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藻井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藻井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藻井介绍
藻井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装饰。

它的形状类似于井,上面用砖石雕饰各种图案花纹,也有的做成方形或圆形。

藻井的中心是空的,所以藻井又叫“空井”。

藻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文献记载,“藻井”一词最早见于《周礼·考工记》,但并没有提到它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直到宋代才出现了“藻井”的正式称呼。

《营造法式》中说:“凡作宫室,必先造藻井,以界内外”。

由于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一种“天圆地方”的思想,因此它就成为宫室、大殿、佛塔、寺庙等建筑装饰的重点。

至明清两代,藻井就被列入了皇家建筑专用的装饰构件之中。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藻井是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万岁山”藻井,高达27米,直径达1.35米。

在杭州西湖雷峰塔上也有藻井。

宋代诗人苏轼曾在《和子瞻题雷峰塔下》中写到:“欲知千古灵符事,尽在东南第一峰”。

藻井有多种类型:一种是以砖、石、瓦等为材料做成的方形和圆形;另一种是以木材为材料做成的“井筒”形;还有一种是在井筒上装饰图案纹样。

—— 1 —1 —。

北京故宫太和殿建筑结构详细介绍

北京故宫太和殿建筑结构详细介绍

北京故宫太和殿建筑结构详细介绍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北京故宫太和殿建筑结构详细介绍1. 概述北京故宫太和殿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其建筑结构精妙复杂,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中国古建筑藻井

中国古建筑藻井
做法,使 天花、藻井在技术、工艺和艺术上不断成熟和完善。
藻井制度
中国古代由于受礼制思想的影响, 建筑的形制、用材、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 规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
座、佛坛上方等重要部位。《稽古定制·唐
制》规定:“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 拱、藻井。”唐代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 庑殿顶,用重拱及藻井。《宋·舆服志》: “凡民庶家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 北京紫禁城内太和门天花 为饰„„。”《明会典·官民第宅之制》:“洪武二十六年定官员盖造房屋并不许歇山转角, 重檐重拱,绘画藻井。”等等。历朝以法令的形式规定衙署和第宅等建筑的规模和形制,以 建筑法式规定具体的做法、工料、定额,甚至规定藻井使用的范围,可见礼制等级之森严, 不少官贵因违令建舍或逾制而致祸。
中国古建筑的藻井
藻井
藻井的由来
藻井的发展
藻井的内涵
藻井的由来
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顶上的通风采 光口(图1),因其位于穴顶中央,古人称 之为“室中 ”,简称“中 ”(徐 《读 书杂释》: ,唐宋以后皆作溜)。《释名· 释宫室》说:“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 也。中央曰中 。古者复穴,后室之 当 今之栋下,直(值)室之中。古者 (流)下之处也”。 古人从穴居过渡到地面盖房, 有的房屋仍然保留“中 ”,是古人祭拜 的对象。《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 候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论衡·祭意》: “礼,王者祭天地,诸候祭山川,卿大夫 祭五祀,士、庶人祭其先。„„五祀报门、 图1.洛阳涧西外旗屯穴居复原 户、井、灶、室中 之功„„”五祀之中, 中 为人所托处,大多见于尊贵的建筑,故最重要。藻井中的“明镜”当是 中 的形象。“藻井是用在最尊贵建筑里的天花上最尊贵的地方”“,因为这是古制 而中 又是祭祀的所在,为了表示建筑的尊贵起见,正好用藻井来装饰。中 之名 井是因为它像井,而井上加藻文饰样所以叫做藻井”(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 构》)。

故宫太和殿的木构架结构讲解

故宫太和殿的木构架结构讲解

故宫太和殿的木构架结构讲解说到故宫的太和殿,大家脑袋里第一反应就是那座金碧辉煌、气吞万里的大殿吧?可你知道吗,太和殿的木构架结构可是藏着不少“乾坤”的,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像是一位历经风雨、沉稳内敛的老者,给人一种“见过大世面”的气质。

你瞧那座气势磅礴的殿堂,虽然如今依然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但它最特别的地方,还是那一根根、那一块块都被巧妙连接起来的木材。

