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6_萘二甲酸构筑配合物的研究进展_邱晓敏
含2,6-萘二甲酸及2,2′-联吡啶的双核钴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dfatn T ecmpe eog r l i ss m P1saegopwt = .2 94 n ,b 1 2 65 m, irci . h o l bl soTi i c yt , pc ru i a 0923 () m = . 61 ( f o x n t cn e h 1 )a
第 2 6卷 第 9期 2 0年 9月 01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Vol 6 . | No9 J NAL OF I NORG ANI HEMI T CC S RY
含 2 6萘 二 甲酸及 2 2. 吡 啶 的双 核 钴 配合 物 的 合成 和 晶体 结构 ,. , 联
c 1 2 96 n a 9 .5 (), = 1 . 32。 y l 22 03。 V I 5 0 ( n , = , 1 2 g m . h = . 1 () m, = 48 73。/ 1 1 4 (), = 1 .0 ( , = . 2 58 m Z 2 D = . 6 M ・ T e 2 1 3 8 ) 0 ) 5 cmpe o p sdb C 2 D ) IY 2 2 )“ct na do ef eN C a i . h o ai ik dw t o l i c m oe y[ o N C( P )H 0 6 ai n n e D no T eC “c t ni l e i xs ( B ( ] o r n o s n h
LI ANG n LEIZh — n LIXi Ho g iHo g a
(eat e tfC e sy Cptl om l n e i, e ig10 4 ) D p r n hmir, a i r a i rt B in 0 0 8 m o t aN U v sy j
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发明专利]
![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be4c0a1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6.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834934.8(22)申请日 2019.09.04(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72)发明人 肖忠斌 朱小丽 (51)Int.Cl.C07C 67/08(2006.01)C07C 69/76(2006.01)(54)发明名称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应速度慢、目标产物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采用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包括:(1)向酯化反应器中加入2,6-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二甲酯、甲醇和催化剂,得混合物1;(2)在酯化反应条件下,混合物1反应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所述催化剂包括金属醇盐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技术问题,可用于2,6-萘二甲酸酯化合成萘二甲酸二甲酯的生产中。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CN 112441918 A 2021.03.05C N 112441918A1.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方法,包括:(1)向酯化反应器中加入2,6-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二甲酯、甲醇和催化剂,得混合物1;(2)在酯化反应条件下,混合物1反应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所述催化剂包括金属醇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金属醇盐为碱金属的C1~C4烷基一元醇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2,6-萘二甲酸与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质量之比为(10~30):a,a为0.5~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2,6-萘二甲酸与甲醇的质量之比为(10~30):b,b为30~1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2,6-萘二甲酸与催化剂的质量之比为(10~30):c,c为0.1~5.0。
2,6-萘二甲酸合成技术进展

cH +HE C- --  ̄ HC— Hc— cH2
用C o — M n - ' B r 催化体系,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分子氧化 反应 , 产物收率可达 8 0 %一 9 0 %。该法首先要解决 的问题是如何经济有效地获得 2 , 6 - D M N 。2 , 6 - D M N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8 - 2 3 。
首先 , 邻二 甲苯和 1 , 3 . 丁二烯在碱金属催化剂 作用下 , 发生链烯基化反应 , 生成 5 - ( 邻 甲苯基 ) - 2 一
戊烯 ( 5 - O T P ) , 化 学反应 式如 下 :
CH
/ ’
2 , 6 - D MN液 相 氧化 与对 二 甲苯 氧化 相似 , 即采
可 以从 多环芳 烃或 煤 焦 油 中提 取 , 也 可 采 用化 学 合
成法得 到 。 1 . 1 . 1 2 , 6 - D MN的制备 ] 1 . 1 . 1 . 1 提取 法
料。P E N是 2 0世纪 9 O年代商业化的聚酯新 品, 其 耐热 性能 、 力学 性能 、 化学性 能 、 机械性 能 、 气 体阻 隔 性能 等 都 优 于 聚 对 苯 二 甲 酸 乙二 醇 酯 ( P E T) , 是 P E T的优 良替代 品[ 1 - 2 1 。 目前 世界 上 只有 美 国 A m o —
