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8 作业姿势评价
人机工程评价标准

※通过步行距离评价: 1)传送带生产线:距离≥8km/班 (16000步/班),或2.7h/班(30%)以 上————评价水平4 2)其他工程:距离≥12km/班 (24000步/班) ※升降作业(H≥30cm)通过频率进行 评价: 频 率≥50次/h————评价水平4 ※通常如果没有等级5的动作,就适 用右边基准对等级4的动作进行评价
(5-) 手比头高(仰头)
低头≥60°
(*)
4+Leabharlann 5-5+5
弯腰 (5) 侧屈 ≥45°
下蹲 屈膝
扭曲 ≥90°
后仰
※左侧的姿势连续保持30秒以上, 评价水平为5+
4+
5-
5-
5+
~3
~3
~3
~3
~3
手与头同高(肘与肩同高)
上升+下降 (H≥30cm)
4
弯腰、侧屈 30~45° 腹部垫住 弯腰≥45°
3
3
3
4-
4+
坐着前倾 ≥30°
扭曲≥60°
※如果评价结果落在(*)区域,则将 其与等级4的动作合计,再用右边基 准评价 ※虽然没有(5),但有些动作是 (5),则用右行的基准进行评价 ※通常把(5)和(5-)的合计作为等级 5,用右边的基准进行评价
姿势评价基准表
姿势评价依据 T(每班次累计时间);X(所占作业时间的比率) 姿势动作 例外评价基准说明
3h未满 4h未满 0.5h未满 2h未满(5% 4h以上(X (20%≤X< (30%≤X< (X<5%) ≤X<20%) ≥50%) 30%) 50%)
姿势动作 等级
1~3
轻松的姿势动作,稍微的移动,手在肩之上,轻 轻的侧屈,静态的姿势(坐着、立着)
操作姿势介绍

操作姿势介绍人们的上机姿势,大都不是打字教科书中推荐的正确姿势:身体挺直坐,上臂自然下垂等等。
这样的“正确”操作姿势,在现实中很难见到。
看看你的周围,会发现人们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或者是把手腕撑在桌沿上。
手臂悬空会让肩颈部发生静态疲劳,而这时如果身体后靠就要求悬空的手臂更加前伸,增大维持姿势的难度。
结果人们不便背部后靠,椅子靠背很少发挥辅助支撑体重的作用。
当脱离靠背而又手臂悬空时,人上身的体重就全部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要是如教科书所述的挺直坐,会在腰背发生疲劳酸痛(很少见到);如果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则塌腰驼背,驼背时要观察显示器又迫使颈部后昂(常见姿势,图1);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来操作键盘鼠标,此时腕部严重向手背方向弯曲,引发著名的腕管综合症(常见姿势,图2)。
问题的关键是:书本推荐的正确姿势如果没有适当设计的桌椅的支持,就会是一种费力的姿势,而各种错误的姿势由于省力而易于维持,便会自然形成人们事实上的上机姿势。
这是人机工程学最基本的原理,也是最简单和最容易被忽视的原理。
图1 图2电脑桌设计之初,只是为放置电脑而设置的台面,加上节省空间的考虑,电脑桌往往狭小局促。
但是如果使用电脑越来越多,就必须将电脑桌及周边环境作为电脑作业环境来综合考虑。
传统的电脑桌给计算机作业带来的问题还包括:电脑桌台面狭小,给人们读写纸质材料带来极大不便;一些电脑桌台面下是储藏物品的箱柜,没有人放腿的地方,膝盖顶着台板而得不到舒展(图3),使用效果反不如台下空空的简易型电脑桌;此外,作为较为省力的上机姿势的一种,是把肘部支撑在桌面观察显示器的姿势,但在狭窄的电脑桌上,又会使头部距离显示屏太近(图4)。
种种错误姿势,是导致人体损伤的核心原因。
人仿佛不是机器的主人,而成了机器的侍者。
图3 图4一、常见的几种人体损伤电脑成为人们办公工具的今天,强迫体位在上机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比如由于键盘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必须背屈一定角度,这时腕部便处于强迫体位。
人体姿势评定-PPT精选文档19页

答:正常的姿势有赖于肌肉、韧带、筋膜、 关节、平衡功能的正常以及良好的姿势习惯。
