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喀斯特
重庆武隆喀斯特导游词(精选11篇)

重庆武隆喀斯特导游词重庆武隆喀斯特导游词(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庆武隆喀斯特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庆武隆喀斯特导游词篇1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分交地区,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2901.3平方公进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也有丘陵、高地,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现辖46个乡镇,共人口有39.8万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元,99年财政收入元。
武隆县辖10镇乡,分为巷羊片区、土坎片区、白马片区、长坝片区、鸭江片区、平桥片区,江口片区、桐梓片区、火炉片区等9个片区。
武隆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9°C,全年降水量多在1000毫米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有主要乔木、灌木147种,珍稀树种有银杉、水杉、珙桐等。
主要野生动物181种,属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禽兽有虎、云豹、金钱豹、金猫、大灵猫、小熊猫、黔金丝猴、蜂猴、猕猴、毛冠鹿、羚羊、长尾雉、银雉、白腹锦鸡等。
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有铁矿、铝土矿、煤矿、硫铁矿、大理石等。
过去,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武隆的经济十分落后,工业不发达,只有规模较小的采掘、纺织及一些加工工业。
农业主要以生产玉米、小麦、水稻、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贮麻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改善了交通、通信状况,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了仙女山、芙蓉洞、天生三桥、黄柏渡江漂流、芙蓉江过江速滑等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带动了武隆经济的发展。
武隆二日游攻略

武隆二日游攻略概述武隆是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旅游目的地。
武隆县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区——长江三峡,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隆喀斯特。
武隆二日游是一个非常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线路,本攻略将为您介绍如何安排武隆二日游的行程。
行程安排第一天:1.上午:抵达武隆县。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在火车站或机场租车,或者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汽车或出租车)前往市区。
入住酒店后,可先休息片刻,恢复体力。
2.下午:前往武隆喀斯特。
武隆喀斯特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是一个自然奇观。
可以选择参观武隆喀斯特三天两夜线路,沿途欣赏喀斯特地貌、瀑布和溶洞等景观。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选择参加喀斯特漂流项目,体验刺激与冒险。
3.晚上:返回市区,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武隆的美食种类繁多,包括麻辣火锅、酸辣粉、干烧鱼等,让您的味蕾得到满足。
第二天:1.上午:游览武隆天生三桥。
武隆天生三桥是全球最大的天然石拱桥群,也是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您可以参观官渡、龙水和天生三桥,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下午:继续观光武隆县内的其他景点,如青龙洞、芙蓉洞等。
这些景点也是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以其壮丽的大自然景观而受到游客的追捧。
3.晚上:返回市区,购买纪念品或特色土特产。
武隆县有许多特产可以购买,如石头手表、云雾松酒、农家土鸡等,作为纪念品或送给亲友。
注意事项1.注意自身安全。
在游览喀斯特地区时,要注意脚下的安全,避免摔倒或滑倒。
2.注意环境保护。
在游览自然景区时,请注意不要随意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3.注意天气变化。
武隆地区的天气变化较大,建议携带合适的衣物,以应对可能的天气变化。
4.预订酒店和门票。
武隆县作为旅游目的地,游客较多,建议提前预订酒店和景点门票,以免出现没有合适住宿或游玩的情况。
总结武隆县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通过参观喀斯特地貌和历史景点,游客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沉淀。
