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解析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解析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解析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大纲

第八章:

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第九章:

可逆电池,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桥梁公式、Eθ与Kθa的关系),用Nernst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pH值).

第十章:

极化现象,超电势,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的类型.

第十一章:

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续)的特点,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

第十二章:

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量子产率,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酶催化.

第十三章: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开尔文公式,液-固界面现象(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

第十四章:

分散系统,胶体,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丁铎尔效应,电动现象(电泳、电渗),电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唐南平衡.

考试题目类型

一.名词解释: (每词3分,共4词,计12分)

二.选择填空: (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三.证明与推导: (计8分)

四.计算题:(电化学1题,动力学2题,表面化学1题,共计40分)

重要的名词

1.电化学: 研究电能和化学能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2.迁移数: 离子j 所传导的电流(量)与总电流(量)之比. Q

Q I I t j

j j =

= 3.摩尔电导率: 指把含有1mol 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 c

V Λm m κ

κ=

= 4.柯尔劳施离子独立运动(迁移)定律: 在无限稀溶液中,离子彼此独立运动,互不影响,

无限稀释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等于无限稀释时阴、阳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

∞--∞++∞+=,,m m m v v Λλλ(化学计量单元),∞-∞+∞+=,,m m m Λλλ(类元电荷计量单元)

5.离子强度: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与其价数的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半.∑=

22

1

j j z m I 6.可逆电池: 将化学能以热力学可逆的方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可逆电池.包括化学

反应可逆和能量交换可逆两个方面.

7.液体接界电势: 在两种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或同种电解质但浓度不同的溶液的界面间

产生的电势差.它是由于离子的扩散速率不同造成的,是不可逆的.也称扩散电势. 8.金属-难溶盐电极: 在金属上覆盖一层该金属的难溶盐后浸入含该难溶盐阴离子的溶

液中构成的电极.包括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和难溶氧化物-难溶盐电极

9.分解电压: 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地进行分解时所需(必须)的最小外加电压. 10.极化: 在有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的电极电势偏离平衡电极电势的现象.

11.超电势: 在某一电流密度下,电极的电极电势与其平衡电极电势的差值的绝对值.

12.比表面积: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 m

A a s

S =

13.界面: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厚度). 14.表面: 与气体相接触的界面.

15.表面张力: 指向表面并与表面相切,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上的紧缩力. F l

γ=

.

16.附加压力: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 2'

s p R γ=

17.吸附: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18.物理吸附: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19.化学吸附: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20.吸附质: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

21.吸附剂: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

22.表面过剩/表面吸附量: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

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2

2da dr RT a A n S ?-==Γσ 23.表面活性剂: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

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4.临界胶束浓度: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

25.速率方程: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

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

26.转化速率: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

27.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反应

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dt

dc v dt d V r j

j ?=?=11ξ(恒容)

28.反应机理: 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

也称反应历程.

29.基元反应: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30.简单反应: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

31.复合反应: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也称复杂反应

3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或正整

数)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 33.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

成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34.反应级数: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数可言 35.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0/1/2/3次方成

正比的一类反应.

36.反应分子数: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子、原

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37.半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1/2t . 38.分数寿期: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α所需的时间αt . 分数衰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β所需的时间βt .

若βα-=1,则βt t a =. 如: 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3/4t =60min,而其四分

之一衰期1/4t =60min

39.初始速率: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

40.范特霍夫规则: 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约增加1~3

倍.

4~210

≈+T

T k k 41.对峙反应: 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也称可逆反应. 42.平行反应: 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

43.连串反应: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也称连续

反应.

44.稳态近似法: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子、离子、

自由基等),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

45.链反应: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通过活性组份(自由基或原子)的不

断再生,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又称连锁反应.

46.直链反应: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

反应. 也称为单链反应.

47.支链反应: 由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

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的反应.

48.原盐效应: 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49.光化反应: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50.光化学定律: (1).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2).在初级过程中,一

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

51.光敏剂: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

入的一类物质.

52.催化剂: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和化学

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

53.催化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 54.自催化作用: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

55.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 56.分散体系(系统):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 57.分散相: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 58.分散介质: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59.分子分散体系(系统):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

(系统).又称真溶液,简称溶液.

60.胶体分散体系: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1~100nm(即9710~10m --,傅版)

或1~1000nm(即m 6910~10--,天大版)之间的分散体系(系统).

61.扩散: 有浓度梯度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布朗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

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d d d d s n c D A t x

=-?? 62.憎液溶胶: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 63.沉降: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64.电泳: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

65.电渗: 在多孔膜(或毛细管)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 66.流动电势: 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抟细管)定向流动时,在多孔

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

67.沉降电势: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

端所产生的电势差.

68.聚沉值: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聚沉值越小

聚沉能力越强.

