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课程说明.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说明.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说明.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传染病护理学》。

课程性质: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为护理专业选修课。以前所有基础课均是本课程的基础。是近代护理学与传染病学相结合的一门新护理学,是与传染病医疗相匹配的。它是研究在传染病的领域里如何实行责任制护理和执行护理程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门学科。与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相比,每一疾病都有其病原学特点和流行病学的特征;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除治疗与护理外,每一疾病均有其主要的预防措施和针正确疾病特点所进行的健康教育、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在传染病护理中,整体护理模式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要了解传染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熟悉其临床表现,以便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出科学的护理计划,以适应护理体制发展的需要。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辅导教师讲授、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小组病历分析、参加BBS 讨论及做练习题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对可能出现的潜在危险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除学习文字教材外,还应做与课本配套的学习指导习题,有条件的,还可以调取医院的实际病例讨论,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写护理病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课程教学要求分“了解”、“掌握”、“熟悉”三个层次,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将能够在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面上把握课程内容。"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叙述、比较、分析、应用;"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解释、简述、论述等;"了解"的内容要求解释、简述等。具体内容见教学大纲。

教材及学时:

使用教材为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染病护理学》,主编:吴光煜。

编者:孙玉梅等。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科大专指定教材。

课内学时72,面授辅导课24——36学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在岗临床实践。课程学分:

本课程4学分。

课程开设学期:

开设在第五学期。

课程开设目的及课程教学目标:

每一疾病都有其病原学特点和流行病学的特征;在临床实际操作中,除治疗与护理外,每一疾病均有其主要的预防措施和针正确疾病特点所进行的健康教育、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在传染病护理中,整体护理模式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要了解传染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熟悉其临床表现,以便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订出科学的护理计划,以适应护理体制发展的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不但掌握传染病常见病的基本知识与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会将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贯穿到护理实践中,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整体护理。

课程内容概要:

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方法,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护理管理特点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多发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诊治、预防和护理要点。

前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修课程:医学基础课、护理学基础。

后续课程:临床护理专业课。

机械创新设计单人多功能健身器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单人多功能健身器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号: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摘要: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但在现在的中国由于生活水平层次不齐,所以并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够消费得起天天到健身房进行健身锻炼的,所以设计一款适合广大人民的需要,同时在普遍情况下能够承受的单人或多人健身的健身机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的,但现在的市场上的健身器械虽大部分是单人式多功能的组合健身器械,但由于其不和市场的标价从而使得健身器械到现在为止依然不能进入普通人家,为此设计一款价廉,且功能符合需要,实用的健身器械是我设计的主题,其中要注意避免像市场上的单人健身器械的利用率低的问题,同时满足人们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要求外型美观,安全耐用,工作平稳,便于维护,制造加工方便,成本较低最为重要。 为此,我专门走访了许多的健身房和一些健身专柜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上网收集资料,了解广大健身教练和用户的感受,同时调查他们的需要,总结各方面的要求,设计了该款单人多功能健身机。

1、功能分析与工作原理分析 现在人们锻炼普遍锻炼的肌肉是,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腿大肌,我设计的单人多功能健身机可以提供一下三种锻炼:腿部锻炼,做手向前的锻炼,以及人站立手拉拉杆的锻炼。这三种功能集成起来,就会使得器械整体比较协调,而且看起来特别美观(锻炼的机构分别在器械的上面,中间,和下面),这样就可以锻炼的多块肌肉如:胸大肌,退大肌,趾长肌,股直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斜方肌,三角肌,背阔肌等肌肉。 2、机构方案设计与评价 3所选方案功能及工作原理简述 1)只能提供单人锻炼,但为多功能器械。 2)安全可靠,工作平稳,无噪声。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中国秘书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105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中国秘书工作文化与传统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该课程先导课程有秘书理论与实务、公共关系学、中外秘书比较、中国文化概论等。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了解秘书职业在纵横时间上的背景,掌握秘书职业的优良文化传统与发展过程,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积累基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秘书史研究的对象之一是中国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秘书活动与秘书工作变化规律,专业知识较为系统,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取各个时期秘书机构的设置、秘书人员的来源、秘书工作的内容等方面来探讨历代的秘书工作发展变化,探讨中国秘书史的发展规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中国秘书工作的基本脉络和框架,认识历代秘书工作的变迁和规律,从而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思路,为当前的秘书工作服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秘书工作历史的考察,亦能加深对今天秘书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更好的角色和素质意识。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历代秘书机构的设置、职能、作用、地位及演进过程,历代秘书人员的名谓、来源、选用、素质及传统,历代秘书工作的基本制度。 (2)理解和把握我国秘书工作的萌生及形成理论,历代秘书工作的经验与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能运用秘书工作发展的相关规律与理论,分析以往与当前秘书工作。