移法 、 二烷基萘氧化法 一 甲基萘酰化氧化法等 。 其 中亨 克尔法 由于采 用镉 化合 物作催 化剂 , 毒性 大 、
价格 高 、 回收 困难 , 已逐渐 被淘 汰 。这 里 主要 介绍 较
有 工业化 开发 意义 的二烷 基萘 氧化法 和 甲基萘酰 化 氧 化法 。
足P E N发展的需要 , 因此必须通过化学合成 的方法
含2_6_萘二甲酸及2_2_联吡啶的双核钴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_梁鸿(1)

收稿日期:2010-03-10。
收修改稿日期:2010-05-27。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No .KM200910020010)资助。
*通讯联系人。
E -mail :xiali@ 第一作者:梁鸿,女,25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配合物。
含2,6-萘二甲酸及2,2′-联吡啶的双核钴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梁鸿雷智鸿李夏*(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48)摘要:溶液法合成了配合物[Co 2(NDC)(BIPY)2(H 2O)6]·(NDC)(NDC=2,6-萘二甲酸根,BIPY=2,2′-联吡啶),用X -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 =0.92239(4)nm ,b =1.12616(5)nm ,c =1.22119(6)nm ,α=94.857(3)°,β=111.843(2)°,γ=112.200(3)°,V =1.05205(8)nm 3,Z =2,D c =1.526Mg ·m -3。
该配合物由[Co 2(NDC)(BIPY)2(H 2O)6]2+阳离子和1个游离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组成。
Co 2+离子与2,6-萘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和3个水的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2,6-萘二甲酸根的2个羧基分别以单齿方式桥连2个Co 2+离子形成双核配合物。
配合物中,配位水分子之间,配位水分子和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以及配位水分子和未配位的2,6-萘二甲酸根阴离子之间形成了丰富的O-H …O 氢键,进而将双核配合物连接成三维超分子。
关键词:钴配合物;2,6-萘二甲酸;晶体结构中图分类号:O614.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861(2010)09-1595-05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Binuclear Cobalt Complex with2,6-Napa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and 2,2′-BipyridineLIANG Hong LEI Zhi -Hong LI Xi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Abstract:A new complex,[Co 2(NDC)(BIPY)2(H 2O)6]·(NDC)(NDC=2,6-napathalenedicarboxylate,BIPY=2,2′-bipyridine),has been obtained by solvent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TG -DTA and X -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The complex belongs to Triclinic system,P 1space group with a =0.92239(4)nm,b =1.12616(5)nm,c =1.22119(6)nm,α=94.857(3)°,β=111.843(2)°,γ=112.200(3)°,V =1.05205(8)nm 3,Z =2,D c =1.526Mg ·m -3.Thecomplex is composed by [Co 2(NDC)(BIPY)2(H 2O)6]2+cation and one free NDC anion.The Co 2+cation is linked with one oxygen atom of NDC,two nitrogen atoms of BIPY,and three oxygen atoms of water molecules,form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environment.The NDC ligand links two Co 2+cations by a bis (monodentate)fashion to form a cationic unit.There ar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between the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s and the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 and coordinated NDC ligand,giving rise to 1D metal -organic cationic chain.In addition,hydrogen bonds are formed between the coordinated water molecule and noncoordinated NDC ligand.So,3D supramolecular network is formed through these hydrogen DC:752894.Key words:cobalt complex;2,6-napathalenedicarboxylic acid;crystal structure第26卷第9期2010年9月Vol .26No .91595-1599无机化学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第26卷无机化学学报0引言设计与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新型配位聚合物及超分子化合物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1-12]。
