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斜拉桥最新发展(0505大跨桥梁参观会)

合集下载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

3、桥塔的形式和布置
1)桥塔纵向形式 主要有三种类型: 单柱形、倒V形、倒Y形
2)桥塔的横向形式 桥塔的横向形式与索面布置密切相关。当采用单面索中,横向形式主要为 三种类型:单柱形、倒V形、A形
当采用双索面时,桥塔横向形式有5种:独柱形、A形、菱形、门形、梯形。
Knie Bridge(中文:格尼桥),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该桥为独塔竖琴式 双索面斜拉桥,桥塔为柱形。
4、锚拉体系与支承体系 1)斜索的锚拉体系 有三种:自锚式、地锚式、部分地锚式。
2、桥塔支承体系 (1)、塔墩固结、塔梁分离 (2)、塔梁固结、梁墩分离 (3)、铰支桥塔 (4)、塔、梁、墩固结
三、现代斜拉桥发展趋势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是: (1)桥跨向特大跨度(即1000m以上)发展; (2)结构形式更为美观,表现为桥塔独特异形,桥面加劲梁更为轻巧。 因此需要存在改进的问题为: (1)、抗风设计 风的随机性和其动力振动行为极为复杂,尽管依靠风洞试验来验证抗风设 计,但风洞模型与实际还是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多收集跨海峡大桥的风振方 面实际资料加以研究。 (2)、抗震设计 斜拉桥的塔、索、梁的各自振动特性有很大差别,给地震设计带来很大的复 杂性。此外结构的阻尼特性也还研究不够,再加之对于大跨度桥梁,地震的行 波效应也需要考虑。 (3)、斜索的使用寿命 影响斜索的使用寿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腐蚀与疲劳。 (4)结构材料强度的提高 结构材料强度的提高可以减轻结构自重,从而提高桥梁跨越能力。
长沙浏阳河洪山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无背索斜塔竖琴式单索面斜拉桥,主 跨206米,等截面薄壁空心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箱梁高4.4米,桥面宽33.2米。
4)多塔多跨式 斜拉桥与悬索桥很少采用多塔多跨式。主要原因是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的中间 桥塔顶没有很好的方法来有效地限制它的变位。

中国大跨度桥梁进展与展望

中国大跨度桥梁进展与展望

在面对未来的挑战和问题时,中国将积极拓展科研与技术应用,推动大跨度桥 梁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全球大跨 度桥梁建设的进步。
谢谢观看
在面对未来的挑战和问题时,中国将积极拓展科研与技术应用,推动大跨度桥 梁建设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全球大跨 度桥梁建设的进步。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国作为全球桥梁建设的重要领军国家,近年来在大跨度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 显著成果。本次演示将介绍中国大跨度桥梁建设的最新进展、技术发展及未来 展望,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中国大跨度桥梁技术进展
中国在大跨度桥梁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首先,在桥梁设计方面,中国已 具备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能够自主开发大型桥梁计算软件,并广泛 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其次,在桥梁施工方面,中国掌握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 高强度混凝土技术、预应力技术、悬索桥技术等,能够确保桥梁建设的质量和 效率。
中国大跨度桥梁建设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已成功建成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跨度桥梁。 这些桥梁包括但不限于:苏通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东海大桥、杭州 湾跨海大桥等。同时,中国还在积极推进大跨度桥梁建设,如:港珠澳大桥、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等。未来,中国将按照“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 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推进国际大跨度桥梁建设。
未来,中国大跨度桥梁建设将继续向超大规模、超高性能、绿色环保等方向发 展。同时,中国还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交流,推进国际大跨度桥梁建设, 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发展。
结论
中国大跨度桥梁最新进展与展望展现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显著实力和影响力。 无论是在已建成的桥梁、正在建设的桥梁还是未来的建设规划方面,中国都取 得了显著成果和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国大跨度桥 梁建设将继续保持创新与发展的态势,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大跨度桥梁发展回顾

