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美国找工作的一些体会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美国留学就业前景(一)美国历来是一个讲求自由的国家,对留学生的就业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只有一些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才会对留学生有所保留,例如航空航天、生化和军工武器研究等,都很少会雇用中国留学生。
以下是就美国当前就业问题总结出来的4个特点:1、美国城市发展水平对就业的影响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如果所在的城市是美国经济发达地区,则工作机会较多,找工作的难度较小,如美国的新泽西州、芝加哥地区、硅谷地区和洛杉矶以及南部的佛罗里达州等地,都是相对较发达的地区,不过同时要提醒留学生的是,这些地区的工资虽然较高,但是学费也不低。
2、美国专业对就业的影响在美国留学时,如果留学生选择一个较好的专业,那么找工作的难度也会相对降低,一些美国人才缺口比较大或者是相对较热门的专业如商科、计算机、工程、医学、法律、生物等都是相对较热门的选择。
3、美国留学学历对就业的影响美国和中国相对不同聘用制度,决定了美国留学的毕业生,学历越高找工作的难度就越大,因为美国政府规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都有固定的起薪标准,用人单位虽然在对人才的使用上可以向下兼容,但是在工资的支付上却不能有所折扣,所以在美国本科生是最易求职的学历。
4、美国留学最易就业的条件在美国就业最简单的毕业生,要满足几个条件,也就是说将以上三个影响因素中有利的部分结合起来,即留学生所选择的城市位于发达地区,所选择的专业是美国就业热门专业,同时留学生所学的是本科学历,那么就业的时候就相对非常简单。
美国留学就业前景(二)美国作为留学大国,一直受到学生的追捧。
那么赴美国留学的学生都选择哪些专业呢?下面出国留学专家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美国留学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有哪些。
一、商业管理专业在美国,商业管理依然是国际学生最青睐的专业。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国际学生通过缴付学费和生活费,为美国经济贡献了近200亿美元,高等教育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服务出口业。
几乎每一所大学都开设有商业管理课程或商业管理专业,该专业市场需求量巨大,毕业生可以在许多公司或者政府部门工作,从事公司管理、会计、税务、财政管理、销售工作等。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遭遇的三大障碍 ▎留学生论坛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遭遇的三大障碍▎留学生论坛在美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在一个专业对口的大公司工作几年,是许多中国留学生的梦想。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文凭只有与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成为打开未来之门的敲门砖。
然而,对于许许多多中国留学生而言,找工作之路堪称“一把辛酸泪”。
障碍之一:缺乏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美国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在招聘中有优先权,留学生必须证明自己比美国人更优秀才有可能被聘用。
美国就业市场持续多年不景气,使得中国留学生就业之路更为艰难。
缺乏对美国专业发展及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是很多留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精算师在美国是需求量很少而且门槛特别高的工作,初级岗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全美国有130多万个会计专业工作岗位,而精算工作岗位仅2.2万个。
障碍之二:缺乏在美国的实践经验一位密歇根大学商学院金融工程硕士,有在中国的实习经验,到美国第一年就开始找工作,不知道投递了多少份简历,好不容易得到芝加哥一家很小公司的面试机会。
结果人家只问了两个问题就让他离开了。
他感叹道:“没有在美国的实习经验,不错的全职工作机会80%可能与你无缘。
因为大多数顶尖公司都是从自己的实习生中选出人才进入全职岗位。
”缺乏实习经验使得留美学生先天不足,而中美教育差异使留学生找工作难上加难。
美国教育重视社会实践,从小学开始学生每年都要参加科学竞赛,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
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都有专门为小学生开办的实验室,孩子们在课余或假期在实验室老师指导下做一些初级的设计或者发明。
美国金融业、高科技大公司都面向青少年或者高中生的各种人才培训计划,很多美国学生从初高中时代起就经常参加这些公司的各种专业培训项目。
进入大学之后这些人自然很容易找到与专业有关的实习工作。
障碍之三:缺少与美国社会的联系一位美国北部某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生阶段就在导师的领导下参加了联邦政府某机构的科研课题,毕业后水到渠成地到该机构继续从事研究。
我在美国找工作的过关记

姨分第 一 、二 、三 、四优先 ,再
“ 的 是 ”
