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测试中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使用方法摸索及应用

合集下载

传感器固定方式

传感器固定方式

Measurement Specialties,Inc.Tel: +1 949 716 5377Email: ron.poff@Web: 用双面胶安装加速度计因其操作快速,简便,已经越来越成为工程师的普遍做法。

但通过这种方法安装,用户必须事先确保的这种方法安装的传感器测试得到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加速度传感器是通过安装物体的运动产生正比于物体加速度的电信号输出来测量冲击和振动的。

安装刚性越好,运动的传递越好,因而加速度计安装的共振频率就越高。

因此,磁座安装的方式通常被认为是加速度计安装最差的接合方式,而螺丝,螺柱安装是最佳的安装方式。

但实际应用中结构不允许钻孔或者加速度计的设计不允许螺丝,螺柱安装时,胶水通常是认为是最可行的。

为了得到最好的性能,许多专家建议使用超能胶-甲基二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的统称,常用的可以购买在如下品牌:强力胶(Super Glue), Loctite,或 Krazy Glue。

临时安装时,通常推荐热熔胶或蜂蜡。

但这些方法提供的机械耦合也是较差的。

每一种安装技术都有其自身的短处。

例如,螺丝,螺柱安装要求比较高的钻孔技巧保证孔垂直于安装表面,误差在1°以内,深度足以容下所有的螺牙,没有毛刺,碎片或外来的材料,而且还需要必须保证钻孔的存在并没有削弱的结构强度。

另一方面,胶水安装的强度不如螺丝安装,所有安装面必须没有杂质,胶水固化时间可能较长,部分胶水会刺激皮肤,另外保存可能也是个问题。

这些安装方法都需要充分估计可能带来的后果。

但您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双面胶。

如果适当地使用的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替代方案。

例如,加速度计重量不应超过几克,虽然没有严格的规定,双面胶带应用于较重的加速度计时,测量g值只能较低和只测量低频的信号。

此外,双面胶带只适用于室温附近的测量环境,随着温度升高,胶带会相当快地失去其粘附性。

尽管还是需要保证安装表面没有油脂,但安装和去除双面胶粘带还是相当快捷,简单的,并且不需要特殊的训练或工具来完成的。

基桩动测仪操作规程

基桩动测仪操作规程

基桩动测仪操作规程L-HPT基桩动测仪1 主要技术指标2 适用范围适用于基桩低、高应变动测。

3 操作步骤低应变部分将加速度传感器插入仪器通道1(槽口对应连接好)。

传感器与基桩之间用橡皮泥或黄油耦合,耦合处不能有松动。

打开动测仪,用触摸笔点击屏幕“低应变”后进入主菜单屏幕,“系统设置”主要是日期时间,一般不作设置;直接进入“数据采集“”对工地名称、桩号、桩长、桩径、等参数进行设置。

确认无误后按“确定”按钮保存参数设置。

点击“开始检测”按钮,用力棒激振,采集波形曲线。

至少采集4个波形曲线,波形基本一致时,按下“下一桩”按钮。

然后输入下一根桩的对应的桩号。

检测完毕后,关闭采集仪,拆下传感器;将弄脏的部位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将设备装入箱体内。

高应变部分操作面板介绍图3-1 基桩动测仪采用高应变检测专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力传感器。

现场工作时,将加速度/应变传感器组成一组传感器,两组传感器用螺丝分别对称固定在距桩顶1~2d(d为桩身截面直径)以下处,这样既可减少偏心锤击对检测数据产生的误差,又可测出单个方向偏心锤击程度。

传感器的安装要求检测时至少应对称安装冲击力和冲击响应(质点运动速度)测量传感器各两个。

传感器宜分别对称安装在距桩顶不小于2D的桩侧表面处(D为试桩的边宽或外径);对于大直径桩,传感器与桩顶之间的距离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1D。

安装面处的材质和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相同,传感器不得安装在截面突变附近。

应变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的中心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同侧的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0mm,否则可能会导致力F(t)曲线与速度阻抗ZV(t)曲线的起跳点不一致。

