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新终稿

制定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新终稿
制定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新终稿

关于制定(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系统谋划、科学安排,明确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 需求导向,以学生为本。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安排和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自身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保证专业基本规格。坚持全面、

协调、均衡发展的质量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梳理、分析、论证,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大部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上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教育内容上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统一,教育方法上的应用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统一,教育对象上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核心课程知识领域设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保证人才培养规格。

3. 整合精选,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对于同类专业间的共同课程,要加强内容和体系上的统筹与协调。坚持“学为所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和设计,构建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4. 强化实践,突出特色。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保证基本专业规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类别、人才培养规格特点、专业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结合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要求,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

5.坚持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结合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凝练专业主干课程,精炼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实基础、适口径、强能力、善应用、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刻苦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具有开展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一门外语。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总体框架

(一)学制与修业年限

本科各专业的基本学制为四年,在校修业年限为4—6学年。

(二)学期安排

实行每学年两学期制。第一学期19周,其中教学18周,考试1周;第二学期20周,其中教学17周,考试1周,军事理论与训练 2周;第三至第七学期20周,其中教学19周,考试1周;第八学期17周,其中毕业设计14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教育1周。表1为2014年—2018年在校周数与假期计划表。

(三)学时与学分安排

1.四年制本科理论教学周内的教学学时控制在2400学时以内(含实验学时),平均周学时不得超过24学时。

2.依据《甘肃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关于推行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工作的通知》(甘价费【2009】286号)文件精神,工科类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0-178学分,文科类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170学分;艺术类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5-175学分。工科类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30%,非工科类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20%。

表1 2014—2018年在校周数与假期计划表

3.理论教学(含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每16学时1学分。其中,体育课每30学时1学分,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为1学分。设计类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为1学分(计16学时);实习类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除毕业实习每周为1学分(计16学时)外,其余实习每周为学分(计8学时),学分最小单位为学分。

4.学生应通过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获得课外创新实践相应学分,各专业学生应最低获得2学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暑假进行),计2学分。

5.每学期考试周的考试课程一般安排4—5门;理论课程的学时应为16的整数倍,必修课程门数不超过40门。各类课程(含实践课程)实行归口管理,课程归属部门全面负责课程规划和建设工作。

(四)课程结构及相关说明

1.课程结构

2.有关说明

(1)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均需开设的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求,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从业基本要求的训练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等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选修课及实践环节三部分。公共基础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理工科技、艺术体

育四类,要求所有学生毕业前至少修满6学分,其中工科类专业学生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体育不低于4学分。具体安排见表1。

(2)学科(专业)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是各主干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各学科门类应设置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为学科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基础课程,其设置要体现基础性、支撑性和有效性,要注意精减课程门数、精炼课程内容,注重课程衔接的合理性,特别是核心课程及其先修课、后续课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同一学科门类下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同学科基础课应统一组织教学,统一考核。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求及归属见表2、表3。

表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要求

(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为完善学生在本学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而开设的课程,也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此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体现各专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为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而设置,应具有前沿性、广泛性、实用性等特点,一般应从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后开设,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选修的最低学分要求。

表2 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求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含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这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必要的专业训练。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2学分,第二学期末开设。由学生处制定军事理论与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

表3 本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归属部门

(5)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后,以实习项目管理方式、以较严密的组织形式、在仿真或实际工作环境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6)金工实习的设置由各学院自定。

(7)毕业实习(2周)是学生在学习全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后、毕业之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过程中全面总结专业知识、巩固专业能力、融入职业环境,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同时为完成毕业设计提供实践条件,为学校检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8)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分为三大类:一是创新课程,二是开放实验,三是创新项目。创新教育课程按实践教学安排进程计划。创新教育学分是本科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占2学分。学生通过必修

创新课程、开放实验或参加创新项目可获得创新教育学分。

(五)课程名称与编码

1.课程名称

凡一门课程跨学期上课需在课程名称后标注阿拉伯数字,并用括号表示,如: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

公共必修课根据不同学科门类,由开课单位提出分层次课程设置方案,由相关专业选择开设,其名称为在课程名称后标注英文字母,如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C、高等数学D。跨院开设的学科课程或专业类必修课或实践环节亦采用同样做法。

