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镜头光圈知识

相机镜头光圈知识
相机镜头光圈知识

一.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对于已经制造好的镜头,我们不可能随意改变镜头的直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镜头内部加入多边形或者圆型,并且面积可变的孔状光栅来达到控制镜头通光量,这个装置就叫做光圈。

主要特点

1.能调节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的多少,举例来说:家养的小猫,白天的瞳孔总是缩成一条线,到了晚上,就自动地打开成为一个圆孔。所以,同样道理,在拍照时,光线强烈,就要缩小光圈,光线暗淡,就要开大光圈。

旋转镜头上的调节环或者数码相机机身上的旋钮,就是用来调节光圈大小的。

2.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举例来说:患有近视眼的朋友,不戴眼镜的话,总是习惯性地眯起眼睛看东西,这样往往看得清楚一些,套用摄影的术语,这就叫做:缩小光圈(瞳孔),增加景深!

光圈大小

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越小。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基本术语固定光圈

最简单的相机只有一个圆孔的固定光圈——沃特侯瑟光圈。

最初的可变光圈

只是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圆孔排列在一个有中心轴的圆盘的周围;转动圆盘可将适当大小的圆孔移到光轴上,达到控制孔径的效果。十九世纪中叶约翰·沃特侯瑟发明这种光圈。

猫眼式光圈

猫眼式光圈由一片中心有椭圆形或菱形孔的金属薄片平分为二组成,将两片有半椭圆形或半菱形孔的金属薄片对排,相对移动便可形成猫眼式光圈。猫眼式光圈多用于简单照相机。

“虹膜”类型的光圈

是由多个相互重叠的弧形薄金属叶片组成的,叶片的离合能够改变中心圆形孔径的大小。有些照相机可以借助转动镜头筒上的圆环改变光圈孔径的大小,而有些照相机则是利用微处理器芯片控制微电机自动地改变光圈的孔径。弧形薄金属叶片可多达18片。弧形薄金属叶片越多,孔形越接近圆形。通过电子计算机设计薄金属片的形状,可以只用6片薄金属叶,得到近圆形孔径。

瞬时光圈

单反相机的光圈是瞬时光圈,只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光圈缩小到预定大小。平时光圈在最大位置。

兼快门光圈

有的简便照相机的光圈兼有快门的功能,这类兼快门光圈大多是双叶片的猫眼式光圈,与单纯猫眼式光圈不同的是:兼快门光圈平时是完全关闭的: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双叶片光圈开启到预定的孔径后,保持这孔径到一段预定快门开启时间之后,立刻闭合:如此一来,光圈便又兼快门的功能。

编辑本段其他资料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用来控制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是镜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参数,通常在镜头内。它的大小决定着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其中,F=镜头的焦距/镜头的有效口径的直径。

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5,F64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光圈F 值越小,通光孔径越大(如右图所示),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越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好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 ,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F5.6的通光量是F8的两倍。同理,F2是F8光通量的16倍,从F8调整到F2,光圈开大了四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

值常常介于F2.8 - F11。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 级的调整。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的作用在于决定镜头的进光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越小。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速度(曝光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光圈F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光圈F数值越大光圈越小,画面比较暗。

光圈及快门优先

高端数码相机除了提供全自动(Auto)模式,通常还会有光圈优先(Aperture Priority)、快门优先(Shutter Priority)两种选项,让你在某些场合可以先决定某光圈值或某快门值,然后分别搭配适合的快门或光圈,以呈现画面不同的景深(锐利度)或效果。

光圈优先模式

由我们先自行决定光圈f值后,相机测光系统依当时光线的情形,自动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可为精确无段式的快门速度)以配合。设有曝光模式转盘的数码相机,通常都会在转盘上刻上“A ”代表光圈先决模式。光圈先决模式适合于重视景深效果的摄影。

由于数码相机的焦距比传统相机的焦距短很多,使镜头的口径开度小,故很难产生较窄的景深。有部份数码相机会有一特别的人像曝光模式,利用内置程序与大光圈令前景及后景模糊。

二.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感光器件(胶片或CCD或CMOS)的距离有关。

表达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光圈F值= 镜头的焦距/ 镜头口径的直径从以上的公式可知要达到相同的光圈F值,长焦距镜头的口径要比短焦距镜头的口径大。

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远,F数愈小,反之,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愈近,通过光孔到达感光器件的光密度愈高,F数就愈大。完整的光圈值系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多数非专业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短、物理口径很小,F8时光圈的物理孔径已经很小了,继续缩小就会发生衍射之类的光学现象,影响成像。所以一般非专业数码相机的最小光圈都在F8至F11,而专业型数码相机感光器件面积大,镜头距感光器件距离远,光圈值可以很小。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三.