69.感胶离子序: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70.悬浮液: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 71.乳状液: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

72.唐南平衡: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由于大

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

1.已知在300K 时,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s 50,且反应温度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1倍.若指前因子1710979.2-?=s A 且与温度关系不大,试求: (1).300K 时,反应的转化率达到87.5%所需的时间. (2).使反应转化率在s 50内达到75%所需的温度. 解:

(1).因一级反应有: k t 2ln 2/1= ,和 kt y

=-11ln (或k a t a )

1ln(--=

) 所以: )(01386.050

2

ln 2ln 12/1-===s t k

)(15001386.0%)5.871ln(11ln 1s y k t =--=-= [或)(15001386

.0)

87

1ln(8/7s t t =--==] (2).据题由: )1

1(ln 2112T T R Ea k k -=

得: )(60.532ln 3145.8300

310300310ln 1121212-?=??-?=?-=mol kJ k k R T T T T Ea

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t Ae y

RT Ea /11ln -=-,即: RT Ea

t A y -=?--)1ln(ln

所以: )(3105010979.2)75.01ln(ln

3145.81060.53)1ln(ln 73

K t A y R Ea T =??--?-=?---=

(也可先据kt y

=-11ln 求出)(02773.0)1ln(1-=--=s t y k ,再由RT Ea

A k -=ln ln 求T)

2.

k

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βα][][B A k r

=,求βα和.

解: 据题有: β

α

000][][B A k r =, 故可得:

βαβ

α1

,01,02,02,01

,02,0][][][][B A B A r r =

将第1,2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

α

???

? ??=1,02

,01

,02,0]

[][A A r r 即: 0.10.10.2ln 15.030

.0ln

][][ln

ln

1

,02,01

,02,0===

A A r r α

同理,将第1,4组数据代入则可得:

β

???

? ??=1,02,01

,02,0]

[][B B r r 亦即:00.10.2ln 15.015

.0ln

][][ln

ln

1

,02,01

,02,0===

B B r r β

3.今在473.2K 时研究反应D C B A k

+?→?

+22,其速率方程可写成y

x B A k r ][][=.现经实验1得当A 、B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013-?dm mol 和0.023-?dm mol 时,测得反应物B

试求(2).实验2: 当A 、B 的初始浓度均为0.023-?dm mol 时,测得初始反应速率仅为实验1的初始速率的1.414倍,求A 、B 的反应级数y x 和的值.

(3).求算k 值. 解:

(1).由实验1数据可知,min 53952/1=t ,min 130254/3=t .因此时有:00

0][2

][1][A B A ==,故原方程可写成n y x y y

x y

y

x

A k A k x A k

B A k r ]['][2)]([2][][0=??=-??==++,

即此条件下,反应速率与简单n 级反应相同.

利用简单n 级反应的分数寿期公式k

C n a t n n a 101)1(1)1(-----=可得:1212/14/3+=-n t t 亦即: 50.12

ln )

1539513025ln(12ln )1ln(12/14/3=-+=-+

=t t n (2).由实验2知:y x y x B A k B A k 1,01,02,02,0][][4.1][][=

即: y

x y x 02.001.0414.102.002.0??=?,所以: 50.0)

1.0/

2.0ln(414

.1ln ≈=

x

因y x n +=,所以: 00.150.050.1=-=-=x n y

(3).由(1)得:

]

min )[(1068.7539501.05.0212])[15.1(21)5.01(2'15.0345.01

5.01

5.105.11------???=???-=---==dm mol t A k k a y y

4.某一级反应P A →,在某给定条件下的初始速率为133min 101---???dm mol ,1h 后速率为133min 102

5.0---???dm mol .求反应的2/1 ,t k 和初始浓度0,A c . 解:

(1).对一级反应有:A A

kc dt

dc r ==

,积分得:)exp(0,0,kt c e c c A kt A A -==-,而当反应刚开始的一瞬间,则有:0,0A kc r =, 故:)exp()exp(00,0

,0

kt r kt c c r kc r A A A -=-== 所以: )(min 0231.010

25.0100.1ln 601ln 11

3

30---=??==r r t k (这是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联合求解的实例)

(也可将0,0A kc r =和A kc r =同时代入kt c c =0

ln

得: kt r

r =0ln ) (2).由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得: (min)0.300231

.02

ln 2ln 2/1===k t (3).据题得: )(04323.00231

.0100.113

00

,--?=?==dm mol k r c A

5.现在的天然铀矿中1:139 : 235238=U U ,已知U 238

的蜕变反应的速率常数为1.521010-?a,U 235的蜕变反应的速率常数为9.721010-?a -1.问在20亿年(2910?a)

前,U U 235

238 : 等于多少?(a 是时间单位年的符号)

解: 据题中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知,两蜕变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由kt c

c

=0ln 可得:

t k k c c c c c c c

c )(ln ln

ln 235238235238

235

238

2350

235

2380

238-=???

?

?

?=- 所以: 1

:271:96.26]102)1072.91052.1exp[(139])exp[(9

1010235238235238

235

238

≈=???-??=-=--t k k c

c c c

6.已知对峙反应)()(g B k k g A ==

-1

1

在25℃时的正、逆向速率常数分别为0.3162h -1和

0.06324h -1。现将温度升高10℃,发现正向反应的速率比25℃时增加2.5倍,逆反应的活化能为45.8kJ/mol 。试求:

(1).反应在25℃时的平衡常数K p

(2).正反应的活化能Ea 及逆反应在35℃时的速率常数k -1 (3).反应在35℃时的平衡常数K p

(4).反应1小时后的转化率a 及反应物转化35%所需的时间t (5).反应的热效应Q 解:(1).反应开始后,正反应的速率为: )(a p k r -=101正

, 逆反应的速率为:

a p k r 0

1-=逆.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 0506324

03162011...====-θ

p p k K k k (2).由阿仑尼乌斯公式

)(ln 2

11211T T R Ea k k -= 对逆反应有:

)('ln ,,2

1112111T T R Ea k k -=-- 故有:

)

(....)(.exp .)('exp ,,1

32112112

1115180153081529831458253510845063240---=????