2.课程编码

课程编码为五位,各位的含义如下:

(1)院部中心代号代

号代表部门

代表部门

01机电工程学

院A09人文社会科

学学院

I

02电气工程学

院B10艺术设计学

J

03软件工程学

院C11会计金融学

K

04土木工程学

院D12基础学科部L

课程序号

课程性质

院部中

05电子信息工

程学院

E13体育部M

06汽车工程学

院F14工程训练中

N

07管理学院G15材料工程学

O

08外国语学院H16招生就业处P

17图书馆R (2)课程性质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2—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3—专业必修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

5—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6—实践教学环节。

(3)课程序号

依照各院部中心课程简介的顺序进行排序,对于多学时课程和多学期课程,要连续排列编号。

(4)本科专业课程编号前B。如B01221。

五、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要求

1.各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文件,将学校总体要求与各专业建设思路相结合,科学定位,体现专业特色及专业优势。在制定过程中,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关注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及特色,认真制定切合本院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

2.各学院应建立由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也可适当吸收学生代表)参加的制定培养方案的专门工作组,在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3.为保证各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更紧密,培养方案定位更准确、更科学、更具特色,各学院要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会由5—9名委员组成,成员可为教育专家、生产管理一线的行业专家、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校友、本院骨干教师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指导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4.制定的培养方案应做到“三个符合”,一是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符合社会需求与学校实际;二是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要求;三是课程内容符合课程设置要求。

5.课程设置时,应注意开课顺序和学生每学期课时负担的大致均衡,合理确定课程的开课学期。处理好课程的前后接续关系,避免先行课与后续课同步或颠倒开课的现象(包括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

6.基础学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学院、体育部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提出公共基础课程的具体改革方案,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7.各本科专业要提出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四类实习的具体实施方案,修订实习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任务书、指导书。

六、工作程序

(一)教务处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提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经审批后下发各教学单位。

(二)开设专业的教学单位根据原则意见要求,组织调研专业需求,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主管教学院长审定签字,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汇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家组进行论证。

(四)开设专业的教学单位根据专家组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并报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长审批。经批准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为学校法定文件。

附件:

1.兰州工业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2.兰州工业学院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程一览表

附件1:

兰州工业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提交时以上删除)

XXXX(代码)

(英文名称)

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等部门/领域/岗位)从事(¨¨¨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参考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P423。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列出1—3个主要的一级学科】

核心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列出10—15门课程】。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列出5—10个主要集中性实践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列出5—10个主要专业实验】

五、基本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

六、毕业合格标准及学位授予条件

毕业合格标准:具有学籍的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学位授予条件:符合《兰州工业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试行)》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七、教学计划

表一全学程各学期教学周数分配表

表二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4)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5) (5)建设实践基地 (5)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7) 3、东南大学 (14) 4、浙江大学 (15)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3)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4) (5)建设实践基地 (4)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6) 3、东南大学 (11) 4、浙江大学 (12)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于今年3月-4月多次召开了电子商务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计划修订会议,会议集思广益,讨论很热烈。存在的问题如下:

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

7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 原则意见 校教字〔2010〕236号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特制定《成都大学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紧密结合成都区域的经济发展,突出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过硬实践应用能力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 2、整合课程设置,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3、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知识的宽厚性、专业知识的前沿性。 4、重视理论,加强实践,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5、因材施教,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三、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 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旨在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②掌握……(理论、知识、技能)的,③具备……(能力、素养)的,④能在……(部门),从事……(工作)的⑤人才定位(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分解。 3、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均为四年。 专科:各专业的标准学制均为三年(五年一贯制除外)。 4、专业主要课程 支撑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为指导设置专业主要课程。 5、毕业学分要求 毕业前须修满的学分,包括总学分与选修学分的毕业要求。 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本科为160-190分,专科为120-143分。其中,选修课程的学分不得低于总学分的20%。 6、教学计划表 四、课程设置具体要求 1、学分计算方法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 告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

