶臭物质会被微生物群落所降解。

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它们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功能。

例如,一些细菌能够将含硫化合物转化为硫酸盐,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氮气;真菌则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利用恶臭物质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从而实现了恶臭物质的去除。

最后,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无害或低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会随着气流排出生物除臭装置,从而完成了整个除臭过程。

在生物除臭技术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结构对除臭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的恶臭物质具有不同的降解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恶臭气体的成分和浓度来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和培养条件。

此外,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pH 值、氧气含量等。

为了保证微生物的活性和除臭效果,需要对这些环境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优化。

生物除臭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生物滤池、生物滴滤池和生物洗涤塔等。

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

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

ICS 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 32/T XXXXX—XXXX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technique of odor gas associated in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发布目次目次 (I)前言.................................................................................................................................................................... I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体要求 (2)5 恶臭气体污染负荷 (3)6 工艺设计 (3)7 检测 (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恶臭气体污染负荷、工艺设计及检测。

本标准中废水处理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设备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技术选择及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4675 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GB/T 14676 空气质量三甲胺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678 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GB/T 14680 空气质量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分光光度法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32327-2015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评价导则HJ 534 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83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物除臭设备工艺介绍和除臭原理

生物除臭设备工艺介绍和除臭原理

生物除臭设备工艺介绍和除臭原理工艺介绍恶臭气体首先进入预洗池进行预湿,预洗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部分气溶胶、灰尘,防止堵塞滤床;提高废气的湿度,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在硫化氢浓度异常超标的情况下(200ppm以上时),可以转化为化学吸收工艺预处理吸收废气中的硫化氢等气体。

吸收液自喷嘴均匀喷洒在填料表面以保持湿润;同时废气与吸收液在充分湿润的填料表面相互接触,将废气中的气溶胶污染物吸收在水中,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循环喷淋水用循环泵从预洗池底部的溶液箱输送至喷嘴,渗滤下来的吸收液回流至溶液箱。

然后进入敞开式滤池中,气体由下向上通过装满有基填料滤料床进行处理。

在密闭式的滤池中,气体可经吹送或抽吸通过填料床。

当臭气通过滤池填料时同时发生二个过程:吸着作用(吸附和吸收)和生物转化。

臭气被吸收入填料床的表面和生物膜表面,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等)氧化吸附/吸收的气体。

要保持微生物的活性的关键因素是填料床内的湿度和温度。

生物滤池的缺点是占地较大。

其优点是较经济,来自天然的富含有基成分的多孔渗水填料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无需液体循环系统。

(1)生物滤池除臭原理生物滤池除臭法主要包括污染场所密封系统、臭气收集及输送系统和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为矩形池,池底为布气系统,由带有多个滤头的模压塑料滤板组成,上层为无机滤料。

从各种处理构筑物收集的臭气通过鼓风机鼓入滤板下,由滤板均匀分布扩散至滤池,通过滤池内滤料达到去除臭气化合物的目的。

臭气化合物,主要是硫化氢和有基气体,向上穿过生物滤池内的滤料,生物滤料为经优化加工的无机矿化或有基碳化多孔材料滤料,将恶臭污染物降解为H2O 和CO2,实现总臭气浓度控制。

(2)生物滤池除臭过程一:滤料表面覆盖有水层,臭气中的化学物质与滤料接触后在表层溶解,并从气相转化为液相,以利于滤料中的细胞作进一步的吸收和分解。

另外,滤料的多孔性使其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使气、液两相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了气相化学物质在液相中的传送扩散速率。

生物除臭方案

生物除臭方案
生物除臭方案
第1篇
生物除臭方案
一、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恶臭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除臭方案,旨在为我国恶臭污染治理提供有效手段。
二、目标
1.有效去除恶臭污染物,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2.降低恶臭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提高除臭设施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4.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方案的合法合规性。
三、方案设计
1.生物除臭技术选型
本方案采用生物滴滤池技术进行除臭。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
2.工艺流程
恶臭气体经过预处理(如降温、增湿等)后,进入生物滴滤池。在生物滴滤池内,恶臭气体与生物膜接触,恶臭污染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分解,转化为无害物质。
3.确保设施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六、总结
本生物除臭方案以生物滴滤池技术为核心,针对恶臭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具有运行稳定、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点。同时,方案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性。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有望为我国恶臭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第2篇
生物除臭方案
一、前言
鉴于当前环境问题中恶臭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科学、高效且符合法规的生物除臭解决方案。通过对恶臭气体进行处理,本方案旨在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二)工艺流程设计
1.恶臭气体收集:通过风机和收集系统,将分散的恶臭气体集中。
2.预处理:对收集的气体进行预处理,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以适应生物滤池的最佳运行条件。
3.生物滤池处理:恶臭气体通过填充有微生物的生物滤料层,微生物分解气体中的恶臭成分。