如果感光器大小一样的话焦距越小视角越广,感光器越大,视角也越大,(视角就是取景范围)(图)

单反镜头知识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 镜头的名称中都会标明镜头的焦距和口径,并刻在该镜头的镜圈上,可见焦距和口径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而光圈在控制曝光量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镜头的焦距、口径和光圈。 一、焦距 镜头的焦距(Focal Length),从实用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理论上的定义为:无限远的景物通过透镜或透镜组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组的光学中心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定焦镜头来说,其光学中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变焦镜头来说,镜头的光学中心的变化带 来镜头焦距的变化。 现代135相机镜头的焦距变化幅度从6mm至2000mm,常用焦距段为15mm至600mm。对画幅相同的相机来说,面对同样的被摄体,镜头焦距变化所带来的成像效果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规律: 1、镜头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长,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的 景物;焦距短,视角大,意味着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 2、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意味着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小;焦距短,景深大,意味着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大。景深表示纵深景物的影像清晰度,是摄影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将在第几章详细介绍。 二、口径 镜头的口径又称为绝对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口径的大小用口径系数F表示,F=镜头焦距/最大光孔直径,也可以用F系数的倒数表示,如F2.8或1∶2.8。F越小,表示口径越大。对于变焦镜头,我们会看到F3.5-5.6这样的表示方法,这两个数值分别是镜头广角端 和长焦端的最大光圈。 镜头的口径越大,实用价值越大。大口径镜头的优点主要有: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利用现场光拍摄;便于摄取小景深效果,使画面虚实结合;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凝固动体。但大口径镜头的制造工艺复杂,因而口径越大,镜头也越大,价格也越高。通常口径大一至半档,价格翻一至数倍。如佳能EF 50mm F1.8约700元,EF 50mm F1.4 USM约3000元,EF 50mm F1.2 L USM就要 上万元了。 三、光圈 光圈(Aperture)又称为相对口径,是镜头中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可调节 大小的进光孔。

眼镜镜片与光学知识

眼镜镜片与光学知识 第一章光学基础知识 肉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可见光来自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60nm,小于380nm的为紫外区,大于760nm的为红外区。 光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米/秒。 传播速度大的媒质相对于传播速度小的媒质叫光疏媒质,反之叫光密媒质。 光的传播有四个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 第一节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 一、光的反射 当光线投射到两媒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媒质里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分为漫反射(或不规则反射)和镜面反射(或规则反射)。 通过漫反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利用漫反射现象我们可以检查被加工物体的光洁度。 光学仪器可利用镜面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控制光路。 光反射时,反射光的比例与媒质性质和入射角的大小有关。 二、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构成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1= i2 。 反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我们从平面镜内看见别人,别人也同时看见我们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和球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利用反射定律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经平面镜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虚像、成正立像、物像等大。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我们在设计验光室时,可借助平面镜将验光室的长度缩短。 二、球面镜成像 镜的反射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称为球面镜。反射面为凹面的称为凹面镜,反射面为凸面的称为凸面镜。 顶点、球心、曲率半径、主轴、副轴的定义。 1、凹面镜 焦距等于曲率半径的一半,即f=r/2。 凹面镜的成像可利用成像公式计算和作图方法来求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49629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太阳镜基础知识

