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语文高考卷、答案详解

2019上海语文高考卷、答案详解
2019上海语文高考卷、答案详解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9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

(2)_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

(3)《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_幽咽泉流冰下难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2分)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3分)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出来

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

③更为准确地说

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记忆与写作

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

简单化,看来也没什么道理。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日的影响。另外,经历在记忆中的发酵也可以使经历的性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距离确实起到了某种作用。

③有人十分形象地将写作比喻为反刍:草料进入牛腹只是储存,未及消化,营养尚未被吸收,而写作则是对记忆中的经历进行反刍。当然,反刍并不是一次性的,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也就是说,在生命的不同时段,只要愿意,作家随时可以对记忆中的任何一种储存物进行反刍,从而完成对材料的多次使用。

④你和父亲去钓鱼,河边开满了金银花,你们在烈日下坐了三个小时,最后在日落时分钓到了一条大鱼。第二天你去上学,把这件事告诉同学的时候,由于钓到大鱼并享用美食的骄傲尚未消退,你讲述的重心也许会集中于那条鱼的大小重量,而那三个小时的完整信息自然会被简化。我们知道,讲述本来就是一种选择性行为。通过选择,这个故事中有太多的内容被忽略掉了。记忆中的大部分元素仍然在酣睡,但这不能说明这些元素不存在,只是经历在记忆中尚未充分发酵。假设二十年后,当你再次来到这条河边,你发现河流的原址上矗立着厂房,如果你猛然回忆起当初跟随父亲去河边钓鱼的情形,你是否会想起清澈的河水,天空中的白云在水面上投下的斑驳阴影是否有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之感

⑤经历在记忆中的灵光重现虽然依赖于时间距离,但我要说的是,时间距离却并非是真正关键的因素。哪些记忆内容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渣泛起,取决于作家的召唤。这种召唤的契机多种多样,但经历的“重复”也许最为常见。“重复”所引发的回忆究竟要将我们的意识导向何方,我们事先并不知晓。

⑥促使你回忆起与父亲去河边钓鱼情形的契机,也许是你再次回到那条河边,也许是你再次见到一朵金银花或闻到一缕花香。此时,你是否会回忆起二十年前河边的金银花丛那醉人的幽香回忆起温暖的阳光下植物卷曲的叶子在这里,现实境遇的真实感让位于回忆中感觉的真实感。这些被感觉所唤起的内容,可能是已经被我们“遗忘”的记忆,这些内容其实仍然存在,只不过暂时沉睡在记忆之中,因此有人称之为“ 非意愿性记忆”。

⑦我们的理智总是希望将记忆简化成可以把握的内容加以储存、识别和归类,可实际上写作有时就是要敞开一个理性无能为力的世界,呈现那些曾被省略的非意愿性记忆。构成文学作品真正质地的,也许不是可以被理智归类的现实“经验”,而是有待完成的诸多可能性。

(节选自《文学的邀约》,有删改)

3.第②段中加点词“发酵”在文中具体是指_记忆中的经历随时间流逝而改造、重组(2分)说明:“随时间流逝”“长时间”“一段时间”1分,“改造/重组”1分,“酝酿”/“记忆保存”不给分。【评分说明】:“随时间流逝”“改造、重组”为2个点,1点1分。

【样卷】(0分)

经历在记忆中的保存会受到社会意识、个人偏见习惯等影响。

记忆中的经历会被筛选、表达。

记忆在储存中越来越客观。

作家的个人经历在记忆中不断回味的过程。

经历会在记忆中储存受到影响。

(1分)

经历在记忆中随时间变化变得越来越客观。

通过时间距离唤起记忆的东西。

作家将个人经历在记忆中保存时间长,而不是将经历的事立即表达出来。

经历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越长,便越客观。

让经历在记忆中的保存中不断改变,使之回忆越来越客观。

(2分)

经历在记忆中随“时间距离”的增加而发生一些变化。

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经历的性质发生变化。

在记忆中,经历的性质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

经历在记忆中保存一段时间后,再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全面客观。

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在记忆中就会发生储存、性质变化。

4.为第③段画线句找一个例证,以下诗句合适的项是(D)(3分)

A.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评分说明:选D给3分,选C给1分。

5.以下对“非意愿性记忆”这一概念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3分)

A.非意愿性记忆难以被理性驾驭。

B.非意愿性记忆会被多种契机唤起。

C.非意愿性记忆是种被遮蔽的记忆。

D.非意愿性记忆是种未被储存的记忆。

6.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3分)。

A.记忆中的经历并不能保证是客观的。

B.写出好作品需要合适的“时间距离”。

C.作家对记忆的选择和召唤是无意识的。

D.被“遗忘”的记忆是文学的主要内容。

7.“河边钓鱼”的事例在文中重复出现,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5分)

【答案示例】“河边钓鱼”事例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阐明了写作是一种选择性行为、时间距离对经历的发酵有其作用等观点;用再次回到河边及与此相关的花香等,阐述了经历的重复是作家召唤记忆的契机,被召唤的记忆包含着非意愿性记忆,这一事例与观点紧密契合,多次使用使文章衔接自然,事例本身贴近生活,使说理易于理解,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这一事例的使用在论述中有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评分建议】

1.题目中“重复出现”,共分为两次出现,部分考生未具体落实两次出现情况,做了综合表达,也视为合理。逐点给分。

2.具体得分点如下:

(1)第一次出现:

a阐明写作(表达、讲述亦可)是一种选择性行为1点【以下视为等同表述:a1表达是不客观的;a2表达是不完整的、省略的、简化的;a3表达时很多内容被忽略;a4表达受个人偏见、习惯等影响】;

b阐明时间距离对经历的发酵有其作用1点【以下视为等同表达:b1时间距离不同,产生不同体验;b2时间距离不同,对心态的影响不同;b3经历在记忆中的重现依赖时间距离】

(2)第二次出现:阐述了经历的重复是作家召唤记忆的契机1点

阐述被召唤的记忆包含着非意愿性记忆1点【最后引出“非意愿性记忆”、点到“非意愿性记忆”视为同等表达。】

(3)结构角度:多次使用使文章衔接自然1分【论证全面、论证充分亦可。】;

(4)事例本身贴近生活,使说理易于理解,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1点。【“事例本身贴近生活,使说理易于理解”“ 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为1个得分点的两个方面,具有等值效果,任答一个方面均可得1分,重复答亦仅得1分。】

【学生答题常见问题】

存在对论述作用的泛化、扩大化:

1.生动形象、更具说服力;抽象道理具体化;

2.结构完整,论证严谨;论述层层推进,使文章内容紧凑,观点明确;结构上有层层铺垫作用;

3.第二人称,拉近了读者距离;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4.结构作用:承上启下;呼应第3段等内容。

5.重复事例,是个孤例;是假设论证。

存在对观点概括的错误:

第一次出现:证明了第3段“写作是一种反刍,作家可以随时进行反刍,对材料多次使用。”

证明时间距离并非是关键因素,作家的召唤才是。

第二次出现:证明作家对记忆的召唤的契机多种多样。

证明现实境遇的真实感让位于回忆中感觉的真实感。

【学生答题样例】(0分)

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时间距离与记忆的关系,召唤的契机与记忆的关系表明了记忆与写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记忆对写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河边钓鱼事例表达的是这整件事中最后钓到一条大鱼,在人的记忆中最为深刻,因此他在讲述这件事情时会重心于大鱼的大小重量,而那三个小时的完整性经过被简化了,利用这一事例更加有力的论证了作者观点,多次出现前后呼应,使读者更有信服力。

