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
高中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第五课
西周至春秋:
世官制,官位世袭
春秋战国时期:
尚贤思想兴起,举荐为官,依据军功授予官职
秦朝: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考核方法为上计制,御史参与
设立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汉朝:
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先考察后推举,考察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
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和具体标准,如孝廉和茂才
特科有具体标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积功劳为官征辟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
魏晋:220年,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评语为状,标准为家室,道德,才能
隋唐:科举制,分为制举和常举
制举为皇帝自设题目考试选人
常举每年举行,包括明经和近士
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宋朝: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检查区
台谏合一,御史有议事权,谏官有检察权
元朝:1313年,宣布次年恢复科举制
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明朝有考满和考察都察院代皇帝巡按各省
清朝有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将六科并入都察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货殖列传》)
手工业:纺织、 矿冶、陶瓷、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 船、造纸等有了
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明显进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
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
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 商业:长江沿岸
,覆衣天下。
最为活跃,外贸
——《宋书·列传第十四》)
重点3:民族融合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 ,合称“十六国”。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 小民族差异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
重点3: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 ( 383年)
草木 风声 投鞭 东山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 皆兵 鹤唳 断流 再起
西晋末年,晋元帝(司马睿)率 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后在 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
二、政治:偏安一隅
3、南朝的更替
420年,出身 低级士族的武将 刘裕篡夺皇位, 国号宋。此后 170年间,南方 先后经历了宋、 齐、梁、陈4个 王朝,合称“南 朝”。
四、政治:天下归一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一、政治:短暂统一
2、西晋(265-316年)的短暂统一 司马氏代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一、政治:短暂统一
2、西晋( 265-316年 )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291年—306年,历时16年) 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 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 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 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 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 讲稿

第5课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打开PPT。
【导入】上课。
(下一页PPT)在清朝乾隆83岁寿晨的时候,英国使者才马戛尔尼要来朝见乾隆,但是,中国方面坚持要用三跪九叩的礼节,而英方坚持最多只能行单膝跪下的礼节,双方相持不下,最后外交失败。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中国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大臣、使节面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而西方实行民主制度,信仰民主自由,因此礼节比较简单。
这就是中西方文明的差别,那么,西方文明是怎样的呢,它的源头又在哪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到的“第5课爱琴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板书)【爱琴文明】(板书)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而古希腊文明又是从爱琴文明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爱琴文明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20页,回答爱琴文明是什么。
(提问)(答案:爱琴文明是分布于爱琴海及其周转的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是的,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那么这两个文明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打开《赢在45分钟》第12页,里面已经用一个表格做了总结,请同学们填补空缺部分。
(让同学们看1.5-2分钟)到公园前12世纪的时候,由于另一支希腊人的入侵,迈锡尼文明从此彻底毁灭,至此陷入了300多年封闭又贫穷的“黑暗时代”。
但黑暗时代过后,希腊又走各辉煌,这种辉煌是基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的。
【古希腊城邦】〖定义〗什么是城邦呢?请同学们从课本第21页找出城邦的定义。
(板书:定义:)(答案:城邦是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
城邦公民的主体是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司集体。
)我们看到课本21页中间的小字部分,古希腊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人口40万,公民最多时9000;雅典人口20万~30万,公民最多时3万~4万。
也就是说,这些城邦都是非常小的。
这什么会形成这么小的国家呢?这跟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我们首先看到屏幕上的地图,(下一张PPT)这就是希腊的地形图,我们看一下它有什么特点?(看图60秒,然后提问)第一,在陆地方面,沟壑纵横,凹凸不平,80%都是山地,适合农耕的土地比较少(板书:山多,耕地少)。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

西周:世官制
途径 标准
世卿世禄 血缘
特点
官位世袭、贵族垄断
(2)战国时期
概括战国时期选官制 度的变化趋势。
途径 标准
举荐、战功 才能、道德、军功
史料阅读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战国策·燕策二》
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史记·赵世家》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
举人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
贡士
会试由礼部主持
进士
由皇帝主持
考试内容
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采用“八股文”形式。
进士提名碑
命题范围狭窄,士子揣摩试 题,读时文选本,模拟仿作,而 束书不观,不务新知。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西
春
战
周
秋
国
秦汉
世官制
举荐、 依军 功授 官
以以 法吏 为为 教师
察 举 制
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察举制无法继续实施 ——《晋书·卫瓘传》
(3)魏晋南北朝
中正九品 上上 一品 上中 二品 上下 三品 中上 四品 中中 物品 中下 六品 下上 七品 下中 八品 下下 九品
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官品九品
魏晋:九品中正制
途径
中正官定资品—吏部曹授官 (后来发展为吏部)
——《汉书·高帝纪》
依据材料,概括汉朝的选官标准和途径。
途径 标准
西汉:察举制
考察—推举 舆论评价(孝廉等)、为官能力
学 霸 1.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
笔 2.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记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者,以匡朕之不逮(不 足)。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知识点总结嘿,同学们!今天咱要来聊聊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的知识点啦!这可真的超级重要啊!