大跨度桥梁发展回顾

大跨度桥梁发展回顾大跨度桥梁是指跨度超过1000米的特大型桥梁。

在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国在大跨度桥梁建设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些桥梁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标志性建筑。

本文将回顾大跨度桥梁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1. 大跨度桥梁的起步阶段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始于20世纪,最初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

众所周知,1955年萨拉曼卡大桥建成开通,跨度哥本哈根海湾大桥获得超过 1300 米的跨度跨度,成为了第一座大跨度桥梁的典范,拉开了大跨度桥梁建设的序幕。

此后,日本、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逐渐加入了大跨度桥梁的建设。

这些桥梁不仅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也成为了当地标志性的建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

2. 大跨度桥梁在交通领域的作用大跨度桥梁在交通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

它们为城市的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缓解了交通压力,加速了地区之间的联系。

中国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将珠江三角洲连接在一起,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大大加强了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交通联系。

类似地,美国的旧金山湾大桥、法国的米勒高架桥、日本的鸭绿江大桥等大跨度桥梁也扮演着类似的角色,成为了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

3. 大跨度桥梁的结构与设计大跨度桥梁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在桥梁结构设计上,大跨度桥梁往往采用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

在施工技术上,大跨度桥梁采用了预制构件、悬索桥技术、悬挂钢索等先进工艺,保证了桥梁的质量和施工效率。

4. 大跨度桥梁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将会更加普遍化。

未来,大跨度桥梁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并将继续发挥着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跨度桥梁的建设难度将逐渐降低,对人们的生活将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到2030年,预计全球将建设一批新型大跨度桥梁,为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斜拉桥的作用 (2)

斜拉桥的作用 (2)

斜拉桥的作用1. 简介斜拉桥是一种桥梁结构,其特点是在桥墩或桥塔上布置了一定数目的斜拉索或斜拉链,用以支撑主梁或悬索。

斜拉桥的作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析,包括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和工程建设等方面。

2. 交通运输作用2.1 跨越大型水体斜拉桥在交通运输方面的最主要作用之一是跨越大型水体,例如江河、湖泊或海洋等。

由于斜拉桥具有悬浮式结构和较大的跨度设计,因此它们可以轻松地跨越这些水体,为人们提供便利的交通通道。

这种桥梁结构的使用不仅缩短了通行距离,还减少了交通拥堵和行车时间,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2.2 支持大型车辆负荷斜拉桥的设计使其具有出色的承重能力,能够承受大型车辆的负荷。

这对于城市交通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城市交通往往需要支持大量的私家车、公共交通工具和货车。

斜拉桥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可靠的结构,使这些车辆能够安全、快速地通过桥梁。

3. 城市发展作用3.1 城市地标和景观斜拉桥的建造往往追求独特的外观设计,使其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景观之一。

这种独特性能够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到这座城市,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因此,斜拉桥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促进城市扩展和人口迁移斜拉桥所连接的两个地区之间往往存在着城市的扩展需求,例如新兴的住宅区或工业区。

通过建造斜拉桥,可以方便人口和企业的迁移,促进城市的快速扩展和发展。

这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工程建设作用4.1 技术创新与发展斜拉桥是桥梁工程的一项重要创新,在工程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设计到施工,斜拉桥要求工程师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促使他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能够应用于其他桥梁工程,还可以推动相关工程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4.2 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斜拉桥的建设依赖于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工程设备。

这些施工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使得斜拉桥的建设更加高效、安全。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可以大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减少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有关斜拉桥的发展与创新

有关斜拉桥的发展与创新

有关斜拉桥的发展与创新一、斜拉桥的发展历程世界上第一座现代的斜拉桥——斯特伦松德桥是德国工程师弗兰茨·狄辛格从1955年开始在瑞典主持设计的。

1975年,这种桥型传入我国,第一座试验性斜拉桥——四川云阳汤溪河大桥(当时重庆属四川管辖)建成。

虽然我国斜拉桥的建造比世界晚了二十年,但是经过中国桥梁工程师们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国的斜拉桥事业发展迅速,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

