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

合集下载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头针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头针

操作: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眉冲:前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0.75寸。
2、MS2 额旁1线
定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
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
操作: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
通天: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1.5寸。
承灵: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
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
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
4
3
5
头穴定位的17个相关腧穴
额区 四条线
顶区 五条线
针灸操作技术规范
头 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头面,故称“头为诸阳之会”。
概 念
一、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适应症
穴线主治功能归纳
腰肌病、足疾相关刺激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
01
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相关刺激线:顶中线。
02
小脑平衡障碍相关刺激线:枕下旁线。
03
(三)操作方法
准备: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头针疗法-V1

头针疗法-V1

头针疗法-V1头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在头部穴位上插入针头来调理肌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着重介绍头针疗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其适用范围,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基本知识1.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头针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医学已有用针灸疗法来治疗一些疾病的记载。

头针疗法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后来经过了不断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治疗方式。

2. 头针疗法的原理头针疗法的原理是在头部穴位上穿刺、拨动或按摩,从而改变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神经分布等,调整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头针疗法的流程和方法头针疗法需要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操作,通常采用金属针头,通过局部消毒后插入头皮上的穴位。

操作时需要注意用力轻柔、操作迅速,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二、适用范围1. 头痛、眩晕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调理头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对于一些头痛、眩晕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神经系统分布等,对于一些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颈肩腰背痛等症状头针疗法可以改善颈肩腰背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对于一些颈肩腰背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三、注意事项1. 穴位选择需合理穴位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穴位过多或过于刺激,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2. 操作需细心头针疗法操作需要细心,操作时需轻柔用力、迅速完成,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大的疼痛。

3. 术后观察需细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观察治疗效果,进行术后护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总结:头针疗法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治疗方式,其能够通过调整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等方面,对一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细节,尽可能减小操作对患者的伤害,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头针课件ppt

头针课件ppt

强头针的治疗作用,提高疗效。
头针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国际学术交流
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等方式,加强头针的国际学术交流,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可以邀请国外专家 学者前来交流学习,促进头针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
培训和普及
通过开展国际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形式,向世界各地推广头针技术,提高头针的国际知名度。同时可以编写相关教材和 宣传资料,方便国外学习者学习和了解头针。
运动系统疾病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 突出等。
其他
如美容养颜、调节亚健康状态 等。
02 头针的穴位与操作方法
头针穴位分布
01
头针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部各个区 域,包括前头部、后头部、两侧 头部等。
02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 用,掌握好穴位分布是进行头针 治疗的基础。
头针操作流程
消毒
对头部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 染。
国际合作研究
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头针研究项目,推动头针的国际合作与发展。通过合作研究,可 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促进头针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基础研究
加强头针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 深入探讨头针治疗疾病的原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 科学和可靠的依据。同时需要关 注头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问题 ,为头针的广泛应用提供保障。
头针的原理与特点
原理
头针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激发经络之 气,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调整脏腑功 能,达到治病养生的效果。
特点
头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 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常见疾病的 治疗和预防。
头针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内科疾病
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 腹泻等。

《头针疗法》课件

《头针疗法》课件

注意事项
头针治疗需注意消毒,避 免感染;同时,对于某些 疾病和特殊人群,需谨慎 使用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的科学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头 针疗法在各种疾病中的疗效和优 势,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科学依
据。
机制研究
科研人员对头针疗法的治疗机制进 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可能通过调 节神经递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等 方式发挥作用。
失眠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头针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常用 的穴位包括神门穴、三阴交等。
面瘫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改善面部肌肉功能。
详细描述
面瘫是由于面部肌肉瘫痪引起的病症,头针 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调节神经和肌肉功 能,改善面部肌肉功能。常用的穴位包括地 仓穴、颊车穴等。
针具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如毫针、皮肤针等。
消毒措施
在针刺前应对针具、皮肤等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针刺方法与技巧
针刺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针 刺方法,如快速进针法、缓慢进针法 等。
针刺技巧
在针刺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进针 角度、深度和刺激强度,以达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针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反应
在针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VS
控制刺激强度
在针刺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刺激强度,避 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或不良反应。
03
常见病症的头针疗法
头痛的头针疗法
总结词
通过刺激头部穴位,缓解头痛症状。

