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3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__是四年级上册统编版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__,讲述的是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的故事,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该课文所处的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侧重爱国主义情感的渲染。
而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__的主要内容”,该语文要素侧重于策略。
基于本单元组的导向,个人觉得首先要确定__的教学核心,也就是我们的“靶心”。
落实到__,笔者定下的“靶心”是:以感受梅兰芳高贵人格与民族气节为主,在阅读感受中渗透策略教学,并进行适当思维训练。
关注文本和语文要素并行,让学于生,是本设计的着力点,目标指向“生本课堂,快乐学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词语归类、联系上下文、同伴互助等方式,了解“旦角、沦陷、租界、侵略者、深居简出、斩钉截铁”等词语意思。
借助提问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演出的几件事,通过串联的方法,把握__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学以致用,复习第二单元提问策略)聚焦重点段落,运用读悟结合的方法,升华梅兰芳的人格与气节,感受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作业本、书写用品。
2.教师:课件、板贴、教案。
四、教学过程:自我介绍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姓蔡,大家可以叫我——,谁来跟我打个招呼吧?蔡老师你好,您好,真有礼貌,很高兴认识你,我也很高兴认识你,在我们学校,大家都喜欢叫我蔡蔡老师,叫叫我。
还有点时间,大家可以读一读课文。
准备好上课。
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上课。
第一板块播放视频,揭示课题1.播放视频通过预习,大家知道课文介绍了哪位人物吗?板书——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认识他。
梅兰芳微课介绍。
(太快)现在,你应该对梅兰芳有了一定了解吧?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ppt)——学生读,板书。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熟练读准歌曲《梅兰芳蓄须》的歌词,能够流畅朗读。
•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对京剧的贡献。
•能够理解歌词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 教学内容•《梅兰芳蓄须》课文歌词。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对京剧的贡献。
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朗读《梅兰芳蓄须》歌词。
•难点:理解歌词中的文化内涵。
4.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京剧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京剧文化的兴趣。
Step 2: 学习《梅兰芳蓄须》•分段朗读歌词,帮助学生学习歌曲的发音和节奏。
•解释生词和词组,确保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
•对比不同的段落和词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Step 3: 了解梅兰芳•向学生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京剧的贡献。
•利用图片和简短的视频片段展示梅兰芳的经典表演片段,激发学生对他的兴趣和敬佩之情。
Step 4: 学唱歌曲•按照节奏和音调教学学生唱歌曲。
•分组练习,进行合唱。
Step 5: 小结与反思•进行课堂小结,复习学生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对学到的东西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观看视频、朗读、解释词汇、分析文化内涵等,使学生对歌词的发音、意义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学习《梅兰芳蓄须》这首歌曲,了解到了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京剧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时间有限,对于梅兰芳的介绍和京剧的讲解可能没有足够的深度,学生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唱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学习《梅兰芳蓄须》这首歌曲,不仅掌握了正确的歌曲发音和节奏,还对梅兰芳和京剧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等奖(锦集3篇)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等奖(锦集3篇)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一等奖1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的阳刚之美。
2.能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3.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2.通过听读、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2.体会激越的语言,并学习运用,尝试表达。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
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教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喜欢劲舞学生可能回答:带劲、有节奏、能使生命得到宣泄等等,于是引出,在黄土地上也有这样如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和音乐,那就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问:你看了这些画面,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谈一谈观后感)导入: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
今天我们就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教学活动2美读课文,学习新课第一板块:朗读,感知1、读课文。
(1)预读,学习生词瞳(tóng)仁恬(tián)静晦(huì)暗羁绊(jībàn)蓦(mò)然冗(rǒng)杂戛(jiá)然磅礴(pángbó)(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
)(2)指导朗读和学生朗读。
2、明结构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案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梅兰芳生平简介1.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情况以及他进入梨园的经历。
1.2 引导学生了解梅兰芳在京剧领域的成就,包括他在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的表演艺术。
第二章:梅兰芳蓄须的原因2.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背景,即日本侵华战争时期。
2.2 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第三章:梅兰芳蓄须的过程3.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过程,包括他如何开始蓄须,以及蓄须对他的生活、表演产生的影响。
3.2 引导学生分析梅兰芳蓄须的过程,从中体会他的坚韧和毅力。
第四章:梅兰芳蓄须的意义4.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的意义,即他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敌人的反抗。
4.2 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蓄须对当代人的启示,即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民族气节。
第五章:梅兰芳蓄须的影响5.1 让学生了解梅兰芳蓄须在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即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抵抗侵略者的决心。
5.2 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蓄须对后世的影响,即他的行为成为了民族英雄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第六章:教学目标与方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梅兰芳的生平及其蓄须事件的背景与意义。
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的能力。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梅兰芳的生平及其蓄须事件。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蓄须行为背后的道德和民族精神。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梅兰芳的行为,理解其历史意义。