2,6-萘二甲酸在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中的应用研究

2,6-萘二甲酸在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中的应用研究刘亮;李勇;何涛;李小强;谢静【摘要】用2,6-萘二甲酸(HNDA)部分替代对苯二甲酸(PTA)合成了聚酯树脂,并以其制备了粉末涂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仪和人工加速老化实验对聚酯树脂及粉末涂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了PTA/HNDA配比对聚酯酯化时间、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聚酯树脂的热稳定性及粉末涂层光泽、耐热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的影响,发现以HNDA替换PTA有利于提高聚酯树脂的Tg、热稳定性,粉末涂层的光泽、耐热性及耐水煮性能,但降低了聚酯树脂的酯化效率和涂层的耐老化性能.【期刊名称】《涂料工业》【年(卷),期】2015(045)005【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粉末涂料;聚酯树脂;2,6-萘二甲酸【作者】刘亮;李勇;何涛;李小强;谢静【作者单位】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41;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860;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41;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860;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41;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860;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41;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860;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641;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8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7.82相对于对苯二甲酸(PTA),2,6-萘二甲酸(HNDA)分子结构上的萘环比PTA上的苯环具有更大的共轭效应,同时由于其平面状结构更大,分子链刚性更高。
用2,6-萘二甲酸合成的聚酯在力学性能、热性能、化学性能、气密性、电性能和光性能等方面优于使用对苯二甲酸合成的聚酯。
但由于2,6-萘二甲酸单体成本昂贵、生产工序复杂等原因,其发展长久以来受到限制。
对2,6-萘二甲酸在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应用及其性能优缺点已有大量的研究[1-3],但其在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中的应用研究则少见报道,本研究合成了含有2,6-萘二甲酸的聚酯树脂并制备粉末涂料,研究了2,6-萘二甲酸在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及其粉末涂料、涂层性能中的优缺点。
一种2,6-萘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一种2,6-萘二甲酸的制备方法2,6-萘二甲酸(2,6-ND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颜料、塑料、纺织品和电子材料等行业。
下面将介绍一种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是通过对苯二甲酸(TMA)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氧化反应反应物:苯二甲酸(TMA):100 g浓硝酸(HNO3):200 mL稀硫酸(H2SO4):150 mL硝化松树酸:5 g硝酸催化剂:2 g操作步骤:1.在反应瓶中加入苯二甲酸100 g、浓硝酸200 mL、稀硫酸150 mL,搅拌均匀。
2.在反应瓶中加入硝化松树酸5 g作为减腐剂,以及硝酸催化剂2 g。
3.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24小时,使反应充分进行。
4.将反应瓶放入加热设备中,加热至110°C,继续反应2小时。
5.将反应瓶中的反应混合物倒入冷却水中,过滤得到2,6-萘二甲酸的固体产物。
第二步:纯化得到的固体产物往往还会含有一些杂质,需要经过纯化步骤以得到高纯度的2,6-萘二甲酸。
操作步骤:1.将得到的固体产物溶解在80%的硫酸中,搅拌均匀。
2.通过结晶和过滤,将杂质分离出来。
3.用冷水洗涤纯化的2,6-萘二甲酸固体产物。
4.将产品置于真空干燥器中,除去残余水分,得到高纯度的2,6-萘二甲酸产物。
这种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工业生产。
通过对苯二甲酸的氧化反应,可以高效地合成2,6-萘二甲酸,是制备该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制备2,6-萘二甲酸,如通过对2-萘醌进行氧化反应或者通过其他合成路径。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需求和实验条件。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
β晶型成核剂2,6-二(环戊基酰胺基)萘的合成

我 国于 2 纪 8 0世 O年 代初 就 开始 了 对 卢晶 型 成核 剂 的研 究 ,影 响 较 大 的有 中科 院 、上 海有 机
维普资讯
塑 料 助 剂
20 06年第 3期 ( 第 5 总 7期 )
晶型成核剂 2 一 ( , 二 环戊基酰胺基 ) 6 萘的合成
李卫红
( 京燕 化 高新 催 化 剂有 限公 司 , 京 ,12 0 ) 北 北 0 50
摘 要 用 萘二 甲酸和环 戊胺合 成 了聚 丙烯 B晶型成核 剂 2 6 -(g 基酰 胺基 ) , 过正 交试验 ,-- g戊 萘 通