????-??=???? ??-=s T RT T T Ea k k

(3).因: )(...).(,,1112

1106713162053521-=?=?+=s k k

由(1)和(2)和结果可得: 608911518

010*********...)()(,,===

=-k k T k T K p p θ

(4).对峙反应的净正向反应速率为:

a p k k p k a p k a p k dt

a p d r 011010101011)()()]([--+-=--=-=正

积分得: t k k a

k k a k k k k )()/(ln )(ln

11111111111

---+=+-=+-

反应1小时后的转化率为:

638801067

111518011115180106711111111../.])..(exp[/])(exp[=+?+--=++--=--k k t k k a

反应物转化30%所需的时间为:

)

(..)./.(ln

..)/(ln h a k k k k t 32903010671115180111

11518010671111111111=?+-+=+-+=

--

一、选择题(22分)

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

A.)()()(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B.)()(5.0)(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C.)(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D.

)]()([2)(22-

∞+∞∞+=ΛCl Ca CaCl m m m λλ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 A.

B αα=± B. 3B αα=± C. 2/1B αα=±

D. 3

/1B αα=±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

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

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

D. 以上说法都对 4.某电池反应为-+

+=++OH Hg 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

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 ( ) A. 0>E B. ?E E = C. 0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

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

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

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 A →2,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

A. 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

C. 双分子反应

D. 以上都无法确定

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P A →的速率方程为A c c c k r =,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可写为A P P P k r =,式中c k 与P k 的关系为 ( ) A. P c k k = B. RT k k P c ?= C. RT k k c P ?= D. P c k k /1= 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

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

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

A. 总表面能

B. 表面张力

C. 比表面积

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

A. 0/<αγd d 正吸附

B. 0/<αγd d 负吸附

C. 0/>αγd d 正吸附

D. 0/>αγd d 负吸附

12.将少量的KI 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中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

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 ( )

A. 食盐水溶液

B. 大分子溶液

C. 空气

D. Fe(OH)3溶胶

1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AgCl G m f ?

?的是 ( )

A. Ag(s)|AgCl(s)|KCl(aq)|Cl 2(p ?),Pt

B. Ag(s)|Ag +||Cl -|Cl 2(g),Pt

C. Ag(s)|Ag +||Cl -| AgCl(s)| Ag(s)

D. Ag(s)|AgCl(s)| Cl -|| Ag +| Ag(s) 15.乳状液属于 ( )

A. 分子分散体系

B. 胶体分散体系

C. 粗分散体系

D. 憎液溶胶 16.兰缪尔(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放热的

17.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1F 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1F ,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 A. 电池反应的m r U ? B. 电池反应的m r H ? C. 与环境交换的热Q D. 电池反应的m r G ? 18.一定T 、P 下可以发生?G >0的反应是 (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

B. 光化学反应

C. 催化反应

D. 溶液中的反应 19.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 布朗运动

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

C. 溶剂化层的作用

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 20.某光化学反应A + h ν→ A*, 其速率与 ( )

A. A 的浓度有关

B. A 的浓度无关

C. A 的浓度和h ν有关

D. 不确定

21.实验活化能Ea 、临界能Ec 和0K 时的能量差E 0,三者在数值上近似相等的条件是 ( )

A. 基态振动频率很高

B. Ec 很小

C. 温度很低

D. 基元反应 22.BET 吸附等温式中V m 为 ( )

A. 饱和吸附量

B. 平衡吸附量

C. 铺满第一层的吸附量

D. 总吸附量

二、简答题(16分)

1、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

B (1) E 1

2、平行反应 A C 为副产物,

C (2) E 2

已知活化能E 1>E 2,怎样改变温度对反应(1)有利?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3、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三、计算题(62分)

1、 反应)(2)()(22

g HI g I g H k

?→?+的速率方程为2

22I H H P kP dt

dP =-

,400K 时

117101---??=kPa s k 。将H 2引入含有过量固体碘的玻璃瓶中,H 2的初始压力为20kPa ,

假设固体碘与其蒸气迅速达成平衡,碘的蒸气压为120kPa ,试计算该反应的半衰期

?2/1=t (10分)

2、 2、某气相反应P A ?→?

2,已知该反应的A P 1

与时间t 为直线关系,50℃下截距为150atm -1, 斜率为2.0×10-3atm -1.s -1,

(1)说明该反应是几级反应?导出该反应速率的定积分表达式;

(2)反应的活化能1

.60-=mol kJ E a ,试计算10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2=k

(15分)

3、已知100℃时水的表面张力131085.582

--??=m N O H γ, 密度为3958-?=m kg ρ。在

100℃、101325Pa 压力下的纯水中,假设在水面下形成一个半经m R 8

10`-=的小气泡。问:

(15分)

(1)该小气泡需承受那些力的作用,大小是多少? (2)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多大?

