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学海大联考高三名校大联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全国名校大联考附答案)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地名即史上实有、史籍中常见的地名。
这类地名,属于古诗中最基础的写实层面,其作用是交代诗歌的写作场地,说明诗歌创作和地域的关系。
进入文学作品以后,部分原样照搬,部分则经作者改造,被文学化。
其文学化往往遵循三条基本路径:一是不全用实名而稍加改造,但仍以地名为中心词,如称某驿为孤驿,某馆为孤馆。
这么做舍弃个别,突出一般,可以获得更好的审美效果。
二是改用代称,不用实名。
如称越州为会稽,称镇江为京口之类。
这种情况,稍具史地常识的都知道,没有的看看注释立即明白,无需特别说明。
三是地名前加形容词,这个也容易理解。
这里只谈第一种情况。
不妨以唐诗中的驿馆为例。
在这些诗词中,历史地名的文学化表现突出。
一般做法是诗题中使用历史地名,而到诗中则改为文学化表达,进行局部改造。
如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标题载明此诗作于石头驿,诗句却说它是座旅馆,表面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因为标题是交代地名的,必须如实道来,读者才能明白地理方位。
正文以抒写羁思为主,讲求抒情含蓄,忌讳言事直露,故做这种处理,以与所写之情合拍。
又如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也是诗题中标出驿名,而诗中则径称旅馆。
我们知道,古代驿站都是官营的,旅馆则是私营的。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八)本试卷共12。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卷只装订不密封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代儒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和阐述。
尽管存在着一些片面、过时的观念,但儒家人生哲学的确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
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博学而笃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等。
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在孔子与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一个人要建功立业,不但耍有一定的能力和才气,而且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和志向。
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人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将一事无成。
在孔子及儒家的人生哲学中,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
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艰苦努力。
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积极进取。
《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由乎己而不由乎人。
当今,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试题、作文大全、写作练习、文学阅读、语文教学、阅读理解、诗词鉴赏、成语词典、时评借鉴、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nese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books, writing exercises, literary reading, Chinese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poetry appreciation, idiom dictionary, time evaluation reference,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8届湖南省学海大联考高三名校模拟试卷(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湖南省学海大联考高三名校模拟试卷(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
它具有三个维度,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
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关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显现。
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枋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关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
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
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
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
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
美丽中国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
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
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
学海大联考 2018届高三名校大联考模拟试卷(五)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地理参考答案36.(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