L W e- o g i ih n
(eigY n u p dtdH-ehC .Ld B in ,0 50 Bin ah aU - a it .o, t, e ig 120 ) j e c j
Abtat A -om n cet ga e t ,— i( coe tl ro y a ie a hh l e W Ssn ei d sr c: f u l i gn 6 d c l nyc bn l m n )np tae a y t s e r an 2 y p a n h z
h s t e i s
聚 丙 烯 是 一 种 产 量 大 , 途 广, 用 价廉 易 得 的 通 用型 树脂 , 可应 用 的领域 十分 广泛 。 近年 来 , 聚丙 烯
广 泛关 注 。聚丙烯 树 脂 以型 成 核剂 ,通过 提 高聚 丙烯 的结 晶速度 并
me ' b n i gmo u u sg e t rt a e lt r rse d n d l s i r ae n t at . h h e
科技成果——萘烷基化制2,6-萘二甲酸

科技成果——萘烷基化制2,6-萘二甲酸技术开发单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学科领域精细化工
项目阶段实验室开发
成果简介
2,6-二烷基萘(2,6-DAN)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氧化产物2,6-萘二甲酸(2,6-NDCA)是制备多种高级聚酯、高级塑料以及液晶聚合物的重要单体,尤其是与乙二醇缩聚制得的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聚酯材料。
目前BPAmoco公司以邻二甲苯和丁二烯为原料,通过侧链烷基化、环化、脱氢和异构等步骤获得2,6-DMN。
由于其工艺流程长,2,6-DMN的生产成本很高,面临停产。
萘可由煤焦油或石油炼制的馏分中得到,价格低廉。
目前萘的深加工能力较低,以廉价、丰富的萘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2,6-DAN,可实现由萘出发一步制备2,6-DAN,而且符合我国煤焦油产品深加工及清洁利用的需求,是一条极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工艺路线。
本项目由萘出发,经烷基化、分离、氧化制备2,6-萘二甲酸。
本项目通过优化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实现其形貌及酸分布的优化,结合分子筛改性制备了具有较高活性及2,6-二异丙基萘选择性催化剂,体现出较好应用前景。
目前正在进行氧化工艺的优化。
该催化剂体系以及合成方法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投资规模100-500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配合物有 100 多个, 它们展现了丰富的拓扑结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总结了 2 , 萘二甲酸配体的结构特 66点以及配位模式, 并按照金属离子的种类对 2 , 萘二甲酸配合物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 着重介绍了 2 , 萘二 甲酸配合物在气体吸附分离 、 光致发光、 磁性及多相催化方面的应用性质 , 对该类配合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 展望。 6关键词 2 , 萘二甲酸 配位模式 配合物 DOI:10.14159/ki.0441-3776.2016.04.003 应用性质
Advances of 2 , 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s
Qiu Xiaomin, Li Yang , Song Jiangfeng, Zhou Ruisha *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College of Science,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 ) Abstract 2 , 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is a linear and rigid ligand with multiple coordinating atoms. Up to now,more than 100 kinds of 2 , 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s were reported. These coordination polymers show the abundant topological structur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s. Her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ordination modes of 2 , 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ligand and the research advances of 2 , 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s according to various species of metal ions were summarized briefly. The application properties of 2 , 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based coordination polymers in the gas adsorption and separation,photoluminescence,magnetism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spects were focused on,and the research prospects of these coordination polymers were presented. Keywords Application properties 2 , 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 Coordination modes, Coordination polymer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八面体簇构筑