根据查找资料了解到我国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我国斜拉桥的起步阶段,从1975~1982年,是我国斜拉桥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在这期间所修建的斜拉桥均为混凝土斜拉桥。

除了一开始提到的于1975年2月我国建成的第一座试验性斜拉桥——四川云阳汤溪河大桥以外;还有1980年建成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三台涪江大桥;然后是1980年,我国在广西建成的第一座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红水河铁路桥;还有1981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独塔斜拉桥——四川金川县曾达桥,这座桥创造性地采用了平转法施工;1982年建成了上海泖港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跨度斜拉桥。

第二阶段是我国斜拉桥的提升阶段,从1983~1991年。

为何会有提升阶段的划分呢?这是由于第一阶段的建成的斜拉桥大多有拉索上的损坏问题,危及桥梁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优秀的桥梁工程师开始了斜拉桥的深入研究。

1985年,上海市政设计院的林元培先生主持设计了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及上海恒丰北路桥,为日后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1987年建成了天津永和大桥。

该桥是跨越永定新河的一座公路桥,是津汉公路的重要通道。

第三阶段是我国斜拉桥的飞跃式发展阶段,从1991年至2023年。

从1990年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交通的建设也必须提上日程,所以中国迎来了桥梁建设的春天。

尤其是造型美观的斜拉桥往往成为首选桥型。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载重能力增强:随着交通和贸易的不断发展,斜拉桥需要承载更多的交通载荷和人流量。

现代斜拉桥的设计和建造致力于提高桥梁的载重能力,通过增加主梁和拉索的数量和尺寸等方式来增强桥梁的承载能力。

2. 结构优化:现代斜拉桥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减少了桥梁的自重,提高了桥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例如,采用更轻的复合材料作为主梁材料,采用预应力技术来增强桥梁的稳定性等。

3. 美学和环保要求的提升:现代斜拉桥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注重桥梁的外观设计和环境保护。

设计师和建筑师在桥梁的外形、色彩、灯光设计等方面加入了更多的美学元素,使得斜拉桥成为城市的地标和风景线。

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现代斜拉桥在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的环保措施等方面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4. 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斜拉桥也开始应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变化和健康状况,提前发现潜在故障,保障桥梁的安全性。

同时,与交通管理系统和智能交通技术相结合,实现桥梁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总之,现代斜拉桥在载重能力、结构优化、美学要求、环保要求以及智能化和数字化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趋势,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桥梁工程》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9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桥梁工程》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96)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桥梁工程》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96)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桥梁工程》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96)简答题1.简述桥梁的组成结构。

答:桥梁分为上部结构(桥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墩、桥台、基础。

(1)桥跨结构(或称桥孔结构,上部结构),是在线路遇到障碍而中断时,跨越障碍的主要承结构。

(2)桥墩、桥台、墩台基础(统称下部结构),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荷载传至地基的建筑物。

2.杠杆法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步骤是什么?答:(1)绘制主梁的荷载反力影响线; (2)确定荷载的横向最不利的布置;(3)内插计算对应于荷载位置的影响线纵标71i;(4)计算主梁在车道荷载和人群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分布系数。

3.装配式梁桥设计中,构件划分应遵守哪些规则?答:(1)根据建桥现场实际可能的预制、运输和起重条件,确定拼装单元的最大尺寸和重量; (2)拼装接头的数量要少,并应尽量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同时,接头形式要牢固可靠,施工要方便; (3)构件的形状和尺寸应力求标准化,增强互换性,构件的种类应尽量减少。

4.拱桥的基本组成结构包括哪几部分?答:拱桥的基本组成结构与梁桥一样,主要组成部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

