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非孟德尔遗传
非孟德尔遗传

05 非孟德尔遗传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2 3
基因组学研究
非孟德尔遗传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 组的结构和功能,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和工具。
进化生物学
非孟德尔遗传在进化生物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 机制。
物种保护
非孟德尔遗传现象在物种保护方面也有着重要的 应用,例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的 遗传多样性。
基因突变是DNA序 列的随机变化,可以 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 插入或缺失,导致基 因功能的丧失或改变。
突变可以发生在生殖 细胞或体细胞中,并 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
染色体变异的机制
01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数量或 结构的异常,可以导致遗传信 息的改变。
02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异 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如染色 体数目过多或过少、染色体片 段的缺失、重复或易位等。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包括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 质重塑等。
表观遗传学机制
如DNA甲基化可以抑制基因表达, 而组蛋白乙酰化则可以促进基因 表达。
表观遗传学与疾病
表观遗传学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 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 代谢性疾病等。
02 非孟德尔遗传的机制
基因突变的机制
非孟德尔遗传变异可以迅速传播和固定,加速物种的进化过程。
促进生物多样性
非孟德尔遗传机制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增加生物多样性。
进化可塑性
非孟德尔遗传变异可以使得物种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具有更大的可塑 性,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动物遗传学非孟德尔遗传

习题
P282 1、3、5
嘿!
下 课 了
人类的PWS和AS综合征
不同的症状:
PWS:智力低下,过度肥胖,身材矮小,小手小足… AS:特殊面容,大嘴呆笑,步态不稳,智力低下…
相同的原因
15号染色体长臂15q11— q13有微小缺失
不同的原因
PWS:患者缺失的15号染色体来自父亲,即缺少父源15 号染色体缺失片段上的基因。
AS:患者缺失的15号染色体来自母亲,即缺少母源15号 染色体缺失片段上的基因。
毛 色 镶 嵌 小 鼠 的 成 因
人类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测定
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男女活性相同,表明女性有一条 X染色体失活。 G-6PD电泳分出快型F和慢型S,由一对等位基因F和S编码; FF或SS型出现一条带,F/S型出现两条带。 用胰酶消材化处理F/S型女人的皮肤组织,使其分成单个细 胞,进行单克隆培养,从各克隆取样电泳,每个克隆都只有 一条带。
四、基因效应的分析
1.非孟德尔现象 并非所有的非孟德尔现象 都是核外基因的效应,但核外基因的效应必 然表现出非孟德尔现象。
2.正反交结果不同 精子含线粒体极少,卵 子含线粒体很多,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征。 但正反交结果不同不一定是核外基因的效应, 例如母体效应、伴性遗传。
3.F2代混合家系分析 4.核移植后代的分析
遗传密码子的比较
三、核外基因的遗传特征
1.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组织的细胞中,无组织特异性; 2.为多拷贝基因组,其含量占总DNA的0.5%; 3.结构为共价、闭合、环状,分子量在几百kb以下; 4.呈现严格的母性遗传; 5.遗传上具有自主性; 6.进化速率不同; 7.基因转移(核基因组内随机插有mtDNA,称为核 mtDNA) 。
非孟德尔遗传模式:表观遗传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非孟德尔遗传模式:表观遗传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王杰1,徐友信2,刁其玉1,张乃锋1(1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2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寿光262700)摘要:为了阐明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首先阐释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内容。
然后对肿瘤、阿尔兹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过程中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以及非编码RNA 等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概括。
该研究对进一步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孟德尔遗传;表观遗传学;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 中图分类号:Q78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asb15100062Non-Mendelian Inheritance Patterns:Advances in Epigenetics and Its ApplicationWang Jie 1,Xu Youxin 2,Diao Qiyu 1,Zhang Naifeng 1(1Fe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Feed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Agriculture ,Beijing 100081;2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guang Shandong 262700)Abstract :To clarify the application of epigenetics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disease development,research content of epigenetics was reviewed.Then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non-coding RNA in the process of related diseases including cancer,alzheimer ’s disease,atherosclerosis,and diabetes and other human diseases were reviewed.The results will help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related diseases and its molecular regulation mechanism.Key words :Mendelian inheritance;epigenetics;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chromatinremodeling;non-coding RNA 0引言核酸作为生命大分子物质,其中的碱基序列贮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第09章非孟德尔遗传