安装完毕后,传感器的中心轴应与桩中心轴保持平行。

各传感器的安装面材质应均匀、密实、平整,并与桩轴线平行,否则应采用磨光机将其磨平。

安装螺栓的钻孔应与桩侧表面垂直;安装完毕后的传感器应紧贴桩身表面,锤击时传感器不得产生滑动。

安装应变式传感器时应对其初始应变值进行监视,安装后的传感器初始应变值应能保证锤击时的可测轴向变形余量为:混凝土桩应大于±1000με;钢桩应大于±1500με。

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和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在很多领域中,加速度传感器都被广泛应用,例如智能手机、汽车、工业设备等。

本文将介绍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前需要了解其工作原理。

加速度传感器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内部包含微小的质量和弹簧系统。

当物体加速度发生变化时,质量会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移,传感器可以测量这个位移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连接。

通常情况下,加速度传感器会通过引脚连接到主控制器或数据采集设备。

在安装时,需要注意将传感器的引脚正确连接到相应的接口上,确保传感器与主控制器的通信正常。

在实际应用中,加速度传感器通常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的过程包括确定传感器的零点偏移和灵敏度。

零点偏移是指在没有加速度作用下传感器输出的值,需要将其调整到零位。

灵敏度是指单位加速度变化引起的传感器输出变化,可以通过标定和校准来确定。

在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时,还需要注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向。

传感器应尽可能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垂直安装,这样可以获得最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传感器还需要避免受到外界干扰,如震动、温度变化等,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

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时,可以使用相应的软件或编程语言来读取和解析传感器输出的数据。

通过分析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可以获取物体的加速度信息。

在某些应用中,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和计算,获取物体的速度和位移等相关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是很重要的指标。

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不同范围和精度的传感器。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总结一下,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在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时,需要了解其工作原理,并正确安装和连接传感器。

校准和安装位置也是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技领域的传感器,它能够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在很多领域中,如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智能手机等,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加速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实现,其主要部件包括微机电元件和测量电路。

当一个物体受到加速度作用时,微机电元件会产生微小的变形,测量电路会将这个变形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通过测量电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得知物体的加速度。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加速度传感器在各种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汽车工业中,加速度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的安全系统中。

例如,当车辆急刹车时,传感器会感知到车辆的急剧减速,并向安全气囊系统发送信号,以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此外,加速度传感器还被用于车辆的动力系统控制中,可以测量车辆的加速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引擎调整,以提高燃油效率和驾驶舒适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同样不可或缺。

在飞机中,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飞机的加速度和姿态,并通过反馈控制系统来保持飞机的平稳飞行。

此外,传感器还可以配合惯性导航系统使用,帮助飞行员定位和导航。

在航天器中,加速度传感器能够监测航天器在发射、着陆和轨道变换等过程中的加速度,确保航天器的稳定运行。

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中,加速度传感器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测量设备的加速度,实现自动旋转屏幕、智能睡眠监测、健身运动追踪等功能。

比如,智能手机在玩游戏时,传感器能够感知到用户的倾斜和摇晃动作,使游戏角色做出相应的反应。

而在健身设备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监测用户的运动情况,记录步数、消耗的卡路里等健康数据。

除了上述领域之外,加速度传感器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设备的振动情况,帮助预测故障并进行维护。

在医疗领域,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人体的加速度,实现心率监测、姿势纠正等功能。

加速度传感器热灵敏度漂移的动态测试

加速度传感器热灵敏度漂移的动态测试

加速度传感器热灵敏度漂移的动态测试作者:周滨;张守权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33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加速度传感器热灵敏度漂移的动态测试系统组成和测试方法,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hermal sensitivity drift dynamic test system form and the measures of the acceleromet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the test result.关键词:动态测试;热灵敏度漂移;加速度传感器Key words: dynamic test;thermal sensitivity drift;accelerometer中图分类号:TP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294-020引言传感器的热灵敏度漂移[1]是衡量传感器的灵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的指标,它是体现传感器温度稳定性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无论是电容式传感器,还是压阻式传感器,亦或是其它转换形式的传感器,这一特性都普遍存在。

对于加速度传感器,其热灵敏度漂移的测试方法一般可采用静态方法,也可采用动态方法。

所谓静态方法是分别测量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1g和-1g的输出,然后按下式计算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的灵敏度:STi=(UTi1-UTi2)/2 (1)式中:STi—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的灵敏度,mV/g;UTi1—传感器在不同温度时+1g下的输出,mV;UTi2—传感器在不同温度时-1g下的输出,mV。

