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开设硕士课程设置
2020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010102中国哲学专业学科介绍

学科、专业名称中国哲学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一)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哲学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
时间包括中国哲学的发生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以及明清时期。
研究特长包括:经学、东亚儒学、敦煌学、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宋明理学与心学研究、公羊学等。
主要导师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石立善教授、王江武副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2、中国近现代哲学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近代以来哲学问题。
时间包括中国近代哲学、中国现代哲学、中国当代哲学。
研究特长包括:中国近现代哲学、近现代哲学与中西文化比较、中国近代本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潮等。
主要导师有:崔宜明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蔡志栋副教授。
3、比较哲学方向。
本方向主要对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所作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中国哲学与现象学和存在论、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儒家心性学与心灵哲学、中国哲学与日本哲学、中国古代政治学哲学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等等,导师主要有吾敬东教授、樊志辉教授、邓辉教授、郭美华教授、石立善教授、王江武副教授、蔡志栋副教授和袁青博士。
(二)导师简介吾敬东1955年6月出生。
199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思维与哲学发生和范型问题研究,兼涉中国古代科学、伦理、宗教。
代表性著作有:《中国思维形态——发生与成型期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从文化、思维和哲学的角度考察》(中华书局2002)、《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中华书局2007)、《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巫术与伦理的对立和共存》(上海三联书店2009)、《中国哲学的起源——前诸子时期观念、概念、思想发生发展与成型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中国文化·哲学思想》(已出和将出中、英、俄、土耳其、伊朗、日、法、西班牙、塞尔维亚文)(五洲传播出版社2014)、《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中山大学课程表

中山大学课程表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中山大学课程表,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中山大学课程表序课程类别开课对象课程名称学分授课老师上课时间地点备注1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儒家哲学研究——先秦儒学4黎红雷教授周一下午3:00开始(第一次课24日在讲学厅,之后在中哲所)中哲所说明:中国哲学专业必修课“儒家哲学研究”专题中的每门课(如:“两汉哲学”、“宋明儒学”、“先秦儒学”)任一门均可当“儒家哲学研究”的学分;如选修同一门中的不同专题者,只有一个专题的成绩当必修课成绩,其它成绩则以该方向的名称列为选修课成绩。
2中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哲学史方法论4陈少明教授周三下午3:00开始会议室3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国外马克思主义4刘森林教授周二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4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博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4博导轮流上课周四下午3:0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5马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硕博连读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一)4徐俊忠教授林育川讲师周四晚上7:30开始文八楼会议室6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美学研究4罗筠筠教授周五上午9:00开始文5097美学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古典诗学名著精读4周春健副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准备张舜徽著《汉书艺文志通释》、《四库提要叙讲疏》二书。
8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中国宗教经典研读4冯焕珍教授周一晚上7:00开始中哲所9宗教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宗教理论4李兰芬教授周二下午3:00开始中哲所10伦理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伦理学基本问题研究4郝亿春副教授周一上午9:00开始会议室11外哲专业必修其他专业选修硕士生、博士生硕博连读生西方哲学基本问题研究4翟振明教授周三晚上(隔周)7:00开始会议室课程要求:英语阅读、网上讨论、期末论文。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

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个人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哲学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介绍中国哲学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规律的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是:1. 博士生:(1)中国佛学; (2)儒家哲学;(3)宋明理学;(4)周易哲学;(5)道家与道教哲学; (6)中国近现代哲学2. 硕士生:(1)先秦哲学;(2)儒佛道三教与中国哲学 (3)儒道与天人之学 (4)宋明理学研究 (5)中国近现代哲学。
师资力量:本学科有教授、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2名。
其中,五十至六十岁之间的教授2名,四十多岁的教授4名。
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
6名博导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影响。
科研水平:本专业以儒学、佛学、道家道教及三教关系研究为其特色。
其中,中国佛学以及三教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其科研、教学力量等方面在国内学术界名列前茅。
多年来,由本专业的教师撰写的多种专着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必读参考书。
赖永海教授的佛教研究、佛儒关系研究、宗教学理论研究,洪修平教授的禅宗思想史研究、三教关系研究,徐小跃教授的老庄研究,李承贵教授的儒学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王月清教授的佛教伦理研究、先秦典籍研究,白欲晓教授的现代新儒学研究,沈文化副教授的道教研究等,都在学界具有相当的影响。