要是你去过故宫,站在太和殿前,你可能会被那种“威严”的气场给震撼住,然而细细看看,你会发现,这座殿背后的木构架结构也让人叹为观止,简直是智慧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大家可能觉得,木架子就是木架子,拆了重做不就行了吗?哎,别小看这木构架,里面可有大文章呢。

太和殿的木构架,简单来说,属于那种“无钉之巧”。

也就是说,这座殿的整个框架并不是靠钉子和钢筋水泥拼凑出来的,而是完全靠木材之间那种神奇的卡合力相互支撑起来的。

你想啊,几百年的风吹雨打,这些木头居然能屹立不倒,简直可以说是“木匠界的神话”了。

这些木构架的搭建方法,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钢筋水泥森林”完全不一样。

它讲究的是天工开物、人力巧妙,讲究的是如何让木材在自然的变动中保持稳固,这也是为什么它至今依然屹立在故宫,成为几代人心中的象征。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咱们今天的建筑都是靠机械化、现代化的手段来建的,太和殿这么个古老的建筑怎么能和今天的工艺比呢?嘿,你可别小看了古人,真要说起技艺,那可比咱们这些“吃了科技饭”的人强多了。

想象一下,太和殿的木构架里,光是柱子就有一百多根,每一根的材料、位置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设计,互相之间的配合如同精密的时钟齿轮。

咱们今天可能找不到比它更能“自给自足”的建筑方式了。

你看,那些柱子和梁之间的连接,是靠什么?靠的是一种叫“榫卯”的工艺,别看它简单,实际上这个技术不光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更是全球建筑史上的瑰宝。

榫卯工艺让木头不需要钉子就能紧密结合,简直是建筑界的“无缝拼接”。

说实话,这样的设计,简直可以媲美现代的一些高科技建筑。

故宫太和殿藻井的艺术与文化

故宫太和殿藻井的艺术与文化

故宫太和殿藻井的艺术与文化(本文部分内容经修改后载于《科技日报》2020年5月8日第8版,原题为《故宫藻井:需要仰视的最美天花板》)我国古代重要建筑的室内上方,通常会在正中部位做出向上凸起的穹窿状的装饰,这种装饰称为藻井。

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的太和殿是明清帝王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其建筑装饰代表了我国古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

太和殿内宝座上方即有藻井(图1),全称为龙凤角蝉云龙随瓣枋套方八角浑金蟠龙藻井。

从分层构造上来看,太和殿藻井由三层组成:最下层为方井,中为八角井,上为圆井。

其中,四边形与八角形木骨架相交形成的三角形或菱形空间,称为“角蝉”。

从功能上讲,太和殿藻井装饰性与象征性于一体。

一方面,它展示出精美的装饰空间和造型艺术;另一方面,它象征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寓意避火驱邪,是我国古代丰富文化的体现。

图1 太和殿内藻井太和殿藻井的平面布置呈对称之美。

从藻井的平面组成来看,其核心木骨架由四边形外骨架、圆形内骨架,以及四边形与八角形交错形成的中间骨架组成(图2)。

其中,四边形、八角形、圆形本身均为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点即为藻井顶部正中。

而被四边形与八角形分割而成的三角形、菱形骨架均匀对称地分布在藻井的四周,骨架围成的平面内交替刻有龙纹或凤纹;三角形、菱形骨架及龙、凤纹饰均为对称布置,其对称轴即为过藻井顶棚正中的十字正交线。

藻井顶部中心有蟠龙,龙头居于正中部位,口含轩辕镜。

其中,大轩辕镜位于龙头正下方,而六个小轩辕镜则以大轩辕镜中心为对称点,均匀地布置在周边。

上述对称之美,给人以圆满、匀称、平衡之感。

图2 太和殿藻井仰视太和殿藻井的空间布置呈现秩序之美。

位于宝座上方的藻井,是太和殿底部空间向上部空间的过渡,其空间范围由大变小;而藻井本身空间由下往上亦由大逐渐变小,各分层木骨架之间过渡自然,收缩均匀,到顶部形成形成“如伞如盖,穹然高起”的空间(图3)。