第七章:教学内容与步骤7.1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与过程。
梅兰芳蓄须的意义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7.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梅兰芳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详细讲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步:分析梅兰芳蓄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第四步:讨论梅兰芳蓄须对当代人的启示。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梅兰芳蓄须》教案 ( (3)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教案 (3)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梅兰芳对戏剧的热爱和坚持。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坚韧和执着。
3.学会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文中人物对话。
4.学会欣赏戏剧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基本情节。
2.学会正确朗读生字生词。
3.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感受故事中的情节发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梅兰芳的内心世界和对戏剧的理解。
2.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掌握戏剧术语。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 (10分钟)•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对于戏剧和表演的了解。
•引导学生思考:戏剧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表演?2. 导入课文 (15分钟)•讲解梅兰芳的基本情节,介绍梅兰芳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逐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
3. 听读课文 (10分钟)•播放录音或老师朗读整篇文章,让学生跟读。
•分组学生同桌互相朗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4. 词语解析 (10分钟)•解释生字生词的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练习使用课文中的生词句子,巩固词语掌握。
5. 体验戏剧表演 (20分钟)•分组让学生模仿文章中梅兰芳的表演情节,进行小剧场表演。
•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体验梅兰芳的表演风格。
6. 思考讨论 (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是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的?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课堂总结 (5分钟)•回顾今天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梅兰芳的坚持和努力精神。
•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六、课后作业•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流畅地朗读出文章。
•思考并写一篇作文:“我的梦想与努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梅兰芳的故事,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戏剧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第1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崔峦先生说过:“略读课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学生自主性阅读,采取“问题导读”式的思路,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深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以此感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京剧中角色分类的相关知识、图片及微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梅兰芳的其他故事或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文释题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京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梅兰芳——这位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
(板书:梅兰芳)2.简介梅兰芳,简单了解京剧中的“旦角”。
可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或微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旦角”。
PPT出示1: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PPT出示2: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梅兰芳蓄须》教案

《梅兰芳蓄须》精品教案第一章:梅兰芳生平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理解梅兰芳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1.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舞台形象梅兰芳对戏曲艺术的贡献和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梅兰芳的舞台形象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章:梅兰芳的舞台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京剧表演中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分析梅兰芳的舞台表演技巧和艺术成就2.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表演风格和舞台形象梅兰芳的代表剧目和经典角色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创新和发展2.3 教学方法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代表剧目和经典角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欣赏和感悟第三章:梅兰芳与新中国3.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活动和贡献理解梅兰芳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影響和贡献3.2 教学内容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舞台表演和文化活动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梅兰芳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和影响3.3 教学方法观看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舞台表演视频,了解其在新时代的贡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在新中国的文化活动和传承发扬京剧艺术的事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与新中国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感悟第四章:梅兰芳的艺术思想4.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思想和舞台理念分析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4.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舞台理念和表演思想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梅兰芳对后辈艺术家的影响和启发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思想和舞台理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思想的认同和感悟第五章:梅兰芳的影响和legacy5.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探讨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5.2 教学内容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梅兰芳对后辈艺术家的影响和启发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探讨梅兰芳legacy 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影响和legacy 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梅兰芳的舞台美学6.