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原理与应用.pptx

合集下载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ppt课件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ppt课件
TRIZ发明的40个发明原理
ppt课件.
1
一、 40个发明原理概述
ppt课件.
2
序号 原理名称 序号 原理名称
序号 原理名称
序号 原理名称
No.1 No.2 No.3 No.4 No.5 No.6 No.7 No.8 No.9
分割 抽取 局部质量 非对称 合并 多用性 套装 重量补偿 增加反作用
的温度、密度或压力(冰箱:温度梯度) 【例】潜水艇(压力梯度) 【例】鸡尾酒(颜色梯度)、饼干(质料梯度) (2)使组成物体的不同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例】午餐盒被分成放热食、冷食及液体的空间 (3)使组成物体的每一部分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例】带有橡皮的铅笔,带有起钉器的榔头等
(目的:多样化、多功能的细分)
现在以半挂式列车为主。
——尽量减少空载率
——使用灵活
(目的:提高效率)
ppt课件.
9
【例】半挂汽车列车
ppt课件.
这个例子,我的理解, 实际上不是参数冲突, 而是物理冲突。就是同 一个车头,有时候拉这 件物品,有时候拉那件 物品——时间冲突。
10
TRIZ解决技术冲突问题的一般模式( TRIZ 桥)
38
我的冲突 报警+物体太大-
ppt课件.
NO:2抽取 抽取报警音
20
TRIZ故事2——三个火枪手
大仲马在小说《三个火枪手》中,描述了普托斯是如何 在裁缝店定制新装的。 普托斯不允许裁缝接触他的身体,裁缝无法量体,僵持 之中,剧作家莫里哀来到了裁缝店。 莫里哀将普托斯带到镜子前,然后让裁缝对着镜子里的 普托斯进行测量,一个两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里,莫里哀使用的就是抽取原理,有效地化解了普托 斯和裁缝之间的矛盾。

40个发明原理图解

40个发明原理图解

1 分割原理(分离法)(1)将物体分成独立的部分(2)使物体成为可拆卸的(3)增加物体的分割程度实例:组合家具,分类垃圾箱,百叶窗,分体式冰箱等。

如下图:分体式电子琴可以拆卸为相互独立的部分,即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使用,即便于携带又节省空间。

2 抽取原则(提取法)(1)从物体中抽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

(2)从物体中抽出必要的部分或属性。

实例:避雷针,舞台上的反光镜。

如下图:避雷针利用金属导电原理,将可能对建筑物造成损害的雷电引入大地,以消除雷电对建筑物的损害。

3 局部性质原则(局部质量改善法)(1)从物体或外部介质(外部作用)的一致结构过渡到不一致结构。

(2)使物体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3)物体的每一部分均应具备最适于它工作的条件。

实例:瑞士军刀,家庭药箱,分割式餐盒,多功能手表(兼备通话、存储等功能)等。

如下图:瑞士军刀整个刀身的不同部分具有其不同的功能。

4 不对称原则(非对称法)(1)物体的对称形式转为不对称形式。

(2)如果物体是不对称的,则加强它的不对称程度。

实例:将电脑的插口设置为非对称性的以防止不正确使用;为增强防水保温性,采用多重坡的屋顶等。

如下图:双角不对称机床铣刀可以增加摩擦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5 联合原则(组合法)(1)把相同的物体或完成类似操作的物体联合起来。

