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1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摘要】总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变枯燥乏味的识字为灵活生动的记忆,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乐学”。
【关键词】识字;教学识字能力是学习之中最基础的能力,如果识字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学习之路将会障碍重重。
从促进大脑发育的角度看,识字活动必须通过视觉、听觉、动手等多条渠道获取信息,从而形成对大脑的中合刺激,强化大脑各区域的神经联系和贯通。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加。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这样多的字,作为老师是能完成任务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变化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
怎样功破难关,使学生认得清、记得牢,并能灵活运用呢?下面我将这几年从事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及体会向同行谈谈。
1.情景识字情景识字法识字本身枯燥的.,而对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
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如:教学汉字“手”时,在学生认清字形后,我让学生和我同时伸出双手,让学生用“手字组词,学生很快说出了“左手、“右手”、“双手”等词,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老师的手和你们的手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马上说出了“大手”“小手”,我又启发学生说:“我们比一比谁的手干净好吗?”学生很快又说出了“脏手”“洗手”等词。
接着我让学生用“手”,说一句话,有的孩子说“我有一双白白的小手”、有的说:“我每天都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等。
这样教直观生动,学生在说句子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双手悟出了字意。
不仅学得开心,学得有趣,而且也发展了语言能力。
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集锦8篇)

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集锦8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论文”8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1: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
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
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遵循汉字教学规律,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联想形象识字。
在生字中,有的字是象形字,如:口、耳、山、月、目等生字,这类字很容易让学生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图画。
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
如:学习“鼠”字,“鼠”它像只小老鼠,上面的“臼”是老鼠的脸,下面的是小老鼠的牙齿;又如“羊”字,上面的两点是羊角,一竖是羊尾巴。
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
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
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
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
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三、比较联系识字。
在生字中有许多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音相同的字,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是把相近或相似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陈永辉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一点心得,即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
教学方法中要采用直观教学、对比教学、创造语言环境,教学形式可以采用游戏多媒体技术。
总之,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字:识字教学低年级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
许多专家学者多年来为之探索,希望找出一条多快好省的识字之路。
就我国目前来看,各地探讨的识字教学方法就有二三十种,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识字教学中有了一点心得。
现在就将自己的一些方法与教学形式做一介绍,供同仁们参考与指正。
一、教学方法灵活我采取“直观教学、对比教学和语言环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使新生较快地认识掌握所学汉字,收到较好的效果。
1、直观教学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并非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具体事物、物体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认识并理解汉字。
如我在教“上、中、下”三个表示方位的汉字时就采取此法,先选三个学生站在上、中、下三个位置,手举汉字,以表字意,然后让学生变换位置,交换汉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上、中、下的位置是相对的,“上、下”这对反义词也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了。
2、对比教学由于汉字具有“拼形”和“表意”的特征,因此,在教学当中采取对比教学尤为重要。
很多汉字字形是可以拆开,加以拼组的。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部首之后,经过对比,就可以较快掌握其它形状相近的汉字。
如“青”而“清”“睛”“晴”,由“巴”衍生“把”“爬”,由“鸟”至“鸡”“鸭”“鹅”等。
通过字义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把旧知识与新内容联系起来,“读、写、义”也就很容易掌握了。
教学论文(一)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教学论文(一)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长师附小余金爱新教学大纲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的2500个左右。
低年级要认识常用字1800个字左右,学会其中的1200个字左右。
可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而在低年级抓紧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低年级学生多识字,识好字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儿童认识规律,根据认字的结构特点及汉字本身的规律,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识字教学。
一、比较分析法。
识字教学中的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在学生初知读音的基础上,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与该汉字相对应的事物,采用比较分析法辨认和识记生字,并理解字义。
如第二册识字学词学句(二),第一课是按野兽、飞鸟的图画分类排列出生字的,教学时先指导学生看图,认识图中的每一种动物,然后再对照图下的生字分析字形特点,思考第一组字为什么是“犭”旁?第二组字为什么是“鸟”旁?通过分析比较启发学生把字的音、形、义联系起来。
如学习“狮子”这个词,可问学生:你见过狮子吗?“狮”为什么用“犭”旁?通过学习,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作出以下分析:这个字是形声字,因为狮子是野兽,所以形旁用“犭”旁,声旁“师”。
又如教“睛”和“晴”,可提问:大家比较一下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记住它们?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中懂得“睛”是指眼睛,是“目”字旁;“晴”是表示天气好,有太阳,与“日”有关,是“日”旁。
根据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联系具体事物,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利于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自学能力。
二、游戏法。
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语文学家埃克斯说:“要尽力在语文的药丸上涂上快乐的果酱。
”在识字教学上,我采用各种游戏活动作为“快乐的果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识字,如:1、猜字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人教版

浅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
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
但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出彩的地方。
而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觉得责任重大。
在努力学习新课标及各种识字教学方法,研究多种教学过程后,我进行了多方的探究和试验。
这次课改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而《语文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养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法和学法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结果,严重忽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往往通过机械记忆、灌输教学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创新能力、综合素养上存在的问题。
虽然无论是用哪种学法学会的,单纯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但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不一样,往往导致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
为此,我认为首先应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一个现阶段生字学习的流程。