姿势的观察包括对头颈、肩 胛骨、脊柱、骨盆、髋关节、 膝关节、足的观察。
正面观 侧面观 后面观
正面观
双足内侧弓对称;髌骨位于正前面,双侧腓 骨头、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肋弓对称,肩 峰等高,斜方肌发育对称,肩锁关节、锁骨 和胸锁关节等高并对称。头颈直立,咬 正常 。
检查方法
从足部开始观察,有无足内翻、扁平足、 足大趾外翻。胫骨有无弯曲,腓骨头、髌 骨是否同高,是否有膝反张、膝内外翻、 手放在双侧髂嵴上观察骨盆是否对称。如 果脊柱侧弯,观察肋弓,旋转的角度和侧 方隆起 。肩锁和胸锁关节是否等高。头 颈部有无向前或倾斜等。
侧面观
足纵弓正常,膝关节0°~5°屈曲, 髋关节 0°,骨盆无旋转。正常人脊 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弯曲部位,称为 生理性弯曲。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 ;腰椎有较明显的前凸;骶椎有较大 幅度的后凸。头耳和肩峰在同一条与 地面垂直的线上。
观察 足纵弓有否减少,踝关节有无
跖屈挛缩;膝关节是否过分伸展; 注意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的位置关 系。腰椎前凸是否增大,腹部有否 凸出;胸椎弯曲有否增大,躯干是 否向前或向后弯曲,背部变圆、变 平或驼背;头是否向前伸。
后面观
1.正常所见 正常人跟骨底与跟腱在同一条与 地面垂直的线上,双侧内踝在同一高度,胫 骨无弯曲,双侧腘窝在同一水平线上,大粗 隆和臀纹同高,双侧骨盆同高,脊柱无侧弯 ,双侧肩峰、肩胛下角平行,头颈无侧倾或 旋转。
正 5. 被测量者着应装宽松,被测量部位充分暴露
6. 测量肢体周径或长度,应作双侧相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检查方法
从足部开始观察,有无足内翻、扁平足、 足大趾外翻。胫骨有无弯曲,腓骨头、 髌骨是否同高,是否有膝反张、膝内外 翻、手放在双侧髂嵴上观察骨盆是否对 称。如果脊柱侧弯,观察肋弓,旋转的 角度和侧方隆起 。肩锁和胸锁关节是否
姿势评价(代表例)

等级4的姿势
升 + 降 / 手同头高&肘同肩高 / 振动工具等
升+降 H ≥ 30cm
利用高度 30cm 以上的段差 进行评价。 也包括出入驾驶室
手同头高&肘同肩高
M43:去毛刺作业(イ)
等级3的姿势
良好姿势(站位)
姿势评价(代表例)
等级5的姿势
深度弯腰(弯腰大) 前倾 ≥ 45°
(编集:B22坂 元)
T43:Metal Cove分装
等级5的姿势
下蹲 / 单膝跪
T46内饰线
↑坐下为对象范围外(等级3)
T46内饰线
等级5的姿势
侧屈大 ≥ 45°
T43:调整线
(也会有扭身动作)
等级5的姿势
稍微弯腰 / 后仰
T43:调整线(后门)
弯腰中 / 侧屈中
弯腰.中 30 ~ 45°
勉勉强强等级4
侧屈.中 30 ~ 45°
☆ 实际上,多数情况下弯腰和 扭身同时发生
等级4的姿势
坐下 & 前倾 / 深度弯腰+有支撑
坐下&前倾
在驾驶室内进行下侧作业时
深度弯腰(弯腰大)+有支撑※
※ 所谓支撑,是指利用产品将 体重移动至不会影响品质的部 分。单手作业时,有时利用另 一只手支撑也属于支撑
良
等级3的姿势
观察时的要点
P42:V35后保焊接修整工位
P42:厚件冲压(单列式)
本事例中,虽然姿势没有问题, 但是要搬运近20kg的成品,应 做好笔记不要忘记负荷评价。
本事例中,虽然姿势也没有问 题,单件重量也未满12kg,但 是如果单件重量在2.5kg以上,
姿势评估与分析 ppt课件

• 踝外翻肌拉长。
姿势评估与分析
评估项目
侧
垂直体位
面 观
矢状位
膝关节姿势
骨盆倾斜角
胸腰椎姿势
肩关节位置
颈椎姿势
头的位置
前
踝关节位置
面
膝关节胫股角
观/
后
Anterior LL alignment
面
angle
观
膝关节Q角
ASIS高度
PSIS高度
胫骨直立且双腿肌肉 形状及体积相近。 踝关节及足: 铅垂线位于双侧内踝 中间 整体观察: 双侧内踝等高。 脚掌稍微朝向中线往 外旋。
姿势评估与分析
➢ 前面观:是否等高?是否有旋转? ➢ 后面观:臀线是否等高? ➢ 侧面观:骨盆前倾角度?
