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作为古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典范,其理念和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更能够启示我们在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方向和策略。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如何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一、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概述墨子(公元前470-前391),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职业教育理论家。

在墨子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美,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墨子主张职业教育应以实用为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胜任社会中的各种工作。

在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墨子强调实践教学,主张“明理知事”,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明理使人”、“知事使行”来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墨子认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培养出真正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才能够使学生具备应对社会实际工作的能力。

1. 实践教学的强调墨子的实践教学理念在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不少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并非简单的技能训练,它更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机统一。

墨子的实践教学理念可以为高职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即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体验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2. 以实用为重的教育理念墨子主张以实用为重,这一教育理念也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当前,高职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应试教育”倾向,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借鉴墨子的实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使其在学校毕业后能够胜任社会各种工作,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墨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对于修身、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都有深远的思考。

其中,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有很重要的启示。

首先,墨子认为“技艺治国”,即技术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高职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课程设置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适应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实习和参与创新活动,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墨子提倡“兼明多艺”,认为除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外,也应该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应该突破单一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跨界能力和广博知识储备的人才。

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增强其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墨子主张“以功立德”,认为修身立德是职业成功的基础。

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积极倡导志愿者服务,推崇社会责任为先的企业文化等。

最后,墨子还提倡“义利合一”,即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要考虑社会和公共利益。

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关注社会动向,培育学生的社会关怀和责任感。

要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服务社会,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现代高职人才培养中也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职教育应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多元高素质”人才。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墨子作为中国先秦思想家之一,他对职业教育的思想对今天的高职人才培养仍有启示意义。

墨子强调实践教育,注重技能培养,尊重个人差异,强调合作与平等,这些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构建适应新时代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墨子非常重视实践教育。

他提出:“以防卫、农业、水利、工匠、药卜、御射、狩猎之类民间之务,实验其术数,察观其利害,以备善恶之行。

”这意味着墨子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在实践探究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实际能力、增强自信心。

因此,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实践,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实际技能能力。

其次,墨子强调个人差异。

他提出:“莫仁在下,莫不亲其慈,莫信无功而受禄,莫不信其德。

”这意味着墨子认为每个人的个人差异和个人特性都应该被尊重。

高职教育应该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念、人生观和职业观,不同个体应该有不同的路径和支持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再次,墨子强调合作与平等。

他提出:“天下昭昭,皆知有良友。

”这意味着墨子认为合作应该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重大项目和任务,尤其在应对面临重大场景时,鼓励学生之间更平等地协调,组成团队攻克难点,在合作的过程中顺利解决各种问题。

最后,墨子强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持静者不止于动物,智者不止于人。

”这意味着墨子认为技能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应该注重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言 之 ,而身 不行 ,是 子 之身 乱 也 。 ” 二 、■ 子 职业 教 育 思想 对 当 代职 业 教育 发 晨 的启 示
职业 教 育 的 目的是 培 养 应用 型人 才 和 具 有一 定 文 化 教 育 侧重 于 技 能和 实 际工 作 能力 的培养 。
墨 子提 出 的检 验学 习理 论 的 “ 表 法 ” 就要 求 学 生 三
学 生 而言 ,提倡 量 力 而 学 ; 老师 而 言 , 倡 量力 而 教 。 对 提 虽然墨子提倡并身体力 行 “ 强说 人 ” ,但 他 并 没 有

墨子 的德 育思 想 以 “ 爱 ”为 核心 , 调 德 智并 重 , 兼 强
提出 “ 志不 强 者智 不 达 ” 。
墨 子认 为要 实 现 “ 爱 ” 的社 会 理 想 ,在 人 才 方 面 兼
w ow ns t e ? ”一 边 口说 ,一 边撩 起衣 角学 做 英 语 单 词 、句 型 和 课 文 。 态 势 语 把 课 本 中 静 态 的知 识 h a tma hs c
卖 火 柴 的样 子 ; hw dl i s!” “o e c u io ,踮 起 脚 ,好 象 往 一 变得 鲜 明 生 动 ,使 课 堂 气 氛 宽 松 活 泼 ,使 学 生 学 习 主 间 屋 里 看 烤 鹅 , 同 时 将 一 根 手 指 放 在 嘴 里 ,做 出 馋 极 动 积 极 。这 样 ,学 生 在 动 态 参 与 和 实 践 中 不 知 不 觉 地
在 <T eLte th Sl r ( 卖 火 柴 的小 女 孩 》 h il Mac— el > 《 t e ) 的 身 体 语 言 内 容 ,在 讲 解 时 ,伴 随着 丰 富 的 态 势 语 ,

