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
头针疗法-V1

头针疗法-V1头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在头部穴位上插入针头来调理肌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着重介绍头针疗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其适用范围,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基本知识1.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头针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医学已有用针灸疗法来治疗一些疾病的记载。
头针疗法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后来经过了不断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
2. 头针疗法的原理头针疗法的原理是在头部穴位上穿刺、拨动或按摩,从而改变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神经分布等,调整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头针疗法的流程和方法头针疗法需要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操作,通常采用金属针头,通过局部消毒后插入头皮上的穴位。
操作时需要注意用力轻柔、操作迅速,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二、适用范围1. 头痛、眩晕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调理头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对于一些头痛、眩晕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神经系统分布等,对于一些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颈肩腰背痛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改善颈肩腰背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对于一些颈肩腰背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注意事项1. 穴位选择需合理穴位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穴位过多或过于刺激,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2. 操作需细心头针疗法操作需要细心,操作时需轻柔用力、迅速完成,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大的疼痛。
3. 术后观察需细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观察治疗效果,进行术后护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总结:头针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治疗方式,其能够通过调整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等方面,对一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细节,尽可能减小操作对患者的伤害,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头针课件ppt

强头针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
头针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国际学术交流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等方式,加强头针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 学者前来交流学习,促进头针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培训和普及
通过开展国际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广头针技术,提高头针的国际知名度。同时可以编写相关教材和 宣传资料,方便国外学习者学习和了解头针。
运动系统疾病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 突出等。
其他
如美容养颜、调节亚健康状态 等。
02 头针的穴位与操作方法
头针穴位分布
01
头针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各个区 域,包括前头部、后头部、两侧 头部等。
02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 用,掌握好穴位分布是进行头针 治疗的基础。
头针操作流程
消毒
对头部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 染。
国际合作研究
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头针研究项目,推动头针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通过合作研究,可 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促进头针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基础研究
加强头针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头针治疗疾病的原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 科学和可靠的依据。同时需要关 注头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为头针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头针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头针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激发经络之 气,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调整脏腑功 能,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特点
头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 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常见疾病的 治疗和预防。
头针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内科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 腹泻等。
《头针疗法》课件

注意事项
头针治疗需注意消毒,避 免感染;同时,对于某些 疾病和特殊人群,需谨慎 使用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头 针疗法在各种疾病中的疗效和优 势,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
据。
机制研究
科研人员对头针疗法的治疗机制进 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调 节神经递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等 方式发挥作用。
失眠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头针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常用 的穴位包括神门穴、三阴交等。
面瘫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详细描述
面瘫是由于面部肌肉瘫痪引起的病症,头针 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肌肉功 能,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常用的穴位包括地 仓穴、颊车穴等。
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如毫针、皮肤针等。
消毒措施
在针刺前应对针具、皮肤等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针刺方法与技巧
