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测试工具的原理,方法,应用
测试的原理是什么

测试的原理是什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推广,各种测试手段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产品质量检测、医学诊断、教育考核还是社会调查,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那么,测试到底是通过什么原理来实现的呢?本文将探讨测试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测试的定义和分类测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或测量来了解或验证某个对象、系统或理论的性质、特征、能力或可靠性的过程。
根据测试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测试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 功能测试:用于验证被测试对象是否按照规定的功能和要求正常工作,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2. 性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情况,测试被测试对象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速度、吞吐量等指标。
3. 兼容性测试:测试被测试对象与其他系统、平台或设备的兼容性,以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协同工作。
4. 安全性测试:用于评估系统是否易受攻击、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对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有效。
5. 可用性测试:测试用户对被测试对象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测试的原理测试的原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比较和判断三个过程。
1. 数据采集:测试的第一步是收集测试对象的数据,可以是观察结果、测量值、用户反馈等。
数据的采集方式根据不同的测试类型而不同,可以是手动记录、仪器测量、传感器监测等。
2. 数据比较:在测试中,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通过对比实际数据与预期数据的差异,可以评估被测试对象的性能、功能或其他被测特性。
3. 数据判断:基于比较的结果,进行测试的判断和评估。
测试的判断可以是定性的(是否通过)或定量的(满足何种标准),并根据判断结果决定后续的行动。
测试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来进一步说明。
假设我们要测试一款手机的电池寿命。
首先,我们使用手机进行正常使用,并记录电池耗电量和使用时间。
然后,将这些数据与预期的电池寿命进行比较。
如果实际使用时间与预期时间相差较大,就可以得出结论:该手机的电池寿命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更换。
ulrti测试方法

ulrti测试方法RTI(Real-Time Imaging,实时成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测试方法,它用于获得实时图像数据以分析并评估系统或设备的性能。
RTI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医学成像、机器视觉、工业检测等。
本文将介绍RTI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具体的测试步骤。
一、RTI测试的基本原理RTI测试基于光学原理,通过光学传感器将物体传输和收集的实时图像数据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分析和处理这些信号来评估系统或设备的性能。
RTI测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实时图像,以及各种有用的信息,如亮度、对比度、颜色等。
RTI测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学传感器:通过光敏物质(如光敏二极管或CCD)和光学系统(如镜头)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信号转换: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3.信号处理: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对数字图像进行滤波、增强和修复等处理,以改善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4.视觉分析: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以获取有关物体特征和性能的信息。
二、RTI测试的应用领域RTI测试方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医学成像、机器视觉和工业检测等领域。
以下是RTI测试的一些常见应用:1.医学成像:RTI测试可用于X射线、核磁共振和超声等医学成像技术的性能评估,以及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的验证。
2.机器视觉:RTI测试可用于检测和测量自动化系统中的产品和零件,如机器人视觉系统、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汽车等。
3.工业检测:RTI测试可用于检测和识别工业系统中的缺陷和故障,如电子组件、制造设备和生产线等。