“ ……听你这 一 口纯正 的 噢 到 了 Bi 处 。他 衣 冠楚 楚 ,很 rn a 第 二是难 民类 。包括政 治避 英语 ,我还 以为你 是在 这儿长 大 有派头 。只见他用 一种奇怪 的眼 难 、战争避难等 。 的呢 !那 ,你有绿卡 吗? ” 神打量 了我一会儿 寒暄 了几句 第 三是职业 类 。职业类 第一 我感 到不 对 .但还 是如实 地 之后 他突然 问道 : “ 你这套 西装 优 先 是 “ 殊 人 才 ” 特 .像 体 育 、 回答 : “ 还没有 。 ”他一听 ,让我 是什 么牌 子的? ” 艺 术人 才 、有 成 就 的科 学家 等 。 等一下 。随即转 身出去 。几分 钟 我感 到很 诧异 .这西装 是 我 职 业 类 第 二 优 先 是 获得 硕 士 学 后 ,他进来说 道 : “ 不起 ,这 对 新 年时刚 花 10美元 买下 的 ,虽 位 并 有 雇 主 的 ,雇 主担 保 。 当 个职位 已经找 到更合适 的人 了! 5 ” 不是 名牌但也是意大利制造 的! 然 , 有职业类 第i 、第 四优 先 还 我如五雷轰顶 !身份 ,身份 , “ 好像不 是全毛 的D ? ”他 等 。 E!
童 民
的讲座 。课后 。讲课 的老 师告诉
我 ,N vx的课 程对 刚毕业 的学 oa 生特别 有好处 它除 了介绍新 的 技术外 .还 提供一 些实 际的项 目
让学生做 ,这等 于是在积 累经验 。
“ 习期” 实 ,其实 就是让我们 找工
但-r课却要 2 0 ] 0 0美元 .这差不 思前想后 ,我最后还是决定 :
维普资讯
硼
野\ 海外来风 叁
大学生就业心得体会(精选5篇)

大学生就业心得体会(精选5篇)大学生就业心得体会1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这句话我想送给所有未来需要求职的同学们,因为所有人的求职路上,即便你是大牛人,你也会碰到不同的坎坷,更何况,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普通人为了一份offer而奔波。
实在在欧莱雅口试之前,遭受很多打击,包括宝洁在内的各种申被拒,以及最让我受打击的强生中国终面被拒。
但往往一个打击过后,你就必须收拾精神面对下一个挑战。
我的欧莱雅之路就是从申开始的,申花了我很多时间,一方面速很慢,另外就是有三个open questions,为了写好它们花了我不少时间,其中一道就是先容一下你以为最professional,你最喜欢的cosmetic或者是fashion brand。
因为我平时很少用化妆品,对于fashion这块也知之甚少。
所以这块的下笔对我真的很有挑战。
我就将计就计,以欧莱雅为我的主题,通过上的资料和平时的积累,总算憋出了一篇还算OK的__。
所以假如想要投欧莱雅的同学一定要在平时多多花些心思在信息的积累上。
一面如期而至,由于那个时候还在实习也就没有很多时间预备了,除了基本了解了一下欧莱雅的产品和理念,基本上处于空缺状态就去了,口试一次10个人,分成两组。
首先是抽卡片,有各种主题,我抽到的是大学里自己最喜欢的课程,两分钟后预备发言,全英文,作为上外的学生假如这点即兴发言的水平都没有那基本上四年就白读了哈。
所以英语还是很重要的!我balabala讲了一通,时间刚恰好,第一轮下来我变得很有自信,现场发言部分,我的排名自我感觉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接下去的部分是小组讨论,我们小组抽到的题目是,你以为欧莱雅所有产品中最物超所值的产品,并请为其重新定价。
看到这个题目我脑子就轰的一下懵了,我只能委曲数清楚有哪些牌子,对于旗下的分支产品和价格我是一无所知啊!没有办法,我只能担任time-keeper和note-taker的角色,时不时再插上两句附和的话,一面就这么浑浑噩噩地结束了。
洛杉矶找工作

洛杉矶找工作洛杉矶,作为美国西海岸的大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就业资源和机会。
对于许多求职者来说,洛杉矶是一个梦想的工作地点。
然而,要在洛杉矶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的求职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洛杉矶找工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首先,要在洛杉矶找到工作,你需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和规划。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和目标,了解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优势,然后根据自己的定位和规划来选择合适的行业和岗位。
在洛杉矶,有着丰富的娱乐、科技、金融等行业,求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行业和岗位。
其次,要在洛杉矶找到工作,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包括完善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准备好面试所需的资料和技巧。
此外,还需要了解洛杉矶的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掌握就业信息和招聘渠道。
可以通过求职网站、招聘会、人才市场等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了解行业趋势和企业需求,为自己的求职做好准备。
再次,要在洛杉矶找到工作,你需要积极地与人建立人脉关系。
在洛杉矶,人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脉关系可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
可以通过参加行业活动、社交聚会、专业组织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人脉圈,结识更多的行业人士和企业代表,为自己的求职增加机会。
最后,要在洛杉矶找到工作,你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
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但要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不断完善自己,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总之,在洛杉矶找工作并不容易,但只要你有清晰的求职目标和规划,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地与人建立人脉关系,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够帮助到正在寻找工作的求职者,祝大家早日找到满意的工作!。