太阳镜基础知识 理想太阳镜具备的条件: 必须滤除96%的紫外线;左右镜片颜色程度均匀,且不能相差5%以上;景物透过镜片不可扭曲变形;戴起来轻巧舒适;不易破碎。镜框应紧密舒适的架在鼻梁和耳朵上,睫毛不应碰到镜片,即使稍稍弯曲镜架,镜片也不会脱落。 一、太阳架镜片的分类 太阳镜镜片按材质分:1、PC片 2、玻璃片3、树脂片4、尼龙片(光学级记忆尼龙片TR-90)5、AC片6、偏光片7、偏心片 8、变色片 1、 PC片 POL YCARBONATE LENSE(碳酸聚脂镜片):强韧、不易破裂、耐撞击,运动用眼镜特别指定的镜片材质,价格较亚克力镜片高;(如何区分PC片:镜片卸下来会看到一粒一粒的小颗粒) 2、玻璃片 清晰度略比树脂高,不易磨损,但第一重,第二容易碎(即使是钢化玻璃),吸收紫外线能力相对较弱(除非特殊加工过);分为:普通玻璃镜片——COQUILLE GLASS LENS 研磨玻璃镜片——GROUND & POLISHED GLASS LENS 强化玻璃镜片——IMPACT-RESISTANT GLASS LENS 3、树脂片(CR-39,Hard Resin lens) 树脂是一种酚醛结构的化学物质,特性:重量轻、耐高温(打火机烧不透)、抗冲击性能强,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如何区分CR-39:镜片卸下来会有白色粉末状东西) 4、尼龙片(Nylon lens) 由尼龙制作而成,特性:非常高的弹性,优良的光学品质,抗冲击性能强,通常用作防护物品;卓越的抗化学性能,适用于板材框,超轻重量、不易裂片(无框架打孔处),良好的光学性能(可以与玻璃镜片相媲美),100%UV防护,色彩丰富、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镜片,多应用在高档太阳镜上。 5、 AC片 ACRYLIC LENS(亚克力镜片):具有优异强韧的特性,质轻、透视率极高,抗雾性佳。 6、偏光片 POLARIZED LENS:就是宝丽来片,它的功能是只接受一个方向来的光,其它方向的光都挡回去,它是利用百叶窗的原理,过滤杂光,使我们看东西会更清晰。 偏光片原理:为了过滤太阳照在水面、陆地或雪地上的平等方向的刺眼光线,在镜片上加入垂直向的特殊涂料,就称为偏光镜片。 偏光镜片共有7层薄片合成的最外面两层是超硬的耐磨层;第二、第六层是防碎强化层;第三、第五层是紫外线过滤层;最中间一层是偏光过滤层; 整体构造紧密独特,经测试,能滤除99%刺眼乱反射光,96%有害紫外线,并具防碎、防磨特殊功能。 偏光片的品质有2部分决定:一是中间层偏光膜的品质好坏;二是偏光镜片的厚度(一般为1.1,部分为了增强品质,会加厚到1.5或者2.2) 优点:消除眩光,驾驶汽车人士首选 防紫外线和太阳中多种有害光防止白内障的发生增加对比色,视觉更清晰自然带给你清凉的感觉镜面超硬处理,增加偏光片耐磨损硬度更高。偏光太阳镜镜片能吸收99%的紫外线具有抗疲劳、防辐射的功能。 同时还能看到视像中隐含的图形(有专门的偏光片测试纸)其良好的韧性、耐冲击性、能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分析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 镜头的名称中都会标明镜头的焦距和口径,并刻在该镜头的镜圈上,可见焦距和口径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而光圈在控制曝光量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镜头的焦距、口径和光圈。 一、焦距 镜头的焦距(Focal Length),从实用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理论上的定义为:无限远的景物通过透镜或透镜组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组的光学中心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定焦镜头来说,其光学中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变焦镜头来说,镜头的光学中心的变化带来镜头焦距的变化。 现代135相机镜头的焦距变化幅度从6mm至2000mm,常用焦距段为15mm至600mm。对画幅相同的相机来说,面对同样的被摄体,镜头焦距变化所带来的成像效果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规律: 1、镜头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长,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的景物;焦距短,视角大,意味着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 2、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意味着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小;焦距短,景深大,意味着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大。景深表示纵深景物的影像清晰度,是摄影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将在第几章详细介绍。 二、口径 镜头的口径又称为绝对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口径的大小用口径系数F表示,F=镜头焦距/最大光孔直径,也可以用F系数的倒数表示,如F2.8或1∶2.8。F越小,表示口径越大。对于变焦镜头,我们会看到F3.5-5.6这样的表示方法,这两个数值分别是镜头广角端和长焦端的最大光圈。 镜头的口径越大,实用价值越大。大口径镜头的优点主要有: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利用现场光拍摄;便于摄取小景深效果,使画面虚实结合;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凝固动体。但大口径镜头的制造工艺复杂,因而口径越大,镜头也越大,价格也越高。通常口径大一至半档,价格翻一至数倍。如佳能EF 50mm F1.8约700元,EF 50mm F1.4 USM约3000元,EF 50mm F1.2 L USM就要上万元了。 三、光圈 光圈(Aperture)又称为相对口径,是镜头中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可调节大小的进光孔。 1、光圈系数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因此,对同一焦距的镜头来说,f系数越小,表示光孔越大;f系数越大,表示光孔越小。 通常镜头上f 系数的表示方法有一档的变化,如f1、1.4、2、2.8、4、5.6、8、11、16、22、32、45、64等;有二分之一档的变化,如f2、2.4、2.8、3.5、4、4.8、5.6、6.7、8、9.5、11、13、16等;还有三分之一档的变化,如f4、4.5、5、5.6、6.3、7.1、8、9、10、11、13、14、16等。具体到某只镜头,其f系数通常只具备其中连续的5至8档。