4.环境监测:RTI测试可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天气和气象等因素,如大气光学测量和水质分析等。
三、RTI测试的具体步骤RTI测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测试目标和要求:明确测试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需要测量和评估的参数,以及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
测量物体的器具是什么原理

测量物体的器具是什么原理
1.弹簧压力测量原理:
这种测量原理基于弹簧的弹性变化与受力的关系。
当物体施加到弹簧上时,弹簧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通过测量这种形变,可以推导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2.液体测压原理:
这种测量原理基于液体在容器中的压强传递。
测量器具包括一个含有液体的管道或压力传感器,当物体施加到管道或传感器上时,液体受力使其产生压力变化,通过测量这种压力变化,可以推导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3.光学测距原理:
这种测量原理基于光的传播速度和光学信号的反射原理。
测量器具通过发送光信号,并测量信号的回程时间或相位差,从而可以推导出物体与测量器具之间的距离。
4.磁力测量原理:
这种测量原理基于物体对磁场的干涉或影响。
测量器具通过测量物体产生的磁场变化,可以推导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5.电阻测量原理:
这种测量原理基于物体对电流的电阻影响。
测量器具通过将电流传递到物体,测量电流经过物体时的电压变化,从而可以推导出物体的电阻。
6.声波测量原理:
这种测量原理基于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声音的反射原理。
测量器具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测量信号的回程时间或频率变化,从而可以推导出物体与测量器具之间的距离。
这些测量原理只是一部分常见的原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测量原理,例如温度测量的热敏电阻原理、流体流量测量的压力差原理等等。
每种原理都有其适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原理进行测量,以满足具体的测量需求。
qt测试方案

qt测试方案为了确保软件质量,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软件测试是必要的。
QT测试方案是一种用于测试QT框架应用程序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QT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步骤。
一、QT测试原理QT测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模拟用户的操作行为,对QT应用程序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1. 功能测试:测试应用程序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常工作,包括界面的显示、按钮的响应、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2. 性能测试:测试应用程序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运行性能,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等指标。
二、QT测试方案的步骤根据QT测试原理,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步骤来进行QT测试。
1. 确定测试目标和范围:明确测试的目的和测试的范围,确定需要测试的功能模块,以及需要测量的性能指标。
2. 编写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目标和范围,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应该全面覆盖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具有可重复性。
3. 配置测试环境:搭建适合测试的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等。
4. 准备测试数据:根据测试用例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覆盖不同的情况。
5. 执行测试用例: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测试用例。
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测试结果和日志,以便后续分析和问题定位。
6. 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和定位问题。
对于功能测试,可以通过比对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来发现问题。
对于性能测试,可以通过性能指标来评估软件的性能。
7. 修复问题和重新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复,并进行重新测试。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问题都解决。
8. 编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地反映测试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情况。
三、QT测试工具QT测试可以使用多种测试工具来辅助进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QT 测试工具。