河边钓鱼事例是本文论证的例子,多次出现是为了与第3段写作是对记忆中的经历进行反刍,可以对材料进行多次使用,这个观点相呼应,使这个观点更有说服力,河边钓鱼是普遍事例,多次使用使文章观点有普遍性,更有力的论证观点。

(1分)

我认为河边钓鱼为理论论据,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的论述了,时间距离并非关键因素,非意愿性记忆才是。运用第三人称表达,让读者能直观感受论述,拉近了与

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论述更有效,与散文作家可随时对记忆储存物反刍相呼应,为下文论述文学作品的真正质地打下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论述更严谨,与标题相呼应,与结尾呼应,反复出现可以使事例更深刻,让读者感受议论文的合理性。

“河边钓鱼”在文中重复出现意在对同一事例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论证,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文学作品中被遗忘的内容才是主要内容,时间距离只是其中的一种诱因”的观点。作者对同一事例多角度论证,是论证更有力,更具有说服力的同时也突出本文主旨,并且警醒我们对同一事物要多角度分析。

河边钓鱼事例作为事例在文中反复出现,使文章的论述表达严谨完整并具有客观性,具体论证了记忆的讲述有时会将其中大部分事实给忽略的论点以及现实境遇中真实感觉让位于我们回忆起来的遗忘的记忆的论点,这样的内存方式使文章深奥的内容浅显易懂化,并且也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对于记忆的把握指明道路,使得人们在写作时能更加了解记忆的作用和运用。

(2分)

文中第4段通过运用跟随父亲去河边捕鱼的情形举例论证,充分论证在进行讲述时人们大多会忽略记忆中经历的某些元素的现象,接着在该现象的论述基础上论证了时间距离并不是关键,而取决于作家的召唤。使得文章的观点进一步深入,接着再一次提及河边钓鱼的实力充分突出,强调的那些被感觉所唤起的内容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暂时沉睡,从而自然引出了非意愿性记忆。这里的多次重复出现,使文章的观点论证的更加有说服力,全面的逐层深入剖析了,经历在记忆中重现的原因,层层深入,使文章结构严谨清晰。

第一次运用“河边钓鱼”的事例点明讲述是选择性行为,我们容易忽略太多记忆中的经历,从而引出时间距离并非是真正关键因素,而常被遗忘的经历会因契机而被召唤,进而又列举第二次“河边钓鱼”与之相照应,点明被感觉唤起的真实内容定义为“非意愿性记忆”,因此突出本文主旨:写作需要呈现所谓的“非意愿性记忆”,层层推进,逻辑清晰有序,思路缜密。

(3分)

本文假设了与父亲“河边钓鱼”的事例,通过不同时期阐述该事件的重心不同体现出时间距离对经历在记忆中的重现有一定作用。同时,进一步指出时间距离并非关键因素,通过河边复现环境使会议被唤起的例子,点明记忆的复现要契机,而“重复”最为常见。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假设,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突出,便于理解。同时,通过同一举例进行层层推进的分析,富有逻辑。

“河边钓鱼”一个事例论述多个观点,使文章生动、多样,富有逻辑。“河边钓鱼”首先论述在当下由于讲述的选择性,会着重讲述鱼的大小、重量以表骄傲,而非讲述完整信息。后假设二十年后,连用反问,引出下文“经历在记忆中灵光重现更取决于作家的召唤”;进一步以“河边钓鱼”的例子,连用反问,论述“非意愿性记忆”。如河边金银花等由人召唤而唤起较之当初的骄傲更复杂的情绪。“河边钓鱼”事例的反复出现,使得文章连贯自然,论证性强。

第一次出现河边钓鱼的事例,主要是论证的作家对记忆中的储存物反刍,从而完成对于材料多次使用。论述了讲述是选择性行为,会忽略部分内容。这一过程时间距离起到作用。第二次出现论述了记忆中的灵光重现的引发主要依靠经历的重复。两次出现同一事例有积极作用,同一事例可以深度论证探究,增加例子的针对性,但是也存在消极作用,仅有一个事例缺乏普遍性,缺少论证力度。

(4分)

第四段通过河边钓鱼的经历和我由于钓到大鱼并享用美食的骄傲尚未消失,故选择性地强调鱼的大小而忽视其他信息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时间距离会影响坐着对经历的使用。第六段再次使用河边钓鱼的事例,具体有力地阐述通过契机使“非意愿性记忆”重新被作家召唤,因此作家的召唤才是真正关键的因素,“非意愿性记忆”构成文学真正质地。同一个事例的重复使用,使文章论证过程更加真实可感,连贯流畅,生活例子使论证易于理解,生动自然。

(5分)

本文通过重复写“河边钓鱼”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经历在记忆中的灵光重现依赖时间距离,从而更容易召唤。第4段通过写“我”向同学讲述“河边钓鱼”时重心集中于鱼的大小重量,说明讲述是一种选择性行为,同时强调“时间的距离”的重要性;第6段写当我再次回到河边促使我回忆起“河边钓鱼”的情形,指出作家的召唤需要契机,强调被唤起的记忆并非遗忘的记忆,而是真实存在的非意愿性记忆。通过“河边钓鱼”事例进行论述,使论述严谨、流畅,便于读者理解。

河边钓鱼的事例真实有力的论证了讲述是一种选择性行为,记忆的重现有时依赖于时间距离。同时在第6段中清晰的阐明了非意愿性记忆的概念,而在文中重复出现,则使各部分论述更具有关联性,结构更为完整,借由同一事例一脉相承的论述了记忆与写作的关联,同时这样一个日常的事例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论述更为通俗易懂,具有文学性与说服力,体现了本文严谨而有文采的特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流沙中的弱水河

①蒙语中的巴丹吉林,意为“绿色深渊”。这片名叫巴丹吉林的沙漠,古称“流沙”。从史前到不远的17世纪,这里一直草场茂密,风吹草低,牧人鞭梢儿撩起云彩。但是诗意的名字阻挡不了沙漠的进攻,疯狂的沙漠风云怒卷,摧枯拉朽,聚起黄沙和硬石,日日推进,沙漠强大的攻势使巴丹吉林所包含的绿洲逐渐缩小。绿洲千百年来的顽强坚守和无奈溃退让我感到了时间的强悍和傲慢,嗅到了与自然对抗的弥天血腥。

②但是,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额济纳绿洲和北部边缘的鼎新绿洲并没有被流沙掩埋。弱水河自始至终都在它的身体之内发出嘹亮的歌声,以清洁的水质营养并支撑着巴丹吉林沙漠和它体内体外的两片绿洲。我不敢想象,如果没有弱水河,今天的巴丹吉林沙漠将会怎样,它的苍黄颜色、浩瀚凶猛的性格都不会被我发现。

③我甚至想,弱水河对巴丹吉林沙漠的光顾、滋润和穿越更像是上天的安排。我始终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和适宜环境,哪怕是一株毫不起眼的青草、藤萝和水藻。因此,我总觉得巴丹吉林沙漠是幸运的,它的幸运当然就是弱水河了。