-《眼镜镜片》课程要点

中级职业资格培训远程教学课程要点 《眼镜镜片》 第一章光学基础知识 ·肉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可见光来自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60nm,小于380nm的为紫外区,大于760nm的为红外区。·光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米/秒。·传播速度大的媒质相对于传播速度小的媒质叫光疏媒质,反之叫光密媒质。 ·光的传播有四个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 第一节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 一、光的反射 ·当光线投射到两媒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媒质里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分为漫反射(或不规则反射)和镜面反射(或规则反射)。 ·通过漫反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利用漫反射现象我们可以检查被加工物体的光洁度。 ·光学仪器可利用镜面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控制光路。 ·光反射时,反射光的比例与媒质性质和入射角的大小有关。 二、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构成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1= i2 。 ·反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我们从平面镜内看见别人,别人也同时看见我们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和球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利用反射定律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经平面镜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虚像、成正立像、物像等大。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我们在设计验光室时,可借助平面镜将验光室的长度缩短。 二、球面镜成像 ·镜的反射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称为球面镜。反射面为凹面的称为凹面镜,反射面为凸面的称为凸面镜。 ·顶点、球心、曲率半径、主轴、副轴的定义。 1、凹面镜 ·焦距等于曲率半径的一半,即f=r/2。 ·凹面镜的成像可利用成像公式计算和作图方法来求解。 ·成像公式为:-1/s +1/s'=1/f '。 ·成像公式应遵循符号规则。 ·成像公式为近似公式。 ·作图方法求解成像是利用三条特殊光线。 2、凸面镜 ·成像情况同凹面镜。 ·此外我们可以验证不管物体在何位置,凸面镜始终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因此,同样直径的凸镜可比平面镜能观察到较大的范围。

光学镜片知识整理

镜片知识整理 一、光学材料 (4) 二、无色光学玻璃 (4) 1.系列、类型和牌号 (5) 1.1 系列 (5) 1.2 类型 (5) 1.2.1 光学玻璃牌号分类 (5) 1.2.2 光学玻璃牌号命名 (6) 1.2.3 无铅、砷、镉玻璃牌号的命名 (6) 1.2.4 低软化点玻璃牌号的命名 (6) 1.2.5 高透过玻璃牌号的命名 (6) 1.3 牌号 (6) 2.质量指标、类别和级别 (11) 2.1 质量指标 (11) 2.2分类分级 (11) 2.2.1 折射率、色散系数 (11) 2.2.2光学均匀性 (12) 2.2.3应力双折射 (13) 2.2.4 条纹度 (14) 2.2.5. 气泡度 (15) 2.2.6光吸收系数 (16) 2.2.7 耐辐射性能 (17) 3.光学性能 (18) 3.1 折射率 (18) 4.化学性能 (18) 4.1 抗潮湿大气作用稳定性RC(S)(表面法) (18) 4.2抗酸作用稳定性RA(S)(表面法) (18) 4.3 各种氧化物对玻璃性质的影响 (19) 5. 光学玻璃的物理参数 (19) 6.玻璃牌号对照表 (20) 三、其它光学玻璃 (26) 1.有色光学玻璃 (26) 1.1 有色玻璃的种类 (26) 1.1.1 截止型玻璃(硒镉着色玻璃) (27) 1.1.2 选择吸收玻璃(离子着色玻璃) (27) 1.1.3 中性玻璃 (27) 1.2 有色光学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8) 1.3 有色玻璃牌号 (28) 2.特种光学玻璃 (29) 2.1 石英玻璃 (29) 四、微晶玻璃 (30) 1.概述 (30)

2.微晶玻璃的性能及应用 (30) 3.光学晶体主要性能参数 (31) 五、光学塑料 (31) 1.光学塑料大致分类 (31) 2.常用光学塑料 (32) 2.1 聚苯乙烯PS(火石塑料) (32) 2.2 聚碳酸酯PC (32) 2.3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也称Acrylic) (33) 2.4 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Allgl diglycol carbonate,简称ADC或CR-39) (34) 2.5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NAS (35) 2.6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酯ABS (35) 2.7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36) 3.光学塑料的主要优缺点 (37) 4.光学塑料零件的镀膜技术 (38) 六.光学镜片镀膜技术 (39) 1.光学零件镀膜分类, 符号及标注 (39) 2.镀膜种类 (39) 3. 镀膜材料 (40)

摄像机和镜头的基本知识..

1. 相机基础知识 按感光器件类型可分为2大类,CCD器件和CMOS器件 CCD CMOS 设计单一感光器,集中统一放大每个感光器连接放大器 灵敏度同样面积下,感光开口小灵敏度底 成本线路品质影响程度高,成本高CMOS整合集成,成本低 解析度连接复杂度低,解析度高新技术解析度高 噪点比单一放大,噪声低放大器多,特性不一致,噪点高功耗比需外加电压,功耗高直接放大,功耗低 按用处分类可分为视觉相机和安防监控相机两大类 机器视觉安防监控 触发采集模 式 含有触发采集接口无触发采集接口分辨率从高到低都有, 很丰富一般较低 程序接口有完善的程序开发库, 尤其对图像捕捉功能支持很 齐全 一般只有连续视频捕捉功能 价格贵很便宜 数据传输接口各种类型都有: USB, 千兆以太网, Cameralink, 1394 目前以模拟接口为主, 数字接口 较少 按感光单元排列方法分为线阵扫描相机和面阵扫描相机 线阵相机面阵相机 结构特点结构简单, 在同等分辨率下的成本较低结构复杂,在同等条件下成本高