膝关节位置——正面
中立位
内翻
外翻
可能相关因素:
胫骨内翻 胫骨内旋 髋外展外旋
ASIS: 0.2° ± 1.6°
PSIS: 0.9° ± 2.2°
---1.2° ± 2° 水平:1.5° ± 2.4° 倾斜:91.3° ± 2.5°
评估方法
肩峰—外踝连线与铅锤线之间的夹角 肩峰—股骨大转子—外踝三点间的角度 股骨大转子—膝关节外侧中点—外踝之间角度 ASIS—PSIS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姿势评估与分析
➢骨盆旋转:水平面上左旋(逆时针)或右旋 (顺时针)
➢ 体征 ➢ 双侧ASIS与PSIS到铅垂线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如骨盆左 旋后,ASIS到铅垂线的距离缩短,PSIS距离铅垂线的距 离缩短 ➢ 臀沟位于铅垂线的一面,但仍然保持垂直
➢ 机制 ➢ 屈髋肌和内旋肌同侧缩短,对侧拉长 ➢ 伸髋肌和外旋肌对侧缩短,同侧拉长 ➢ 腰椎向同侧旋转
姿势和运动功能的分析和评价

遗传或发育因素
某些遗传或发育因素可能导致 姿势异常,如先天性脊柱侧弯
。
02
运动功能分析
运动能力评估
肌肉力量
评估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是否存在肌力不足或肌
力过强的情况。
关节活动度
评估关节的活动范围是 否正常,是否存在关节 僵硬或活动度过大等问
题。
平衡能力
评估身体的平衡能力, 判断是否存在平衡障碍。
04
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
生长发育
年龄越小,姿势和运动功能的发 展越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
的影响。
肌肉力量与耐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和耐力 逐渐增强,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能 力也相应提高。
骨骼与关节
年龄较小的儿童骨骼和关节尚未完 全发育,容易发生弯曲和变形,影 响姿势和运动功能。
性别因素
生理差异
姿势和运动功能的分析和评 价
目录
• 姿势分析 • 运动功能分析 • 评价方法 • 影响因素 • 改善建议
01
姿势分析
静态姿势分析
站立姿势
卧姿
观察站立时头部、脊柱、骨盆和四肢 的位置和姿态,判断是否存在前后倾、 左右侧弯、膝内外翻等异常。
观察卧位时头部、脊柱、骨盆和四肢 的摆放,判断是否符合正常的生理曲 线。
如热敷、温泉浴等,缓解肌肉疼痛和 炎症。
冷敷与冰敷
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适用于急性损 伤。
电刺激疗法
通过电流刺激肌肉,缓解疼痛和促进 肌肉恢复。康复训练康复锻炼Fra bibliotek划心理支持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包括动作、强度和频率等。
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康复 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作业姿势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OWAS法例:粉刷天花板工作姿势 1. 观察工人背部、手臂、腿部与重量负荷姿势,得到工作姿势编码 2. 求得工作姿势等级 3. 行动处理方案
背部:扭转 手臂:单肩高于肩 腿部:直立 负荷:<5kg
姿势编码:3221 行动等级:AC1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以录像和计算机辅助为手段的观察性方法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仪器记录方法
4.1 作业姿势素
•疲劳、痛楚、生理循环、环境因素4大类别 •引起舒适感的要素
案例:多媒体控制台的设计
现状不足
第一,电脑显示器屏幕和操 作者的自然视线不垂直 第二,控制台高度设计不当, 教师看不到控制台后面的学 生 第三,电脑接口多在控制台 下方,给教师操作带来不便
案例:多媒体控制台的设计
1、控制台形式:桌式、直柜式、组合式和弯折式控制台