14
五、核外遗传(extranuclear inheritance)
1 核外遗传现象的发现
柯林斯报道了紫茉莉镶嵌叶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
父本枝条表现 母本枝条表型
后代表型
白色
白色
白色
绿色
白色
花斑
白色
白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花斑
绿色
白色
花斑
花斑
绿色
线粒体DNA的遗传密码不仅与所有真核和原核 基因所用的有一定的差异,甚至不同种属的线粒 体所用的遗传密码也不完全相同(P278)。
22
3 核外基因的遗传特征
(1)无组织特异性
(2)为多拷贝基因组,但其含量仅占细胞总DNA的 0.5%左右。
(3)结构一般为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分子量小, 在几百kb以下,远远小于核基因组
基因组印迹依靠单亲传递某种性状的遗传信 息,被印迹基因会随着它来自父源或母源而有不 同的表现,即源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中一个不 表达或表达甚微。因此,基因组印迹不遵循孟德 尔遗传定律。
12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2基因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
Igf-2基因的突变基因Igf-2m将导致矮小型小鼠, 但是否产生矮小型小鼠取决于Igl-2m的印迹情况。
♂
♀
Igf-2/Igf-2 × Igf-2m/Igf-2m 2m
♀
♂
Igf-2/Igf-2 × Igf-2m/Igf-
Igf-2 Igf-2m ▲(被印迹)
正交
Igf-2m Igf-2 ▲(被印迹)
反交
非孟德尔遗传

三色猫大多 数是B和b基 因的嵌合的 雌性猫。
患病的雄猫
不能生育,
有多余的X染
色体(XXY,
整理ppt
XXXY等)
XXXXY,Klinefelter’s syndrome
整理ppt
XYY karyotype
整理ppt
Down syndrome
整理ppt
第四节 基因组印迹
或称亲本印迹 (parent imprinting) 是指基因组在传递遗传信息的
整理ppt
“臃肿的年轻人”
狄更斯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书中描述过一个肥胖、红光满面但又常处于
困倦状态的男孩, 后来这孩子又被形容成“臃肿的年轻人”,
其胃口如蟒蛇般大……
整理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普拉德-威利综合症(PWS)
狄更斯所描绘的肥胖、臃肿、嗜睡、好 吃等行为特征与1956年普拉德和威利医 生撰文描述的甚为相似——
整理ppt
1949年,Murray Barr首先在雌猫细胞核中观 察到了高度凝聚的X染色体,而在雄猫中未 发现这一现象。
因此,将XX个体中失活的那条X染色体命名 为巴氏小体(Barr body)。
整理ppt
Stained sex chromatin in the nuclei of human cells showing the female-indicative Barr body (bright spot) and the male-indicative Y body (bright spot)
如:紫茉莉的母系遗传
整理ppt
第二节 母体效应
1924年,波意可特(A. E. Boycott) 和代维(C. Diver) 报道锥实螺螺壳表现“延迟”的孟德 尔式遗传。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重点整理2

第九章★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指通过营养体增殖产生后代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生长快。
★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指通过♀、♂结合产生的繁殖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种子和由此繁殖较多的种苗。
大多数动植物都是进行有性生殖的。
★近交(Inbreeding)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近亲交配。
近交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遗传稳定性,但往往伴随严重的近交衰退现象(inbreeding depression)。
★杂交(crossing or hybridization)指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的交配。
可以使原本是自交或近交的生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产生杂种优势。
一、近交的种类★自交(Selfing)指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的交配方式,它是近交的极端形式,一般只出现在植物中(自花授粉植物),又称自花受粉或自体受精(self-fertilization)。
★回交(Back-crossing)杂交子代和其任一亲本的杂交,包括亲子交配(parent-offspring mating)。
★全同胞交配(Full-sib mating)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又叫姊妹交。
★半同胞交配(Half-sib mating)仅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后代个体间的交配。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低(1-4%):如水稻、小麦、大豆、烟草等;★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常较高(5-20%):如棉花、高粱等;★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 plant):天然杂交率高(>20-50%)如玉米、黑麦等,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传粉。
★近交衰退(Inbreeding depression)近交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效应就是近交衰退,表现为近交后代的生活力下降,产量和品质下降,适应能力减弱、或者出现一些畸形性状。
非孟德尔遗传

2 非孟德尔遗传
非孟德尔遗传:正反交时子代性状不 非孟德尔遗传: 一致,只表现父方、 一致,只表现父方、母方性状或表现双亲 性状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方式。 性状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方式。 类型: 类型: 母体效应 剂量补偿效应 核遗传 基因组印迹 核外遗传
3 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
印迹遗传的分子机理
印迹遗传的分子机理是D的沉默, 甲基化。 基因表达的沉默,如DNA甲基化。 甲基化
Proteins complexed with DNA allow for more “open” structure; can be transcribed….
