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传播的基础知识
声音传播解析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声音传播解析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声音是一种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介质的性质和状态的影响。
本文将解析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并探讨它对于不同环境和应用的影响。
一、声波传播基础声波是由物质振动引起的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以波动的方式从振动源向外扩散。
声波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因此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最常见的介质是空气,但声波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不同介质中的声波传播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二、空气中声波的传播规律1. 声速在空气中,声波传播速度是与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有关的。
一般情况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温度越高,声速越快;湿度越高,声速越慢。
声速的变化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声音的清晰度。
2.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受到空气分子的碰撞和吸收的影响,从而导致声音的衰减。
随着距离的增加,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弱,直至无法听到。
此外,其他因素如环境噪声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距离和清晰度。
三、液体中声波的传播规律1. 声速液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一般比空气中的声速更高,一般在1400到1500米/秒之间。
跟空气中的声速一样,液体中声速也会受到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2. 振幅衰减液体中声波的衰减比空气中的声波要小。
因为液体的分子相互间的相互作用力强于空气分子,声波在液体中传播时更容易被分子振动吸收,因此声音在较长距离内衰减较小。
四、固体中声波的传播规律1. 声速固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通常比液体和空气中的声速更高,这是因为固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
不同固体之间的声速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固体中声波传播速度高达几千米/秒。
2. 声音传导固体中的声波不仅可以通过分子的振动传导,还可以通过固体中的弹性体传播。
弹性体的存在会使声波在固体中传播得更快且更稳定,因此固体是声音传导的良好介质。
不同类型的固体介质对声音传导的效果也有所差异。
五、声波在介质中的应用1. 超声波成像通过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可以实现医学上的超声波成像技术。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它是如何传播的却
是许多人尚未知晓的知识。
那么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以下将由小编
为您详细介绍:
1. 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是由振动形成的,振动会制造出一种能产生
声音的现象,这种现象按照物理学上的定义,属于波现象。
它可以被
视为一条震动传播的声波,从振动源由周围传播出去,最终根据空气
密度来反射回来,这样,声音就能通过传播而变化,从而被听到。
2. 声音的传播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取决于加速度大小和声音之间的
空气密度。
声波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就越强,能够传播的距离就越远。
换言之,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实际上由声源和空气密度决定的。
3. 声音的吸收:在声音穿越物体或空气时,会有一定的声音被吸收。
例如,在海洋中的声音,因为空气的密度、温度和海水的相互作用等
原因,都会被海浪所吸收,因而使声音的传播距离受到"抑制"。
4. 空气的温度对于声音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的密度升高,
在高温度的情况下声音传播速度会加快,这也意味着声音会更快传播。
反之,随着温度的降低,声音传播速度变慢,声音传播的距离也因此
减少。
5. 其它原因影响:除了温度外,声音的传播还可能受到其它的一些因
素的影响,例如物体的材质、阻挡物所造成的阻碍以及声源本身的强度等等,都会对声音传播距离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就是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科普介绍,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声音传播的原理以及它受影响的因素,只要掌握这些知识,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判断了。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声学是研究声音如何产生、传输和接收的科学。
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声学是由一系列基础知识构成的。
初中阶段物理学中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这些震动会使周围的分子振动,从而在周围介质中产生短暂的压力波。
这些压力波沿着介质向外传播,最终在人耳中引起听觉反应。
初中生应该了解引起声音的物体运动的本质,如弦乐器是通过弦的震动、木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的震动等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各种形式的介质传播,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是最常见的,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是由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决定的。
初中生也应该了解声音传播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是其最基本的性质。
频率指的是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幅则是声波中最大的压力差,也可称为声音的响度。