针刺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 刺方法,如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 等。
针刺技巧
在针刺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进针 角度、深度和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VS
控制刺激强度
在针刺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刺激强度,避 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或不良反应。
03
常见病症的头针疗法
头痛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缓解头痛症状。
头针操作规范范文

头针操作规范范文一、目的和背景头针是医疗领域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固定创口边缘、止血和缝合伤口。
为了保证头针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制定本规范,以规范头针的操作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使用头针进行医疗操作的医疗机构和人员。
三、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1根据需要选择适当规格的头针,并确保头针包装完好无损。
1.2患者脱去衣物,保持创口清洁,采取必要的麻醉措施。
1.3准备必要的操作工具,包括医用手套、消毒剂、手术巾等。
2.操作步骤2.1患者创口周围皮肤消毒。
使用酒精棉球擦拭创口周围5厘米范围,从创口中心向外擦拭,确保消毒彻底。
2.2戴上医用手套,取出头针并进行双手消毒。
2.3头针插入创口边缘,注意角度和深度的掌握。
插入头针时,以手指支撑创口底部,掌握力度,避免损伤组织。
2.4头针插入后,适当间隔插入其他头针,确保创口的牢熟和闭合。
2.5检查头针是否牢固,头针末端留出适当长度,以便日后取出。
3.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3.1操作前,需要先了解患者病情和创口状态,评估操作风险。
3.2严格按照手卫生要求和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3在插入头针时,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以免损伤组织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4插入头针后需要检查头针是否牢固,确保创口闭合。
3.5患者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操作,并寻求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3.6操作结束后,将使用过的头针进行正确分类和处置,避免交叉感染和再次使用。
四、操作评估和质控1.对每位使用头针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随机抽查和监督医务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操作结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培训。
3.对头针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4.对使用头针进行的操作进行记录和统计,进行质量分析和改进。
五、附则1.对于需要长期应用头针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头针,避免头针使用时间过长而引发感染。
2.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头针规格和长度。
头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 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 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 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 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 在《素问 • 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 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 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 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有关头针治疗各种疾病,《内经》有所记载,后 世《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中记载 头部腧穴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就更多了。
运针法 头皮针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定不变及捻转方便起见,一般 以拇指掌侧面和食(示)指挠侧面夹持针柄,以食(示)指的掌指关节快 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左右。这一速度对初 学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双手同步捻转,因此要下苦功锻炼一段 时间。每次持续捻转卫~2分钟,头皮针留针15~30分钟,在此期间还需 间隔5~10分钟运针1次。 如手捻确实有困难,也可以电针代替,频率宜在200~300次/分以上,刺 激强度以病人的反应来决定,一般以病人可耐受力度,波型可选择连续波。 另有两种手法,读者也可酌情选用。一为抽提法,针体进人帽状腱膜下层 后,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示)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 定头皮,用暴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再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这 种紧提慢插的方法,相当于泻法。 一为进插法,持针手法与上相同,用暴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3次,再退回 原处,这种紧插慢提的方法,相当于补法。注意:上述提插范围不宜超过 0.l寸,动作要求迅速。 出针法 头皮计的出针比较简单,只需缓慢退针到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因为头皮 血管比较丰富,取针后应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以防出血。 头皮针法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以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脑及各脏腑关系密切,头及督脉穴对脑及各脏腑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经外奇穴为前人经验穴,疗效确切,诸穴共奏补脑益髓,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
激活大脑皮质的功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激活神经细胞的增殖、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多,改善脑病患儿的大脑实质及功能状况。
其中的三针方案在治疗儿童脑病方面其成果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主要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和自闭症。
(一)头针法操作
国标方案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下旁线等。
靳三针方案
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舌三针、口肌针、定神针、面肌针、耳三针等
焦氏头针
运动区、运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言语二三区等。
(二)针刺方法与疗程
制订一种治疗方案,或几种方案轮换操作。
选用0.25mm(0.30mm) x 25mm毫针,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
膜下,留针1—2小时,15~2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60次为一疗程,休息一个月,评估继续下一疗程。
头针应用的注意事项

头针应用的注意事项头针应用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品和工具,广泛应用于服装制作、艺术创作、办公文具等领域。