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4分)(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牛长受阻。
(8分)(3)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
(2分)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
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两向东地势降低).山顶苔藓矮曲林的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2分)(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8分)37.(1)该地区东临太平洋,靠近海岸线,海岸地貌发育普遍;西侧为台湾山脉,地势陡峻,加上河流流水作用强烈,形成各种山地和流水地貌;山地垂直落差大。
纬度低,生物多样性丰富。
(6分(2)卑南溪河流含沙量较大;卑南溪河口地区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泥沙易淤积;河口泥沙受流水影响向东输送;沿岸日本暖流(黑潮)北上,导致该河口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于河口。
(任答3点得6分)(3)冬季河流处于枯水季节,水位低,沙滩面积广,沙源丰富;冬季降水较少,天气较干燥;冬季风风力较强。
(6分)(4)在台东市区东北部植树造林,减小风速,阻滞沙尘;在临近沙滩的区域设置挡风墙;尝试在沙滩上种植喜沙植被。
(任答2点得4分)43.特色小镇的多样性,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浙江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达,客源市场广阔;靠近城市,服务设施完善;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10分)44.意义:祁连山阻挡抬升东南季风,形成地形雨,为河西走廊增加淡水资源;祁连山生态保护植被覆盖率高,起到调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增加了河西走廊的水资源,阻挡了西北地区荒漠对河西走廊的侵袭。
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卷(考试版)

2000 多年前的滇国属于奴隶制国家,滇人没有系统的、成熟的文字来记录历史,贮贝器自觉不自觉地 承担了“史书”的使命,它再现了滇国社会历史的鲜活场景,是研究古滇国文明最真实的材料。
(节选自 2018 年 3 月 21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对贮贝器而言,器盖是最重要的“艺术舞台”,上面上演的剧本都经过精心构思,表演者有人物,也
有动物。动物题材最常见的是立牛,有一牛、五牛乃至八牛者,其他动物形象还有虎、鹿、狗、飞鸟等。
人物形象常与墓主生前活动有关,主角形象高大,表面镏金,标志出与众不同的地位,有单独的骑士,有
狩猎的贵族,还有肩舆上的妇女等,人物最多的一件贮贝器盖上竟多达
语文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试卷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D .文章提出贮贝器的论题之后,分析了其出现的条件,又论证了它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贮贝器能精准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写实手法细致入微,可见当时滇国的铸造技艺已达到相
当高超的水平。
B.战争、祭祀、纺织、狩猎等都是贮贝器盖上的场面雕塑的主题,其中祭祀场面最多,所以是最重要的。 C .“四牛骑士筒形贮贝器”器盖上的滇族骑士通体镏金,显示出高贵的身份,这件贮贝器的墓主可能是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2018届学海大联考高三名校大联考模拟试卷(五)语文 (图片版)

1.A。
B项强加因果,工商文明胜于农耕文明并不是选项中的理由,而是工商文明更能开拓经济形态、创造物质财富。
且原文第三段只是强调“经由工商文明的构建”,“文明形态的经济开拓形式或者物质手段的获取形式,抑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勾连发展的结构,实现了重大突破”。
但并未说农耕文明无法突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勾连发展的原有结构”。
C项无中生有,原文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奋斗和努力也保有某种增长契机,并非一定可以大量增长财富;原文倒数第二段也没有说吃苦耐劳等品质不利于培养工业习性;D项表述绝对化。
2.B。
“辩证地分析”不准确,第二段重在分析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优点。
3.C。
此处属概念偷换。
原文第五段说的是“工业精准性”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民族精神而不是说。
精准性”。
且“华人不会休息”,并非“不遵守工商文明的行业规则”。
而是保持着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农商文明的习性罢了。
4.B。
“处处显出凶恶之相”分析失当,“真理”的举动是坚守他认为的正义和原则,只是没有注意变通导致事件一步步恶化,谈不上“处处显出凶恶之相”。
5.①褚梅母亲的酱油包装破裂,恰好喷洒到了心情不好的宋敏身上,导致两人发生口角;②宋敏本想道教,但恰好被公司解雇,导致她感觉扯平了而没有道歉;③楮梅得知宋敏的遭遇后本想算了,但恰好遇见一个叫“真理”的网友不同意,导致事情变得复杂了;④事情复杂后,宋敏的弟弟宋武义恰好因为这件事情被同学嘲笑,使他决定找出“真理”;⑤宋武与“真理”进行交涉,恰好两人又发生了肢体冲突,导致事情进一步发展。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要求能答出巧合及其推动作用,才可得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6.①小说中的褚梅和宋敏在试图改变事情发展时采取的行动,有利于塑造她们复杂多样的平凡人形象,使人物显得更加真实丰满。
②事情以无法控制结尾,揭示出现代网络力量的可怕之处,使人们对其中原因进行深思。
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