其中上部结构包括:主拱、拱上建筑、桥面系;下部结构主要由支撑相邻桥跨的桥墩、支撑桥梁边跨并与路堤连接的桥台及其辖的基础组成。

5.斜拉桥目前广泛采用的密索体系与早期使用的稀索体系相比有何优点?答:(1)索距减小使主梁弹性支承点增加,主梁内力显著降低,且较均匀,梁高减小; (2)提高主梁刚度,减小其跨中挠度; (3)有利于悬臂法施工,减少因承受施工荷载而过多增加辅助钢材; (4)索力分散,每根拉索拉力小,锚固相对简单。

6.桥梁设计必须遵照的原则是什么?对常规桥梁,通常采用两个阶段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桥梁设计必须遵照适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原则进行。

对常规桥梁,通常采用两个阶段的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所确定的桥位、荷载等级、各项技术要求(如桥宽、通航净空、桥面标高等),按照桥梁设计原则,进行桥梁的方案设计。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摘要:作为一种可以跨越超长距离的桥梁结构,斜拉桥主要是由主塔和斜索所组成的桥梁结构,这种形式的桥梁结构,虽然整体性能突出,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稳定性控制难度极大,一旦施工操作不到位,就可能一发坍塌事故。

为此,想要全面提升斜拉桥的施工效果,施工企业就必须要积极开展斜拉桥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了解发展情况,分析常见问题。

关键词:斜拉桥;结构;桥梁工程引言在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区域间的交流与沟通日益频繁,此时就对交通运输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说在进行桥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对其美观性、实用性、受力性、跨越能力等方面进行兼顾,就可以对斜拉桥施工技术展开运用,同时积极进行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促进斜拉桥梁作用的充分发挥。

1斜拉桥技术研究目的斜拉桥属于一种高次超静定桥梁结构,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在,由于收到桥梁结构参数与设计值差异和施工中荷载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斜拉桥结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结果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就会对斜拉桥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整体使用安全。

为此,就需要积极开展斜拉桥施工的研究工作,全面提升斜拉桥结构内力、线性与设计要求的一致性,保障使用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开展斜拉桥施工控制工作,可以对斜拉桥结构的目标状态与实施状态进行有效的调控,并且必须要严格遵循斜拉桥结构施工的安全性和周期性要求,同斜拉桥自身结构特点相结合确定具体的管控手段,合理确定施工中的允许误差,积极开展施工监控工作,全面提升斜拉桥施工效果,保障我国路桥项目使用安全,为城市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的奠定基础。

