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绪论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绪论

4.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 • 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 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 次的意识状态。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将理论运用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与 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个案法
对某一被试者所做 的多方面的深入详 细研究,包括他的 历史资料、作业成 绩、测验结果,以 及别人对他的评价 等,目的在于发现 影响某种心理和行 为的原因。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 的条件下观察被试 者的行为或活动, 探索客观条件和人 的心理活动之间因 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 基础学科。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认知 情绪、情感
意志 需要和动机
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
人格倾向性(心理倾向) 人格
人格特征(心理特征)
心理 (心理现象)
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 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及意志活动,我们把这三类心理现象称为心理过程,因为它们都是以过程的形式 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5、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发应。
五、简答题1、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1)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像,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像过程。
(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
(3)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4)人有意识性,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要特征。
2、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认知观点、精神分析观点、人本主义观点、现象学观点3、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早在古希腊时期,有关心理问题的论述,心理学的思想就早已出现。
(3)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已经脱离哲学母体而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说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六、论述题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1)心理的物质载体[1]心理现象的产生依附于一定的物质实体[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
(2)人的心理的环境依存性[1]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离开了环境的影响,人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1]表现为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2]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3]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更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4]人的心理的主体最重要的特点是人的意识性。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一节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
3、应用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理论用于实际生活,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4、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应用心理学。
5、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动物心理)。
6、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7、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8、认知也叫认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9、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10、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1、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3、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无脊椎动物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既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只有人类才有思维,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大脑又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14、客观现实即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5、心理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16、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7、心理现象即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医学心理学绪论及心理学基础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恒常性
三、记忆(memory) (一)记忆的概念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重新反映。
(二)记忆的类型及其特点
瞬时记忆(immediate memory): 储存时间1s左右的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储存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
(二)种类: 1.按照思维的凭借物: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2.按照思维的指向性: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3.按照思维的方式: 习惯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五、想象(imagination)
(一)概念: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 形象的过程。
(二)种类:
1.无意想象:指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 地产生的想象。
1.交叉学科:涉及医学和心理行为科学
2.基础学科:与解剖、生理等一样为基础课程 3.应用学科:可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也可独
立应用于社会人群
二、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
1. 临床心理学:研究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等医 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并对有精神障碍或心身疾 病的患者进行心理的咨询指导和行为矫正的治疗。 2. 变态心理学: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 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 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3.神经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大脑神经结构与 活动之间关系,是心理学与神经学的交叉学科。 4. 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即研 究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相应的最佳心理护理。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2.医学模式的历史发展:
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巫 医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及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倾向与心理过程的特点。
4.心理状态: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5.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控制适当信息引起心理的研究。
6.心理测量法: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进行测量,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的机能,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6.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有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7.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三、选择题1.以下属于心理学理论领域的是: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D.咨询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包含了对心理现象各方面的研究,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2.“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以下哪一学派的观点:AA.格式塔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3.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A.罗杰斯 B.铁钦纳 C.奈瑟 D.皮亚杰四、简答题: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基础心理学(PDF)

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 生理心理学 代表人物:塞里、沃尔夫等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 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 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
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二、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感受性 •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 激。我们把这个范围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 听觉适应、听觉疲劳、职业性耳聋 (二)听觉器官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 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
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数级数 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 术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用 公式表达即S=KlogR。S是心理量;R是物 理量;K是一个常数。S和R的关系是对数 的关系。
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 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感觉分类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 和机体觉。
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定义
• 感受性的定义: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 觉能力叫感受性。
• 感觉阈限的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量叫感觉阈限。
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 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
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 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 器活动和过程。
心理学基础绪论

15
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意识指向的对象有时处在注意中心或焦点, 有时在注意的边缘,有时也可能在没有注意 或略微注意的情况下。 一般来讲,人们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清晰 地对学习材料进行信息加工,是以注意状态 为基础并由注意状态相伴随的。 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16
生理觉知与潜意识
10
价值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一般是通过需要、 兴趣、信念和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兴趣的培养、信念的确立、理想的形 成对个体行为的产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二)意识和注意
意识可分为:正常意识状态、异常意识状态。 异常意识状态:原因、原理来自12异常意识状态
比如:睡眠、做梦、做白日梦。 在酒精、海洛因、大麻、咖啡因和尼古丁等药物的 作用下,会改变人的意识状态; 在听音乐、坐禅、催眠、高烧和脱水等情况下,也 会有异常意识状态发生。 有研究认为,异常意识状态与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 。神经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它起 抑制和兴奋两种作用。某些异常意识状态(如幻觉 )可能是神经递质抑制作用解除的结果。由于抑制 13 作用的解除,导致了原来没有的感觉产生了。
18
元认知
脑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如果在对外部信息加工的同 时,人也把意识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后 者这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在认知之上的认知。 如:当我们阅读时,阅读视线有两条,一是书上的 文字,这是阅读过程;二是当意识到自己没看懂 (监测),就跳回去再重读(调节),此时的加工 对象不再是书上的文字,而是自己的阅读过程,是 元阅读,是个体对自己阅读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需要、动机和意志 意识和注意 感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 情绪和情感 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绪论