(2)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

实例:集成电路板,冷热水混水器等。

如下图:集成电路板将电子元件组合起来,有利于发挥整体功能并节约空间。

6 多功能原则(一物多用法)每一个物件、物体具有多项功能以取代其余部件。

实例:可以坐的拐杖,可当作U盘使用的MP3,多功能螺丝刀等。

如下图:数码摄像机兼有摄像、照相、录音、存储器功能。

7 嵌套原则(套叠法)(1)一个物体位于另一物体之内,而后者又位于第三个物体之内等。

(2)一个物体通过另一个物体的空腔。

实例:俄罗斯套娃,伸缩式荧光棒,伸缩式天线,推拉门等。

如下图:多功能螺丝刀只有一个刀柄,却有很多刀头,便于携带和使用。

TRIZ发明40个发明原理PPT课件

TRIZ发明40个发明原理PPT课件
的实际应用和推广。
合作与交流平台
建立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TRIZ 理论研究者、实践者和爱好者的 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TRIZ理论
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利用动态化原理,使产品具备自 适应能力,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 应调整。
总结词:利用TRIZ的40个发明原 理,通过分析产品存在的问题和 矛盾,寻找创新解决方案,提升 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运用分割原理,将产品分解为更 小的部分,优化各部分的设计和 功能。
应用反向作用原理,改变产品的 常规操作方式,提供新的使用体 验。
支持多用户在线协作,共 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 知识分享和创新合作。
定制化服务
根据用户需求和行业特点, 提供定制化的TRIZ培训和 应用服务,提高用户满意 度。
TRIZ的教育与普及
培训课程开发
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用户,开 发多种形式的TRIZ培训课程,包
括线上和线下课程。
实践案例分享
收集和整理实际应用TRIZ的案例, 分享给更多的人,促进TRIZ理论
抽取原则
总结词
从物体中抽取关键部分或特性,对其进行优化。
详细描述
抽取原则是Triz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理,它鼓励从复杂的系统中提取出关键的 、核心的部分或特性,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专注于最重要的部分或特性,可以 更快地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减少不必要的复杂性和成本。
局部质量原则
总结词
在物体的关键部位增加或保留其质量、强度、性能等特性。
多用性原则
总结词
使物体具备多种功能,以减少其他物体 的数量和复杂性。
VS
详细描述
多用性原则是Triz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原 理,它鼓励在物体的设计上实现多种功能 ,以减少其他物体的数量和复杂性。通过 使物体具可靠性 和效率。

第4章发明原理及应用

第4章发明原理及应用

第四章 40条发明原理及应用
使用技巧
对将要分割的系统(物理形式的或概念形式的)进行分析和评价,以 便对包含问题的部分进行分割或合并。
它不仅适用于几何概念的分割,也可以用于非实体领域,如心理学上对 概念的分割及合并。
第四章 40条发明原理及应用 发明原理2:抽取原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
第四章 40个发明原理及应用
第 四 章 40个发明原理及应用 本章学习目标
1. 了解40个发明原理 2. 理解各发明原理的主要内容 3. 掌握各发明原理的使用技巧并能加以运用解决实际发明 创新问题
第四章 40条发明原理及应用
前言
发明原理是建立在对上百万的专利分析的基础上,蕴涵了人
类发明创新所遵循的共性原理,是TRIZ中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基 本方法。这40条创新原理是阿奇舒勒最早奠定的TRIZ理论的基础内 容。实践证明,这40条创新原理,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比较容 易学习和掌握,通常读者练习和实际使用的频率也较高。
第四章 40条发明原理及应用 发明原理12:等势原理
等势原理的具体描述
12a.改变操作条件,以减少物体提升或下降的需要
示例1:船舶通航
为在高低不同的水位之间实现船舶的通航,人们利用船闸来进行船体的升降
第四章 40条发明原理及应用
使用技巧
此原理主要是以最低的能量消耗来实施一个过程,并使用各种方式,在整 个过程或系统的所有的点或者方面获得相等的位势;或建立关联来支持均匀位 势;或使其支持均匀位势,成为连续的或完整互联的位势。
1c.提高系统的可分性,以实现系统的改造
示例1:挂式空调
挂式空调分解成室外机、室内机、遥控器三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对应1a)
室内机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5 发明原理与应用

