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案(新版)新【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案(新版)新【部编版】

第五单元复习一、复习目标设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3)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教材分析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 .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熟读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
孟子散文是学习的重点。
3、中招考点近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古文为考查范围,注重对词、句、篇的考查。
2006年、2008年河南中招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的考查点出了实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外,还有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基础知识还需要复习强化掌握,对作品主旨的理解还需通过练习巩固。
二、复习目标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点文言词语。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找出每篇课文的主旨句和几个特殊句式,同桌互相翻译。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目标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方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复习教学方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
二、重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理解课外文言文三、自学任务:(一)整理《鱼我所欲也》中文言知识(要求抄写上句子,然后解释重点字词,切记。
):1.重点实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重点虚词:3.重点句子翻译:(二)整理《庄子二则》1.重点实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2.重点虚词:3.重点句子翻译:四、达标任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4.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二)惠子相粱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或谓惠子曰(2)欲代子相(3)非梧桐不止(4)于是鸱得腐鼠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专题11 第五单元“评议戏剧人物”(九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

专题11:部编九下语文第五单元“评议戏剧人物”同步作文教学案【话题导入】人物是戏剧的灵魂,是戏剧情节展开及演进的载体。
可以说,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剧目,无一不是因为其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丰满可感的人物形象而获得成功的。
一提起莎士比亚,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罗密欧、朱丽叶、李尔王等众多鲜明的形象;一讲到《天仙配》,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七仙女的倩影。
无论是课内阅读戏剧作品,还是课外观看影视剧,其中的人物往往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因其活泼天真,让我们喜爱有加,《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以其机智勇敢,让我们敬佩不已……鉴赏品评剧中的人物形象,不仅能够借以观察人生,了解社会,积累生活经验,而且还可掌握交往技能,为养成人格、完善自我提供支持和援助。
【目标要求】1.掌握评价戏剧人物常用的写作技巧。
2.在交代情节和人物语言行为等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写作点拨】对戏剧人物进行评价,我们要紧紧地抓住两根弦,一是先要交代喜欢这个人物什么样特征,即:人物在戏剧中的性格、形象、语言、行为等,这是评论的基础与根据。
二是写清楚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
即:“我”对这个人物的看法评价。
写作时要注意这两者的结合,在交代情节和人物语言行为等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要有具体材料的支撑。
具体来说,交代这个人物时,可以谈人物形象特征,即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例如:人物的忠、奸、诚实、聪明睿智、有长远的眼光等等。
这些形象特征要结合人物在剧中的所作所为来谈,特别要抓住细节,因为细节往往能够反映人物的本质面目,例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次有力的握手等等,在特定的条件下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形象。
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处观察,结合语言,神态等进行阐述。
另外可以谈人物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物个性的外在体现,人物的幽默诙谐、机巧灵活往往从语言上反映出来。
因此,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评论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段任务
【核心任务】 ★阅读三篇节选剧本,梳理剧本主 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了解戏剧 的基本要素,概括戏剧中的主要冲 突。
1.梳理课本内容
阅读教科书中的三篇剧本,完成三个剧 本的内容梳理(包括主要人物、时间地 点以及主要情节等)。
2.整理冲突类型
能概括剧本中的的戏剧冲突,并结合现有 的知识对其进行分类整理;
{学业质量}
{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 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 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 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 小 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 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 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课段任务
【核心任务】
结合第一、二课段的学习经验和活 动体验,设计并布置三块从戏剧衍生出 的创意展板——创意评价、创意写作和 创意方案。
1.“创意评价,多元互动”展板一
从剧组表现衍生,举行“校园金鸡奖”颁奖典礼, 自制评价量表,组织师长、同学投票,选出最佳戏剧、 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舞台设计奖;
2.导演导戏手记
导演组成员通过细读剧本和检索 资料阐释剧本主题;梳理人物关 系,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组织 剧组碰头会,共同探讨整体演出 设计;
3.演员试戏日记
演员员组成员研读剧本,揣摩角色, 并设计人物名片作为排练日记的封面; 参考专业表演视频,结合个人理解演 绎剧本台词,设计动作神态;
1. 课 文 资 源 : 统 编 版 九 年 级 下 册 第 五 单 元 《 屈 原 ( 节 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三篇课文相关内 容;
2. “创意写作,打通文体”展板二
从戏剧文本衍生,进行多样形式的戏 剧改编活动,推选优秀范文张贴展板;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九下第五单元教案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渐深入到更深层次的阅读。
在九年级的第五单元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教师要着重考虑和实施的一个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
当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提高时,会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产生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着重掌握一些关键词汇的拼读和意思,也可以使用一些高频词汇来扩充学生的阅读词汇量。
除了基础阅读能力的训练,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当学生的阅读速度快了,他们就能够更快地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降低阅读疲劳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测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测试形式可以有多种,如阅读理解题目、填空题等。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再针对问题施以有目的的训练。
教师还可以利用辅助工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等。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看书,并且能够有机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在讲解阅读材料时,也不能只满足于内容的粗浅讲解,应该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
逐渐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理解的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核心意义。