④其实,我早就应该想到,在干燥的沙漠,如果没有水,没有河流,我们的生命怎么会如此葱茏浓郁呢

⑤弱水河就在身边。可是我最初并没有发现它的踪迹,只是隐隐地感觉到,在近处或远处的苍茫之中,总有什么在沉默,在隐藏,在呼吸和奔走。这也正是我所忽视了的弱水河,它不事声张,自知自己的意义和方向。

⑥当地人习惯将弱水河称作黑河。两者比较,我倾向于前者,古典,精美,悠远并张力四射。“黑河”太俗了,坦白得让人掀不起一丝想象的波澜,轻率、功利、直奔主题、省略过程。

⑦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长期伏案和单调枯燥的生活让我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一部坏了多处的机器,少却了青草的茂绿和阳光的直射。

⑧夏天的一个傍晚,我走了出来。

⑨骑着单车,我行在满是粗大石粒的乡间公路上。夕阳在祁连雪山的头颅上耀着碎金,细微的东风带着细微的黄尘,蛇一般急速游走。它们擦过了我的身体,进入到我的肠胃,但长久的沙漠生活,已使我逐淅习惯了尘土满面和呼吸憋闷的感觉。公路两旁的白杨紧密相挨,一棵接着一棵,它们的枝桠相互挽着。再庞大的树林也是一棵一棵的树组合起来的,每一棵树的生长就是树林的生长,一棵树的死亡也是一个生命的死亡。树还有我们身边更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

(10)村庄的炊烟像蛇,扭动着向更高处的云彩靠拢。炊烟的呛人气息令我咳嗽几声。田地边的水渠里浊水涌动,咕咕的声音很是好听。河水原本是干净的,它的浑浊其实是携带了沿途太多的浮尘。这渠水的响声其实也就是祁连山积雪融化和弱水河的响声。

(11)我们都在水和泥土、空气中活着,河流存在,我们就存在,河流支撑并运载着我们的一切。在鼎新绿洲,弱水河的流动舒展着人的生命,也舒展着树木、花草和鸟儿的生命。

(12)村庄的远处是泛着雪一样盐碱的草滩,数匹马儿、驴子和黄牛在上面脚步缓慢,它们落在夕阳下面,低头吃着弱水河赐给它们的青草。再往远处,就是戈壁滩了,稀疏的骆驼草摇着绿色,它们带刺的身体似乎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身体内那些来之不易的水分。它们比人更懂得珍守自己。

(13)戈壁是干燥的,它满身的沙砾像是巴丹吉林松动的皮肤,一波一波的流沙犹如大地的皱纹,朝向天空张开巨大的喉咙——它在春秋季节连绵的风暴仿佛一声声震天动地的嘶吼。上天和我们都看见了,可是上天睡着了,无动于衷。我们只能看着,听着并忍受着,我们的力量小得出奇。

(14)更远处,就是黄沙涌动的沙漠了,一色金黄的沙漠仿佛不确定的陷阱,一阵狂风就又是一副模样,一阵风后,一座沙丘堆在这里,张开眼睛,就不会再是原来的那座沙丘了。沙漠的变化如此迅速和隐秘。当沙漠战胜河流,风暴袭击我们,我们究竟会不会随着无力的河流走向朽腐

(15)至少,现在是不会的,弱水河就在我们的左侧,它的影子在巴丹吉林的每寸脱肤上缭绕,河流的影响其实就是生命的影响。河流和它运载的水流,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和两片绿洲的血液与骨髓,生生不息,活跃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每一寸肌肤。它让我们心存感激!

(节选自《沙漠之书》,有删改)

8.有人认为第⑨段画线部分可以删除,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案示例一:第⑨画线句部分通过对白杨树富有象征意味的描写,表达了生命既要相互支撑又要有个性的体悟,承接上一段“我”对单调生活不满的感受,与下文的对生命的感受也有内在联系,我觉得不必删去。

说明:相互支撑/相互依存/有个体的体悟/集体由个体组成/生命感受/生命尊严/生命感悟/弱水河的经济作用均给分,和上下文的关联须写出相应内容)

【样卷】(0分)

我不认同.与上文巴丹吉林沙漠中黄沙的环境作对比,体现树林对我们的重要及其生命价值,与上文写“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存能力和适应环境“相呼应。

我不认同。作者前一句写到了这里的环境使人尘土满面和呼吸憋闷,后一句的白杨象征了当地人民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意志坚强地与沙漠做着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

(1分)

不能删去。画线部分描写了白杨树林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并由此引发深层次关于集体与个体,生命与自然的相关思考,与文章多处对“生命“的各种探讨相互联系,所以不能删去。

不认同。画线部分主要写了公路两旁的白杨一棵一棵紧密挨着的情况,与乡间公路荒漠成对比,强调了树林的生机勃勃,从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受。

(2分)

我不认同。本段是作者长期伏案写作出来放松,先写骑行时阳光直射,尘土满面,后面作者写了树林挽手坚强生长的画面,运用拟人手法突出生命的强悍有尊严,并与上文“少却了青草的茂绿“呼应,让我有所触动有所感叹。

不能。通过作者亲眼经历,运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树林相互依靠形成树林的景象,与上文“我“感觉自己”憋闷”相呼应,表现树木的强大的生命力和尊严,不因环境恶劣而放弃,给予作者反思自己也不能因生活枯燥而放弃。

(3分)

不认同。这一部分主要描绘了公路两旁,树木生中紧密而有生机的样子,强调了树木也是生命,也有尊严,与后文舒展后树木、花草、鸟儿的生命相对应。这些树木的尊严、生命都是由弱水河支撑的,对它们的叙写更突出弱水河的重要意义——是血液与骨髓,不可或缺,为后文感情蓄势。

不能。画线句描写了白杨树林的形象,白杨树相互依存,顽强生长,体现了其生命和尊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意;同时,白杨树存活依赖弱水河,以白杨树展现了弱水河在干旱地区的贡献。

(4分)

不能删。第⑨短画线句部分描写公路两侧白杨密集相挨生长的样子,而后议论了树象征生命,每棵树和更多的事物一样都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树林却是由一棵棵树组成,而河流也是守护生命的使者,与主旨有关联,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慨。所以不能删除。

不认同。第⑨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了白杨树以人的特性,与作者生活的单调呼应,白杨树相互挽着,彰显即使在沙漠中它们仍然顽强生存,凸显出了生命的尊严和顽强坚韧的品性,为后文弱水河承载着生命作铺垫。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3段画线部分。(3分)

【答案示例】画线部分将沙砾比作皮肤,将流沙比作皱纹,将风暴比作张开喉咙向上天发出的嘶吼,喻体选择贴切新颖,又有视觉冲击力,与戈壁严酷(强悍/凶猛/苍茫/沧桑/充满自然的伟力)的环境特点相契合,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悲怆的情感。

说明:修辞部分比喻比拟皆可,但必须找准相应文本对应修辞的部分,出现一处即给1分;对修辞表达效果的概括1分,“干燥”不给分,主语必须是戈壁,风暴则不给分;修辞评价部分画面感/感染力等给分,化抽象为具像不给分;情感表达悲伤/伤心/担忧/无力/无奈均给分。

【样卷】

(0分)主要只写修辞,不结合文本;对画线句的理解也有偏差。

(1分)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满身的沙砾”比喻“巴丹吉林松动的皮肤”,“一波一波流沙”比作“松动的皱纹”,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戈壁干燥的外表特点,将“风暴”比作“震天动地的嘶吼”,表现了巴丹的生命力,写出了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有生命的。