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战略,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本公司的人才梯队,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大学实习生/技、管培生进入各个岗位是公司提升整体人才素质的必要方式。 二、培训原则 1.量化原则;新进实习生/技、管培生的培养目标要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实习生/技、管培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考核指标要能够量化、明确、具体,符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岗位、专业侧重不同。 2.公正原则;考核要客观公正、符合实际,不能夸大或贬低实习生/技、管培生实际表现。 3.责任原则;培养导师要热情承担培养责任;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考核责任人须积极主动承担起考核责任,不得推诿、扯皮,或无故拖延考核期限。 4.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

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技术型人才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和实习生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指针对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应届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指针对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应届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实习生培养指针对在大中专院校已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学习,需提升实践工作经验,但尚未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实习生/技、管培生。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可制定“雏鹰计划”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成绩优异的新入职大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或各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四、职责分工 1.人力资源部职责 1)负责实习生的入职报到、岗前培训、岗位分配以及实习期/培养期考核; 2)负责召开实习座谈会工作; 3)定期与新进实习生进行非正式交流与沟通,关注其工作与生活情况; 4)制定《实习生/技、管培生轮岗培训内容》,负责新进实习生培训记录等管理工作; 5)制定培训与活动计划并进行费用预算申报; 6)协助各部门制定、执行帮带培养计划并做好相关记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doc

合肥师范学院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11年) 为落实学院“师范性、应用型、教学类”办学定位,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就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等为依据,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以及合肥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安徽,面向基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整体推进“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落实“三新三会”和“三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应用性原则。紧贴区域产业升级、行业发展状况,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遵循教育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全面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建设。 (二)协调性原则。进一步控制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以“能用、适用、应用”为目标,整体优化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

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的应用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交通信号采集处理、网络通信与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的交通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根据工程项目需要进行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规划与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交通检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具备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控制与维护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设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信息与控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方向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系统规划与集成、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方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或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或者9)年。根据《XX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修业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并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经审核准予毕业。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关于我校修订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要“把学校建设成水平高、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特提出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修订的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将我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成果,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中。 2.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高等财经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政治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又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扎实的基本本领,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要突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基础、注重素质和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要求的教学内涵,加强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基本素质。 3.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保证在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和高水平。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的是国家对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各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上,反映的是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各专业要在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学科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努力将本专业的优势

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doc

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职业院校规范教学管理,深化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学院“立足开发区,服务烟台市”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科学构建符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二)坚持标准引领,促进特色发展。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

设备配备规范)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鼓励高于标准、体现特色。 (三)坚持多方参与,促进产教融合。工作规划设计、方案研究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要注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要充分考虑学校师生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避免闭门造车、照搬照用;方案整体设计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四)坚持科学规范,促进开放共享。方案制订流程规范,内容科学合理,适当兼顾前瞻性,文字表述严谨,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校教学基本文件的严肃性,具有可操作性;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注重提炼打造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中国方案,体现中国特色、国际水平,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建共享。 三、总体要求 一、立德树人,因材施教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充分考虑专业职业面向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因材施教,提升德育质量。 (二)以生为本,成果导向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附件1《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深化我院高职教学的改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专业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与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起,对行业岗位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兼顾学生就业需求和人生发展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二、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代码081301 院(部、系) 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培养方案修订人签字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教学院长(主任) 签字年月日院(部、系)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单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化学工程与工艺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达到: (1)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化工专业知识、现代信息及实验技术,有效解决化学工业过 程(特别是石油化工过程)的生产、管理、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化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伦理等非 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具有项目管理、技术评价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问题中,有效 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持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产品及过程开发、方案评价、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系统集成等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技术结论等。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过程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产品和过程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 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判断其准 确性和适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化工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化工专业工程实践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安排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同时还要促进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同德育的有机结合。 要重视体育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 要结合实习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每学期主要在课余时间安排适当的校园建设和社会公益劳动。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正规课程的延伸,要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非智力素质的修养。 2.面向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立足于龙江经济和地方企(事)业当前的发展水平及现实条件,首先满足毕业生第一岗位任职的需要,同时具有适应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近期内发展的能力。教学内容一般应以常规、成熟的理论和技能为主,以生产(服务)第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重点,兼顾专业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3.整体优化,着眼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应按照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体系,专业设置要宽窄并存,按需调整,灵活设置,一般情况下要适当拓宽专业口径,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硬技能”的原则。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要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出发,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新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建立人才合理知识和能力模块,构建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素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得到整体优化。 4.课程体系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贯穿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条主线,要构建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 16号)文件要求,结 合我院高职教学的实践,对制订2010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广度,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学院的办学定位。 二、基本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深入相关产业行业的企事业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把握相应技术领域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服务 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据此作为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起点,有效地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专业建设。 实行“双证书”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可 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推出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基本办学模式,本着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目的。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请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为开展产学结合提供基础;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 有效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3、体现“房地产”特色,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围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在房地产专业方向的实习、 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各专业对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体系、结构等方面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双证融通”。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把“双证书” 制度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等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 三、框架体系 (一)基本内容及格式(见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二)课程设置及说明 1、课程设置与学时要求 (1)教学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集中)。课堂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课内实践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课堂学时;实践教学包括项目实训、毕业设 计、顶岗实习、专业实习、职业技能鉴定等教学环节,课时均记为实践学时。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讨论稿) 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2、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多渠道搭建自主研学平台,突出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基本原则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 进一步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203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 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 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1、会计学(Accounting)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八、专业主要实验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九、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在第一学年暑期、第二学年暑期、第三学年暑期以及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分别进行个案分析、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整个实习和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0周。十、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原则意见

