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的基本特点
钢铁行业特点

钢铁行业特点钢铁行业特点1钢铁工业钢铁工业指从事铁、锰、铬及其合金的金属矿的采掘、洗选、烧结、冶炼并加工成材的工业。
又称黑色金属工业,是冶金工业的一部分。
钢铁工业属于资金、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也属于基础工业,它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的重要工业部门。
随着科技的进步,钢铁材料向高、精、轻、薄耐用方向发展。
随着一些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化学材料的广泛使用,主要产钢国家从70年代后,钢产量有所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产量不断增长。
2000年,中国钢铁行业主要产品,钢、铁、成品钢材产量再创历史新记录,分别达到12723.61万吨,13103.42万吨和13146万吨;比上年同期净增388.90万吨,1115.56万吨和1320.04万吨,同比增长3.15%,9.31%和11.16%;增长幅度比1993一1999年年均增长5.8%有一定回落。
扣除增加出口和以产顶进的产量后,基本实现了把钢产量控制在1.1亿吨的总量控制目标。
其中,13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全部按计划实现了总量控制目标。
2钢铁联合企业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在炼铁炉内把铁矿石炼成生铁,用生铁水炼成钢,再铸成钢锭或连铸坯,经轧钢等方法加工成各种用途的钢材。
拥有上述全过程生产设备的企业就是钢铁联合企业。
以下简称联合企业。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生铁和70%以上的钢是联合企业生产的。
2.1 钢铁联合企业组成钢铁联合企业的组成,因具体条件而异。
靠近矿山的企业可与矿山合成一个单位;炼焦设施一般设在联合企业内,但也可单独经营;热电、耐火材料、备件制造,可设在联合企业内部,也可单独设置,向联合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
联合企业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原料处理选矿厂一般与矿山构成一个采选联合企业。
粉矿经球团或烧结造块。
球团厂可在矿山,也可在钢铁厂内。
烧结厂一般均设在钢铁厂内。
钢铁厂内都设原料场,贮存铁矿、钢铁冶炼辅料和焦煤、燃料,并将原料分级、混匀。
近年,普遍重视精料问题,原料处理已是钢铁联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述及特点1

钢铁行业概述2008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南京召开了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反避税工作会议,提出了“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要求。
其中,在分类管理中特别强调实行分行业管理,即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经营和核算特点,细化各行业管理的特殊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体系,切实加强纳税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的措施,促进企业所得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钢铁行业作为原材料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和需求国,钢铁行业工作产值占全社会GDP的比例约在3%左右,钢铁行业税收收入占我国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也较高。
(补充相关比重图表)一、钢铁行业的主要特点1、规模经济特征明显。
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建设一条拥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设备规模的钢铁生产线,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少则需要投资几亿元,多则需要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2、行业经营流程复杂。
钢铁行业是一条由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组成的产业链。
具体来说,钢铁生产企业的经营流程是:钢铁生产企业向其上游供应商购买铁矿石和焦炭等原材料;生产企业通过焦化→烧结→炼铁→炼钢等生产流程生产出粗钢,再在粗钢的基础上轧制成需要的各种钢材(板材、棒材、线材、带钢等);然后销售给钢铁流通企业,由流通企业销售给下游的建筑、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的用户。
生产经营的核心是冶炼,其过程大多为长流程,即从铁矿石冶炼到钢材轧制的整个过程;也有短过程,即从中间产品钢坯、钢锭到钢材轧制的过程。
3、行业能耗高和污染高。
钢铁行业属于高能耗和高污染的行业,其中炼铁流程的能耗和污染最为突出。
钢铁行业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电、煤炭和水等。
目前,我国大型钢铁生产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约为632公斤标准煤,基本接近国际平均水平,但中小型钢铁生产企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当较低,能耗偏高;钢铁行业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等。
目前钢铁行业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约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0%、15%和10%。
国内钢铁行业的分析特点

