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实验报告
研究生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课程名称:虚拟仪器实验实验指导教师:文静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专业及类别:专业(学术、专业)学号:************名:***实验日期:2014年12月到2015年01月成绩: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实验名称:计算器设计实验时间:2014年12月一、实验目的(1) 掌握LabVIEW软件编程方法;(2)掌握虚器仪器实验室硬件的应用;(3)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设备PC机一台三、实验原理该设计采用模块化编程思想,从而使整个项目更加的简洁明了,直观大方有利于阅读。
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数值输入模块:主要实现的功能就是数值的键入,主要是数字键以及表示进制转换时的进制数的键入。
(2) 按键模块:这个模块包括2个部分,输入数按键,运算符按键。
(3) 数值显示模块:该模块主要功能就是数值的键入显示以及数值的输出显示。
(4) 清除返回模块:该模块主要的功能就是当用户发现输入错误数据时,使用该功能就能改正错误,从而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
四、实验内容利用所学虚拟仪器知识,应用LabVIEW软件设计一个能实现加减乘除以及开方、取倒、取反功能的计算器。
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5.1键入感应首先建立一个簇,然后在簇中建立23个布尔量,其中包括0--9十个数字键,1个小数点键,4个“+、-、*、/”运算键,1个等号键,1个开方键,1个符号转换键,1个倒数键,1个求百分数键,1个清零键,1个退格键,1个退出键。
如下图所示:然后通过将簇中元素按产生的顺序组成一个一维数组,这样就实现了每个键与数字(1--23)之间的对应。
每次按下一个键时,通过查找出对应的键并把其后对应的数字连接到一个case结构,然后执行对应case结构中的程序,至此就完成了对一个键的感应过程。
如下图所示:5.2运算变量的初始化在运行程序之前,首先对需要用到的变量进行初始化,如图所示5.3无操作时的默认输出当键盘上的键没有任何一个按下时,系统默认输出,其中等待时间为250ms。
研究生_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研究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通过对图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对图像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通过实验,加深对深度学习算法的理解,提高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实验选取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深度学习算法,通过搭建CNN模型,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分类。
三、实验内容1. 数据集准备本次实验选用CIFAR-10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10个类别,每个类别有6000张32×32的彩色图像,共计60000张图像。
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训练集包含50000张图像,测试集包含10000张图像。
2. 模型构建(1)网络结构设计本实验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图像识别模型,网络结构如下:- 输入层:接收32×32的彩色图像;- 卷积层1:使用32个3×3的卷积核,步长为1,激活函数为ReLU;- 池化层1:使用2×2的最大池化;- 卷积层2:使用64个3×3的卷积核,步长为1,激活函数为ReLU;- 池化层2:使用2×2的最大池化;- 全连接层1:使用128个神经元,激活函数为ReLU;- 全连接层2:使用10个神经元,对应10个类别,激活函数为softmax。
(2)损失函数与优化器损失函数采用交叉熵损失函数(Cross-Entropy Loss),优化器选择Adam。
3. 模型训练与测试(1)训练过程使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设置学习率为0.001,迭代次数为10000次。
在训练过程中,每100次迭代输出一次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准确率。
(2)测试过程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测试,计算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训练过程经过10000次迭代后,模型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9.75%,在验证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9.68%。
研究生日常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DNA提取与检测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研究生)、李四(研究生)、王五(导师)实验目的:1. 掌握DNA提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学习使用酚-氯仿法提取DNA。
3. 学习DNA的定量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D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DNA提取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是后续基因克隆、分子杂交等实验的前提。
本实验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该方法利用酚-氯仿对DNA的溶解性和蛋白质的溶解性差异,将DNA 从细胞中分离出来。
实验材料:1. E.coli细胞悬液2. Tris-HCl缓冲液(pH 8.0)3. 氯化钠4. 酚-氯仿混合液5. 75%乙醇6. 玻璃棒、离心管、移液器等实验步骤:1. 提取DNA:(1)取1mL E.coli细胞悬液于离心管中。
(2)加入0.2mL Tris-HCl缓冲液(pH 8.0)和0.2mL氯化钠。
(3)加入2mL酚-氯仿混合液,涡旋混匀,室温放置5分钟。
(4)12,000r/min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
(5)加入等体积的75%乙醇,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
(6)12,000r/min离心5分钟,取沉淀。
(7)用75%乙醇洗涤沉淀,12,0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
(8)将沉淀溶解于50μL TE缓冲液中。
2. DNA定量检测:(1)取5μL DNA溶液于微量离心管中。
(2)加入100μL TE缓冲液,混匀。
(3)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溶液的OD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E.coli细胞的DNA,并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定了其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DNA溶液的OD值约为0.4,说明DNA提取成功。
实验讨论:1. DNA提取过程中,酚-氯仿法是一种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提取了E.coli细胞的DNA,说明该方法在本实验中是可行的。