多媒体教学中用到的设备::教学用电脑、音响设备、扩音设备、 投影设备、放映设备以及稳压器等等 组合式控制台(坐、立姿两用控制台)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RULA(上肢快速评估)例
√
√
√ √
√√ √
√
√ √
√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5
2
0
7
6
1
3
2 7
5
2
7
0
0
7
1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作业姿势的分类分析及抗疲劳方案

作业姿势的分类分析作业姿势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坐姿作业,站姿作业和坐-立交替作业,和卧姿作业,蹲姿作业。
这里重点介绍坐姿,站姿和坐立交替作业的特点,布局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参数数据,以及因此而对人体产生的疲劳度分析和各种消除疲劳的方式方法。
因工业生产中卧姿和蹲姿作业使用较少和比较特殊,故这里暂且不予介绍!一.坐姿作业1.坐姿作业的特点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就是坐姿作业。
下列作业宜采用坐姿作业。
a.持续时间较长的静态作业。
此时需要支持身体的力较小,腿上消耗的能量和负荷较小,血液循环畅通,可以减少疲劳和人体能量的消耗。
b.精密度要求高而又要求仔细的作业。
因坐姿情况下,当设备振动或移动时,人体具有较大的稳定度和较好的平衡度。
c.需要手足并用,并对一个以上踏板进行控制的作业。
坐姿时,双脚容易移动,且可借助座椅支撑对脚控制器施以较大力量。
2. 坐姿工作面的设计工作面宽度视作业功能要求而定。
若单供肘靠之用,最小宽度为100mm,最佳宽度为200mm;仅当写字面用,最小宽度为305mm,最佳宽度为405mm;作办公桌用,最佳宽度为910mm;作试验台用,视需要而定。
为保证大腿容隙,工作面板厚度一般不超过50mm。
3. 坐姿台面高度的设计a. 台面高度为880±20毫米,作业者眼睛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为120-250毫米,能区分直径小于0.5毫米的零件。
适合对视力强度、手臂活动的精度和灵巧性要求都很高的作业,如钟表组装;b. 台面高度为840±20毫米,作业者眼睛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为250-350毫米,能区分直径小于l毫米的零件,适合对视力强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如微型机械和仪表的组装,精确复制和画图等;c. 台面高度为740±20毫米,作业者眼睛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小于500毫米,能区分直径小于10毫米的零件,适合于一般的作业要求,如一般的钳工工作、坐着的办公工作等;d. 台面高度为680±20毫米,作业者眼睛到被观察物体的距离大于500毫米,适合于精度要求不高、需要较大力气才能完成的手工作业,如包装、大零件安装、打字机上打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多媒体控制台的设计
现状不足
第一,电脑显示器屏幕和操 作者的自然视线不垂直
第二,控制台高度设计不当,
教师看不到控制台后面的学 生 第三,电脑接口多在控制台
下方,给教师操作带来不便
案例:多媒体控制台的设计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OWAS法例:粉刷天花板工作姿势
1. 观察工人背部、手臂、腿部与重量负荷姿势,得到工作姿势编码
2. 求得工作姿势等级 3. 行动处理方案
背部:扭转 手臂:单肩高于肩 腿部:直立 负荷:<5kg 姿势编码:3221 行动等级:AC1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楼梯模板工作业姿势
梁侧模板工作业姿势
外墙模板工作业姿势
背部:弯曲 背部:? 手臂:双臂低于肩 手臂:?
背部:弯曲 手臂:双臂低于肩
背部:弯曲及扭转 手臂:单臂高于肩
腿部:跪姿 腿部:?