在这个信息时代,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所以在学校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得到教师重视和采取有效的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9分)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汉字。
(4分)①huī()下②gōng()耕③存xù()④疲bì()⑤wā()然⑥门yíng()⑦蓬lái()⑧pī()雳2.给词语中加点的字写出拼音。
(4分)①咨诹.善道()②一箪.食()③以遗.陛下()④乞人不屑.也()⑤酒酣.()⑥千骑.卷平岗()⑦陇.亩()⑧倾颓.()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分)舍身取义呼尔与之国险民付裨补缺漏行阵和睦凤夜忧叹订正:4.解释下列加点字。
(5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隆中对.。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先生器.之。
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此人可就.见。
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由是先生遂诣.亮。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因屏.人曰。
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不可胜.数。
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____________________⑨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_____________________⑩以遗.陛下。
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尝极东方:曾经遍游东方(的名胜)。
极:穷尽。
B.以精力自致者:是自己用精力取得的。
致:取得。
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D.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是时机好,或者是人的筹划(得当)。
非惟:也许;抑:或者。
6.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自董卓已来 B.万钟于我何加焉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曾巩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4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创见的能力,尤其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4、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5、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材分析对于人生,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
这篇文章被选进九年级课本上册,对学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播,随时播种。
这篇课文以小见大,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对我们中学生是个很好的启发,引领他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人生的真谛! 教学方法1.多媒体2.点拨释疑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2、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一生会有多少次庆典活动吗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吗谁能说说这完整的人生像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1. 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
2.时代背景作者源于直接或简接体验,对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内含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17.屈原 (节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赏析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体味其表达效果。
3.学习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郭沫若 (1892- 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我国现当代无产阶级文学家、历史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古文字学家。
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背景资料:《屈原》写于 1942 年 1 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满腔怒火,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评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
出身贵族,曾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楚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击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
楚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
其忌日成为后人记念他的传统节日——端五节。
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目标导学二:把握本文写作思路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将本文的写作思路梳理完整。
明确:第一部份:诗人呼叫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忿和对光明的礼赞与憧憬。
第二部份: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复习
一、复习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3)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
2、教材分析
这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课 .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熟读背诵名篇名句,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诸子散文的思想内涵,深层体味作品的意蕴。
孟子散文是学习的重点。
3、中招考点
近年来,河南省中招以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古文为考查范围,注重对词、句、篇
的考查。
2006年、2008年河南中招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鱼我所欲也》的考
查点出了实词的解释和句子翻译外,还有文意理解和迁移运用。
4、学情分析
学生文言基础比较薄弱,本单元学习结束后,基础知识还需要复习强化掌握,对作
品主旨的理解还需通过练习巩固。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意
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
殊句式。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同桌合作,梳理本单元重点文言词语。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找出每篇课文的主旨句和几个特殊句式,同桌互相翻译。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4、针对目标4,设计一个活动,能说出孟子思想的时代意义及《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朗读复习课下注释和有关资料,梳理和区分本单元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意
义和用法。
2、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
殊句式。
复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和字音检测
(1)文学常识检测:
关于孟子及《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主张“仁政”。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孟子两章》
七里之郭 ( ) 米粟非不多也 (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亲戚畔之( )
畎()亩:傅说()
曾()益:胶鬲()
拂()士:拂()乱
《鱼我所欲也》
不为.(wéi)苟得也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蹴.(cù)尔不屑.(xiè)
苟.(gǒu)得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二)课堂复习
(三)两类结构(见ppt)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3、通过填空练习和问题解答,能说出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说出文章的主旨。
4、通过问题解答,能说出孟子思想时代意义及《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
复习过程:
(一)课文背诵复习检测: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背诵。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背诵。
3、《鱼我所欲也》全文背诵。
(二)课堂复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