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

精心整理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 设计说明书 设计名称:_________笔记本电脑散热桌________________; 实训班级:_____________机自0911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姓名:_____刘强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组员姓名:_____刘强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11月19日 目录 第一章背景概述-----------------------------------------------------2 第二章设计方案-----------------------------------------------------3 第三章设计计算-----------------------------------------------------4 第四章设计创新点--------------------------------------------------5 第五章总结-----------------------------------------------------------6 参考文献--------------------------------------------------------------------6 附图: 装配图-----------------------------------------------------------------------7 零件图-----------------------------------------------------------------------7-10 三维图-----------------------------------------------------------------------10-13 第一章背景概述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中,许多情况不容乐观,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明显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生产要素决定性作用正在削弱;产业能源消耗大、产出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自然资源破坏力大;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 从什么角度分析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什么方式评价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程度?中国电脑桌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前景是什么?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与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关联度如何……诸如此类,都是电脑桌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已到了岔口;中国电脑桌产业生产企业急需选择发展方向。 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阐述了世界电脑桌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现状与差距,开创性地提出了“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品产业概念,在此基础上,从四个维度即“以人为本”、“科技创新”、“环境友好”和“面向未来”准确地界定了“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产品的内涵。根据“新型电脑桌产业”及替代品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指标体系,从全新的角度对中国电脑桌产业发展

传染病护理学考点

~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 ~ 以便杀灭残留在疫源地内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 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血培养再次阳性。 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复上升,血培养可以阳性。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侵袭力2、毒力3、数量4、变异性 (一)、非特异性免疫1、天然屏障2、吞噬作用3、体液因子(二)特异性免疫1、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3、有流行病学的特征①流行性②地方性③季节性 4、感染后免疫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保护易感人群 3休息:绝对卧床休息4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5降温: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6口腔、皮肤护理7按医嘱给药8健康教育 1、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2、皮肤瘙痒者避免搔抓,防止抓伤皮肤造成 4、大面积瘀斑的坏死皮肤应注意保护,定时进行皮肤消毒 5、皮 6、衣着宽松,内衣裤勤换洗 7、伴有口腔黏膜疹,做好口腔护理 1、表面抗原(HBsAg)感染HBV后3周,为急、慢性乙肝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 2、抗 3、抗-HBc 包括抗-HBcIgM和抗-HBcIgG,前者只存在于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慢性乙型肝炎的急性发作期;后者在前者下降消失后出现,可持续多年,是HBV既往感染的标志 4、是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强的标志 5、抗-HBe表示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 1、黄疸前期:甲戊型肝炎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在38—39间。疼痛等,有时有腹泻或便秘,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呈浓茶色。少数以发热、头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 2、黄疸期:发热减退,但尿色更黄,巩膜、皮肤也出现黄染,1-2周达到高峰。有些病人可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肝脏多肿大,在肋下1-3厘米,有压痛和叩击痛,脾脏可轻度肿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致消失,肝脾缩小,肝功能逐 在于切断传播途径;乙型、丙型、丁型肝炎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 :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蚊虫叮咬传播③流行特征:流行于夏秋季节④发病年龄:10岁以下儿童居多。极期的重要表现:①持续高热,为乙脑的必有症状,呈现稽留热型,持续7-8天,重者可达3周。②意识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嗜睡、昏睡、谵妄或昏迷,多发于病程的3-8日,持续1周,重者达4周。③惊厥或抽搐,为乙脑典型症状之一,多发于病程2-5日。④呼吸衰竭,为本病最严重表现和主要死因,分为中枢、外周和混合型呼吸衰竭三类。流脑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其次是肺不张、尿路感染、褥疮;治疗要点重点做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等危重症抢救;预防防蚊、灭蚊,预防接种。流脑症状护理:㈠、发热①物理降温②药物降温③降低室温。㈡、惊厥或抽搐:早期发现,及时处理。Ⅰ、针对引起抽搐的不同原因进行处理:①脑水肿所致进行脱水治疗②脑实质病变引起,可按医嘱使用抗惊厥药③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给以吸痰、吸氧④高热所致,积极降温同时按医嘱给以镇静剂。Ⅱ、预防惊厥或抽搐发作、防止窒息及外伤①将病人放置光线暗,安静的房间。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31024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文秘 制定单位:人文学院 制定时间:2014年7月 一、课程总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主要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此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无先导与后续课程,与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秘书史等课程在内容上有较多关联。 2.课程设计思路 现代秘书必须具备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需要了解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知识营养,了解秘书工作产生与生产的文化大环境,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是设置本门课程的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时间长,覆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系统性强,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可辅以社会调查、专业考察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组织与安排上可以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课程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扩展知识,理清脉络,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成就有一个宏观的、明确的把握,从而引发他们关心和思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问题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便携桌椅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拆装式便携桌椅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 成员 指导老师: 设计题目:拆装式便携桌椅 2011年3月1日

