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合集下载

2019-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范文word版 (4页)

2019-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范文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临江仙》[明]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

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

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

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

“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临江仙》赏析

《临江仙》赏析

【原作】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释】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

字用修,号升庵。

新都(今属四川)人。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浊,不清澈,与“清”相对。

【古词今译】波涛汹涌的长江日夜不停地向东奔流,多少英雄豪杰都像那翻飞的浪花一样消逝了。

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只有青山绿水依旧,日落日升依然。

那江上打渔的白发老翁,早已了然了春夏秋冬的变化。

和老朋友难得见面,痛快的畅饮一壶浊酒,古往今来的诸多大小事情,都成了闲谈的话题,下酒的菜肴。

【赏析】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苏轼《赤壁怀古》里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

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咏志。

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在景语中预示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则具体刻画了一个老渔翁的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现出看尽红尘多少事的豁达。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临江仙》[明]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1488-1559)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块陆地。

浊: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这首词,词牌叫“临江仙”为杨慎《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麼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於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这首词虽为《说秦汉》的“开场词”,但作者的视野并没有局限在秦汉两朝具体的史实上,而是高屋建瓴,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中概括出一些古代社会人们始终能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上片只写古来多少英雄是非成败,犹如大浪淘沙转眼成空。

头两句化用了杜甫《登高》诗“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意,抒发对历史变迁、英雄随着时光消逝的感慨。

第三句则是作者经过思考后,透过历史的表象得出的结论。

作者认为,英雄豪杰们长眠地下之后,生前的是非得失,荣辱成败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一句贵在一个“空”字。

“空”可以说是本词的词眼,几多惋惜,几多悲愤,尽归其中。

它不仅是作者追溯历史后的结论,而且是他对待自己历尽坎坷人生的达观态度。

“青山”句乃是写自然,意为“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夕阳”句亦写自然,“几度”谓“难得”,而“夕阳红”象征人生中短暂的美好时光,它在横亘古今的“青山”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这两句看似写景,其实在景语中蕴含了丰富深邃的人生哲理,只要稍加体会,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感伤情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全诗词意思及赏析词的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开篇即以长江的汹涌澎湃为背景,引出了对历史的感慨。

长江水滚滚东流,浪花淘尽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的是非成败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在这里,作者用“浪花淘尽英雄”来比喻历史的沧桑和无常,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句话是整首词的核心,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作者认为,人生的是非成败都是暂时的,就像长江水一样,不停地流淌,不停地变化。

我们不能过于执着于一时的得失和成败,而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两句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青山依然屹立在那里,夕阳依旧在天空中徘徊。

这里的“青山”和“夕阳”象征着永恒和不变,它们提醒我们,人生虽然无常,但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比如自然、生命和情感。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永恒的东西,把握当下,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

词的下阕“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则描绘了一位白发渔樵的生活和心态。

这位渔樵在江渚上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他已经习惯了秋月春风的变化,也看淡了世间的是非成败。

他喜欢在一壶浊酒中与朋友相聚,畅谈古今往事,把一切烦恼都抛到了脑后。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句话是整首词的结尾,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豁达和超脱。

作者认为,古今多少事,都已经成为了历史,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们应该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和恩怨情仇,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和升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通过描写长江的汹涌澎湃和历史的风云变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通过描写一位白发渔樵的生活和心态,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超脱。

整首词意境高远,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

古典诗词鉴赏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典诗词鉴赏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古典诗词鉴赏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临江仙》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

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淘尽:荡涤一空。

成败:成功与失败。

青山:青葱的山岭。

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

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

也指美好的岁月。

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

与“清”相对。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浊。

古今:古代和现今。

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创作背景】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

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

他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

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

此词即其中一篇。

【鉴赏】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杨慎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译文赏析

杨慎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译文赏析

杨慎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译文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

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淘尽:荡涤一空。

成败:成功与失败。

青山:青葱的山岭。

几度:虚指,几次【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起首两句,以滚滚而去的长江喻人类奔腾前进的历史,气势恢宏,境界阔达。

不过,长江水是亘古不变的,人类的历史却是持续在演进的。

历有多少,有多少成功人物,有多少失败者,最终,他们都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不留下丝毫的痕迹。

只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青山和夕阳才是亘古长存的。

“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绵长,尽管历史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它们都不会随之改变,而作为历史的主角——人类,却是代代变换,变得面目全非。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两句,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

他只着意于自然界的春风秋月,对人世的是非成败已然看透,任它沧桑巨变,任它滚滚流去。

他只固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的情怀,在握杯把酒间笑看古今之事。

一个“惯”字,体现了渔樵的超凡脱俗,同时也给人以莫名的孤独与苍凉感。

其实,这位通晓古今的老者,也是作者的自我画像。

杨慎一生沉浮不定,历尽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朝政的腐败,宁愿终老边荒,也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他“惯看秋月春风”,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扩展阅读:杨慎的简介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

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明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杨慎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起首两句,以滚滚而去的长江喻人类奔腾前进的历史,气势恢宏,境界阔达。

然而,长江水是亘古不变的,人类的历史却是不断在演进的。

历有多少,有多少成功人物,有多少失败者,最终,他们都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不留下丝毫的痕迹。

只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青山和夕阳才是亘古长存的。

“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绵长,尽管历史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它们都不会随之改变,而作为历史的主角——人类,却是代代变换,变得面目全非。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两句,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

他只着意于自然界的春风秋月,对人世的是非成败已然看透,任它沧桑巨变,任它滚滚流去。

他只固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的情怀,在握杯把酒间笑看古今之事。

一个“惯”字,体现了渔樵的超凡脱俗,同时也给人以莫名的孤独与苍凉感。

其实,这位通晓古今的老者,也是作者的自我画像。

杨慎一生沉浮不定,历尽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朝政的腐败,宁愿终老边荒,也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他“惯看秋月春风”,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扩展阅读:杨慎的简介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

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明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鉴赏: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

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蓦(m):愿意为上马、超越,此处意为突然。

在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中,原文共11句,因为受各影视、文学、音乐等作品(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影响,广为流传的是前四句。

【创作背景】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

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

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

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

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

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

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

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

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

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

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

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

是非成败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

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

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

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
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

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

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

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

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

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

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

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

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移。

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

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青山不老,看尽炎凉世态;佐酒笑语,释去心头重负。

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总会在奔腾中沉淀下些许的永恒。

与人生短暂虚幻相对的是超然世外的旷达和自然宇宙的永恒存在。

宇宙永恒,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

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艺术特点】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

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

是非成败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词中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

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简介】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

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

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

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

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

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

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

贬谪以后,特多感愤。

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

著作达百余种。

后人辑为《升庵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