(3)由以上数据说明液体过热的原因。

4、已知298K 时电池Pt,H 2(P ?)|H 2SO 4(b)|O 2(P ?), Pt 的E 为1.228V ,水的生成焓

12.1.286)298,,(--=?mol kJ K l O H H m f ?

。 (15分)

(1) 写出电极及电池反应式;

(2) 计算电池反应的?=?m r S 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

????P T E

5、25℃时,某溶液中含有 Ag +(a 1=0.001), Ni 2+(a 2=0.1)和H +(a 3=0.001),且已知H 2(g )在Pt 、Ag 、Ni 上的超电势分别为0.12 ,0.2及0.24。用Pt 电极电解上述溶液,当外加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时,在阴极上依次发生什么反应?假设在Pt 等金属上析出上述各金属的超电势可忽略不计。 已知

V

Ag

Ag

7994.0/=+

??,

V Ni

Ni 23.0/2-=+

?? (7分)

一、单项选择题(22分)

1. C ;

2. D ;

3. D ;

4. D ;

5. D ;

6. D ;

7. A ;

8. C ;

9. B ;10. A ;11. A ;12. D ;13. D ;

14. A ;15. C ;16. C ;17. C ;18. B ;19. B ;20. B ;21. C ;22. C ;

二、简答题(16分)

3、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毛细凝聚现象。

答:由开尔文公式可知,相同温度下凹液面上方液体的蒸气压小于平液面,因此对平液面没有达到饱和时,对凹液面已经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蒸气将在毛细管中凝聚,例如硅胶吸水就是水对硅胶润湿由于毛细凝聚所至。

B (1) E 1

4、平行反应 A C 为副产物,

C (2) E 2

已知活化能E 1>E 2,怎样改变温度对反应(1)有利?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答:升高温度有利。还可采用加入适当催化剂的方法增加目的产物B 的量。 3、使溶胶聚沉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加入电解质;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加入少量的高分子溶液;升温等方法。

三、计算题(62分)

3、 反应

)(2)()(22g HI g I g H k

?→?+的速率方程为2

22I H H P kP dt

dP =-

,400K 时

117101---??=kPa s k 。将H 2引入含有过量固体碘的玻璃瓶中,H 2的初始压力为20kPa ,

假设固体碘与其蒸气迅速达成平衡,碘的蒸气压为120kPa ,试计算该反应的半衰期

?2/1=t (10分)

解: 依题意可知 2

2

222''I H I H H kP k P k P kP dt

dP ===-反应为准一级

反应的半衰期

sec 1078.5sec 1201012ln 2ln '2ln 472/12?=??

?

?????===

-I kP k t

2、某气相反应P A ?→?2,已知该反应的A P 1

与时间t 为直线关系,50℃下截距为150atm -1,

斜率为2.0×10-3atm -1.s -1,

(1)说明该反应是几级反应?导出该反应速率的定积分表达式;

(2)反应的活化能1

.60-=mol kJ E a ,试计算10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2=k

(15分)

解:(1)该反应的A P 1

与时间t 为直线关系,反应为二级

t k kt P P kP dt

dP A A A

A '211210

2

==-=-

(2) 50℃下斜率为2.0×10-3atm -1.s -1, 即 k`=2.0×10-3atm -1.s -1

?

???

??--=2

21

`1`ln

T T R Ea k k k 2=25.1atm -1.s -1

3、已知100℃时水的表面张力131085.582

--??=m N O H γ, 密度为3958-?=m kg ρ。在

100℃、101325Pa 压力下的纯水中,假设在水面下形成一个半经m R 8

10`-=的小气泡。

问:

(1)该小气泡需承受那些力的作用,大小是多少? (2)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多大? (3)由以上数据说明液体过热的原因。

(15分)

解:(1)该小气泡需承受的力:

Pa Pa P R P P P S 78

31019.1]1013251011085.582[`

2?=+???=+=

+=--大气大气γ

(2)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设为p r

`2ln

*

R M p p RT r ργ=

)101(958.1018.1085.582101325ln

15.373..314.883131311m m kg mol kg m N Pa

p KT K mol J r

--------?-??????=

?

kPa p r 3.94=

(3)计算表明小气泡内水的蒸汽压远远小于小气泡承受的压力

P kPa p r <<=3.94

因此小气泡不能存在,只有体系温度升高,表面张力降低,则曲界面附加压力减小,同

时温度升高,气泡中蒸气压增大,液体才能沸腾。

4、已知298K 时电池Pt,H 2(P ?)|H 2SO 4(b)|O 2(P ?), Pt 的E 为1.228V ,水的生成焓

12.1.286)298,,(--=?mol kJ K l O H H m f ?

(1) 写出电极及电池反应式;

(2) 计算电池反应的?=?m r S 电动势的温度系数?

=???

????P T E (15分) 解:(1) 负极反应 H 2(P ?)-2e -→2H + 正极反应 0.5O 2(P ?)+2e -+2H +→H 2O 电池反应 H 2(P ?)+0.5O 2(P ?) = H 2O

(2)

ZEF G G m r m r -=?=??