细胞质中有染色体吗? 细胞质中有染色体吗?
正交 母本 父本 母本
反交 父本
子代
子代
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叫做细胞质遗传。 叫做细胞质遗传。
第二节 母 体 效
应
(Maternal Effect) Effect)
1 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椎实螺遗传的要点: 椎实螺遗传的要点: # S+决定右旋、S决定左旋; S+决定右旋 决定右旋、 决定左旋; # S+对S为显性; S+对 为显性; # 子代表型由母本基因型决定
(Dosage Compensation) Compensation)
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染色质包括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其中异染 染色质包括染色质与异染色质, 色质不具有转录活性。 色质不具有转录活性。
剂量补偿效应
在哺乳动物中,雌性个体两条X 在哺乳动物中,雌性个体两条X染色体中 的一条出现异染色质化,失去转录活性, 的一条出现异染色质化,失去转录活性,使得 雌雄动物间X染色体的数量虽然不同, 雌雄动物间X染色体的数量虽然不同,但X染 色体上的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 色体上的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整个过程 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非孟德尔遗传1(1)

2:隐性上位作用
☆当上位基因处于隐性纯合状态时,下位基因的作用不
能表现出来,而当上位基因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 下位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F2产生9:3:4的比例。
如:兔子毛皮颜色:C控制黑色素形成的基因,C能合成,G负 责色素分布,G负责将C合成的色素分布在毛内部多一些;g负责 将C合成的色素分布在毛外部多一些,cc对G或g有掩盖作用, 称为隐性上位。
AA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分析ABC三组的亲本和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你可能对第二组的子代的 表现型2:1比例感到迷惑? ☆ 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正常比例应该是3:1才对 啊?大量重复实验却都是2:1,又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迷惑中……… 当你感到疑无路是,回头再看看试题中有没有漏看的关键信息,题中给出了 “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 体”的信息,由于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因此杂交后代就会出 现与典型分离比不同的结果,从而表现出“特殊”的现象。” 豁然开朗:B组杂交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死亡,导致了子代表型比2:1
时,下位基因的作用才能表现出来。F2产生12:3:1的比例。
1:显性上位作用
• 例:西葫芦显性白皮基因(W)对显性黄皮基因(Y)
有上位性作用:
• • •
P
当有 W、Y基因 无W有Y基因 无W和Y基因
白色 黄色 绿色(yy基因)
白皮WWYY × wwyy 绿皮 ↓ F1 WwYy白皮 ↓自交 F2 12白皮(9W_Y_+3W_yy):3黄皮(wwY_):1绿皮 (wwyy)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图6-15 甲基化导致基因组印迹 37
□ 人类的PWS和AS综合征
○ 不同的症状:
PWS 智力低下,过度肥胖,身材矮小,小手小足… AS 特殊面容,大嘴呆笑,步态不稳,智力低下…
○ 相同的原因
16
图6-6 X染色体随机失活 17
图6-7 巴氏小体
18
剂量补偿——雌性哺乳动物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 (失活),只有一条X染色体具有活性,使雌雄动物虽 然X染色体数目不同但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
补偿方式 哺乳动物 X染色体随机失活或父源X染色体失活 有袋动物 父源X染色体失活 黑腹果蝇 雄性个体X染色体基因表达水平加倍 秀丽线虫 雌性个体两条X染色体基因表达水平减半
15
○ 异染色质折叠程度高,处于凝缩状态, 染色时着深。
组成性异染色质 除复制期外,均处于凝缩状态, 处于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区、端粒、次缢痕等 节段。具有明显的遗传惰性,不转录也不编码 蛋白。