便携式桌椅设计方案 一、设计任务简介 现今社会,做事讲究效率,那就要求我们身边的一些东西都能简单方便的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简单方便才能提高效率。我们所设计的这款便携式桌椅就是基于这种要求,将桌椅分成各个部件,不用的时候将零件以一种形式组装,使其达到携带方便的要求;使用的时候将各个零件拿出来以另一种形式组装起来当桌椅使用。以此来实现便携方便的特点。 系统设计流程: 总功能 总功能原理解 构思工艺动作过程 工艺过程分解 稳定功能执行功能替换功能 机械整体 确定若干系统可行方案 方案评价、决策

二、 便携式桌椅的市场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工作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大,随时随地都可能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场所,我们的便携式桌椅可以随时随地为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一席之地,制作成本也不高,人们会乐于接受这种给他们带来方便的新型桌椅。 二、便携式桌椅的设计方案 1、便携式桌椅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1)功能:把平时我们使用的桌椅拆分成各个部件,不使用的时候组装起来便于存放和携带,使用的时候拿出部件以另一种形式组装起来使用。 基于triz 理论进行设计分析 问题解决过程: 桌椅的折叠问题 系统功能分析 技术矛盾 物场 模型 物理矛盾 HOW TO 模型 创新 原理 分离方法 标准解法 知识库 综合最优方案

备选方案 实现功能 折叠安装便于携带 拆分安装组装成桌椅适用 功能分析 1)制作一个类似包裹的圆形袋子,桌椅在不使用的时候,将其拆分成各个零部件,组装在圆形布袋里面,布袋周围做成拉链,拉上拉链就可以形成一个圆柱型整体,想在外面随处使用的时候只需外出携带这个装有零件的圆形布袋,使用的时候拿出零件简单的组装起来就可以成为一个可以适用的桌椅一套。 2)由于我们设计的桌椅是三个凳子脚支撑,相当于是三点支撑桌子,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三点定面,适用场合广,即使地面不是很平整也能比较稳固。 解决方案1分割。把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2改变局部。把物体的每个部分处于各自动作的最佳位置 5组合。在空间上将物体或操作加以组合 7嵌套。把一个物体嵌入第二个物体,然后将这两个物体 在嵌入第三个物体…让一个物体穿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四、方案设计 方案一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届临床护理学,是近代护理学与传染病相结合的一门新护理学,是与传染病医疗相匹配的护理学。它是研究在传染病的领域里如何实行责任制护理和执行护理程序,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门学科。 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方法,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护理管理特点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多发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诊治、预防和护理要点。 教学中,不仅加强传染病防冶、传染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认;练,还注意传染病防治,护理领域的迅速发展,结合学生实际,介绍新的传染病及新技能使其在原有水平上知识更新,拓宽和加深。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外作业、幻灯及录像等多种形式,提倡自学讨论,课程内容安排,依深度的不同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类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传染病、传染病护理学、隔离、消毒等概念,掌握传染病的护理特点。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以及传染病的防治。熟悉传染病常见症状的护理。掌握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诊治、预防及护理。 三、教学大纲文本 第一章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病、隔离、消毒的概念,传染病的护理特点。 2.熟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诊治、预防以及常见传染病症状的护理。 3.了解传染科的设施要求,隔离消毒的种类。 教学内容 1.感染与免疫。 2.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流行的因素。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 4.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5.传染病的护理。 1 第二章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各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评估发现,乙型肝炎的三抗原抗体系及临床意义,重症肝炎的护理措施; 2.熟悉各型肝炎病毒的特性,病毒携带者的流行病学意义,各型肝炎的护理措施、传播途径和防治。 3.了解肝炎的流行现状及护理诊断。 教学内容: 1.介绍甲、乙、丙、丁、戊等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传染病护理学》复习题