11.0.237.)96500228.12(---=??-=mol kJ mol J

1

1113..8.164..102980.2371.286-----=??? ???+-=?-?=

?K mol J K mol J T

G H S m

r m r m r ???

P

m r T E ZF S ?

?? ????=??

141.1054.8.9650028.164---?-=??? ???-=?=??? ????K V K V ZF S T E m

r P

?

5、25℃时,某溶液中含有 Ag +(a 1=0.001), Ni 2+(a 2=0.1)和H +(a 3=0.001),且已知H 2(g )

在Pt 、Ag 、Ni 上的超电势分别为0.12 ,0.2及0.24。用Pt 电极电解上述溶液,当外加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加时,在阴极上依次发生什么反应?假设在Pt 等金属上析出上述各金属的超电势可忽略不计。 已知

V

Ag

Ag

7994.0/=+

??,

V Ni

Ni 23.0/2-=+

?? (7分)

解:

V 6220.0ln /Ag

Ag /Ag

Ag

=+=++

+

Ag a F RT

?

??

V 2596.0ln 2222/Ni

Ni /Ni

Ni

-=+=++

+

Ni a F RT

?

??

H 2在Pt 上析出时

V 2974.0ln 22

/Pt H -=-=

+Pt H a F RT

η?

H 2在Ag 上析出时

V 3774.0ln 22

/Ag H -=-=

+Ag H a F RT

η?

H 2在Ni 上析出时

V 4174.0ln 22

/Ni H -=-=

+Ni H a F RT

η?

/Pt

H /Ni /Ag

Ag

22.???>>++

Ni

∴ 外加电压增加时,在阴极上依次析出 Ag →Ni →H 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一)亚洲概况 1.亚洲的地理位置: (1)亚洲的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166)度。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2)海陆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面与欧洲相连;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3)边界: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地形、河流: (1)亚洲的主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亚洲地势特地:中部高,四周低。地势特点决定河流的流向:呈放射性向四周分流。 (3)世界最高点和最低点:“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8844米)“世界屋脊”是指青藏高原;死海(海拔-415米)(4)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水量最大淡水湖。 (6)亚洲的中心:帕米尔高原 (7)亚洲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黄河、长江、湄公河、珠江和黑龙江;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萨尔温江、印度河和恒河;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自西向东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3、亚洲气候特征: (1)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跨北寒带、北温带、热三带气候。 ②最典型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③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3)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人口第一大洲,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1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基督教(西亚巴勒斯地区)、伊斯兰教(西亚阿拉伯半岛)、佛教(南亚古印度) 7.亚洲的经济状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在多数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二)东南亚 1、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州(两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两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2、主要组成: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中南半岛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特点:多火山、地震,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3、多个国家的首都分布在河流沿岸:河内(越南)一红河;金边(柬埔寨)一湄公河;万象(老挝)一湄公河;曼谷(泰国)一湄南河;仰光(缅甸)一伊洛瓦底江。这是因为:河流沿岸多为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共6国),注入南海。 4、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大部)、热带雨林气候(马来群岛大部)。 5、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千岛之国”之称。 6、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7、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8、富饶的物产: 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泰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要的石油输出国; 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9、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大多是在中国的广东和福建两个省。人们常说的“下南洋”里的“南洋”就是指东南亚。 10、马六甲海峡: 1、两洋:A 印度洋 B 太平洋 2、大洲:C 亚洲 D 大洋洲 3、海峡:F 马六甲海峡 4、马六甲海峡是日本是“海上生命线”。

高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高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高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1 电场 1.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m2/C2,Q1、 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6.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7.电势与电势差:UAB=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电势能的

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0.电势能:EA=q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 11.电势能的变化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S/4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化学 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H-1,N-14,O-16,C-12,Na-23,Mg-24,S-32,Cl-35.5,Zn-65,Ba-137 Br-80 第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1.张青莲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1991年他准确测得I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这是相对原子质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值。则下列关于11549In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1549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 B.11549In原子核内有49个中子 C.11549In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其质量数,为115 D.11549In是In元素的一种核素 2.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与纳米镊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区别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观察外观B.丁达尔效应C.过滤D.加热 4.下列有关仪器刻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容量瓶的体积标线刻在瓶颈上B.量筒的"0"标线在中间 C.量筒最下端刻有“0”标线D.托盘天平刻度尺有"0"标线,刻在尺的中间5.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A.硫酸、纯碱、孔雀石B.硝酸、烧碱、蓝矾 C.冰醋酸、乙醇、醋酸钠D.盐酸、熟石灰、苛性钠

