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0例

合集下载

关于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程序的规定

关于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程序的规定

关于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程序的规定为避免失血性休克患者因未能及时接受输血而死忙,本着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及某些疾病治疗所需,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输血相关文献中《失血性休克RhD阴性患者紧急输血程序》及《特殊情况ABO血型相容性输注程序》等,为保障紧急情况下患者用血需求,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我院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程序。

特殊情况是指:1.因RhD阴性血液制剂供应紧缺的情况下,失血性休克RhD阴性患者需要紧急输注RhD阳性血液制剂抢救生命;2.因ABO同型血液成分制品供应缺乏。

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输注ABO相容性血液制剂抢救生命。

一、组织机构我院成立特殊输血指导小组,按照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流程的要求,负责特殊输血的管理与实施,组织特殊情况输血知识的培训,具体组成人员如下:组长:某某某副组长:某某某某某某各临床科室主任组员:某某某某某某输血科值班人员各临床科室负责经治医师二、特殊情况患者紧急输血流程5.输血科遵循特殊情况血液成分制品输注原则,选择相应的血液成分制品,在血液成分制品出库报告单上注明试验结果及“特殊输血”,并签名。

6.临床经治医师做好特殊情况输血不良反应防治工作,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予以相应治疗。

三、失血性休克RhD阴性患者紧急输注RhD阳性血液制剂相关知识(一)患者选择失血性休克RhD阴性患者需要立即输血挽救生命,采供血机构RhD阴性血液制剂(种类与数量)不能满足供应。

(二)告知制度1.经治医师确认患者因大出血而引起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输血抢救生命。

大出血定义:(1)24h内流失患者全部血容量的血液;(2)24h内输注20U的红细胞制剂;(3)3h内丢失患者全部血容量的50%血液;(4)成人丢失血液150ml/min。

2.患者直系亲属和/或患者在签署书面《RhD阴性患者紧急输血治疗同意书》前,经治医师必须告知输注RhD阳性红细胞的利弊,尤其是Rh血型不合输血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以及具有生育能力或未生育的女性(包括女童)输注RhD阳性血液制剂可能产生抗体而影响生育等情况。

ABO血型不合移植后的输血

ABO血型不合移植后的输血

ABO血型不合移植后的输血供-受者间ABO血型的不合,移植后受者免疫细胞的残留,形成移植后患者ABO血型的嵌合状态,通常持续4~6个月逐渐转变为供者血型。

鉴于这种情况,围移植期红细胞和其他血液成分的输注趋于复杂化,应按照ABO血型主侧、次侧配型的规律分为以下3种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成分血。

(一)主侧ABO血型不相合输血在主侧ABO血型不相合移植时,应在移植前检测受者抗供者ABO 血型抗原的抗体效价,若ABO血型抗体效价≥1∶32,PBSC移植物中的红细胞污染应<20ml,如果受者抗供者ABO血型抗体效价≤1∶16,则无须对PBSC移植物进行任何操作,接受骨髓移植物则必须进行红细胞去除。

移植后输血的主要危险是溶血。

受者的ABO血型抗体破坏或包被供者源红细胞,此时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可高达40%,虽然有血管内溶血,但只有少部分受者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症状。

由于ABO血型抗体可能是IgG,受者的配血应包括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移植后应输与受者同型的红细胞或O型红细胞,直到受者源ABO抗体消失,或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后,可考虑输供者血型的红细胞。

移植后输注血小板或含血浆的成分血时,应选择与供者同血型或AB型。

主侧ABO血型不相合的移植中,当受者不相容ABO血型抗体过高时,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红系造血延迟,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不受影响。

有些患者可能发展到纯红细胞性再障(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最常见于O型患者接受A、B型供者移植的情况下,以及部分双向ABO 血型不合的移植。

移植后PRCA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介导的红系前体细胞髓内破坏有关。

在接受降低强度的预处理方案(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RIC)移植的患者,PRCA的发病率增加,提示与受者自身免疫活性细胞(B细胞、浆细胞)残留有关,导致受者体内持续存在针对供者红细胞抗原的血型抗体。