武隆喀斯特旅游全攻略

武隆喀斯特旅游全攻略序:北京时间2021年6月27日13:15,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获全票通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武隆此次成功获得世界自然遗产称号的景区包括天下第一洞芙蓉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全世界罕见而稀有喀斯特系统形成的后坪天坑。
而这三大景区又代表了中国喀斯特地貌中三个独立喀斯特系统,即芙蓉洞洞穴系统、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和后坪冲蚀型天坑喀斯特系统。
芙蓉洞是一个视觉的宝藏。
作为世界唯一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单的喀斯特溶洞,芙蓉洞被中外地质专家一致公认为世界级的溶洞,在世界上已发现的80多种喀斯特洞穴沉积物中,芙蓉洞内几乎都有。
尤其是净水盆池中的红珊瑚和犬牙状的方解石结晶,更是国内罕见,世界稀有。
在以芙蓉洞为中心的周围还发育有一个以大量竖井和平洞组成的庞大的洞穴群——芙蓉洞洞穴群,使其与美国的“猛犸洞”,法国的“克拉姆斯洞”并称世界三大洞穴。
如今芙蓉洞头上戴的花冠很多,有特级景观、洞穴之王等等,2021年芙蓉洞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纳入世界遗产的溶洞,则是证明芙蓉洞价值的最好证据。
TIPS:重庆的两处喀斯特溶洞武隆芙蓉洞与丰都雪玉洞见下集均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洞穴,观赏价值极高,照片不能表现其万一,如身临其境方可领略其中妙处。
交通:重庆市区前往武隆县城:1火车:重庆北站每天共有10趟火车去武隆,时间2小时左右,票价25元,为第一选择。
2汽车:在朝天门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3小时抵达武隆,票价65元。
3自驾:重庆到武隆全程高速,汽车时间2个小时到达。
武隆县城前往芙蓉洞:出了火车站打出租车起步价到汽车站也可步行,那里有到芙蓉洞的车,票价14元。
出洞后不一定有车,可以和景区调度联系,会帮你安排。
沿途的芙蓉江非常漂亮。
景区门票70元。
武隆县城前往天生三桥和仙女山:在火车站和汽车站都直接有到天生三桥和仙女山的车,三桥票价12元,仙女山18元。
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昨天我们游览参观了大足,今天我们就要去拜访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武隆了。
还有几分钟的路程就到目的地了。
在此,小何先给大家说说武隆喀斯特地貌。
其实这里所说的世界自然遗产不止咱们武隆一处,重庆武隆,加上云南石林和贵州荔波共同组成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在2007年,以其景观资源的独特性,完整性和原始性,在新西兰举行的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全票通过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六处的世界自然遗产。
而武隆也是重庆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
现在的武隆已经成为西部时尚生活输送地和重庆的贵宾接待厅。
无论是重庆打宜居城市,内陆开发高地还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武隆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即将要参观的就是武隆“天生三桥”在这里恩、呢我就天生三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天生三桥是“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其核心景观则是世界规模巨大,独一无二的天生桥群。
它分为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
三座天生石桥是在不到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依次排列而成。
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和“游圣”徐霞客曾经写道“龙桥三洞,信水三潮”的诗句。
所以天生三桥亦有“龙桥”之称。
整个景区以山、水、瀑、峡、桥和天坑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
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没看过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
它唯一的外景拍摄场地就是咱们的天生三桥。
电影《十面埋伏》首席摄影师赵小丁到武隆进行外景踩点后说“金庸笔下的好多武侠场景在这里都能找到!”在今年由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印象武隆》在今年的10月份就和游客们见面了。
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部片子。
好了,朋友们,待会儿我们游览的第一座桥就是天龙桥。
天龙桥是三座桥中最形象的,它桥高235米,桥厚150米,桥宽147米,平均拱高96米,平均跨度34米。
天龙桥的主要特点是形象逼真,就像人造的。
曾有一位桥梁专家参观后说“我造了一辈子一辈子桥,都没有造出这么雄伟美观的桥来。