应用场合匀速运动的物体,如工业流水线可以使静止的, 也可以是运动的 分辨率512, 2K, 4K/行640x480, 800x600, 1024x768, ...2048x1536或者更高 光源光源只需要一窄条,这个画面比较均匀, 能在低照度下工作 整个面的光源较难做到均匀,照度要求高 彩色相机 形式 三线CCD,或者棱镜分光彩色滤光膜, bayer算法按彩色形成方式:

2: 镜头基础知识 镜头外形 机器视觉常用定焦镜头,并且都是手动调整光圈,一般不允许自动调整光圈,镜头上有调焦和调光圈两个环,为了防止误碰动 ,工业镜头的两个环都有锁定螺丝。 注意调焦环不是用来调整焦距,而是调整像距,保证清晰图像落在焦平面上 常用镜头参数:焦距 焦距是镜头最常用的参数,我们包装检测系列产品中使用的镜头有 3.5mm,4mm,6mm,8mm,12mm等多种规格(1/3”CCD的标准镜头为8mm)。 除杂系列产品一般都使用28mm的广角镜头(线扫描相机的标准镜头大概是40mm左右)。 焦距越小的镜头越不好做,价格越高,边缘变形等问题越大,所以尽量选用标准镜头,性价比最高

配镜基础知识——眼镜镜片的光学设计

配镜基础知识——眼镜镜片的光学设计单焦点镜片移心量的计算 (一)移心的概念 在配装加工眼镜时,为满足配戴者眼睛的视线与镜片的光轴相一致的光学要求,一般是以镜架几何中心为基准来决定镜片光学中心的位置。当镜片光学中心位于镜架几何中心外任何位置时,称为移心。移心有水平和垂直移心两种。以镜架几何中心为基准,镜片光学中心沿水平中心线向鼻侧或颞侧移动光心的过程,称为水平移心。以镜架几何中心为基准,镜片光学中心沿垂直中心线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心的过程,称为垂直移心。 (二)移心量的计算方法 1、水平移心量的计算方法 水平移心量是指为使左右镜片光学中心间距离与瞳距相一致,将镜片光学中心以镜架几何中心为基准,并沿其水平中心线进行平行移动的量,称为水平移心量。 水平移心量就等于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简称FPD)与瞳距之差值的一半。 用公式表示:水平移心量X=(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瞳距)/2=(m—PD)/2 并且可根据X的正、负数值,判断出该单独睛的光学中心是朝哪个方向移动。 即:当X>0,即m>PD时,光学中心向鼻侧移动。当X<0,即m

即m=2a+c=54+16=70mm,x=(m-PD)/2(70-62)/2=4mm,以因为m>PD,所以镜片光学中心向鼻侧移动4mm。 但如果考虑到单眼瞳距,则要以单眼瞳距的移心法来计算,方法同上,只是FPD与PD都以单眼移心来计算。我们要提倡用单眼瞳距计算法。 (三)垂直移心量的计算 垂直移心量是指为使镜片光学中心高度与眼睛的视线在镜呆垂直方向上相一致,将镜片光学中心以镜架几何中心为基准,并沿其垂直中心线进行平行移动的量,称为垂直移心量。如图3-2-2所示。一般在实际配装加工中,要求远用眼镜的光学中心高度应在瞳孔中心下边缘处,即与镜架几何中心水平线相一致。近用眼镜的光学中心高度应在瞳孔中心垂直下睑缘处,即可与镜架几何中心水平线相一致或略低于水平中心线2mm左右。但在配制多焦点镜片或渐进多焦点镜片时,应根据不同的要求来确定镜片的光学中心高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垂直移心量Y等于镜片光学中心高度H与1/2镜圈垂直高度之差值。即Y=H—h/2 (3-1-3) 并且可根据Y的正、负数值,判断出该镜片的光学中心高度是朝哪个方向移动。 即:当Y>0,即H>h/2时,向上方移动。当Y<0,即H

(完整版)摄影入门知识大全(初学者必看),推荐文档

常言道:种田要知节气,开车要懂离合,任何一样手艺都有行话。虽然我觉得尽量从实际问题说起,尽量不要说的很专业,但有几个词却是谈到摄影无法避开的词,它们是:光圈,快门,曝光,焦距, ISO,景深。 一、ISO与图片质量 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 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的哦。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 纳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北师大版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及其实例 1: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2、基本概念: 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结构角度: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对光的作用角度: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成像的角度: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6、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放大镜要靠近物体。 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火柴 2: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又叫“三心等高”,目的是为了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摄影镜头(Lens)9个基本知识