然而,由于头针的尖锐性和易丢失的特点,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地使用头针。
一、使用头针时要小心谨慎头针的尖锐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刺伤手指或其他部位,因此在使用头针时要小心谨慎。
首先,要确保手指周围没有其他物体,以免被头针误伤。
其次,要稳定手势,避免手颤抖或用力过猛导致头针突然滑动或弹射。
二、正确使用头针的方法头针的使用方法也需要注意。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头针尺寸和长度,以适应具体的使用需求。
其次,在使用头针时,应将其垂直插入物体,确保头针完全穿透,并将头针的尖端完全隐藏在物体内部,避免外露导致意外伤害。
三、妥善保管头针,防止丢失头针是小巧易失的物品,使用过程中要妥善保管,避免丢失。
首先,可以使用专用的头针盒或头针夹来存放头针,将头针固定在固定位置上,避免滑落或丢失。
其次,使用头针后要及时放回存放位置,不要随手乱放,以免头针掉落造成意外伤害或无法找到。
四、避免头针接触水或湿润环境头针一般由金属制成,容易受潮生锈,因此要避免头针接触水或湿润环境。
湿润的环境会加速头针的氧化和腐蚀,影响头针的使用寿命和质量。
在使用头针时,可以准备干燥的纸巾或布料,用于擦拭头针表面的水分。
五、远离儿童,避免误伤由于头针尖锐,使用时要远离儿童,避免误伤。
儿童对于头针的尖锐性和危险性可能没有足够的认识,容易产生意外伤害。
因此,在使用头针时,要将头针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确保儿童的安全。
六、定期检查头针质量头针是一种易损耗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变形、松动或断裂等问题。
因此,定期检查头针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检查头针的弯曲程度、尖锐度和连接处的牢固程度等,如有问题及时更换,避免使用出现意外情况。
七、注意头针的用途和范围头针有多种用途,但不适合用于所有场合。
在使用头针时,要注意头针的用途和范围,避免将头针用于不适当的场合。
头针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头针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头针是一种常用的缝纫工具,主要用于缝制衣物、固定布料和辅助织物等操作。
以下是头针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1. 插入头针:头针的插入是使用头针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插入方式可以提高缝制效率和质量。
插入头针时,先将头针的头部按下,然后将尖端插入布料的两层之间,再松开头部让头针固定在布料上。
2. 头针的使用位置:在缝制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头针位置。
通常情况下,头针应该尽量靠近要缝合的边缘,以确保布料的两层能够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如果需要缝制曲线或其他特殊形状,可以根据需要在布料上插入多个头针来定位。
3. 头针顺序的选择:在插入多个头针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从布料的一个端部开始插入头针,然后逐渐向另一个端部移动。
这样可以确保布料的边缘平整,并且在缝制过程中不会有过多的头针干扰。
4. 妥善保管头针:头针是尖锐的物品,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针尖对皮肤的刺伤。
在使用完毕后,应该将头针放置在专用的头针盒中,避免针尖暴露在外。
同时,还要注意头针的数量,避免遗失和浪费。
5. 移除头针:在完成缝制任务后,需要将头针从布料中取出。
取出头针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及自己。
可以用手指从一侧推动头针,将其从布料中取出。
同时,还要注意将取出的头针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造成伤害。
6. 定期清理头针:头针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沾染灰尘和污渍,这些污渍会影响头针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将头针取出,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干净,然后擦干并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7. 注意头针的质量:头针的质量直接影响缝制的效果和品质。
低质量的头针容易弯折、生锈和磨损,需要频繁更换,影响缝制效率。
因此,在购买头针时,应该选择质量过硬的产品,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8. 注意头针的适用范围:头针适用于大多数布料和织物,但对于一些特殊材料,如皮革、塑料膜等,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固定工具来代替头针。
在使用头针前,应该确认头针是否适用于目标材料,避免造成损坏或不必要的浪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针(scalp acupuncture),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有关头针治疗各种疾病,《内经》有所记载,后世《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中,记载头部腧穴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内容则更加丰富。
目前头针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多年实践,对头针穴线的定位、适应范围和刺激方法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头针已成为世界一些国家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为了适应国际间头针疗法的推广和交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中国针灸学会按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的方法,拟定了《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并于1984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上正式通过。
本书对头穴线标准线的名称和定位的编写,依据《方案》内容。
一、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
兹将定位及主治分述如下:(一)额中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二)额旁1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癫痫、精神失常、鼻病等。
(三)额旁2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脂溃疡、肝胆疾病等。
(四)额旁3线[部位] 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子宫脱垂、尿频、尿急等。
(五)顶中线[部位] 在头顶部,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
[主治] 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
(六)顶颞前斜线[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至颞部胆经悬厘引斜线。
[主治] 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
(七)顶颞后斜线[部位] 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
从督脉百会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 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中2/5治疗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八)顶旁1线[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 腰腿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九)顶旁2线[部位] 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到承灵穴。
[主治] 肩、臂、手等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十)颞前线[部位] 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经神麻痹和口腔疾病。