该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戈壁的沙砾比作巴丹吉林松动的皮肤,将流沙比作大地的皱纹,将流沙的风暴比作嘶吼,再把流沙引起风暴的情景化为朝天空张大喉咙,发出嘶吼,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流沙亲临时的气势磅礴。

(2分)

运用大量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将沙砾比作沙漠的皮肤,表现其干燥、粗糙、松动的特点,将流沙比作皱纹与喉咙,表现其起伏连绵,突出沙漠的可怕、震撼、无穷的力量,将沙漠的巨大对比人类的渺小,表现人的敬畏之心。

第○13段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沙砾比作皮肤,流沙比作皱纹,赋予戈壁人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写出戈壁的干燥流动性,风暴如嘶吼,突出其力量强大,表达了作者的敬畏之心。

运用比喻、拟人,将戈壁砂石比作松动的皮肤,大地的皱纹,表现其流动不息的壮阔苍茫之观,将风暴比作大地喉中的嘶吼,突出风暴的强劲恐怖,赋予自然之景以生命,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对比而言生命的渺小,亦为后文作者的担忧和巴丹吉林生命的抗争蓄势。

画线不能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既爱那个戈壁的沙砾比作皮肤和皱纹,风暴比作嘶吼,并通过“张开”等词语形象描写戈壁的干燥、缺乏水源和封建,表达了戈壁的艰苦,也表达了我们的无奈。

(3分)

画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沙砾比作皮肤,流沙比作皱纹,风暴比作嘶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流沙的来势汹汹,戈壁环境的恶劣;运用拟人的修辞,突出流沙的凶猛,表达作者对戈壁恶劣环境的无奈、难过。

用比喻,把戈壁的沙砾比作皮肤,又用拟人,把戈壁的风暴拟作嘶吼,生动直观,有冲击力地表现自然之强,戈壁之干燥及人的力量之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戈壁的沙砾比作巴丹吉林的皮肤,流沙比作大地的皱纹,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巴丹吉林气候的干燥,整个地区都被沙漠所覆盖,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戈壁人的形象,“张开”“嘶吼”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戈壁面积大,风暴凶猛且频繁,表达作者对巴丹沙漠气候感到无力,体现出人类面对自然危害时的弱小、无奈。

10.第⑧在全文的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答案示例】全文围绕沙漠、弱水河、绿洲进行构思,第⑧段承接上文对弱水河的描写、

思考及“我“的生活状态,转入“我”走入草滩、戈壁、沙漠的所见所思,将前五段中的生命思考以“我”的体验加以具体化和深化。第⑧段是从对沙漠、弱水河、绿洲的描写和思考,转入“我”的感悟思考的关键节点,在全文构思上有重要作用。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评分建议】

1.只写承上启下不给分,承上、启下的内容概括各1分。

2.如果考生答出“后半部分是以我的体验对前5段生命思考的具体化、深化”,直接给2分,因为是真正读懂文章了。具体评分时考生答到“以我的体验”将生命思考、感悟“具体化”、“在生活中落实”“细致化”、“具象化”“真实化”、“视觉化”“深化”各给1分。

3. 从对沙漠、弱水河、绿洲的描写思考转入“我的感悟思考”的关键节点,考生答到前后两部分是内容、感情、视角等“转化”“转变”“转折”的标志可得1分。

【考生答题问题】

1.不能理解“构思作用”,句子含义、语言特点、象征、双关、虚实等概念乱飞。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点题、总结、递进等概念同时出现。

2.不能准确理解该段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未关注题目中“全文”,只联系上下文第7段和第9段分析关系作用。

3.不能理解承上启下,写“呈上”“起下”;或只有“承上启下”判断,没有分析上、下文内容如何承、如何启以证明判断,或上下文内容分析概括不准确或不全面。

4.对文章上下两部分写作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能准确理解。不能理解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生命感悟思考”以“亲身体验”加以具体化、深化,套用“深化主旨”“升华感情”等,或套用表达效果“增加真实性”“共鸣”“身临其境”等。不能理解上下两部分写作内容的变化,答“抽象”到“形象”、"客观"到"主观"\“虚写”到“实写”、“议论抒情”到“描写记叙”比较多。

【学生答题样例】

(0分)

总结下文,埋下了伏笔,交代自身当时的环境并且照应去骑车行走。侧面写出了作者不容易出去一趟,因为个人工作原因,来自生活的压力感,让作者想出去散心,并为下文铺垫,也强调了中心思想。

看似平淡实则巧妙,独具匠心写出了弱水河给予沙漠中人们的馈赠。人类烟火气因为水的涌动而存在,因为弱水河所以有生命存在、生活。结构上与第9段我在乡间公路上呼应,遥看炊烟,为下文河流存在、生命存在铺垫,和结尾河流与它运载的水滴,构成血液与骨髓,生生不息相呼应,同时解释了标题。

(1分)

推进了文意,为下文在戈壁滩上亲身看见的一系列景色埋下伏笔,也与上文自己伏案不出相承,象征内心的新生,走出过去的自己,重获新生命的体验。形式新颖,有表现力,勾起了阅读的兴趣。

呈上起下,与上文长期伏案少了青草的茂绿和阳光直射相呼应,与下文我走出看到公路和周围的景象作铺垫,对下文的感悟和叙情作铺垫,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第8段是文章内容的转折,是描写与叙事的转变处。第8段只有短短的一句,但有双关意味,不仅表达了作者走出了工作环境到不一样的风景,更只作者从枯燥难过的生活中

走了出来,感受到河流的顽强不屈,感受到每一个生命的顽强。所以,第8段看似简短,但构思巧妙,使文章丰富,为下文表达情感铺垫。

(2分)

第8段承上启下,承上文对弱水河的思考及我的生活状态,开启下文我走入草滩、戈壁、沙漠的所见所思。过渡自然。

第8段之前写我对沙漠、弱水河、生命等的思考,第8段以后是我亲身体验走入沙漠、绿洲,以真实的经历带领读者一起感受弱水河对生命的作用,第8段成为前后两部分的分割,标志作者由客观思考到主观情感的变化,形成转折。

(3分)

承接上文我不是完整的人的讲述,开启下文对沙漠等景致的描写。全文内容由虚到实,将前文对弱水河支持生命的思考在下文中以具体景象进行展现,构思严谨,行文自然,表达对生命自然的向往。

(4分)

独句成段,起过渡作用。上文写我对弱水河贡献的清晰认识与赞美,同时自己又被巴丹吉林枯燥生活困扰,一个“走了出来”将上文单纯认识转换为真实的生活所见所感,由作者看到的一系列生命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地方环境的恶劣,由此更生动、直观地烘托刻画弱水河的重要作用,将我更加融入生活,以第一视角在巴丹吉林的生活对上文内容加以展示、强调、突显。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答案示例】本文赞美了艰难无奈中坚持抗争、生生不息的生命,对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很有启示作用。在生活的困境中,我们应当汲取力量、坚忍不拔,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

评分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2分,具体的评析过程2分。

【样卷】(0分)无

(1分)

本文先写沙漠和弱水河的关系,体现着弱水河的默默无闻却滋润着沙漠。再写我骑车观赏景色我,领略河流、花草与自然的生命力量,感受自然的宏大,人类的渺小,但生命却是伟大。

以弱水河为线索,通过我对弱水河的了解以及周边的所见所感,说明弱水河在沙漠中的重要地位,体现我对弱水河的热爱,并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新的了解。