-
而成的 3D 微 孔 结 构 ; 92 是 由 独 特 的 Cr3 ( μ3 O ) ( CO 2 ) 6 三角棱 柱 簇 形 成 的 具 有 超 大 笼 形 结 构的 MTN 型 分 子 筛 拓 扑结构, 该骨架中具有两 种 不 同 的 介 孔 笼, 尺 寸 分 别 为 3. 9 和 4. 6nm; ( 4 ) 引入的辅助配体可分为线性桥联辅助配体、 端基辅助配体以及小体积多氮辅助配体 3 类, 中 4'性桥联配体有利于构筑 3D 结构, 其中, 引入 4 , bipy、bipyen、4 ,4'BPIPA、AzBIPY、4 ,4'bpe、 diPyNI、 DMBPY、 bibp、 bpe、 bmimb、 L3 ( 简称的含义 见表 1 的附注, 下同 ) 辅助配体时, 容易形成 3D
6
6NDA 构筑配合物的研究 为了更好了解 2 , 现状, 我们根据金属离子种类不同进行分类讨论 : ( 1 ) 过渡金属构筑的配合物; ( 2 ) 主族金属构筑的 配合物; ( 3 ) 稀土金属构筑的配合物; ( 4 ) 双金属 6NDA 衍 生 物 构 筑 的 配 构筑的 配 合 物; ( 5 ) 2 , 合物。
( 1 ) 该配体包含 2 个羧酸基团, 可以作为多齿 O供体连接体, 具有单齿、 螯合和桥联多种配位模 式, 从而构筑多种新颖结构的配合物 , 其常见的配 位模式如图式 1 所示; ( 2 ) 该配体的 2 个羧酸基
图式 1 Scheme 1
2, 6NDA 的配位模式
The coordination modes of 2 , 6naphthalenedicarboxylate acid
· 304·
化学通报 2016 年 第 79 卷 第 4 期
http: / / www. hxtb. org
2, 6萘二甲酸构筑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邱晓敏 李 洋 宋江锋 周瑞莎
( 中北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太原 030051 ) *
摘
66要 2, 萘二甲酸是一个具有多个配位原子的线性刚性配体 , 迄今, 已报道的 2 , 萘二甲酸构筑的
邱晓敏
25 岁, 女, 硕士生。主要从事配位化学的研究。* 联系人, 周瑞莎
Email: rszhou@ nuc. com 女, 副教授,
5, 20130210086)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 21201155 ) 、 山西省青年基金项目 ( 2012021007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项 “131 ” 目、 山西省 领军人才工程项目和中北大学理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20151007 收稿, 20151126 接受
2. 1
2, 6NDA 与过渡金属构筑的配合物
2, 6NDA 与不同过渡金属离子构筑的配合
6物如 表 1 所 示 。 从 表 1 可 以 看 出 : ( 1 ) 以 2 , NDA 为有 机 配 体 , 通 过 改 变 过 渡 金 属 离 子、 溶 pH 、 剂、 辅助配体 、 温度等条件共构筑 93 个过渡 25 个 Zn 、 11 个 Cu 、 金属配合物 , 包括 19 个 Co 、 9 个 Ni 和 Mn 、 8 个 Cd 和 Ag 、 2 个 Fe 以 及 1 个 Cr 和 Zr 的配合物被报道 。 研究表明 , 改变反应 条件有助 于 丰 富 配 体 的 配 位 模 式 , 并合成得到 1D 、 2D 、 3D 结构的配合物 ; ( 2 ) 在合 单核 、 双核 、 6、 23 、 24 、 45 、 54 ~ 57 、 61 成方法上 , 除配合物 1 、 ~ 64 、 66 、 82 ~ 87 、 91 采用常温法直接合成外 , 其 余配合物均采用水 ( 溶剂 ) 热法合成得 到 , 而在
http: / / www. hxtb. org
化学通报 2016 年 第 79 卷 第 4 期
· 305·
1
2, 6NDA 配体的结构特点
2, 6NDA 作为有机配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团根据去质子化的程度不同, 可以提供氢键的给 体或受体, 从而有利于构筑高维结构的配合物; ( 3 ) 该配体大的萘环可以为芳香环 π - π 堆积相 互作用提供潜在的超分子识别位点, 形成有趣的 超分子结构; ( 4 ) 该配体是一个刚性线性配体, 其 2 个羧酸基团互处对位, 空间位阻较小, 有利于构 筑功能各异的 3D 多孔 MOFs 结构。
2
2, 6NDA 构筑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82 、 83 、 87 中 , 2, 6利用常温法合成的配合物 54 、 NDA 没有参与配位 , 而是以二价阴离子的形式 存在 , 最 后 超 分 子 识 别 形 成 3D 超 分 子 结 构 ; ( 3) 2, 6NDA 与金属离子反应共合成得到 22 个 配合物 , 在该类配合物中 , 除 1 和 45 为 1D 结构 外, 其余均为 3D 结构 , 形成的 3D 结构主要分成 配体采用不同的配位模式直接与金属离子相配 21 ~ 23 、 65 ~ 68 、 74 ~ 76 、 90 ) 位 ( 配合 物 2 ~ 5 、 O ( H) M 结构相互作用形成高稳 和配 体 与 M、 ( 24 、 25 、 92 、 93 ) 两 定 高孔道配合物 配合物 20 、 类, 例如 ,20 是由 ( Zn 4 O ) ( CO 2 )
表1 Tab. 1 序号
17 、 18 、 36 、 37 、 39 、 46 、 52 、 53 、 55 、 60 构( 配合物 6 、 ~ 64 、 73 和 79 ) , 但也可以形成高维结构 ( 配合物 38 、 51 、 69 ~ 72 、 78 、 80 ) 。 小体积多氮辅助配体有 6 个, trz、 Oxdz、 Hmtz、 mepyz 和 dmapym, 包括 ur、 trz、 Oxdz, Hmtz 易形成高维结构 ( 配 其中, 配体 ur、 42 以 2 , 6合物 40 ~ 44 和 86 ) , 配合物 41 、 例如, NDA 作为柱撑连接相邻的 2D Zntrz 层结构形成 开放 3D 柱层骨架; 而配体 mepyz 和 dmapym 则 构筑形成具有 M2 ( CO2 ) 2 次级结构单元的 2D 结 85 ) 。通过上述总结, 构( 配合物 84 、 我们发现, 水 ( 溶剂) 热比常温法更有助于复杂结构的设计合 成, 特别适用于这种溶解性差的有机连接体配合 物的组装, 另外可以通过调控金属离子的种类 、 溶 pH、 剂、 中性有机连接体、 中性端基配体、 反应温 度等条件实现最终目标产物的设计及性能的 调控。
[1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