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通用7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通用7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通用7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第1篇一、两栖动物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牛蛙、蟾蜍、大梨、蝾螈等。

2、代表动物;青蛙3、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来,蝌蚪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

4、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5、青蛙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是一种保护色。

6、青蛙柔软而湿润,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

7、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强大,纸间有噗,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同时也可在水中游泳。

8、呼吸:肺,皮肤辅助呼吸9、体温:变温10、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二、爬行动物1、常见的爬行动物有:蜥蜴、龟、蛇、鳖、鳄等。

2、代表动物:蜥蜴3、生活环境:山坡、田野草地和灌木丛中4、体表:身体表面干燥,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既有保护作用,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

5、呼吸:肺6、体温:变温7、繁殖:产卵8、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拜托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终生生活在陆地上。

9、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第2篇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一)腔肠动物(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书本(4)水螅触手接触到水蚤时,水蚤挣扎几下不动了,为什么?当活动的水蚤碰到水螅触手的刺针时,刺丝立即从刺细胞中弹出,把其中的毒素射向水蚤,使其麻醉,然后触手一起把水蚤送入口中。

(二)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中间宿主:钉螺)、绦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内)(米猪肉:含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3)涡虫结构示意图,P6 身体前端呈三角形,背部两侧有一对黑色眼点,只感光,不成像。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

(2)焓的微观视角
① 在25℃和101kpa下, 1molH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要吸收436kJ的能 量,1molCl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2molHCl中 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431kJ/mol*2mol=862kJ的能量
②因此,断键吸热,成键 放热,前后的差值数值上 与实验测得的反应热数据 相近,可近似认为是反应 热
③上述分析表明,化学 键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 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物质变化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加入能量变化):
表明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 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因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不同,其∆H 也不同。但中学所用∆H的数据,一般都是25℃和101kPa时的数据, 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四、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① 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例如:H2的燃烧热: C的燃烧热:
第二节 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1.定义:一个化学反应,不管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 成的,其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2.理解:盖斯定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 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反应进行的途径有关。
第一节 反应热
复习
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 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 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一·反应热 焓 变 1.定义:等温条件之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

林前第一章的讲解

林前第一章的讲解

林前第一章的讲解这第一章,开头就直接点明了“我们是属神的”,你知道吗?这句话一出,感觉就像是给你发了一个身份认证一样。

你是属于谁的?别看你每天忙忙碌碌,背后那位大老板可不是别人,正是创造天地的那位。

咱们现在都在谈“认同感”,不是嘛?人活一世,要有个归属感,得知道自己在哪儿。

你说你自己是什么?牛人?超级英雄?不不不,《林前》告诉我们,你是神的儿女。

哇塞,这不就像是一张VIP通行证嘛,地球上走一圈,啥都不怕。

然后呢,话说回来,《林前第一章》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那句“他在基督里使我们得以称义”。

天啦,什么叫“称义”?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其实这意思就是,我们这个人,虽然做了那么多错事,犯了那么多错,像个死皮赖脸的小混混一样,但是有了基督的牺牲,我们居然被“洗白”了!是的,你没听错,洗白了!如果拿今天的说法,就相当于有个人替你付了账单,还帮你把那些烂事都给擦掉了,你就成了清白之身!哎呀,这可真是个大福利啊,真是天上掉馅饼!不过啊,你要是仔细琢磨一下,《林前第一章》讲的可不仅仅是个“恩典”的事儿。

它接着就说了,神的智慧和力量不可思议得让人咋舌。

像什么?你就想啊,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情是我们完全无法控制的,人生总是充满了意外,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林前》却告诉我们,神掌握了一切,祂的计划真是让你想象不到。

你说这不神奇吗?你以为你都搞不定的小事,结果有个更大的“幕后老板”替你收拾残局。

是不是超靠谱的?最厉害的,是那段提到“神借着基督的复活,将万有赐给我们”的话。

啥意思呢?也就是,耶稣死而复生那一刻,整个世界的规则都变了,不管你曾经做过什么,不管你有多低落,有多心酸,只要你愿意跟着耶稣走,就能够获得那份属于自己的“复活”。

这就像是人生大反转,反转的有点突然,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它就这么发生了。

你也可以从绝望中走出来,从跌倒中站起来。

是不是像是电视剧里的“翻盘大戏”一样,原来自己都觉得无路可走,突然之间,变得能量满满,目标清晰。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导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不要让追求之⾈停泊在幻想的港湾,⽽应扬起奋⽃的风帆,驶向现实⽣活的⼤海。