生物研究生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的生物科研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生物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为期一年的生物研究生教学实践。
本文将对本次教学实践的经历、收获和反思进行总结。
二、实践内容本次教学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讲授:负责讲授《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面向生物学院研究生,共12周,每周2学时。
2. 实验指导:参与指导《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协助指导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共8周,每周4学时。
3. 科研讲座:组织并参与生物学院研究生科研讲座,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共4次。
4. 学术交流:参与组织生物学院研究生学术沙龙,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三、实践过程1. 课程讲授:- 在课程准备阶段,我认真研读了教材和参考书籍,梳理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核心知识点。
- 结合自身实验经验,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并通过课堂互动和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 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2. 实验指导:- 在实验准备阶段,与指导教师共同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 在实验过程中,耐心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3. 科研讲座:- 通过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
-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讲座,提出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4. 学术交流:- 组织学术沙龙,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心得的平台。
- 通过学术沙龙,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四、实践收获1. 教学能力提升: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我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北航研究生惯性导航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角 速 率 ( /°s)
按照公式: Bs
1 KG
1 n n 1 i1
Fi F
2
1/ 2
,计算零漂,结果为:
1 秒平滑零漂 10 秒平滑零漂 100 秒平滑零漂
0.0214°/s 0.0075°/s 0.0028°/s
2
计算源程序:
d1=sum(reshape(data,5,[]))/5;
角 速 率 ( /°s)
角 速 率 ( /°s)
-0.9 1s平 滑
-1
-1.1 0
-0.95 -1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时 间 /s
10s平 滑
-1.05 0
-1 -1.02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时 间 /s
100s平 滑
-1.04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时 间 /s
4. 零偏重复性测试 a. 令转台某角速度下进行正转,转速平稳后,采集陀螺输出数据,并保存; b. 令转台某角速度下进行反转,转速平稳后,采集陀螺输出数据,并保存; c. 按计算陀螺零偏; d. 关掉陀螺电源,并重新启动,重复步骤 a、b; e. 重复步骤 d 进行 3-5 次,共得到陀螺零偏 5-7 个; f. 对 5-7 个陀螺零偏求均方差,得零偏重复性指标。
三、实验仪器
双轴位置转台、MEMS 加速度计、稳压电源、数据采集系统和分析系统。
四、实验步骤
1. 测试前工作 a.把加速度计安装到转台上,使其敏感轴垂直于工作台面; b.连接加速度计的各信号线和电源线; c.测试加速度计电缆是否正常连接; d.检查加速度计 5V 电源是否正常; e.启动数据采集与测试系统,并检查是否正常,正常后关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五系流体力学实验PIV实验报告

研究生《流体力学实验》——粒子成像测速(PIV)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实验日期3月23日指导教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研究所一、实验目的1. 利用粒子成像测速技术测量二维流场速度分布。
2. 利用matlab 中FFT 实行互相关运算记录流场速度分布。
二、基本原理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是一种全流场测速技术,可测得流场中某一截面上的瞬时二维速度矢量分布,体视PIV 可获取三维速度分量。
三、实验步骤1 .实验流程如下图2 .系统构成:粒子及投放装置;双脉冲激光器;图像记录设备;信息处理系统 ①光源系统:激光器+片光系统=激光片光要求:要求短时间内(脉冲宽度 5ns)保证大量的光能 (20 mJ--500 mJ);脉冲时间间隔能够视流速大小而变化,范围要求:1μs --若干 ms ;脉冲激光器典型重复频率为 10-30Hz (激光器蓄能需要时间);双脉冲Nd:YAG 激光器,脉冲时间间隔Δt = 1-150 μs ,重复频率15 Hz ,适合高速气流速度的测量。
结果 查询 图像记录其中:∆t: 脉冲时间间隔T: 单个激光器脉冲重复时间τ: 脉冲宽度②图像记录设备(CCD 相机)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CCD图像传感器,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
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像素(Pixel)。
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数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
CCD的作用就像胶片一样,但它是把图像像素转换成数字信号。
CCD 阵列的空间分辨率至少比摄影胶片低两个量级。
CCD按加工工艺分为两种:TTL和CMOS,TTL工艺成像质量要优于CMOS工艺;CMOS 成像和信息存储、传输速度快,用于高速高频响PIV。
而CCD的信号存储和传输:像素→存储区: 500 ns,存储区→PC: 33 ms,跨帧技术如下图所示△tTt EI激光器1激光器2因此对CCD 相机的性能要求:记录图像序列,一帧帧连续排列;高空间分辨率;高速捕获多帧图像; 高感光度。
哈工大研究生板材成型性能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实践环节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金属板材成型性能测试与评价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孙巍学号:哈尔滨工业大学实践环节-杯突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确定板材胀形性能的实验方法;2、了解金属薄板试验机的构造及操作。