总 之 ,在 小 学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中 ,运 用 态 势 语 进 行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将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到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中,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启示?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与特点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想。

在墨子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墨子强调实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强调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性教学。

墨子还倡导了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认为培养学生成为有德、有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墨子注重实用教育的观点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任务相吻合。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胜任特定的职业岗位,因此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墨子倡导的以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秉承和践行的。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更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注重实践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因此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落实“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墨子提出的实用教育观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加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还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实践和实训资源引入校园,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和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能和知识。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背景下,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为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通过对墨子思想和高职教育的理解,探讨墨子职业教育思想如何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一、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墨子,又称墨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职业教育先驱。

墨子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实用性。

墨子提出“苟天命之谓命,苟利養之謂生”、“功名利禄之所由”等著名论断,强调职业的实用性和对社会的贡献。

墨子认为,人们从事职业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应当注重实用技能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

2. 崇尚工匠精神。

墨子提出“民生为大,礼义为本”、“除害利民”等思想,强调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社会的责任。

墨子认为,工匠应当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注重技艺的精湛和产品的质量,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3. 注重实践教学。

墨子提出“非我之纪,磨砺不出”、“學以致用”等观点,强调实践教学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墨子认为,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的探索,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职业技能,实现对社会的贡献。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1.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转变。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人才培养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2. 衔接产业需求不足。

当前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学校开设的专业和培养的人才与实际的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墨子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摘要: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教育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很多深刻的见解,不仅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而且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对墨子教育思想的研究得出几点启示,希冀对我国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墨子;教育思想;现代职业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XX)11-0181-03一、墨子教育思想概述墨子,名翟,是孔子之后又一个具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的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

墨子一生都在从事“上说下教”的政治宣教活动,其活动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了很多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丰富了我国古代思想教育遗产。

(一)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墨子认为,天下之害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如果人们能够兼相爱、交相利,“天下祸篡可使毋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之人。

他认为,教育就承担起培养“贤士”或“兼士”的重任,“贤士”的主要标准是兼爱,不仅要“厚乎德行”,还要“辩乎言谈”,更要“博乎道术”。

“厚乎德行”是要求受教育者达到“兼爱”的思想境界与道德品行;“辩乎言谈”是为了让他们善于去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博乎道术”是让他们拥有兴利除害的能力,能够亲身投入生产实践中。

墨子把教育的作用提升到为天下兴利治乱的高度,充分地显示了墨子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墨子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接受教育,即“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肤徒步之士”。

他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王公大人”,也包括“农与工肆之人”,真正做到了“有道者劝以相教”。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

他的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观。

与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培养社会上层人物的精英教育思想相比,墨子的“有教无类”更为彻底、更接地气,把受教育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阶层。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融入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启示
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提出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职人才
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墨子提倡“天下大同”的思想,强调人人平等、无差别。

他认为天下万物都是一体的,人类是共同居住在地球上的。

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墨子的思想,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的职业都是平等重要的,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是为了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做贡献。

墨子非常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培养。

他强调实践是认识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实践才能达
到真正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在新时代高职人才的培养中,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任务。

墨子提倡“兼爱”思想,主张广泛关注社会的利益和民生问题,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
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墨子重视智慧和知识的培养。

他认为人的知识和才智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提倡通过
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智慧。

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也要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和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墨子的职业教育思想对于新时代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融入墨子
的思想,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培养社会责任
感和服务意识,以及注重智慧和知识的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摘要]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子就开始重视职业教育,这些特点是弥足珍贵的,墨子教育思想中很多闪光的地方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使在千年之后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仍然适应于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向前发展,文章着重分析了其教育思想所涵盖的五个方面内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总结了这些教育思想为我国现实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墨子教育思想;当代职业教育;启示墨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别具特色,被学界誉为在我国率先实行职业教育的第一人。