物理化学下册试题及答案

OO六一二og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A卷 注意:学号、姓名和所在年级班级不写、不写全或写在密封线外者,试卷作废—*.计算题。(本大题6分) 将某电导池盛以0.02 mol dm3 KC l溶液(25C时其电导率为0.277 S m1), 在25C 时测得其电阻为82.4 Q,再换用0.005 mol dm 3K2SO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 Q。求: (1) 电导池常数K(l/A); (2) KSO溶液的电导率; (3) KSO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二. 问答题。请回答下列各题。(本大题4分) 在进行重量分析实验时,为了尽可能使沉淀完全,通常加入大量电解质 (非沉淀剂),或将溶胶适当加热,为什么?试从胶体化学观点加以解释。 三.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10分) 均相反应2A+B3Y+Z在一定温度体积下进行,测得动力学数据如下: 其中C A,0及C B,0分别表示A及B的初始浓度;A,0表示A的初始消耗速率,即,假定反应速率方程的形式为 (1) 确定分级数,的值和总反应级数; (2) 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四.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本大题6分) CH 4气相热分解反应2CHGR +H2的反应机理及各元反应的活化能如下:

已知该总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 试求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五. 计算题。请计算下列各题。 (本大题8分) 下列电池的电动势在 25C 时为1.448 V : Pt | H 2 ( p ) | HCl ( b=0.1 mol - kg -1, =0.796 ) |Cl < p ) | Pt (1) 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 计算氯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E (Cl |Cl 2 |Pt )。 六. 推导题。(本大题6分) 气相反应2A(g) Y(g), 是二级反应,反应开始时只有A ,压力为p”, 试推导反应系统的总压力p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七. 选择题。在题后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代号。(本大题共 22小题,总计60分) 1、 (3分)在等温等压下影响物质的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因素:( ) (1) 是表面积A; (2)是表面张力 ; (3) 是表面积A 和表面张力 ;(4)没有确定的函数关 系。 2、 (3分)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总大于同温度下平液面的蒸气压。是不是 ? 3、 (2分)微小颗粒物质的熔点 与同组成大块物质的熔点 的关系是:( ) (1) ; (2) = ; (3) ; (4)不能确定。 4、 (4分)朗缪尔等温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2) CH CH 3- +H- E I =423 kJ -mol CH + CH4GH +H- 日=201 kJ -mol -+ CH 4 CH 3- +H E 3=29 kJ -mol -+ CH 3- CH 4 E -i =0 kJ -mol (D

高二下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高二下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一】高二下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的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能量,引起局部区域瞬时加热,向外发射各种电磁辐射,并伴随粒子辐射突然增强。 1、影响 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太阳色球层中一声爆炸,地球大气层即刻出现缭绕余音。耀斑爆发时,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严重危及宇宙飞行器内的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当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碰撞,破坏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电波的功能。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会受到干扰甚至中断。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作用,产生极光,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耀斑爆发的探测和预报的关切程度与日俱增,正在努力揭开耀斑迷宫的奥秘。 2、耀斑的成因 太阳大气中充满着磁场,磁场结构越复杂,越容易储存更多的磁能。 当储存在磁场中的磁能过多时,会通过太阳爆发活动释放能量,太阳耀斑即是太阳爆发活动的一种形式。

长期的观测发现,大多数耀斑都发生在黑子群的上空,且黑子群的结构和磁场极性越复杂,发生大耀斑的几率越高。平均而言,一个正常发展的黑子群几乎几小时就会产生一个耀斑,不过真正对地球有强烈影响的耀斑则很少。【篇二】高二下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氧气反应产生的物质叫做氧化物。根据化学性质不同,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两大类。 1、酸碱性 根据酸碱特性,氧化物可分成4类:酸性的、碱性的、两性的和中性的。 (1)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呈酸性溶液或同碱发生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例如: P4O10+6H2O→4H3PO4 Sb2O5+2NaOH+5H2O→2Na[Sb(OH)6] 大多数非金属共价型氧化物和某些电正性较弱的高氧化态金属的氧化物都是酸性的。 (2)碱性氧化物。溶于水呈碱性溶液或同酸发生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例如: CaO+H2O→Ca(OH)2 Fe2O3+6HCl→2FeCl3+3H2O 大多数电正性元素的氧化物是碱性的。 (3)两性氧化物。同强酸作用呈碱性,又同强碱作用呈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9高二下·扬州期末) Cu2(OH)2CO3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Cu2(OH)2CO3属于() A . 酸 B . 碱 C . 盐 D . 氧化物 2. (2分) (2016高二上·新密开学考) 下列仪器及其名称不正确的是() A . 量筒 B . 试管 C . 蒸发皿 D . 分液漏斗 3. (2分) (2018高三上·台州月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食品袋中常放生石灰,能起到抗氧化剂的作用 B . NaHCO3固体可以做干粉灭火剂,金属钠着火可以用其来灭火