藻井顶部正中的轩辕镜汇则构成藻井空间的中心,以衬托出天宇之下古代帝王的核心地位。

中国古建筑之美:藻井

中国古建筑之美:藻井

藻井 历史发展
藻井的历史发展
历史发展
藻井,这种中式建筑构件发端
於西汉,初时便被置於殿堂顶
部的中心位置。它的存在价值, 不仅仅可以起到保护梁枋、装
饰房屋的作用,同样是中国人
对於天人感应这一世界观的高 度认可,及在室内装潢的精神 延续。宫殿中的藻井无疑是统 御帝国的天子与上天沟通的, 得到认可的通路。
艺术价值。
藻井的历史发展
明代的藻井发展
明代之後,藻井的构造和形式有了很大 的发展,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的能事, 除了规模增大之外,顶心用以象徵天国
的明镜开始增大,周围放置莲瓣,中心
绘云龙。後来这中心的云龙愈来愈得到 强调。到了清代就成为了一团雕刻生动
的蟠龙。蟠龙口中悬垂吊灯,不失原来
明镜的形式。由于清代的藻井流行能为 顶心,於是便把藻井改称为龙井了。
藻井的历史发展
隆福寺毗卢殿藻井 毗卢殿的藻井是典型的明代官式
盘龙藻井,在宫殿以及敕建寺观
十分常见。此藻井的奢华程度则 略高(与大觉寺藻井形似,但外 围大了两圈),将正方形、三角 形、菱形、八角形、圆形等图案 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高浮雕 龙凤等图案细致逼真。
藻井的类型与分类
02
藻井的类型与分类
认知与总结
藻井,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 项繁什的装饰技术。因为匠人不必用铁钉 就能推出有深度感的藻井。 天后宫的藻 井有两种形状,一种是圆形藻井,一种是 四方形藻井。圆形藻 井的构造更是精采绝 伦。虽然它是以水泥雕的姿态出现,但与 木雕的细致手法也不遑多让。
所有长方形藻井和圆形藻井的妈祖神像, 和圆形藻并四方角落的八只祥鹤,加上中 央顶部的蟠龙。都被贴上真金箔。大长方 形藻井左右两旁,又有小长方形藻井各一 座。每座长十五尺六寸,阔七尺六寸,深

故宫太和殿藻井破坏原因分析

故宫太和殿藻井破坏原因分析

分 , 装在帝王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 的一种“ 是安 穹然高起 , 如 如伞 盖 ” 殊装饰 , 的特 烘托和象征封建帝 王天宇般 的伟大 , 具有非 常强 的装饰效果 。其现 状如 图 1所 示 。明清 时期 的藻 井 , 体 是 由 大
上 、 下三层组成 , 下层 为方井 , 中、 最 中间层为八 角井 , 上部 为 圆井 结构 [l 1。
析 。根据木结 构材料 具有 三维各 向异 性特 点 , 虑使 用 S H6 考 od4
单元模拟[, 数输入如表 1 2 其常 l 所示。
表 1 AN Y S S模拟藻井的参数假定
输入项 E x E y E z 对应项 E L E T E R O3 . 物理意义 木材顺纹弹性模量 木材切向弹性模 量 木材径向弹性模 量 Z向泊松 比
奕. 力发 电厂烟 囱桩 支 圆板基 础 的设 计研 究 [] 华 南 火 J.
增大 , 更大 限度地发挥 钢筋 的作 用 。可见 在承 台设计 中可 以适 当
理工大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2 0 ,0 1 )4 —3 ,0 2 3 (2 :14 .
降低承台厚度 。3 在对于相 同的外荷 载和相 同的承 台形式 , ) 减小 [ ] 4 侯向煜 . 囱桩基 础设计 []煤炭 工程 ,0 4 1 )1 —3 烟 J. 2 0 (0 :21 .
融 会与 贯 通 [ . M]北
京: 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 ,0 2 2 32 4 2 0 ,2 —2 .
减小承 台厚度对混凝 土的最大剪应 力和正应力 影响不大 , 且相 对 [ ] 2 宋金墀 . 烟囱设计手册[ . M]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9 9 18 .
较薄 的承 台能更高 限度地发挥底部 混凝土 的作 用 ; 钢筋轴力有 所 [ ] 3姚