(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的原则 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定义:是指对人的心理研 究中必须考虑到把收集到的客观资料和主管资料科 学的整合起来。 我们把作为参与试验研究的有机体称为被试者或被 试。 被试:研究对象 主试:研究人员
首先,要周密考虑到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客观量化 变量(variable):是指在质和量上可以有变异的因 素或特征 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映 种类和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系统性 系统性(systematization)定义:是指心理学的科 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心理学家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范围很广,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描述心理事件。每一种心理事件都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2)揭示心理规律。例如艾宾浩斯用系统的实验发现了一条心理
(三)个体心理与行为 心理学通过研究行为来研究有机体的心理。 行为(behavior)定义:是一个包含动作、活动、 应答、反应、运动等含义的很广的术语,指有机 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可分为两类:1、可观察到的行为 和反应,称为外显行为;2、心理的活动,称为内 隐行为。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引起行为的刺激通常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而起作用 的。同样的刺激在不同人的身上的行为反应并不同。及使
经典片段之 肖申克的救赎.flv 第一次 坐下来,你因被判终身监禁已在此20年? 是的,先生 你有感到悔过么? 是的,绝对有,先生。我是说,我得到了教训。我 敢说我已经完全 改变了,不会再为害社会了,这是神的真理。 第二次 坐下,你因终身监禁在此30年,觉得自己改变了么? 是的,先生,毫无疑问,老实说我已改过,我已不 会为害社会。上 帝可以作证,真的改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应用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咨询心理学(counseling psychology) 管理心理学(managerial psychology) 消费心理学(consumer psychology) 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法律心理学(forensic psychology)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 广告心理学(advertising psychology)
4)紧张不易放松的人感受性低,不容易被催眠
5)意志力弱的人,感受性低,不容易被催眠
6)好奇心强的人,只是想观察、试验,不易被催眠
7)恐惧心太重的人,因为看了太多小说、电影,心生恐 怖,不容易被催眠
动物也可以被催眠
国际著名催眠大师徐 明给公鸡进行催眠
人们对心理学的误解
❖心理学家知道“我在想什么”(算命、相面) 。 ❖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心理学只研究变态的人。 ❖心理学家都会催眠和解梦。
优点: ➢ 直接观察,第一手资料。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其行 为和心理活动较少受到“环境干扰”。
电影“恐怖催眠师” 的海报
哪些人不容易被催眠 ?
1)体质虚弱或神经衰弱者,感受性低,不容易进入催眠 状态
2)教育程度低或常识缺乏者,听不懂指令,不易被催眠
3)不够专心的人容易分心、胡思乱想,不容易被催眠
3)不够专心的人容易分心、胡思乱想,不容易被催眠
3)不够专心的人容易分心、胡思乱想,不容易被催眠
心理学基础绪论
问题
一提到心理学
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懂心理学的人会猜,知到别人在想什么!!!
催眠!!!懂心理学的人会催眠吗?催眠是真的吗?
有关催眠的一些常识
什么是催眠
催眠的科学定义是“讯息单位的超载”。对人催眠,就 是让人接受到的讯息超过意识能够处理的程度,从而不 由自主地进入潜意识状态。
总体研究内容
生理 现象
心理 现象
人在知、情和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经常处于动态的过程 之中。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 情感过程(喜、怒、哀、恶、惧等)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等)
催眠是什么状态
催眠状态就是,类似半梦半醒的状态,做白日梦的状态, 每个人每天都经常有的经验。
催眠时为何常常闭着眼睛?
让眼睛闭着,只是为了有效营造舒适良好的状态,眼 睛张开同样可以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能使我们做出违反自己意志的事吗?
在一般情况下,被催眠者不会服从违反道德和自己意愿 的指示,催眠师会运用一些欺骗的手法,合理化被催眠 的行为,这样违反意愿的催眠才能成功。
。。。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与思辨相对
发展性原则
——与静止相对
系统性原则
——与单一相对
具体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和记录 被试的外部活动(行为、动作、言语、表现等),以了解 其内部心理活动的方法。
适用情况: ①对所研究的对象 ③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对
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
象
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内隐和外显的)
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1、心理是物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2、个体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 3、现代科学的论据。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2、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主观能动性。 3、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三)人的心理离不开环境刺激
1.心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客观事物是心理的源泉
2.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3. 3.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1920年辛克莱发现
的“狼孩”。
(四)心理与行为密切联系
1. 行为是个体的可观察测量的反应或活动 2. 行为能表现心理,但不同于心理;这种表现
(一)基础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general psychology) 生理心理学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
个性心 理特征
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 人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概念等)
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 定的总体的精神面貌。
社会 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动物心理
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 个 思维、表象与想象、言语
人的信息加工
研 究
体 心 动机、情绪和情感 理
行为控制和调节系统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 动规律的科学。
➢ 心理现象是什么?分类? ➢ 心理现象从何而来(发生)? ➢ 心理现象受何影响(发展)? ➢ 心理现象有何规律?
心理现象是什么?
听声看字认图表,感觉 知觉 第一哨。 边听边记边思考,思维 记忆 前后跑。 动眼动手抗干扰,注意 稳定品质好。 老师提问举手早,外部言语 立功劳。 老师幽默大家笑,情绪 情感 全来到。 女生真比男生笨?学了能力 就知道。 文静好动有差别,气质 类型有一套。 你我行为映心理,生活一书真奇妙。
可能觉知到的,也可能是没有觉知到的。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因果研究(cause and effect) ➢ 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
相关研究(correlation study) ➢ 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
个案研究(case study) ➢ 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一、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