初中生应该学习到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如何影响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四、声音对人类的影响声音对人类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中。
高音量的声音会损伤听觉系统,导致听力损伤。
此外,声音对人类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优美的音乐可以减轻压力,而嘈杂的环境会增加焦虑和压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的简要概述。
初中生应该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总结及考点练习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的讲话声是有声带的振动产生;一般敲、打、弹的乐器是由乐器本身振动发声,吹的乐器是由空气振动发声。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度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速度: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V 固>V 液>V 气。
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产生。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121==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时(人需离障碍物17米以上),人的耳朵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
6、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人耳听见声音的途径:空气传播和骨传播。
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然后经过外耳道放大传导至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骨链传至前庭、耳蜗,耳蜗将声音转换成生物电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中枢,形成听觉,这样人耳就听见了声音。
若鼓膜,听小骨等发生损坏,可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听到声音,但人耳的听觉神经发生损坏,则人耳不能听到声音。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发声的物体肯定不振动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D .雷声不断是由于雷声经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的缘故。
空气(2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2、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3、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4、以下现象: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声音传播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声音传播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声音是通过空气等介质的振动传播的,它是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特性和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需要了解和掌握。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物体上的分子也跟随振动,从而产生了一个机械波,即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中的分子传播,最终形成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实现的。
当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后,声波会使空气分子发生振动,分子之间会相互碰撞,把振动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使声波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性质和温度的影响。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在其他介质中,如水和固体,声音的传播速度通常比在空气中更快。
四、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的,具有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2. 声音是机械波,需要介质来传播,所以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3.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分子的振动实现,介质的密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4. 声音的传播会受到障碍物的影响,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五、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一般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源的强度和距离有关。
六、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声音从障碍物上反射回来。
反射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
而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声音改变传播方向。
根据斯涅尔定律,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满足一定的关系。
七、声音的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在障碍物的边缘产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这就是衍射。
较低频率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衍射效应更为明显,而高频声音的衍射效应较小。
八、声音的吸收当声音传播到介质中时,介质中的分子会吸收一部分声音的能量,使声音逐渐减弱。
发声的物理基础

发声的物理基础
发声的物理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有节奏的振动,这种振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当这些波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等。
这是因为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的传播需要物质媒介来传递振动。