这样既杜绝了学生学习生字时的茫然只能随着教师的节奏转,又可以使学生明白如何学习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
再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自己能够动手操作和激发兴趣的学习方法。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直接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内驱力。
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第一条金科玉律就是快乐。
”这样就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知识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识记效果也会提高。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还有商讨的做法。
一、识字教学识流程1、自读生字。
依据注音或生字表自读生字对于学生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它即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同桌互学互检。
设置这一环节我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与人交流习惯,倾听他人发言要仔细,发言时要有序、轻声,更正要待他人发言完毕。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关键词】识字兴趣情景交流识字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借助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生涯发展必需的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文化的基础。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
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小学低年级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抓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好动的特点进行教学,就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识字效果。
因此,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实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的识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前进行独立阅读。
要在低年级就达到“多识字”的目标,需要将知识与阅读、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创设情境,调动激情,乐于识字。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一)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情境中识字。
做游戏、讲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做游戏和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采蘑菇、滚雪球、大波浪……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识字教学论文(精选五篇)

识字教学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识字教学论文如何有效的进行生字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记,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枯燥而又乏味,结果却是高耗低效,生字回生率极高。
识字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灵动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情趣化的识字平台,不断拓宽、巩固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并能灵活用字。
那样,识字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一、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可以好好利用一年级上册学完拼音,然后再学习汉字这一契机。
重在语文老师的渲染和事例,老师可以举例问在放学的路上看看哪家商店是用拼音来标注名字的,也可以拿出一本童话书,有感情的读啊读啊........令孩子产生一种艳羡,有想学习汉字的欲望。
此阶段,一定要因势利导,不要强求每个学生都能被调动起兴趣。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现场感知力是不同的,我们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各个击破。
二、因理识字,举象造境汉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性,更在于一个个看似固执呆板的方块字竟然能组合成美丽、悠远的意境,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向心力当然存在。
”所以说针对低年级学生繁重的识字任务,我们可以采取义理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了解汉字的构成方式,巧妙识字。
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象形、会意、形声。
低年级孩子擅长形象记忆,最能吸引孩子眼球的就是象形字了,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在一年级语文课本上册中,就是通过象形这种方式学会“口耳目”这几个字的,课本插图上画出了古代人标记的符号,然后由孩子们自己想象字与符号间的同与不同,了解古人造这样的字不是没有道理的,是有一定的实物作依据的。
这样,有实物,有比对,孩子印象更深刻。
教师再加以讲解,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演变,到后来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咱现在方正的字体。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摘要: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单词和短语的掌握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句子形成、段落形成和章节规划的成败。
儿童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的数量
和质量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继续学习。
要实现“多元识字”的目标,还必须构建开放的
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生活巧妙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
主动识字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如何从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
心理出发,激发识字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兴趣,活动中识字1、在做游戏中识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以无意注意为主。
根据这个特点,如
果我们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我们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否则刚
刚点燃的兴趣火花就会熄灭。
引导学生改变形式,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
习的重要措施。
游戏是孩子们快乐的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出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让学生真正“动”,在游戏中实现学习、思考和创新。
例如,当教一个新词时,最好看谁比教一个新词时更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与巩固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起点。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也是最大的。
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近几年来,有许多新的识字方法涌现出来。
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意识字、部件识字等。
这些识字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识字量大,而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特点,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如摘果子、开火车、找朋友,编儿歌等多种识字方法。
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识字方法,同时对识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的也比较牢固。
除此之外,我还把学生的识字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让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如从电视、大街上的广告牌、家用电器、日常用品、衣服品牌等,让学生在生活随处识字并反复循环练习。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感到这种方法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识字游戏兴趣自主提高循环在几年的低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而且学生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变换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识字教学一直都是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汉字从字形结构以及读音方面就有着很多差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每天都要认读将近十个左右的生字,的确存在着难度。
作为低年段的教师,我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实践,逐渐明白了许多识字教学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的确发现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比之前更高涨,因而使识字活动变得更主动,更轻松。
现具体就两方面的方法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识字方面(一)游戏识字,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王国”,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记住字形。