当移植后血型抗体效价持续较高时,红系造血受抑制,而当效价降至1∶16或更低时,红系生长才开始恢复。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7)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7)_真题-无答案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7)(总分84.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贫血患者的特点A. 属正常血容量性贫血B. 红细胞2,3-DPG增高C. 氧离曲线左移D. 部分患者合并全血细胞减少E. 老年人对贫血的耐受能力较差2. 关于海洋性贫血患者的高量输血方案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为了缓解患者严重的贫血症状,同时抑制病态造血B. 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实施C. 当短期内反复输血使血红蛋白达到预定指标后,输血间隔期可适当延长D. 患者Hb应维持在120g/L以上或红细胞容积在0.30以上E. 可以防止海洋性贫血面容和病理性骨改变3. 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指征是A. Hb<60g/LB. Hb<70g/LC. Hb<80g/LD. Hb<50g/LE. Hb<100g/L4.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易合并感染的原因是A. 大多数合并肾功能不全B. 粒细胞减少C. 贫血D. 免疫单克隆球蛋白异常升高和特异性抗体水平下降E. B细胞数减少5. 关于冷沉淀输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每袋冷沉淀含Ⅷ:C80IU,输注剂量按20~25IU/kg计算B. 可用于治疗A型血友病C. 可用于治疗慢性复发性TTPD. 需在-30~-20℃保存E. 可用于治疗重型血管性血友病(vWD)6. 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是A. 原发病治疗B. 液体复苏C. 大量输血D.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E. 止血药物使用7. 某产妇,体重50kg,前置胎盘,分娩时失血2000ml,在输注晶体液、胶体液、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前提下,应补充冷沉淀A. 20~30IU/kgB. 30~50IU/kgC. 10~20IU/kgD. 15IU/kgE. 30~40IU/kg8. 新生儿换血后血红蛋白水平应大于A. 120g/LB. 130g/LC. 140g/LD. 145g/LE. 160g/L9.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置换的适应证A. 系统性红斑狼疮B. 多发性骨髓瘤C.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10. 对于随机供者或HLA相合的同胞兄弟的血小板均不能接受时,应采用以下哪种方法促进血小板计数的恢复A. 手工血小板B. 机采血小板C. 大剂量皮质激素D. 脾脏切除E. 血小板配型11. 粒细胞输注观点正确的是A. 目前很多疾病仍需大量输注粒细胞输注B. 很多情况下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代替C. 粒细胞输注无任何副作用D. 应当每次足量使用间隔数天E. 感染可以主要以丙种球蛋白治疗12. 有关自身输血定义错误的是A. 是采集患者自身的全血B. 也可以是采集患者的血小板C. 回收手术视野或创伤区有轻度污染的血液D. 采集血液需经符合要求的保存和(或)处理E. 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自身13. 自身输血最大益处是A. 避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B. 避免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C. 避免非免疫性输血反应D. 避免差错事故E. 减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14. 手术是在第一次蛙跳式采血开始后31天进行保存期最长的一袋血为A. 14天B. 21天C. 16天D. 17天E. 10天15. 输血科(血库)关于自身输血的操作流程错误的是A. 有每位自身输血者的详细病史记录包括现病史、过去病史和传染病史B. 体格检查记录C.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记录D. 可以在普通病房采集血液E. 自身血液必须做好各种登记和标签16. 稀释式自身输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异常时应急处理措施不包括A. 针对性的急救措施B. 减慢或停止采血C. 加快或减慢稀释液(替补液)输注速度D. 调整稀释液(替补液)胶晶比例E. 一律利用利尿剂降低患者的液体负荷17. 择期手术伴有感染的RhD阴性患者如何输血A. 动员患者自身储血B. 选择相合血输注C. 选择C、c、E、e均同型血输注D. 输注胶体液E. 选择其他患者储存的RhD阴性血18. 方差分析中变量变换的目的是A. 方差齐性化B. 曲线直线化C. 变量正态化D. 以上都对E. 以上都不对19. 慢性贫血患者可耐受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主要是因为A. 红细胞携氧功能更强B. 心肺功能代偿加强C. 组织器官对缺氧的耐受力加强D. 组织细胞氧利用率更高E. 组织器官耗氧量减少20. 以珠蛋白合成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是A. 镰状细胞贫血B. 海洋性贫血C. PNHD. AIHAE. G-6-PD缺乏症21. 骨髓纤维化患者输血次数不断增加,同时白细胞减少应考虑A. 巨脾合并溶血B. 同种免疫反应导致无效性输血C. 转变为急性白血病D. 食管静脉曲张导致长期少量胃肠道出血E. 骨髓衰竭22. DIC患者血液制品输注原则正确的是A. 一旦发生DIC,就应该补充红细胞B. 血小板在DIC任何阶段都可以输注C. 