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下3种景天科植物叶片细胞结构变化
南京冬季室外自然低温对4种景天属植物生理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

㊀㊀ 景天属植物景观效果好、 抗性强、 养护成本低, 是我国重
1 ] 。鉴于景天属植物的优良特性和我国 要的园林地被植物 [
1 . 3 ㊀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本试验采用 E x c e l 2 0 0 3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P S S 1 8 . 0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分析, 对 4种 运用 S 景天属植物的抗寒能力强弱进行综合评定。 2 ㊀结果与分析 2 . 1 ㊀测定期内南京地区气温变化情况 测定期 内 南 京 地 区 平 均 最 高 气 温 和 最 低 气 温 如 图 1 所示。
— 1 4 6—
江苏农业科学㊀2 0 1 7年第 4 5卷第 2 2期
王璐臖, 丁彦芬.南京冬季室外自然低温对 4种景天属植物生理的影响[ J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7 , 4 5 ( 2 2 ) : 1 4 6- 1 4 9 . d o i : 1 0 . 1 5 8 8 9 / j . i s s n . 1 0 0 2- 1 3 0 2 . 2 0 1 7 . 2 2 . 0 3 9
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吸收法
7 ] 色法 [ 。
[ 5 ]
; M D A含量的测定采用硫代巴
6 ] 比妥酸( T B A ) 法[ ; 脯氨酸含量 的 测 定 采 用 酸 性 茚 三 酮 比
2 ] ; 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乙醇浸泡 胞膜透性测定采用电导法 [ 3 ] 4 ] ; S O D活性测定采用氮蓝四唑( N B T ) 法[ ; 可溶性蛋白 法[
2 . 2 ㊀冬季室外自然低温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2 . 2 . 1 ㊀冬季室外自然低温对电导率的影响㊀由图 2可知, 随 着温度的变化, 冬季室外低温过程中 4种景天属植物叶片的 电导率均呈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 2月 2日温 7 4 2 %、 度较低时, 电导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佛甲草为 2 4 . 9 5 %、 凹叶景天为 1 2 . 3 6 %、 中华景天为 1 1 . 胭脂红景天为 1 1 2 %, 其中佛甲草的电导率最大, 分别是同期胭脂红景天、 凹 叶景天、 中华景天的 1 . 8 3 、 2 . 2 2 、 2 . 4 7倍。 2 . 1 . 2 ㊀ 冬季室外自然低温对叶绿素总量的影响 ㊀ 由图 3可 知, 随着温度的变化, 4种景天属植物叶绿素总量呈先上升后 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 2月 2日温度较低时, 叶绿素含量明 显下降, 佛甲草为 0 . 2 3 0 0m g / g 、 胭脂红景天为 0 . 6 9 8 7m g / g 、 凹 叶景天为 0 . 3 4 90m g / g 、 中华景天为 0 6 1 1 2m g / g , 其中胭脂红
3种景天科植物抗旱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doc

3种景天科植物抗旱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分析本研究选取的3种景天科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各生理指标,按照抗旱性排序为:八宝景天红叶景天德国景天。
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3种景天科植物抗旱性及其生理机制之范文。
摘要:景天科植物由于其栽培简单、繁殖容易、抗旱抗寒能力强等特点已经成为城市绿化材料的首要选择,尤其是对于新疆地区。
本研究选取3种景天科植物,对其抗旱性及其生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情况下,抗旱性较强的景天品种表现出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较高,细胞膜的稳定性较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叶片渗透势降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升高,而叶片保水力和水分饱和亏与景天品种抗旱性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3种景天科植物抗旱性为:八宝景天红叶景天德国景天。
关键词:新疆;景天科植物;抗旱性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在中国有1 0个属,约有2 4 0个品种,分布在全国各地(1-3):景天科植物在新疆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天山,一般分布在海拔1 600~5 600 m的地区[3]。
新疆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年降水量较少,因此,选择具有抗旱性的植物应用于大面积绿化,对于新疆地区的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景天科植物由于物种本身的特性,栽培简单、繁殖容易、抗旱抗寒能力强、群体效果好,同时景天科植物种植见效快和成本低的优良特点使得景天科植物常被用于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如在屋顶、坡地、公路边和瘠薄土壤等处的主要的绿化材料,对于提高城市的观赏效果和物种丰富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降低了绿化成本,保护了干旱区的水资源(4-5)。