多年来,本学科点出版学术专着30余种,并且出版大型学术丛刊《禅学研究》一种。
近期科研项目:赖永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项目“中国佛教史”;洪修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佛教精华”;徐小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民间宗教与佛道二教关系研究”;李承贵教授主持的江苏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儒学概念、问题、价值综合研究”。
中国哲学 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是全国民族院校中唯一从事哲学与宗教学教学科研的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系所合一,具有多层次、多专业的教学科研实体,逐步形成了中西哲学与少数民族哲学兼治、世界宗教与民族宗教并举的教学科研特色,道教、少数民族哲学、原始宗教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9月开始正式招生。
本专业主要开设了三个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
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以及少数民族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研究,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培养既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发展趋势,又了解和把握人类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既具有创新意识并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又能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的理论型人才。
就业目标: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推广人员、党政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胜任有关单位的教学与研究等工作。
三、授予学位:哲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哲学2. 中国近现代哲学3.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1、采取主要指导教师负责的导师组集体培养制度。
基础课程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安排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和调查等活动,全面指导学位论文的写作。
2、充分发挥硕士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活动等方式提高科研能力。
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4、论文结论和引用材料必须准确详细;
5、论文各环节应齐全;
6、论文字数在1~3万字左右。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主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伦理学专门研究人才、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高等院校的师资。具体要求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获得丰富的专门知识,成为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以及其他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能应用一种外文熟练阅读专业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和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儒家、道家和佛教伦理思想。
特色:从研读经典原著入手,并采用会讲形式。
意义:让学生沉潜于古典道德文化之中,涵养德性,关注现实。
徐福来副教授
杨雪骋教授
4
公共伦理学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行政伦理、非政府公共组织伦理。
特色:中西结合,把公共伦理学研究推上道德哲学的研究高度。
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并培养公共美德。
学位论文形式:学术性论文。由中英文摘要、目录、论文主体、参考文章目录、致谢部几分构成。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科研能力以发表学术论文、毕业论文体现。具体要求:
1、选题必须符合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价值性要求;
2、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学期
任课教师职称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
修
课
公
共
基
础
课
0020005
英语
144
6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

★★★★★★★★★★哲学(01)哲学(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学科研究范围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认识论,价值论,社会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当代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社会哲学及社会发展理论,经济哲学,法哲学,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等。
中国哲学(010102)学科研究范围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代哲学,中国哲学思潮与人物,中国哲学与文化流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外哲学与文化比较。
逻辑学(010104)学科研究范围哲学逻辑及其研究,逻辑哲学,现代归纳逻辑及其应用,西方逻辑史,中国逻辑学,因明。
伦理学(010105)学科研究范围伦理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外国伦理思想史,现代思方伦理学,比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经济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科技伦理),宗教伦理,思想品德教育学,人生哲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宗教学(010107)学科研究范围宗教学原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中国民间宗教,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新兴宗教,宗教间的比较研究和对话,宗教现状,宗教事务管理,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比较研究,宗教艺术等。
经济学(02)理论经济学(0201)政治经济学(020201)学科研究范围本科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着重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包括研究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运动规律及其具体实现形式,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运用经济学知识和分析方法,包括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研究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体制,研究经济发展中的的规律和基本利益关系的矛盾运动。