二、实验内容将板材用模具压好,冲头以一定的速度冲压板材,直至板材出现裂缝为止三、实验原理板材的冲压性能是指板材对各种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
目前,有关板材冲压性能的试验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两类。
而直接试验法又包括实物冲压试验和模拟试验两种。
模拟试验,即把生产实际存在的冲压成形方法进行归纳与简化处理,消除许多过于复杂的因素,利用轴对称的简化了的成形方法,在保证实验中板材的变形性质与应力状态都与实际冲压成形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冲压性能的评定工作。
为了保证模拟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与通用性,规定了十分具体的关于实验用工具的几何形状与尺寸、毛坯的尺寸、实验条件。
杯突实验是目前应用较多,而且具有普遍意义的模拟试验方法之一。
杯突实验时,借助杯金属薄板试验机进行。
用一规定的球状冲头向夹紧于规定球形凹模内的试样施加压力,直至试样产生微细裂纹为止,此时冲头的压入深度称为材料的杯突深度值。
板材的杯突深度值反映板材对胀形的适应性,可作为衡量板材胀形、曲面零件拉深的冲压性能指标。
四、实验设备及用具试验机一台、杯突实验模具、游标卡尺、深度尺等。
五、实验步骤1、先了解金属薄板试验机的结构、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各按钮的作用;2、装好模具;3、把试样清洗干净,在试样与冲头接触的一面和冲头球面上涂上润滑油,把试样放在下模上。
4、将下模向上提起,压好试样。
按下压边按钮,设定压边力。
5、按中心活塞上行按钮,注意观察试样。
当试样圆顶附近出现有能够透光的裂缝时,迅速停止。
6、将下模向下移动,然后将冲头向下移动,取出试件。
7、实验完毕后,将模具拆下。
实践环节-拉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拉深过程中拉深系数(或毛坯直径)、润滑、压边圈、凸凹模间隙、拉深高度等因素对拉深件质量的影响。
研究生实习报告生物医药

一、前言作为一名生物医药专业的研究生,为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我选择了在XXX生物医药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在此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对生物医药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经历与感悟。
二、实习单位及项目简介XXX生物医药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两个项目的研究与开发:1. 项目一: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新型抗癌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负责参与该药物的筛选、合成及活性测试等工作。
2. 项目二: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本项目针对公司生产的生物制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我负责参与样品的采集、检测和分析等工作。
三、实习内容与工作过程1. 项目一: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1)药物筛选: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查阅了大量文献,了解了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并参与了药物的筛选工作。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多种筛选方法,如高通量筛选、细胞实验等。
(2)药物合成:在实验室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多种有机合成方法,如傅克反应、酯化反应等。
通过合成实验,我掌握了药物的合成工艺,并学会了如何优化合成条件。
(3)活性测试: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药物的活性测试工作。
通过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方法,我掌握了药物活性的评价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2. 项目二: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1)样品采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生物制品样品,并了解了样品保存方法。
(2)检测与分析: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生物制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如微生物检测、理化指标检测等。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检测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分析实验数据。
(3)质量报告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质量报告的撰写工作,学会了如何撰写规范、准确的实验报告。
四、实习收获与感悟1. 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药物研发、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
描
述
及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结
果
和
分
析
总
结
附
录
程
序
及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结
果
和
分
析
总
结
附
录
程
序
重庆科技学院《数值分析》课程实验报告(二)
课程名称
数值分析
班级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三数据的最小二乘拟合(验证性实验)
实
验
目
的
及
要
求
1.掌握最小二乘拟合的基本思想。
2.会用Matlab软件实现数据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
3.会调用Matlab库函数实现数据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
重庆科技学院数理学院《数值分析》课程实验报告(一)
课程名称
数值分析
班级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实验成绩
实验名称
实验二多项式插值(验证性实验)
实
验
目
的
及
要
求
1、掌握拉格郎日插值多项式的用法,适用范围及精确度。
2、掌握牛顿插值多项式的用法,适用范围及精确度。
3、掌握分段线性插值与三次样条插值的基本原理,会利用Matlab库函数进行分段线性插值与三次样条插值。
实
验
环
境
Matlab软件
实
验
内
容
已知函数在下列个点的值为
1.求1次、2次多项式的曲线拟合,画出拟合多项式的图形。
0.0
0.1
0.2
0.3
0.5
0.8
1.0
1.0
0.41
0.50
0.61
0.91
2.02
பைடு நூலகம்2.46
2.利用Matlab库函数进行3次、4次多项式的曲线拟合,画出拟合多项式的图形。
3.采用4个拟合多项式计算 处的近似值。
实
验
环
境
Matlab软件
实
验
内
容
已知函数在下列个点的值为
1.进行Lagrange插值,Newton插值,画出插值多项式的图形。
0.2
0.4
0.6
0.8
1.0
0.98
0.92
0.81
0.64
0.38
2.进行分段线性插值与三次样条插值,画出插值多项式的图形。
3.采用四种插值方法计算 处的近似值。
算
法
描
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