攝影鏡頭(Lens)9個基本知識 怎樣知道這款鏡頭的參數? 每個生產商都有自己的定義,就以上這款Nikon鏡頭來作例子: DX AF-S NIKKOR 18-55mm 1:3.5-5.6 GII ED DX: Nikon為旗下"非全片幅相機"而制定的格式,對應感光元件比較小的相機,令鏡頭可以造得更小更輕。此鏡頭套在全片幅相機上(如D3)會造成黑角。 AF-S: Nikon研發的AF驅動用寧靜波動馬達 (Silent Wave Moter),令對焦更快更靜。 NIKKOR: Nikon旗下鏡頭的名稱 18-55mm: 最廣和最遠的焦距,18-55為標準鏡頭;而因為有兩個數,也代表這是變焦鏡頭。 1:3.5-5.6: 最廣角時最大的光圈和最ZOOM最遠時最大的光圈,留意新手常誤以為這是最大和最小的光圈,其實不然。 GII: Nikon的2代G型鏡頭。 ED: 是指這支鏡頭內含 ED 鏡片,最大限度降低鏡頭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從而保證鏡頭有優異的光學表現。 更多有關Nikon標籤的解釋就看這裏,Canon的這裏。 Macro一字代表甚麼? Macro 代表這款鏡頭屬於"微距鏡頭",適合拍攝微少的東西(如花朵、小昆蟲等),通常這類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也比較短和放大率能達到1:1或1:2。 VR/IS代表甚麼? 光學防震技術- VR(Vibration Reduction) 是NIKON的防震技術而IS(Image

Stabilization) 是CANON的防震技術,代表這款鏡頭可以抵禦一定程度的震動而保持影像清晰。 甚麼是廣角/標準/遠攝鏡頭? 在不變的距離下,利用廣角鏡頭可以使相片包含更多的景物:如一幅5人的合照,非廣角鏡頭只有拍攝到中間的2-3個人而廣角鏡頭便能包含全部5個人了,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現在一些DC也標榜擁有"更wide的廣角",吸引常在party/餐廳拍合照的朋友! 標準鏡頭在菲林時代普遍指50mm的鏡頭,得出的影像最接近人眼看到的。 遠攝鏡頭很簡單,就是能ZOOM得特別遠吧,不過鏡頭通常也會比較大、長和重。 光圈值大還是小好? 如果這裏是指"可以開啟的最大光圈",當然是越大越好,因為可以用的光圈越多越好;但若果這裏是指拍攝時應該使用大光圈還是小光圈,那麼便沒有"正確"的答案了。 甚麼是鏡片組合? 鏡片組合是指這支鏡頭由甚麼鏡片組合而成,鏡片的質素、功能和數量也會對鏡頭的重量、大小和相片質素有影響,例如用上了ED(Extra-Low Dispersion Glass超低色散鏡片)便能有效糾正成像之色差,提供更好的相片成像。 甚麼是"內置超聲波馬達"? 鏡頭的馬達由超聲波的振動力驅動,令操作、對焦更加快速而寧靜。 甚麼是"魚眼鏡"? 魚眼鏡實際就是一個超廣角鏡頭,特性為會令影像變形,能拍攝出像"大頭狗"一樣的效果,現在的魚眼鏡已能覆蓋到180度了! Lens Hood(鏡頭遮光罩)的用處 阻擋直接射進鏡頭的光線,避免光的影響,也能避色水花濺進鏡頭表面或鏡頭損傷,主要有蓮花形和圓形,圓形主要用於那些對焦時鏡頭會轉動的款式。

光学眼镜片基本知识

第一章 光学基础知识 肉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它来自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实质是电磁波,可见光的电磁波波长在380nm ~760nm 之间。 研究可见光的物理现象有: 1、光是直线传播的:人影、小孔成像、木工观察平面直不直时都是该现象的验证; 2、光是独立传播的; 3、光路是可逆的; 4、光到达两个介质的介面时,光要产生反射和折射。 第一节 光的反射和球面镜成像 一、光的反射 当光线投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了传播方向,返回第一媒质里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自然界的反射分为: 漫反射(不规则反射) 镜面反射(规则反射) 当介质的分界面(反射面)粗糙凹凸不平时,即使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不规则反射)。 当介质的分界面(反射面)光滑平整时,入射光是平行的,反射光仍然平行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规则反射)。 二、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 面内,反射光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1=i 2 。 i 1i 2 入射角法线 反射角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入射点

三、平面镜成像 像的性质: ①虚像 ②正立 ③等大 根据等大的性质,可以证明AO=A′O 当验光室长度尺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5米-6米的距离时,可以利用反射镜成像的原理,将长度尺寸压缩一半。 四、球面镜成像 镜的反射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称做球面镜 反射面为球形的凹面——凹面镜 反射面为球形有凸面——凸面镜 1、凹面镜的成像: 凸面镜 A

