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是指各种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它是汉语写作的基础,也是语法的
一部分。
一、标点符号的分类
标点符号的分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引导符号,即做路标的标点符号;另一类是限定
符号,即限制语法意义的标点符号。
1、引导符号主要有句号、问号、感叹号;
2、限定符号主要有逗号、分号、冒号、括号、破折号、连字号、斜杠等;
1、句号——用于句末,表达句子或句子组的结束;
2、问号——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疑问;
3、感叹号——用于句末或句中,表示强烈的情感;
4、逗号——用于句中,通常用于分隔、与上下文的连接;
5、分号——用于句中,用以分隔两个并列句子或是一个复杂句子的不同部分;
6、冒号——用于句中,用以表明下文与前文的关系,多表达说明、转述的意义;
7、括号——用于句内,用以上下文的补充,转述、引用;
8、破折号——用于句内,将句子两部分分隔开;
9、连字号——用于句内,用词语或句子之间,以表示关系,如连词“和”、“及”;
10、斜杠——用于句内,表示各种异位或错用的词语;人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用法,来自由使用这些标点符号,以表达文章中的重点或表达某种文体效果。
三、正确书写标点符号
书写标点符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确定使用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旁边是否有空格;
2、注意不同标点符号之间或标点符号旁边要有空格;
3、以全角书写标点符号;
4、相邻标点符号之间、标点符号和句子之间,都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句子的
语义连贯性。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你都知道吗?》一文,将2011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跟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很多主要变化。
该文虽是“旧闻新谈”,但是转载量很大,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欢迎。
这一现象反映出大家对于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兴趣和热情,也映射出部分读者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可能还存在误区。
笔者就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做一些点评,希望能对读者们有些许启迪。
一、问号叠用、叹号叠用、问号和叹号连用,宜采取慎重态度新标准指出,“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但还应当注意,新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其实,书面语中叠用三个问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采用叠用三个问号的形式时,宜采取慎重态度。
除非确实有必要,一般使用一个问号就可以了。
新标准指出,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这同样也需注意新标准特别指出的“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事实上,在书面语中,三个叹号叠用的情况也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对这种用法同样宜采取慎重的态度。
新标准说明,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但是应当注意宜在“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等句子中使用。
在设问和反问的句尾,就一般情况而言,宜用问号。
例如:(1)吵架能解决问题吗?不能。
(设问)(2)十块钱一斤,还算便宜?(反问)二、相邻两数字连用不用顿号,需有条件新标准指出,“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应当注意的是,有时候两个相邻数字连用不表示概数,只是一种缩略说法,这时宜使用顿号。
例如:(3)今天来听课的是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学生。
这句话是说,“今天来听课的”,有三年级、四年级以及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
新版标点符号”正确用法

新版标点符号”正确用法
新版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标点符号相似,
但也有一些微小的变化。
首先,新版标点符号中的双引号应当使用
直角引号(“”)而不是传统的直角引号("")。
其次,逗号、句号、分号和冒号的使用方式与传统相同,用于表示句子结构和语气。
另外,新版标点符号中引号的使用也有所变化,引号内部的标点符
号应当放在引号外部,这与传统标点符号有所不同。
在新版标点符号中,破折号的使用也有所变化,应当使用全角
破折号(——)而不是传统的半角破折号(--)。
另外,省略号的
使用也有所变化,应当使用全角省略号(……)而不是传统的半角
省略号(...)。
这些微小的变化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但它们的
目的是为了使标点符号在排版和阅读中更加清晰和规范。
除了以上提到的变化之外,新版标点符号的其他使用方式与传
统标点符号相似。
它们仍然用于表示句子的结束、语气的变化、列
举项目等等。
总的来说,新版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需要我们在书写
和编辑时多加注意,逐渐适应这些微小的变化,以便使我们的文字
表达更加规范和清晰。
新版标点符号正确用法和标准占格要求

新版标点符号正确用法和标准占格要求一、引号1. 中文引号在中文中,引号分为“”和‘’两种,使用时应注意以下规范:(1)引用的内容如果是完整句子,应使用“…”和“…”,例如:“今天天气很好。
”(2)引用的内容如果是片段,应使用‘…’和‘…’,例如:他说:“明天去看电影。
”2. 英文引号在句子中引用外文或特定词语时,应使用英文引号"",不同于中文引号的全角格式。
例如:她的英文名字是"Lucy"。
二、句号1. 中文句号中文句号为“。
”,用于句子结束。
例如:这是一个句子。
2. 英文句号英文句号为.,用于标志句子的结束。
例如:This is a sentence.三、逗号逗号(,)用于分隔句子中的成分,引导表语、状语、补语、插话等。
例如:他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学生。
四、叹号叹号(!)用于叹词或感叹句的结尾。
例如:真是太好了!五、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的结尾。