则传感器的热灵敏度漂移为:αS=(STi-S)/(Ti-T)(2)式中:αS—传感器的热灵敏度漂移,%/FS/℃;S—传感器常温时的灵敏度,mV/g;Ti-T)—测试温度与常温的温差,℃。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测试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零频输出时的情况,而对于那些没有零频输出的加速度传感器,这种方法则不适用,必须采用动态方法测试。

加速度传感器原理结构使用说明校准和参数解释

加速度传感器原理结构使用说明校准和参数解释

加速度传感器原理结构使用说明校准和参数解释
1.安装:将传感器固定在需要测量加速度的物体上,确保传感器与物
体的接触牢固。

2.接线:根据传感器的规格书和制造商提供的接线图,正确连接传感
器与测量设备或系统。

3.供电:根据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要求,为传感器提供适当的电源。

4.编程:根据传感器的规格书和厂家提供的编程手册,编写适当的代
码来读取传感器的输出数据。

5.数据处理:根据应用需求,对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例如进行滤波、计算速度、位移等。

为了确保准确测量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可分为
静态校准和动态校准两种方式。

1.静态校准:将加速度传感器放置在静止状态下,记录其输出值,然
后根据物理的力学原理进行校准,使传感器的输出与已知准确的加速度匹配。

2.动态校准:将加速度传感器暴露在已知加速度的环境中,比如进行
加速、减速、旋转等,通过比较传感器的输出与已知的加速度进行校准。

1.测量范围:指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加速度范围。

2.灵敏度:指传感器对于单位加速度变化的输出变化。

3.频率响应:指传感器能够精确测量的频率范围。

4.噪声:指传感器输出的不确定性,通常以均方根值(RMS)来表示。

5.分辨率:指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加速度变化。

6.非线性度:指传感器输出与输入之间的误差。

7.温度效应:指传感器输出与环境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结:。

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方案

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方案

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方案在铁路系统中,维护铁道车辆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车辆的动态检测是保证车辆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讨论铁道车辆动态检测的方案,包括动态检测的目的、方法和实现。

动态检测的目的铁道车辆动态检测的目的在于对车辆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检测到车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车辆运行过程中,应根据车辆类型、年限、行驶里程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检测方案。

动态检测的主要目标是确定车辆的几何和动力特性。

几何特性包括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车轮轴距等参数。

动力学特性包括车辆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制动状态等参数。

动态检测的方法铁道车辆动态检测的方法包括两种:线路侧检测方法和车上检测方法。

线路侧检测方法线路侧检测方法是指在铁路线路侧通过安装各种传感器,采集列车运行中的各种信号参数,以推导出列车的运行状况。

具体来说,这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铁路轨道上、轨道几何外、轨道内部设备和连接地面钢轨的地面设备上。

线路侧检测方法可以衡量车辆的几何和动力特性,提供车辆运行期间的数据和在疲劳和其他问题出现之前提前预测问题。

车上检测方法车上检测方法是指在车辆上安装各种传感器来采集车辆的动力学和几何学特征。

具体来说,车上检测方法可以监测车辆的加速度、制动状态、车速、车轮压力、车身倾斜等参数。

车上检测方法可以监测单个车辆的状态,但是不能提供整个铁路列车的运行状况。

实现方案铁道车辆动态检测的实现需要使用多个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以采集和处理车辆的数据。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现方法:•时间相位法(Time-of-flight Method):通过两个传感器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车辆速度•压力传感器法:通过测量车轮对轨道的压力来确定轮对的几何特征•加速度传感器法:通过测量车体加速度、位移、速度等参数,来提供车辆的动态特征。

在实现方案中,使用了一些计算机系统来分析数据。

计算机系统可以运行算法来计算车辆的运动状态以及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故障。

##总结铁道车辆动态检测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

结构动力性实验报告

结构动力性实验报告

结构动力性实验报告1. 引言结构动力性实验是通过对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其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本实验旨在研究结构在受到外部振动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为建筑结构设计和抗震设防提供实验依据。

2. 实验设备和方法2.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设备:1. 动力测试仪:用于施加不同振频和振幅的外部振动力,测量结构的动态响应。

2. 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结构物体在受到振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3. 数据采集仪:用于记录并存储从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数据。

