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淋巴系统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重点系统总结 - 淋巴系统- 十四五教材

人体解剖学重点系统总结 - 淋巴系统- 十四五教材

正常人体解剖学(十四五教材)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部份,由淋巴、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等所组成,包括扁桃体、脾脏、胸腺、骨髓以及聚集的淋巴结。

不单是回收周边组织多余的体液,调控体内环境的平衡,也将组织液送至淋巴组织或器官过滤,依据接触的外来抗原制造对应的抗体,或直接攻击外来抗原,所以也是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处,以确保健康。

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o引流组织液,淋巴液,和静脉沟通:血液中的血浆从血管壁较薄的微血管流出,形成组织液,淋巴系统可将部分组织间液中过多的水分与蛋白质送入淋巴管以形成淋巴液,再导流送回血液中。

维持液体的平衡和血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o吸收脂肪:在肠道黏膜的小淋巴管负责吸收消化后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如一些维生素),成为所谓的乳糜,这些营养经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o参与免疫应答,辨识入侵的微生物,防御微生物的感染,提供保护的防线:防卫机制淋巴系统负责后天免疫,病原体会溶入在血管外的组织液,所以除了组织液原本有的物质(水和蛋白质)外,组织液还含有病原体。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会循环至淋巴结,淋巴结内含有的淋巴球会过滤消灭淋巴的病原体,最后流回静脉。

o活化淋巴球以分泌抗体或吞噬抗原。

o记忆攻击过的微生物,使下次抗原入侵时能快速且大量地产生相对应的免疫应答反应。

淋巴循环:身体的组织和微血管之间,靠着静水压以及渗透压的关系,微血管中的血液和组织中的组织液会取得平衡,也就是血液中一部分的血浆会在组织中成为组织液。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之后就是淋巴,是清澈水状类似血浆的物质。

小的淋巴管密布在大部分组织的细胞之间,逐渐汇集,并且经过一些淋巴结。

身体的所有淋巴液,最后分别汇集到胸管以及右淋巴管。

右上半身的淋巴流向右淋巴管,其余流向胸管。

o淋巴又称淋巴液,约占体重的1-3%,为澄清无色的液体,大多间接来自微血管中的血液。

成分与血浆相似,内含有白血球、淋巴球与少数颗粒性白血球但不含红血球及血小板。

淋巴液可凝固,但比血液更慢其中亦含有酶(酵素)与抗体,但其蛋白质含量皆较血浆低。

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治疗

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治疗

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治疗血液与淋巴系统是我们身体内重要的运输系统,负责运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免疫细胞等。

然而,有时这些系统会出现疾病,导致身体功能受损。

在现代医学中,我们已经发展了多种治疗方法,用于应对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效果与安全性。

一、血液系统疾病治疗1. 贫血治疗贫血是一种由于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病症。

常见的贫血治疗方法包括铁剂补充、输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

铁剂补充通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以改善红细胞的合成能力。

输血适用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可以快速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而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则可以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

2. 白血病治疗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中白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目前常见的白血病治疗方法包括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化学药物治疗常以多药联合化疗为主,用于控制白细胞的增殖。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病灶局部控制。

而造血干细胞移植则是通过替换患者的异常造血系统来治疗白血病。

3. 凝血功能障碍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倾向。

常见的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方法包括补充凝血因子、抗纤溶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补充凝血因子可以通过输注凝血因子浓缩物或体外制备的凝血因子来恢复凝血功能。

抗纤溶治疗通常用于纤溶亢进导致的出血倾向,可通过给药抑制纤溶系统来控制出血。

免疫调节治疗则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的治疗。

二、淋巴系统疾病治疗1. 淋巴瘤治疗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恶性增生引起的肿瘤。

当前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方法包括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以多药联合化疗为主,用于控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局部淋巴结病灶的控制。

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来治疗淋巴瘤。

2. 免疫缺陷病治疗免疫缺陷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易受感染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免疫缺陷病治疗方法包括替代治疗、免疫修饰治疗和基因治疗。

