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读本教案9

合集下载

《垃圾分类》教案(精选13篇)

《垃圾分类》教案(精选13篇)

《垃圾分类》教案(精选13篇)《垃圾分类》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垃圾分类》教案(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垃圾分类》教案1目标:1、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分类等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准备:1、用废泡沫、插塑积木等材料布置成的"江山"和"贺村",其中"贺村"里散乱地放着一些垃圾。

2、各类实物垃圾,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坏灯泡和杀虫剂、指甲油、摩丝瓶等。

3、5只垃圾分装桶,上贴5种标志4、录像机以及有关垃圾处理的录像带。

5、磁性图片若干,一次性塑料手套若干。

过程:一、评选"卫生城市"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个地方的环境,启发幼儿说说:你喜欢哪座城市?这什么?如果你住在贺村感觉怎样?2、请幼儿用贴五角星的形式评选"卫生城市"。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你们不选贺村?如果你住在贺村会有什么感觉?4、教师小结:贺村满地垃圾,又脏又臭,大家都不喜欢。

而江山整洁有序,受人欢迎。

你们想知道这个城市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录像。

二、了解垃圾分类与回收的方法1、教师配解说词,让幼儿观看有关垃圾分类回收过程的录像片断,然后说说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志。

①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②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请幼儿说说: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五、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由废弃物制作的宝贝。
学生汇报感受。
发挥想象,
动手操作,利用带来的废弃物制作。
交流汇报
学生阅读教材,并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
学生阅读四类垃圾分类的标准。
小组合作:将带有不同垃圾的纸条投到相应的垃圾桶内。
交流汇报。
竞赛答题。
学生汇报
欣赏由废弃物品而制作的精美物品,让学生感受放到废弃物品也是宝,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欲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废物利用能力。
学生能利用的废物利用毕竟是少数,通过教材的介绍,拓宽学生对不同废弃物的利用了解,为合理分类埋下伏笔。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解决了学生上课吃不饱的现象,通过每生的收集、汇报,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
任教学科
小学健康教育
姓名
单位
课题
第一章 第四节 放错地方的宝藏
教材册别
沈阳市垃圾分类知识读本
(小学版)
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藏,认识到合理处理垃圾,可以变废为宝。
2、了解垃圾分类带给人类以及大自然的好处,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自觉将垃圾进行类型分析、比较、分类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要求学生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和认识社会环保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的垃圾分类能力和习惯。本课以活动为载体,分为看“宝”、做“宝”、说“宝”、分“宝”四个活动,活动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生自评、生生评、师生评等活动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了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垃圾分类》教案设计

《垃圾分类》教案设计

《垃圾分类》教案设计.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参与垃圾分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垃圾分类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引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讲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介绍垃圾分类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3. 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讲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处理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垃圾分类的优秀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实施垃圾分类。

6. 总结提升: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学生的环保责任。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个人垃圾分类计划,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监督,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垃圾分类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实践的情况。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垃圾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垃圾分类的优秀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实施垃圾分类。

4. 实践操作法:课后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制定个人垃圾分类计划。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引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辽宁省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读本教案10

辽宁省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读本教案10
《辽宁省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读本》教案10
课题
变废为宝
课型
新授
案序
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节俭的生活习惯,变废为宝,改变生活新方式。
2、了解变废为宝的社会价值,学会在生活变废为宝的应用。
教学重点
变废为宝的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学生体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怎样变废为宝。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的作业时《垃圾分类我先行》的讲演稿,以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优秀的讲演稿进行班级交流。
6、废布料再利用
(1)、说说废布料、旧衣服在家庭中怎样在利用?
学生交流。
(2)、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旧衣服,好一点的可以捐送,破旧的衣服应当怎样在利用呢?
学生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源头上节俭,才能少产生垃圾,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如果可以再利用,我们一定让它发挥作用。
制作再生纸;制作包装材料;制作农用育苗盒;制作纸浆模塑产品;制作工艺品。
2、废金属再利用:再用和回收在加工
3、废玻璃再利用
废玻璃,在自然界中难以消化,危害较大,变卖之后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1)、回收1吨费玻璃可以节省多少资源?(教师指名学生说)
(2)、废玻璃可以进行哪些再利用?
学生结合教材来回答。
先学生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
同学的讲演稿,都很精彩,也很现实说出我在垃圾分类中的表现,有批评,有表扬。老师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垃圾分类的先行者。接下来我们学习《变废为宝》。
新授过称:
1、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处理方式