但是目前关于景天科植物在新疆干旱环境下的抗逆性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尤其是其抗干旱性研究还需加强。
本研究选取3种园林绿化常用的景天科植物德国景天(S.hybridum)、红叶景天(S.spuriumu)和八宝景天(S.spectabile)进行干旱胁迫实验,分析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特征。
3种景天科植物抗旱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3种景天科植物抗旱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作者:王宁来源:《新疆农垦科技》 2017年第1期摘要:景天科植物由于其栽培简单、繁殖容易、抗旱抗寒能力强等特点已经成为城市绿化材料的首要选择,尤其是对于新疆地区。
本研究选取3种景天科植物,对其抗旱性及其生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情况下,抗旱性较强的景天品种表现出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较高,细胞膜的稳定性较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加,叶片渗透势降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升高,而叶片保水力和水分饱和亏与景天品种抗旱性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3种景天科植物抗旱性为:八宝景天>红叶景天>德国景天。
关键词:新疆;景天科植物;抗旱性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在中国有1 0个属,约有2 4 0个品种,分布在全国各地(1-3):景天科植物在新疆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天山,一般分布在海拔1 600~5 600 m的地区[3]。
新疆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水资源严重匮乏,全年降水量较少,因此,选择具有抗旱性的植物应用于大面积绿化,对于新疆地区的水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景天科植物由于物种本身的特性,栽培简单、繁殖容易、抗旱抗寒能力强、群体效果好,同时景天科植物种植见效快和成本低的优良特点使得景天科植物常被用于干旱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如在屋顶、坡地、公路边和瘠薄土壤等处的主要的绿化材料,对于提高城市的观赏效果和物种丰富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降低了绿化成本,保护了干旱区的水资源(4-5)。
但是目前关于景天科植物在新疆干旱环境下的抗逆性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尤其是其抗干旱性研究还需加强。
本研究选取3种园林绿化常用的景天科植物德国景天(S.hybridum)、红叶景天(S.spuriumu)和八宝景天(S.spectabile)进行干旱胁迫实验,分析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特征。
通过分析3种景天科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变化特征,分析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生理机制,以期为景天科植物在新疆干旱区引种与繁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三种景天科植物抗旱性的研究

2. 1 水分胁迫处理植株生长状况 在水分胁迫处理下,连续观察和记录了胭脂红景
天况。
如图 1、2 和 3 所示,胭脂 红 景天叶片小且薄; 圆叶佛甲草叶片呈圆形,肉质肥厚,随植株的生长将 增大; 西德景天叶片呈扇形,肉质肥厚。
在轻度胁迫下,3 种植物生长均正常,叶片均正 常生长,均有幼芽出现,扦插的西德景天植株高度生 长变化明显。
景天科植物中的部分多年生常绿宿根种类,是一 种自养 型 和 耐 寒 型 的 植 物, 具 有 植 株 低 矮、 生 长 整 齐、色彩亮绿、花朵繁茂、绿期长、综合抗性强、易 管理等优点,且根部极小,能够保存大量的水分,同 时在表层土壤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景天科植物不需要 施肥,不会对屋顶构成威胁,适于进行屋顶绿化。而 我国仅 有 佛 甲 草、垂 盆 草 在 少 数 城 市 有 小 面 积 的 应 用,屋顶绿化主要研究工作一直集中在屋顶荷载力、 排水和轻质材料的选择上,而有关植物种类的选择近 几年才有所涉及。
rosea) 进行了不同梯度的水分胁迫,通过观察胁迫下植株形态变化,以及测定叶片保水力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研
究了水分胁迫下有关生理指标变化与景天类植物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3 种景天类植
物的叶片保水力和蒸腾速率随胁迫程度加深都为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胭脂红景天变化范围最大。结合 3 种景天
在中度胁迫下,胭脂红景天底层叶片开始干枯、 掉落,幼芽生长缓慢,植株开始萎蔫; 西德景天叶片 正常生长但幼芽生长缓慢,个别植株底层叶片在中度 胁迫后期出现失水萎蔫,植株生长缓慢; 圆叶佛甲草 幼芽数量减少,个别叶片干枯凋落。
图 3 不同梯度水分胁迫下西德景天生长状况
图 1 不同梯度水分胁迫下胭脂红景天生长状况 图 2 不同梯度水分胁迫下圆叶佛甲草生长状况
低温胁迫下分蘖期小麦叶片细胞结构及表面糖蛋白的变化