本文表达了对自然生物的赞颂感谢以及克服自然灾害、维持生态的信心,鼓励当下城市中远离自然生物的人们亲近自然、明白感激敬畏自然,并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2分)

通过弱水河的清洁、滋润带给了绿洲生命力以及失水后戈壁的干燥状态,表现了河流对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河流生命的感激,同时呼吁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当下有告诫作用,让我们感激生命,与自己共处。

本文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环境的担忧,旨在对人弱水河——即养育着人和生命的赞

美,同时也有不同的事物中读出对人的启示,对当下人心越发膨胀,不知天高地厚有警示作用。

(3分)

本文以弱水河为线索,写作者在巴丹吉林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生命的敬畏,表达对弱水河的感受。

本文描绘了沙漠之景,表达了对弱水河滋润下万物的“感激”,我们应对自然万物河流怀有感激之心,并对生命保持尊重。

(4分)

本文描写恶劣环境,弱水河带来生命的气息,表达了无论在怎样的困苦环境中,我们都应保持顽强意志,很有现实意义,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应保持希望,坚强尊严地活着。

本文托物言志,借弱水河展开了对大自然生命的思索,揭示了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顽强的生命力的伟大;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伟大的反击,本文对当代社会有启迪作用,应立足当下,积极面对各种困难。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8分)

和徐都曹

【南朝齐】谢朓

宛洛①佳遨游,春色满皇州②。

结轸青郊路,迥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注:①宛落:借指都城建康②皇州:指都城建康

12.你认为本诗可以收录于哪本诗集(B)(1分)

A.《乐府诗集》

B.《古诗精选》

C.《诗余选集》

D.《律诗精选》

13.写作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叙事与写景相结合

B.寓情于景物之中

C用典而不失自然D铺陈和比喻兼用。

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5分)

【参考答案】“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这两句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阳光,在微风中摆动。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阳光本是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

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

【评分标准】选联(1’)+ 赏析(4’)

第三联可得5分,第四联最高不超过4分,第二联最高不超过3分,第一、五联最高不超过2分。

【第三联评分示例】

1. 选联1分仅选择“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得分。(或写成第三联,第五、六句皆可。)

2. 赏析:翻译1’+ 角度或总体评价1’+ 分析“浮”、“动”各1’+画面总体特点1’+ 情感1’

以上赏析点共6点,任意4点即可获得满分。

A. 情景描绘: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阳光,在微风中摆动。

B. 角度(或总体评价):“动”、“浮”二字用字传神,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具有表现力,颇具动态美,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任选其一即可)

C. 分析浮动:阳光本是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日光又落于草地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间。

D. 画面总体特点: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明快,生气勃勃,生意盎然,明媚。(任选其一即可)

E. 情感:我们读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悦,愉悦,欣喜,轻松,惬意,闲适。(正面与开心相近的词皆可。)

【第四联“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最好】

此联用典/化用成语/引用成语;

写桃李盛开,树下形成小路,桑榆树影布满大道;

写出了花木繁茂/欣欣向荣之景;

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选出句子不得分,最多4分)

【第二联“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最好】

在草木茂盛的郊路上停下车子,回头俯瞰奔流的苍茫江水/苍茫江色猛然摄入胸怀;

青绿色的道路和苍茫的江水形成色彩反差/视野变得雄浑/壮阔富有气势;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豁然通亮。

(选出句子不得分,最多3分)

【首联“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最好】

春色满皇都的“满”字写出了皇都的春意盎然/春光无限;

表达作者的愉悦/向往之情。

(选出句子不得分,最多2分)

【尾联“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最好】

农事已经开始,归途遥遥之中,仍止不住的把目光投向绵延无际的绿畴。

表达作者的不舍/流连之情。

(选出句子不得分,最多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项经传

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羡余①,无敢冒.利者。比

又视.南城,南城肃然。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②升太平府知府。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③移治临江。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④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⑤时中官刘瑾用事,权擅天下,天下吏多赂瑾者。其有司以上赂各有等,公勿赂,瑾

怒。或以告公。公曰:“人各有志,彼乌怒即怒,吾命耳。”卒弗赂也。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公曰:“吾乃今可休矣。”遂具疏请老,以江西右参政致仕。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

【注】①羡余:赋税的盈余。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循.故实遵循(2)比又视.南城督查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稽.录羡余( C )

A.登记

B.仔细

C.核查

D.延迟

(2)无敢冒.利者(B)

A.侵犯

B.贪占

C.冒充

D.盗窃

17.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5分)百姓已经非常饥饿了,一定要请示后才能赈济,这就像坐着等死;赈济百姓却不请示,罪责就在太守,我宁愿用一人性命救活百姓。

(“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宁以一身活数万人”6个点,1点1分,扣到0分为止。)

18.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

居无何瑾诛诸赂者皆败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

居无何/瑾诛/ 诸赂者皆败/ 台谏荐公抗直可大用

评分说明:考生断句错1点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第②③段分别与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3分)(3分)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用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土寇肆虐,所

以项经用严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却是项经对百姓的爱护。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20.第④段写到“监司都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分)

(4分)这番话指出为政当以百姓的性命为重,而催赋会逼死百姓,违反了为政宗旨,再指出“民尽死“的催赋结果违背了征税的目的,从现实利益看,催赋也是无益的。另外,把羊绑上石头丢进水里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催赋的危害,也增强了说服力。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2分)

爱山楼记【宋】彭汝砺

人情得所乐则喜,然皆累于物。狥名者劳,狥利者忧,驰骋田猎者危,乐酒者荒,溺色者亡。山水可以无累矣,□好之者鲜,知所以好之者尤鲜。樵夫野老,出作入息,日夕于是,焉知所以好之佛老之宫,深据险阻,得其形势,乌知所以好之

屏山在饶浮梁东南,其秀丽出数十重,其广绵亘数百里。其洞出于郁者,为集仙其门,容众一旅,屈折行百步,若塞潠而人以烛。既达,空洞深沉如大厦,其鳞石如金,刊木机巧殆尽其妙。溪横其前,其静若监,可见其髪毫;其磬若佩,玉中律吕。

外舅甯公宅,于是始诛茅而为庵,凌空而为桥。日与佳客游,以为未足,乃面一山之胜而作楼,百尺既落成之。四顾踌躇,山连如珠,或枯或芟,如云涌而水波兴焉,如新决讼而车徒趣焉。其崇卑险易,回环屈折,草木荣落,参差错然不齐,日星风云,雾雨霜雪,书夜四时之气象,消息合散于须臾。画绘之工,以微尘为墨,曾不得其仿佛。论述之士,辨周万物亦不能道其绪。余公方玩千里于一席,览胜概于樽俎,几尽之矣。不亦善乎公曰:“吾见其高明而有容,广大而无隅,登日出云,甘雨沾濡,草木润泽,徧满昆虫。”予曰:“嗟夫!是知所以好之者欤。”

公名锡,字初佑甫,子洵今为靖安军节度推官。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B)(1分)