中国古建筑天花板——藻井

中国古建筑天花板——藻井

中国古建筑天花板——藻井古时的天花板,可从人间,通向苍穹。

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犹如覆斗,悬于室内天顶,这就是——藻井。

古时建筑,大都是木质结构。

火克木,井中有水,水火相克,为了压伏火魔,古人就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以祈天祐。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防火成为头等大事。

据《风俗通》记载:“今殿作天井。

井者,东井之像也。

菱,水中之物。

皆所以厌火也。

”东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认为是主水的,在殿堂、楼阁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都是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

中国古人对自然和自然现象都怀着敬畏之心加以崇拜,所以提倡“天人合一”,讲究效法自然,推崇的“天圆地方”原则,是对这种宇宙观的一种特殊注解。

同样,为了表现出对天的敬畏和崇拜,古人也给室内时的“天” 给予了特别重视,中国古代建筑中出现了“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建筑内部装饰藻井。

藻井的造型上圆下方,正符合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因此,藻井就有了象征“天”的意味,就像西方教堂建筑中的穹窿顶代表上苍一样,中国建筑内的藻井也是就表天体的缩影。

藻井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只有在最尊贵的建筑中才能使用藻井,象征着封建社会等级尊卑。

主要分布在皇家宫殿(故宫)、敕建敕封寺庙、陵寝碑亭。

一般位于室内佛像、君主座位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有彩画、浮雕。

藻井的按其型制可分为四类:①圆形藻井:色彩绚丽,造型精美,极具观赏价值。

②四方形藻井:增加了藻井纹样的多层次变化。

③八卦形藻井:八边形,且层叠层数增加。

④椭圆螺旋形藻井藻井结构相互交错,层层叠加的穹隆式结构,由下至上逐渐收缩成螺旋形藻井。

宫殿中的藻井无疑是统御帝国的天子与上天沟通、谋求认可的通路。

明清两代紫禁城奉天殿/皇极殿/太和殿藻井中悬吊的轩辕镜就很直接的警告任何乱臣贼子:不要以身违抗天意。

寺庙、道观中的藻井,则体现著天界诸神佛与其在人间的化身——造像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相传二邑会馆由广东省的南海、东莞两县同乡集资筹建。 建成之后,各自都想用自己县名命名会馆,互不相让,卒 至双方都花大牌,双方作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 9 页)的力学和变形性能。通过分析研究,得出 如下结论:
(资料来源:邕宁县志:社会二 商业团体调查)
名称 要明书院 粤东会馆 福建会馆 顺德书院 钦灵会馆 新会书院 五属会馆
位置
建造者籍贯
城西上廓街
广东高要、高明
城西会馆街
广东
城西上廓街
福建
城西会馆街
广东顺德
城西上廓街
广东钦州、灵山
沙街
广东新会
共和路(盐埠街) 广西玉林、北流、博
白、陆川、兴业五县
11 祭江台:每年遇江水上涨时,守土官在此祭江神,故此得 名,创建年月不祥。光绪三十三年,南宁府彭銮倡捐重修, 留下碑记。
1 、长期荷载作用下藻井的强度和变形均超出了 《木结构设计手册》规定范围,藻井已超过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
本文作者的热心指点)
参考文献 [1]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2:309-312.
2、长期荷载作用下木材的弹性模量下降导致藻井 挠度增加,但引起藻井大幅度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井口 趴梁端部开裂;
故宫太和殿藻井结构分析
周 乾