先来说说这课的第一个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你想想看啊,古希腊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角色在上面尽情表演。
雅典的公民们,哇哦,他们可以参与政治决策,这多厉害呀!就像咱班同学一起讨论事情一样,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们通过公民大会来决定国家大事,这不就是我们班会投票选班长之类的嘛!
然后呢,还有罗马法。
罗马法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规则手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
它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就好比我们从一开始的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慢慢变成了明确写下来大家都要遵守的规定。
要是没有罗马法,那得多混乱呀!比如,要是没有交通规则,街上不就乱成一锅粥啦?这罗马法的影响可深远啦,一直到现在对我们的法律还有很大的启发呢!
再来看看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哇塞,这简直就像是一颗种子,种下去之后长出了参天大树!它为后来西方的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基础。
你说,要是没有古希腊罗马的这些尝试和探索,那现在的政治会是什么样子呢?想象一下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呢!
同学们,这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的知识点真的特别重要啊!我们得好好掌握,就像我们要熟练掌握做数学题的方法一样。
不然怎么能在历史的海洋中畅游呢?我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把这些知识都吸收进去呀!反正我觉得这些知识超级有趣,你们呢?你们难道不觉得有趣吗?。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三国两晋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三国两晋笔记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三国鼎立。
1. 形成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地方豪强并起,形成许多割据势力。
- 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一些地方势力不断壮大,如袁绍占据冀州,曹操占据兖州等。
2. 三国形成过程。
- 曹操统一北方。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他招募流民、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势力逐渐壮大。
-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用许攸奇袭乌巢之计,烧毁袁绍粮草,大破袁绍,基本统一了北方。
-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 曹操企图进一步统一天下,于公元208年南下,荆州刘表之子刘琮不战而降。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击败后,退往夏口,与孙权联合。
-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二、两晋的政权更迭。
1.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 西晋建立。
- 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 西晋统一全国。
- 西晋建立后,于公元280年灭掉吴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2. 西晋的统治危机与灭亡。
- 统治危机。
- 西晋统治集团内部腐朽,政治黑暗。
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诸侯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
- 西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沦为流民。
少数民族内迁后,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 八王之乱。
- 晋惠帝时,发生了皇族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
这场战乱历时16年,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也给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提供了机会。
- 西晋灭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

项:第一项是投票选出对民主造成威胁的
人。每个有投票资格的雅典公民,在自己
的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片陶片,写下民主
妨碍者的名字后,交给工作人员。加迪
不识字,他只好请旁边的一位衣着体面的贵族来写,写了 谁也不知道,这次获票最多的是一个贵族库特森。他的名 字被宣布时,整个会场一片欢呼喧闹,很多人议论纷纷, 有的说:“他自以为自己在波斯人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 其实只是打退了几个敌人而已,就居功自傲。他对国家大 事从不关心,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有的说:“他怎 么会被选上的?肯定有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中伤他。"
如果你是当时民主法庭上的一名审判员,你 会投票苏格拉底死刑吗?
选择题练习
1、(09天津卷)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
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
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②用10个地域部
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
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
B.②③
掷铁饼者(Discobolos), 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 罗马国立博物馆、梵蒂冈博物 馆、特尔梅博物馆均有收藏, 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 (Myron)作于约公元前450年。 雕塑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 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 的瞬间。这尊雕像被认为是 “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 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 佳标志。
帕特农神庙
德尔菲太阳神庙
第5课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 地理环境: 海岸线曲折 港湾众多 山地多平原少
2、城邦的出现:古希腊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 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3、公民: 祖籍本邦,拥有一定财产,自备武装, 服兵役的成年男子。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相关史料 淝水之战形势图
基础梳理
(六)北朝 1、 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 一北方。 2、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 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又被北齐与北周 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为“北朝”。
3、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 灭掉北齐。
4、公元581年,隋朝取代北周。公 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2、蜀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3、吴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定都建业,国号吴
相关史料
三国的力量对比情况?
