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SDK技术开发与实现

在最后一章,作者对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指 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还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 我国地理信息服务的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SDK技术开发与实 现》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紧凑,内容深入浅出。无论是对于专业的地理信息学者, 还是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书还具有 一定的科普意义,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 性和应用前景。
目录分析
《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SDK技术开发与实现》是一本专注于地理信息服 务的专业书籍。通过对这本书的目录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理信息 服务的重要性和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引言部分,本书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同时,还强调了北斗和天地图作为我国自主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在国家安全 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书中还分享了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例如,一个基于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 息服务的智慧城市项目,通过使用SDK技术,成功实现了城市规划、资源管理、 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这充分证明了SDK技术在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的重要 作用和应用前景。
《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SDK技术开发与实现》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 贵的视角,让我们深入了解如何将北斗和天地图地理信息服务与SDK技术相结 合,为各类应用提供高效、可靠的地理信息服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 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阅读这本书也引发了我对科技发展的思考。一方面,科技的快速发展为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 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如何避免技术滥用和伦理问题等。因此,我们在享 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也需要这些问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 职责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职责功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之一,由中国自主研发和建设。
北斗导航系统以卫星导航和定位为核心,通过全球部署的北斗卫星和地面站网络,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时序服务。
北斗导航系统的职责功能主要包括提供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支持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推动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首先,北斗导航系统致力于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能够满足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位置信息需求。
不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北斗导航系统都能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支持国内外用户进行精准导航、定位和测量。
其次,作为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北斗导航系统还负有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职责。
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国家的应急救援能力、交通管理水平,促进交通运输、物流、渔业等领域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北斗导航系统还承担着推动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的任务。
在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卫星通信、卫星导航、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促进创新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北斗导航系统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作为全球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定位服务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职责功能涵盖了提供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服务、支持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推动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重点介绍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的职责功能。
北斗导航定位解算算法的研究与软件实现

北斗导航定位解算算法的研究与软件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其建设对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卫星导航定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相应的导航接收机定位解算模块的研究及其软件实现也一直是卫星导航领域的研究热点。
因此,本文选择对导航接收机中的定位解算模块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该模块中的解算算法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以及该模块的软件实现。
本文首先对北斗导航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各构成模块的功能特点以及与导航定位密切相关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
紧接着,论述了伪距定位的基本原理,并设计了完整的伪距定位实现流程。
之后,本文具体介绍了北斗卫星原始数据文件的存储格式,讨论了如何从北斗原始数据文件中解析出相应的轨道参数。
然后,本文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轨道参数计算可见卫星的位置、提取并修正伪距的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伪距修正方法和卫星位置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讲解了三种常用解算算法的原理,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三种算法的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定位精度要高于另外两种算法。
之后,本文重点对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状态初值对该算法的影响以及实际应用中滤波发散现象的产生原因。