概 述 古建筑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太和殿作为 宫殿建筑的代表,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 形制、装饰与陈设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太和殿藻 井作为太和殿主要装饰构件之一,位于太和殿明间天 花顶部,是室内天花重点装饰组成部分,是安装在帝王 宝座或佛像顶部天花的一种“穹然高起,如伞如盖”的 特殊装饰,烘托和象征封建帝王天宇般的伟大,具有非 常 强 的 装 饰 效 果 。其现状图如图 1 ( a )所示。
强度都超过《木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值。藻井结构已超 过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属不安全体系。
3 结论 本文根据木结构材料特点,运用 A N S Y S 仿真技 术,分析了太和殿藻井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下 转17页)
· 9 ·
水街码头
水街外
清光绪末年修建,长 9 丈,宽 2 丈 6 尺,石阶 85 级,距离水面 3 丈 5 尺,左右砌有石
小,其密度类似玻璃,因此可用等质量圆柱进行模拟。
该藻井受的荷载主要为自重荷载及施工荷载(取值
3000N/m2),半榫搭接按简支考虑,建立 ANSYS 力学
模型如图 2 所示。
(b)长期使用年限下藻井挠度图
图 3 藻井挠度图
步进行研究。
2.2 强度取值
木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荷载的长期作用
下强度会降低。所施加的荷载越大,则木材能经受的时
力弯曲:0.5 - 0.36;顺纹受剪:0.5 - 0.55。根据中 国林业科学院提供正常状态硬木松的强度数值,参考 《木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硬木松强度值,列出木材强 度取值如表 2 所示[5]。
表 2 木材强度取值 单位(N/mm2)
顺纹抗拉 顺纹抗压 顺纹抗剪 静力弯曲
2 结构分析
林科院提供值
4、圆井由一层层厚木板挖拼、叠落而成。 根据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项目组提供的资料,太和殿 蟠龙藻井整体下垂约 10cm,支撑藻井的趴梁产生通裂 缝。井口趴梁端部现状照片如图1(b)所示。由该图可知, 该井口趴梁裂缝由藻井与趴梁相交处延伸至榫头,而且 开裂位置已进行过加固。该藻井底部长宽均为 5.94m, 由 下 至 上 高 度 分 别 为 方 井 高 0.5m 、八 角 井 高 0 . 5 7 m 、圆 井高 0.725m,下端支撑藻井的井口趴梁长 8.46m,截 面尺寸 0.30 × 0 . 3 6 m ,两端做半榫刻口搭在天花枋上。 藻井材料除中部龙口的宝珠外,均为木结构材料。
光绪二十三年民间修建,长 7 丈 9 尺,宽 5 尺,距离水面 4 丈 8 尺,158 级台阶。
下廓街玄
下廓街外
光绪十九年修建,长 9 丈 5 尺,宽 1 丈 3 尺,距离水面 5 丈 5 尺,167 级台阶,中间修建
坛庙码头
1 个平台。花费 965 元。
水口街龙母 水口街外
民国八年官方修建, 长 7 丈 5 尺,宽 1 丈 6 尺,78 级台阶,距离水面 4 丈 7 尺,下砌左、
角;江船、圩渡、水筏等大小船只都在此停靠。
白衣庵码头 白衣庵下
为钱粮大渡船泊处。该处船户稠密,凡商船后到者,只能泊于江中,唯独钱粮大渡船一
到,其他船只皆避让,该船为上游扬美圩直渡,清初年,专载钱粮来城内缴纳,奉有官
令,故得到先行靠岸的特权。该渡船 3 天 1 个来回,载重约 2~3 万斤,搭客百余人;
间越短。根据《木结构手册》提供数据,木材在荷载的
长 期 作 用 下 强 度 降 低 ,1 0 0 0 0 天 后 ,木 材 的 强 度 为 瞬 时
图 2 藻井 ANSYS 模拟图
强度的比例:顺纹受压 0.5-0.59;顺纹受拉:0.5;静
在 ANSYS 建模过程中,藻井的方井和圆井部位有 周圈斗拱,因为单元太小,ANSYS 无法进行网格处理, 因此,将这些斗拱重量并入藻井中。此外,由于 ANSYS 分网建立计算模型缘故,八角井部分自动圆化处理,成 为类似于圆状有限元模型,这些并不影响分析结果。
庙前新码头
右石台,平坦,便于上下船,花费 6000 元。
(资料来源:邕宁县志:建置二)
表 2 南宁市商业会馆分布