垃圾分类教案小学各科教案

垃圾分类教案小学各科教案

垃圾分类-教案小学各科教案第一章:认识垃圾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定义和意义。

2. 垃圾分类的基本分类和标志。

3. 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垃圾的看法。

2. 讲解垃圾分类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 展示垃圾分类的基本分类和标志,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垃圾的分类标准。

4. 教授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5.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第二章: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和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可回收垃圾的概念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可回收垃圾的利用方法。

教学内容:1. 可回收垃圾的定义和分类。

2. 可回收垃圾的利用方法和意义。

3. 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流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可回收垃圾的看法。

2. 讲解可回收垃圾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可回收垃圾的种类。

3. 展示可回收垃圾的利用方法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可回收垃圾的价值。

4. 教授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流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可回收垃圾。

5.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可回收垃圾的利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三章:有害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害垃圾的概念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有害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1. 有害垃圾的定义和分类。

2. 有害垃圾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3. 有害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流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有害垃圾的看法。

2. 讲解有害垃圾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有害垃圾的种类。

3. 展示有害垃圾的危害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有害垃圾的处理必要性。

4. 教授有害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流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有害垃圾。

5.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有害垃圾的处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四章:湿垃圾(厨余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湿垃圾(厨余垃圾)的概念和分类。

垃圾分类教案小学各科教案

垃圾分类教案小学各科教案

垃圾分类-教案小学各科教案第一章:垃圾分类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的产生与影响。

2. 垃圾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3. 垃圾分类的益处。

教学活动:1. 观看垃圾分类的动画片,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垃圾分类的益处。

3. 制作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二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正确分类垃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标准。

2. 各类垃圾的分类方法。

3. 垃圾分类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学习垃圾分类歌谣,让学生牢记垃圾分类的标准。

2. 模拟垃圾分类的游戏,提高学生分类垃圾的能力。

3. 制作垃圾分类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垃圾分类的知识。

第三章:可回收物的分类与利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可回收物的分类。

2. 培养学生正确投放可回收物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资源利用意识。

教学内容:1. 可回收物的概念与分类。

2. 可回收物的投放方法。

3. 可回收物的利用途径。

教学活动:1. 观看可回收物利用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可回收物利用的方法。

3. 制作可回收物利用的宣传手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四章:有害垃圾的识别与处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害垃圾的危害。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有害垃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有害垃圾的概念与危害。

2. 有害垃圾的识别方法。

3. 有害垃圾的处理方法。

教学活动:1. 学习有害垃圾的危害,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模拟有害垃圾的处理过程,提高学生处理有害垃圾的能力。

3. 制作有害垃圾识别与处理的宣传海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第五章:垃圾分类的实践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垃圾分类的能力。

《垃圾分类教案》全册

《垃圾分类教案》全册

《垃圾分类教案》全册《垃圾分类教案》全册一、教学课题:垃圾分类,生活的需要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2.懂得“垃圾分类”的常识;3.让学生学会并在今后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1.准备好画笔和纸;2.准备好绘有纸盒、塑料瓶、香蕉(皮)、废弃电池、树叶、旧报的卡纸,同时准备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卡片;(如上次环教一样)3.准备必须的视频录像。

四、教学方法:1.首先,是让学生动手绘制“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标志的大体模板,有认真画的并且画得比较像的有奖励哦。

2.其次,通过垃圾分类小游戏,让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让学生学习到更多东西。

五、教学重点:垃圾分类是怎么一回事以及要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就是不能再收回利用,在自然条件下易于分解的垃圾(用过的面巾纸和卫生纸已经被污染了是不可回收的,厨房里的剩菜剩饭、菜叶、骨头,瓜皮果壳,树叶等);认识有毒垃圾;垃圾分类的益处。

六、教学过程:1.问题引入:首先,我们会问,我们的学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啊?有没有学会垃圾分类呢?2.我们对垃圾分类以一个小故事进行风趣的讲解;3.让学生们绘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标志的图案,并请三个学生上台进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讲讲自己对这两种标志的理解,踊跃的学生当然会得到我们的奖励。

4.请两位工作人员头戴“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卡片条,我们的工作人员对“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举例解释说明。