生物除臭使用说明书

生物除臭使用说明书

生物除臭使用说明书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除臭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市政工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挥发的有毒有害气体对空气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除臭系统的开发和工程项目的实施能够有效地遏制污染扩大和蔓延的趋势,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本除臭系统工程包括四个部分:风机及管路收集系统、臭气预处理系统(加湿)、生物过滤除臭系统和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

其中,生物过滤除臭系统是最重要的部分,能够有效地去除臭气。

根据招标文件和图纸,本除臭项目的设计风量为m3/h。

经过现场踏勘和同类型除臭工程经验的分析,主要臭味物质为H2S、NH3、硫醇和有机硫化物等微量有机组分气体。

主要臭气成分及参考设计浓度如下:H2S≤35mg/m3、NH3≤5mg/m3、臭气浓度≤5000.选用的除臭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验收均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

臭气收集风管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安装验收也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如《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等。

除臭系统的工艺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除臭工艺,生物过滤除臭系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

除臭系统还需要进行检测和自动控制,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去除臭气。

目前污水厂常用的臭气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氧化法、吸收法和吸附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如高运行成本、低去除效率以及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缺陷。

相比之下,臭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使用寿命长、高效、稳定等优点。

根据废气中污染物成分的不同,可以为每一种臭气“量身定做”不同的生物菌种,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废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预见,污水处理厂臭气生物处理法将会是未来臭气治理的发展方向。

生物过滤装置由预处理池、生物滤床、循环喷淋系统和参数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原理是利用附着在反应器内填料上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废气中的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和微生物细胞质。

生物除臭塔工作原理

生物除臭塔工作原理

生物除臭塔工作原理生物除臭塔是一种常用于处理工业废气或恶臭气体的设备,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反应来降解有害物质,达到除臭的效果。

下面是关于生物除臭塔工作原理的相关内容:1. 生物反应原理:生物除臭塔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来降解恶臭气体中的有机物。

在生物除臭装置中,通常使用一种被称为生物滤料的填料,这些填料提供了大量微生物附着和繁殖的表面。

通过气体通过填料层时,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表面,并利用气体中的有机物作为它们的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和代谢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产生酶来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

2. 塔内气流处理流程:当恶臭气体进入生物除臭塔时,首先经过填料层。

填料层提供了丰富的表面积,以便微生物可以附着和生长。

微生物通过附着在填料表面,利用气体中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

在这个过程中,填料层发挥了一种过滤作用,将气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清洁的气体通过填料层后,会进入底部的集气管,然后从塔顶排出。

3. 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和湿度对生物除臭塔的工作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生物滤料中的微生物对于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更有利于生长和新陈代谢过程。

因此,生物除臭塔通常会进行湿度和温度的控制,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向气流中加湿或者在塔内安装喷雾装置来提高湿度;同时,可以通过加热或者冷却气流来控制塔内的温度。

4. 生物滤料选择:选择合适的生物滤料对于生物除臭塔的工作效果至关重要。

生物滤料的选择应考虑到填料表面积、孔隙率以及对于气体中有机物降解效果等因素。

常用的生物滤料包括沸石、腐烂的大块木材、腐烂的大块木材、焦炭和生物陶瓷等。

5. 微生物种类选择:生物除臭塔中的微生物种类也对除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微生物对于不同类型的有机物降解效果各异。

因此,在设计生物除臭塔时,需要考虑到目标恶臭气体中的主要有机物成分,并选择适合降解这些有机物的微生物种类。

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编制组二零一九年七月1任务来源根据《省市场监管局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的通知》(苏市监办[2018]32号)的要求,编制江苏省地方标准《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规范》,主要编制单位为南京大学。

2编制标准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法律法规,控制市政或工业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排放,改善江苏省内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制定本标准是为了标准化和规范化江苏省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实现我省水污染治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控制废气污染物排放,顺应我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2017年1月份江苏省环境保护厅颁布了江苏省地方标准《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明确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因此,在江苏省范围内标准化和规范化江苏省废水处理中恶臭气体生物净化工艺技术势在必行。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当中必备的设施。