例如:你去过我国吗?六、冒号冒号(:)用于引出某种解释、列举或说明。
例如:他有一个爱好:阅读。
七、分号分号(;)用于连接两个意义相对独立的句子。
例如:他很忙;然而,他总能按时完成工作。
八、省略号省略号(…)用于表示语气的停顿或未完待续。
例如:我想……不,我不知道。
九、破折号破折号(—)用于表示语气的转折、顿挫或插入语。
例如:他——一个很有才华的作家——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十、括号括号(())用于承载插入语、注解和括号内的说明。
例如:(1)先确定目标;(2)制定计划;(3)执行计划。
十一、引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标准占格要求1. 中文标点的占格要求中文标点符号,应与前一个汉字在同一行,不得置于行首。
例如:“明天去看电影。
”2. 英文标点的占格要求(1)英文标点符号的标准占格规范为其位于前一个字符的中部位置。
例如:This is a sentence.(2)英文引号在中文排版中,应当在前后各有一个空格。
例如:他的英文名字是 "Lucy" 。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作者/ 栾照钧栾瑞光2011年12月30日发布的国家标准《际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新《标点用法》或新国标)已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新国标对原国标做了重大修改和补充,进一步明确了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更换了大部分示例,增加了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定简明、全面,示例通俗、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学习、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时下,学习、贯彻好新《际点用法》显得至关重要。
由于目前很多人尚不知晓新《标点用法》有哪些规定,对于一些标点符号如何规范使用仍感到困惑,因此笔者特撰此文,对新国标操作要点及与原规定的不同点进行梳理综括,以便与同人切磋交流。
(本文将新国标的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统称作“补充规则”。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新国标规定,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是点号,其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用于句末的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和叹号。
用于句内的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
二是标号,其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和分隔号。
补充规则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指涵盖范围为一句话的冒号)>分号>逗号>顿号。
与原规定相比,新国标除增加了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修改了复句、分句和句末点号的定义,强调了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的关系外,主要变化有二:一是将常用的标点符号由16种增加到17种,增加了分隔号;二是明确了不同点号表示停顿长短的排序,更利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二、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一)句号的基本用法新国标规定,句号的基本用法是: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取决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2.有时也可以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最新版)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最新版)第一篇: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最新版)标点符号使用规范一、类型(常用的16种):1、点号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句内点号,句末点号。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
)问号(?)感叹号(!)(也表现句子性质和作用)2、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专名号)二、常见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1、顿号(、)分隔的只能是词或短语。
例如:该机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性能稳定、操作方便。
* 顿号其他要注意的地方:使用顿号隔开的并列词语,一般最后两个之间应用“和”连接。
并列的阿拉伯数字之间和并列的外文序号之间的停顿,应用西文状态的逗号而不用顿号。
2、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1] 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如: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若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干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2] 句子主语较长,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或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要用逗号。
例如: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3] 句子谓语是主语短语,主语后面有时要停顿,就用逗号。
例如:这样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
[4] 句子宾语较长时,前面用逗号。
例如: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