镜面的几何中心点O ,称镜面的顶点。 镜面的曲率中心C ,称镜面的球心。 过球心与顶点的连线——称为主光轴,简称为主轴。 当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经凹面镜反射后相交于镜前主轴上的一点F ,F 点称为焦点。 焦距到顶点的距离FO 称为焦距,用f 表示。 可以证明:f = r 为曲率半径 求凹面镜的成像问题(已知物体位置,求像的位置),可以用二种办法解决。 ①公式计算法 如图,假设物体AB ,离凹面镜距离(物距)S ;像A ′B ′,离凹面镜距离(像距)S ′;则有如下等式: - + = 符号规则: a 、 入射光线自左向右为正,反之为负;反射光线自右向左为正,反之为负; b 、物坐标以球面镜顶点为原点,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c 、 像、曲率中心和焦点的坐标也以球面镜顶点为原点,向左为正,向右为负; d 、物点和像点在主轴上方时,其坐标为正,反之为负; e 、 图中要表示长度字母时,若要表示负数,应在其前加以负号。 ②作图法: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 a 、 与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过焦点; b 、过焦点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平行主轴; c 、 过球心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沿原路反射。 r 2 1 S 1 S ′ 1 f

关于镜头的一些常识

关于镜头的一些常识

关于镜头的一些常识--便于了解与选择 看了论坛里有许多初学或摄影爱好者在了解和选择 镜头时,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解。对于选择镜头时左右为难无法下手。其主要原因还是对镜头的了解和自己想要拍摄的对象定位问题,不能这也想要那个也不想放。所以找了一个关于讲述镜头理论方面的文章与大家一起讨论与分享。 什么是标准镜头 以前,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在摄影创作中运用得最多、最广泛,而现在由于从广角到中长焦距的变焦镜头的问世,很多人将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闲置不用,而用这种镜头来代替标准镜头使用,忽略了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作用,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准镜头在拍摄佳作中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 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像差较小,成像质量优于一般同档次的镜头,最大相对孔径较一般同档次的镜头大,如有的135照相机固定焦距的标准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达到了0.9、1、1.2等,从而保证了在低照度的照明条件下有足够的光圈。同时,标准镜头的体积小,携带方便。 标准镜头的主焦距因照相机所用胶片的尺寸不同而异,其原则是与画幅对角线的长度基本相等,视角大约在40-53度。它所摄得的影像接近于人眼正常的视角范围,其透视关系接近于人眼所感觉到的透视关系,所以,能够逼真地再现被摄体的形像。在摄影创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意图,运用不同的手段,使用标准镜头拍摄出具有广角镜头或中长焦镜头的效果。当我们将照相镜头对着很近的被摄主体,使用大光圈拍摄特写或近景时,就可以获得背景虚糊,类似中长焦镜头的效果。当我们将标准镜头对着处于中

景或全景的景物对焦,并使用小光圈拍摄,则可以使画面中的远近都很清晰,获得广角镜头的拍摄效果,标准镜头在摄影创作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摄影器材基础知识--镜头 镜头:通过透镜给底片一个清晰的影象。 1.作用: 使光线汇聚在底片上,结像清晰。能纳入大量光线,使在1/1000秒内的曝光充分,极大程度消除像差。 2.质量要求: 有汇聚光线的能力,把来自物放的光线聚集成像。没有畸变,使一个平面的物体所结的影象有是一个平面。影象的外貌形态与景物的外貌形态必须相象。 3.镜头的纳光本领: 在限定时间内纳入光量的多少(快-慢)口径:有效口径,相对口径,可变 f/8, 通光直径是镜头焦距的1/8。 4.光圈: 调节镜头纳光量的大小,光孔大小用f/表示。你知道吗,f/1.4最大还是f/64最大?呵呵,错了吧,f/1.4最大。 f/1.4的镜头指的是最大光孔为2.8的镜头。 5.焦点距离: 基本上是从镜头中心到胶片上所形成的清晰影象上的距离。积聚越大,形成的影象越大。 6.镜头的镀膜: 因反射失掉光线,镜头反光损失光量,降低反差,清晰度,损失色彩,质感,层次和色彩饱和度。在透镜片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加增透膜,为紫色、橙色、蓝色。 7.镜头按焦距分类: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入门]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单反相机入门知识》 1.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单(镜头)反光相机,是因为相机内的五棱 镜~入射光通过五棱镜,在将影像投射到成像屏幕(胶片、CC D/CMOS)上的同时,将部分影像投射到取景器上~ 下面这些知识,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记忆来说哈~可能很不规范或者有错漏~请大家多多谅解~~~~~~~~ 1.过去,常见/常用的胶卷,称为35mm胶卷~ 数码单反时代,成像组件大小(CCD/CMOS)和传统35mm胶卷一致的,称为全幅相机,小于这个画幅的,就是非全幅相机~非全幅相机和全幅相机之间,有个倍率问题~通常Nikon的非全幅相机倍率是1.5倍、佳能是1.6和1.3(这个倍率的相机价格不普及,因此大家可以忽略~)~ 2.一般,传统单反相机50mm焦距的镜头称为标准镜(成像视野和人的视界类似)~大约50mm的,一般称为中长焦;低于这个的,称为广角~ 另外还有移轴、鱼眼、微距等特殊镜头以及增距镜、近摄镜等等~ 2. 镜头的焦距固定的,称为定焦;有多个焦距的,称为变焦~ 各个厂商,一般都会发布套装单反,即镜头和机身配套出售~佳能的很多套装,会配备18-55mm镜头,这些镜头在1000D\ 450D\40D\50D等相机上使用,因为倍率问题,所以等效焦距