头针针灸课件(共55张PPT)

头针针灸课件(共55张PPT)
侧,顶中线旁开 前神聪 百会前1寸
[顶中线]
寸处,属足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少阳胆经。自正 头针的行针只捻转不提插。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营穴沿皮向后刺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三)颞区
[颞前线] [颞后线]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悬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回顾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曲鬓 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用头针治疗。凡有高热、急性炎症和心力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 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衰竭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其操作常用等长度的三根毫针,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如前顶穴)、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将此线三等分)处进针,沿皮由上 而下依次透针。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手足阳明经分
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e中,旁约太阳
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

头针

头针
头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 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的理 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 络理论,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 头皮的投影,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头针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 在《素问 • 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指出“头为精明 之府”。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 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 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相合后上达于头面。 有关头针治疗各种疾病,《内经》有所记载,后 世《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文献中记载 头部腧穴治疗全身各种疾病的就更多了。



运针法 头皮针运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定不变及捻转方便起见,一般 以拇指掌侧面和食(示)指挠侧面夹持针柄,以食(示)指的掌指关节快 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左右。这一速度对初 学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双手同步捻转,因此要下苦功锻炼一段 时间。每次持续捻转卫~2分钟,头皮针留针15~30分钟,在此期间还需 间隔5~10分钟运针1次。 如手捻确实有困难,也可以电针代替,频率宜在200~300次/分以上,刺 激强度以病人的反应来决定,一般以病人可耐受力度,波型可选择连续波。 另有两种手法,读者也可酌情选用。一为抽提法,针体进人帽状腱膜下层 后,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示)指紧捏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 定头皮,用暴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3次,然后再缓慢地向内退回原处。这 种紧提慢插的方法,相当于泻法。 一为进插法,持针手法与上相同,用暴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3次,再退回 原处,这种紧插慢提的方法,相当于补法。注意:上述提插范围不宜超过 0.l寸,动作要求迅速。 出针法 头皮计的出针比较简单,只需缓慢退针到皮下,然后迅速拔出。因为头皮 血管比较丰富,取针后应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以防出血。 头皮针法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以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健康科普-中医康复—头针疗法
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脑及各脏腑关系密切,头及督脉穴对脑及各脏腑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经外奇穴为前人经验穴,疗效确切,诸穴共奏补脑益髓,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阴阳的作用。

激活大脑皮质的功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激活神经细胞的增殖、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多,改善脑病患儿的大脑实质及功能状况。

其中的三针方案在治疗儿童脑病方面其成果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主要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和自闭症。

(一)头针法操作
国标方案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颞前线、颞后线、枕下旁线等。

靳三针方案
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智三针、舌三针、口肌针、定神针、面肌针、耳三针等
焦氏头针
运动区、运用区、足运感区、平衡区、言语二三区等。

(二)针刺方法与疗程
制订一种治疗方案,或几种方案轮换操作。

选用0.25mm(0.30mm) x 25mm毫针,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
膜下,留针1—2小时,15~2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60次为一疗程,休息一个月,评估继续下一疗程。

头针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头针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头针的操作方法及要点头针是一种常用的缝纫工具,主要用于缝制衣物、固定布料和辅助织物等操作。

以下是头针的操作方法及要点。

1. 插入头针:头针的插入是使用头针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插入方式可以提高缝制效率和质量。

插入头针时,先将头针的头部按下,然后将尖端插入布料的两层之间,再松开头部让头针固定在布料上。

2. 头针的使用位置:在缝制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头针位置。

通常情况下,头针应该尽量靠近要缝合的边缘,以确保布料的两层能够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如果需要缝制曲线或其他特殊形状,可以根据需要在布料上插入多个头针来定位。