2斜拉桥的发展现状目前,斜拉桥正朝着多元化、轻便化方向进行发展。

首先,在开展桥面布设和规划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轻型化原则,适当减轻桥面系统的构筑重量,同时科学控制拉索部分的造价成本,提高主题结构的轻柔化水平在对近年来大部分大跨度斜拉桥工程的建设施工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叠合梁的使用越发频繁,除了可以减轻桥面的实际重量,同时还促进了斜拉桥结构大范围跨越能力的提升,推动整体结构设计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进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倍或斜拉桥的2倍。 (3)梁上无索区较之一般斜拉桥要长,还有较明显的塔旁无 索区段。
(4)边孔与主孔的跨度比值在0.5~0.6左右。 (5)部分斜拉桥的拉索多成扇形布置,拉索集中在塔顶通过。 在建成的部分斜拉桥中,索鞍鞍座普遍采用双套管结构。 (6)斜拉索在梁上宜布置在边跨中及1/3中跨处。没有斜拉桥的 特征构件-端锚索。
放射形布置
扇形布置
对称平行布置
单面索布置
双面索布置
索鞍布设形式(分离固定方式)
索鞍布设形式(贯通固定方式)
外钢管
环氧水泥浆 内钢管 钢铰线
双套管结构:外钢管埋设与混凝土塔内,内钢管 套在外钢管中,斜拉索穿过内钢管,并在两塔顶 侧出口,设置抗滑锚头。
索鞍应满足:1、斜拉索的可换性 2、斜拉索的抗滑移 3、鞍座的受力要求
跨径布置(m)
塔高(m)
22.0 13.0 16.25
索塔/拉索布置
独塔/扇形双索面 四塔/扇形单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三索面
通车 时间
2002 2002 2003 在建 在建 在建 拟建 拟建
114.0+114.0 38.5+45.0+90.0+130.0+80.5 70+130+70 91.75+180+91.75 140+170(155+160) 88.501+122.34+81.220 75.9+157.0+75.9
60.8+105.0+60.8m,高跨 1/8.5, 塔高12.3m,桥宽15.8m
日本冲原桥(1997年)
65.4+180.0+76.4m,高跨 1/11.25, 塔高16m,桥宽12.8m
日本都田川桥(2001年) 133.0m+133.0m, 塔高20m , 高跨比1/11.9 , 桥宽19.9m
序号
桥名
跨径布置(m)
塔高(m)
索塔/拉索布置
通车 时间
在建 在建
6 7
山西离石高架桥 山西汾河桥
85.0+135.0+85.0 90+150+90
18 28
双塔/扇形单索面 双塔/扇形单索面
8 9
10 11 12 13 14
京杭运河宿迁南二环大桥 平顶山市开发路湛河一桥
宁夏银川市丽兴路一号矮 塔斜拉桥 广西柳州三门江大桥 台湾斗山二号高架桥 台湾河曲高架桥 台湾西埔里交流道连络道 南港溪桥
66+110+66 96+72
14
单塔双索面 单塔单索面
单塔双索面
在建 在建
在建 在建 在建 拟建 拟建
21 85+4×140+8585+4×140+85 75+5×140+75 80+140+80 18
双塔双索面
我国第一座铁路部分斜拉桥(2000年)
芜湖长江大桥(180+312+180m)
我国第一座公路部分斜拉桥(2001年)
75+5×140+75m
二、桥型特点 2.1 受力特性
梁桥
部分斜拉桥
斜拉桥
当结构在受外部竖向荷载时:
a) 1、连续梁:梁受弯、受剪
b) 2、部分斜拉桥:梁受压、受剪;斜拉索受拉 c) 3、斜拉桥:梁受压,斜拉索受拉
部分斜拉桥是介于连续梁和斜拉桥之间的一种过渡
形式,如果说连续梁是刚性桥梁,斜拉桥是柔性桥
11.8
16.5 15.0
独塔/扇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2000
2000 2000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1 2002
20.0 10.0 30.0 30.0 27.0 8.5
独塔/扇形三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四塔/扇形单索面 五塔/扇形单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日本蟹泽大桥(1998年)
82.0+247.0+82.0m, 高跨1/9.1, 塔高27m,桥宽11.6m
帕劳群岛Koror-Babeldaob新桥 (2001年)
菲律宾第二曼达-麦克坦大桥(1999年)
111.5+185.0+111.5m, 高跨1/10.2,塔高18.2m,桥宽21m
老挝巴色桥 (2000年)
51.4+58.4m,高跨1/10.6,
塔高9.9m,桥宽13.2m
日本新川高架桥(1999年) 日本屋代橋(1995年)
南桥64.2+105.0×2+64.2m, 高跨1/8.75,塔高12m,桥宽12.8m
北桥54.3+90.0+54.3m,高跨1/9, 塔高12m,桥宽12.8m
日本佐敷大桥(2000年)