1. QTest:QT自带的测试框架,可以用于编写和执行测试用例,以及生成测试报告。
QTP自动化测试原理

QTP自动化测试原理一、引言QTP(QuickTest Professional)是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广泛用于软件测试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QTP自动化测试的原理,包括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和优势。
二、QTP自动化测试的工作原理QTP自动化测试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象识别和操作QTP通过扫描被测试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自动识别出各种对象,如按钮、文本框、下拉菜单等。
通过对象识别,QTP能够准确地定位和操作这些对象。
2. 脚本录制和回放QTP可以录制用户在被测试应用程序上的操作,包括鼠标点击、键盘输入等。
录制完成后,QTP会生成一个测试脚本,可以通过回放这个脚本来重现录制时的操作。
3. 数据驱动测试QTP支持数据驱动测试,即通过不同的数据集合来执行同一个测试脚本,以验证被测试应用程序在不同数据情况下的表现。
这样可以提高测试的覆盖率和可靠性。
4. 自动化测试框架QTP提供了一个自动化测试框架,可以匡助测试人员组织和管理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
测试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测试框架,以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
三、QTP自动化测试的应用场景QTP自动化测试适合于各种软件测试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测试QTP可以自动执行各种功能测试,包括验证按钮、链接、表单等的点击、跳转和输入输出等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2. 性能测试QTP可以摹拟多用户并发访问,以测试被测试应用程序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自动化测试,可以快速发现性能瓶颈和优化空间。
3. 兼容性测试QTP可以自动化执行各种兼容性测试,包括测试被测试应用程序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和设备上的兼容性。
这样可以确保应用程序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 安全测试QTP可以自动化执行各种安全测试,包括验证被测试应用程序的身份认证、授权和数据加密等安全功能是否正常工作。
四、QTP自动化测试的优势QTP自动化测试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测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测试效率QTP可以自动执行大量的测试用例,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QTP自动化测试原理

QTP自动化测试原理概述:QTP(Quick Test Professional)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用于测试桌面、Web和移动应用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QTP自动化测试的原理,包括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和使用方法。
一、工作原理:QTP自动化测试的工作原理基于关键字驱动的测试方法。
它通过录制和回放的方式来创建测试脚本,并使用关键字库来管理测试对象和测试步骤。
QTP能够自动识别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并通过对象识别技术来识别和操作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对象。
1. 录制测试脚本:QTP可以记录用户在应用程序中的操作,包括鼠标点击、键盘输入等。
在录制过程中,QTP会自动识别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对象,并生成相应的测试脚本。
2. 编辑和调试测试脚本:录制完成后,可以对测试脚本进行编辑和调试。
可以修改测试步骤、添加断言和循环等控制结构,以及调整测试脚本的执行顺序。
3. 回放测试脚本:通过QTP的回放功能,可以执行已经录制和编辑好的测试脚本。
QTP会自动打开应用程序,并按照脚本中定义的操作步骤进行测试。
在执行过程中,QTP会自动识别和操作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对象。
4. 生成测试报告:执行完测试脚本后,QTP会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包括测试结果、错误信息、执行时间等。
测试报告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分析和定位问题,并提供改进测试用例的依据。
二、主要特点:QTP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使其成为一款广泛应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1. 多平台支持:QTP支持测试桌面、Web和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上进行测试。
无论是Windows、Mac还是Linux,无论是IE、Chrome还是Firefox,QTP都能够进行自动化测试。
2. 强大的对象识别能力:QTP通过对象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应用程序中的各种对象,如按钮、文本框、下拉框等。