③小说以“无法控制”结尾,比较符合社会现实,使小说显得真实可信,也能引起读者对类似社会现象的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海大联考·2018届高三名校模拟卷语文本试题卷共22题。
全卷满分1 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F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没有可靠的农耕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整个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生死存亡的考验中,不可能有辉煌的文明记录.也不可能有现代的文明转型。
一个文明还可能转型,是因为这个文明还有内力。
转型,意味着以内力接引外力对它转型的催迫。
内外呼应,才有新的中华文明形态。
虽然在工业文明的对照之下,农耕文明尽显它的落后,但对于古代文明形态来讲,中华文明能以农耕文明来坚实奠定自己的物质基础,其发明、创新、开拓,值得肯定。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有着领先世界的精细农耕技术,开发了很多有利于集聚经济财富的农耕技术,并创造性地融合从中东、南美传过来的种植技术,解决了人口庞大的黄土社会从古至今文明发展的经济需要和财富需求。
值得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在农耕物质文明发展上的经济开拓,还吸收了游牧文明农耕化的养殖智慧,从而拓展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混合生产方式,促成古代东方辉煌的经济文明形式。
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工业文明就自贱,说自己什么都不行。
在对待物质文明心态上,态度必须是两立的,一方面承认农耕文明的伟大,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只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因为我们面对新的处境,中华文明物质开拓的传统被迫中断了。
因此,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必须由传统的农耕文明转型为现代的工商文明。
到了全球化时代,经由工商文明的建构,文明形态的经济开拓形式或者物质手段的获取形式,抑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勾连发展的结构,实现了重大突破。
这对中华文明经济开拓塑就的农耕文明形式,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从农商文明转移到工商文明,对中华文明传统习性来说,也构成了两大挑战。
第一,按照日本经济学家所说的,西方在发生技术革命的时候,东方出现了勤业革命。
西方出现技术革命,能工巧匠引导经济;东方人依靠奋斗和努力,也保有某种增长契机。
但勤业革命最大的限度。
是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商业生产,财富积累的几何级数增长更无可期。
直到今天,中国人其实还是以农耕文明的艰苦精神和勇于开创的干劲来进行工业建设的。
我们的工业技术,以生产不出合格的圆珠笔呈现出某种内在缺失。
事实上,包括工业精准性要求在内的工业习性,迄今还没有进入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二,我们今天的商业活动习惯主要体现出的,还是农商文明的习惯。
对西方人而言,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笃定要休息。
但华人不会休息,我们没有那种基督教信仰,我们信仰的只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
结果侨民国家的同行把华人恨得咬牙切齿,说中国人不讲行业规则。
其实这只是农耕民族的商业习性而已——以坚忍不拔的意志拼力换取微薄的收益。
现代工商文明的经济开拓精神,把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造突破和财富生产、现代商业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开拓的伟大突破。
也唯有如此,中华民族的经济开拓才可望真正进入一种现代状态。
(节选自任剑涛《从农商文明转向工商文明,中国面临两大挑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华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在古代的考验中创造辉煌的文明记录提供了物质基础,这种物质基础也为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B. 工商文明胜于农耕文明,是因为农耕文明无法有效地突破文明形态的经济开拓形式,也无法突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勾连发展的原有结构。
C. 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注重艰苦奋斗、勇于开创,可以大量增长财富,但这些品质不利于培养人们包括工业精准性要求在内的工业习性。
D.只要把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造突破和财富生产、现代商业规则意识与法治意识结合起来,中华文明就能拓展出新的经济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首段肯定了农耕文明对中华民族发展过程的重要性,并指出“它是现代文明可以转型的因素。
B.文章第二段以工业文明作为参照对象,辩证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优点和不足。
C. 文章后三段论述了从农商文明转到工商文明过程中,中华文明传统习性面临的两大挑战。
D.文末举华人吃苦耐劳不肯休息而遭批评的事例,旨在说明国人还保持着农商文明的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吸收中东、南美传输过来的种植技术、游牧文明农耕化的养殖智慧,拓展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混合生产形式,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开拓精神。
B.西方人注重休息,展现了西方人的基督教信仰.展现了西方工商文明的习性;而中国人不重休息、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赚取财富展现了农商文明的习性。