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分析梅兰芳在舞台表现中的审美追求6.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及其形成背景梅兰芳在舞台表现中的审美追求及其表现梅兰芳的舞台美学对后世的影响6.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舞台美学理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舞台美学表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舞台美学的理解和感悟第七章:梅兰芳与文化交流7.1 教学目标了解梅兰芳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理解梅兰芳如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 教学内容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及其影响梅兰芳如何通过表演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梅兰芳对国际友人的文化交流及其意义7.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贡献观看梅兰芳的国际舞台表演视频,理解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感悟第八章:梅兰芳的艺术精神8.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分析梅兰芳如何体现艺术精神8.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及其形成背景梅兰芳在艺术实践中如何体现艺术精神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8.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内涵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艺术精神体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第九章:梅兰芳的艺术价值9.1 教学目标理解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分析梅兰芳在艺术领域的贡献9.2 教学内容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及其体现梅兰芳在艺术领域的贡献及其影响梅兰芳的艺术价值对后世的意义9.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的艺术价值观看梅兰芳的舞台表演视频,分析其在艺术领域的贡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梅兰芳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感悟10.1 教学目标反思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意义10.2 教学内容回顾学习梅兰芳的过程和成果分析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启示和影响10.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反思梅兰芳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梅兰芳生平简介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是教学的重点,而如何通过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梅兰芳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教学的难点。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案

《梅兰芳蓄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梅兰芳的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艺术家,珍惜艺术遗产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
2. 教学难点:(1)欣赏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
(2)理解梅兰芳蓄须的原因及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视频资料。
(3)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读生字词。
(2)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对梅兰芳有什么了解?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自主分析梅兰芳的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总结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历。
5.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蓄须的意义是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梅兰芳的小故事。
2. 欣赏其他京剧表演艺术家的作品,与同学交流感受。
3. 调查身边的同学对京剧的了解程度,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3 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23*梅兰芳蓄须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难点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
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
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
同时,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
2.阅读理解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
3.表达运用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预习提纲(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京剧视频选段。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
(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课件出示对梅兰芳的介绍和旦角剧照。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
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这位京剧大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播放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出示剧照和梅兰芳本人照片,让学生对比,直观知道旦角是什么样的,梅兰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么区别,从而理解胡须对京剧表演的重要影响。
二、初读课文,品读课题1.读课题。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我们读完课题后,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梅兰芳唱戏与胡须有什么关系?2.品课题。
课文的题目告诉了我们梅兰芳蓄须这件事。
你们知道“蓄须”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先来看看“蓄”,“蓄”的意思是积蓄,“蓄须”即积蓄胡须。
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梅兰芳是唱什么的?与他的胡须有什么关系?(梅兰芳在戏台上唱花旦,扮演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须,就不能演戏了。
)设计意图:读课题,品课题,能使学生快速明白梅兰芳不给日本人唱戏和蓄须之间的关系。
三、再读课文,扫清障碍1.本课有“蓄、迫”等11个生字,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分小组汇报。
读音指导:“租”是平舌音,“订”是后鼻音,不能读成“dìn”。
2.掌握多音字。
课件出示:宁nínɡ(安宁)nìnɡ(宁可)要yāo(要求)yào(需要)3.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围绕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课件出示: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4.请学生分别读一读,找出这四件事情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批注,小组讨论,汇报:课件出示:第一件事(第2自然段):避港拒演第二件事(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第三件事(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第四件事(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斩钉截铁、纠缠”的意思。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纠缠:烦扰;搅扰。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内容,列出小标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研读课文奠定基础。