这使得测试人员可以方便地对应用程序进行操作和验证。
3. 灵活的关键字驱动方法:QTP使用关键字库来管理测试对象和测试步骤。
波速测试仪应用及操作原理 测试仪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波速测试仪应用及操作原理测试仪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波速测试仪是仪器利用锤击、电火花或爆炸等作为激发震源,勘探深度从几米到百多米,使用延时功能,可保证深部地层振动信号的测试精度。
利用锤击、电火花或爆炸等作为激发震源,勘探深度从几米到百多米,使用延时功能,可保证深部地层振动信号的测试精度。
适用于波速(剪切波、压缩波)测试、地脉动测量,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铁路、桥梁、城建、交通等领域工程勘察(探)方面。
操作原理:单孔法波速测试接受的振源很多。
但在一般的场地剪切波速测试中常用的是敲击板激振源。
敲击板激振源:剪切波的测试设备敲击板激振源将一块弹性好的木板(木板长约2米,宽约0.40.5米,厚约0.1米)受锤击的两头包上铁板,放在平整的地面上,上面压上重物,使木板与地面紧密接触,然后敲击木板两侧,这样木板就给地面一个水平冲击力,激起土层的剪切振动。
激发的振动紧要为SH波。
敲击板激振源:剪切波的测试设备敲击板激振源在敲击冲量确定的条件下,激发的SH波振幅随木板上重物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但超过确定值后影响会有所削减;长板效果比短板好;板与地面的接触条件对激振效果影响较明显,板底钉有钉齿、地面上泼水或水泥浆以增大木板与地面接触的紧密程度可改善激振效果。
所谓漏电起痕是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电解液的联合作用下渐渐形成导电通路的过程,称为漏电起痕。
而绝缘材料表面抗漏电起痕的本领,称为耐漏电起痕。
1试验目的耐漏电起痕试验紧要是模拟家用电器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极性带电部件在绝缘材料表面沉积的导电物质是否引起绝缘材料表面爬电、击穿短路和起火不安全而进行的检验。
电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污染导致绝缘材料表面有污物、潮气而产生漏电,由此诱发的腐蚀而损坏绝缘性能。
本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是一种模拟极恶劣条件的加速试验以检验绝缘材料是否会形成漏电痕迹,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区分固体绝缘材料抗漏电起痕的本领,保证产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安全。
Monkey测试方法总结

Monkey测试方法总结Monkey测试是一种随机化黑盒测试方法,它可以在不考虑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的情况下,对软件系统进行广泛的、自动化的测试。
通过模拟用户的随机操作,如点击、滑动、输入等,来发现潜在的程序错误和系统缺陷。
本文将从Monkey测试的原理、优点、缺点、测试方法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Monkey测试的原理Monkey测试是基于随机触发事件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模拟用户的操作行为,通过随机化的方式触发应用程序中的事件,如点击、滑动、输入等,以此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Monkey测试中,测试工具会生成随机数,并按照一定的概率分布来触发各种事件,以覆盖尽可能多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路径。
通过不断地随机触发事件,可以发现潜在的软件缺陷和系统错误,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Monkey测试的优点1.自动化:Monkey测试是一种完全自动化的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可以自动生成随机事件,并按照一定的概率分布触发,大大减少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
2.广泛性:Monkey测试可以通过随机触发事件来覆盖尽可能多的应用场景和操作路径,从而发现潜在的软件缺陷和系统错误。
3.快速性:Monkey测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4.全面性:Monkey测试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包括应用程序、系统服务和硬件设备等。
5.可重复性:Monkey测试可以通过设置种子数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便于后续的调试和分析。
三、Monkey测试的缺点1.未考虑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Monkey测试只模拟用户的随机操作,未考虑应用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可能无法发现与具体业务逻辑相关的错误。
2.无需提供测试用例:Monkey测试是一种黑盒测试方法,不需要提供具体的测试用例,但有时可能无法确保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3.随机性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由于Monkey测试是基于随机触发事件的方法,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可能无法全面覆盖系统的所有功能和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介:通过对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图谱,获得材料的成分、材料内部原子或分子的结构或形态等信息的研究手段。