A.因

B.而

C.则

D.且

2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第②段交代了屏山的位置和环境特点。

B.葱茏的屏山上有一个名叫集仙的山洞。

C.屏山秀丽出众,占地广大,超出他山数倍。

D.小溪清澈得像镜子,流水声动听得像音乐。

23.第③段画线的“玩千里于一席”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4分)“一席“之小却能见”千里之大“,写出了爱山楼之高耸,视野之开阔。”玩“是”赏玩“的意思,前文写山景难以把握,在爱山楼上甯公却能轻易把玩欣赏于几席之上,闲适静谧。这句话凝练地写出了爱山楼上环顾四周,千里景色尽收眼底的情形;写出甯公欣赏美景时踌躇得意的情态,很有表现力。)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24.文章称颂甯公是“知所以好之者”,全文围绕这一点展开,层层铺垫,笔法曲折,请加以分析。(5分)

(5分)文章由喜好外物的人多,写到喜好山水的人少,再写到喜好山水少而“知所以好之者尤鲜“这一关键句,然后由此宕开,铺写屏山及爱山楼景色之美丽奇特,再回到甯公得到

体悟,要有高明宽宏的胸怀和沾濡万物的追求,点出甯公爱山的原因,最后以作者称甯公是”知所以好之者“作结呼应开头,全文层层铺垫,曲折有致。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三写作70分

25.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 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________的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稍宾客其父 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 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 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 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 ,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少.曾读书( ) (2)故.尝歌( ) 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1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完整版)2019上海高考语文卷

2019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论语〉七则》 (2)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_______》(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5分) (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记忆与写作 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做到一边经历某件事,一边将它书写出来。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作家所描述的经历无一例外都是记忆中的经历。 ②很多研究者都注意到了经历与写作之间的“时间距离”,将这种距离的作用极端化和简单化。看来也没什么道理。有一种说法,作家将个人的经历在记忆中保存得越久,写作将会越客观,就如同封在坛子里的酒,时间越长,其味道越醇正。如果情况果真如此,每位作家想必都应该在弥留之际才开始自己的创作。不过这样的说法也提醒我们,将刚刚经历的事件立刻表达出来,的确更容易受到社会意识以及作家个人的偏见、习惯、写作目的的影响。另外,经历在记忆中的发酵,也可以使经历的性质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距离确实起到了某种作用。 ③有人十分形象的将写作比喻为反刍:草料进入牛腹,只是储存,未及消化,营养尚未被吸收,而写作则是对记忆中的经历进行反刍。当然,反刍并不是一次性的,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也就是说,在生命的不同时段,只要愿意,作家随时可以对记忆中的任何一种储存物进行反刍,从而完成对材料的多次使用。 ④你和父亲去钓鱼,河边开满了金银花,你们在烈日下坐了三个小时,最后在日落时分钓到了一条大鱼。第二天,你去上学,把这件事告诉同学的时候,由于钓到大鱼并享用美食的骄傲尚未消退,你讲述的重心也许会集中于那条鱼的大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Word版

2019-2020学年度最新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与答案Word版 (附参考答案) 小说阅读押题练(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 提审玛丝洛娃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①尽管好几十万人聚居在一小块地方,竭力把土地糟蹋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肆意把石头砸进地里,不让花草树木生长,尽管他们除尽刚出土的小草,把煤炭和石油烧得烟雾腾腾,尽管他们滥伐树木,驱逐鸟兽,在城市里,春天毕竟还是春天。阳光和煦,青草又到处生长,不仅在林荫道上,而且在石板缝里。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一片翠绿,生意盎然。桦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黏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就连苍蝇都被阳光照暖,在墙脚下嘤嘤嗡嗡地骚动。花草树木也好,鸟雀昆虫也好,儿童也好,全都欢欢喜喜,生气蓬勃。 ②今晨八时监狱看守长走进又暗又臭的女监走廊。他后面跟着一个面容憔悴、鬈发花白的女人,这是女看守。 ③“您是要玛丝洛娃吧?”她同值班的看守来到一间直通走廊的牢房门口,问看守长说。 ④值班的看守哐啷一声开了铁锁,打开牢门,一股比走廊里更难闻的恶臭立即从里面冲了出来。看守吆喝道: ⑤“玛丝洛娃,过堂去!”随即又带上牢门,等待着。 ⑥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个儿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敏捷地转过身子,在看守长旁边站住。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

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双短而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脸庞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其中一只眼睛稍微带点斜睨的眼神。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她来到走廊里,微微仰起头,盯住看守长的眼睛,现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看守长刚要关门,一个没戴头巾的白发老太婆,从牢房里探出她那张严厉苍白而满是皱纹的脸来。老太婆对玛丝洛娃说了几句话。看守长就对着老太婆的脑袋推上牢门,把她们隔开了。牢房里响起了女人的哄笑声。玛丝洛娃也微微一笑,向牢门上装有铁棚的小窗洞转过脸去。老太婆在里面凑近窗洞,哑着嗓子说: ⑦“千万别跟他们多啰唆,咬定了别改口,就行了。” ⑧“只要有个结局就行,不会比现在更糟的。”玛丝洛娃晃了晃脑袋说。 ⑨老太婆的眼睛从窗洞里消失了。玛丝洛娃来到走廊中间,跟在看守长后面,疾步走着。 ⑩大门上的一扇便门开了,两个士兵押着女犯穿过这道门走到院子里,再走出围墙,来到石子铺成的大街上。 ?马车夫、小店老板、厨娘、工人、官吏纷纷站住。好奇地打量着女犯。有人摇摇头,心里想:“瞧,不像我们那样规规矩矩做人,就会弄到这个下场!”孩子们恐惧地望着这个女强盗,唯一可以放心的是她被士兵押着,不会再干坏事了。一个乡下人卖掉了煤炭,在茶馆里喝够了茶,走到她身边,画了个十字,送给她一个戈比。女犯脸红了,低下头,嘴里喃喃地说了句什么。 ?女犯察觉向她射来的一道道目光,并不转过头,却悄悄地斜睨着那些向她注视的人。大家在注意她,她觉得高兴。这里的空气比牢房里清爽些,带有春天的气息,这也使她高兴。不过,她好久没有在石子路上行走,这会儿又穿着笨重的囚鞋,她的脚感到疼痛。她瞧瞧自己的双脚,竭力走得轻一点。他们经过一家面粉店,店门前有许多鸽子,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去,没有人来打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文言文(40分) 1.(15分)默写 (1)荡胸生层云,。《望岳》 (2),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3)回看射雕处,。《观猎》 (4),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5)峰回路转,,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大海全景以及碣石山与海岛相对峙的样子。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不符合秋天的景物特征。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幸甚至哉”感叹北征乌桓能得胜而归是很幸运的。 3.(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课文《岳阳楼记》选自,是(人名)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而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 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 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 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⑥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少容:不肯容忍。②小谨:谨小慎微。③谕德:教育太子的官。④亟:紧急。⑤即:如果。⑥第:只管。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使者及.门 ②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用什么话来回答呢? B.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为什么认为你是对的呢? C.如果皇上怪罪公子迟到,凭什么替你应对呢? D.如果皇上怪罪你迟到,怎么回答才是对的呢? (3)上文记叙了鲁宗道的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的人。 二、现代文(40分)

2019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数学试卷 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高考座位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 本试卷共有21道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填空题(本大题满分54分)本大题共有12题,16: 题每题4分,712:题每题5 分. 考生应在答题纸相应编号的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或5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 已知集合 (A =-∞,3),(2B =,)+∞,则A B =I . 2. 已知Z C ∈,且满足 1 5 i z =-,则z = . 3. 已知向量(1a =r ,0,2),(2b =r ,1,0),则a r 与b r 的夹角为 . 4. 已知二项式5 (21)x +,则其展开式中含2 x 的系数为 . 5. 已知x 、y 满足002x y x y ≥?? ≥??+≤? ,则23z x y =-的最小值为 . 6. 已知函数()f x 的周期为1,且当01x <≤时,2()f x log x =,则3 ()2 f = . 7. 若x ,y R + ∈,且123y x +=,则y x 的最大值为 . 8. 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2n n S a +=,则5S = . 9. 过曲线 24y x =的焦点F 并垂直于x 轴的直线分别与曲线24y x =交于A 、B 两点,A 在B 的 上方,M 为曲线上的一点,且(2)OM OA OB λλ=+-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λ= . 10. 某三位数密码,每位数字可在09: 这10个数中任选一个,则该三位数密码中,恰有两位数字相同 的概率为 . 1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 +<∈,点(n P n ,)(3)n a n ≥均在双曲线22 162 x y -=上,则1||n n x lim P P +→∞ = .