请以三个为一组的学生们上台对我们的卡片进行“垃圾分类”(一共四组)每一组分类完之后,我们的工作人员要对分类的正误进行说明评论哦。

踊跃的学生会得到我们的奖励。

老师说说:大家从这个视频中学到了哪些东西呢?5.朗诵《不乱扔垃圾顺口溜》好学生,讲卫生,垃圾扔进垃圾桶。

校内校外一个样,环境卫士人人争。

扔张纸,吐口痰,人的生命要玩完。

小学劳动课《垃圾的分类》教案

小学劳动课《垃圾的分类》教案

小学劳动课《垃圾的分类》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意义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垃圾的分类概念和意义。

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图片展示:展示垃圾堆积和环境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第二章:垃圾的分类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分类垃圾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可回收垃圾: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

有害垃圾:电池、药品、油漆等。

厨余垃圾:食物残渣、植物残枝等。

其他垃圾:无法归类的垃圾。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垃圾的分类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物操作:展示不同类型的垃圾,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分类方法的理解。

第三章:垃圾的分类实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分类垃圾。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家庭垃圾分类实践: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他人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家庭作业:布置家庭垃圾分类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社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垃圾的分类案例分享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垃圾分类经验和做法。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4.2 教学内容:国内外垃圾分类案例分享:介绍一些成功实施垃圾分类的地区或国家的案例。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4.3 教学方法:案例分享:教师分享一些国内外垃圾分类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学习。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垃圾分类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联系实际,结合我们地区状况,应当落实好哪些垃圾分类措施?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可以归纳:
(1)、对村民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逐步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引导村民自觉从源头进行分类,将可回收资源自行整理变卖,其他垃圾分类处理,选择最佳资源化利用途径。
(2)、对于有机垃圾部分,可简单分拣后作为畜禽饲料加以利用,也可进行粗堆肥用于农作物施肥,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其余可进行填埋处理。这部分垃圾主要包括部分农作物秸秆、厨余垃圾等。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2017年6月,大连市政府发布了《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到目前已经两年多了,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究竟怎样呢?面临哪些困难?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新授过程:
1、影响落实垃圾分类的因素
1、学生略读教材,归纳总结影响落实垃圾分类的因素:
(1)、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
(2)、人们对生活垃圾分类缺乏明确认识
作业:完成活动一,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讲演活动,准备讲演稿。
板书:
(3)、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并通过各项政策鼓励和扶持社会各界投入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管理工作人员配置和配套基础设施。
教师小结:在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治理,还需培养广大村民的环保意识,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动员教育等方式把广大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形成垃圾分类的村规民约,使村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生活习惯。作为学生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辽宁省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读本》教案9
课题
落实垃圾分类
课型
新授
案序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垃圾分类面临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结合实际分析农村垃圾分类的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投放垃圾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垃圾分类面临的困难和落实措施。
教学难点
城乡垃圾分类推行情况比较,结合实际分析农村垃圾分类的困难。
2、落实垃圾分类的要求
1、读教材,说说落实垃圾分类都有哪些措施?
学生可以归纳:
(1)、明确垃圾分类的要求。
(2)、做好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工作。
(3)、全方位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4)、加快垃圾分类设施配套建设。
(5)、保障物资回收利用渠道畅通。
(6)、个人自觉践行并带动亲友参与垃圾分类。
2、阅读启思驿站,教师指导完成思考题。
(3)、垃圾分类做“表面文章”
(4)、垃圾分类设施不健全
(5)、没有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6)、回收技术相对落后
2、结合教材分析的内容,联系农村生活实际,说说农村影响垃圾分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发言。
归纳主要因素:(1)、由于农村地区面积较广、村庄分布零散、交通条件差、垃圾产量大且极为分散等特点,农村生活垃圾平均收运距离一般比城市地区高,直接推高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运行成本。
(2)、绝大部分乡镇和农村基层政府仅凭自身财力难以开展农村垃圾的有效治理,不少农村地区多将区域内生活垃圾治理寄希望于国家或省市财政支持。经费已经是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长期有效治理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特别是一些已经开展此类工作目前看,在我们地区推行垃圾分类,面临着许多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能买的就买给收集破烂的,能堆肥的就堆肥。但是我们要减少垃圾的产生,有垃圾分类设施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分类投放垃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