相当于28.8mm-88mm~ 尼康的有些套装,如果配备18-135镜头的话,相当于27mm-202.5mm~ 3. 通常,变焦范围越大,对镜头设计、生产的要求也越高~基本 上各个焦段的成像质量也会相对同样指标的其他镜头会差~变焦镜头的优势在于不用时刻更换镜头~因此很适合记者、旅游等等场合拍摄~ 定焦,因为不需要考虑其他焦段的成像,因此设计相对简单,也更容易或者更优秀的成像~ 有人建议入手单反时,别买套装镜头,改为购买50mm标准镜头~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3334483.html,/Products/ProductDetail.as p x?sysno=23108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3334483.html,/Products/ProductDetail.as p x?sysno=26113 N记和C记50mm F1.8的镜头一般只要6、7百元~ 这个焦距肯定不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但是因为价格便宜、最大光圈大,即便今后升级到全幅,还是有足够的应用余地~ 好想上单反啊!?~ 4. 从经济实力方面考虑,"如果可以入手",目前只能定位在单机 报价价钱在4000元-5000元内(毕竟镜头还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啊!~)。从市场上看可以选择尼康D80、佳能450D、索尼a 350、宾得K10D、奥林巴斯E-520等,考虑到自身需要、机

眼镜知识学习培训资料

眼镜相关知识材料资料 【镜架篇】 ★钛架的介绍与特点 1、钛是一种纯性金属,比重4。5,韧度高,无磁性反应,对皮肤不过敏,广泛使用于太空技术、珠宝饰品、手术用具等领域,是眼镜行业最高端的材料; 2、重量较一般金属轻48%,解除鼻梁负担,高强度,不易刮伤磨损,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塑性; 3、相对于其它金属材料不易变形与褪色,稳定性强,突出尊贵品味与高雅气质。 4、钛材镜架主要有纯钛、钛合金和β钛镜架三种。纯钛镜架全部采用99%高纯度的钛材制成;钛合金镜架的镜圈或是主体部分为钛合金,牢固性能好;β钛镜架的镜圈或是主体部分为β钛,具有较高的弹性和强度。 ★金属架介绍与特点 1、高级合金是两种金属结合的一种材料类别,是目前较流行与常用的材质之一; 2、主要有铜合金、蒙耐尔合金架、镍铬合金、记忆合金、不锈钢、铂金架等,具有耐腐蚀、光泽鲜明、坚固耐用的特点; 3、金属特有质感,展现出品质与时尚完美结合的特质。 ★板材架介绍与特点 是用醋酸纤维板材进行切割加工制作而成,主要材质有板材、板材加钢皮两种。 2、板材特性是较轻,硬度大,光泽度好,与钢皮的结合加强了牢固性能,且款式美观,不易变形变色,经久耐用。 3、板材镜架演绎时尚,更易于搭配服饰,融合板材厚重与金属质感,体现个性与风采.

★记忆镜架介绍与特点 1、记忆镜架分为塑胶记忆与金属记忆两种材质; 2、塑胶记忆镜架质量轻,可适当扭转、拉动仍不变形,且对皮肤无过敏现象;金属记忆镜架弹性好,可180度弯曲不变形,遇外力扭转可自动恢复; 3、个性化配戴服帖感,舒适美观。 ★玳瑁镜架介绍与特点 1、玳瑁甲,是天然材料的代表之作,主要取材于玳瑁的壳,一般能做镜框的玳瑁传说需要上百年。 2、玳瑁甲重量轻、非常耐用,色泽光亮,不会使皮肤过敏。品质以颜色而论,有琥珀、金黄、亚黄、灰 暗、中斑、中红深斑和乌云八种. 3、玳瑁架价格贵,并且玳瑁已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所以已很少使用,因此玳瑁架的价值就更高了。 【镜片篇】 ★基础光学:光与屈光 ?光 我们所能看到外界物体就是因为光的作用。人眼直接看到的光都是可见光。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米/秒。根据光波波长的不同,光可分为: 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宇宙射线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电磁波根据不同的波长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微波、X光等。光线在真空中进行的速度为300000km/S。波长在380nm-760nm为可见光(1nm毫微米= 一百万分之一毫米),自然界中克见光市白

《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物理《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一、透镜及其实例 1: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2、基本概念: 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 光心:通常情况下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3、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4、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5、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结构角度: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对光的作用角度: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成像的角度: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 6、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作用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更大,放大镜要靠近物体。 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火柴 2: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又叫“三心等高”,目的是为了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求熟记、并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