【留学生招聘】美国找工作经验之如何投简历

【留学生招聘】美国找工作经验之如何投简历投简历最有效的两种方式就是通过学校的career center投,还有就是找人pass resume。
最近还发现LinkedIn的career做的越来越好了,如果申请一个premium account可以搜出更多alumni,并且可以跟HR inmail,如果你have been networking a lot的话每月这30刀还是很值的。
个人觉得Olin的Career Center只能算so so,机会并不是很多,东西部也不怎么来学校recruit。
即使来recruit的大公司基本上也不怎么sponsor国际学生H1B。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知道哪些公司sponsor,哪些公司不太sponsor。
我自己用过一个网站,什么的里面有历年美国的公司的 sponsorship的信息。
不过很多公司即使sponsor,可能也只是sponso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所以,要注意区分并找到一些能提供sponsorship的target company。
四大里面Ernst & Young和Deloitte算是在sponsorship里面比较积极的了,还有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咨询公司,可能也会有一些sponsorship,还有财会方面一些大公司可能找一些accountant或这financial analyst。
Olin里面Career Center页面上有一个所谓的ProNet list出了很多recruiting公司的联系人,包括campus recruiter的联系方式,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在campus recruiting开始之前就试着联系这些人,尤其是一些campus recruiter,让他们对你有印象,便于之后的简历筛选。
在LinkedIn或学校的校友录里查到这些人的资料之后我会写这样一封邮件:首先,问候别人并写明你自己的身份,学历,学位,从哪里得到这个人的联系信息。
在美国找工作的感想

初到美国,我带着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我的求职之旅。
在美国找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英语能力的提升是我在美国找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美国,英语是沟通和工作的基本工具。
为了更好地融入这个国家,我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求职过程中,我参加了各种英语培训班,积极与当地人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段经历,我深刻认识到英语能力对于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美国的工作环境让我感受到了自由与竞争的双重压力。
在美国,工作时间相对灵活,员工享有较高的自主权。
然而,这种自由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
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我不得不时刻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在求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制定职业规划,如何展示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
再次,美国的职场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美国,职场文化强调平等、尊重和包容。
雇主和员工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这让我感受到了职场的温暖。
与此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不同背景的人相处,如何处理职场中的冲突,以及如何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在美国找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由于中美文化差异,我在与雇主和同事交流时,时常会遇到一些误解和障碍。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并努力寻找共同点。
这种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使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美国的工作机会丰富多样,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
在求职过程中,我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这种经历使我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美国找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求职过程中,我遇到了诸多挑战,如面试技巧、简历制作、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不断学习,请教他人,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求职能力。
总之,在美国找工作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美国找工作:职场不可犯的15个错误!