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应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应用D. 纤维蛋白原需持续输注E. 抗凝血酶Ⅲ应早期应用23. 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A. 维持收缩压在60~80mmHg左右即可B. 与常规液体复苏使用的液体种类不同C. 出血控制之后使用可降低病死率D. 一般在出血控制之前应用E. 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可获满意效果24. 关于妊娠高血压,错误的说法是A. 动脉压升高及循环血量增加B. 重症患者容易发生DICC. 血液浓缩,红细胞容积升高D. 血液呈高凝状态E. 重症患者可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25. 新生儿换血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 换血后血红蛋白<145g/L,可适当输注红细胞B. 换血后不必常规使用抗生素C. 换血后仍可应用清蛋白和光疗维持胆红素在安全范围内D. 血红素再次升高到342μmol/L以上可考虑再次换血E. 须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抽血送检血红蛋白、血胆红素、电解质等26. 关于新生儿溶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见于O型和RhD阴性产妇B. 破坏胎儿红细胞的抗体来自于母体C. 母体被胎儿红细胞所致敏产生抗体D. 为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 妊娠晚期母体的免疫性抗体滴度高于胎儿27. 关于自身输血分类错误的是A. 储存式自身输血B. 稀释式自身输血C. 回收式自身输血D. 急性等张性稀释式E. 急性等容性稀释式28. 有关自身输血的意义错误的是A. 扩大血液的来源B. 减少同种异体血液的需求量C. 血交叉配合实验不合者禁用D. 缓解血液紧张状况E.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就医成本29. 蛙跳式采血最大能够得到多少毫升血液A. 2000mlB. 2500mlC. 1000mlD. 1600mlE. 3000ml30. 有关自身输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错误的是A. 血常规B. 输血传染病检测C. 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D. ABO和RhD血型E. 不规则抗体31. 下列哪个是回收式自身输血适应证A. 胃癌B. 肠穿孔C. 急性腹膜炎D. 器官移植E. 剖宫产术(羊水污染)32. 机采浓缩白细胞最好多长时间输注A. 6hB. 8hC. 24hD. 3天E. 4h33.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SS和自由度各分解为几部分A. 2,2B. 2,3C. 2,4D. 3,3E. 3,234. 引起PNH病人血管内溶血的主要成分是A. 血浆B. 免疫球蛋白C. 补体D. 白细胞E. 同种抗体35. 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最佳指标是A. 输注后1h血小板上升数B. 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上升数C. CCID. 凝血常规E. HLA相合位点36. DIC治疗的首要措施是A. 抗凝B. 补充血小板C. 补充AT-ⅢD. 补充冷沉淀E. 补充纤维蛋白原37. 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一般要求HCT大于A. 0.3B. 0.2C. 0.25D. 0.35E. 0.438. 关于孕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发生率为0.02%~0.10%B. 以ITP多见C. 抗血小板抗体属于IgG类抗体D. 可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E. 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因此不主张输注异体血小板39. RhD母儿血型不合HDN宫内输血应选择的血液制品是A. O型RhD阴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B. O型RhD阳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C. 与患儿同型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D. 与母亲同型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E. O型RhD阴性去白细胞辐照红细胞40. 出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监测肾灌注的良好指标是A. 血压B. 皮肤温度C. 肾功能D. 尿量E. 动脉血乳酸41. 输血对肾脏移植物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不包括A. 非特异性抑制细胞B. 克隆缺失C. 单核巨噬系统封闭D. 抗独特性抗体E. 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4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血型变化规律错误的是A. 转变为供者的血型预示移植成功B. 供者血型出现在移植后的22~42天C. 大约需要80天才能完全转变为供者血型D. 患者既往产生的血清凝集素在移植后减少E. 受者的血清凝集素终生携带43. 储存式自身输血适应证错误的是A. 稀有血型患者B. 伴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血者C. 体内含有多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所致血液交叉配型不合的患者D. 身体状况良好,行择期手术者E. 身体状况良好即将行剖宫产的孕妇44. 下列哪种不是免疫性输血反应A. 