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教学课件-05 发明原理与应用

5.2 原理1:分割
❖ 运用技巧:
▪ 如果系统因重量或体积过大而不易操纵,则将其分割成若干轻便 的子系统,使每一部分均易于操纵。在管理学和心理学上,也可 以对组织和观念进行分割及组合。
5.2 原理1:分割
❖ 课堂讨论: ❖ 以下是一些利用分割原理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实例,请说一
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 1)把一辆大型载重卡车分成车头和拖车两个独立的部分; ▪ 2)大型项目的总体设计与各分项设计; ▪ 3)将一个磁盘分成多个逻辑分区; ▪ 4)将书籍划分为多个章节,以改善材料的陈述方式,以及材料被
5.5 原理13:反向作用
❖ 反向作用原理是指:通过在空间上将对象翻转过来(上下 翻转、左右翻转、前后翻转、内外翻转),在时间上将顺 序颠倒过来(颠倒先后顺序),在逻辑关系上将原因与结 果反过来,从而利用不同(或相反)的方法来实现相同的 目的。
5.5 原理13:反向作用
❖ 指导原则:
▪ 1)用与原来相反的作用实现相同的目的。例如: ▪ •用平车运送货物时,既可以推,也可以拉,来实现相同的结果。 ▪ •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使用惩罚,也可以利用鼓励手段,
开(指导原则1),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指导原则2)。
5.4 原理10:预先作用
❖ 应用案例:
▪ 1)预先被打孔的邮票(图5-4)、包装袋。今天,好像已经没有 人知道最早的邮票是以没有打孔的一整版的形式销售的,因此。 早期的邮票用户不得不将邮票一张一张剪下来,然后用胶水粘到 信封上。
图5-4 邮票上打孔
来达到相同的教育目的。 ▪ •利用黑笔和白板的组合代替传统的黑板和白粉笔的组合。 ▪ 2)让物体或环境中可动的部分不动,不动部分可动。例如: ▪ •在机加工中,既可以让工件旋转刀具保持静止,也可以让刀具旋

发明原理与应用

发明原理与应用
“容器很大,高度变化很微小,”车间主任说,“我们无法得到准确 的结果,而且容器接近天花板,操作上很不方便。”
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
NO.18
机械振动原理
突然,TRIZ先生出现了。
“我们需要一台聪明的测量仪,”他说,“不是测量液体,而
是测量空隙。” 于是,一个基于振动原理的解决方案产生了。
如:医用心肺呼吸 系统中,每5次胸腔 压缩后进行 1次呼吸
NO.19
周期性动作
ABS刹车系统 晒水器
太阳能路灯
NO.19
周期性动作
TRIZ故事——两根绳子 在一个空房间里,有一个布娃娃放在窗台上,两根细绳从天花板上垂 直下来。你的任务是将两根绳子的下端绑在一起。 但是,如果你拿着一根绳子却够不到另一根绳子,旁边没有人,所以 不会得到帮助。当然的想法是让绳子动起来。但是绳子又轻又软,根本就
TRIZ故事——聪明的测量仪 化工厂车间里,一种强腐蚀性的液体装在一个巨大的容器中,生 产时,让液体从容器流向反应器,但进入反应器的液体量需要进行精
确的控制。
“我们尝试使用了各种玻璃或金属制作的仪表”车间主任对厂长说, “但它们很快就被液体给腐蚀了。”
“如果不测量流量,只测量液体高度的变化怎么样?”厂长问。
• 大量具体的、不同技术领域的技术系统矛盾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和矛 盾是相同或相似的。这些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和矛盾,只需要遵循相
类似的思维过程和采用有限的原理,绝大部分就可以得以解决。
这些有什么联系?
triz应用的是:解决问题方法 的可类比性。

第二讲 分割与分离(抽取)
• 40个发明原理
• 一、分割
• 40发明原理
• 8、反重力
• 40发明原理 • 9、预先反作用

创新思维与方法第9章 发明原理及其运用

创新思维与方法第9章  发明原理及其运用
内燃机的多个汽缸(见图9-1)。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
9.2 原理1:分割
图9-1 内燃机的汽缸
9.2 原理1:分割
(2)将对象分成容易组装(或组合)和拆卸的部分。例如: 组合家具。
暖气上的多个暖气片。
将一根根铁轨连接起来,形成铁路。 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上,可以使用模块化的方法来实现公司管理的柔性
的方式。
9.3
原理2:抽取
9.3 原理2:抽取
抽取原理就是从整体中分离出有用的(或有害的)部分(或属性)。抽取可 以以虚:抽取
指导原则: (1)从对象中抽取出产生负面影响的部分或属性。例如:
在巡航时,战斗机的两个副油箱(见图9-3)挂在飞机下方,飞行中
(2)军用飞机油箱。当军用飞机的油箱破损时,极易引起燃料大量外泄, 继而引发爆炸事故。为此,人们在油箱中装设一种蜂窝状材料,这实际
是一种多孔的海绵体,它们将油箱分成无数个小“隔间”。
运用技巧: 如果系统因重量或体积过大而不易操纵,则将其分割成若干轻便的子系统, 使每一部分均易于操纵。在管理学和心理学上,也可以对组织和观念进行分 割及组合。
9.2 原理1:分割
课堂讨论: 以下是一些利用分割原理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实例,请说一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1)把一辆大型载重卡车分成车头和拖车两个独立的部分;
(2)大型项目的总体设计与各分项设计; (3)将一个磁盘分成多个逻辑分区;
(4)将书籍划分为多个章节,以改善其陈述方式以及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9.1
发明原理的由来
9.1 发明原理的由来
从1946年开始,阿奇舒勒研究阅读了20多万份发明专利文献,从中挑选出4万 份发明级别为二级、三级和四级的发明专利。通过对这4万份发明专利进行深 入的统计和分析,阿奇舒勒发现:虽然各种专利解决的是不同领域内的问题, 但是它们所使用的方法(技巧)有很多却是相同的,即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来