医院开设血液及淋巴系统检查的项目

医院开设血液及淋巴系统检查的项目
10
血液稀释疗法
11
血液光量子自体血回输治疗
含采血、紫外线照射及回输
12
骨髓采集术
含保存
13
骨髓血回输
含骨髓复苏
14
外周血干细胞回输
15
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体外净化
指严格无菌下体外细胞培养法
16
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冷冻保存
包括程控降温仪或超低温、液氮保存
17
血细胞分化簇抗原(CD)34阳性造血干细胞分选
医院开设血液及淋巴系统检查的项目
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内涵
1
骨髓穿刺术
2
骨髓活检术
3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指液闪技术体外细胞培养
4
采自体血及保存
含麻醉下手术采集和低温保存
5
血细胞分离单采
6
白细胞除滤
包括全血或悬浮红细胞、血小板过滤
7
自体血回收
8
血浆置换术
机采
9
血液照射
包括加速器或60钴照射源2000rad±,包括自体、异体
含所有药物及材料
18
血细胞分化簇抗原(CD)34阳性造血干细胞移植
19
配型不合异基因骨髓移植T细胞去除术
包括体外细胞培养法、白细胞分离沉降
20
骨髓移植术
含严格无菌消毒隔离措施;包括异体基因、自体基因
21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
含严格无菌消毒隔离措施;包括异体基因、自体基因
22
自体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支持治疗
指大剂量化疗后;含严格无菌消毒隔离措施
23
脐血移植术
含严格无菌消毒隔离措施;包括异体基因、自体基因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卫体系,它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

淋巴系统能制造白细胞和抗体,滤出病原体,对于液体和养分在体内的分配也有重要作用。

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淋巴系统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

淋巴系统里流通的淋巴液,由血浆变成,但比血浆清,水分较多,能从微血管壁渗入组织空间。

脾脏是最大的淋巴器官,脾能过滤血液,除去衰老的红细胞,平时作为一个血库储备多余的血液。

淋巴系统有许多管道和淋巴结,毛细淋巴管遍布全身,收集多余的液体,输入两条总导管:一条是淋巴系统的主干胸导管,与脊柱互相平行,通向左边近心脏的一条大静脉;另一条是右淋巴导管,通向右边的静脉。

淋巴系统没有一个像心脏那样的泵来压送淋巴液。

新的组织液流入细胞间的空隙中的液体挤入淋巴管。

动脉和肌肉的张缩也对淋巴液施加向前的压力。

呼吸作用则在胸导管内造成负压,使淋巴液向上流而回到血液中去。

人受伤以后组织会肿胀,要靠淋巴系统来排除积聚的液体,恢复正常的液体循环。

沿着毛细淋巴管有100多个淋巴结或淋巴腺,身体的颈部、腹股沟和腋窝特别密集。

每个淋巴结里有一连串纤维质的瓣膜,淋巴液就从此流过,滤出微生物和毒素,并加以消灭,以阻止感染蔓延。

当病毒侵入人体发生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

像喉咙发炎时,会在下巴颏下摸到两个肿块,那就是淋巴结。

炎症消失后淋巴肿块也会自然缩小。

淋巴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先从淋巴的基本知识了解淋巴的相关知识■淋巴结lymph node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种淋巴结构,多为卵圆形。

分散在全身各处淋巴回流的通路上,如颈、腋下、腹股沟、腘、肘、肠系膜及肺门等处。

淋巴结与淋巴管相连通,是淋巴回流的重要滤器,也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

淋巴结主要具有滤过淋巴液和参与免疫反应的功能。

①滤过淋巴液。

淋巴结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

当病原体、异物等有害成分侵入机体内部浅层结缔组织时,这些有害成分很容易随组织液进入遍布全身的毛细淋巴管,随淋巴回流到达淋巴结。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之间有交流吗?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之间有交流吗?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之间有交流吗?一、淋巴系统的作用及结构1.1 淋巴系统的作用淋巴系统是机体内一个重要的循环系统,负责维持体液平衡、排除废物、保护身体免受感染,对维持身体健康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1.2 淋巴系统的结构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器官等组成部分。

淋巴管分为毛细淋巴管和深部淋巴管两种类型,通过收集组织液和废物,将其汇入淋巴结。

二、血液循环的重要性及组成部分2.1 血液循环的重要性血液循环是机体内一种有效的输送和调节系统,通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以及排除废物和代谢产物,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