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避港拒演”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教师谈话引入:1919年4月,梅兰芳先生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日本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精湛艺术深感佩服。
但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拒绝了给日本人演出。
他是怎样拒演的?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理解。
课件出示:避港拒演(1)梅兰芳在上海、香港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2)梅兰芳深夜在家关紧门窗,细声吟唱。
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一个热爱京剧、有民族气节的京剧大师。
3.指导朗读:朗读第1~2自然段时,要把“闻名世界”“总是”重读,体现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设计意图:从介绍梅兰芳先生的巨大成就,到介绍梅兰芳先生躲避纠缠,偷偷唱戏,为学生后期理解梅兰芳先生多次想方设法拒演的坚定,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打下基础。
五、学习第3自然段,深入理解“蓄须明志”1.学生自主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思考: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梅兰芳蓄须说明什么?3.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中的“志”指的是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问题。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
(2)梅兰芳蓄须说明他不想为日本人演出。
(3)“蓄须明志”的“志”指的是:梅兰芳身处逆境,始终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其高尚的民族气节。
设计意图:教学这个自然段,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蓄须”能表明自己不会为日军演出的决心,明确“志”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
六、教学第4~7自然段,理解“卖房度日”“自伤身体”1.学生读第4~7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思考:1.敌人的威逼使梅兰芳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2.找出表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研读课文,同桌互相讨论,读读相关语句。
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1)敌人的威逼使梅兰芳没有了经济来源,打算卖房度日。
(2)面对日军的反复邀请,他坚定地拒绝演出,不顾危险毅然装病。
3.梅兰芳先生是怎么装病的?预设:梅兰芳装病是打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额头滚烫滚烫,差点儿丢了性命。
此时此刻,你认为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填空:课件出示:梅兰芳先生是一个坚贞不屈、铁骨铮铮的人。
4.教师谈话:梅兰芳的行为,赢得了许多中国人的尊敬,人们仅仅是被他的京剧艺术所折服吗?(不,更是为他的民族气节所折服。
)课件出示:句式练习:他宁愿(蓄须),宁愿(卖房度日、自伤身体),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5.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朗读时要把“宁愿”读重一些,语速快一点。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把前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热情和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就会有更清晰的了解。
七、学习第8~9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
思考:人们仅仅是喜爱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吗?预设:人们喜爱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艺术表演,同时更敬佩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
2.对比。
日寇侵华时期,梅兰芳先生想方设法不为日本人表演。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却主动要求登台表演。
前后态度对比鲜明,更加突出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
3.教师总结:人们不仅喜爱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
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义,梅兰芳先生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设计意图:此处升华情感,让学生明白人们对梅兰芳先生的崇敬,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是因为他高尚的民族气节。
八、升华感情,总结本课1.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
老师即兴作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
课件出示: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民族气节四海扬。
2.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感慨万千,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着如此铮铮铁骨,如此爱国热情,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梅兰芳先生说,请大家都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结尾的一首小诗,升华主题,让学生给梅兰芳先生写话,既对课文加深了理解,也是内化语言的好机会。
一、视频导入,了解“蓄须”与“明志”的关系。
由于我班学生语文基本功比较薄弱,所以我抓住本课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事件上下了很大功夫。
如何让学生感受梅兰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是本课的重点。
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播放了梅兰芳先生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旦角”“蓄须”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旦角必须要把胡须剃干净。
预习课文方面我也给了学生们相应的指导,尤其是让学生们课下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梅兰芳的相关知识,在学生们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梅兰芳的知识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加以补充和总结,以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横向对比,感悟人物品质。
用“沦陷时期的梅兰芳拒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梅兰芳的公演”做对比,突出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受到大家的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是受到人们的敬仰。
在教学中,我启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也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归纳和提升。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及前后对比,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三、不足之处。
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主感悟,而是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
这样由老师一步步带着,虽然不会出错,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他们的思维是被老师圈住的,无法发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改进,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3梅兰芳蓄须人教部编版梅兰芳蓄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3.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