通过分析滤波初值对卡尔曼滤波结果的作用,发现滤波初值越精确,卡尔曼滤波结果更能快速趋于稳定,因此本文提出采用阿尔法贝塔滤波的结果作为卡尔曼滤波的初值;通过讨论滤波发散的产生原因,提出一种抑制滤波发散的算法,即在多历元连续定位情况下,当检测发现某一时刻的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结果远远大于最小二乘法的定位误差时,系统认为出现了滤波发散,此时舍弃当前的EKF的滤波结果,采用当前时刻的最小二乘定位结果代替该滤波结果,并重置EKF滤波中的状态协方差矩阵。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EKF滤波中出现的发散问题。
同时,本文基于VS 2012平台和MFC开发框架,设计实现了一个北斗定位解算模块的软件。
北斗智慧系统设计方案

北斗智慧系统设计方案北斗智慧系统是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和技术开发而成的一套智能化系统。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农业、环境保护、物流等领域,为人们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处理、安全性等方面,对北斗智慧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一、系统架构北斗智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处理中心和终端用户组成。
前端设备包括北斗卫星接收器和传感器,用于采集和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网络采用互联网和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链路,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数据处理中心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
二、功能模块1. 位置定位与导航模块: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用户位置进行定位和导航。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设备获取准确的位置信息,并通过系统提供的导航功能,实现精准的导航。
2.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前端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交通、农业等领域的数据,并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链路,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数据处理中心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存储。
同时,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4. 服务与应用模块:根据用户需求,系统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
例如,交通领域可以提供交通状况查询、路线规划,农业领域可以提供气象预测、灾害预警等。
5. 用户管理与安全模块:系统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包括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
系统采用多层次安全策略,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三、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和转换。
通过数据预处理,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
清洗过程用于去除无效或错误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高速度、高可靠性的全球定位和导航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了全球定位和导航领域的重要玩家。
本文将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中国独立研发、设计和建造的一套全球定位和导航系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其定位精度高、遍布全球、覆盖面广,可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天、军、民等领域,已成为中国自主建设定位与导航体系的标志性产物。
截至2021年3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组网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总规划数为35颗卫星,已发射了56颗卫星,初步实现了全球覆盖、高稳定性和高服务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至今已发射了4代卫星,升级后的北斗卫星具有更高的导航精度、更广的覆盖范围、更强的可靠性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1. 制定规划:制定规划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
制定规划需要明确整个系统的发展方向、规模、技术路线、投资计划等。
2. 卫星设计:卫星设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核心内容。
卫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卫星高度、卫星间距、星基系统、卫星监控系统等。
3. 组网设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面站的选址、通信网络的搭建、用户接口的设计等。
4. 系统集成: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把所有设计完成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个系统。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实现1. 卫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实现需要倚靠先进的发射技术。
在卫星发射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卫星可以正常运行。
2. 卫星轨道维护:卫星在轨道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需要对卫星的轨道进行维护,以确保卫星的正常工作。
3. 组网建设:组网建设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环节。
组网建设涉及到卫星接收机、地面测控站、数据处理中心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定位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S3C2410作为一种常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S3C2410处理器、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等。
S3C2410处理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卫星信号,是定位的关键部分。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存储模块则用于存储定位数据和系统参数。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应用程序则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包括定位、导航、数据传输等功能。
三、关键技术实现1. 卫星信号接收与处理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核心是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通过S3C2410处理器的GPS模块,实时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实现定位。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滤波、解调等技术,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准确性。
2. 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传输与存储是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定位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或手机等设备。