2.2 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动力测试仪的振频和振幅。

2. 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将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结构物的合适位置,确保传感器与结构物之间的接触良好。

3. 连接设备:将加速度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连接,并确保连接稳定。

4. 开始实验:通过动力测试仪施加不同振频和振幅的外部振动力,观察结构物的动态响应,并使用数据采集仪记录加速度数据。

5. 数据分析:将数据采集仪记录的加速度数据导入计算机,使用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构物在受到外部振动力作用下的响应特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获得的结构物的加速度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结构物的自然频率:通过观察加速度-时间曲线的振幅变化,可以确定结构物的自然频率。

自然频率是结构物在无外部振动力作用下自由振动的频率。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外部振动力的频率与结构物的自然频率接近时,结构物的振幅达到最大值。

2. 结构物的阻尼比:阻尼比是描述结构物在受到外部振动力作用下能量耗散程度的参数。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加速度-时间曲线的振幅衰减情况,可以估计结构物的阻尼比。

通常情况下,结构物的阻尼比越大,其对振动的抑制能力越强。

3. 结构物的共振现象: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外部振动力的频率与结构物的自然频率相差较小时,结构物的振幅明显增大,出现共振现象。

这表明结构物在共振频率附近的振动能量吸收与耗散不均衡,可能导致结构物的破坏或加剧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测试中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使用方法摸索及应用
作者:蒋宇
作者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结构力学研究所
1.期刊论文范树新.李慧敏.于洪峰.袁丽冬加速度传感器热灵敏度漂移的动态测试-传感器技术2001,20(10)
介绍了加速度传感器热灵敏度漂移的动态测试系统组成和测试方法,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2.期刊论文周滨.张守权.Zhou Bin.Zhang Shouquan加速度传感器热灵敏度漂移的动态测试-价值工程2010,29(33)
本文介绍了加速度传感器热灵敏度漂移的动态测试系统组成和测试方法,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3.期刊论文李平.石云波.朱正强.杜康.刘俊.LI Ping.SHI Yunbo.ZHU Zhengqiang.DU Kang.LIUJun MEMS高g加速度传感器固有频率的
优化及验证-传感技术学报2010,23(3)
由于设计的MEMS高g加速度传感器固有频率低,导致测试过程中出现谐振现象.本文分析了传感器的特殊结构参数对固有频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优化固有频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减小质量块质量和优化梁厚度与长度的比例来调整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并通过理论仿真验证了该结构的固有频率从330 kHz提高到550 kHz,然后利用动态测试系统对优化前后的高g加速度传感器分别在20 000 g_n和150 000 g_n作用下测试输出信号.实验表明该优化方法提高了该类传感器结构的固有频率,明显消除了测试中的谐振现象.
4.学位论文祁晓瑾MEMS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研究2007
MEMS高g值加速度传感器是MEMS技术应用于引信侵彻过程惯性测试与控制的关键之一。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基于武器弹药系统高过载侵彻过程的引信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量程150000g;抗过载200000g。

该项研究成果的应用必将为我国各种攻击性武器的研制、设计和定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文选择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结构的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结构的应力分析、频率分析及阻尼分析,从而完成结构参数的优化及确定,并利用sjmulink对已确定的结构进行二阶系统分析,包括正弦函数输入响应和冲击函数输入响应。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该加速度传感器结构进行了静态仿真、模态仿真和瞬态动力学仿真,仿真分析了加速度传感器的量程、安全系数、抗过载性能、频率响应、响应时间及200000g瞬态冲击下的幅值响应。