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墨子的教育思想及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墨子教育思想的概况墨子基于“兼爱”这个教育思想,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教育理念。

他身处乱世,看到社会环境对人们思想的重大影响;关注下层社会人民,提倡人人都应平等地接受教育;立说传教,注重实践和创新。

在墨子的教育思想中到处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芒。

1、一视同仁的平等教育身逢乱世的墨子深刻观察和体会到社会大环境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重大深刻的影响,没有像儒家那样讨论、争辩人性是善还是恶,而是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提出了独特的“染丝说”。

“染丝说”认为人性本没有善恶之分,就像没有染过色的“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五入必而己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染丝说”否定了人性先天就有善恶之分,主张不论贵贱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上说王公大人,次说匹夫徒步之士”,同时也肯定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人不仅有受教育的可能性,更有受教育的必要性。

墨子主张积极的教育方法,提倡“强说人”。

《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主张“自行束惰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但是墨子不同意孔子的这个观点,认为讲学授业要积极主动,不能错过传教的机会。

孟子曾反对墨子说:“君子共己以待,问焉则言,不问焉则止。

譬若钟焉,扣则鸣,不扣则不鸣。

”墨子针对这点提出“虽不扣必鸣者也”,主张积极地施教。

通过教育培养“不问出身”的贤士,实施其“兼爱”“尚贤”“节用”等思想和主张,把教育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是墨子把教育作为实现自己社会理想的一种手段!这里涉及到教育机会的问题,在墨子那里人人有机会接收教育,人人都具有可教性,与当前教育大众化的做法具有相同的道理!2、德智并重的技能教育墨子强调德智并重,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认为要实现“兼爱”的社会理想,在人才方面就要培养“兼士”,“兼士”要具有高贵的品格:“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墨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贤才,这是他人才培养的三条标准,也就是要培养品德高尚,能言善辩,有实际操作能力和一技之长的贤才!墨子非常重视品德教育,把“厚乎德行”作为教育的第一目标,把品德教育放在教育和教学的首位!这与我们目前培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有众多相似之处,都体现中华民族注重品德教育的教育传统!墨子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是从批判现实,针对时弊而提出的,是解决时弊的一剂救世良方!其思想和主张可以概括为“兼爱”“节葬”“节用”“非乐”“非攻”“尚贤”“尚同”“非命”“天志”“明鬼”等十大主张,其中“兼爱”贯穿于整个学说理论体系!墨子思想品德教育有其独特的内容,是墨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在教学中的应用!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义,“万事莫贵于义,墨子本人说义行教,要求弟子知义、传义、行义,将义传布于天下,“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义”是墨子道德思想的核心,有义方有德!墨子要求他的弟子都能成为知义,传义,行义的人,并要求弟子积极参政,实行“义政”,为此,墨子阐述了“义政”的内涵,“义正( 政) 者何: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

3、言行一致的实践教育墨子提倡人人都应向学,学习中不仅要学智慧、培养德性,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墨子·修身》中记载:“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攻,虽劳必不图。

”墨子本人就是技艺顶尖的木工,制作了大量的器械,他在教育中也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理念。

“然今天下之情伪,未可得而识也,故使言有三法。

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这是墨子提出的著名的“三表”法,意思是说,如果要识别世上的真假,那么言论要有三种准则,即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

墨子还强调一个人要言行一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自己“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以身作则,不贪图享受,苦心苦行而充满励志精神。

墨子注重实践教育,从《墨子》一书内容来看,除了几篇是与儒家弟子辩论的内容外,墨子教育弟子的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六部分:治国之道教育;“兼爱”和“义”为核心的道德教育;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实用技术教育;军事教育;思辨能力的培养!墨子不是仅仅“坐而论道”,而是既重视理论教育,又重视实践教育,身体力行其思想学说和应用其科学知识!例如,制楚攻宋是墨子“非攻”思想的一次辉煌实践,也是墨子军事教育的成功范例!在与公输盘的反复较量中,“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公输盘诎”。