本专业重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显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的研究,重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重视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运行体制的比较研究。
12大学科门类解析 —01哲学

哲学简介灵鹭考研12大学科门类解析—哲学简介一、学术型硕士(一)学科框架(二)二级专业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要求研究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原理、原著以及哲学其他二级学科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培养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具有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修养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1.在政治上,应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终生信仰,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在业务上,要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中外哲学发展史和当今中外哲学的前沿问题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3.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把主要精力和兴奋点放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上,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论文或调查报告。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成为能够胜任本领域教学研究工作和党政管理、新闻宣传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3、专业方向01政治哲学02发展哲学03社会哲学04实践哲学05历史哲学06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07西方马克思主义4、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45德语或201英语一(3)608西方哲学史或609中国哲学史公共试题(4)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注:各个学校的专业目录、参考书目有所不同,以上以中山大学为例)二、就业前景1、时代的发展需要一批马哲学人才历史证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成正比,同历史的长度成反比。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特别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处于革命时期。
北京大学 哲学硕士培养计划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哲学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代码010108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1999年6月24日修订日期:2002年5月16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三课程设置(包括专题研讨课等)注:1. 序号第8-11的4门课程中至少必须选修3门。
2. 序号第12-13的2门课程中至少必须选修1门。
3. 补修课为推荐免试者开设,不计学分。
4. 研究生还可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校内其他院、系、所、中心开设的有关课程。
P r o g r a m m e o f M a s t e r S t u d e n t C o u r s e sD i s c i p l i n e (一级学科):P h i l o s o p h y S p e c i a l t y (二级学科):P h i l o s o p h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n e e s s a r y ; C -c h o s e n ; M --m a k e -u p . **.S --S p r i n g s e m e s t e r ; A --A u t u m n s e m e s t e r四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五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一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哲学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代码010108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1999年6月24日修订日期:2002年5月16日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三 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等)P r o g r a m m e o f P h . D S t u d e n t C o u r s e sD i s c i p l i n e (一级学科):P h i l o s o p h y S p e c i a l t y (二级学科):P h i l o s o p h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N --n e c e s s a r y ; C -c h o s e n . **.S --S p r i n g s e m e s t e r ; A --A u t u m n s e m e s t e r课程内容提要四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六学习安排和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七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1九对新生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及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北京大学直攻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哲学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代码010108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1999年6月24日修订日期:2002年5月16日说明:本报表中的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前沿讲座课(含讨论班)的基本要求、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与专业学术期刊目录、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等部分内容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一培养目标与学制二课程设置(包括讨论班和属于硕士生层次的课程)注:1. 序号第8-11的4门课程中至少必须选修3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01B0200