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本地存储功能,以便在无网络环境下保存定位数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实验与测试为了验证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效果,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该终端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北斗卫星信号,实现快速定位。
同时,该终端还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可靠性,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第一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
其系统由卫星部分和地面部分组成,卫星部分包括运行在中轨道的北斗卫星和地球站;地面部分主要由用户设备、监测控制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定位服务中心构成。
北斗系统主要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在公路、农业、渔业、气象、物流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第二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发2.1 卫星技术北斗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发制造,其技术含量与代价都非常高。
北斗卫星技术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卫星总体设计北斗卫星必须同时具备导航功能和通信功能,这要求其整体设计必须具备很高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卫星的大部分重量由动力系统、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构成,每个方面都采用了最新和最优秀的技术,例如太阳能、锂电池、气动式姿态控制系统等。
(2)卫星导航系统设计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包括定位和时间同步两个部分。
北斗系统采用了多星组合、多波束、多频段、多传输方式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其导航和定位精度。
(3)卫星通信系统设计北斗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包括载荷和天线。
北斗系统采用UHF、S、C等多频段和多模式通信,提供语音、短信、数据传输等不同类型的通信服务。
2.2 地面技术地面技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
地面部分包括用户设备、监测控制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定位服务中心,每个部分都有着重要的技术支撑。
(1)监测控制中心北斗系统监测控制中心负责对北斗卫星进行实时监控和运行管理,通过电视监视、监测及控制系统,对卫星的状态、轨道、轨道控制等实时数据进行处理,确保北斗卫星的正常运行。
(2)数据处理中心北斗系统数据处理中心负责对用户请求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用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专业的数据处理服务,铺路数据处理部分核心技术是地图数据库的构建和更新,这是整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部分。
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案

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方案贵州迪辰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目录 (1)第一章建设背景 (2)第二章北斗GPS卫星导航系统简介 (4)2。
1、什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2.2、北斗卫星定位原理 (5)2。
3、北斗卫星工作原理图 (5)2.3、北斗GPS卫星导航技术指标 (5)第二章系统设计原则 (6)第三章系统总体设计 (7)3。
1系统架构 (7)3。
2 技术架构 (8)3.3 平台运行环境配置 (8)3.4 服务端程序平台 (9)3。
5 GPS数据接入公安内网 (9)3。
6 北斗GPS监控客户端功能设计 (10)3.7系统安全 (12)第四章项目实施 (13)4.1实施进度 (13)4.2实施和验收方法 (13)4.2.1项目的实施 (13)4。
2。
2项目的验收 (14)4。
3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 (14)4。
3.1项目责任制 (14)4。
3。
2项目质量控制 (15)第五章运行维护体系 (15)5.1系统的维护 (15)第六章经费预算 (16)6.1 硬件配置及费用预算 (16)6.2 软件系统费用预算 (16)第一章建设背景1。
概述随着我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车辆日益增多,交通运输的经营管理和合理调度,警用车辆的指挥和安全管理已成为公安、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过去,用于交通管理系统的设备主要是无线电通信设备,由调度中心向车辆驾驶员发出调度命令,驾驶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说出车辆所在的大概位置,而在生疏地带或在夜间则无法确认自己的方位甚至迷路。
因此,从调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其应用受到限制。
北斗GPS定位技术的出现给车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导航定位提供了具体的实时的定位能力。
通过车载GPS接收机使驾驶员能够随时知道自己的具体位置。
通过车载电台将GPS定位信息发送给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指挥中心便可及时掌握各车辆的具体位置,并在大屏幕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目前,用于公安、交通系统的主要是车辆GPS定位与无线通信系统相结合的指挥管理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Beidou Location Based Service PlatformKaiyuan ZHANG, Rendong YING, Peilin LIU, Wenxian YU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Email:happyeverydayzky@Abstract: Location based services(LB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developing scientific industry, and will definitely be extended to Beidou, one of four GNSS systems, as an application. Supported by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we have developed a multi-functional LBS platform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ies, GPRS, thread pool and some other techniques. This platform provides the users with a easy to use and friendly user interface. With this platform, many applications can be implemented such as tracking of users and setting digital fence. By system testing and evaluation, the platform is shown to be stable, accurate and reliable. To some extent, it will b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Beidou system in application areas. Keywords: Beidou; LBS; service platform; thread pool; GPRS;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现张凯渊,应忍冬,刘佩林,郁文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国,200240Email:happyeverydayzky@【摘要】位置服务相关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增长最快的科技产业之一,而北斗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 统,也必将重点拓展这一领域的应用。