溶血反应B. 发热反应C. 过敏反应D. 感染性休克E. 急性肺损伤45. 外伤出血适用的自身输血方式是A. 储存式B. 急性等容性稀释式C. 急性非等容性稀释式D. 急性高容性稀释式E. 术中回收式46. 关于自身输血的描述错误的是A. 自身不需要输血的情况下可以转让给他人使用B. 向家属或患者交代输血的目的、过程、涉及的危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C. 意外情况下(污染、有凝块、过期)而需放弃自身血液D. 必要时输注异体血液E. 患者或家属填写自身输血申请单并签署自身输血同意书47. 下列哪个不是回收式自身输血禁忌证A. 儿童或身体弱小者B. 超过6小时的开放性创伤C. 管腔内脏穿孔D. 胃肠道疾病E. 肝癌48. 以下保存期正确的是A. ACD保养液为21天B. CPD保养液为21天C. CPD-A全血保存期为35天D. CPD-As全血保存期为42天E. 以上均正确49. 配对t检验可用哪种设计类型的方差分析来替代A. 完全随机设计B. 随机区组设计C. 两种设计都可以D. AB都不行50. 对贫血耐受能力较差的疾病是A.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 脾破裂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恶性肿瘤E. 缺铁性贫血51.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 小细胞性贫血B.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 大细胞性贫血D. 消耗性贫血E. 慢性贫血52. 脾阻留危象发生在A. PNHB. 海洋性贫血C. 镰状细胞性贫血D. G6-PD缺乏症E. 新生儿溶血病5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型鉴定正定型O型,反定型A型A. 患者血型为O型B. 患者血型为A型C. 即使血型确定后也应输注O型红细胞D. 可能发生了血型抗原变异E. 可能发生了血型抗原减弱,需进行血型确认试验54. 关于TTP和ITP的治疗,错误的说法是A. 当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时可以输注血小板B. IVIG对两者均有效C. 切脾对两者均有效D. 输注血浆对两者均有效E. 血浆置换对两者均有效55. DIC病理过程停止的有力佐证是A. Coombs试验阴性B. PT、APTT小于正常值的1.5倍C. A T-Ⅲ水平恢复正常D. 血小板计数升高E. 出血停止56. HDN合并胆红素脑病患儿治疗应首选A. 输注清蛋白B. 换血疗法C. 光照疗法D. 液体疗法E. 血浆置换57. 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多少时考虑换血治疗B. 273μmol/LC. 308μmol/LD. 362μmol/LE. 405μmol/L58. 有关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溶血反应错误的是A. 动员剂G-CSF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向TH2偏移促进体液免疫反应发生B. ABO血型主要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溶血反应发生率较高C. MTX治疗可显著降低迟发型溶血反应的发生率D. 环孢菌素A加剧迟发型溶血反应E. MTX是B淋巴细胞毒性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59. 关于储存式自身输血禁忌证错误的是A. 有疾病发作史而未被完全控制的患者采血可诱发疾病发作B. 孕妇应避免妊娠最初3个月和第7~9个月间采血C. 冠心病和严重高血压病患者D. 服用抑制代偿性心血管反应药物患者E. 伴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血的患者60. 以下哪种不是非免疫性输血反应A. 充血性心力衰竭B. 输血后紫癜C.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D. 低温反应E. 枸橼酸盐中毒61. 转换式采血法一次性术前可以采集血量A. 1600mlB. 1200mlC. 800mlD. 600mlE. 400ml62. 关于回收式自身输血的处理错误的是A. 血液需经回收、抗凝、过滤、洗涤、浓缩等处理B. 术中(后)回收处理的血液一般保存24h后回输C. 术中(后)回收处理的血液作回输时应按同种异体血液输注常规进行操作D. 应监测血液回输过程并记录回输情况E. 术中回收处理的血液不得转让给其他患者使用63. 目前认为输注哪种血液最为安全A. 采供血机构库存血B. 术中回收血C. 自身储血D. 亲属血E. 同卵双生兄弟供血64. 急性失血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A. 补液B. 补充血浆扩容C. 输注红细胞D. 止血E. 补充冷沉淀65. 缺铁性贫血患者,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积极寻找并消除病因B. 补充铁剂C. 当贮存铁、血清铁浓度和总铁结合力均已恢复正常,但贫血仍未纠正,应给予输血治疗D. 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 如需输血,以输注悬浮红细胞为宜66. 红细胞增多症是A.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50g/LB.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60g/LC.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70g/LD.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80g/LE. 外周血血红蛋白超过190g/L6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容易发生DIC,其原因是A. 血小板生成减少B. 血小板功能异常C. 化疗时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嗜苯胺蓝颗粒进入血循环D. 全反式维A酸诱导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E. 