(十一)颞后线[部位] 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等。
(十二)枕上正中线[部位] 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长1.5寸。
[主治] 眼病、足癣等。
(十三)枕上旁线[部位] 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1.5寸。
[主治] 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
(十四)枕下旁线[部位] 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
[主治]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
二、头针的适应症头针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皮层性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儿弱智、震颤麻痹、假性球麻痹等。
此外,也可治疗头痛、脱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失眠、眼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
三、头针的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
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
2.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
3.针刺手法一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面挟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
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
按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重症患者可作被动活动),有助于提高疗效。
一般经3~5分钟刺激后,部分患者在病变部位会出现热、麻、胀、抽动等感应。
4.起针刺手挟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
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四、注意事项1.因为头部有毛发,故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由于头针的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者必须注意观察患者表情,以防晕针。
3.婴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完全,不宜采用头针治疗。
4.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溢血引起有昏迷、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须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
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偏瘫者,宜及早采用头针治疗。
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衰竭等症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5.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故出针时必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2 分钟。
6.头针刺激线上除用毫针刺激外,尚可配合电针、艾灸、按压等法进行施治。
一、头穴丛刺针法我院著名教授于致顺老师根据古人记载,在多年来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于致顺头针,即于氏头部腧穴分区法—七区划分法、丛刺长留针法和“针场”假说,并提出“头部透穴治疗脑血管病后瘫痪”的论点,认为十四经循行,均可通达头部,刺激头穴,可以通过调节气血,阴阳的综和调节作用,治疗十四经及五脏六腑疾病,并采用透经、透穴起到一经带多经、一穴带多穴的整合作用,提出了“针场”的存在。
根据场的理论,提出了新的头穴分区方法,将头部划分成7个治疗区,即顶区、顶前区、额区、枕区、枕下区、颞区及项区,在相应的刺激区,采用丛刺(每区刺入3-5针,以将病变部位覆盖为宜)、长留针(6-8小时左右)、间断捻转(留针期间捻转3-6次)的方法治疗中风偏瘫(脑卒中),可提高疗效。
头穴丛刺方法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在可能的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低致残率。
该项研究已获2001年黑龙江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项目“头穴丛刺法(于致顺头针)治疗脑梗塞的技术规范与疗效在评价”(2001ZL15)在2004年9月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题验收,“头穴丛刺针法的创立与临床应用研究”获2010年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头穴丛刺结合易化技术法(针康法)研究头穴丛刺与易化技术结合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作用及综合治疗对提高脑卒中生活质量优化方案对脑卒中病人异常模式抑制作用及并发症的预防作用的研究。
补充了传统针灸治疗在神经康复学上的不足,避免神经治疗学与神经康复学相脱离。
借鉴现代医学研究的科研原则和方法,突出中医优势,既证明了针灸的疗效,又从神经病学、病理学、神经生物学、神经行为学、血液生化学、脑神经化学等角度说明其效应,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方案。
研究证明:1、头穴丛刺结合易化技术能够提高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达94.67%,其疗效由于康复组及单纯药物质料组,说明头穴丛刺结合易化技术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脑卒中治疗方法。
2、本研究采用头穴丛刺结合易化技术,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出现的感觉障碍、抑郁、焦虑、尿便障碍与吞咽障碍,对预防和纠正足下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误用综合征及异常模式均有积极作用。
3、头穴丛刺结合易化技术能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S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重现和提高各波波幅。
4、头穴丛刺结合易化技术能增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t-PA活性2和降低PAI的活性,从而起到提高纤溶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对治疗和预防脑卒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头穴丛刺法便于与康复方法结合,以康复技术代替体真治疗,以动态治疗方法代替静态治疗方法,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头穴丛刺结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康复治疗作用的研究”获中国博士后基金委资助;“头穴脉冲磁针治疗仪的应用研究”获2002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另外,相关课题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厅局级二等奖3项。
三、抗痉挛针法绝大多数中风患者在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痉挛,肢体的痉挛状态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ADL)等恢复的严重阻碍,是造成许多病人遗留有严重的肢体拘挛、畸形、萎缩的罪魁祸首,因此抑制痉挛、加快分离运动的出现是这一段的首要任务。
因此,此时根据偏瘫的上肢以屈肌痉挛为主、下肢以伸肌痉挛为主的痉挛模式,将康复理念引入中医的针灸治疗中,在针刺选穴时应主要选取主要痉挛肌群的拮抗肌群,通过兴奋拮抗肌来对抗痉挛肌的痉挛。
相应的取穴点主要位于肩关节周围、上肢手少阳经、手阳明经、髂腰肌处、大腿后侧股后肌群(足太阳膀胱经穴)、小腿外侧腓骨长短肌处(足少阳胆经穴)穴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