C . 硫酸可用于化肥、医药、农药的生产,金属矿石的处理 D . 用于电气工业的纯铜可由黄铜矿冶炼直接得到 4. (2分) (2018高一下·天津期中) 第 81 号元素符号为 Tl,其中一种原子的质量数为 204。下列关于 Tl 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 . 这种原子的中子数为 81 B . Tl 是非金属元素 C . Tl 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 Tl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ⅢA 族 5. (2分) (2016高一上·鄂尔多斯期中) 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碘、并回收四氯化碳,所采用的方法是() A . 蒸发 B . 蒸馏 C . 过滤 D . 分液 6. (2分) (2016高一上·上饶期末) 下列反应肯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化合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置换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7. (2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 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物理化学》下册试卷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应化专业) 一、选择填空(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用同一电导池分别测定浓度为0.01mol ·kg -1和0.1mol ·kg -1的两个电解质溶液,其电阻分别为1000Ω和500Ω,它们的摩尔电导率之比Λm (1) :Λm (2)为( )。 (a )1 : 5 (b )5 : 1 (c )10 : 5 (d )5 : 10 2 CaCl 2的摩尔电导率Λm 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m 关系为( ) (a ))Cl ()Ca ()CaCl (22-++=m m m Λλλ (b ) )Cl ()Ca (2 1)CaCl (22- ++=m m m Λλλ (c ))Cl ()Ca 2 1()CaCl (22- ++=m m m Λλλ (d ) )]Cl ()Ca 2 1([2)CaCl (22- ++=m m m Λλλ 3. 在10cm 3 、1mol ·dm -3 的KOH 溶液中加入10 cm 3 水,其摩尔电导率如何 变化?( ) (a )增大 (b )减小 (c ) 不变 (d )无法判定 4. 浓度为m B 的H 3PO 4溶液,其平均离子活度系数为γ± ,则H 3PO 4的表 观活度a B 可表示为( ) (a )4 θB B 4?? ? ??=±m m a γ (b ) θ B B 4m m a ±=γ (c )?? ? ??=±θB B 27m m a γ (d ) 4 θ B 4B 27??? ??=±m m a γ 5. 电极 OH - (a -)|HgO(s)| Hg(l)作为还原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 (a )Hg Hg →+-+e (b )- -++→+e O H HgO(s)OH Hg(l)22 (c )2O Hg(l)HgO +→+- e 2 (d ) - 2OH Hg(l)O H HgO 22+→++-e 6. 细胞色素(Fe 3+ ) + e →细胞色素(Fe 2+ ),在298K 时标准电极电势为0.25V ,则反应:H 2(g) + 细胞色素(Fe 3+ ) → H + + 细胞色素(Fe 2+ )的θ m r G ?为( )kJ ·mol -1 (a )48.2 (b )24.1 (c )-24.1 (d )-48.2 7. 将一原电池两极短路,此时电池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与反应焓变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及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资料 ★写卷子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东南面,小华在小明西北面。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 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1、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 ,在进行判断。 2、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3、早晨同学们面向太阳举行升旗仪式,此时同学们面向( )面,背对着( )面,左侧是( )面。 4、送信。(每小格20米) 1.鸽子要向 飞 米,再向 飞 米就把信送给了小松鼠。 2.鸽子从松鼠家出来,向 飞 米就到了兔子家,把信送给兔子后再向 飞 米找到大象,最后再接着向 飞 米,又向 飞 米把信交给小猫。 3.从鸽子开始出发,到把信全部送完,在路上共飞了 米。 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游玩,走进动物园大门,正北面有狮子馆和河马馆,熊猫馆在狮子馆的西北面,飞禽馆在狮子馆的东北面,经过熊猫馆向南走,可到达猴山和大象馆,经过猴山向东走到达狮子馆和金鱼 馆,经过金鱼馆向南走到达骆驼馆,你能填出它们的位置吗?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高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一)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 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 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2019高一化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2.试卷满分100分,考试限定时间为100分钟。 3.考试结束时答案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3.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 24 Al—27 Ca-40 P—31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包括20个小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60分) 1. 为纪念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人们把第101号元素(人工合成元素)命名为钔。该元素最稳定的一种原子可以表示为:。该原子所含中子的数目为 A.56 B.157 C.258 D.101 2.下列物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 A.Li B .Na C.K D.Rb 3.下列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 C B. Si C. P D. Cl 4.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的是 A.H2O和H2O2 B.D2和T2 C.12C和14C D.O2和O3 5.下列微粒中与OH-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该

微粒可能为() A.F- B.Mg2+ C.NH4 + D.CH4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反应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化学反 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B.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为释放能量的反应 C.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7.用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的是 A.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B.增加锌粒的用量 C.不用锌粒,改用锌粉 D.加入少量浓硫酸 8.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H2O2 B.Na2O2 C. H2 D.CH4 9.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A.正、逆反应不再进行 B.反应物的浓度为零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 D.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10.同周期的A、B、C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A>H2B>CH3 C.非金属性A>B>C D.阴离子还原性C3–>B2–>A– 11.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A.∶‥‥O∶C∶‥‥O∶ B.

物理化学(下)试题 应化材化

物理化学(下)试题 (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专业用) 一、选择题(22分) 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 A.)()()(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B.)()(5.0)(22- ∞+∞∞+=ΛCl Ca CaCl m m m λλ C.)(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D.)]()([2)(22- ∞+∞∞+=ΛCl Ca CaCl m m m λλ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 A. B αα=± B. 3B αα=± C. 2/1B αα=± D. 3 /1B αα=±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 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 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 D. 以上说法都对 4.某电池反应为-+ +=++OH Hg 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 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 ( ) A. 0>E B. ?E E = C. 0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归纳5篇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成绩分化的分水岭,成绩往往形成两极分化:行则扶摇直上,不行则每况愈下。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1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 (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 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 高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2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呼和浩特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呼和浩特市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月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s区都是金属元素 B . s区都是主族元素 C . 稀有气体在ds区 D . 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 2. (2分) (2018高一上·汪清月考) 侯德榜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由他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中有这样一个反应:2NaHCO3 Na2CO3+H2O+x ,则x的化学式是() A . CO B . CO2 C . H2 D . CH4 3. (2分) (2018高一下·北京期中) 下列物质中,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 A . NaCl B . O2 C . NH4Cl D . CO2 4. (2分) (2018高一下·桂林期末) 硼(B)的原子序数是5,硼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 . HBO2