低温胁迫下分蘖期小麦叶片细胞结构及表面糖蛋白的变化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冷冻胁迫下植物小麦叶片细胞结构和表面糖蛋白的变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文试图对其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
分蘖期小麦叶片(Triticum aestivum L.)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因其容易受到低温胁迫而受到关注。
在低温胁迫下,小麦叶片的叶绿体DNA和细胞结构会发生重要的变化。
同时,低温胁迫会激活小麦叶片表面的特异性糖蛋白,导致它们在逆境中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我们从叶绿体DNA开始,以测定不同温度下小麦叶片DNA序列的差异。
之后,通过隔离小麦叶片细胞,将其叶绿体DNA放大并进行扩增子酶分析,以检测叶绿体质量变化情况。
此外,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观察小麦叶片细胞结构的变化情况。
另一方面,为了探究特异性糖蛋白在低温胁迫下的变化,我们采用了显色蛋白印迹法。
通过印迹法,可以检测不同温度下小麦叶表面糖蛋白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以及温度范围内特异性糖蛋白的表达水平。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对冷冻胁迫对小麦叶片结构和表面糖蛋白的影响作出了更详细的描述,为小麦种子耐冷性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回顾小麦的低温响应过程的基础上,本文还尝试总结和分析了如何利用目前技术来优化其耐冷性及其耐冷性的影响因子。
利用转录组和组蛋白组学研究,我们识别了冷冻胁迫下小麦核酸、蛋白质、酶活性和代谢变化的模式。
这些研究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小麦叶片中抗氧化酶、糖原合成酶、抗衰老酶及其他酶的活性会显著激活。
此外,对小麦耐冷性的改良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实现,也可以通过无性系转化技术来获得。
通过小麦转基因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来改变小麦叶片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从而增强小麦的耐冷性。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麦叶片在受到低温胁迫时,叶绿体DNA、细胞结构及表面糖蛋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而当前科技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小麦的耐冷性,从而使小麦更能适应低温环境。
低温条件下柚木叶片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2

低温条件下柚木叶片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刘春森指导教师:魏和平(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46001)摘要:对低温条件下柚木叶片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
取三组柚木为材料,分别在培养箱中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处理后,采用电导法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来测定柚木叶片细胞膜通透性。
探讨柚木叶片内细胞膜通透性与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细胞膜通透性变大。
关键词:柚木;低温胁迫;电导率;MDA;细胞膜通透性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temperature teak leaf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changes ofLiu Chun SenGuidance teacher:Wei He Ping(Anqing teachers college Life Science College )Key words:teak;low temperature stress;electrical conductivity;MDA;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1、前言柚木作为一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植物,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与很多行业。
随着对柚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柚木供应国的柚木原木出口日渐受到限制,因而对柚木需求较大的国家都大力发展人工造林来减小柚木供需矛盾。
但由于受到温度的限制,受到冻害柚木的生存率很低。
我国无天然柚木林,但早在1820年就引种于云南边境寺庙作庭园绿化。
台湾于1900年在高雄等地试种,广东、广西、海南引种也有70多年,福建、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已有少量引种。
目前我国柚木种植范围遍及7个省100多个县市,其中台湾面积最大,约1万余亩。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在收集国内资源的基础上,陆续进行柚木引种造林技术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了柚木遗传改良的系统研究,随后柚木研究相机被列入“六五”国家攻关项目、“八五”林业部重点课题、“九五”和“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国家“948”引进项目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科技支撑项目。