龙水峡地缝景区介绍

龙水峡地缝景区位于中国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镇,距离县城约15公里。
这个景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地质奇观。
以下是关于龙水峡地缝景区的详细介绍:
1. 形成原因:龙水峡地缝是由于几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形成的。
这种地质活动导致了山脉的形成和地壳的断裂,从而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的地缝景观。
2. 景观特点:龙水峡地缝全长约4公里,宽度狭窄,有的地方仅能容纳一人通过。
地缝中的景色幽深险峻,怪石嶙峋,泉水流淌,瀑布飞溅。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 地质奇观:龙水峡地缝是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这里的地质奇观包括壮观的瀑布、溪流、穿洞和地下湖泊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探索奇特的地下河流和钟乳石景观。
4. 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龙水峡地缝是一处较好的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风景区。
游客在这里可以进行徒步、探险和摄影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5. 旅游设施:龙水峡地缝景区为游客提供了完善的旅游设施,包括停车场、观景台、步道和休息区等。
游客可以方便地游览整个景区,并享受舒适的旅游体验。
龙水峡地缝景区是一处集地质奇观、自然风光和探险体验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如果你对自然景观和地质奇观感兴趣,不妨来龙水峡地缝景区亲身体验一下。
武隆喀斯特景区介绍-武隆喀斯特景点PPT(经典版)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国家地质公园
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5A级景区
景区概况
拥有罕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包括溶洞、天坑、地缝、峡谷、 峰丛、高山草原等,形态全面;兼具丰富多彩的度假、休闲、 娱乐、运动项目,以及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独特 的民俗风情。
仙女山
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境,总面积8910公顷,平均海拔 1900米,最高峰2033米,以其江南独具魅力的高山草 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丛林碧野景观 而誉为“东方瑞士”,她与神奇的芙蓉洞、秀美的芙蓉 江、世界最大的天生三硚群地质奇观组合为重庆最佳 旅游观光度假胜地。
天生三硚
天生三硚名天坑三硚,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 游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 黑龙桥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属亚洲最大的 天生桥群。 天生三桥位于武隆区城东南 20 公里的白果 乡与核桃乡交界处,大自然造就的 3 座天生石拱桥,具 有雄、奇、险、秀、幽、绝等特点。
4
旅游攻略
景区门票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旺季门票价格70 元/人,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仙女山)旺季门票价 格50元/人,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芙蓉洞)旺季门 票价格80元/人。
交通信息
重庆——渝湘高速(G65)——武隆(128km);重 庆——涪陵(G50高速)——武隆(国道319公路/ 乌江画廊)(188km)。
2
景区历史
景区历史
1993年5月,江口镇5位村民发现芙蓉洞。 1994年5月1日,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
武隆喀斯特

武隆喀斯特武隆喀斯特,是中国重庆市境内的一片喀斯特地貌区域,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境内,距离重庆市区约16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9°17'42",东经107°45'0"。
该地区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被誉为“地下奇观、人间仙境”。
武隆喀斯特地貌主要包括喀斯特地下河、天生三硚、魔鬼城、青龙洞等景点。
其中,喀斯特地下河是武隆喀斯特地貌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最长的地下河,全长约12公里。
河道蜿蜒曲折,水质清澈湛蓝,河床上方悬浮着各种石钟乳石和石笋,景色壮丽。
天生三硚是武隆喀斯特地貌中的一大特色,是由三条江河分流峡谷所形成的,与将军山自然保护区相连。
其中,第一硚、第二硚、第三硚分别称为“天生锦绣峡”、“天生长江百里峡”、“天生迷魂阵”,每一硚都有其独特的景色和特点。