[5] 状语的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如: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6] 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如: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定语后置)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
(状语后置)[7] 用在并列词组之间。
例如:桐木岭,黄洋界,朱砂冲,八面山及双马石,是井冈山五大哨口。
[8] 关联词之后。
例如:他现在还不十分努力,但是,和以前相比,已经有相当大的进步了。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你用对了吗?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你用对了吗?一、问号、叹号可用叠用的方式表达语气加重,但最多叠用三个,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
问号、叹号也可以连用(问号、叹号各一),表示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而且都比较强烈。
【例1】这就是你的做法?你这个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例2】我要揭露!我要控诉!!我要以死相争【例3】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才?!二、某些序次词(“第”“其”“首先”)之后,应使用逗号。
一般为逐条列举时用到。
但序次简单、叙述性较强的序次语后不用标点。
【例4】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要注意三点:其一,系统修复整理考点的知识网络;其二,进一步明确常考题型的答题规范;其三,积累作文素材,规范各类文体的写作。
【例5】比喻一般分为四类:一是明喻;二是暗喻;三是借喻;四是博喻。
三、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表并列关系时通常不用顿号。
如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例6】教室里挂着“永不言败”“坚持到底”等标语。
【例7】《论语》《谈美书简》《必须了解的世界100位名人》等书籍,也适合高三同学阅读。
【例8】高三同学的作文参考资料有:《作文通讯》(高三版)、《杂文报》和《素材快线》等报刊。
四、句子内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如不得不套用冒号时,宜另起一行来显示各个层次。
【例9】原因:主要原因:(误)原因:主要原因:(正)五、括号的使用:表示作者国籍或所属朝代时,可用方括号或六角括号。
除科技书刊中的数学、逻辑公式外,所有括号(特别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不套用。
必须套用括号时,宜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例10】[英]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例11】[唐]杜甫著【例12】(2011北京文综,32(2),8分)(题目出处)(误)【2011北京文综,32(2),8分】(题目出处)(正)六、图或表格中的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
即使文字较长,前面用了句号,最后末尾处仍不用句号。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_文秘工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操作要点解析_文秘工一、引言《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是在2024年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和统一标点符号的使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表达的准确性,还能够减少读者的阅读困惑。
本文将对《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的操作要点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文秘工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符号。
二、操作要点解析1.逗号的使用逗号是常用的标点符号,其用途有很多。
《新国标标点符号用法》对逗号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1)用于列举逗号常用于列举句子中的成分,如:“我喜欢看电影,听音乐,还喜欢读书。
”逗号可以用于隔开列举成分,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2)用于连接并列句逗号可以用于连接并列句,如:“今天天气很好,我去了公园。
”逗号在并列句中起到连接作用,使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3)用于表示插入语逗号可用于表示插入语,如:“我爱你,这是真的。
”逗号将插入语与其他部分隔开,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
2.句号的使用句号是表示陈述句、命令句、请求句等陈述性意义的标点符号。
(1)用于陈述句句号用于结束陈述句,如:“今天天气很热。
”句号在陈述句中起到标志结束的作用。
(2)用于简单句句号用于结束简单句,如:“请关上门。
”句号在简单句中也起到标志结束的作用。
(3)用于命令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句号也可用于表示命令句、感叹句、祈使句等,如:“你给我闭嘴!”句号在这些句子中起到标志结束的作用。
3.问号的使用问号是表示疑问句的标点符号,用于表示询问的语气。
(1)用于一般疑问句问号用于一般疑问句,如:“你去过北京吗?”问号在一般疑问句中起到标志疑问的作用。
(2)用于反问句问号也可用于反问句,如:“这个问题你懂吗?”问号在反问句中表示强调反问的语气。
4.叹号的使用叹号是表示感叹句的标点符号,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或情感。
(1)用于感叹句叹号用于感叹句,如:“太好了!”叹号在感叹句中起到标志强烈情感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人民网在2014年10月24日刊登了《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你都知道吗?》一文,将2011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跟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很多主要变化。
该文虽是“旧闻新谈”,但是转载量很大,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欢迎。