1.下列哪项检查结果阳性表明乙型肝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A.抗HBc B.抗HBe C.HBeAg D.抗HBs E.HBsAg 答案:C 2.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答案:B 3.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答案:C 4.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A.碘酒消毒 B.应用干扰素 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E 5.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 A.隔离病人 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献血员检查 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 E.消灭蚊.蝇 答案:B 6.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答案: A 7.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乙型肝炎疫苗 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答案: E 8.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 A.肠道隔离 B.虫媒隔离 C.接触隔离 D.血液隔离 E.呼吸道隔离 答案:D 9.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 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答案: E 10.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A.猪 B.犬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需求,培养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物理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本科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信念,热爱祖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价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规范,为人师表,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2.具备从事物理学领域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物理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从事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将这些知识与技能渗透于物理研究与教育工作中。 3.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物理学领域实际问题并进行实验验证,以获得对相应问题的深刻认识并得出有效结论。能通过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提取、整理、分析和归纳资料,为问题分析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4.具有较为宽阔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具备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 5. 具备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职业技能,普通话、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达到规定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中学生成长的规律与特点,具有尊重、理解、保护、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意识与能力;掌握教与学的知识,熟悉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具有一定的教育问题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

中国文化概论简答

一、简述“文化”名称的来源。 (1)关于“文”的解释:①“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文”的引申义:在人类认知领域,“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在政治领域,“文”引申为“文治教化”,主张利用礼乐教化提高人们的修养而使国家安定,与诉诸军事征服他国的“武功”相对;在天文和人文的区别上,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2)关于“化”的解释:“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文化”合起来的解释: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二、为什么说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 (1)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 (2)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3)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三、什么是两个文化层面,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两个文化层面指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 (1)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2)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3)两个文化层面的关系:两个文化层面就其来源,都是原始文化的传承,它们虽在后代有所分化,产生了差异甚至对立,但深究其内在的精神又相互关联、互相补充。民族文化与国别文化都是由这两个文化层面联合构成的。两个文化层面缺一不成其为完整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两个层面文化精华的苦奉。 四、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1)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文化的历史传播: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而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以文化的特质变化为前提,用有关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籍事象为界限,文化流变的历史阶段划分是可以操作的。

电风扇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概述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2014-2015 第 2 学期

名: 杨富文、何文波、王健、 张晗迪、陈辰

级: 2012 级装备 1 班 曹源文教授
指导教师: 成 绩:
日期:2015 年 6 月
1



在目前各种智能电风扇的前提下,我们加入了电风扇制热这项功能。我们主 要采用石英管发热原理来进行导热,达到在冬季使用电风扇来取暖的目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来控制电风扇各项指令,采用拨式摇头装置来进行摇头,而且还能执 行电风扇的无极调速。 关键词:制热、石英管发热原理、单片机、无极调速
In the curr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all kinds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fans, we joined the fan heating this feature. We mainly adopts quartz tube heating principle to heat conductio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using the electric fan to keep them warm in winter. Each instruction principle of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the electric fan, using dial type shook his head, shaking his head device and also can perform infinitely adjustable-speed electric fans. Keywords: heating, quartz tube heating principl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he infinite speed
2