污水处理厂能够净化湖泊,改善环境,伴随着污水处理规模的不断扩增,截止至2017年6月底,全国城镇总计建成在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已达4063座,处理能力高达1.78亿立方米/日。

然而,污水处理过程中会向外界环境释放大量恶臭性气体,这些气体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这些恶臭气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硫化氢和氨气等无机化合物以及成分即为复杂的恶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由于恶臭物质具有低嗅阈值特性,即使绝大部分恶臭组分被除去,在人的嗅觉中并不会产生相应程度的减少或减轻,同时恶臭可在大气环流作用下迅速蔓延而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大范围污染,这些均会对恶臭污染的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恶臭污染治理难度。

生物除臭设计方案

生物除臭设计方案

生物除臭设计方案S,然后再由自养型硫化氧化菌将其氧化为硫酸根。

因此,在生物洗涤过滤除臭系统中,需要提供适宜的生物环境,保证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实现除臭效果。

2.2、系统组成生物洗涤过滤除臭系统主要由进气管道、除臭塔、生物填料层、出气管道、循环水泵、水箱、药剂投加系统等组成。

其中,进气管道将污染气体引入除臭塔,生物填料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去除异味气体,出气管道将处理后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

循环水泵和水箱则负责循环水的供应,药剂投加系统则用于投加生物活性剂,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3、系统优化设计针对污水处理站的实际情况,我们对生物洗涤过滤除臭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生物填料,采用高效的循环水泵和水箱,优化药剂投加系统,增加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等。

通过这些优化措施,我们可以提高系统的除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系统运行效果经过多次调试和实际运行,生物洗涤过滤除臭系统的运行效果非常显著。

在处理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异味气体方面,系统的除臭效率高达95%以上,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系统的运行成本也非常低廉,主要是电费和药剂费用,相对于其他除臭技术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总结生物洗涤过滤除臭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除臭技术,适用于各种恶臭气体的处理。

在污水处理站的应用中,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去除异味气体,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具有低运行成本的特点。

因此,在今后的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生物洗涤过滤除臭技术的应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环境做出贡献。

2.3 技术优势该除臭系统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该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布局合理美观。

相较其他除臭技术,该系统在相同处理能力情况下,占地面积减少30%以上,运行费用节约15~40%。

2)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该系统集生物洗涤和生物过滤于一体,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臭净化效率高达99%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臭气体及生物处理之概述环境中的恶臭成因复杂。

恶臭物质通过发臭基团如硫基等刺激嗅觉细胞,使人产生不愉快和厌恶情绪,对人体呼吸、内分泌及神经等多系统都会造成毒害影响,高浓度的恶臭还可使接触者发生肺水肿甚至窒息死亡。

目前,已发现的恶臭性物质达数万种,仅嗅觉能感知的就有4000多种。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中,具有恶臭性质的物质很多,即恶臭气体属于VOCs 类需要重点管控的物质。

依物质的化学组成,恶臭气体一般可分成5类:一是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等是典型的恶臭性气体,含硫恶臭物质来源广、毒性大;二是含氮的化合物,如胺类、酰胺类和氨等;三是卤素及其衍生物,如氯气、卤代烃等;四是烃类物质,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五是含氧的有机物类,如醇、醛、酮、酚、酯及有机酸等。

其中,含硫恶臭物质是典型的恶臭、有毒有害气体,因其臭源广、毒性大、嗅闻值低,是恶臭污染治理的重点。

而且,臭味强度与物质的浓度不一定呈线性相关。

相对于一般的VOCs污染控制,恶臭污染控制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对于恶臭,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合适的计量体系进行量化评价,一般将能引起人们臭味感觉的最低浓度称为嗅阈值。

依据嗅阈值从低到高顺序,较常见含硫恶臭物质有:丁烯基硫醇、二苯基硫、苯硫醇、丙硫醇、烯丙基硫醇、叔丁基硫醇、甲苯硫醇、苄基硫醇、乙硫醇、硫化氢、甲硫醇等。

其臭味特征也常描述为:臭鸡蛋味、腌萝卜味、烂卷心菜味等等。

国家在1993年出台了《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包括臭气浓度及氨、二硫化碳、苯乙烯、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等8种单一恶臭物质的厂界及排放标准,指定了各指标的测定方法。