3. 头针顺序的选择:在插入多个头针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顺序。

一般情况下,从布料的一个端部开始插入头针,然后逐渐向另一个端部移动。

这样可以确保布料的边缘平整,并且在缝制过程中不会有过多的头针干扰。

4. 妥善保管头针:头针是尖锐的物品,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针尖对皮肤的刺伤。

在使用完毕后,应该将头针放置在专用的头针盒中,避免针尖暴露在外。

同时,还要注意头针的数量,避免遗失和浪费。

5. 移除头针:在完成缝制任务后,需要将头针从布料中取出。

取出头针时,要小心操作,避免伤及自己。

可以用手指从一侧推动头针,将其从布料中取出。

同时,还要注意将取出的头针放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造成伤害。

6. 定期清理头针:头针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沾染灰尘和污渍,这些污渍会影响头针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应该将头针取出,用清水和肥皂清洗干净,然后擦干并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7. 注意头针的质量:头针的质量直接影响缝制的效果和品质。

低质量的头针容易弯折、生锈和磨损,需要频繁更换,影响缝制效率。

因此,在购买头针时,应该选择质量过硬的产品,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8. 注意头针的适用范围:头针适用于大多数布料和织物,但对于一些特殊材料,如皮革、塑料膜等,可能需要使用特殊的固定工具来代替头针。