美国找⼯作:职场不可犯的15个错误! 在美国⼯作想要⼀帆⻛顺,步步⾼升?不管你是职场菜⻦,还是已经混得⼩有成就,以下的15个错误可千万犯不得,⼀点疏忽⼤意恐怕就会让你的事业前程轻则多些不必要的坎坷,重则甚⾄会全盘葬送。
1.没有⾦刚钻,还想揽瓷器活 如果你还在找⼯作阶段,那么最好还是保守点,别去申请那些⾃⼰其实根本不够资格的岗位。
那样你是在浪费⾃⼰和招聘者的宝贵时间。
雇主想招的肯定是各⽅⾯条件最适合的⼈,就算你侥幸蒙骗过关拿到了⼯作,真干起来以后恐怕会招架⽆⼒。
2.在社交⺴络上发表不合时宜的内容 ⼩⼼你的脸书、推特等社交媒体账号,它们可以让你的雇主同事们知道关于你的太多事情,从⽽产⽣各种看法,即使通常是⽚⾯的。
所以,在发布任何评论、⽂章、照⽚,或者转载什么东⻄之前都别激动别冲动,停⼏秒钟想想看——它们会不会显得你很脑残?会对你所在的公司产⽣什么影响? 牢记这⼀点:你在⺴上发布的任何东⻄,甚⾄包括电⼦邮件,都有可能被你并不愿意他们看到的⼈看到。
当然了,如果别⼈在⺴上完全搜索不到你的名字,那也不是什么好事——他们很可能觉得你这个⼈有问题。
3.你的LinkedIn账号都快变成僵⼫号 尽管LinkedIn死板⽣硬的推⼲模式已经被⼲为吐槽,不过你还是不得不承认,在美国,想要在职场上有好发展——扩展职业⼈脉,吸引潜在客户,让可能的雇主注意到你并有好印象——那么⼀定要有能拿的出⼿的LinkedIn资料。
所以,快去把它好好整理整理吧。
记得头像千万别是个太随意的。
4.神神秘秘当个“独⾏侠” 这可⼀点也不酷。
蝙蝠侠都需要有罗宾做助⼿。
如果你想转⾏,调岗,换公司,或者回校深造,别犹豫,告诉家⼈朋友你的想法,寻求他们的建议。
在⼯作中遇到问题了想知道怎么办?那就去找个职场导师交流⼀下。
⼀直孤军作战也挺寂寞的不是? 5.与潮流脱节 不是说你得穿得多么先锋时尚(当然如果你在时尚圈混,那还是必须的),⽽是说你得时刻跟进你所在⾏业的最新动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在美国找工作的一些体会***关于在美国找工作的一些体会毕业离开学校已经3年多了,其实自打毕业后就一直想写一些找工作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但是想法毕竟是想法,至于落实还是一拖再拖。
一来自己老是试图找到一些偷懒的借口,二来也总觉得自己好像还没静静思考而理出一个很好的头绪,深恐胡言乱语,最后倒搞得弄巧成拙,误人子弟。
但是俗话说世事难料。
过去几天,短短数日,恰逢职业生涯一落一起,虽谈不上是什么大风大浪,过程上也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但是左右相顾,放眼所及,尽是同僚惶惶,不禁颇有感触,当年找工作的那番辛苦历历在目。
于是下定决心,抱着被狗血喷头的危险在此涂鸦一把。
本文所提到的看法大都是在下的个人体会,因此对他人来说,不见得就能包治百病,所以看客自己拿捏分寸。
而此文也只当抛砖引玉罢了。
言归正传,谈谈找工作。
先讲讲我的经历。
我07年商学院毕业,夫人是读工程的,也在同年找工作。
北方的job market对她的专业来说不够好,所以当南方H市有几个面试的时候,我就陪她一起南下。
当时计划是她面试完即刻回去等消息,而我准备在这个南部城市再多逗留两周,networking。
因此在南下之前,我稍做了些准备。
第一,我去了商学院和Alumni Association找到所有该市校友的联系方式,包括当地校友会的主席;第二,我给当地校友会主席写信,告知我打算在H市找工作,希望她能提供一些帮助;第三,我将所有收集到的校友联系方式做了筛选,挑出和我背景相似的大约30人的名单,然后一一写信,告诉他们我是从母校毕业的校友,会在下面的一两周时间到该市,希望他们在百忙之中能抽时间和我吃顿饭或喝杯咖啡,一起聊聊天。
之前,这30个人我一个都不认识,而且他们基本都是本校 undergraduate。
之所以我大胆一试,关键在于我知道本校的Alumni Network在全美都很有名。
最后,在我登机南下之前,我已经约到16个校友同意和我面谈,而两周的时间被排的满满的。
之后的事情发展得挺顺利,夫人面试后几天就成功拿到数个不错的offers,于是我们毕业南下基本上已成定局。
于是在之后和校友的面谈时,我的目的性就比较强了。
告知夫人已经拿到H市公司的offer,所以自己肯定会在H市找工作,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和想法,从对方那里了解一下该市的机会和对方公司的机会,请校友一旦发现有合适的机会能通知我一下,顺便要了对方比较详细的联系方式。
一晃两周时间很快过去,在我离开该市回本校前,我给每位和我面谈过的校友寄了一件当年本校的The Shirt作为感谢,没想到本校那帮老校友倒是很看重这个东西,每每回信都会提起这个。