《传染病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数:1.5 学时数:30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传染病护理学是内科护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传染病临床护理理论和实践。传染病护理是防治传染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9年9月,我国法定传染病已增至39种。在我国,传染病虽然已不再是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但是有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病和感染性腹泻等仍然存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新发传染病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防治工作十分艰巨。 通过学习传染病护理学,使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掌握传染病的评估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护理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克服惧怕被传染的心理,培养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真正关爱患者,积极配合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本大纲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第五版《内科护理学》,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传染病护理学分总论和各论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学习一些基本概念和传染病的共性,特征和规律,传染病的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等。各论部分重点介绍我国当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流行特征、诊断、预防和护理等内容,同时关注学科进展和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角色互换、互动、幻灯、录像、实践等多种形式。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流行的基本条件。 2.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和预防措施。 3. 了解传染病护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方法,理解消毒、隔离方法和常见传染病的护理内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辨认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 2.能够进行正确的卫生宣教和保健指导。 (三)素质目标: 1.能够科学、正确地认识传染病。 2.关爱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2015-2016第2 学期 题目:仿人二足步行机器人爬楼梯行走机构设计 小组成员: 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6 年6 月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 1.1.前言 (1) 1.2.二足仿生机器人的概念 (1) 1.3课题来源 (2) 1.4设计目的 (2) 1.5技术要求 (2) 1.6设计意义 (3) 1.7设计范围 (4) 1.8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4) 1.8.1.国外发展状况 (4) 1.8.2.国内发展状况 (8) 1.8.3.存在的问题 (10) 1.9.具体设计 (10) 1.9.1.设计指导思想 (10) 1.9.2.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0)

1.9.3.本设计采用的研究计算方法 (10) 1.9.4.技术路线 (10) 第二章仿人二足步行机器人爬楼梯行走机构步态规划 (12) 2.1引言 (12) 2.2仿人二足步行机器人爬楼梯行走机构的步行概念 (12) 2.3步行过程设定 (13) 2.4 双足机器人步态稳定性分析 (15) 2.4.1 步行稳定性判据 (15) 2.4.2零力矩点定义 (16) 2.4.3稳定步态的条件 (17) 2.4.4小结 (18) 2.5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 (19) 2.5.1 引言 (19) 2.5.2 双足机器人步行过程分析 (19) 2.5.3 髋关节规划 (20) 2.5.4 髋关节轨迹对ZMP的影响 (21) 第三章二足机器人的机构分析 (23)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 目录 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导论 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 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 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 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 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 挑战与机遇 第一讲导论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 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 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 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 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 p.3)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 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 p.4) 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 p.4 — p.5) 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 p.5 — p.6) 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中国文化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之长,加以消化吸收,用 以丰富自己,这就是“会通”的精神。 上过精神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从哲学自变说,任何真理都 是相对真理和绝点理的统一,无数相对点理的学和就是绝对真理。(p.6 — p.7)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表层,另一个层面是深层。文化的表层价值

机械创新说明书

机械创新说明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Hefei University 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材料成型及其控制工程 学制:四年 组长: 组员:王凯 ) 指导老师:徐厚昌 2015年 11月 9日 包装机商品载运推送 机械装置的设计说明书 摘要:本文在高速发展的物流业背景下介绍了商品包装机载运推送装置的必要性,根据实际要求,将载运推送机械装置的运动功能进行了分解,然后为各运动设计了相应的机构部件,最后对各部件进行组合整体设计,提出了一种各构件的参数选择分配方案。 关键字:包装机载运推送机械装置设计 引言:现在物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厂家商品载运输送多靠人工完成,不够快捷,而且不能保证投递员和商品的安全,不利于实现文明装卸、文明分发、投递各类快件,实现商品的快速运送与包装成为必要。商品载运推送装置实际上是一种助力装置可以在商品生产流水线上减轻工人