兼性异染色质 指某些细胞或某一发育阶段,原 来的常染色质凝缩失去基因转录活性而成。雌 性哺乳动物一条X染色体异染色质化,在上皮细 胞中形成巴氏小体、在多核白细胞中形成“鼓 槌”。
○ 毛色镶嵌小鼠 黑白斑毛色镶嵌雌性小鼠 基因型为XBXb , B基因产生黑斑,b基因产生白
斑。XB和Xb随机失活,有活性的基因表现出相 应的斑块,形成黑白相间的斑块。
21
-
图 6 8 毛 色 镶 嵌 小 鼠 的 成 因
22
○ 人类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 的测定
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男女活性相同,表明 女性有一条X染色体失活。
Igf-2突变为Igf-2m将失去原有的影响动物生长 的功能,导致可能产生矮小型小鼠,能否产生矮 小型小鼠,则取决于Igf-2m的印迹情况
○ 正反交试验 ♂Igf-2 / Igf-2 × ♀Igf-2m / Igf-2m ↓ Igf-2 / Igf-2m ▲
母源的Igf-2m被印迹,父源的Igf-2表达,后代为正 常小鼠
具有两条母源的11号染色体的小鼠在胚胎期 比正常小鼠小,而具有两条父源的11号染色体 的小鼠在胚胎期比正常小鼠大,但这两种胚胎 都死于发育阶段。
29
用人工单性生殖的小鼠胚胎,一是全套染色 体来自雄性亲本,另一是全套染色体来自雌性 亲本,这两种胚胎均在胚胎期死亡。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 基因HD来自父亲,则发病年龄小;致病基因 HD来自母亲,则发病年龄大。
32
♂Igf-2m / Igf-2m × ♀Igf-2 / Igf-2 ↓
Igf-2▲ / Igf-2m 母源的Igf-2被印迹,父源的Igf-2m表达, 后代为矮小型小鼠。 试验结果表明:
1. 正反交结果不一样; 2. 都是母源的基因被印迹,是一种母系印迹; 3. 被印迹的基因表达受抑制,失去生物学功能。
※ 上述结果表明,父系基因组和母系基因组含有胚胎发 育所需的不同信息,小鼠胚胎的正常发育需要分别来 自双亲的一套染色体。
30
三、基因组印迹(基因组印记)
来自父母双方的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存在着功能上的 差异,子代中来自不同性别亲本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当 发生改变时可以引起不同的表型,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组印 迹。
1
□ 剂量补偿效应——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的 两条染色体有一条失活,以保持雌雄个体基因 产物的剂量平衡。染色体的失活会导致染色体 上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传递方式的改变。
□ 基因组印迹——基因表达时发生可遗传的 变化,造成基因产物的改变,最终导致表型的 改变,这种变异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
□ 核外遗传——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线粒体、 叶绿体等)也含有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 也不按孟德尔式遗传。
12
图6-5 麦粉蛾眼色的遗传 13
麦粉蛾色素是由犬尿氨酸衍生的犬尿 素形成。杂合体(Aa)雌蛾的卵母细胞在 减数分裂完成前合成并积累了犬尿素,其 形成的A或a卵细胞都有足量的犬尿素,甚 至存在于aa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中,所以 复眼棕褐色。
但是,aa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由于缺 少A,不能合成犬尿素,随着个体发育, 犬尿素减少直至耗尽,成虫复眼成了红色。
6
反交组 左旋(d/d)♀×右旋(D/D)♂ F1 (D/ d) 全为左旋 F2 (D/D D/ d d/d) 全为右旋 F3 (D/D D/ d)右旋 ;d/d 左旋
F1代中的D/d ,表型与自身的基因型不一致, 不因为有D而表现右旋,而是受到其母亲的基因 型的影响而表现为左旋。F2延迟至F3才出现3:1 的分离比。
10
图6-4 椎实螺的母体效应
11
二、麦粉蛾眼色的遗传
野生型(AA/Aa)幼虫 复眼棕褐色 皮肤有色 突变型(aa) 幼虫 复眼红色 皮肤无色
AA×aa → F1 Aa 幼虫复眼棕褐色 F1 Aa ♂× aa ♀ → 幼虫棕褐色(Aa):红 色(aa)= 1:1 F1 Aa ♀× aa ♂ → 幼虫(Aa)棕褐色 → 成虫(Aa)棕褐色 幼虫(aa)棕褐色 → 成虫(aa)红 色
7
□ 椎实螺杂交试验结果的解释
母体效应的概念——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后代 表型的现象为什么延迟至F3才出现3:1的分离 比?