白血病细胞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68. 抗Rh免疫球蛋白(抗D)治疗Rh阳性的慢性ITP是因为A. 可以选择性结合D抗原B. 可以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C. 升高血小板起效快,作用持久D. 可以起到免疫抑制作用E. ITP患者的自身抗体具有Rh血型特异性69. 关于抗凝血酶Ⅲ(AT-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具有抗凝血酶、活化因子Ⅷ的作用B. 肝素能增强AT-Ⅲ的生物活性C. 如果AT-Ⅲ浓度较低,应先应用AT-Ⅲ后再用肝素D. 平均输注1U/kg的AT-Ⅲ可使AT-Ⅲ活性提高1%E. A T-Ⅲ水平异常,提示DIC病理过程尚未控制70. 肝移植围术期患者冷沉淀的输注剂量一般为A. 6~8IU/kgB. 10~15IU/kgC. 15~20IU/kgD. 20~25IU/kgE. 25~30IU/kg71. 小儿血液系统的特点是A. 新生儿血红蛋白常常低于110g/L,此为生理性贫血B. 易受感染或营养缺乏等因素影响C. 婴儿期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D. 易出现髓外造血,因此造血功能稳定E. 不同年龄组的血细胞组分基本相同72. 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要继续输血应选择A. 年轻红细胞B. 浓缩红细胞C. 新鲜全血D. 洗涤红细胞E. 辐照红细胞73. 白血病孕妇红细胞输注指征是A. <60g/LB. <70g/LC. <90~100g/LD. <80g/LE. <90g/L74. 移植前清髓性预处理对受体造血系统的影响不包括A. 全血细胞减少B. 粒细胞和血小板降至危险水平C. 骨髓严重受抑D. 导致原始红细胞增生活跃E. 轻至中度的贫血75. 有关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输血策略错误的是A. ABO血型主次均不合早期输O型红细胞B. 等待患者体内原有凝集素消失后方可输供者型红细胞C. ABO血型主次均不合早期应当输注AB型血小板和血浆D. ABO血型主要不合早期输受者型红细胞E. ABO血型主要不合早期输受者型血小板76.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储存式自身输血的适应证A. 整形外科手术B. 全髋关节置换术C. 全髋关节失败修正术D. 窦性心律不齐E. 脊柱侧弯矫正术77. 储存式自身输血的一次采血剂量不超过A. 700mlB. 500mlC. 300mlD. 200mlE. 1000ml78. 转换式采血法储存的血液已达多长时间A. 17天B. 21天C. 14天D. 7天E. 3天79.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稀释式自身输血的禁忌证A. 造血系统疾病B. 伴有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C. 心功能正常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D. 有严重内脏疾病或功能不全者E. 休克未纠正80. 回收式自身输血的副作用不包括A. 溶血倾向B. 细菌感染C. 肾功能不全D. 暴发性肝炎E. 出血倾向81. 血液的有效保存期如何制定A.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时保存天数B.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24小时存活率为60%以上时保存天数C. 根据红细胞在血袋中48小时存活率为80%以上时保存天数D. 根据红细胞输注在人体后72小时存活率为70%以上时保存天数E. 根据红细胞在血袋中24小时存活率为90%以上时保存天数8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检测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不能真实反映机体失血量B. 血红蛋白下降的同时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伴有出血、感染应考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C. 急性白血病患者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应尽可能输注新鲜红细胞,将Hb维持在较高水平D. 输血治疗不能解决慢性贫血患者的根本问题E. 慢性贫血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主要依据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对贫血的耐受情况83. 脾切除无效的疾病是A.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B.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C. 海洋性贫血D. ITPE. 脾功能亢进84. 慢粒和慢淋的区别正确的是A. 慢粒起病缓慢B. 慢淋白细胞增多较慢粒明显C. 白细胞清除术可推迟或防止慢粒急性变D. 慢淋患者应早期治疗E. 20%左右慢淋可伴有Coombs试验阳性85. 大量失血的定义是A. 24小时内失血量大于患者的估计血容量B. 3小时内失血量大于患者的1/3估计血容量C. 失血量达到1000ml以上D. 失血量达到1500ml以上E. 失血量达到2000ml以上86. 输血与术后感染及肿瘤复发有相关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输血引发感染主要是因为带入了致病微生物B. 输血后感染率随输血量增加而增加,且患者的年龄越大、手术损伤越大感染率增加C. 输血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NK细胞数量下降D. 主要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异常E. 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可减少输血相关感染87. 某患儿体重4.0kg,轻度营养不良,无心衰。