虽然两周时间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但是我至少在这些和我面谈过的校友脑中留下一些痕迹,目的算是达到了。
回到学校后,我一直比较关注来自H市的job opening。
但凡看到哪个公司的opening能和自己背景沾上边的,先看是否有校友在该公司,如果有,网上先递了再说。
然后找到该公司的校友发信过去,告知我递了那个position,job ID是多少,顺便附上resume,希望他/她能帮我向相关人员推荐一下,云云。
如此不过3、4次,终于恰逢一个校友念熟招人部门的director,和他一推荐,便给了interview,很快拿到offer。
事后从同事那里得知,当时我那director手上有不下200份简历,而他根本没时间去一一细看,只挑了5份内部人推荐的,面试了2个,而我由于背景接近,幸运地拿到这第一份工作。
我之所以把200-5-2-1这些数据拿出来晒晒,全没有炫耀的意思。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不觉得我自己肯定就比那200多人强,至少当时我没有在这个industry的任何工作经历,但是我之所以最后十分幸运,应该说是network帮了我99%的忙。
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求其次,找到一份工作,不外乎几个基本条件:job opening, competitor, capability, resume and network。
我07年毕业后至今已经换过几次工作,而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些基本条件中,“network”是最至关重要的。
Network说白了,就是人际关系。
通常,我们一提“关系”,很多人就比较过敏,觉得凭关系似乎为人不齿,总觉得自己顶天立地,唯我独尊,好像凭关系找到工作就不是靠自己,而是依靠别人,更有甚者,认为托关系找工作会让人笑话,所以宁可日日不工作,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开尊口去请别人帮忙找工作。
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去解释,只想提醒看客,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尽快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只要你不偷不抢,不用违法丧德的方式争取,大可不必纠缠“关系”这个名称。
你有capability不见得别人就知道;市场上有些合适你的job opening其实仅仅在公司内部流通,而你就不晓得在哪;你的简历美轮美奂,可是好的recruiter就是看不到。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合适的network去帮助你。
其实network相比其他的找工作基本条件要来的重要不仅仅在于其效果明显,更在于其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有时比较漫长,需要耐心,但是network一旦有小成,收获就会紧跟而来。
Network里可以包括你的家人,导师,朋友,师兄弟姐妹,alumni,colleagues,peers8,etc. 我在介绍个人找第一份工作时已经提到了几个networking的sources,在这里我把我能想到的列一下:1. 学校的Alumni Association2. 自己department的Alumni Network3. 当地的Alumni Network4. 工作过的单位Alumni Network5.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 是个很好的专业人士的社交网站,它有别于facebook。
当然facebook也不错,虽然从找工作和network professionals的角度上我不怎么推荐facebook。
至于怎么用linkedin,我在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做法。
Linkedin里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资源可以利用。
第一层contacts是那些你认识的人,尤其是朋友,同学。
这些人,无论什么专业背景,建议你都把他们加入你的network。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你朋友越多,当然路子自然宽些,行事多少方便些。