•物料成本占总成本55%左右的企业,采购成本降低1% ,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相当于销售收入增加12~18%!
•美国钢铁败因思考(《冶金管理》2003年第5期 宝钢-张贤善)
2002年10月,申请破产保护的伯利恒钢铁公司,于2003年初被以 财务公司为背景的国际钢铁集团收购!
在过去的4年中,曾经创造无数业绩的众多钢铁纷纷申请破产或破产保护,15万钢 铁工人中的7万变为失业大军……
全球最大6家钢铁(扁平材)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仅为19%; 上游控制着天然资源的全球前5位矿石供应商的市场份额达60%; 下游全球6大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0%,而且认证制度繁杂;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企业近期投资与发展分析和思考》
冶金工业“十五规划目标”
•冶金工业“十五”规划总的目标是: •通过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企业的联合重组,搞好结构调 整,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专业化分工,切实避免重复建设, 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具体指标如下(部分):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企业近期投资与发展分析和思考》
•船高莫忘水涨急
2003年3月与去年同期相比:
铁矿石、铁精粉价格平均上涨20%左右; 焦炭价格上涨60%~80%
生铁、钢坯、废钢等也上涨10%~15%
2003年前3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29.05%!
国内钢铁行业的分析特 点
2020年4月23日星期四
•竞争
• 企业必须创造价值,企业必须对其开展的每一个 活动进行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果企业 对那些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能够比竞争对手 付出更低的成本或者做得更加优秀,那么它就可以获 得竞争优势。
钢铁行业发展特点及面临的形势任务

钢铁行业发展特点及面临的形势任务钢铁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钢铁行业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行业之一。
本文将从钢铁行业的发展特点以及面临的形势任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钢铁行业的发展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钢铁行业的需求往往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
当经济处于增长周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增加,钢铁需求也相应增加;而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减少,钢铁需求也会下降。
第二,钢铁行业存在着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钢铁行业一直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在近年来低迷的市场环境下,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第三,钢铁行业的竞争激烈。
钢铁是一个典型的成本驱动行业,价格竞争非常激烈。
钢铁企业之间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还要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在面临的形势任务方面,钢铁行业面临以下几个重要任务。
第一,应对环保压力。
钢铁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其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钢铁企业需要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排放。
第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过剩产能一直是钢铁行业的一个难题,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这包括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等。
第三,加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之一,但国内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钢铁企业需要加强产品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为了应对上述面临的形势任务,钢铁行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环保投入。
钢铁企业要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绿色生产方式。
同时,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与管理。
其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政府要加大对落后产能淘汰和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产能过剩地区的转型支持。
此外,钢铁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拓展高端市场,降低对低端市场的依赖。
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链结构及特点--罗兰贝格

罗兰·贝格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钢铁行业全球决策者的杂志||| Which industries will be the next engines to drive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another 30 years? We tell you what to watch out for and provide key recommendations从粗放到精耕,中国钢铁行业的转型与契机一、前言1,中国钢铁行业的机遇钢铁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整体产业链约占中国GDP总值的8.8%,行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多,在整个经济振兴的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具体而言,中国钢铁行业上游牵涉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铁合金等行业,下游覆盖房地产、建筑、汽车、造船、家电、轻工、石油与化工。
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
中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超过20%。
2008年,粗钢产量达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消费量为4.5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
但是,中国钢铁行业一直面临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控制力弱等一系列问题。
尤其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波及中国,不但钢铁出口前景不佳,内部需求也形势堪忧。
罗兰·贝格研究认为,危机之下,中国钢铁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在机遇。
一方面,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四万亿投资集中在基建领域及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将间接放大用钢量,改善行业现状;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国内钢铁产能是一种“相对过剩”的供需矛盾,高品质钢材产品供应不足,还需大量进口。
配合政府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将加强发展特钢产品,因此高端产品领域潜在需求巨大。
我国钢铁行业的基本特点

3. 发达工业国家钢铁产量基本稳定 甚至略有降低,并转向结构调整,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世界市场的供求分析
• 4.7%
•16.7%
•39.89%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产量 •236 •万辆
•产量 320
•万辆
•2001年 •2005年
•产量 •400 •万辆
•2010年
2001年汽车产量236万辆,轿车 61万辆。
10年内,中国将是全球轿车市场 增长最快的国家,2005年以前能 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
2005年,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 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 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 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 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 比例达到15-20%。
我国钢铁行业的基本特 点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世界钢铁工业生产能力过剩
•2001年世界钢铁产需对比
•10亿吨 •8.7亿吨
•需求量 •生产能力
• 世界性的产能过剩导致 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
•数据来源:IISL
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突破 引发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极大 地提升了全球生产力水平,同时 也把不少传统产业推向了产能过 剩的境地,钢铁行业即是其中之 一。
•
2、特殊钢和棒材的比重,随着国内工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及产品结
构的调整,将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国外水平短时间难以达到,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因此选用折中的比重数据,准确度会更高。
钢铁行业分析介绍