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修订)原则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结合学校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分析(麦可思调查),特制定本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面向,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通过职业分析(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能力要求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全面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3、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做好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提炼,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4、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职业素养养成、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 5、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持续推进网络课程开发建设及应用。 6、充分贯彻实践育人理念,构建包括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社团活动实践(课外素质拓展)、社会体验实践(志愿服务)等模块的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将实践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二)课程标准 1、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团队精神等融入课程内容。 2、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任务驱动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3、注重过程考核,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项目的情况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结合起来进行考核。 4、制定的课程标准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且充分考虑学生基本情况、教学软硬件条件等,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019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

2019 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治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职业院校规范教学管理,深化育人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促进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 系建设,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 ,贯彻学院“立足开发区,服务烟台市”的办学 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科学构建符合学院办学定 位和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德技并修。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 全过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的 关系,注重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二)坚持标准引领,促进特色发展。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 标准为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公共基础 必修课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

设备配备规范)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 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鼓励高于标准、体现特色。 (三)坚持多方参与,促进产教融合。工作规划设计、方案 研究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要注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要充分考虑学校师生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避免闭门造车、照搬照用;方案整体设计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四)坚持科学规范,促进开放共享。方案制订流程规范, 内容科学合理,适当兼顾前瞻性,文字表述严谨,体现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作为学校教学基本文件的严肃性,具有可操作性;借鉴 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注重提炼打造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中国方案,体现中国特色、国际水平,在国际交流合作中促进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的共建共享。 三、总体要求 一、立德树人,因材施教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 素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 精神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充分考虑专业职业面向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因材施教,提升德育质量。 (二)以生为本,成果导向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年制)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所属院部: 二、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4年 修业年限:3-8年3-6年(外语类、旅游类、设计类) 授予学位:***学士学位 修业期满经考试合格,同时获取外语类证书(***或同等级外语合格证书)、计算机类证书(****或同等级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职业资格类证书(***或同等级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拓展证书者,准予毕业;对在规定的学制内修满学分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 (一)人才培养模式(表述要简明、扼要,500字以内。) 本专业按照“一体两翼、三元共育、四个对接、五进五融”的总体设计要求,……,培养具有****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分点概括) 1.突出外语特色 强化外语学习,提高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学生毕业前四级通过率达到100%,或者雅思分数达到分,托福分数达到55分,……(六级通过率根据每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自行设定) …… 2.**** …… 3.**** …… …… 四、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二)专业培养要求(展开到三级标题)

1知识体系****知识 …… ****知识…… ****知识…… 2能力体系****能力…… ****能力…… ****能力…… 3素质体系****素质 …… ****素质 …… ****素质 …… ****素质

…… 五、课程体系 (一)专业主干课程与知识和能力的对应关系(按开设学期排序)

(二)课程体系四阶递进关系链路图(大框和箭头用实线;写具体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中带标号(一)、(二)的应删去标号) 注:实线框表示必修课,虚线框表示选修课。(画图中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也请标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