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牌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

评价指标模型是品牌竞争力评估的标准,国外学者主要从企业资产、消费者、品牌资产性的角度构建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Motamenti和Shahrokhi(1998)提出全球资产模型,认为品牌价值等于品牌净收益和品牌强度的乘积;Aaker (1998)和Keller(2003)从消费者角度提出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重点关注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感知程度;英国的Interbrand公司将品牌看做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并根据这一思想设计出了品牌价值的衡量公式,从而找出了影响品牌强度的因素,并计算出了每个因素所占的权重。上述模型详见表1.1。

表1.1 国外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

比较国外学者构建的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以上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即便是从同一个视角构建的模型也存在明显不同,为企业品牌竞争力的评估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路;第二,资产视角模型中的指标比其他视角模型中的全面、具体、易量化,能够更加准确

地评估企业品牌竞争力;第三,企业组织从实践角度构建的模型比个人学者从理论角度构建的模型考虑了更多的市场因素和法律保护因素,细致到了品牌运营的每个环节。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品牌竞争力的涵义

国内学者主要从企业、消费者及综合的视角对品牌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其中邴红艳(2002)、沈占波(2005)、刘迎秋(2007)等学者认为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内部各项能力整合后所表现的市场占有能力,许基南(2005)、姜岩等(2008)、唐友明(2008)等学者认为品牌竞争力是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能力,季六祥(2002)、胡大立等(2006)、汪波(2006)等学者认为品牌竞争力是在整合企业资源的基础上所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能力。具有代表性的品牌竞争力涵义归纳如表1.2所示。

表1.2 基于不同视角的品牌竞争力的涵义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品牌竞争力的涵义,但其中存在一定的共识:第一,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品牌在市场中比较后显现的差异;第二,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的结果,反映了企业拥有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第三,强大的品牌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二)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对于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国内学者主要从企业、消费者及借助其他学科的视角提出的,其中许基南(2005)、蒋璟萍(2009)、林子(2010)等学者认为形成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物质竞争力、文化竞争力等基础力量,王琦等(2007)、姜岩等(2008)、查建平等(2009)学者认为品牌竞争力的

核心要素来源于消费者的认可和忠诚,李雯霞、霍国庆(2008)认为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原理像物理学中的小孔成像一样,是通过广告商、经销商等中间介质过滤和加工后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的印象,中间介质对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代表性的品牌竞争力形成机理如表1.3所示。

表1.3 基于不同视角的品牌竞争力形成机理

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企业品牌经营活动和消费者认知互动的结果,大多数学者将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定焦在企业层面和消费者层面。学科间理论的交叉总能给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是极大的创新,然而李雯霞和霍国庆仅提出了中间界面的重要程度,缺乏中间界面作用发挥机理的全面阐述。

(三)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企业的品牌竞争力需要借助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设计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品牌竞争力进行评价。其中,蒋亚奇、张亚萍(2011)从企业视角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王琦等(2007)从消费者视角构建了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陈亚荣等(2010)也从消费者视角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白玉等(2005)、何阿毜(2010)分别应用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综合视角构建了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张放等(2009)从生态学视角对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删选,从而成功构建了

企业品牌树。以上学者构建的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4所示。

表1.4 基于不同视角的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从表1.4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企业视角、消费者视角、综合视角还是生态视角,品牌市场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基础能力、品牌影响能力和品牌发展能力等是国内学者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基本上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品牌竞争力的来源;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是较常用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尽管如此,由于大多数指标属于定性指标,用统计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时存在较大的难度,降低了品牌竞争力评估的准确性。

三、简评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区别与竞争对手能够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引领企业发展的独特能力,国内外的学者一直持续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包括品牌竞争力的概念、形成机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Motamenbti, R &M. Shahorkhi, Brand Equity Valuation: A Glob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roduct &Brand Management,1998.

[2]Aaker.创建强势品牌[M].1998.

[3]Kevin Lane Keller著,李乃和等译.战略品牌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刘迎秋,赵少钦,刘艳红.自主创新与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和品牌竞争潜力企业100家分析[J].财贸经济,2007(1)76-82.

[5]许基南,品牌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6]季六祥.我国品牌竞争力的弱势成因及治理[J].财贸经济,2002(7):58-62.

[7]蒋璟萍.新经济时代的品牌理论——基于本体论视角的品牌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8]王琦,余明阳.品牌竞争力层级评估模型理论初探[J].市场营销导刊,2007(6):56.

[9]李雯霞,霍国庆.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和构成[J].企业管理,2008(4):94-95.

[10]蒋亚奇,张亚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与测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8):139-141.

[11]陈亚荣,郭景.消费者视角下的品牌竞争力测评体系探析[J].消费导刊,2010(4):12-15.

[12]白玉,乔鹏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品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140-142.

[13]何阿毜.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0-102.

[14]张放,陈实,赵春艳.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9(9):87-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