钢铁行业分析介绍简析钢铁行业现状一、初识钢铁行业【行业分析】钢铁行业:低迷中谋生存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我国钢铁工业是在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后发展起来的,自1949年建国以来,国内钢铁工业产量几乎为0,排名靠后的情况下,发展到20__年产量为110551.65万吨,排名世界第一。
钢铁产量变化的过程中,其主要以生产的技术和节能环保为主线,下面以节能环保作为依据,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8年。
这一阶段我国的钢铁工业几乎从零开始,经历了漫长的艰苦建设和低速增长时期。
在此期间,钢铁企业的煤气回收,主要是焦炉煤气的回收,大部分作为高炉、焦炉等内部用户的燃料,其余部分放散,放散率高达20%以上高炉煤气除了在高炉热风炉上使用外,绝大部分放散转炉煤气基本不回收。
钢铁企业所用燃料以外购重油为主。
第二阶段是从1978年到20__年。
从1978年开始,我国开始重视节能,从节能基本业务建设和推动全行业的节能工作入手,成立节能管理机构,形成节能管理体系建立钢铁工业能耗概念,形成节能指标体系制定节能规范和规定,开展节能应用科研工作采用节能新技术,开展系统节能工作等,节能取得长足进步。
这一阶段,煤气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工作逐渐完善起来。
焦炉煤气除了应用到企业内部用户,还用于附近的生活区作民用煤气和工业燃料。
高炉煤气由于发热值低,燃烧温度较低,且能源压力不稳定,在钢铁企业中有不同程度的放散。
于是,各钢铁企业针对自身的特点,按照生产工艺和热工设备对煤气发热值的不同要求,开始使用高、焦或高、焦、转混合煤气。
混合煤气的使用减少了高炉煤气的放散,使煤气的供需平衡得到了调节。
同时,在钢铁企业设置高炉煤气柜,回收生产不均衡造成的煤气富余量在高炉出现短期的休风或缺少煤气时,提供柜内煤气,对调节回收利用高炉煤气和确保安全供气起到很大作用。
我国回收转炉煤气虽有多年的历史,但回收量一直较低,1996年我国钢铁企业平均转炉煤气的回收量只有47立方米/t钢。
钢铁行业的特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钢铁行业的特点
1.基础性行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
和钢铁产业关联度较大的产业主要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等,钢铁工业将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这些行业衰退而衰退。
钢铁工业向上游产业联系采矿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同时,钢铁工业提供的产品又是其它许多产业的基本原材料,向下游又与机械工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各种重要的行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能源、交通、汽车、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契机;反过来,钢铁行业的发展也会促进这些相关行业的进步。
2.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大。
从第1 点也可以看出,由于钢铁行业主要为机械、建筑业等下游行业提供产品,而下游的建筑业等行业发展具有顺周期性(即随宏观经济繁荣而行业发展加快,随宏观经济衰退而行业发展减缓),所以钢铁行业也有顺周期性。
随经济周期的繁荣,带动钢铁行业需求旺盛,而经济周期的衰退则影响钢铁行业需求减弱。
3.钢铁行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
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决定了其大型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方向。
冶炼钢和铁的经济规模都在百万吨以上,现代化的线材生产的经济规模在40 万吨,热轧板材生产线的规模在300 万吨。
20 世纪后半叶,全球钢铁工业以日本最具代表性,都在走一条大型化、专业化、和高效化的发展道路。
目前,世界最大的炼铁高炉(俄罗斯谢韦尔钢铁厂5 号高炉)炉容已有5580 立方米。
4.钢铁行业的“双高”产品具有资金壁垒和技术壁垒的双重壁垒。
由于钢铁行业的规模经济特征,使其具有较高的资金和技术壁垒。
项目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来源:冶金管理
日本特殊钢产品结构
• 2000年日本特殊钢销售量为1434万吨,其中445万吨出口,占31%, 可见日本特殊钢是以国际市场为销售对象。
• 中国随着工业基础的提高,产品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而日本的
产品结构对于中国特钢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数据来源:冶金管理
•29%
世界主要国家特殊钢比重
•同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的特殊钢在产业中的比重只有4%;远远小于
主要的发达国家水平。由此可见,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特殊钢量与国外
先进工业国家尚有一定差距,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加入WTO后,这
一部分国内市场空间极易被国外占领,对国内特殊钢市场将产生影响
。•19%
•18%
•17%
•16%
•14.4
%
•11%
•4%
•瑞典 •日本
•德国 •法国 •比利时 •韩国 •美国