画像·魏文帝曹丕
画像·汉昭烈帝刘备
魏国>吴国>蜀国
画像·吴大帝孙权
基础梳理
(二)西晋 1、建立: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 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三国 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
相关史料
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
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 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 层,称为士族。
材料一: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宋书》
重点探讨
(一)东晋 1、建立: 2、政治特点:士族专权
相关史料
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
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 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 层,称为士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重点探讨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内容: 2、性质: 3、影响: 积极: (1)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 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 了民族矛盾。 (2)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繁荣。 (3)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 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消极:为北魏灭亡埋下伏笔
贺赖 贺 三十已下,见在朝廷 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利克里对改变这一现象有直 接影响的改革措施是:
A、扩大十将军的权力 B、改革公民大会 C、改革五百人大会 D、发放工资和津贴、发放观 剧津贴幻灯片7
三、希腊民主政治的衰落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王国在亚历山 大的率领下征服了日渐衰微的希腊。辉 煌一时的希腊城邦民主制度,就此湮没。
学习探究
1、雅典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幻灯 片 14 2、如何认识雅典民主制度幻灯 片 15
重点: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影响、局 限性。
一、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地理环境:山峦重叠,海岸线曲折,海岛星罗棋布;
2、众多城邦的出现 (“公民”的概念)
3、希腊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新兴工商业 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4、一系列改革促成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小结:
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促成其形成了
民主政治。而这种民主政治使希腊在众 多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为近现代政 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但是,在奴 隶社会下,民主政治也只是奴隶主阶级 和有产者的民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希腊的灭亡,希腊民主也衰亡了。
克里特的米诺斯宫遗址
壁画
军事题材的石雕
克里特的线形文字A幻灯片 15
局限性:
伯利克里:“我们的【政府形式】 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 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 民掌握。”
亚里士多德:“有些人生来就 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 定要统治;” “男子生来就属上等, 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 于人。”
希腊神话, 如诗如画。 希腊民主, 文明之路。 奥林匹克, 功勋显赫。 浪漫柔情, 浸在爱琴。 海伦绝世, 比比皆是。 精湛艺术, 巧夺天工。 人文地理, 风情万种。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课程标准: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 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 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雅 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克利斯提尼 改革
(确立)
公元前6世纪末
伯利克里 改革
(顶峰)
公元前5世纪
1、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 位举行选举 2、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 流执政 3、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4、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5、实行陶片放逐法幻灯片 9
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 2、扩大五百人议事会职能 3、提高陪审法庭的权力和地位 4、发放工资: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 5、发放观剧津贴幻灯片 10
分布于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
美丽的爱琴海一、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二、 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幻灯片 8
内容
作用
梭伦改革 1、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2、公民 (奠基) 大会 3、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4、建
公元前6世纪初 立公民陪审法庭 5、废除债奴制
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 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 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 基础
影响。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 腊的奥林匹斯山是奥运会的发祥 地,每隔四年举行一次的夏季奥运 会,都要从奥林匹亚赫拉神庙旁取 火种来点燃奥运火炬。
▪ 希腊神话:希腊是众神的家园,有 数不清的神话故事,如宙斯、雅典 娜、普罗米修斯等。
帕特农神庙遗址
局限性:
(1)从民主的范围和实质看:真正能享受到民主 的人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 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 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
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真正 能够享受到民主的人毕竟是少数。
(2)从比较原始的直接民主来看:它只适合小国 寡民的城邦。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 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 发展。
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 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 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 确立
进一步发展了雅典的民主 政治,把雅典民主政治发 展到顶峰,是雅典民主的 “黄金时代”
陶 片 放 逐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 的男人,我们不说他 是那种“只扫自家门 前雪,不管他人瓦上 霜”的人,而干脆把 他当作废人。
——伯利克里
1.直接民主;
1、雅典民 2.集体掌权,主权在民;
主制度的
本质特征 3.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
4.法律至上。幻灯片 13
2、如何认识雅典的民主制度
积极:
(1)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 民主性格。
(2)使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幻灯片 16 (3)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