疲劳强度,且能保障商品运送安全性可靠性。基于此我们为包装机设计了一个包装机载运推送装置,它推送物品到达指定包装工作台,该装置取代了传统的人工移动物品,能全自动化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主要设计思路来自于对传统工艺分解,然后按照相应功能的机构部件进行设计,对比,选定,以及优化组合,综合利用凸轮的往复运动,齿轮的传动运动,以及减速器的定值调速比设定,设计这一装置旨在为个商品生产包装厂家提供一种载运传送商品辅助装置,减轻人工负担,提高生产效率。 一、设计要求 商品载运推送机构能够实现商品载运推送(进给过程),推到指定位置后能准确返回到初始位置(回程复位过程),再将下一件商品载运推送周而复始不间断自动推送。它由原动机部分,传动部分,执行部分和辅助控制部分组成。 具体要求如图1所示,将待包装的工件1先由输送带送到推包机构的推头2的前方,然后由该推头将工件由a处推至b处(包装工作台),再进行包装。为了提高生产率,要求推头2快速返回初始位置(推头2结束返回即b到a前,下一个工件已送到推头2的前方)且能立即开始推送工作。假设每5-6s包装一个工件,且给定:L=100mm,S=25mm,H=30mm.行程速比系数K(反应急回运动的急回程度)在范围内选取。 。 图1 二、功能分析与方案设计 运动功能分析与执行部分设计

传染病护理学A卷

传染病护理学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B型题每题1分共45分) A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 1、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A急性肾衰竭B中枢性呼吸衰竭C肠梗阻D肠出血E中毒性心肌炎 2、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病人最恰当的饮食是 A 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B 高热量、低脂饮食 C 高蛋白、低脂饮食 D 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饮食 E 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人 B 蚊虫 C 猪 D 鸟 E 鸡 4、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 A 病犬 B 病人 C 食血蝙蝠 D 带病毒者 E 狐狸 5、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应隔离到 A 体温恢复正常 B 腮腺肿胀完全消退C发热后3周 D 热退后3天E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再观察7天 6、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A 喉炎 B 肺炎 C 心肌炎 D 脑炎 E 胰腺炎 7、对稽留高热患儿,下列哪项对麻疹早期诊断最有价值

A 明显的上呼吸道炎症症状B结膜充血、怕光、流泪、眼睑浮肿C 咳嗽和声音嘶哑 D 颈部淋巴结肿 E口腔內双侧第二磨牙所对的颊部黏膜可见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点状粘膜斑 8、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关键的措施是 A防鼠、灭鼠 B 防螨、灭螨 C 加强个人防护 D疫苗接种E加强食品卫生 9、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三类症状主要有 A 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少尿期B头痛、低血压休克、肾损害 C 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 D 发热、出血、肾损害 E 头痛、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10、水痘皮疹的特点 A皮疹头面部多见,躯干部少见B皮疹的发疹顺序是疱疹-丘疹-斑疹-结痂 C恢复期会留瘢痕和色素沉着D皮疹向心性分布,一般不痒 E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看到不同形态的皮疹同时存在,为自限性疾病 11、登革热的临床特征 A 高热、皮疹、血小板增多 B 高热、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C突起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D 高热、出血、休克 E突起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症状、淋巴结肿大 12、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人的血象特点 A 白细胞总数下降 B 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C CD4+ T淋巴细胞减少 D CD4/CD8<1.0 E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日期:2011-12-13 来源:温州大学【关闭窗口】 语文教学专业师范生必读书目 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0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钟启泉、崔允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3.《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日)佐滕学,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 04.《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班主任工作基础 01.《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02.《育人三部曲》,(苏)苏霍姆林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03.《孩子是个哲学家》,(意)皮耶罗·费鲁奇,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04.《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0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张国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6.《班主任兵法》,万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0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0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0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05.《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06.《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07.《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08.《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彭小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语文教学技能基础 01.《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2.《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周庆元、王松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03.《语文教学技能培育教程》,黄麟生, 林润之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6 月出版。 04.《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主编,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