要实现达标排放,就需要对恶臭污染进行有效治理。

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恶臭气体及生物处理之恶臭污染治理技术分类现有的恶臭污染治理技术,按治理原理分可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1、物理除臭法主要有气味掩蔽、扩散稀释和活性炭吸附等,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的特点,但存在明显的二次污染问题,仅适宜低浓度、小范围的部分恶臭物质处理。

2、化学除臭法主要包括化学氧化、化学吸收和燃烧等,具有效率高、见效快、适用范围大等优点,尤其在大量、高浓度有毒有害VOCs处理方面具有优势,但前期设施设备投入高、运行费用高,且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

近年,发展了不少相关的新技术如臭氧氧化、等离子分解及催化燃烧等。

3、生物除臭法应用生物技术处理恶臭污染,主要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微生物,对恶臭污染物进行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实现无臭化、无害化。

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生物法尤其适宜低浓度、大气量的恶臭污染处理,具有设备设施投入少、脱臭效率高、运行维护方便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对于恶臭尤其是低浓度恶臭气体的治理,生物技术具有明显优势,该技术在欧美发达国家被广泛应用,国内应用实践也发展迅速。

对于恶臭污染点源,还可以采用直接喷洒微生物除臭剂的方法,通过高效的有益微生物菌群,经微生物代谢过程,实现对含氮、含硫污染物的降解,并能抑制恶臭的持续产生,具有无设施投入、操作简单、处理高效和费用低廉的优势。

恶臭气体及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恶臭的主要工艺生物除臭工艺借鉴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使收集到的废气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生长有微生物的填料,进行吸附和生物降解为无害、无臭产物的过程。

该工艺适用于可被微生物降解利用的VOCs。

污染物的传质速率、微生物种群以及介质特性等对处理效率具有较大影响。

生物处理恶臭的主要方法有:生物洗涤法生物过滤法和生物滴滤法补充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图片!生物洗涤其工艺特点是微生物悬浮在液相中,液相流动,两个反应器。

生物洗涤工艺由恶臭气体吸收和微生物悬浮液再生两段构成,分别在吸收设备和再生反应器中进行。

吸收设备常采用喷淋塔或鼓泡塔,吸收过程中,恶臭气体从吸收设备底部向上流动,生物悬浮液由设备顶部喷淋向下流动,在填料床中接触,经传质过程被吸收进入液相,净化后的气体从吸收设备顶部排出。

微生物悬浮液再生过程在再生反应器中进行,吸收了臭气的微生物悬浮液进入再生反应池,悬浮液的再生过程就是恶臭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一般采取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行好氧曝气处理。

再生后的悬浮液再进入吸收设备进行顶部喷淋,吸收与再生两个过程反复进行。

生物洗涤法对可溶性有机气体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具体流程是恶臭气体在洗涤池被吸收,然后在再生反应器中进行降解。

生物洗涤工艺示意图生物过滤其工艺特点是微生物固定,液相不流动,单一反应器。

生物过滤法的工艺形式是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填料可分为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或活性填料和惰性填料。

早期生物滤池主要采用有机填料,由布气管上覆盖土壤构成,存在布气不均匀、布气系统易堵塞和滤床易干化等问题,系统运行也不太理想。

另有应用较成熟的有开放式生物滤池,其滤池一般为混凝土结构,建于地面上,由混凝土板或块构成布气-滤料支撑系统。

滤料一般由泥炭、秸秆、木屑和惰性颗粒等混合而成。

混合滤料可减少滤层的压实,改善通气性且布气效果较好,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常有气体阻力增大、沟流等现象出现。

大部分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可达到90%以上。

实践中,有研究者将有机填料与无机填料的混合应用,在兼具有机填料优点的同时,又增加了抗压性、降低了床层压降、避免了沟流,填料使用寿命也大幅延长。

湿度是生物滤池的一个重要操作参数,有研究认为生物滤池运行中的问题50%以上与湿度控制不当有关。

生物滤池湿度控制不当容易干燥、开裂造成气流短路。

同时,湿度对填料附着的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显著影响。

影响生物滤池填料湿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进气湿度、污染物及生物氧化效率、热交换等。

生物滤池中pH值的控制,主要通过装填料时加入适当的固体缓冲剂来实现,缓冲物质耗尽,则需更新滤料。

生物滤池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与污染物明显相关如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菌、也有真菌和放线菌等。