魔鬼城是武隆喀斯特地貌的另一重要景点,它是由于地壳运动和长期的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系列石灰岩地貌景观。
整个魔鬼城区域内,大量的石柱、石峰、石峪等地貌奇观错落有致,形状各异,被誉为“群峰壮丽、布局奇特”。
青龙洞是武隆喀斯特地貌中最大、最美的溶洞之一,距离武隆县区约60公里。
洞内有各种形态的钟乳石、石笋、石幔和地下河等地貌景观,被誉为“地下天堂”。
洞内还有一片难得一见的地下瀑布,水流如织,景色优美。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景点外,武隆喀斯特地貌还有许多其他优美的自然景观,如龙潭古镇、白马溶洞、仙女山等。
这些景点充分展示了喀斯特地貌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为了保护武隆喀斯特地貌的生态环境,武隆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开发建设等。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喀斯特地貌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保护制度,确保武隆喀斯特地貌的可持续发展。
武隆喀斯特地貌的发展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重庆市的一张名片,武隆喀斯特地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投资。
天生三桥景区介绍

天生三桥景区介绍天坑三桥位于重庆市的武隆区城东南20公里处,是重庆5A景点,武隆天生桥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天生三桥位于武隆城区东南20公里的白果乡与核桃乡交界处,大自然造就的3座天生石拱桥,包容了山、水、雾、泉、峡、峰、溪、瀑,是一处高品位的生态旅游区。
武隆天坑又名天生三桥,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气势磅礴的石拱桥称奇于世,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天生三桥位于武隆城区东南20公里的白果乡与核桃乡交界处,大自然造就的3座天生石拱桥,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特点,经历了上千万年的风风雨雨。
天生三桥地处仙女山南部,位居仙女山与武隆区之间,景区内天生石桥气势磅礴,林森木秀、飞泉流瀑,包容了山、水、雾、泉、峡、峰、溪、瀑,是一处高品位的生态旅游区。
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组成,气势磅礴、恢宏其规模庞大、气势磅礴称奇于世,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三座桥高、宽、跨度分别在150米、200米、300米以上。
三座桥呈纵向排列,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上,将两岸山体连在一起,形成了“三桥夹两坑”的奇特景观。
在距离几百米之内就有如此宏大的三座天生石拱桥实属国内罕见、世界稀有,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真不愧为自然界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沿着幽静的小道来到大桥下,便会对雄伟、壮观有了更深的理解,惊叹造物主竟是如此的神奇。
天生桥桥体溶洞四伏,水帘高悬。
桥下溪流潺潺,喷泉叮咚。
该地林森木秀,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茵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一派雄奇,苍劲、神秘、静悠幽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洞、桥构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画卷。
其中天生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翁驱送归等景点更为引人入胜,使人流连忘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座天生石拱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均孕育在武隆洋水河大峡谷上。 天生三桥其规模宏大,三桥间距在800米之内,呈弧开串联,形成了一峡吕三桥夹 二坑的世界地质奇观。其间的泉:一线泉,泉从桥顶呈一条线状垂落至地面;雾 泉,泉水从洞顶一小孔中喷出形成浓雾悬浮空中;珍珠泉,泉水从高100多米的桥 油油顶附向地面,中散如珠,晶莹剔透;三迭泉,一泉自石壁流出三迭“龙嘴” 入溪;灵泉,由地面涌出,声如琴奏。洞:仙人洞、龙泉洞、七十二岔洞、迷魂 洞、在峡谷绝壁之间,洞洞相生,形态各异。坑:三桥间的天龙坑、青龙坑深度 和直径都在200米以上,气势雄伟,光彩秀丽。它们与桥相映成辉,组成了绚丽多 彩的风景。 天生桥桥体溶洞四伏,水帘高悬。桥下溪流潺潺,喷泉叮咚。该地林森木秀, 峰青岭翠,悬崖万丈,壁立千仞,绿草茵茵,修竹摇曳,飞泉流水,一派雄奇, 苍劲、神秘、静悠幽的原始自然风貌,以山、水、瀑、峡、洞、桥构成一幅完美 的自然山水画卷。其中天生桥、飞崖走壁、擎天一柱、翁驱送归等景点更为引人 入胜,使人流连妄返。 武隆天坑三桥景区以其壮丽而独特的“三桥夹两坑”景观称奇于世。这里,世 界最大天生桥群和世界第二大天坑群相映生辉,坑与坑之间以桥洞相望,桥与桥 之间以坑相连,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
还记得《满城尽带 黄金甲》吗?