因为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所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猜字谜:我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
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是积极的,印象深刻的。
每个同学都在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
每当猜出一个字谜,大家都会开心的大笑。
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此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给生字找朋友,送生字回家等多种游戏方法,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现举例加以说明。
1、摘果子:在黑板上画好一棵大树,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果子,果子上写生字,让学生来读。
读对了把果子奖励给他,让学生产生收获的喜悦。
若读错误,则把卡片还给老师。
这样就把一节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成了一节轻松愉快的游戏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2、开火车:一人当火车头,其余学生学火车开动的声音,老师出示生字,让学生依次按顺序读字音组词,并分析字形。
谁说错了,火车立即停,让后面的学生当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分析字形),修好后继续开着火车走,直到学生开完火车到站为止。
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把所学的生字轻而易举的记住了,而且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3、找朋友:选择一些同音异形字或准备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上的伙伴。
心里得到了满足,也充满了兴趣。
4、变字小魔术教师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
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5、歌诀法: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编一编。
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十人打架八人拉,三人报告一人抓(李)”。
“一个小日本,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滴了四滴血(照)”。
“远看峨眉山不在(我),西下美女谁不爱(要),口中有口难开口(回),法字三点水不在(去)。
”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另外,开展在生活中的识字比赛、路标、广告牌、食品包装袋、单位名称牌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学生乐此不彼。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如果老师能够适时的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动识字,自主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的记,机械的抄写,学生会感到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学会独立识字的本领,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独的兴趣变成一种心理满足。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
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
当学生说出后,我会及时鼓励他说:“你真行!”并问他是怎么认识的。
这时学生会说出各种答案:“我是在阅读课外读物中认识的。
”“我是在广告牌上通过问父母认识的。
”“我是看电视时认识的。
”等等。
我就会及时鼓励:“你真会识字,请继续努力!”学生听了,就会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自主识字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
再比如,我们教一些形声字的时候,像“球、拍、跳、棵”等字,可以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去记它们。
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形式,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的方法。
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联系生活识字生活时时处处皆学问,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让学生在生活随处识字,有。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这本身就拓宽了他们识字的渠道。
因此,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在社会上,在和家长、同学接触中,在各种图书、报刊、杂志上,甚至电脑网络中,都可以认识到许许多多的汉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
”同时,在语文活动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例如:在班会中让全班同学相互认识姓名,这样既增进了感情,又在无形中认识了新的字;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去收集一些门牌、广告牌、商标、包装盒,在语文课的展示台上相互交流;指导学生在收看电视、阅读课外教材时留心常见的栏目标题或文章题目等,并且在课堂上汇报。
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这些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认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感受到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会识字,就会生活,识字的兴趣进一步得以增强,识字量有了显著的提升,还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巩固所学知识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
近几年来,有许多新的识字方法涌现出来。
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意识字、部件识字等。
这些识字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根据多年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遗忘率比较高,中下层生更为严重,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生字,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
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
在正常状态下,人对字词的记忆一般是领先短时记忆来完成的。
我国心理学家谢千秋、王锭城指出:短时记忆如果经过反复重现或进一步加工,就会转为长时记忆。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下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
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多年实践证明,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
心理学家谢千秋、王锭城也指出:记忆有先“记”后“忆”的过程,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或回忆三个环节。
识记和保持是“记”的环节,而再认或回忆则属“忆”的环节。
记忆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相约的,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
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
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获得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循环记忆识字教学,结果证明,学生的识字巩固率大大提高,差生的识字效果特别明显。
少写多复现,再认得巩固,循环牢记忆,巧练促乐学。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遗忘率。
循环记忆识字,摒弃了片面追求写字数量的机械重复。
现时有的低年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生字无论多与少,一律要求学生一个生字抄写几行。
在实际中,学生连续写同样的字,写多了,就会产生一些反感,其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对学生的写字训练不能只讲数量,不求质量。
汉字是复杂纷繁的,而识记是在规律可循的。
把写字与“循环记忆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而且提高了识字效益。
循环记忆识字教学法的主要教学过程有:课前循环、课中循环、课后循环和周期单元循环。
1.课前循环。
课堂循环是根据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识字能力进行教学。
这是循复现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时,可由偏旁部首带出学过的字,再引出生字。
例如:木—枝、枫、样—“校”。
也可由基本字引出熟字,再学生字。
例如:日—晴—“晒”,还可以填空、组词、说句等形式再现容易认错写错的字。
课前循环可以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形式多种多样。
2.课中循环。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每节课所学的字不多。
教师在教完生字后,应加强写字训练。
教师在布置学生抄写本节课的生字新词时,同时加插抄写上一篇课文的生字,每个只写一个,数量不宜太多。
课中循环主要的指对上一篇课文学完的生字进行再认教学。
这是针对遗忘规律而安排的循环再认过程。
教师通过“少写多复现”来达到防止遗忘的教学目的。
3.课后循环。
课外作业最厌烦重复抄写相同的字。
教师如果把写字与“循环记忆识字”结合起来,就会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因此,布置作业时,除安排学生抄写本课学的生字新词外,还加插安排抄写上两篇课文的生字,一个字写一个。
课后循环会起到既循环又巩固的作用。
4.周期和单元循环。
周期和单元循环是指对本周或本单元学过的词语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
这两次复现都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的。
在本周或本单元中出现的词语要求学生会读,知道大概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生字进行一字组多词,丰富词汇,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
写字教学的过程,是进行视动直辖式训练的过程,心理因素是否良好直接影响视动训练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