最新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选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3)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胸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也有直抒胸臆的一联是:“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做事马虎;他想写一句话来警醒自己;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C )(2分). A.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B.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C.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D.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吴人的祖先很会唱歌;这是人所共知的. ;而且被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保存.可是吴地的舞蹈呢?我们祖先的那种伴有呜呜歌声的舞蹈哪里去了呢? A. 吴歌、白茅山歌从古到今都有人会唱. B. 吴歌、白茅山歌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 C. 有人从古到今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D. 从古到今有人都会唱吴歌、白茅山歌.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常识与理论 ①依据我们的常识;桌面是光滑的;物理学的理论却告诉我们;桌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之间有间隙;桌面其实坑坑洼洼.很多人疑惑:理论和常识冤家碰头时;我们是该相信理论还是该坚守常识? ②其实;理论和常识很难笼统地拿来比较.因为平时说的“常识”一词;所称的内容十分繁杂.鲸鱼是一种鱼;这份常识保存在“鲸鱼”这个词里;但鲸鱼是哺乳动物;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太阳东升西落是常识;而地球围着太阳转也是常识.为了区分;我们把“鲸鱼是哺乳动物”“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类常识称做“科学常识”.本文要讨论的常识;是指来自日常经验的常识而非科学常识.“常识”这个词也不能指称错误的东西;错误与否不以科学为标准;而以日常经验为标准;一旦发现某些原本相信的东西不符合日常经验;我们也就不再称之为“常识”. ③常识是由正常的情况培养起来的.我们看到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那就是水往低处流;火焰向上窜.常识并非没有道理.金星、牛郎星都是星星;而太阳、月亮不是;其中的道理是明显的.鲸鱼和鲨鱼是一类而不与老虎同类;道理也是明显的.常识通常是以事实的方式给予我们的;我们接受这些事实;同时就逐渐明白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当出现反常情况时;我们会寻求将反常转化为正常.这就是常识解释.爹妈个子大;子女也大;这是正常情况.爹妈个子大;孩子怎么这么矮?小时候没吃的;营养不够;这也是正常情况.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以及满分作文

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上海卷: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一:重要与否,只关乎内心 当你总思考着还有更重要的事在远方等待时,你会如何处理自己已经努力做的认为重要的事? 答案往往是一片迷茫以及对自己曾经的努力的唏嘘和质疑。 “更”字的频繁出现,正体现出你内心的慌乱和不坚定。 所以,很多时候不妨再想想,那些似乎更重要的事,真的重要吗?而那些更重要的事因何而来? 因为责任?那么,为什么我们没有将其归入“重要”的事?之所以如此,其实是由于我们自身人格的缺失而造成心灵道德的不健全,从而觉得这些事是等着我们去做的更重要的事。这里的“更”字,是借口,是拖延,是缺失和推卸。 或因为贪心?这似乎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所谓“这山望着那山高”,造成的结果往往是生活的紊乱以及对正在付出的努力的消费。人总是想着有更大成效的更重要的事,无限地缩小自己正努力做的事情的价值和重要性。于是“自己认为重要”被无情地打倒,换来的却是一事无成。这里的“更”字,是不满足,是不专注,是盲目的期待。 再有,因为他人?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一种不约而同的关于成功的价值观,似乎注定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覆上他人的影子。自己认为重要的不重要,父母长辈教导的才是更重要的事。这样会让我们在不自觉中慢慢忘了自己认为重要而付出过努力的事,却在别人理想的生活道路上走向那些似乎更重要的事。这里的“更”字,是独立人格的逐渐缺失,是对他人观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1.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蒲松龄《狼》) (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1). ⑴一览众山小(2). ⑵雪尽马蹄轻(3). ⑶耽眈相向(4). ⑷殚其地之出(5). ⑸小桥流水人家 【解析】 【详解】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览”“眈”“殚”等字的书写。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3. 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 “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 “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 “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2. 思乡 3. A 【解析】 【2题详解】 《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3题详解】 B.“故人”是老朋友。“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晴川”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世事茫茫。故选A。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4.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 5. 用现代汉翻译下面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 6. 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感。 【答案】4. 王安石 5. (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 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8 分。 阅读一 ①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 ②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当然不是中国人不会使用石头,也不是石材匮乏的缘故,从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能找到关于石头的记忆。反过来想,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艺,更不是他们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维特鲁威就在《建筑十种》中,记述了木材的采伐和加工。 ③有一种解释是人类最初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因为在金属工具的雏形阶段,处理木材相对显得容易??这种说法显然是把石头建筑的出现推置于木建筑之后,也就是说欧洲的建筑文明应该晚于中国。可是,想想那些希腊神庙(更不用说埃及金字塔),有关“最初”的 自豪感不免令人生疑,其实这上边很难认定孰先孰后。 ④问题抑或在于不同的人居理念?还真有那么一说。有人正是从木材的温润质感与石头冷冰冰中看出了不同的生活意趣。有人不惮其烦地论证木结构建筑如何暗合农耕文化的田园诗意,好像石头城堡只能充作吸血鬼骑士的文化符号。还有人把中国建筑匀称流畅的线条视如天地人的和谐之境,而把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的西方建筑看作是一味张扬等等。 ⑤建筑史著作里经常充满了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说法,前卫学者喜欢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趣味一锅乱炖,而这本身也成了一种时尚。难道人们真是为了观念而栖居?如果要打捞旧日的诗意,也该听听“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诗·小雅·斯干》)的歌吟,筑版夯土的农民工绝不会想着“回归自然”什么的,造屋正是为了避除风雨虫鼠之害,何曾成了风雅之赏?可是,真的没有主观因素吗? ⑥中国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用木头,大人告诉那孩子,那是为了赶时间,不像你吃饭作业都磨磨蹭蹭。用石头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运输就是旷日持久的劳役。罗马彼得大教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时竟达六百年之久。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长地久耗下去。可是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番大兴土木,嵯峨相接的宫殿一转眼就起来了,实在是靠了木结构的施工便利。换作西方人凿石垒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进宫里。对了,皇帝死后的寝宫倒是