椎实螺的受精卵进行螺旋式卵裂,成体外 壳的旋向取决于最初两次卵裂中纺锤体的方向, 倾向右侧45°则为右旋,倾向左侧45°则为左 旋。而纺锤体的方向取决于卵细胞质的特性, 即取决于母体染色体上的基因,子代的基因型 不能对之作改变,要等到子代产生卵细胞,才 能决定下一代的表型,所以延迟了一代。
33
○ 基因的印迹过程的三个阶段
建立阶段——上例母系印迹,印迹在卵子形成 过程中建立。
维持阶段——在胚胎和个体的体细胞中,来自 母系的基因继续维持被印迹的状态,父源的等位 基因得到表达。
抹除与重建阶段——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
34
图6-12 基因印迹过程的三个阶段
35
基因印迹的机制
配子在形成过程中被打上标记
2
第二节 母体效应
一、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 椎实螺雌雄同体(精子和卵细胞都带有相同 的核基因),一般进行异体授精,单独饲养时可 进行自体授精。椎实螺外壳的旋转方向有右旋和 左旋之分,拿一个螺壳的开口对准自己,开口在 你右边的就是右旋,开口在你左边的就是左旋。
□ 外壳的旋转方向由一对基因控制,右旋(D) 对左旋(d)为显性。子代外壳的旋转方向由其 母亲的基因型决定,而与父亲及它自己的基因型 无关。
约有100-200个印迹基因。目前研究教为深入的 是小鼠印迹基因(见教材表10-3,P272)。
40
图6-16 小鼠的印迹基因
41
第五节 核外遗传
一、核外遗传现象与核外遗传学
(一)核外遗传现象 □ 叶绿体的遗传——紫茉莉的绿白斑遗 传
紫茉莉有一种品系,同一个体上有些枝条长 绿色叶子,有些枝条长白色叶子,有些枝条长 绿白相间的花斑叶子。以不同表型枝条上的花 朵相互授粉时,其后代的表型完全取决于结种 子的枝条,而与采集花粉枝条的表型无关。
叶绿体来自细胞质中的前质体,能独立复制。细 胞分裂时,前质体大都通过卵细胞质传下去,而雄 配子中前质体很少或没有。所以,叶绿体的性状大 都由结种子的亲本传下去,即后代的叶绿体种类取 决于种子产生在哪一种枝条上。
14
第三节 剂量补偿效应
一、剂量补偿的概念
□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细胞核内同一物 质在细胞周期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同构象, 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 常染色质折叠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 染色时着色浅。DNA主要是单一序列和中度重 复序列。处于常染色质状态是基因转录的必要 条件。
3
Hale Waihona Puke 图6-1 椎实螺的外壳4
图6-2 椎实螺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5
□ 杂交试验的结果 正交组 右旋(D/D)♀×左旋(d/d)♂ F1 (D/ d) 全为右旋
F2 (D/D D/ d d/d) 全为右旋 F3 (D/D D/ d)右旋 ;d/d 左旋
F2 代中的d/d ,其表型与自身的基因型 不一致,是由于母亲基因型的效应(影响) 延迟至F3才出现3:1的分离比。
15号染色体长臂15q11— q13有微小缺失
○ 不同的原因
PWS 患者缺失的15号染色体来自父亲,即缺少父源 15号染色体缺失片段上的基因。
AS 患者缺失的15号染色体来自母亲,即缺少母源15 号染色体缺失片段上的基因。
38
图6-14 基因组 印迹的
转变
39
四、基因组印迹
○ 印迹基因广泛分布在基因组中,人类基因组
前面讲过的X染色体失活,本节讲的基因组印 迹都是表观遗传变异,此外还有DNA甲基化、 RNA编辑等,这些变异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 规律。
28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例外
孟德尔遗传规律认为不管遗传物质来自双 亲的哪一方,都具有相同的表型效应。但是, 有些遗传现象是例外的——
公驴与母马杂交生成骡子,公马与母驴的后 代称为駃騠(jueti),两者有相当显著的差别。
X染色体失活分起始、维持、扩散3个阶 段。教材图10-10。
X染色体失活只是部分失活,在失活染 色体的Xic位点上发现有活性的基因 (XIST)。
25
图6-10 Xic的失活作用
26
图6-11 XIST基因的表达
27
第四节 基因组印迹
一、表观遗传变异
基因结构的改变会导致表型的改变,这种变异 是可以遗传的。新的发现表明,在基因DNA序列不 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化, 这种变化同样导致表型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表观 遗传变异(epigenetics var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