在使用头针前,应该确认头针是否适用于目标材料,避免造成损坏或不必要的浪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性失语——理解言语能力功能障碍,经常答非 所问;
失用症——又称运动不能症,病人肌力、肌张力及 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 扣、拾硬币等;
各论
感觉区——在运动区向后移1.5cm的平行线 即是本区;
舞蹈震颤控制区(制颤区)——在运动区向 前移1.5cm的平行线;
概述
目前国内在头针取穴方面主要有六大体系,即山西 焦顺发的头针、陕西方云鹏头皮针、上海汤颂延头 针、南京张鸣九的头部经穴疗法、北京朱明清头针 治疗带、上海林学俭头针刺激新区,此外,中国针 灸学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地区的建议和要求, 制定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简称“国 标”。我科目前主要采用的头针方案主要源于焦氏 头针、国标、林氏头针、朱氏头针和靳三针中的部
运用区(精细动作区)——从顶骨结节向乳突中部 引一直线和与该线夹角40度的前后两线,条线长度 均为3cm,适用于失用症;
各论
足运感区——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 米,向后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适用于对侧 下肢瘫痪等。
运动2区——上点是运动1区的上点后1cm处, 下点与运动1区下点一样;
以上均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与之前运动1 区的讲述一致;
各论
晕听区——耳尖直上1.5寸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cm 的水平线;
言语2区——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引一平行于 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cm长直线;命名性失 语;
具体方案
智七针(四神聪透百会、百会透四神聪); 智九针、四神聪、百会; 颞三针、言语3区; 制狂区、失算区; 运动1区(+双上肢区)、感觉区(+双上肢区); 运动区(左侧上下肢); 运动1区(左侧加强); 运动1区(+左侧上下肢); 运动1区、运动2区、感觉区; 运动1区、感觉区、制颤区;
各论
颞三针——第1针:自顶骨结节下缘前方约 1cm处,向后上方刺3cm;第2针:耳尖上 1.5cm处向后上方刺3cm;第3针:耳尖下 2cm再向后2cm处,向后上方刺3cm;以上3 针皆与水平线成15~20°角
制痉三针——额中带与额顶带2针之间中点为 起点,在前后正中线上向后引2cm长直线为第1针,
智九针——额五针+四神聪; 三带、四神聪(国标)左右2针、左右大脑外 侧裂表面标志(针刺向运动区上点)、大脑 外侧裂与前发际交点和前后正中线与前发际 交点的中点(针刺向运动区上点);
各论
焦氏头针需明确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
前后正中线:两眉间中点(正中线前点) 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正中线后点)经过头 顶的连线。
各论
三个带(额中带、额顶带、顶枕带) 额中带——自神庭向下刺1寸(神庭透印堂) 额顶带——从神庭穴至百会穴左右旁开0.5
寸的条带,此条带的后1/3(前顶透百会) 顶枕带——从百会至脑户左右各旁开0.5寸
的条带,此带的中1/3(后顶透强间)
各论
智七针——额五针(减去第1针和第5针)+ 四神聪; 三带、头维、四神聪(国标)左右2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 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 走唇舌而为味。”说明“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头”,
脑通过经络与五官、肢体、脏腑相连,通过经络的传导以发 挥作用。由此可知头部为全身之统领,与各脏腑器官关系密 切。
天柱——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 正中旁开1.3寸。
玉枕——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 上缘的凹陷处。
情感区——前正中线左右旁开2cm,自前发际上2cm向后平 刺1寸。
心肝区——左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 正中线2cm长直线,为肝区;右侧瞳孔直上发际处与前后正 中线之间中点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2cm长直 线,为心区;
旁开1cm平衡于前后正中线为第2、第3针;
操作及疗效
头针疗法的针刺方法:选用30-40号长40mm的毫 针,针体与头皮成15-30°角快速进针,刺入帽状 腱膜下,将针与头皮平行推进一定深度,留针时间 与年龄大小相关。在留针期间,可进行捻针,每15 分钟捻针一次,每次捻针3-5分钟,速度180-200 转/分,也可加用韩氏电针仪以电针治疗20分钟。
各论
运动区上部(即运动1区),主治对侧下肢、 躯干瘫痪;
运动区中部(运动1区双上肢),主治对侧上 肢瘫痪;
运动区下部(言语1区),对侧中枢性面神经 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
其他概念
运动性失语——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基本 保留言语功能;
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病人称呼“名称” 能力障碍,如病人不会叫“椅”,只是说“坐的”; 其他人说椅时,他能听懂;
头针疗法的疗程与疗效:隔日针一次,每针10次, 休息15~20天,针刺30次为一疗程。据国内有关报 导头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在70%-94%间。
注意事项
电针刺激量应从小到大,根据每个患儿的体质、敏 感度而定。痉挛型、手足徐动型患儿不宜应用强刺 激。若针刺后,患儿异常姿势有加剧者,应停用; 头针留针期间,应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重症患儿 可做被动活动;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因此起针速度 应快,针孔用干棉球按压数秒,避免出血;小于6 个月婴儿忌用,患儿癫痫发作期慎用;防止晕针; 极个别患儿发生晕针,表现为面色苍白,木呆,四 肢发凉,冷汗,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拔针,让患 儿平卧休息,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即可。
概述
历代医家对头部功能及重要性的描述,在很多经典中医著作 中均有着相关记载。
“脑为髓海”、“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均 说明人体的坐立行走、言语、全身气血的调节、脏腑经络功 能等都由脑所主宰;
“头为诸阳之会”、“诸经皆归于脑”则扼要表面人之阳经 皆上循头面,阴经亦通过经别与头面联系的事实;
视区——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1厘米处的枕外 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 长直线;适用于皮层性视力障碍。
平衡区(平衡区1号)——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 开3.5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 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
各论
脑三针(平衡区2号)——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脑 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 各旁1.5寸处;
眉枕线:从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尖端 的头侧面连线。
各论
运动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后0.5cm 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 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cm为 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动区。运 动区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上1/5为下肢、 躯干运动区,中2/5为上肢运动区,下2/5为 面运动区,亦称言语1区。
头针疗法
概述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来防治全身 疾病的一种专门针刺疗法,属于微针疗法之一,又 称“头皮针”、“颅针”、“头穴透刺疗法”。
头针疗法是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大脑皮 层功能定位理论相结合,经过医疗实践发展起来的 一种针刺疗法。它可反射性地增加皮层相应部位的 血流量,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以减轻组织损伤, 使肢体肌力和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