2.2 血液循环的组成部分血液循环由心脏、血管和循环液血液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作为输送通道,而循环液血液则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进行输送。

三、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关系3.1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的联系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交流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通过血流输送到组织细胞,而淋巴系统则通过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和废物,并将其汇入淋巴系统,维持体液平衡和清除废物。

3.2 淋巴系统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淋巴系统在维持血液循环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淋巴系统可以通过淋巴节段肌肉的收缩促进淋巴液的流动,从而促进组织液的回流和淋巴液的形成。

这一过程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减轻血液循环负担。

3.3 血液循环对淋巴系统的影响血液循环对淋巴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有一定影响。

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组织液的供给和废物的排除,同时也提供了淋巴造血和淋巴细胞迁移的必要条件,从而维持淋巴系统的功能和稳定。

综上所述,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通过淋巴系统的流动,体液平衡得以维持,细胞间废物得以清除。

血液循环则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淋巴系统的正常运行。

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的协调工作,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血液、淋巴、组织液

血液、淋巴、组织液

血液、淋巴、组织液一、血液简称“血”。

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

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

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

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

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

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血液成分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一)血浆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

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

65~85g蛋白质(6.5%~8.5% )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

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

(二)血细胞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

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液、淋巴PPT课件

血液、淋巴PPT课件

慢 性 溶 血 性 贫 血
中心骨 髓活性 增强, 外周骨 髓扩张。
1.8 淋巴瘤
骨髓显像显示骨髓分布及活性表现多样。 最常见到的骨髓显像为:中心性骨髓活性
增强 约20%患者可以看到局灶性放射性缺损.
2、帮助选择骨髓穿刺部位。 骨穿是诊断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临床上常出现病理诊断与临床不符, 主要原因是活检时取样不当,本法 可提供最有代表性活检部位,减少 盲目性。
血液、淋巴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骨髓显像 第二节 脾显像 第一节 淋巴显像
大纲要求: 掌握:骨髓显像的影像分析与临床应用 熟悉:淋巴显像图像分析、临床应用 了解:脾显像正常图像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骨髓显像
知识回顾
1.骨髓由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和无 造血功能的黄骨髓组成。
2.红骨髓由各系造血细胞和单核吞 噬细胞组成,它们在骨髓腔内的 分布一致。
Acute leukemia
1.2 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主要特点:中心骨髓活性明显受抑制,
外周骨髓扩张;随病情进展,外周骨髓 也出现明显抑制,并伴有脾脏肿大。
1.3 帮助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早期:中央骨髓正常 进展:中央骨髓活性明显增强,外周骨髓扩张,
骨髓影像非常清晰 晚期:中央骨髓严重抑制,外周骨髓进一步扩张,
骨髓显影不良 而髓外其他部 位显影
局部放射性增高或降低
髓外造血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
慢性溶血性贫血, 骨髓痨性贫血及骨髓 增生异常;
髓外造血部位:
肝脏和脾脏---是最常见的, 肾上腺, 腹 膜后脂肪, 淋巴结, 肾周, 乳腺, 胸膜和 肺 ).
临床应用
1、血液病方面的应用
1.1 再障:
99mTc-热变性红细胞(99mTc-DRBC)由脾脏单核 -巨噬细胞选择性吞噬和清除变形红细胞;优 点:靶向性强,可避开肝影的干扰;缺点:制 备复杂,质量不稳定。

血液系统组成

血液系统组成

血液系统组成
血液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血液、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

血液是血液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和电解质等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作为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血小板主要参与血凝过程,以防止出血。

心脏是血液系统的泵,通过不断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心脏主要由心房和心室两部分组成,通过心脏瓣膜的开合来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

血管是血液系统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主要负责将经过心脏加压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静脉则负责将已经失去压力的血液回流到心脏,毛细血管则作为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桥梁,负责将营养物质和废物交换出来。

淋巴系统是血液系统的一个辅助系统,主要由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器官等组成。

淋巴系统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和废物排放,通过淋巴管将体内的废物和病原体输送到淋巴结进行过滤和清除,同时还可以产生抗体来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解剖知识点
1、骨髓是主要造血组织,骨髓基质由骨小梁组成,骨小梁内的网状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未分化吞噬细胞
2、网状细胞内的吞噬细胞是放射性胶体显像的靶细胞
3、骨髓实质由造血母细胞和小的淋巴组成。