Triz创新原理及应用课件

Triz创新原理及应用课件

Triz创新原理及应用课件Triz创新原理及应用课件一、Triz概述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俄罗斯发明家阿尔图尔·恩斯坦创立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它通过分析已有的发明创造,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创新原理,并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工具和方法,帮助人们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二、Triz的基本原理1. 矛盾冲突理论矛盾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冲突的关系。

Triz认为,解决矛盾冲突是创新的核心。

通过分析矛盾的本质及冲突双方的需求,可以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2. 39个创新原理Triz总结了39个常见的创新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引发新的思路和灵感。

一些常见的创新原理包括:逆向思维、分离原理、波动原理等。

3. 资源的局限性Triz认为,创新的过程中,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因此,需要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并实现创新。

三、Triz的应用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Triz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通过应用Triz原理的分离原理,可以将原本需要组合在一起的工艺步骤进行分离,从而简化生产流程,提高效率。

2. 能源领域在能源领域,Triz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出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能源浪费。

例如,通过应用Triz原理的逆向思维,可以发现传统能源利用方式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3. 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中,Triz可以帮助企业提出新的产品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

通过应用Triz原理,可以引发创新思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通过应用Triz原理的波动原理,可以改变传统产品的工作原理,实现更加高效的产品设计。

四、Triz应用案例1. 欧莱雅公司的创新实践欧莱雅公司应用Triz方法论,解决了面膜产品在使用时容易滑落的问题。

他们通过应用Triz原理的分离原理,将面膜片分成两部分,在使用时可以将其固定在脸部,解决了面膜滑落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有益(效)作用的连续性
21.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快速通过)
22.变害为利
23.反馈
24.借助中介物
25.自服务
26.复制
27.廉价替代品
28.机械系统替代
使用率
编号及发明原理
19 29.气压与液压结构
8 30.柔性壳体或薄膜
7 31.多孔材料
40 32.颜色改变(改变颜色、拟态)
35 33.同质性(均质性)
12 11.预补偿(事先防范)
24 12.等势
33 13.反向作用
14.曲率增加(曲面化) 20
34 15.动态特性
32 16.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
使用率 39 2 29 37 10
21 6 16
40个发明原理及使用率排序
续表:
编号及发明原理
17.空间维数变化(一维变多维)
18.机械振动
19.周期性作用
利用刚性-单铰接—多铰接-柔性—液-粉-气-场等 的特有属性实现功能, 提高灵活性 属性量值的选择性最佳化 空间属性的协调转换
40个发明原理所阐明的统一规则
续表:
编号及发明原理 18.机械振动 19.周期性作用 20.有益(效)作用的连续性 21.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快速通过) 22.变害为利 23.反馈 24.借助中介物 25.自服务 26.复制 27.廉价替代品
实现属性转换的规则 振动属性的运用 时间属性的协调转换 属性在时间维度上的稳定协调作用 属性在时间维度上的急剧协调作用 运用有害的属性实现有用的功能 信息属性作用的利用,时间属性和时间流的作用 运用中介物的特有属性作用实现功能 运用物质自身的属性完成补充、修复的功能 运用廉价的复制属性资源替代各种资源 运用物质特有的廉价的属性,确保一次性执行所需的功能
编号及发明原理 反向作用
曲率增加(曲面化) 动态特性