2、工作原理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的轰击下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主要有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两种。
晶体可被用作X光的光栅,这些很大数目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所产生的相干散射将会发生光的干涉作用,从而使得散射的X射线的强度增强或布拉格衍射示意图减弱。
由于大量粒子散射波的叠加,互相干涉而产生最大强度的光束称为X射线的衍射线。
满足衍射条件,可应用布拉格公式:2dsinθ=nλ应用已知波长的X射线来测量θ角,从而计算出晶面间距d,这是用于X射线结构分析;另一个是应用已知d的晶体来测量θ角,从而计算出特征X射线的波长,进而可在已有资料查出试样中所含的元素。
3、样品制备;通常定量分析的样品细度应在45微米左右,即应过325目筛。
4、应用现状X射线衍射(包括散射)已经成为研究晶体物质和某些非晶态物质微观结构的有效方物相分析是X射线衍射在金属中用得最多的方面,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前者把对材料测得的点阵平面间距及衍射强度与标准物相的衍射数据相比较,确定材料中存在的物相;后者则根据衍射花样的强度,确定材料中各相的含量。
在研究性能和各相含量的关系和检查材料的成分配比及随后的处理规程是否合理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组成元素未知的单组份化合物或者多组分混合物,直接用XRD进行物相分析是存在一定问题的,由于同组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和晶体结构。
造成在同位置出现衍射峰,从而不能确定物相。
所以对于未知组成的晶态化合物首先要进行元素的定性分析。
简介: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是由不配对电子的磁矩发源的一种磁共振技术,可用于从定性和定量方面检测物质原子或分子中所含的不配对电子,并探索其周围环境的结构特性。
对自由基而言,轨道磁矩几乎不起作用,总磁矩的绝大部分(99%以上)的贡献来自电子自旋,所以电子顺磁共振亦称“电子自旋共振”(ESR)。
基本原理;电子的运动产生力矩检测对象:不配对电子(或称单电子)的物质作用:探索其周围环境的结构特性基本原理;电子是具有一定质量和带负电荷的一种基本粒子,它能进行两种运动;一种是在围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另一种是对通过其中心的轴所作的自旋。
由于电子的运动产生力矩,在运动中产生电流和磁矩。
在外加恒磁场H中,电子磁矩的作用如同细小的磁棒或磁针,由于电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2,故电子在外磁场中只有两种取向:一与H平行,对应于低能级,能量为-1/2gβH;一与H逆平行,对应于高能级,能量为+1/2gβH,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gβH。
若在垂直于H的方向,加上频率为v的电磁波使恰能满足hv=gβH这一条件时,低能级的电子即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跃迁到高能级,此即所谓电子顺磁共振。
在上述产生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条件中,h为普朗克常数,g为波谱分裂因子(简称g因子或g值),β为电子磁矩的自然单位,称玻尔磁子。
以自由电子的g值=2.00232,β=9.2710×10-21尔格/高斯,h=6.62620×10-27尔格·秒,代入上式,可得电磁波频率与共振磁场之间的关系式:(兆赫)=2.8025H(高斯)检测对象;可分为两大类:①在分子轨道中出现不配对电子(或称单电子)的物质。
如自由基(含有一个单电子的分子)、双基及多基(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单电子的分子)、三重态分子(在分子轨道中亦具有两个单电子,但它们相距很近,彼此间有很强的磁的相互作用,与双基不同)等。
②在原子轨道中出现单电子的物质,如碱金属的原子、过渡金属离子(包括铁族、钯族、铂族离子,它们依次具有未充满的3d,4d,5d壳层)、稀土金属离子(具有未充满的4f壳层)等。
波谱仪;绝大多数仪器工作于微波区,通常采用固定微波频率v,而改变磁场强度H来达到共振条件。
但实际上v若太低,则所用波导答尺寸要加大,变得笨重,加工不便,成本贵;而v又不能太高,否则H必须相应提高,这时电磁铁中的导线匝数要加多,导线加粗,磁铁要加大,亦使加工困难。
A、常用微波频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常用的微波频率有下列3种情况(见表)。
波带频率v(千兆赫)波长λ(厘米)相应的共振磁场H(Tesla)X9.5 3.160.3390K24 1.250.8560Q350.86 1.2490其中尤以X波带最为常用。
B、组成部分;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由4个部件组成:①微波发生与传导系统;②谐振腔系统;③电磁铁系统;④调制和检测系统。
C、主要特性;由于通常采用高频调场以提高仪器灵敏度,记录仪上记出的不是微波吸收曲线(由吸收系数X''对磁场强度H作图)本身,而是它对H的一次微分曲线。
后者的两个极值对应于吸收曲线上斜率最大的两点,而它与基线的交点对应于吸收曲线的顶点。
g值从共振条件hv=gβH看来,h、β为常数,在微波频率固定后,v亦为常数,余下的g 与H二者成反比关系,因此g足以表明共振磁场的位置。
g值在本质上反映出一种物质分子内局部磁场的特征,这种局部磁场主要来自轨道磁矩。
自旋运动与轨道运动的偶合作用越强,则g值对ge(自由电子的g值)的增值越大,因此g值能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
对于只含C、H、N和O的自由基,g值非常接近ge,其增值只有千分之几。
当单电子定域在硫原子时,g值为2.02-2.06。