最新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汇总

最新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汇总
⑶聚凝胺法(病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结果阳性时选择)
ABO血型不合移植术后 病人第二次以后血标本处理程序
5.抗体效价测定 要求:距上一次抗体效价测定时间≥1周 时,再次进行效价测定。 ⑴微柱凝胶卡式法 ⑵盐水试管法 三.结论: 结合病人血常规结果,选择目前最佳输血的 血型和品种,提供医师参考。
四.将以上各项检测内容记录在“移植病 人登记本”上。
现各种各样的变化。
ABO血型不合的移植与输血
出现的血型变化,致使血库工作人员在给此 此类病人配血、备血过程中,感到没有规律无从 下手,对安全发血信心不足。
为此,我们专门为ABO血型不合移植患者建 立了登记本,制定了操作程序。连续观察每一个 病人血型和抗体变化的情况,根据当下病人的血 型、抗体效价等试验结果,给临床医师提出用血
血型及相关检测,结果如下: 一、血型
抗-A 抗-B 抗-D A1C BC
Ctl
血型凝胶卡 试管法
0
4﹢ 4﹢ 3﹢s
0
0
0
4﹢ 4﹢ 2﹢
0
1.ABO血型主次均不合病例:
二、抗体筛查(3细胞): 抗人球蛋白凝胶卡和盐水试管法均阴性
三、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W+﹙抗人球蛋白凝胶卡﹚
四、自身对照试验: 抗人球蛋白凝胶卡﹙W+﹚; 盐水试管法:阴性
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
»» ABO血型次要不合的移植,也可以发生溶血
反应。主要是因为供者来源的血型抗体能识别受 者残存的红细胞表面抗原而引起的。
»»患者原有的血清凝集素(抗体)在移植后逐渐
减少,至移植后4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失。
»»干细胞表面不表达ABH抗原,所以ABO血型不
合并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但是ABO血型不 合可以引起溶血反应、红系造血延迟和 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ABO 疑难血型鉴定与临床输血的研究