负荷:>10kg 负荷:? 姿势编码:2163 姿势编码:? 行动等级:AC2 行动等级:?
腿部:双腿站立腿弯曲
负荷:>10kg 姿势编码:1143 行动等级:AC3
二、工位的物件布局区域设计 1、作业姿势的选择 手作业岗位类型:坐姿手工作业岗位; 立姿手工作业岗 位; 坐、立姿交替作业岗位
•坐姿作业岗位:适于从事轻、中作业且不要求作业者在
作业过程中走动的工作。 •立姿作业岗位:适于从事中、重作业以及坐姿作业岗位 的设计参数和工作区域受到限制的工作。
•坐、立姿交替岗位:适于操作者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得不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Posture Targeting 姿势靶标定位 •Corlett等针对工厂中具高度重复性的人工作业进行分析。
•在表单上将全身姿势用10个同心圆表示图,描述头部、颈部、上下肢在作业周期
中的相对参考位置,各身体部位若有相对于标准姿势的运动时,则记录相对应的同 心圆中,圆圈缺角的部分为无法移动的范围。 •此法可以得到人工作业的人体活动范围,在工作中,IE工程师可将活动范围方向与
•控制台长、宽度方向主要尺寸 •显示装置角度和大小 •控制台上方干涉点高度h(如图)
干涉点高度h的计算公式?
•d为操作者眼点与干涉点的投影距离,为控制台总宽度,d=lO00mm; •D为干涉点与第1排学生的投影距离,D=2000mm。
k和H值分别根据哪个人体尺寸来确定?其百分位如何选择?
•k为操作者眼高,考虑到教师上课以站姿为主,故这里的k按第50百分位成年女性的站 姿眼高取值,k=1454mm; •H为第1排学生的坐姿肩高加板凳高,按第50百分位成年女性的坐姿肩高取值 , H=1006mm;
范围记录在此分析表上,并可以从所记录之轨迹得知工作姿势下的人体活动范围。
•该法仅使用一张分析记录表即可记录全工作周期之动作及活动范围,但不适于记 录持续时间短或不可重复的姿势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Gil法 •专门研究姿势的方法 •以15°为间隔记录坐姿的矢状面上的几种不同的姿势角度值:大腿——躯干、 大腿——小腿、躯干——上臂 •考虑脚部、腰部和前臂是否具有支撑物、头部是向前低还是向后仰等情况
姿势定义(P67-68) •姿势分类图(预定义姿势图) •姿势描述方法:坐标法;轴坐标法;类解剖学法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姿势图像法 Posturegram (Priel 普里尔)
•Priel等人曾将工厂中人工作业的姿势利用三维空间坐标,予以数量化定义
成易于记录的模式(Posturegram)并做记录分析,使人工物料搬运在姿 势的分析上有初步的雏形。 •将身体分为14个肢段: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双大腿、双小腿、双脚、
案例:多媒体控制台的设计
4、操纵装置和接口装置的设计
•控制台的手动操纵装置一般分为3种类型:旋转式、移动式和按压式 •图符设计,见图 •接口装置区:常用的一些接口(如u盘接口、电脑笔记本接口、扩音器接口等)
案例:多媒体控制台的设计
5、其它 •日光灯 •座椅高度可调 •踏脚板
4.3 作业空间与作业面设计
颈部、头部
•将身体测量面分为三个坐标平面、九个高度水准,并定义各肢体活动角度 •进行动作分析时将如任一肢段沿着任一平面之移动与旋转角度及手部作业 高度,给予不同平面及高度的相对应代码,最后根据IE工程师在记录表单上
所记录各肢段在工作中的相对位置,统计在某一时段中,各肢段在各种状
态的活动情况,由此记录可以找出活动最频繁之肢段与其活动范围。 •该法可以完整记录多种职业中的工作姿势,但不适于记录动态活动。
质检作业岗位分析
二、立姿检验作业岗位设计——纸张取样检验作业
① 纸幅速度、观察距离、总观察区 ② 眼高尺寸要求 ③ 工作面高度 ④ 工作台面长度 ⑤ 检验员视角(见图)
质检作业岗位分析
三、坐姿检验作业岗位设计——瓶子包装检验作业 岗位改进
① 设置木制平台,以将工作面升高到100cm 处 ② 脚踏板 ③ 检验员正前方的工作台部位剖成半圆开口
4.2 作业姿势评价与设计
四、产品使用相关的作业姿势设计 1、产品使用姿势设计示例 2、汽车驾驶作业姿势设计
4.3 作业空间与作业面设计
一、工位的作业区域布置 1、伸及域概念 位于作业者前方的、作业者无需向前倾 身或欠身就能伸及的一个三维空间范围
4.3 作业空间与作业面设计
一、工位的作业区域布置 2、坐姿下手操纵的空间范围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OWAS法 (Ovako Woring Posture Analysis System)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OWAS姿势编码(Karhu,1977)