在真空中,因为没有物质来传递振动,所以声音无法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重要的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 音调: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响度的大小取决于声源振动的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音色: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波有不同的波形,因此有不同的音色。
4. 回声现象: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与原声相差不到0.1秒,人耳无法分辨出回声和原声,会感觉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似乎变慢了。
以上就是发声的物理基础,它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意义,在音乐、语音通信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声知识点

声音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声波实际上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物质(通常叫做介质)传播出去。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V固>V液>V气。
声音在15℃干燥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4、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发射回来形成了回声。
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最少要离障碍物17米远。
二、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高低(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4)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1)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即组合频率)。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的含义: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响度的单位:分贝(dB)}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40dB左右,正常交谈;20dB左右,安静。
3、控制噪声(1)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声源发生处)——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声音的传播过程)——引起鼓膜的振动(人耳)(2)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空调外机减震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轻轨两旁的隔音板);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工人佩戴的防噪耳机)。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知识点
一、声音传播的条件。
1. 介质。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例如,我们在空气中能听到声音,在水中也能听到声音(如在游泳池中能听到岸上人的呼喊声),而且把耳朵贴在桌子上能听到更清晰的敲击声,这表明固体也能传声。
- 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表明,随着玻璃罩内空气逐渐被抽出,听到的闹钟铃声越来越小,当玻璃罩内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铃声了。
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二、声音传播的速度。
1. 影响因素。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例如,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52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15℃时)。
- 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
例如,空气温度升高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增大。
2. 计算。
- 根据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如果知道声音传播的路程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声音传播的速度;反之,如果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时间,也能计算出传播的路程(s=vt),或者知道路程和速度计算出传播时间(t = s/v)。
例如,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 = 340m/s,传播时间t=2s,那么传播的路程s = vt=340×2 = 68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三角函数表达式为:
ppacots (k)x
对简谐波有:
2f c f
k/c2 /
声波作为一种振动运动,其主要的描述物
理量有:
(1)频率 f
人耳可闻的声波频率约为20~20kHz, 亦称为“声频声”。相对于 “声频声”有 “次声”和“超声”的概念。
不同声学研究领域的声波频率范围:
• 研究表明:无论是经典吸收还是驰 豫吸收,都与空气的气压、温度、湿度 密切相关。特别是空气的湿度对分子振 动驰豫的影响很大。
• 在环声工程中,可采用如下公式:
(2)有限长线声源:
p2
W
2r0l
0c02
1
W——总辐射声功率; l——线声源长度。
当观察点离线声源较近,视角 21 :
p2
W 2r0l
0c0
——柱面波
当观察点离线声源很远,视角 21 lco /r :s
p2
W
2r2
0c0
——球面波
(公式推导:参见《环境声学基础〉P18图1.10)
• 二、空气吸收对声传播的影响 • 1、经典吸收
• 在工程上,声压级的叠加计算还可以 采用计算表计算:
(参见建声P10表1-3)
• 四、声信号的频率特性、时间特性和指 向性
• 1、频率特性
自然界中各种声音信号,如语言声、 音乐声、机器噪声、风雨声等,都不是 单频的声音,而是包含多种频率成分的 “复音”。不同的声音其含有的频率成 分及各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是不同的。将 这种声能按频率标定的分布图,就称为 声信号的频谱。
fm f1f2
• 2、时间特性 声信号的时间特性也有多种多样,如连续
稳定的、间断的、起伏变化的、脉冲性的等等, 大致可分类为:
周期性 确定
准周期性 • 稳态信号
不确定(随机)
连续(语言声) • 非稳态信号
瞬时(脉冲声)
(参见《音响声学》P56)
• 声信号的时间波形和频谱特性具有 内在的联系:时域信号和频域信号之间 的傅立叶变换。因此了解声信号的时域 与频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于分析和掌 握声信号的特性是很有必要的。