⾼⼀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年级化学必修⼀第⼀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 ⼀.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并注意对尾⽓进⾏适当处理(吸收或点 燃等)。

进⾏易燃易爆⽓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处理。

(3)浓酸沾在⽪肤上,⽤⽔冲净然后⽤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稀醋酸中和,然后⽤⽔冲擦⼲净。

浓碱沾在⽪肤上,宜先 ⽤⼤量⽔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洗净后再⽤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宜⽤沙⼟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积失⽕,应迅速⽤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加热⽅法、⽓体收集⽅法等。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和蒸发 实验1—1粗盐的提纯: 注意事项: (1)⼀贴,⼆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玻璃棒搅拌,防⽌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 3.(1)蒸馏 原理:利⽤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从⾃来⽔制取蒸馏⽔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棉,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冷凝⽔,开始加热。

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温升⾼⾄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银球在蒸馏烧瓶的⽀管⼝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从下⼝进,上⼝出。

④先打开冷凝⽔,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

(2)萃取 原理:⽤⼀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溶剂所组成的溶液⾥提取出来。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生物高中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是为深入学习细胞的知识作铺垫,属了解水平。

教材通过事例从几个方面提供资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因此,该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举例说出”。

在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是学生没有学习过的,这些结构层次都属于基本概念,因此需要理解学习。

不仅理解生命系统的这些结构层次的含义,还应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紧密相联的,同时,还应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教学目标定为“举例说明”。

二、教学设计思路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十万个为什么:1、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动物?2、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展示图片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做铺垫。

四、总结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1)单细胞生物的举例: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单细胞藻类(如:衣藻)、细菌等。

(2)生命活动的完成: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草履虫依靠单个细胞完成运动、分裂、摄食、生长等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1)多细胞生物的举例:大多数动物和植物(2)生命活动的完成: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生命活动的基础:①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基础:细胞代谢②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基础:细胞增殖、分化。

③生命活动:遗传与变异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思考】试问可否直接用富含有机物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病毒?试分析原因。

【答案】不能。

病毒不能单独进行生命活动,必须用活细胞来培养。

4.扩展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病毒:①结构:细胞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组成。

②生活方式:只能营寄生活,只有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活动。

第一篇 第一章 森林立地

第一篇 第一章  森林立地

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 采伐迹地 森林采伐后的林地。 火烧迹地 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林地。
4.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这类造林地的共同特点是造林地上已有树木,但
其数量不足,质量不佳或树木已衰老,需要补充 或更替造林。
2级 森林立地区( Forest Site Area)、森林立地亚区 (Forest Site Subarea)
3级 森林立地类型区( Forest Site Type District)、森林立地类型亚区 (Forest Site Type、Sub-district)、森林立地类型组 (Forest Site Type Group)
第三节 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一、森林立地质量评价的方法
1.直接评定法: 指直接利用林分的收获量和生长量
的数据来评定立地质量,如地位指数法、树种间 地位指数比较法、生长截距法等。
2.间接评价方法: 根据立地质量的因子特性或相关
植被类型的生长潜力来评定立地质量的方法,如 测树学方法、指示植物法、地文学立地分类法、 群体生态坐标法、土壤一立地评价法、土壤调查 法等。当前,国内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为地位指 数的间接评价方法。
2 植被组成、结构等特征的应用:前苏联的苏卡乔夫 为代表,把林型看作是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类型,生物 地理群落是在一定地表范围内相似的自然现象(大气、 岩石、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水文条件)的总 和。分类单位依次为植被型、群系纲、群系组、群系、 林型组、林型。
3 植被因子途径:欧美植被受人为干扰较少,植被与 立地间的相关性较好,用植被可以反映出立地的生产 力特点,称这种方法为生境(habitat type)。
特点:
(二)森林立地类型的应用
1、在造林和造林规划中的应用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指一部作品、一本书籍、一个研究报告或文章的第一章节的主要内容。

在一部作品中,第一章往往是引领读者进入全书的关键,是整个作品的开端,对于作品的整体结构、主题和内容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本篇文档中,我将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一本书籍的第一章主要内容:I.引子在一本书籍的第一章,通常会有一个引子,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的主题和背景。

这个引子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一个故事,有的是一个幽默的定义,甚至还有的是一首诗歌。

引子的目的是激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更好地置身于本书的主题之中。

举个例子,如果这是一本关于佛教的书,那么第一章就可能开头是一个古老的寓言或者佛教故事,来引出接下来的主要内容。

II.主题与背景第一章往往会介绍本书的主要主题和背景。

它会告诉读者这本书要讲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述这个主题,以及这个主题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比如说,如果这是一本讲述和平主义思想的书籍,第一章可能会讲述和平主义的历史和背景,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III.重要人物和事件在一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会向读者介绍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这些人物和事件可能是本书的主角、走向或场景。