背部
上肢
下肢
负荷
1. <5kg
2. 5~10kg
3. >10kg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OWAS法工作姿势的行动等级(Actiong Categories,AC)
工作台高85cm(A)、宽30cm 、台 面厚5cm ,在其下方留有80cm 立 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隙,腿部前伸方向空隙为 35cm 。椅子可调至地面高63cm 。 一般检验者能向前取到瓶子的距 离是51cm 。工作台与输送带的间 距为15cm(B) ,输送带固定于输 送机上,离地高100cm ,输送带 嵌于一个高为5cm(C)的护轨中。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RULA 上肢快速评估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RULA 上肢快速评估
导致上肢不适的可能因素 •腕部和手臂的姿势 •整个身体的姿势
•关节使用频率
•作业中上肢的施力 •作业周期中姿势是否变动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OWAS法
(Ovako Woring Posture Analysis System)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OWAS法 (Ovako Woring Posture Analysis System) •Karhu等为了鉴定与评估人工作业中不当的工作姿势,发展出OWAS方法 来记录分析工作姿势,此法用于探讨在工作中造成身体不舒服的因素,以 针对工作姿势、工作方法与场所来作为作业重设计的依据。OWAS在企业 界被广泛运用。
腿部:单脚直立站立腿直立
负荷:>10kg 姿势编码:1143 行动等级:AC4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橱柜设计
•在厨房里下蹲 谈到在厨房里身体的受压情况,人体工学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因素。 日常的厨房劳作与闲适的散步或高强度的运动不 能互相比较,因为在厨房里的操作所经历的路程 不断地为停顿、弯腰、伸展以及新一轮的加速所 打断。 为了完成四口之家的家务,一个家庭妇女平均每 天要经历两个多小时这样的行走!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RULA(上肢快速评估)例
√ √ √ √ √
√ √
√ √ √ √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5 2 3 2 7 5 2 1 7 0 0 7 6 1 0 7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REBA 全身快速评估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橱柜设计
•OWAS方法 为了更清楚地展现厨房工作时身体所受到的种种压力,我们借助了OWAS方法作为辅助工具。 上了颜色的人体工学木偶利用不同的颜色表明了不同的人体工学压力级别。 •红色:身体受压极为严重 •橙色:受压严重 •黄色:受压较轻 •蓝色:无害的身体姿势
•总结 红色和橙色人体工学木偶试图以下蹲的或弯腰的姿势从装有门和层板的下柜中取出物品。 黄色人体工学木偶从全拉式抽屉中取物,它的身体姿势明显优于前两者。即使在拿取抽屉最下层物品 时,人体工学木偶的颜色也为黄色,因为这样可以规避部分重量。 需要弯腰或下蹲而取出层板上的存储物,这种有害身体的姿势通过设置抽屉而得以免除。这样,人们 可以凭借自然的姿势轻松取物。
采用不同的作业姿势来完成的工作。
4.3 作业空间与作业面设计
二、工位的物件布局区域设计 2、作业台面的设计 1)作业台面深度 2)作业台面高度 3)作业台面倾斜问题 3、作业立面的设计
4.3 作业空间与作业面设计
三、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 2、作业空间设计的系统方法
4.3 作业空间与作业面设计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
4.1 作业姿势记录、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