•对国内的特钢企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
•数据来源:特殊钢协 会
•中国
特殊钢行业现状
n 根据特钢协会成员单位统计(约占全行业总量70%),2001年全年钢产 量预计1450万吨,比上年增长8.7%,其中优钢产量约930万吨,比上年 增长约14.4%。全年钢材产量预计可达1500万吨(材产量大于钢产量主 要是有些企业轧钢能力大于炼钢能力,因而外购或进口钢坯轧材)。
我国钢铁行业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
•增长率 •销售额 •成本每客户 •产品线 •平均利润率 •竞争对手 •典型定价方式 •进入障碍 •典型广告方式
•引入期
•缓慢增 长
•低 •高 •很短 •负 •很少 •成本加成 •技术
•认知和教育
•成长期
•加速增长 •上升 •一般 •增长 •增加 •增 加
•价格渗透 •竞争对手
2. 目前全世界钢的生产能力近10 亿,2000年钢产量约8.着开工不足的问题。
3. 发达工业国家钢铁产量基本稳定 甚至略有降低,并转向结构调整, 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世界市场的供求分析
• 4.7%
•16.7%
•39.89%
3、特殊钢材质量和生产工艺,同国际水平有很大 差距。
国际特殊钢市场竞争格局
• 目前各国特殊钢材年出口量约1400万吨。日本占世界特殊钢市场 份额约为28%,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英国都以占领国际市场 为目标,上述6个国家在国际市场共计占有近90%份额,相比之下,中 国国际市场份额约1.5%。我国特殊钢基本上是国内市场。
我国钢铁行业的基本特 点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世界钢铁工业生产能力过剩
•2001年世界钢铁产需对比
•10亿吨 •8.7亿吨
•需求量 •生产能力
• 世界性的产能过剩导致 行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
•数据来源:IISL
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突破 引发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极大 地提升了全球生产力水平,同时 也把不少传统产业推向了产能过 剩的境地,钢铁行业即是其中之 一。
•大众市场认知
•成熟期
•衰退期
•水平 •顶峰 •低 •多样化 •可以很高 •更多但稳定 •竞争价格 •竞争对手
•市场细分
•衰退 •衰退 •低 •缩减 •衰减 •减少 •减价 •产量过剩 •减少
我国特殊钢行业特点
1、国内特殊钢生产缺乏世界大市场观念,过分 依托国内市场。
•2、产品结构不合理。常规的特殊钢材供大于求, •而高附加值的特殊钢材又难以满足国内市场。
•数据来源:IISL
中国钢铁工业生产能力过剩
•2002年国内钢铁产需对比
•1.6亿吨 •1.2亿吨
•需求量 •计划产量
• 国内产能过剩在短时 间内有扩大趋势!
•数据来源:钢铁规划研究总院
•1.近两年净增生产能力,炼铁550万吨
;炼钢400万吨(新增1700万吨,淘汰 1300吨);轧钢900万吨(新增1460万 吨,淘汰560万吨);连铸机1500万吨 (新增1600万吨,淘汰100万吨)。从 品种看,主要是薄板、线材、型棒材。 明后年将有一批技改项目投产,生产能
n 目前,国内特殊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微弱的,国内特殊钢材质 量因工艺技术落后,其竞争力远不如国外,如钢的纯洁度是特殊钢重要 的技术质量指标,是影响钢材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如钢中的含氧量。 又如表面质量及外形尺寸,国外特殊钢厂控制十分严格,目前国内只有 个别企业可以达到。
•8.7% •25.6%
1. 在需求大于生产能力的区域(亚洲、北美、非洲、中东更容易发展)市场竞争 相对较弱,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2. 全球钢铁产量主要集中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亚洲居首!
•亚洲钢铁行业简介
•15.2 •3.7%%
•13.4%
•38.8%
•28.8%
•1、最新预测数字表明,世界钢材消费量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年平均增长 率达到2.2%,相当于每年增加5000多万吨。世界钢材消费量到2003年将达 到3.5%,其中,增量中绝大部分将来自于中国。 •2、中国是亚洲第一产钢国。中国钢材消费量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年增长 率达到10%多,世界其他地区在此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3%,相当于每年只 增加200万吨。
•数据来源:IISL
国内特殊钢产品品种结构
1. 碳结75%,碳工0.02%、碳 弹0.7%、合弹2.5%、合结 10.5%、轴承3.5%、合工 0.6%、高速0.1%、不锈5% 、其它2.08%。
2. 从钢材品种分析,据2001年 初步统计,特钢协系统优质 型材产量约为620万吨(占 全行业总产量69%左右), 同比增长近90万吨,增幅 17%,其中Ф90以上的特钢 大型轧材市场看好,增幅近 20%。
力进一步增加,投产时间相对集中,产 品档次雷同。
•2.产量明显过剩:2002年大中型钢铁企
业钢产量预计安排1.5亿吨,比2001年 增产1800万吨,增长13.6%(2001年产 量约13190万吨,比2000年增产1200万 吨,增长10%);就全国而言,2002年 企业自行安排钢产量约1.6亿吨,至少大 于需求10%以上,如不加以控制,按市 场需求组织市场,将必然回到增产不增 收的老路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