4、成人骨髓量5斤4两。

一半为造血骨髓红骨髓。

红骨髓一半为脂肪细胞。

5、成人造血骨髓主要位于中轴骨及肱骨、股骨的近心端
6、黄骨髓含有休眠状态的“岛状”造血组织
7、骨髓供血为滋养动脉和骨膜毛细血管网
骨髓显像原理和显像剂
红细胞生成细胞骨髓显像
52Fe——回旋加速器产生——PET
1
11InCl
3
1、发射171KeV和245KeV两种γ射线——放射性分布与放射性铁和放射性交替相似——用于SPECT
2、静脉注射后迅速和转铁蛋白结合,但是不参与血红蛋白合成,血浆半衰期5小时
3、30%集聚于骨髓、20%积聚于肝脏、7%肾脏、1%脾脏清除,其它位于体液中
4、几乎不和红细胞结合。

网状内皮细胞系统骨髓显像
1、网状内皮系统包括:骨髓内的网状吞噬细胞、肝脏的库普弗细胞、脾脏内的巨噬细胞;
2、常用显像剂包括:99m Tc-硫胶体、99m Tc-锑胶体、198Au胶体。

粒细胞生成细胞骨髓显像
3、显像剂——NCA-95(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抗原95).主要表达与粒细胞和粒细胞生成细胞。

但是骨髓中粒细胞与外周粒细胞之比为50-100/1,所以99m Tc标记的NCA95,主要分布于骨髓中。

显像方法
1、静脉注射10.8-20mci99m Tc-硫胶体或者锑胶体→20-30分钟后行SPECT全身显像。

如果是γ相机局部采集,先采集后位骨盆,计数>300K,后以同等时间采集前后位胸部、前后位腰椎,及后位骨盆。

采集时需要遮挡肝脾。

2、静脉注射99m Tc-NCA95 300-400MBq。

3-4小时后采集。

需要排空膀胱。

无需遮挡肝脏脾脏。

骨髓显像的临床应用
1、协助判断骨髓穿刺部位;
2、骨髓栓塞的诊断;
①骨髓栓塞多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②骨髓显像表现为局部放射性缺损,周边区浓聚。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
①患侧股骨头缺血,放射性分布低于对侧,或者缺损
4、血液病
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早期可正常或出现外周骨髓扩张。

进入贫血期骨髓衰竭及髓外造血
——全身骨髓摄取减低并肝脾高浓聚,特别是99m Tc-NCA95显像,提示预后不良
②骨髓纤维化——早期可以正常或者肝脾肿大,进展后全身骨髓摄取减低并外周骨髓扩张。

联合骨显像发现类似超级骨显像。

③白血病——无明确规律,多数出现外周骨髓扩张
④多发性骨髓瘤——胶体显像可见中央骨髓多发放射性缺损
⑤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局灶缺损或者多发及弥漫减低
⑥肿瘤骨转移
⑦放疗后改变
⑧其他
⑨再生障碍性贫血。

全身造血组织容量明显减少,造血衰竭,并在衰竭造血组织中可见散在岛状增生灶为特征的血液病
分型:荒芜型——全身骨髓不显影
抑制型——全身骨髓的分布和活性明显低于正常
灶Ⅰ型——在全身造血组织不同程度抑制的骨髓中中可见散在界限明确的岛状显影灶,灶内活性明显高于周围骨髓组织,此为再障骨髓显像的特征性表现。

灶Ⅱ型——四肢长骨黄骨髓腔内出现节段性灶状显影;胫骨骨干中段常见,其次为股骨;对称性;界限明显活性较高的热区;与病情进展无关;对胎肝治疗效果好;
正常型——正常骨髓显像,病情轻,预后好。

脾脏显像
解剖知识点
1、脾脏位于第9-11肋骨。

其血供来自腹腔干最大分支——脾动脉。

2、脾脏由被膜和实质组成。

实质分为白髓和红髓。

白髓是T细胞主要分布区域;红髓由脾血窦和脾索组成,内含大量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