确保该结构在200000g过载环境下可以安全可靠的工作。

同时,根据静态应力仿真结果进行压敏电阻位置及结构参数的优化,从而完成传感器输出和灵敏度分析。

结合加工单位工艺特点,设计了结构版图和工艺流程,并对关键工艺进行讨论。

然后对加工出的传感器样片进行初步的单芯片封装,最后通过马歇特对比冲击试验和霍普金森激光干涉冲击试验对传感器进行了初步动态测试及标定。

5.期刊论文郭书立.胡宏艳.姜洪一种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的实验台-机械工程师2000(4)
介绍了测量悬臂梁固有频率的小型实验台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测量电路,并给出了该实验系统所用仪器及系统框图.
6.期刊论文贾晓娟.张斌珍.刘俊.薛晨阳.侯婷婷.谭振新.王杰.JIA Xiaojuan.ZHANG Binzhen.LIU Jun.XUE Chenyang.HOU Tingting.
TAN Zhenxin.WANG Jie GaAs基PHEMT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传感技术学报2010,23(2)
PHEMT结构一种高电子迁移率品体管,以其高频和低噪声等方面的优越性,成为当今微电子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主题之一.将其良好的力敏特性应用在加速度计方面更是成为前沿的研究方向.基于GaAs基PHEMT结构压阻效应,设计加工出一种悬臂梁式微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力作用在加速度计上,改变PHEMT结构漏极电流的输出,并通过外围测试电路来检测该电流变化,从而实现力电转换.文中,对其基本原理和结构设计进行阐述,并进行力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态测试下.PHEMT结构的漏极输出电流与栅压、漏压之间的关系与静态测试Ⅰ-Ⅴ特性曲线保持一致.该加速度计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经过测试在饱和区灵敏度为0.177 mV/g_n.
7.学位论文黄全平高量程微机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研究2002
高量程微机械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在冲击测试、军用引信中运用相当广泛.高量程加速度传感器往往需要很宽的频带,例如高量程加速度传感器量程可以达到100,000g,灵敏度0.2∽0.4μV/gv,安装固有频率可以达到MHz量级、论文首先讨论了MEMS技术及几种常用的MEMS典型器件和该论文要用到的微机械加工技术.第二章讲述了单晶硅的破坏强度问题,并用微力微位移天平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为传感器的研制打下基础.第三章详细论述了具有双薄板梁岛结构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芯片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器件的静态、动态特性,用ANSYS模拟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传感器的结构参数.第四章详细讲述了双薄板梁岛结构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芯片的版图设计、工艺实现以及框架的工艺实现,并进行了工艺的改进.第五章详细讨论了高量程加速度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测试,先后进行了自由落杆实验和Hopkinson杆实验,并在实验中得到了许多很有用的结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比较好的数据.第六章在根据第五章测试结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对原双薄板梁岛结构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新的结构在性能上要比原有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
8.期刊论文席占稳压阻式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的研制-传感器技术2003,22(11)
利用微加工技术制作了压阻式硅微型加速度传感器,对制作的加速度传感器样品进行了动态测试,单臂梁结构的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μV/gn,双臂梁结构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6μV/gn,结果与理论设计值基本吻合.
9.期刊论文张建碧.Zhang Jianbi基于MEMS的硅微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电子科技2009,22(10)
随着硅微机械加工技术(MEMS)的快速发展,各种基于MEMS技术的器件应运而生.文中首先对传感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给出了一种基于MEMS技术制作的压阻式硅微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工艺,并对制作的加速度传感器样品进行了动态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实验与理论设计值相符.
10.学位论文王钻开微机械压阻式冲击加速度传感器研究2003
随着科技的发展,加速度传感器在工业应用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设备的振动检测.传统的传感器往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而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紧密结合的MEMS加速度传感器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该论文主要针对微机械压阻式冲击加速度传感器,进行了设计,工艺制作,封装和测试.论文论述了固有频率和阻尼对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影响,进一步介绍了微机械传感器中常用的阻尼模型,这些为传感器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针对已开发的加速度传感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双质量块板结构加速度传感顺,对该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灵敏度,频率和阻尼),而且实验证明了同一版图可以用于加工不同量程加速度传感器.在传感器的制备中,两种不同量程的器件(1#传感器:满量程3000g,2#传感器,满量程100000g)都一次投片得到实验样品,表现出较好的工艺可控性.论文对两种传感器分别进行了动态测试.得到1#传感器在5V供电的情况下,灵敏度为48μV/g,谐振频率
33kHz.2#传感器灵敏度为1.4μV/g,谐振频率220kHz.另外,对1#传感器进行了静态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并从封装应力和温度系数两方面对传感器的稳定性现象进行了论述.论文从应力波角度解释了决定输出脉宽的因素,从振动力学角度分析了不同安装条件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从面得到只有当传感器的固有频率足够高,并且安装频率远大于输入频率时,传感器才能真实反映输入信号.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513867.aspx
授权使用:沈阳工业大学(sygydx),授权号:d3b90617-5716-4f1d-9985-9ea100ff7450
下载时间:2011年3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