ABO 疑难血型鉴定与临床输血的研究

ABO 疑难血型鉴定与临床输血的研究发表时间:2019-11-25T10:32:00.2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9期作者:徐立刚[导读] 针对ABO疑难血型进行研究,以保障安全输血质量。

【摘要】:目的针对ABO疑难血型进行研究,以保障安全输血质量。

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用人血清鉴定,采用微注凝集,吸收放散和血型物质的检测,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凝集状态,以准确判断ABO疑难血型。

结果成人2例定位A3和Ax亚型;13例白血病抗原性减弱和3例异基因骨髓移植者在显微镜下鉴定为弱抗原A型(9)和B型(6)及AB(1);高效价冷抗体3例,排除干扰后被定位AB(2)和O型(1);心脏手术患儿血型抗体未形成30例,出生7d-3岁,分别被定位无抗体O型(16)A型(8),B型(6)。

51例患者经盐水介质和Polybrine配血后输注,未发生溶血反应。

结论用微注凝集、吸收放散和血型物质的检测,排除干扰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能准确及时判断ABO疑难血型。

【关键词】:ABO亚型;抗原性减弱;抗体未形成ABO difficult blood group identification and clinical transfusion research【 abstract 】 : objective to study ABO difficult blood types to ensure safe transfusion quality.Methods blood group serology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incompatible salt-water medium positive and negative typing in human serum, microagglutination, absorption and release of blood group substances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agglutination status of red blood cells under the microscope, so as to accurately judge ABO difficult blood types.Results A3 and Ax subtypes were localized in 2 adult patients.Thirteen patients with reduced antigenicity of leukemia and 3 patients with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ere identified as weak antigen type A (9), type B (6) and AB (1) under microscope.Three cases of high-efficiency valence cold antibody were located AB (2) and O (1) afte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Thirty patients with no blood type antibodies were born at the age of 7d-3 and were identified as antibody-free type O (16), type A (8) and type B (6), respectively.51 cases patients after salt water medium and Polybrine with blood infusion, no hemolytic reaction happens.Conclusion microinjection agglutination, absorption and release as well as detection of blood group substances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and timely determine ABO difficult blood groups.【 key words 】 ABO subtype;Reduced antigenicity;The antibody is not formed输血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外科手术、出血性疾病、急性感染伴休克等疾病的抢救及质量中。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要点。

方法根据患者的多种状况进行一系列的环境准备、心理护理、自我护理、治疗指导等护理措施。

结果66例患者均移植成功,其中21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4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2例出现肝静脉闭塞病,但经过精心地护理和正确地治疗全部治愈。

结论做好移植各阶段的护理,可以减少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指造血干细胞源于非同卵孪生兄弟姐妹之间或非血缘关系的供者的外周血的移植方法[1]。

它不仅是治愈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行手段,也是治愈实体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行途径,已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笔者所在科2003~2007年66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6例患者,男38例,女28例,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5例,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1例。

年龄15~48岁,中位年龄31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0例。

1.2 治疗方案预处理方案采用以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为基础方案。

根据不同病种添加阿糖胞苷、卡氮芥(BCNU)等药物,化疗时间为5~7 d,化疗结束后患者休息1~ 2 d后,回输外周造血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重建造血功能。

2 护理2.1 移植前护理2.1.1 层流室准备层流室的空气净化是通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网进行精密过滤,以消除空气中的尘粒及细菌。

病区内的所有物品包括天花板、墙面、地面均需用清水擦拭干净后再用1/500的84消毒液擦拭两遍,最后用臭氧消毒8h,做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应≤10 cfu/cm2方为合格,可以收治患者。

2.1.2 患者准备患者入仓前7 d给予口服抗生素,如肠虫清、磺胺。

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

入仓前应先剃头、备皮、修剪指(趾)甲并进行清洁浴两次,入仓前1 d口服20%甘露醇125 ml导泻,用1∶2000洗必泰水药浴或碘伏药浴,注意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脐部一定要洗净,药浴后更换无菌衣裤及床单,进仓当天再次药浴后戴口罩、帽子、更换无菌衣裤进入层流室。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的转变答辩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的转变答辩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的转变lt;BRgt; 近年来,我院采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