脾脏功能:造血;免疫;血液过滤;血细胞的阻留;吞噬作用。

其中脾脏显像主要利用血液过滤和吞噬作用。

脾脏吞噬作用显像
胶体颗粒>1000nm时主要浓聚与脾脏,当300-1000nm时主要浓聚与肝脏。

常用显像剂:198Au-胶体(最早应用),大小5-15nm,已启用。

目前主要应用:99m Tc-硫胶体、99m Tc-植酸(PHY)、113In胶体,直径范围为300-1000nm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变性红细胞显像
变性方法:化学方法和热变形两种。

具体:99m Tc-热变性红细胞、51Cr-热变性红细胞、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学变性红细胞。

胶体显像和红细胞显像的比较
胶体显像优点:制备简单;肝脏、脾脏、骨髓同时显影有助于比较胶体吞噬能力;有利于了解左上腹肿块及肝脾的解剖关系
缺点:肝脏的明显显影影响对脾脏的观察
变性红细胞优点:脾脏明显显影,骨髓及肝脏仅轻度显影
缺点:制备复杂,存在血污染可能性。

显像方法
静态显像:注射显像剂后30min采集前位、后位、左侧位、左前斜位、左后斜位。

计数1000K 脾脏动态灌注显像:弹丸注射5-10mci,1帧/1-2秒,采集1分钟。

动态显像后3分钟常规静态显像。

脾脏放射性指数SAI及脾脏栓塞百分率POSE计算
SAI=(脾脏计数-本底)/脾脏计数-本底+肝脏计数-本底
POSE=(栓塞前脾脏SAI-栓塞后脾脏SAI)/栓塞前脾脏SAI
正常图像
1、动态灌注显像脾脏(脾动脉来自于腹腔干)比肝脏(肝脏血流主要来自于门静脉)早8-10秒
2、脾脏正常重量成人=75L-537;儿童=22.6L-104;L代表脾脏纵径
脾脏显像的适应症
1.了解脾脏的位置、大小及形态
2.左上腹肿块的鉴别
3.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4.脾脏破裂及脾栓塞的诊断
5.副脾的诊断
6.功能性无脾、多脾的诊断
7.自体脾移植的术后监测
8.疗效观察
※以下必须选用红细胞脾脏显像
胶体显像后出现局部缺损;胶体显像是脾脏显影不良,高度怀疑脾脏病变;脾脏切除术后残留灶确定;怀疑有脾脏数目异常及位置异常。

变性红细胞脾脏显像异常类型
外周血池及软组织影增高——注射时间与显像时间间隔<30min;游离99m Tc过多,红细胞
变性不够;脾脏功能低下
肝脏浓聚增高——红细胞变性过度所致
肝脏及外周血池均过度显影——多为脾脏功能低下所致,此外标记率不高及采集计数过大也可以导致
淋巴显像的原理
组织间隙注入放射性标记的大分子或者胶体物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基底膜→经毛细淋巴管吸收→向心引流→被引流的淋巴窦内皮细胞摄取,部分随淋巴液归入体循环→被肝脾网状内皮细胞清除。

经SPECT 可显示各级淋巴结的分布、形态、相互关系及淋巴结引流状态。

常用显像剂三大类
胶体类:99m Tc-植酸钠(1-2mci);99m Tc-硫化锑(1-2mci)
蛋白类:99m Tc-HSA(2-6mci)
高聚物:99m Tc-脂质体(1-2mci);99m Tc-左旋糖苷(2-6mci)
显像部位及注射部位
腹膜后(120min、180min)——第1、2趾蹼间;
胸骨旁(120min、180min)——腹中线旁开3-4cm,肋骨下1-2cm
腋下(120min、180min)——2/3指间皮下
颈部((30min、60min、120min三次)——双侧而后乳突皮下,发际前。

特殊部位(30min、60min、120min三次)——内镜下分3-5点注入胃肠道、膀胱、前列腺或者支气管粘膜下
盆腔(30min、60min、120min三次)——肛周3点,9点或者肛门与尾骨尖连线中点
腹膜后淋巴结——倒“Y”字;耳后侧位——“人”;腋窝淋巴结——“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