这一现象反映出大家对于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兴趣和热情,也映射出部分读者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可能还存在误区。
笔者就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做一些点评,希望能对读者们有些许启迪。
一、问号叠用、叹号叠用、问号和叹号连用,宜采取慎重态度
新标准指出,“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
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
但还应当注意,新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其实,书面语中叠用三个问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采用叠用三个问号的形式时,宜采取慎重态度。
除非确实有必要,一般使用一个问号就可以了。
新标准指出,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
这同样也需注意新标准特别指出的“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事实上,
在书面语中,三个叹号叠用的情况也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对这种用法同样宜采取慎重的态度。
新标准说明,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但是应当注意宜在“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等句子中使用。
在设问和反问的句尾,就一般情况而言,宜用问号。
例如:
(1)吵架能解决问题吗?不能。
(设问)
(2)十块钱一斤,还算便宜?(反问)
二、相邻两数字连用不用顿号,需有条件
新标准指出,“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应当注意的是,有时候两个相邻数字连用不表示概数,只是一种缩略说法,这时宜使用顿号。
例如:(3)今天来听课的是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学生。
这句话是说,“今天来听课的”,有三年级、四年级以及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
如果去掉顿号,其中的“三四”“五六”便成了概数,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变了,成了笼统地指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来听课。
因此句中的顿号不宜省略。
顿号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现在有些公文中可以看到“1、……2、……3、……”的写法。
这种写法不符合新标准中关于序次语的规定。
宜写成“1.……2.……3.……”。
也就是说“1”等阿拉伯数字做序号时,其后不宜加顿号,宜加下脚点。
加顿号不仅不符合新标准的规定,而且顿号是汉语书面语中固有的,跟外来的阿拉伯数字也不匹配。
三、引文独立成段时,合理运用引号
新标准指出,“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值得注意的是,往往有人在独立成段文字的每一段前后都加引号。
根据新的标准,不采用这种做法为宜。
另外,《〈标点符号用法〉解读》(语文出版社2012年9月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中指出,标示独立成段的引文,“还可以采用缩排不加引号的方法来表示。
通常,引文要比正文多缩进两格,即第一行开头空四格,转行空两格,可不加引号,但引文前段正文末尾应有冒号或破折号。
”所举的例子如下:
关于海南岛烧荒开山破坏自然资源的最近一篇报道,刊登于《中国法制报》1987年5月26日3版上,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现将此文实录于后——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
五指山绵延百里,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个闻名的绿色王国。
4月上旬的一天,我们驱车向五指山的主峰驶去。
…………
既然已经缩排了,因此采用这种做法时,不宜再给引文
加引号,这样版面上比较简洁。
当然,采用这种做法的时候,如果引文再变换字体,引文跟正文的区别将更加明显。
四、括号的形式和用法,注意句内和句外的不同
根据新标准,括号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即圆括号“()”,方括号“[ ]”,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需注意,当需要套用括号时,宜采用六角括号在外,圆括号在内的做法。
例如:“〔茸(róng)〕很细很细的毛。
”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服从全篇或全书的多数用法,从“体例一致”的角度出发,调整为圆括号在外,六角括号在内的形式。
根据新标准,在括号的运用中,还宜注意到句内括号跟句外括号的不同。
句内括号处于句子内部,在句末点号之内;句外括号处于句子外部,在句末点号之外。
例如:(4)书斋,在我的概念中,就是一个随手可以拿到书,可以让你静下来思考的地方(不论有多小)。
(5)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话删去了。
)
例(4)中的括号是句内括号,所以括号内词语末尾不用点号。
例(5)中的括号是句外括号,所以括号内词语末尾用了点号。
五、连接号,曲直有讲究
就当前连接号的使用情况而言,应当注意,表示时间起
止时,宜用一字线,而表示数值范围时,宜用浪纹线。
另外,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一般前一数值后的量词或计量单位符号可省略。
例如:
(6)2011年2月3日—10日
(7)15~30℃
六、书名号,运用的场合要记清
有些文章在介绍书名号的用法时,举出“《社会广角镜》(栏目名)”这一用例。
这个例子是正确的。
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这个例子说明,文章中书报刊等的栏目名称要加书名号,而不能用引号。
也有误用书名号的例子,如“《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
这两处课程的名称宜加引号,写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
书名号是标示各种文化作品名称的。
课程名称不宜加书名号。
如果出版了一本某课程的教材,文章中谈到这本教材时,宜在其名称上加书名号,因为成书的教材是文化作品。
例如:“我买了两本教材,一本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另一本是《市场营销》。
”当然,各种证件不是文化作品,因此“身份证”“户口簿”等各种证件不宜加书名号。
(来源:《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