本文主要对ABO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的血型、抗体滴定度及染色体的转变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350025) 蔡紫珍刘晓岚李烽近年来,我院采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

本文主要对ABO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的血型、抗体滴定度及染色体的转变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介绍:例1男,9岁。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首次缓解(AML-M3aCRI),血型B,RhD阳性;供者为其大姐,血型A型,RhD阳性,HLA-A-B位点与病人相合。

例2男,25岁。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首次缓解(AML-M2aCRI),血型B型,RhD阳性;供者为其大哥,血型O型,RhD阳性,HLA-A-B-DR位点与病人相合。

各采集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50ml行移植术。

他们在移植前均进入层流病房,行全环境保护,预防感染及行预处理方案后,进行移植术。

术后连续观察正反定血型、IgM抗体滴度及染色体的改变。

1.2 试剂与试验方法:血型试剂系上海血液中心研制,抗体滴度用生理盐水试管稀释法。

操作程序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2 结果移植后按时间顺序测血型、抗体滴定度及染色体等变化见表1,表2。

表1 例1 ALLO-PBSCT术后ABO血型、抗体滴度及染色体移植后时间血型 IgM抗体 46XX染色体(d) 抗A 抗B AC BC 抗A 抗B (%)7 4+ 1+1∶8 014 4+ 1+ 1∶4 0 2021 3+1∶2 0 4528 1+ 2+ 0 0 8035 2+ 1+ 0 0 9545 3+± 0 0 10060 3+± 0 0 10080 4++1∶8 0 1003 讨论本文2例均为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表2 例2 ALLO-PBSCT术后ABO血型及抗体滴度移植后时间血型 IgM抗体(d) 抗A 抗B AC BC 抗A 抗B7 4+ 3+1∶8 1∶214 3+ 2+1∶8 028 2+ 2+1∶4 042 1+± 0 049 1+ 1+1∶256 1+1∶290 2+ 1+1∶4 1∶2植的病人。

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输血(ppt文档)

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输血(ppt文档)
输注含羟乙基淀粉的骨髓干细胞
谢谢
HSCT前移植物和受者的处理
检测供者和受者体内血型抗原和抗体的效 价 • 受者抗供者的血型抗体效价>256,受者进行 血浆置换。 • 供者抗受者的血型抗体效价≥128,受者输注 O型红细胞 以稀释受者血型抗原。 • 对移植物做去除红细胞和血浆的处理。
供受者间ABO血型主要不合及次要不合同时存 在的HSCT
病例2
ABO血型次要不合O供A:受者为A型、供者 为O型,在受者的血型转化为O型前,由于供 者淋巴细胞植入后,随着淋巴细胞功能的恢 复,供者淋巴细胞会不断产生抗A型红细胞的 凝集素,此时如果不断输入A型红细胞,虽然 符合同型输注原则,但是增加了远期慢性溶 血合并症的风险。在受者的血型转化前,红 细胞血液制品的最佳选择是O型洗涤红细胞 悬液,而非A型红细胞悬液,
供受者间ABO血型主要不合的HSCT
HSCT前移植物和受者的处理
检测受者体内抗供者红细胞的效价 <16 直接输注 ≥32或≤256 去除移植物中的红细胞 后输注(<20ml) >256 降低受者体内的血型抗体效价 (血浆置换法、免疫吸附法)
供受者间ABO血型主要不合的HSCT
HSCT后输血(相容性输血原则)
供受者间Rh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相容 输血支持
受者血型 供者血型 红细胞制品 血小板及血浆制品
主要不相合
无Rh抗体 有Rh抗体
次要不相合
Rh(-) Rh(+) Rh(-) Rh(+)
Rh(+) Rh(-)
Rh(+) Rh(-)
Rh(-)
Rh(+) Rh(+)
Rh(+)
其他HSCT前后输血注意事项
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输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