《墨子》一书中“备城门”等十一篇,从城门备战的各种方式、人员组成、战具配置、战具规格等等,探讨了守城防御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军事价值!重视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探索、总结和传授,使得墨子的教育在古代学派教育卓尔不群,具有独特的魅力!墨子本人是个木匠,但不同于一般的工匠、手工艺者和农业劳动者,他和弟子们善于总结,能把手工艺经验和农业生产经验总结,上升到科技知识水平!又把这些知识作为对弟子的教育内容运用到教学中去!墨家对科技的探索和实践,使得墨家在古代学派中独树一帜,又符合一般的认识论规律!墨家教育的教材《墨子》一书内容丰富,知识广博,包含农业耕种、自然科学、文化教育、逻辑学、军事防御、军事科技、工程技术、器械制作等知识和内容,是墨子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思想和学说的总结,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4、量力而行的人性化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墨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教育原则的人,墨子的“量力”,有两个方而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提倡量力而学;对老师而言,提倡量力而教。

虽然墨子提倡并身体力行“强说人”,但他并没有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相反地,他主张因材施教,量力而学。

作为一个教育家,墨子很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他看来,教师不仅要主动施教、因材施教,还要量力施教、以身示教。

“口言之,身必行之。

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

”5、提倡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墨子把学生分成为“谈辩”、“说书”、“从事”三类,授以三类不同的教学内容。

“谈辩类”弟子主要学习墨子的论辩方法和治国理念,将来游说诸侯,出仕做官,参政从政,实现墨子“仁政、义政”理想。

“说书类”弟子主要学习墨子学说思想和圣王之道,将来以“义”教化天下。

“从事”类弟子主要学习生产技艺、工匠技艺、器具制作、守城保卫、军事技术等实用性知识和实用技术!墨子说,“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墨子根据学生的资质不同,因人施教,授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特长,重视个性发展,“使各从事其所能”,做到因材施教!二、墨子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墨家学派在教育活动中提倡普遍平等的、人性化的教育,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强调尊重经验、勇于创新,以及注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注重教育的平等性在当代中国,家长对职业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但事实上,即使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也很难顺利就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士应当给予职业教育重视和信任。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既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也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在任何岗位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是平等的且同样重要。

墨子“染丝说”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人性平等的基础上的,认为人生来并无贵贱之别,只有分工不同,因此更具有时代意义,对今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要弘扬道德,也要注重环境的力量墨子把教育作为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重要手段与武器,但他绝不仅仅是出于功利的目的,而是真正的关注了人性和道德的正面力量。

墨子提出只有同时具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人才是德才兼备、能建造理想社会的“兼士”。

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具备各种知识和技能以积极从事各种社会实践,还要拥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口才以坚持和发扬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应该学习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具备高尚品德的人。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德艺双修、德才兼备的人才,而绝不是技术高超却道德败坏的人。

显而易见,前者所掌握的技术越高超,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而后者所掌握的技术越高超,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

墨子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思想内容丰富,仔细研读之下不难发现其中很多关于职业分工教育的观点和实践都与我们现今提倡的当代职业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古为今用,在当今大力引导就业和积极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大环境下,我们更需要深刻发掘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精髓,以便使其发挥更大的启迪和实用作用。

3、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墨子提出的检验学习理论的“三表法”就要求学生注重考察事物的本质及重视实际效用的思维方法,这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正如《墨子·耕柱》中记载:“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

墨子所说的述与作的统一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这方面墨子的眼光是关注未来的,是积极地、开放的,因而他是主张和注重创新精神的。

他认为在把握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批判的继承的同时,又要在当代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积极重视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性思维的理念完全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4、注重人性化教育按受教育人群来讲,职业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但从人才培养目标看,它又是个性化的。

这要求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课程的设置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技术现状以及中国目前就业形势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根据墨子的主张,一方面受教者要量力而行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学习,教育者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能力、不同天赋的受众,给予更为具体的人性化的教育。

现代很多职业教育学校往往一旦学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了专业,学校就把这种规定好的专业选择看做准确的、万无一失的标准,开始教条式的教学,由此,出现许多不符合学生本身能力和天赋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