2.3应用范围
适用跨径宜选择在100m~200m之间,如果采用组合梁或复
合梁,则跨径可达300m。采用多跨时较大的挠度问题。 日本的屋代南桥采用了3塔4跨,而日本Kiso(木曾川)桥和Ibi 桥则分别为4塔5跨和5塔6跨。
2.4 部分斜拉桥的名称 1、extradosed PC bidge “超预应力量混凝土桥” 2、部分斜拉桥 严国敏 3、依外形 矮塔斜拉桥、低塔斜拉桥、坦拉式预应力混 凝土连续箱桥《中国大桥》 4、脊背式桥梁 台湾
31 16.5 22.6
独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单索面
全长5.58km
拟建 拟建
43.0 + 75.0 +105.0 +126.0
36
巴西Rio Branco Third Bridge
54.0+90.0+54 .0
在建
序号
桥名
跨径布置(m)
塔高(m)
索塔/拉索布置
通车 时间 在建
37
韩国Pyung-Yeo 2 Gyo
6
7 8 9 10 11 12 13
日本西唐柜新桥
日本东唐柜新桥 瑞士森尼伯格桥 日本三谷川二桥 日本新川高架桥 日本士狩大桥 日本Matakima大桥 日本雪沢3号桥
74.1+140.0+69.1
66.1+120.0+72.1 140 57.9+92.9 51.4+58.4 94.0+3×140.0+94.0 109.3+89.3 70.3+71.0+34.4
序号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桥名
日本指久保桥 日本新川大桥 韩国Keong-An Bridge 日本日见桥 日本粟东桥 日本新名西桥 美国new Pearl Harbor Memorial Bridge 美国Saint Croix River Bridge 孟加拉国Padma Bridge 法国Viaduc de la ravine des TroisBassins
(4) 主塔的设计
独塔
双塔
门形
A形
倒Y形
四.最新发展动向
4.1高塔型部分斜拉桥
110m 5.0m NWL65m 10m
90m
33m
PC箱桁桥
110m 4.0m 6.5m
90m 15m
33m
PC部分斜拉桥
110m 3.0m 5.5m
90m 26.4m
33m
高塔型部分斜拉桥
110m
90m
46.5m 2.0m NWL65m 2.0m 33m
70.0+102.0×9+123.0+143.0+91.5+34.5m,
主跨143m,高跨1/9.5,塔高15m,桥宽14.6m
瑞士太阳山桥(1998年),
总长528m,主跨长140m, 桥宽12.37m,最大塔高77m。
国外部分斜拉桥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桥名 日本小田原港桥 日本屋代南桥 日本屋代北桥 日本冲原桥 日本蟹泽大桥 跨径布置(m) 73.3+122.3+73.3 64.2+105.0+105.0+64.2 54.3+90.0+54.3 65.4+180+76.4 99.3+180.0+99.3 索塔高度(m) 10.7 12.0 10.0 16.0 22.1 索塔/拉索布置 双塔/扇形双索面 三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通车时间 1994 1995 1995 1997 1998
跨径布置(m) 60.8+105.0+60.8 84.2
塔高(m) 12.3 16.5
索塔/拉索布置
双塔/扇形双索面 独塔/扇形双索面
通车时间
2000 2000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日本中池桥梁
日本摺上大坝附属1号桥 老挝巴色桥 日本长者桥 日本都田川桥 日本保津桥 日本木曾川桥 日本揖斐川桥 帕劳群岛Koror- Babeldaob新桥 日本深浦大桥
12.0
12.0
双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四塔/平形双索面
1998
1998 1998 1999 1999 2000 2000 2000
12.8 9.9 10.0 26.4 9.0
独塔/扇形单索面 独塔/扇形单索面 四塔/平形单索面 独塔/扇形双索面 双塔/扇形双索面
序号 14 15
桥名 日本佐敷大桥 日本摺上大坝附属1号桥
部分斜拉桥最新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陈宝春 教授
2005年5月
1、部分斜拉桥发展概况
2、桥型特点
3、结构设计要点
4、最新发展动向 5、展望
一、部分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1.1国外发展概况
1988年,法国人Mathivat提出这一新的桥梁结构形式。1994年 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部分斜拉桥—小田原港桥。 73.3m+122.3m+73.3m 塔高10.7m 高跨比1/11.4 桥宽13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