王恒等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是针对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开设的B类全系公选课。
本课程的缘由和目的:哲学不仅是科学的母体,在现代学科建制内,也属于人文学科或精神科学的范围,作为一门学科(更有八个二级学科)要求有自身的方法论思考和体系化构建。
具体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历史演变历程、哲学与宗教、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生命的个体性原则、历史性与历史主义、作为源始经验的真理与程序性普遍性方法、普遍理性与生活世界和效果历史、逻辑与直觉、演绎与归纳、先验与经验、分析与综合、经典与诠释、继承与创新、作为教育学的哲学、文献检索与论文选题、学术规范等。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阅读各自专业历年的优秀硕士论文,并做阅读报告作为考核的核心内容。
易教使人洁静精微。它所提供的观念视角、思维方式等可以让人智慧深邃。通过周易的学习,不仅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可改善和提高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和品格,有利于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C
中国哲学智慧
010102C04
赖永海等
3
专业核心课程
《中国哲学智慧》作为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在哲学硕士生培养实践中具有举重轻重的地位。本课程原名《中国哲学专题》,主要内容有:第一讲,儒家“人学”与人生智慧;第二讲,佛法智慧与智慧人生;第三讲,宗教的超越与超越的人生;第四讲,儒家“诚”之智慧;第五讲,儒家“和”之智慧;第六讲,儒家“万物一体”境界论;第七讲,佛教智慧与道德劝善;第八讲,佛教智慧与心理安顿;第九讲,佛教智慧与生态;第十讲,道家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一讲,道家的哲学智慧与文化品格;第十二讲,道家智慧的世界影响与当代价值;第十三讲,天人合一整体观下的生命学;第十四讲,阴阳作用下的病理与诊治学;第十五讲,合道观念下的养生学。另外安排3次实验课:中国哲学智慧与人心;中国哲学智慧与社会;中国哲学智慧与自然。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第一,增长学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识和理解;第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判断力;第三,锻炼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
中国哲学开设硕士课程设置
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以上三门任选一门,1学分);硕士生英语(4学分,必修)。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编号
授课教师或团队
学分
课程类别
(转型期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法实践类课程、交叉前沿类课程)
专题1儒教与人文教问题研究,具体内容为:(1)儒教问题引论、(2)传统视域与现代视域中的儒学与儒教、(3)现代儒教观的理论分歧与开展、(4)新儒学人文教的现代实践与当代努力、(5)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专题2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建构,具体内容为:(1)新儒学哲学问题引论;(2)新儒学哲学问题研讨:形上学与知识论;(3)新儒学社会理论(新外王理论)研讨。
道教道教经典选读
010102D03
沈文华
3
转型期课程
冠居群经之首的周易为中国哲学的必读经典。“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以象征为基本形式,反映出事物的对立、运动和变化规律,涵概了天、地、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当今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周易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价值。
本课程从易学基础开始,以老师综述、分节讲授重点,学生自学和课堂汇报、讨论等形式,学习周易中的概念、原则、各卦及其卦爻辞,对周易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以此为起点,为进一步研究周易打好基础。
专题3、现代新儒学与现代性问题研究,具体内容为:(1)现代性的一般问题;(2)新儒学与现代性:拒斥现代性、接受现代性、多元现代性;(3)新儒学现代性问题反思。
每授课学期选择一个专题授课。注重原始文献的阅读和研讨,文献阅读量大。其中专题2要求对作为新儒家哲学建构资源的西方哲学相关流派原著的阅读,跨学科要求高。
佛教概论
010102C01
邵佳德
3
转型期课程
《佛教概论》课程为面向中国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开设的转型期课程,旨在通过对佛教历史、发展基本过程、教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影响等,并对佛教研究的基本理论和进路有初步的掌握。
本课程将围绕佛教的信仰、思想、制度层面,采用宗教学、哲学史、文献学等多元方法,对佛教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如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佛教哲学的演进和特点、佛教研究的理论方法等,通过阅读一手的基本典籍和二手的研究著作,进行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分组报告及田野实践。由此加深学生对佛教的全面理解,扩宽其学术研究的视野和思路。
D
现代新儒学专题研究
010102D09
白欲晓
3
转型期课程
课程旨在对现代新儒学历史和思想开展中的重要问题,通过专题性的阅读、讨论与研究,系统深入把握新儒学作为二十世纪中国重要思潮的文化特征、哲学建构及社会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专题1、儒教与人文教问题研究;专题2、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建构;专题3、现代新儒学与现代性问题研究。
儒学概论
010102C04
李承贵
3
专业核心课程
《儒学概论》是面向中国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硕士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儒学的基础知识、基本问题、思想价值等。具体包括:一、儒与儒学;二、儒学经典;三、儒学历史;四,儒学结构;五,儒学道统论;六,儒学心性论;七,儒学诠释理论与方法;八,儒学形态论;九,儒学的现代价值;等等。本课程特点是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理论思考的培养、注重学术方法的训练、注重现实问题的关怀。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增长学生的儒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感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辨别能力、增强学生的儒学修养,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作出自身领域的贡献。
课程简介
(300字左右)
B
哲学动态与评论
0101B0100
唐正东等
2
方法实践类课程
《哲学动态与评论》是面向哲学系所有硕士生和直播生开设的一门研究生必选课程。目前,课程由唐正东教授主持,课程教学团队由王恒教授、张晓东教授、张立锋教授、刘鹏副教授、周嘉昕副教授、邵佳德博士组成。课程分专题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哲学研究的总体历程和当代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专业学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