多数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的g值就远离ge,原因就是它们原子中轨道磁矩的贡献很大。
例如在一种Fe3+络合物中,g值高达9.7。
线宽通常用一次微分曲线上两极值之间的距离表示(以高斯为单位),称“峰对峰宽度”,记作ΔHpp。
线宽可作为对电子自旋与其环境所起磁的相互作用的一种检测,理论上的线宽应为无限小,但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它被大大的增宽了。
超精细结构如在单电子附近存在具有磁性的原子核,通过二者自旋磁矩的相互作用,使单一的共振吸收谱线分裂成许多较狭的谱线,它们被称为波谱的超精细结构。
设n为磁性核的个数,I为它的核自旋量子数,原来的单峰波谱便分裂成(2nI+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一定规律。
在化学和生物学中最常见的磁性核为1H及14N,它们的I各为1/2及1。
如有n个1H 原子存在,即得(n+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1+x)n中的二项式分配系数。
如有n个14N 原子存在,即得(2n+1)条谱线,相对强度服从于(1+x+X2)n中的3项式分配系数。
超精细结构对于自由基的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吸收曲线下所包的面积可从一次微分曲线进行两次积分算出,与含已知数的单电子的标准样品作比较,可测出试样中单电子的含量,即自旋浓度。
FTIRFTIR:FTIR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用于半导体制造业。
FTIR乃利用红外线光谱经傅里叶变换进而分析杂质浓度的光谱分析仪器。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用来获得吸收,射出光电导性或固体,液体或气体的拉曼散射的红外光光谱技术。
光谱分析仪:目的:·对已应用成熟的用户来说,可日常化进行计量方面有:A.BPSG/PSG之含磷、含硼量预测。
B.芯片之含氧、含碳量预测。
C.磊晶之厚度量测。
·更高级的应用方面有:A.氮化硅中氢含量预测。
B.复晶硅中含氧量预测。
C.光阻特性分析。
FTIR为一极便利之分析仪器,标准的建立为整个量测之重点,由于其中多利用光学原理、芯片状况(i.e.晶背处理状况)对量测结果影响。
目前所有的红外光谱仪都是傅里叶变换型的,光谱仪主要由光源(硅碳棒、高压汞灯)、迈克尔逊干涉仪、检测器和干涉仪组成。
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分是迈克尔逊干涉仪,把样品放在检测器前,由于样品对某些频率的红外光产生吸收,使检测器接受到的干涉光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各种不同样品的干涉图。
这种干涉图是光随动镜移动距离的变化曲线,借助傅里叶变换函数可得到光强随频率变化的频域图。
这一过程可由计算机完成。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别收集背景(无样品时)的干涉图及样品的干涉图;2)、分别通过傅里叶变换将上述干涉图转化为单光束红外光;3)、将样品的单光束光谱除以背景的单光束光谱,得到样品的透射光谱或吸收光谱。
受抑全内反射:全内反射:当光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在两媒质交界处将发生光的全内反射。
如果将疏媒质的厚度控制到非常薄,例如使两块直角棱镜的底面靠得很近,那么,即便在全反射角度的情况下,透射光依然是可以取出的,亦即全反射受到抑制。
FTIR效应的发生要求空气薄膜厚度必须在波长范围内。
受抑全反射的透射率随空气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当随着空气薄膜厚度从0增加到一个波长数量级左右时,透射率从100%几乎下降到0;在薄膜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入射角或选用大折射率的材料,都会使透射率减小。
而入射光如果采用可见光,由于可见光波长比较小,在实验中只能观察到呈指数衰减部分的变化。
SEMSEM: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
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
扫描电镜的优点是,①有较高的放大倍数,20-20万倍之间连续可调;②有很大的景深,视野大,成像富有立体感,可直接观察各种试样凹凸不平表面的细微结构;③试样制备简单。
工作原理:扫描电镜从原理上讲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在试样上扫描,激发出各种物理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显示成像,获得测试试样表面形貌的观察。
当一束极细的高能入射电子轰击扫描样品表面时,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射线和连续谱X射线、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在可见、紫外、红外光区域产生的电磁辐射。
同时可产生电子-空穴对、晶格振动(声子)、电子振荡(等离子体)。
背散射电子背散射电子是指被固体样品原子反射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其中包括弹性背反射电子和非弹性背反射电子。
弹性背反射电子是指倍样品中原子和反弹回来的,散射角大于90度的那些入射电子,其能量基本上没有变化(能量为数千到数万电子伏)。
非弹性背反射电子是入射电子和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不仅能量变化,而且方向也发生变化。
非弹性背反射电子的能量范围很宽,从数十电子伏到数千电子伏。
从数量上看,弹性背反射电子远比非弹性背反射电子所占的份额多。
背反射电子的产生范围在100nm-1mm深度。
背反射电子产额和二次电子产额与原子序束的关系背反射电子束成像分辨率一般为50-200nm(与电子束斑直径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