本文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基于WEB网络技术、GPRS 技术、线程池技术等,开发了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平台,制定了一套内部服务协议,为用户提供了简单、 方便并且美观的界面,实现了北斗终端的实时位置监控、历史轨迹回放、电子围栏报警等基于位置的 应用服务,并预留了扩展接口以待后续增加新的功能。
平台经过实际测试,运行稳定,数据准确可靠, 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拓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北斗;位置服务;平台;线程池;GPRS;1 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完 善,位置服务相关产业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科技产 业之一。
基于GNSS卫星定位的位置服务,已在车辆 导航、车辆监控、特殊人群监护、贵重物品追踪等方 面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 大,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近些年来,我国第二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不断地成熟与完善,卫星系统日 趋完整,支持北斗信号的终端产品也在渐渐实现从军 用领域到民用领域的覆盖。
如何充分利用北斗卫星导 航系统的优势,将北斗系统与位置服务紧密融合并使 北斗起到支撑作用,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推广、以及完善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位置服务除了需要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的支撑,资助信息:本论文由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及 北斗重大专项——北斗导航SoC设计与验证平台项目资助。
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服务平台才能使其具体地实 现。
目前,基于GPS卫星系统的位置服务平台已有比 较广泛的应用, 而基于北斗的相应服务仍未形成规模。
在国内外已有的位置服务平台中,也多是功能较单一 且比较依赖终端性能, 如文献[1]~[5]中的服务平台系统。
本文在这些基础上,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撑,设 计并实现一个位置服务平台,满足多用户的连接,并 向用户提供位置监控、轨迹回放、电子围栏以及健康 监测、运动监测等多功能的位置服务,并由一套自定 义的内部服务协议支持后续多功能的扩展;在一些特 殊情况下,还可以充分利用北斗系统特有的短报文功 能,实现高可靠、强实时、并且不受国际环境变化影 响的救援、指挥等功能,丰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位 置服务领域的应用实例,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拓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2 系统概述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平台是整个位置服务系统的核 心(见图1),负责统一管理终端、接收北斗终端定位 信息、对数据进行解译和存储、根据具体的服务内容 进行相应数据处理、提供用户服务展示界面等一系列 数据处理和服务功能。
由位置服务平台管理的北斗终 端包括北斗定位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通过北斗卫星 实现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和其他传感器信息(用于扩 展应用) 通过GPRS传输至位置服务平台, 传输的内容 由预设的内部服务协议确定。
心;前台包括基于javascript的浏览器端界面脚本和相 应的基于PHP的后端服务器, 以浏览器端脚本为核心。
具体如下:Figure 2. LBS service platform overall structure 图 2.位置服务平台总体结构图InternetFigure 1. The overall system 图 1.整体服务系统图位置服务平台最典型的应用服务场景为:北斗终 端根据接收到的北斗卫星信号进行定位,并将定位信 息定时传送到服务平台;位置服务平台接收北斗终端 发来的定位信息,将定位信息解译、转换,并存储于 服务器数据库中;当用户使用位置服务平台提供的服 务界面提出监控终端、轨迹回放等服务请求时,平台 的相应服务模块将提取相应的数据并进行处理,最终 将服务结果通过友好的界面呈现给用户。
除了定位信息相关的服务,位置服务平台也秉承 高扩展性的原则, 充分考虑与可能的其他系统的链接, 具备巨大的网络设备容量及信息处理能力, 并预留软、 硬件接口,使平台扩展简单易行。
目前此位置服务平 台已扩展或计划扩展的应用服务包括电子围栏、健康 监控、运动计划、紧急情况救援指挥等多功能服务, 平台已预留了开放接口,未来将会有更多丰富实用的 应用服务在平台上实现。
后端服务器: 接收通过GPRS、 使用TCP/IP协议传 输的LBS定位信息和警报信息,进行数据解译,并将 其存入后台数据库中; 通过GPRS对终端相应参数进行 配置;执行基站定位和地址解译等附加服务操作。
数据库: 存储有终端上传的LBS数据和警报数据、 终端的注册数据、电子围栏数据等,以提供给前端 WEB显示和后台服务器查询所用。
用户界面:完成用户与平台的交互,提供用户 WEB界面,完成实时监控、轨迹回放、电子围栏以及 终端配置等各项功能。
前端服务器:连接前端显示和后端的部分,处理 用户浏览器端提交的请求,并根据不同的请求与后台 服务器、数据库进行交互。
3.2 平台内部服务协议位置服务平台内部各模块使用自定义的服务协议 进行通信以及服务处理。
服务协议以固定格式的报文 实现,通过TCP套接字传输。
协议数据包结构如图3 所示。
3 平台设计与开发实现3.1 平台总体结构平台总体结构上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其 中后台包括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以后端服务器为核Figure 3.Message Structure of Protocol 图 3.协议数据包结构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协议数据包结构包括四部分: 数据头(header):32比特,用于进行同步和终端识 别(数据头为终端临时注册号token时); 报文标识符(ID):8比特,用于标识不同的报文, 报文列表参见表1; 有效负载(payload):根据不同的报文标识符,装 载相应的数据内容; 校验码(checksum):为保证内部通信的可靠性和 服务的准确性,每条报文均以8比特的校验码结束。
本套内部服务协议具有效率高、可靠性好、可扩 展实时发布、能够良好应对数据完整性问题等优点, 并支持方便的后续功能的扩展。
Table 1. Protocol messages listClass LNK UPL DNL ID 0xF0 0xF1 0x01 0x02 0x22 0x70 0x71 0x72 0x75 0x76 0x7A 0x7E 0x7F 0xA0 0xA1 0xA2 0xA3 0xAF Name LNK‐LIN LNK‐RPL UPL‐TRC UPL‐WRN DNL‐WRN CFG‐BSC CFG‐SWS CFG‐LPC CFG‐SUB CFG‐SMS CFG‐IPP CFG‐QRY CFG‐CFM EXT‐ADU EXT‐ADR EXT‐CIU EXT‐CIR EXT‐TST Figure 4. Backend receive and send process 图 4. 后端服务器整体收发流程CFG 图5和图6展现的是后端服务器分别处理终端服务 请求和前端服务请求的数据处理流程。
在处理终端服 务请求时,后端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长度判断请 求是否结束,若未结束,则根据报文标识符确定下一 步进行解译处理(decode)或者是转发处理(forward); 在 经过校验码验证之后,正确的报文将转入各自相应的 处理模块进行数据解算和处理。
处理前端服务请求与 处理终端服务请求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某些情况下 (如终端配置的服务请求),后端服务器还要搜索是否 有已连接的终端,如果没有已连接的终端,后端服务 器则需要调用短信模块,将配置信息通过短信方式发 送至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