B . H3BO3 C . H2BO3 D . H4B2O5 5. (2分) (2018高三上·伊春期中) 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 A . 放热反应 B . 吸热反应 C . 有催化剂作用 D . 无法判断 6. (2分) (2016高一下·株洲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凡是放热反应的发生均无需加热 B . 凡是需要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 .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7. (2分) (2016高一下·怀仁期中)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 液态氟化氢中存在氢键,所以其分子比氯化氢更稳定 B . 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推断出元素的非金属性:Cl>S C . 能形成+7价含氧酸及其盐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 D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6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 8. (2分) (2018高三上·辽源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B . 区别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方法是看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

《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物理化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0.001 mol ·kg -1 K 3[Fe(CN) 6]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A) 6.0×10-3 mol ·kg -1 (B) 5.0×10-3 mol ·kg -1 (C) 4.5×10-3 mol ·kg -1 (D) 3.0×10-3 mol ·kg -1 2、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3、298 K 时, 0.005 mol ·kg -1 的 KCl 和 0.005 mol ·kg -1 的 NaAc 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分别为 γ ±,1和 γ ±,2,则有 ( ) (A) γ ±,1= γ ±,2 (B) γ ±,1> γ ±,2 (C) γ ±,1< γ ±,2 (D) γ ±,1≥ γ ±,2 4、金属与溶液间电势差的大小和符号主要取决于: ( ) (A) 金属的表面性质 (B)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C)金属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D)金属的本性和溶液中原有的金属离子浓度 5、金属活性排在H 2之前的金属离子,如Na + 能优先H +在汞阴极上析出,这是由于:( ) (A) φθ(Na +/ Na) < φ θ(H +/ H 2) (B) η (Na) < η (H 2) (C) φ (Na +/ Na) < φ (H +/ H 2) (D) H 2在汞上析出有很大的超电势, 以至于φ (Na +/Na) > φ (H +/H 2) 6、已知Λ ()K O H m 291,2∞=4.89×10-2-1 2 mol m S ??,此时(291K)纯水中的m (H +) =m (OH -) =7.8×10-8 mol ·kg -1 ,则该温度下纯水的电导率为( ) (A)3.81×10-9 S ·m -1 (B )3.81×10-6 S ·m -1 (C)7.63×10-9 S ·m -1 (D )7.63×10-6 S ·m -1 7、基元反应体系aA + dD → gG 的速率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d[A]/dt = k A [A]a [D]d ; (B) -d[D]/dt = k D [A]a [D]d ; (C) d[G]/dt = k G [G]g ; (D) d[G]/dt = k G [A]a [D]d 。 8、某反应速率常数k = 2.31 × 10-2mol -1·dm 3·s -1,反应起始浓度为1.0 mol ·dm -3,则其反应半衰期为: ( ) (A) 43.29 s ; (B) 15 s ; (C) 30 s ; (D) 21.65 s 。 9、反应A + B → C + D 的速率方程为r = k[A][B] ,则反应:( ) (A) 是二分子反应 ; (B) 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 (C) 不是二分子反应 ; (D) 是对A 、B 各为一级的二分子反应 。 10、有关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分子组实际经历途径中每个状态的能量都是最低 ; (B) 势能垒是活化络合物分子在马鞍点的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能量之差 ; (C) 活化络合物在马鞍点的能量最高 ; (D) 反应分子组越过马鞍点后可能返回始态 。 11、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 )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

2018年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政治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1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总复习提纲 (一)亚洲概况 1.亚洲的地理位置: (1)亚洲的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166)度。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3)边界: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地形、河流: (1) (2)亚洲地势特地:中部高,四周低。地势特点决定河流的流向:呈放射性向四周分流。 -415米)(4)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水量最大淡水湖。 (6)亚洲的中心:帕米尔高原

(7)亚洲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黄河、长江、湄公河、珠江和黑龙江;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萨尔温江、印度河和恒河;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自西向东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 3、亚洲气候特征: (1)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跨北寒带、北温带、热三带气候。 ②最典型的气候是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③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3)上海冬、季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人口第一大洲,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1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基督教(西亚巴勒斯地区)、伊斯兰教(西亚阿拉伯半岛)、佛教(南亚古印度) 7.亚洲的经济状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在多数国家中占主导地位。 (二)东南亚

高二下册物理磁现象及磁场的知识点归纳:高二磁场知识点

高二下册物理磁现象及磁场的知识点归纳:高二磁 场知识点 1、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 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假想的曲线,本身并不存在; ②磁感线切线方向就是磁场方向,就是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③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④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3、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指南针:小磁针指南的叫南极(S),指北的叫北极(N),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偏角: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梦溪笔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