生物滤池中,一般占优势的主要是细菌,也有利用真菌的环境耐受性更好的特性,形成具有降解污染物功能的真菌占优势的生物滤池。

后面将结合介绍含硫恶臭处理,再行简介。

生物过滤工艺示意图生物滴滤其工艺特点是微生物固定,液相流动,单一反应器。

生物滴滤综合了生物过滤和生物洗涤两种处理工艺的优点,具有效率高、运行稳定的特点。

比较而言,生物滴滤塔所用的填料成本较生物滤池高,选用填料具有易于挂膜、不易堵塞、比表面积大等特点。

其进气方式可分为为水气逆流、并流两种,进入滴滤塔的废气一般需预先除尘。

该工艺存在一个连续流动的水相,整个传质过程涉及气、液、固三相,通过回流水可以控制水相的pH值,还可以在回流水中进行微生物营养元素的补充。

故在处理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时,因微生物降解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生物滴滤塔比生物滤池更适合。

生物滴滤塔示意图恶臭气体及生物处理含硫恶臭的生物处理含硫恶臭物质具有来源极广、毒性大、嗅觉阈值低等特点。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8种单一恶臭物质中,5个为含硫物质。

实际生产中,除了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典型的恶臭、有毒有害气体,还有很多种硫醇和硫醚等有机硫化物为致臭物,且具有显著的生物毒害性。

硫是参与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参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合成等,如氨基酸中甲硫氨酸、胱氨酸等都含有硫,很多生物酶和辅酶中也含有硫元素。

除了作为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硫源被同化利用,很多有机硫化物能够被微生物降解,含硫物质生物降解的终产物主要包括CO2, H2O和SO42-等,也有的微生物可以转化含硫物质为S单质或硫聚合物。

已经发现的异养性的硫氧化菌分布广、种类多,涵盖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化能无机营养硫氧化菌通常称之为硫化细菌,包括六个属:硫杆菌属,硫化叶菌属,硫小杆菌属,大单抱菌属,卵硫菌属和硫螺菌属等。

其中,硫杆菌属、硫化叶菌属研究较多,且获得了纯培养物,其余四个属研究报道较少。

如具有代表性的硫杆菌属(Thiobacillus)有排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氧化硫杆菌(T Thiooxidans)和脱氮硫杆菌(T denitrificans)等。

含硫恶臭的生物处理中,由于硫化物的降解过程,因最终产物中常包含SO42-,而引起环境pH值降低,在生物滤池中表现为填料酸化。

pH对微生物的表面电荷产生影响,酶在最适pH条件下才有较高活性。

微生物生长和生物降解综合来看就是一系列的复杂酶促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pH的控制,对降解菌群结构与功能,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解决填料酸化的方法常有两种:一是在填料中混合酸化缓冲物质,如火山岩等;另一个办法是在填料中喷洒碱性缓冲盐如含碱石灰、碳酸钠、氢氧化钠等溶液。

从生物过滤和生物滴滤这两种恶臭气体生物降解工艺看,生物滤池的pH缓冲体系一般是在填料中固定的,其缓冲容量也相对有限,而生物滴滤塔中的持续水相和结构,更适宜营养成分与pH值的调控。

也有开发以真菌为主要降解菌群生物滤池的报道,主要原因就是利用真菌具有降解能力强、环境耐受性好、对营养成分要求低,能在低pH值条件下实现含硫恶臭物质的降解特性,且生物滤池的填料经济、易得等。

而且,很多含硫化合物如乙硫醇等,因为与水分子难以形成氢键,水中的溶解度很低,适宜通过固相填料吸附,以及气相中与真菌的直接作用,以实现更有效率的降解。

应用生物技术处理恶臭气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医药化工企业等恶臭产生单位,采用生物技术来对恶臭污染进行控制。

在实际恶臭生物处理中,我们应综合考察恶臭气体的特性、种类、排放量和场地等情况,选定恶臭气体的处理技术和工艺。

如果采用经济高效的生物降解技术,还应该考察恶臭气体中污染物的水溶性、疏水性组分、可生物降解性,以及恶臭污染物的传质速率、降解产物及营养需求等,结合具体工艺特点,营造适宜的湿度、温度、pH值和营养成分等条件,以利于降解功能菌群稳定、高效的发挥生物降解功能,从而实现对恶臭气体绿色、经济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