2019年上海高考试卷解析

2019.6.7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满分54分,第1~6题每题4分,第7~12题每题5分) 1. 已知集合(,3)A =-∞,(2,)B =+∞,则A B =I 。 2. 已知z ∈C ,且满足 1 i 5 z =-,求z = 。 3. 已知向量(1,0,2)a =r ,(2,1,0)b =r ,则a r 与b r 的夹角为 。 4. 已知二项式5(21)x +,则展开式中含2x 项的系数为 。 5. 已知x 、y 满足002x y x y ≥?? ≥??+≤? ,求23z x y =-的最小值为 。 6. 已知函数()f x 周期为1,且当01x <≤,2()log f x x =,则3()2 f = 。 7. 若,x y +∈R ,且 123y x +=,则y x 的最大值为 。 8. 已知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2n n S a +=,则5S = 。 9. 过曲线24y x =的焦点F 并垂直于x 轴的直线分别与曲线24y x =交于A 、B ,A 在B 上 方,M 为抛物线上一点,(2)OM OA OB λλ=+-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λ= 。 10. 某三位数密码,每位数字可在0-9这10个数字中任选一个,则该三位数密码中,恰有 两位数字相同的概率是 。 1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 n ∈N ),若(,)n n P n a (3)n ≥均在双曲线22 162 x y -=上, 则1lim ||n n n P P +→∞ = 。 12. 已知2 ()| |1 f x a x =--(1x >,0a >),()f x 与x 轴交点为A ,若对于()f x 图像 上任意一点P ,在其图像上总存在另一点Q (P 、Q 异于A ),满足AP AQ ⊥,且 ||||AP AQ =,则a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3. 已知直线方程20x y c -+=的一个方向向量d u r 可以是( ) A. (2,1)- B. (2,1) C. (1,2)- D. (1,2) 14.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将该三角形分别绕其两个直角边旋转得到的两个圆锥的体积之比为( ) A. 1 B. 2 C. 4 D. 8

2019高考语文专项练习:谋篇布局

2019高考语文专项练习:谋篇布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当看见一株青松从泰山的岩缝中长出来,傲立山巅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逆境与磨难更能造就坚强的性格……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吗?请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在材料中,给出了多种自然现象及可以参悟的人生哲理,要求考生“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笔者在此特别提醒考真情实感的作文,这一道作文试题,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命题导向。“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作文,就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实感悟,而不能以写他人为主,不能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泛泛而谈。另外,考生要注意写出感悟,感悟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的浅层感受,而是要在记述经历的基础上,层层开掘,参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站在高处看世界 □王晓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高处看世界,世界将是另一番景象,而人的心灵将是别样的清爽和豁达。 去年刚放暑假时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特别晦暗的时光。倒不是因为我的学业成绩排名亮了红灯,而是平时一向排在我之后的同桌,这次竟然排在我前头。她的姓名,沉沉地压在了我的心头,压得我真有点喘不过气来。愁苦之中我不禁扼腕长叹:“上帝啊,既生瑜,何生亮也!” 不久,一次偶然的苏杭之旅,让我的心胸改变了“景观”。 那天阳光很好,空气清新。早上一醒来,爸爸就告诉我一个惊人的好消息,爸妈单位也放了长假,他们要带我一起去苏杭旅游。“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苏杭旅游是我多年的梦想,今日如愿以偿,我高兴得跳起拉丁舞来。未了,还破天荒地搂住爸爸的脖子,“狠狠”地亲了他一口。 第二天上午10时许,飞机在跃华机场缓缓起飞。我坐在机舱的舷窗边,眺望窗外的风景,随着飞机的逐渐升高,窗外的行人、车辆、楼群馆舍,在我的眼中不断变小,变小,接着一一模糊了,消逝了。当飞机真正升入高空,我忽然发现舷窗外已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何等的景观!透过舷窗俯瞰,白云朵朵。东边原是海峡的惊涛骇浪,这时却如冰湖镜面上浅浅的斑纹,反射着粼粼的波光;西边,山峦田畴,相衬相依,融合成一幅淡青色的水彩画。尤其令人惊诧的是,爸爸指着飞机刚刚掠过的一抹山峦告诉我,那就是令人仰望的巍巍泰山! 看着那抹渐渐远去的淡黑色,我的心胸也豁然开朗:大千世界,还有比泰山更加高大的东西吗?但当站在一定的高度时,泰山也会变得如此之小,没有了往日的巍峨和神圣。站在高处看世界,真是别有一番景象啊。想到这里,我不禁有点神清气爽了。 扪心而思,我忽然觉得,世界的大小,心绪的好坏,人生的苦乐欢愁,全都取决于你所处的高度。假设将自己的心灵置于名缰利锁的沼泽之中,目之所及便全都是尘嚣纷扰,致使自己的心灵蒙受尘垢,流淌泪水。而站在人生的高处,那么目之所及将永远是壮阔坦荡、清明澄澈;假设能够跃上新的心灵台阶,登上新的心灵阶梯,从而抵达高尚、宽容、至善至真的境界,那么人的心胸就更会“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壮美无限了。 站在心灵的高处看世界,我不禁仰天而歌曰:运筹帷幄,羽扇纶巾。瑜亮共生,天公睿智也! [名师点评]本文立意清晰鲜明,描述精彩。特别是描述之后的议论,由浅入深,由自然现象到哲理感悟,层层开掘,议论深刻,见解独到。例如“假设将自己的心灵置于名缰利锁的沼泽之中,目之所及便全都是尘嚣纷扰,学榜重压,致使自己的心灵蒙受尘垢,流淌泪水。而站在人生的高处,那么目之所及将永远是壮阔坦荡、清明澄澈;假设能够跃上新的心灵台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带答案)

记叙文阅读 长宁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uī jìn()() 21、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第⑥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上海语文高考卷、答案详解

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9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反面填写姓名。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 (2)_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 (3)《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_幽咽泉流冰下难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按要求选择。(5 分) (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2分)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櫓灰飞烟灭。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3分)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出来 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 ③更为准确地说 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记忆与写作 ①我们一旦将“经验”区分为经历和对经历的体验,记忆在写作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就不难理解了。经历是无法即时描述的,更无法使之客观化。我们所经历的事实,绝大部分转

2019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2019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 有一个正确答案. ) 1. (3分)(2019?上海)以下运动中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是( B .匀速圆周运动 C ?竖直上抛运动 D ?加速直线运动 2. (3分)(2019?上海)原子核内部有() A .质子 B . a粒子 C .电子 D .光电子 4. (3分)(2019?上海)泊松亮斑是光的( A .干涉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 B .衍射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 C.干涉现象,说明光有粒子性 D .衍射现象,说明光有粒子性 5. (3分)(2019?上海)将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理想气体放入相同容器,体积不同,则这 两部分气体() A .简谐振动 3. (3 分)(2019 ?上 海) 间变化的图象应为( 一个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 t=0时位于平衡位置,其机械能随时

A ?平均动能相同,压强相同 B?平均动能不同,压强相同 C?平均动能相同,压强不同 D?平均动能不同,压强不同 6 ? (3分)(2019?上海)以A、B为轴的圆盘,A以线速度v转动,并带动B转动,A、B之 间没有相对滑动则() A ? A、B转动方向相同,周期不同 B ? A、B转动方向不同,周期不同 C ? A、B转动方向相同,周期相同 D ? A、B转动方向不同,周期相同 7? (3分)(2019?上海)一只甲虫沿着树枝缓慢地从A点爬到B点,此过程中树枝对甲虫 作用力大小() A .变大 B .变小 C .保持不变 D ? ? & (3分)(2019?上海)两波源I、n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专题11 语句补写

专题11 语句补写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防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增加。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________①______,还有些花叶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_______②_______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花芽______③________,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究竟传华为乙醛;①____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___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___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4、【2019·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

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2分) 子何以知之? 12.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