举个例子。
我有个朋友找engineering工作,和我背景不尽相同,但是由于我的network里有不少engineering公司的朋友,我就找他们帮忙递简历,结果没多久他就得到一个onsite interview的机会。
从这个层面讲,facebook有其类似的效果。
第二层contacts是和你找的工作或背景有关的人。
你可以从(A)第一层contacts的network里发掘一下,也可以(B)用专业的关键字直接从linkedin里找。
用(A)的好处在于你能利用第一层contacts作为referral,这样,你在加第二层contacts到你的network里就显得不怎么唐突,由于对方和你认识同一个人,就不怎么会拒绝你的邀请。
方法(B)的好处在于你的目标会比较清楚,专业背景的匹配度比较高。
但这个方法的缺点是由于没有referral,你的加入邀请会很容易被拒绝。
在这里我顺便提醒一下,linkedin里如果你不认识别人而盲目提出加入邀请,而最后如果对方拒绝的话,你的帐户和功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认识的人来network,如果实在没有足够的network来加入你想加入的人,最好在向此人提出加入邀请时,在inMail或message里讲清楚,希望对方能理解你的行为,而且即使不想接受邀请,也不要选择拒绝。
只要对方对你的邀请置之不理,你的帐户就不会受损失。
第三层contacts是专业或当地的recruiters。
Linkedin里的recruiters是很容易被locate的。
他们的背景和特长往往在个人介绍里已经很清楚了。
找到那些有价值的recruiters,联系他们,让他们帮你找工作是个很有效的途径。
另外,linkedin里也会有些job opening贴出来,由于这些openings和network/contacts融合在一起,你很容易就能发现是否有认识的人和这些openings有关。
这比起你盲目在hotjob,monster上递简历要来的有效得多。
Network讲完了,让我们开始谈谈resume。
Resume的重要性不用我说了。
至于resume怎么写,Amazon或图书馆里有上成百上千的指导书、傻瓜书,有时间的话,一本本去翻翻,3、5本之后你就是写resume的专家了。
但是你如果没时间,我下面介绍的方法除了对PhD找professor工作的人恐不适用外,其他的或许有所帮助。
首先是format。
不同的地方对resume的format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职业阶段resume format也不尽相同。
我这里推荐的format可能适合刚毕业或工作10年以内的在美国找工作的人。
参考(/images/project_manager_resume_example.gif)。
当然你可能不需要Executive Summary和Core Competencies,但是显然你要加入你的Education。
通常对刚毕业的或工作不久的人来说,Education, Experience, Community Involvement, Additional Skills (or Computer and Language Skills)是个不错的顺序。
其次是长度。
对刚毕业的人来说(PhD除外),resume最好不要超过一页纸。
开始工作后,差不多每5年工作经历可以增加半页。
但是最终也不要超过两页。
前不久,我有幸看到我的director和一个更高级别manager的resume,都是两页,而第一页还放了好大一张照片 :-)再次是bullet。
我建议你每个阶段的experience不要超过8个bullets,最好是5-6个。
最后讲一下experience 部分的遣词用句。
第一,最好以动词开头,且每个bullet的动词不要重复;第二能避免的”the”全部去掉,句尾的句号全部去掉。
Resume不用十分遵循句法;第三,每个bullet不要超过两行,且尽量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和“达到什么结果”。
举个例子:• Developed a spreadsheet model (怎么做) to collect and analyze project data, evaluate P&L and estimate prognosis (做什么), reducing operating costs by 10% (达到的结果)当然,这个八股文三步曲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bullet,自己灵活调整,不必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