低温胁迫下3个互叶白千层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低温胁迫下3个互叶白千层无性系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作者:熊升吴燕斌薛晨心等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1期摘要:在逐步引种驯化过程中筛选耐寒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进行推广与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意义与实践价值。
研究利用3个互叶白千层无性系组培苗(M1、M2和M3)为研究材料,通过Handy Fluor Cam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比较分析其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探讨其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
结果表明:三个无性系组培苗对4℃和0℃低温具备较好的耐受能力,M3在-4℃低温条件下则体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各荧光参数在-4℃时受低温影响的变动幅度均较小,且恢复过程较为迅速。
这表明M3无性系的低温耐受能力可能强于M1和M2,而在-8℃低温条件下,3个无性系的荧光参数都受到较大影响,且在随后的恢复过程中并没有呈现恢复的趋势,-8℃低温胁迫可能对供试无性系的光合作用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关键词:互叶白千层;低温胁迫;叶绿素荧光0 引言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为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Melateuca)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
历史上澳大利亚土著人利用其叶片冲泡饮用,故也称其为茶树(Tea tree)。
由互叶白千层的嫩枝叶提取的精油(茶树精油,Tea tree oil)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气味芳香怡人,被广泛应用与食品、医药、化妆品、洗涤用品等领域。
随着近年来天然植物源抑菌剂的普及,互叶白千层也愈受重视。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互叶白千层以来,先后在广东、广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海南和福建等地获得引种成功。
近几年随着茶树精油价格上涨,其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
其中一些引种地属亚热带气候体系,相比其原产地澳大利亚,秋冬和早春时期气温较低,也易出现气温骤降等现象,对互叶白千层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目前有关互叶白千层栽培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新品系引进、组培扩繁技术改良、栽培技术优化、高生物量高产油率优树筛选等,而对互叶白千层抗逆性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见。
低温胁迫对克恩氏冬青超微结构及细胞内Ca2 分布的影响

低温胁迫对克恩氏冬青超微结构及细胞内Ca2+分布的影响摘要: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分析克恩氏冬青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和Ca2+分布与抗寒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细胞内细胞器受损程度也增强,到-16 ℃时,细胞膜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同时细胞内Ca2+沉淀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关键词:克恩氏冬青;低温胁迫;叶片细胞;超微结构;Ca2+分布中图分类号:Q945.78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166-03克恩氏冬青(Ilex×koehneana ‘Emily Bruner’)为冬青属常绿阔叶小乔木,是近期引进的欧洲冬青杂交品种。
许多冬青属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有较好的耐寒性,可以引种到北方地区[1],一般来说,植物细胞内Ca2+分布及超微结构会随着低温的变化而呈一定的相关性[2],Ca2+作为胞内第二信使调节着植物体内的许多代谢和发育过程,因而起重要作用[3-6]。
为进一步研究克恩氏冬青的生态适应性及其栽培和推广的制约因素,于2012年对克恩氏冬青的耐寒性进行系统研究,解析不同温度条件下克恩氏冬青的解剖结构和低温胁迫的关系,从而深入研究克恩氏冬青的细胞学机制,为克恩氏冬青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2012年6月将6种克恩氏冬青扦插于南京林业大学内,待生根后及时上盆,放置于树木园温室内待用。
1.2 方法将样品在25 ℃下放置1周进行预冷,然后移至人工气候室(-40~25 ℃),以5 ℃为1个阶梯逐级降温,分别降到0、-8、-16 ℃时各维持48 h,及时采取低温处理好的植物顶端叶片迅速切成0.5 mm×0.5 mm的组织块,并沉入到用0.2 mol/L 磷酸缓冲液(pH值7.2)配制的2%多聚甲醛和2.5%戊二醛混合液中,室温黑暗初固定6 h;然后用含2%焦锑酸钾的缓冲液(pH值7.6)洗涤3次,每次约0.5 h;再转移到含2%焦锑酸钾的缓冲液(pH值7.6)配制的1%锇酸中,在4 ℃冰箱内固定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