名称 梅江书院 浙江乡祠 三楚书院 江西会馆 秦晋书院 安徽会馆 新城书院 二邑会馆[12]
位置 城西上廓街 城内仓西门大街 沙街 沙街 沙街 石巷口右侧 石巷口左侧 城西三界坊街
建造者籍贯 广东嘉庆州 浙江 两湖 江西 陕西、山西 安徽 江西新城县 广东东莞、南海
此外,由图 4 至图 6 可知,长期荷载作用下,藻井 最大及最小主应力、井口趴梁的静力弯曲强度和抗剪
图5 (b) 第三主应力应力局部放大图
图4 (a) 第一主应力整体现状图
(a)剪力图
图4 (b) 第一主应力应力局部放大图 图5 (a) 第三主应力整体现状图
(b)弯矩图 图 6 井口趴梁按 beam3 分析时的力学结果图
(a)藻井仰视图
明清时期的藻井,大体是由上、中、下三层组成, 最下层为方井,中间层为八角井,上部为圆井结构[1]。
方井是藻井的最外层部分,四周通常安置斗拱。方 井之上,通过使用抹角梁,正、斜套方,使井口由方形 变成八角形。在八角井内侧角枋上贴有云龙图案的随 瓣枋,将八角井归圆,形成圆井。圆井之上再置周圈装 饰斗拱或云龙雕饰图案。圆井的最上方为盖板,盖板之 下,雕凿蟠龙,龙头倒悬,口衔宝珠。
由于本文计算对象为硬木松[4],其原有弹性模量
(a)健康状态下藻井挠度图
为 10000N/mm2,考虑到该藻井长期荷载以恒荷载为
主,使用年限超过 100 年,故考虑弹性模量折减[3],取
EL=7000N/mm2。
根据藻井结构特点,将藻井盖板周圈的斗拱用等
质量圆锥模拟。此外,由于藻井正中的宝珠材料质量很
3、井口趴梁开裂的原因是长期荷载作用下木材强 度的降低,藻井局部受压强度及静力弯曲强度过大而 形成。
(感谢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项目组组长张学芹女士对
[2] ANSYS 中国.ANSYS 基本过程手册.2000:4- 10.
[3] 木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5:16-21,41-43.
根据太和殿藻井的实际构造,可得出藻井的分层 支撑做法有如下特点:
1、其由下至上分层为:天花梁——长趴梁、短趴 梁形成方形井口——井口趴梁、抹角梁形成八角井—— 圆井——盖板。
2、方形井口的斗拱和其它雕饰,是单独贴上去的, 斗拱仅做半面,凭银锭榫挂在里口的方木上。
3、八角井外表的雕饰、斗拱均为另外加工构件附 在八角井上。
· 8 ·
作用下藻井与趴梁相交部位将发生局部受压破坏导致 井口趴梁产生开裂。
图 6 为井口趴梁按 beam3 进行结构力学分析的结 果图。由图6(a)可知,井口趴梁最大剪力发生在榫头位 置,其值为 67369N,在该相应位置剪应力为 1.87N/ mm2,小于考虑强度折减后的抗剪强度容许值。由图 6 (b)可知,井口趴梁最大弯矩发生在跨中截面,其值为 0.17e9N·mm,相应位置弯曲应力为 26.2MPa,超出 考虑强度折减后的静力弯曲强度容许值。因此,在长期 荷载作用下井口趴梁还会因弯曲破坏而产生裂缝。
光绪年间同时增开 1 条船,避免拥挤,所运大宗货物为谷米、豆食、土布等土特产。民
国十年后,因时局关系,载货及搭客量已大不如前。
大坑口码头 大坑桥下
上游圩市来船多停泊此码头,所载为农副产品:鸡鸭牲畜、花生、甘蔗、薯、芋、蔬菜、
水果等,每天清晨,农夫、老妇、城中居民云集于此,不下千人。
下廓街小码头 下廓街外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故宫太和 殿木结构材质状况勘察报告[R].2005,3:52-53.
[5] 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S]:13-14.
· 17 ·
74
35.3
7.7
66
2.1 挠度分析
强度折减数据
37
17.6
3.85
23.8
图3(a)为健康状态下藻井的挠度图。由图可知,藻 井在健康状态下(太和殿结构刚完工状态)挠度最大值 发 生 在 中 部 ,仅 为 1 . 5 c m ,符 合 木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中 的 挠 度容许值(2.4cm)。图 3(b)为考虑藻井长期使用年限 下的挠度图。由该图可知,此时藻井的最大挠度值位置 仍 然 发 生 在 中 部 ,但达到 5 c m。这主要是因为在长 期 使 用年限下(240 年以上)木材的弹性模量下降所致。由 于该结果并非实测的 10cm,下面将结合力学分析进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