龙水峡地缝景区设有80米瀑布水帘,奇哉妙哉。地缝中 老树藤萝盘绕,泉水流瀑挂壁险峻幽深,怪石峥嵘,明涧 湍急。仰望壁立千仞,天光曦微,让人昏昏然不知身之何 处。可以说,观龙水峡地缝,可知百万年地质变化。 幽邃梦境龙水峡喀斯特峡谷地貌的浓缩精华版,全长4公 里,山道弯弯嵌绿树,小溪潺潺扬迷雾,幽邃的龙水峡地 缝静得让人听得到心跳。人在栈道行,水在脚边流,水因 地势、乱石而异向,或急或缓。身在谷底,仰视天小,峰 回路转,远树白云,俯仰之间,不由顿生柳暗花明之感。 俯身掬水湿面,温润如玉,跋涉的尘埃早已烟消云散,疲 惫的身心在此经拂,顿觉清爽沁入五脏六腑,这大概是一 种净化吧……
重庆武隆芙蓉洞,是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其庞大的洞体,丰富的洞穴沉积物不但征服了各国洞穴专家,更倍受 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青睐。 芙蓉洞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16.1度。洞内钟乳石类型 化学沉积物种 类繁多,从宏观到微观,从水下到水上、从早期到现在、从碳酸盐类 到硫酸盐类,包括 世界各类洞穴近 30 余个种类的沉积特征。其中有 宽 15 米、高 21 米的石瀑和石幕,光洁如玉的棕桐状石笋,粲然如繁 星的卷曲石和石花等,其数 量之多、形态之美、质地之洁、分布之 广,为国内罕见。净水盆池中的红珊瑚和犬牙状的方解石结晶更是珍 贵无比。大量的次生化学沉积形态,构成目不暇接的各种景观数十处。 洞中主要景点有金銮宝殿、雷峰宝塔、玉柱擎天、玉林琼花、海底 龙宫、巨幕飞瀑、石田珍珠、生殖神柱、珊瑚瑶池等。进芙蓉洞游览, 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仙 女 山
天 生 三 桥
芙 蓉 洞
龙水峡地缝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武隆县乌江北岸,是新型 的特色旅游胜地,属于重庆十佳旅游景点,距县城区约30公 里,交通便捷,渝涪高速路、涪武高等级公路贯通武隆,全 程两百公里,由重庆市区驾车两个半小时即可到达景区。 仙女山冬季长,上年11月至来年2月属有雪期。届时白雪 皑皑,银妆素裹,大草原滑雪、赏雪、雪地烤羊,把酒临风, 兴致昂然。凡春夏,但见蓝天白云,草绿如茵,鸟语花香, 牛羊成群,一派生机。夏季山上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 凉爽温和,月均温在18—20oc,即使在最热的7、8月,最高 温度也不超过30℃。夏季景色妩媚多姿、气候清凉舒爽,茫 茫林海,清风吹佛,凉爽宜人。旅客既可领略风景如画的高 山草原、草甸和森林景观,又可洗涤尘烦,如沐春风、愉悦 身心,是休闲度假、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其旖旎美艳的森 林草原风光被广大游客视为具有西欧牧园风情的“南国第一 牧场”。因此仙女山享有“山城夏宫”之美誉。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位于 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 北宽7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处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 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一颗璀璨的明珠。 武隆县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中,以山地为主。 自然概貌为八分山,分半地,半分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乌江北面的 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 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 汇入乌江。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全县崇山峻岭, 岗峦陡险,沟谷纵横,伏流交错,溶洞四伏。最高仙女山,主峰磨槽湾海 拔2033米,最低大溪河口海拔160米,一般相对高度都在700米至1000之间。 乌江是该县唯一通航河道,流经十六个乡镇,东起木棕河,西至大溪河, 行程80公里;两岸河谷狭窄,江水奔驰于悬崖峭壁间,重峦叠嶂,山峰重 入云,江出一线,气势雄伟,航道多峡口险滩,,尤以羊角碛五里滩蓍称。 全县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土壤多属黄 壤、黄棕壤,其次紫色土。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 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 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 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 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 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 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 地而得名。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 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 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干旱区喀 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 特、盐喀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