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 空间维数变化(一维变多维)
机械振动 周期性作用 有益(效)作用的连续性 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快速通过)
变害为利 反馈
借助中介物
对应数 6 13 15 3 6 14 13 2 11 2 5 19
40个发明原理对应的科学效应数量
续表:
6
5 38.强氧化剂(使用强氧化剂、加速氧化) 6
12 39.惰性环境
2
12 40.复合材料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合计
746
1
40个发明原理所阐明的统一规则
编号及发明原理
1.分割 2.抽取 3.局部质量 4.增加不对称性 5• 组 合 ( 合 并 ) 6.多功能性(多用性、广泛性) 7.嵌套 8.重量补偿 9.预先反作用 10.预先作用 11.预补偿(事先防范) 12.等势 13.反向作用 14.曲率增加(曲面化)
15.动态特性
16.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 17.空间维数变化(一维变多维)
实现属性转换的规则 产生新的属性(包含空间、时间、物质的分割) 抽取出有用的属性,去除有害的属性 局部具有特殊的属性,确保相互作用中产生所需的功能 形状属性最佳化 运用多种效应、属性组合成创新产品 一物具有多种属性,运用不同的属性产生组合的功能 协调运用空间属性资源 施加反向属性力,抵消重力 产生需要的反向属性 形成方便操作的属性 预防产生不需要的属性 在重力属性场中稳定高度不变 运用反向属性实现需要的功能 运用曲面形状的各种属性
22 34.抛弃和再生
36 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
18 36.相变
28 37.热膨胀
11 38.强氧化剂(使用强氧化剂、加速氧化)
13 39.惰性环境
4 40.复合材料
使用率 14 25 30 9 38 15 1 26 27 31 23 17
5.1发明原理的由来
研究也表明,40个发明原理所对应的科学效应的数量有很大的不同, 所 谓效应(effect),是指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构成的一种因果现 象,多用于 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效应一词使用的范围较广, 并不一定指严格的科学 定理、定律中的因果关系。例如温室效应、蝴蝶效应、 毛毛虫效应、音叉效应、木桶效应、完 形崩溃效应等。
12 实验与思考:熟悉与应用嵌套原理
5.1发明原理的由来
从1946年开始,阿奇舒勒研究阅读了 20多万份发明专利文献,从中挑选出4万 份发明级别为二级、三级和四级的发明专利。通过对这4万份发明专利进行深人的统计 和分 析,阿奇舒勒发现:虽然各种专利解决的是不同领域内的问题,但是它们所使用 的方法 (技巧)有很多却是相同的,即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来自于不同工程技术领域的类 似问题。 于是,通过归纳和总结,从1946年到1971年,阿奇舒勒从这4万份专利中 提取出了 40种 最常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方法,这就是TRIZ理论所谓的40个发明原理 (Inventive Prindple,IP)。后来,前苏联的TRIZ研究者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又陆
创新方法与训练
发明原理与应用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 发明原理的由来 2 原理1:分割 3 原理2:抽取 4 原理10:预先作用 5 原理13:反向作用 6 原理15:动态特性
7 原理18:机械振动 8 原理19:周期性作用


CONTENTS
9 原理28:机械系统替代
10 原理32:颜色改变
11 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
40个发明原理对应的科学效应数量
编号及发明原理 1.分割 2.抽取 3.局部质量 4.增加不对称性 5.组合(合并) 6.多功能性(多用性、广泛性) 7•嵌套 8.重量补偿 9.预先反作用 10.预先作用 11.预补偿(事先防范) 12.等势
对应数 5 13. 16 14. 14 15. 2 16. 9 17. 1 18. 1 19. 9 20. 1 21. 16 22. 3 23. 2 24.
续总结出新的10 个发明原理。1973年,这10个发明原理被以补充原理的形 式发布。
40个发明原理及使用率排序
编号及发明原理 1.分割 2.抽取 3.局部质量 4.增加不对称性 5.组合(合并) 6.多功能性(多用性、广泛性) 7.嵌套 8.重量补偿
使用率
编号及发明原理
3 9.预先反作用
5 10.预先作用
编号及发明原理 25.自服务 26.复制 27.廉价替代品 28.机械系统替代 29.气动与液压结构 30.柔性壳体或薄膜 31.多孔材料 32.颜色改变(改变颜色、拟态) 33.同质性(均质性)
对应数
编号及发明原理
对应数
4 34.拋弃和再生
7
8 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
455
5 36.相变
12
15 37.热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