这些相关事件和人物的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同时,这些人物和事件的介绍也可以激发读者对故事发展的兴趣。

以小说为例,第一章可能会提到主角的人物形象、生活经历以及个人特点,或是描写一些主要事件的前因后果。

IV.主体思路从第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思路,也就是本书的主旨、主题和观点。

通过阅读第一章,读者可以把握作者的主要思路,进而理解整个作品的主要内容。

以政治、经济等相关书籍为例,第一章往往会介绍本书的核心观点或者理论体系,以便完全理解这本书的全貌。

总之,作为一本书籍中重要的章节,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对整个作品的成功与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第一章来理解这本书的主题、背景、重要人物和主体思路。

《中药学》第一章

《中药学》第一章
答:《饮膳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著,为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书中对养生避忌、妊娠食忌、营养疗法、食物卫生、食物中毒等均有论述,介绍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8. 简述《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在药物的分类方法上的区别。
答:《神农本草经》按药物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功能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
答案:神农本草经,365。
2.《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载药 种。
答案:李时珍,1892。
3.《炮炙大法》是 所著,书中所述的 对后世影响很大。
答案:缪希雍,“雷公炮制十七法”。
3.《本草纲目拾遗》是 所著,载药 种,其中新增药物 种。
答案:C
答案分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一般认为该书约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故答案应选C。
2.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拾遗》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本草经集注》
答案:E
答案分析:《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都是按药物功效分类,《新修本草》、《本草纲目》虽然也是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但不是首创,故答案应选E。
3. 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是:
A.《雷公炮炙论》 B.《本草拾遗》 C.《炮炙大法》
D.《证表著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这部本草著作采用图文并重,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较前代本草著作有所进步,同时广泛引证历代文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它使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格局臻于完备,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故答案应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1植物细胞壁1.1植物细胞后含物
1.2主要
内容
1. |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
(一)植物细胞的发现
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Robert Hook 1635-1703)
用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发现了许多像蜂窝状的小室,称为细胞
(cell
)。

一、植物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667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k 1632-1723)
发现了生活的细胞。

一、植物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二)细胞学说
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atthias Schleiden)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几乎同时得出结论:一切有机体,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施莱登施旺
一、植物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二、植物细胞的形态及基本结构: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
形状:多细胞的植物体,由于细胞间的相互挤压或由于存在于不同的部位、执行不同的功能,因而细胞形状常为多边形或其他形状。

单细胞的植物体,细胞呈球状或椭球状。

大小:植物细胞的直径大多在10—100μm之间。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是由外面坚韧的细胞壁、壁内的原生质体和原生质的代谢产物后含物构成的。

☐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光镜的分辨极限大于0.2μm,放大倍数小于1600倍。


☐超微结构(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或亚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

(电镜的分辨0.1-0.2nm,放大倍数可达几十万倍。


☐模式的植物细胞: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构造集中在一个植物细胞里加以说明,这个植物细胞称为模式的植物细胞。

1.原生质体protoplast
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

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

是细胞的主要成分,细胞的一切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1)细胞质:胞基质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外有质膜。

(2)细胞核(nucleus)
包括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

(3)细胞器(organelle)
细胞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执行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包括:质体(plastid)
叶绿体
杂色体
白色体
质体叶绿体(chloroplast )有色体(chromoplast )白色体(leucoplast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常为球形、卵
形或扁圆形,直径4-10µm ,厚度
1-2µm 。

含叶绿素(chlorophll )、
叶黄素(xanthophll
)和胡萝卜素(carotin
)。

是细胞光合作用的
场所。

多呈杆状、圆粒状、或不规则形,含胡萝卜素、叶黄素。

多呈球形或纺锤形,不含色素。

主要作用是淀粉、脂肪、贮藏蛋白质合成中心。

白色体与物资的积累和贮藏有关。

线粒体(mitochondrion)
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0.5-1µm,长为1-2µm。

棒形。

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是细胞物质氧化的中心。

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有关。

线粒体
液泡(vacuole)
液泡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的特征之一。

外有液泡膜,是有生命的。

内有细胞液。

细胞液含有细胞新陈代谢形成的各种物质,是无生命的。

液泡随着细胞的生长有有小变大,有多变为一个中央大液泡的成长过程。

液泡
细胞器
植物细胞器除上述外,还有一些亚微结构:高尔基体、内质网、圆球体、溶酶体、核糖体、微体、微管、微丝等,它们均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