C.生产不出合格的圆珠笔,既说明我们技术不佳,也说明精准性还没有进入中国的民族精神;华人不会休息。
说明国人不遵守工商文明的行业规则。
D.中华文明要实现从传统农商文明转向现代工商文明,需要培养两大现代习性:一是培养包括精准性在内的工业习性;二是培养包括法治性在内的商业习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无法控制李伶伶褚梅的母亲乘公交车时把刚刚买的袋装酱油的包装弄破了,酱油喷洒出来,弄脏了一个女孩的衣服。
褚梅母亲连连道歉,可是女孩始终没消气,态度恶劣地把褚梅母亲骂了一顿。
褚梅母亲心里窝火,回家后上火生病了,吃了药也不见好。
褚梅得知母亲生病的原因后很气愤。
母亲是不对,可是女孩也不能目无尊长地张口大骂呀!褚梅心里不痛快,就在网上发了个帖,谴责女孩的行为。
褚梅的帖子很快得到网友的响应,大家纷纷回帖指责女孩没道德没修养,还有人提议把女孩找出来,让她给褚梅母亲道歉。
网友的支持,让褚梅心里的气消了不少,她觉得网友的提议也不错,应该让女孩给母亲道个歉,让她知道以后不能这么对待长辈,母亲的病或许也就好了。
于是大家开始搜索这个骂人的女孩。
女孩叫宋敏,在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上班。
那天她心情不好,就因为把文件打错了几个字,被女上司狠批了一顿,而且是当着那么多同事的面。
宋敏觉得很没面子,心里憋气又窝火。
下班乘公交车时又被一个老太太洒了一身酱油,她心里的火气一下子爆发了。
她没想到,事情过去一个月了,又被翻了出来。
.听到被人肉搜索的消息时,宋敏正在外地出差。
她想回去之后给老人道个教。
可是刚回到公司,上司就找她谈话,说她的行为给公司造成了恶劣影响,公司不能再聘用她了,她当天就被公司解雇了。
宋敏很生气,她没想到这件事会害得她丢了工作。
本来觉得亏欠老人的,现在觉得扯平了,她不想给老人道歉了。
宋敏迟迟不肯出来道歉.褚梅。
里很不舒服。
听说宋敏为此丢了工作,觉得她已经为这事付出了代价,就想算了。
可是网友不同意,尤其是一个叫“真理”的网友,口气很坚决,说宋敏必须给老人道歉,这是原则问题。
他还配合媒体,扩大了这件事的影响。
宋敏的生活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不管她走到哪里,都能被认出来。
工作找不到,上街也被人指指点点。
后来她只能待在家里,闭门不出.渐渐得了抑郁症。
网友不相信宋敏得了抑郁症,说这是宋敏不给老人道歉的托词,他们坚持要求宋敏出来给老人道歉。
没办法,宋敏的母亲站出来,替宋敏给褚梅的母亲道了歉。
可是网友觉得这还不够,说她不能代表宋敏,还说宋敏母亲教子无方,宋敏才做出这样的事。
宋敏母亲一窝火,得了脑血栓。
宋敏的弟弟宋武在读高三,学习一直挺好,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
可是最近因为姐姐的事,一直不能专心学习,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一天他去食堂吃饭,不小心坐了别人的座位,同学不但说了他,还说他母亲还真的是教子无方。
一句话惹恼了宋武,他扔掉饭盒,跟同学打了起来。
幸好被其他同学拉开,才没惹出更大的麻烦。
看到生病的母亲和姐姐,宋武下决心要找到那个叫“真理”的人给母亲道教。
他查看了所有回帖,发现名叫“真理”的人,是这次网络声讨事件的领头人,就是他一直要求宋敏出来道歉,并且坚决不相信宋敏得了抑郁症。
宋武通过几个精通电脑的同学,搜索到了“真理”的住址。
一天晚上,他截住了下班回家的“真理”,要求他给母亲道歉。
“真理”不肯,宋武就把他打了。
“真理”很瘦弱,没打得过宋武,反而被宋武打伤了胳膊。
“真理”又气又恼.打电话报了警,警察把宋武带走了。
褚梅得知“真理”受伤后,去医院看他。
她劝“真理”放过宋武。
说他还是个孩子。
马上就要高考了。
她不要求宋敏给母亲道歉了,说这事就到此为止吧。
“真理”却说,不可能,这事没完!世界不能黑白颠倒,宋敏必须得给老太太道歉!再说,我也不能白白挨打。
褚梅劝了半天,也没能让“真理”改变主意。
她很担心,不知道事情还要怎样发展下去。
她很后悔,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发那个帖子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3年2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 ) A.小说以褚梅的母亲与宋敏发生的冲突开头,普普通通,没有过多新意,但随着情节的推进,作者起笔平常反更见写作功力非同一般。
B.宋敏曾想跟老人道个歉,褚梅也多次想算了,可见她们胸怀善良之心。
与此形成对比的“真理”却得理不饶人,处处显出凶恶之相。
C.小说以“真理”作为网友的名字,意义非凡:既符合社会现实,义暗示了这个网友会坚持到底的性格,还能引起读者对打双引号的“真理”的深思。
D.小说从褚梅母亲和宋敏的言语冲突起笔,到后来宋武与“真理”的肢体冲突,事情的逐步发展,寓示了构建文明友善社会的重要性。
5.小说中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巧合”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请找出三处并分析该处巧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5分)6.小说中的事件并非无法控制,但作者却以“无法控制”作为故事结局,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9题。
材料一移动支付在我国的普及性越来越高。
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 2月,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移动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渗透迅速,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与此同时,支付宝也发布了2016年中国人全民账单,4.5亿消费者过去一年71%的支付笔数发生在手机移动端,超10亿人次使用这种“指尖土的公共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之相对应的移动支付方式在中国实现了蓬勃发展。
移动支付方式的兴起也改变了部分人的消费习惯。
如今,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它多应用于小额、快捷、便民等支付领域,如公共交通、旅游、菜场、便利店、移动互联网消费等。
部分银行手机银行业务、非银行支付机构钱包产品中嵌入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如话费流量、车票、酒店预订、网点门票、违章罚款等功能,移动支付生态圈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