1w 0.1 w 2 mw 1~7.2 mw 10~50 uw
• 3、声级与声级叠加
正常人耳所能感知的声强和声压范围是很 大的。对于1000Hz纯音,人耳刚能感知的听阈 声强是10-12 (w/m2),听阈声压是2x10-5(Pa); 而痛阈声强是1 (w/m2),相应的声压值为20 (Pa)。由此可见,人耳听阈的声强差达10-12 倍,声压差达10-6倍。因此,直接用声强和声 压的绝对值来标度声音很不方便,而改用声强、 声压的对数值标度就可以大大压缩标度范围。 同时,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响应也接近于与声强、 声压的对数成正比。所以,对声音强弱的标度 通常采用声强、声压的对数值。也就是压级 Lp
Lp
20lg
p p0
(dB)
P——某点的声压,N/m2;
P0——基准声压,2x10-5 N/m2 • (2)声强级LI
LI
10lg
I I0
(dB)
I-某点的声强, w/m2; I0-基准声强, 10-12 w/m2。
• (3)声功率级Lw
Lw
10lg
W W0
(dB)
W——某点的声功率, w;
在声场中,声压是空间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空间某一点的声压值有瞬时声压( Pa )和有 效声压(Pe)的概念。有效声压为瞬时声压的 均方根值。
• 对于简谐波,有效声压 Pe= Pa / 2 。
• 人耳感觉声压的下限阈值:2x10-5 (帕),一 个标准大气压:101325 (帕),二者相差10亿 倍!
决于介质的弹性密度及温度。
对于空气:c=331.6+0.6t 常温下(20 oc):c=344 (m/s) 常温下水中声速: c=1480 (m/s) 0 oc时,钢的声速: c=5000 (m/s) 松木的声速: c=3320 (m/s)
• 2、声压、声强、声功率(能量)
• (1)声压 P
声压是指介质质点由于声波作用而产生振 动时所引起的大气压力的波动值。单位是帕斯 卡。
p Aej(t kx)
r
I
W
4r 2
• 以声级表达:
L 20lg r2 r1
(dB)
L —声级的衰减。
传播距离加倍,声级衰减约6 dB, 这就是球面波在自由场中传播的规律。
• 2、指向性声源的辐射
• 对于指向性声源,虽然声场各个方向
的辐射强度不相等,但在辐射的远场区,
沿某一方向上的传播规律,仍可视为球面
次声: 10-4~ 20Hz;台风、地震、核爆炸、 天体运动;
声频声: 20~20kHz;语言声学、音乐声学、 电声学、环境声 学、生理声学、心理声 学、振动声学。
超声: 20kHz ~ 10 6Hz:水声学、生物声学、 仿生学。
10 6Hz ~ 10 8Hz:超声应用:检测、 加工、诊疗等。
特超声: 10 8 ~10 12 Hz:物质结构研究。
波的传播,即
I()
W
4r2
Q
L p()L w 2l0 g rD () 11
• 必须指出:声源的指向性是随频率而变化 的,Q 、D( ) 应对应一定的频率(段)。
• 3、半自由声场中的辐射(参见《环基〉P17)
• 对于刚性壁面,半自由声场中任一
点的声压都是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叠加。
当声源高度 h 远小于波长(低频声), 或声程差(r1+r2)-r小于波长时,直达
声与反射声近似同相位,声波相干涉,
总声压是没有反射波时的两倍,声压级
增加6dB。
•
但在实际问题中满足理想声源以及
同相条件的声辐射很少,即实际声场中
某处的声压应是各种频率的、不同相位
的声波的叠加。所以叠加后的声压值不 一定都是直达声的两倍。
• 对于辐射宽频噪声的实际声源,其声 场可视为“扩散声场”,即半自由声场中
各种频率声波信号的相位是无规的,声场
中的直达声与反射声是不相干的,因此, 声场某处的平均声能密度应为直达声与反
射声的和,即声强加倍。声压级则增加 3dB,而不是6dB。
•
这种情况下,对于声场某一方向上的
声压级应表达为:
L p() L w 2l0 g r D () 8
• 在某一传播方向上,仍然符合球面波 的传播规律:距离加倍,声压降低6dB。
WI4r2
声功率可以是指全频范围所辐射功率,也可 以指在某个有限频率范围内的辐射功率,也称为 频带声功率。
• 声场中的声能通常用声能密度表达:
p2
0c02
I c0
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具有的声能,w/m3 。
• 常见声源的声功率:
声源种类 喷气飞机
汽锤 汽车 钢琴 女高音 对话
声功率 10 kw
W——声源声功率。
• (3)声压与声强的关系 在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条件下,声强
与声压有如下关系:
I p2 0c0
0 ——空气的静态密度; c0——空气中的声速;
0 c0 ——空气的特性阻抗。
• (4)声功率 W
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的总声能,称为声功率。 单位:瓦(w)。
• 对于球面声源,声功率与声强的关系为:
• 4、半自由场中的线声源
•
在实际的环境声学问题中,象在路轨上行
使的列车、公路上行使的汽车队都可近似视为
线声源。由于机车和汽车辐射的都是宽频噪声,
相互之间没有固定的相位关系,因而构成“不
相干的线声源”。
• (1)连续分布无限长声源:
柱面波
p2
w1 2r0
0c0, w1
单位长度声功率
p 1 r0
(公式推导:参见《环境声学基础〉P18图1.10)
波动方程的指数解:
p Aej(tkx) r
球面波传播的特点:声压振幅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3、柱面波:波阵面为柱面。
p 1 r
柱面波传播的特点:声压振幅与传播距 离的平方根成反比。 三、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 1、频率、波长、声速(运动学量) 声波波动的基本规律是简谐振动: 对于平面波,其波动方程的指数解为:
W0——基准声功率, 10-12 w。 • (4)声压级与声强级的关系
LI
Lp
10lg 400
0c0
在一个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下,LI Lp 。
• 声级的定量概念: 人耳的可听阈:0dB 郊外的静夜:约20dB 房间内的谈话声:60~70dB(相距1米) 交通车辆的噪声:75dB (相距10米)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分辨能力约为0.5dB。
参见《环基〉P14
• 3、声源的指向性 (参见P13图1-9)
所谓声源指向性使指声源在自由声场中形 成的声场强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产生声源指向性的原因,对于单一声源,
与声源自身的尺度和辐射声波的频率有关;对 于多声源,除了与自身尺度和辐射频率有关外, 还与声源之间的干涉有关。
• 描述指向性的参数有: • (1)指向性因数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因空气的粘滞 性和热传导作用,在压缩和膨胀过程中, 使一部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损耗。
可以证明,经典吸收的大小与声波 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 2、分子驰豫吸收
• 所谓分子驰豫吸收是指由于分子的 自由度能量(移动和转动能量)与内自 由度能量(振动能量)重新平衡(分配) 所引起的能量吸收。
L p 2l0 g P 1 2 P 2 p 2 0 . .P .n 2 2l0 g P n 0 P 2l0 P g P 0 1l0 n g
LpLp1 10 lgn
LpLp1 10 lgn
由上式可见,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 叠加时,只比一个增加3dB。 • 两个声源的叠加还可表达为: